新媒体高校学风建设论文

新媒体高校学风建设论文

1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书本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其对知识的获取。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库、在线专家、专题学习网站等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知识的获得更加全面、生动,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1.2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拓宽了交流渠道

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实现了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覆盖和渗透性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利用微信、飞信、QQ、微博、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互动,将学习资料共享,与同学进行讨论,并可以与任课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答疑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发送到相关平台或圈子中,平台和圈子中的其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相关信息并参与到讨论互动中来,这样可以通过即时的互动交流迅速地解决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交流,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

1.3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单地依赖纸笔的记忆和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而是更多地采用音频、图片等数字媒体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并通过电子邮件、QQ群等相关交流软件进行迅速的资源共享,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新媒体海量的学习资讯及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使很多资料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文章和数据,大大节约了学习时间。

1.4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媒体由于传播形态的集大成性,使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化、全面性的特点,这无形中在大学生学风营造的过程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首先,借助新媒体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学生提交的报告、论文等作业与其他文献的重合度和相似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学生敷衍应付的现象。其次,新媒体广大的覆盖面和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使得其广大受众成为学术行为的监督者,这对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可以起到较好的遏制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端正。

1.5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移动学习的可行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深入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新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使得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学习,把零散的时间化成整块的时间,作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及时进行预习、课程总结、英语学习、解答疑惑等,也可以看畅销电子书、点播移动视频、观看异地实时教学及英语手机互动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1.6通过新媒体的媒介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的跟踪反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能通过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成绩反映出来。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飞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和交流平台与相关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互动。通过这样的交流,老师们能够随时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跟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2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消极作用

2.1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多元化特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使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

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海量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在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有很多虚假或者是伪科学的信息。甚至有些带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有毒思想也能畅通无阻地通过新媒体到达大学生的眼中。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兴趣广泛,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强等特点。但是,大学生往往甄别能力不强,思想意志不够坚定,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最终导致他们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左右,自己的价值观出现较大偏差,学习态度浮躁、功利化,并在一些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想的传播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2新媒体的娱乐功能被放大,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新媒体的学习、新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很多学生却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娱乐、聊天功能上,并将后者功能放大,在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甚至染上“网瘾”,荒废学业。在我们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发现,学生购买电脑的主要原因是帮助学习和获得信息,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60%以上的学生表示电脑主要用来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网络购物,真正用到学习上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也主要是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对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关注度极低。新媒体的功能被本末倒置,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已经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阻力之一。

2.3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惰性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和知识有了更广阔的渠道,而且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些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获益,很多学生通过新媒体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学生利用了新媒体上信息内容的可复制性来代替自己的学习,有的学生通过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抄袭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导致有些论文形式的作业出现大量雷同现象。此外,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还使很多学生通过“改造”别人的学术成果来完成自己本该通过实践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学习和实践脱节的学习倾向。了这些学习惰性一旦形成,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术活动的原创性。

2.4新媒体的发展导致对网络学习产生依赖,忽视了课堂学习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资料和相关知识都能从网上找到,或者在考试之前很多学习重点和历年的考题类型都能得到资源共享,因此部分学生产生了课堂无用论,开始出现旷课、上课不听讲等现象,忽视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使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2.5新媒体的不正当使用,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面对新媒体强大的娱乐功能,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游戏、视频、网络小说、聊天上面,每天都在虚拟的世界中生活,有些甚至染上“网瘾”,导致退学。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苦闷、自制力差、焦虑等精神障碍。由于饮食、睡眠不规律,很多学生经常出现头疼、胃疼、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

3新媒体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应用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公民素质的基本内容。媒介素养教育以跨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保护青少年免受大众媒介内容的污染,使得青少年能够防范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和腐蚀,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因此,要想新媒体能够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凸显其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重要对策之一。首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穿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中,让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自己在具备较好的媒介素养的同时,应该通过班会、讨论会、网络交流、形势与政治课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引导,从而培养其认知媒介和利用媒介的能力,以及媒介的批判能力等。其次,培养专业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开设专门的课程教学。现在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相关教育大部分由辅导员完成,相关课堂教学也仅限于穿插到其他学科中。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甚至是将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作为教师的岗前培训,提高整体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在条件成熟时开设专门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操控力。

3.2搭建校园应用平台,拓宽新媒体在学习应用中的渠道

高校应该通过建设图书馆、校园网、贴吧、论坛等平台,给学生提供安全、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学风建设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通过相应的调查找到学生比较关注的交流平台,有重点地对其加以关注、建设,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定期对学生登录的情况以及学习的收获等进行跟踪反馈。建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公共邮箱或者QQ群、微信群等,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或将最新理论成果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放到这些平台上,方便大学生自主学习。

3.3加大新媒体使用监管力度,注重信息传播把关

首先,加大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监督,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由于现在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有些学生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到网络上,耽误了自己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因此应加大对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监管。有些高校通过晚上寝室断电、上课屏蔽网络信号、上课手机集中管理等方式对学生新媒体的使用进行监管,引导学生自己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其次,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新媒体信息进行把关,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复杂,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技术进步形成互补之势,例如,面对海量的信息,管理人员自身要提高相应的素质,学会判断甄别无效有害的信息,及时对其传播进行限制,对其源头进行剔除,特别要警惕不良社会思潮的渗透,避免其在更广的范围内流毒。对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各种言论要及时进行跟踪,不良言论要尽快进行屏蔽,并对相应的人员进行引导教育。鼓励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相应的平台上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良好网络氛围的形成。

作者:赵金萍 于目新 樊玉华 靳凯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