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为全面提高广大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通过微课的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微课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下,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应用微课教学的优势,以学生为课程教学的中心,高效、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微课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一种短小的视频课程,能够实现线上传播,且受众面较广,能够有效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的随时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微课的应用将充分依托互联网资源,围绕课程学习的内容整合优秀的教学材料,以一个核心主题为关键点进行课程设计,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通常而言,微课的整体容量相对较小,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完全不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围绕一个核心的选题或问题展开,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这个核心主题讲透彻、讲明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微课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快进、快退、反复观看等,更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确认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反复学习、练习的过程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更大程度上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角度而言,微课教学模式的诞生将更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许多文化课程学习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也应当有效应用微课模式为学生的课程融入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解读和形象化展示,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提高实践的技能,不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以大班教学为主要方式,一个教师同时为几十名学生授课。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综合情况,且不同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差异极大,仅通过课堂模式不能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微课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实现分层教学,不断促进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微课是依托于信息技术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应用微课,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一)在课程预习中应用微课,增强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

预习是学习每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找到不懂的问题,以此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践机会,更要重视课程预习的过程,简单的知识点和理论知识尽量让学生在预习中掌握,这样能够为课程实施提供更大的保障。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录制相应的微课,实现理论知识的教学。为此,可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题的内容,为高效课程的构建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能够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使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预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新课题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心中有数,感知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表格制作的过程中,将相关知识点进行课程录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案例,列举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相应表格,表格的组成包括哪些结构,如何应用工具进行表格的插入、删减,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基本要领和方法,能够在课程的指引下完成基础操作。同时,能够及时提交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调整课程教学策略。

(二)在课程导入中应用微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导入中,也可充分应用微课增强课程导入的丰富性。通过丰富多样的微课素材,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参与的激情,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例如,在视频播放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学生在生活中的视频素材,也可以截选学生所喜爱的动画片片段,将其作为课程导入的教学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1]。通过视频素材的播放,引导学生认识视频的概念以及文件扩展名的格式,演示视频播放中使用的相应技术,让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为了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课程视频可以面向全班征集,如发起“周末趣事”的话题,让学生周末在家录制相应的视频提交到平台,教师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素材进行剪辑,编制成课程的导入素材,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

(三)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突破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实践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的方式加强指导。在视频的选题和素材选择上,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以学生的能力成长为核心,以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为标准,通过微课的启发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高实践操作的综合技能[2]。例如,在幻灯片制作的课程中,就需要针对重点和难点加强教学,如“幻灯片中如何有效插入图片?如何通过相应的按钮完成图形的选择?如何通过相应的工具合理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以及格式?”为此,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制作成微课,演示如果将图片进行处理,将“放大”“缩小”“位置调整”等知识点渗透进视频中,让学生能够巩固课程重难点。同时,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也可录制成视频,采取动静结合的模式,演示 PPT 制作的全过程。

(四)在课程复习中应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应当重视课后巩固,在此过程中,也可有效应用微课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指导,让学生在视频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实践,不断提高技术能力[3]。例如,在“摄影作品装饰”的课题中,就可以结合课题内容录制相应的作业指导课,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角度着手,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课程中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再结合具体的实践过程,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持续增强技术的应用和巩固。例如,以“我的课后生活”为核心主题,通过使用图片软件等方式加强对摄影作品的装饰,包括对摄影作品中人像的美容、虚化背景、图片大小剪切等处理。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图片的大小,能够在图片中恰当的位置添加文字以及相框装饰等,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提高装饰的效果,还可以结合艺术字体进行包装,在微课中可以讲解艺术字的制作和使用技巧,通过微课分享的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装饰的整体水平,不断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在课程延展中应用微课,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通过微课等方式进行课后延展。例如,在网页美化的课程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制作以精美网页鉴赏为主题的微课,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鉴赏网页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主动借助课件中的优化技术,不断美化自己的网页。尤其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出色,激发深入学习、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如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复习的思维导图,在导图中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而做出自己风格的复习资料。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巩固,同时加强学科知识的总结,还能不断促进学生的总结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断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微课模式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条件。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不断加强总结实践和反思,有效应用微课展开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巩固,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操作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怀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51):48.

[2]王淑芳.小学信息技术电子板报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1(36):91-92.

[3]王梦怡.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2021(47):127.

作者:巨巧霞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