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管理范例

小学安全管理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学生安全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改革缓慢,在教学安全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误区,特别是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不仅意识比较淡薄,而且宣传方面也缺乏有效性[1]。这些则是导致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实施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更好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并完善学校的安全设施,排除安全隐患。

一、当前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许多农村学校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安全管理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并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很多农村小学领导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只会推卸责任,很多领导甚至没有亲自落实这一项工作,只是将工作传达给下面[2]。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还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学校认为安全事故仅存在于报纸或电视上,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然而实际上,很多不可测的因素都存在他们的身边。农村地区地理条件较复杂,若遇到暴雨天气就极易发生泥石流事故,因此,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让学校全体人员共同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

(二)宣传形式单一

在很多农村小学中,对安全管理的宣传只是班主任随口一说,宣传方式十分单一。再加上农村地区本身会受到一定的自然条件约束,学生安全意识较薄弱。有时,当班主任和学校广播讲解安全知识时,学生不仅不会引起重视,甚至是完全忽视。

(三)安全设施不足

目前,农村小学非常缺乏安全设施和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虽然不需要太多资金的投入,但学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大多数学校走廊上都没有配备灭火器和紧急照明设备,有的小学甚至没有接通自来水。现在很多学校条件都比较好,一些学校还安装了校园广播,导致学校将大部分安全宣传方式停留在了广播上,认为所有消息都可以通过广播传输到学生那里,忽略了出现电力事故时广播被切断的情况。

(四)安全培训不足

当前,各级安全培训比较多,县级以上的安全培训只有少数教师和领导参与,当他们回到学校后却没有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而教师在向学生传输安全知识时也比较片面[3]。这使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安全培训,一些教师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安全设施,更不要说向学生宣传。不仅如此,我国很多农村小学都设有保安,然而这些保安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责仅仅是守门而已,并没有定期排查学校中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小学制订了安全制度,然而这些制度也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学校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等到事故发生时再处理这些问题就为时已晚。在平时的工作中,农村小学必须关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工作,并定期维修一些安全设施,查看是否出现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的安全设施处于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

二、如何解决当前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树立安全意识

农村小学要想在根源上保障学生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全面改革原本空喊口号和抱有侥幸心理的现状[4]。学校领导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学校情况的安全细则,并全面贯彻,从而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这样一来,学校就可以将大部分安全事故扼杀在根源处,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宣传方式

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宣传形式必须得到完善,学校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宣传的同时纠正一些学生不规范的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学校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融入安全管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明白如何正确使用一些安全设备。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者必须透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购买符合相关规定的安全设施,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三)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学校的安全培训种类应保持多样化,除了对教师和领导者进行培训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培训,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安全培训工作现状来看,有的学校几乎从未开展过安全培训。还有一些学校偶尔进行消防演练活动,却只持续几分钟而已,甚至有的学校几年才开展一次。可以说,农村小学安全培训工作要比县级培训工作更重要,也更实用,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必须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意识薄弱、宣传形式单一、安全设施不足、安全培训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采取具体措施,使师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宣传以及安全培训工作。这不仅可以更安全地开展农村小学教育活动,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利英.农村小学安全管理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0.

[2]刘永波.探讨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农村小学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3]李海龙.农村小学安全管理新思路探讨[J].才智,2017(10):98.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2

为确保采购安全,美国84%的学校餐饮服务由学区直接负责,仅有14%的学校以合同的形式交由私人或服务管理公司负责。日本于2003年6月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并于同年7月在内阁府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实行一元化领导。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2008年,日本文部省将修订的《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标准》下发给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新修订的标准要求食品从业者向学校提供原材料卫生检查结果,还要求食品生产者提供相关数据。这一制度的实施使进入学校的食品实现了“原材料—加工过程—成品”全程质量监控。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美日两国都把学校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整体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通过细化要求、强化监测等手段推动和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

二、国家和部分省市区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的有益探索

从国内来看,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部分省市区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广西平南县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后,多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县的做法是,一是实施“阳光”准入制。即制定《校内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办法》,要求为校园提供食品的商家,必须经工商、质监、卫生三家机构验收合格,方可向“县食安委”申请加盟为校园食品供货商。二是建立“双档案”。要求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供货和收货档案,确保每份进入校园的食品有记载。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由“县食安委”牵头,每年对校园食品供货企业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突击检查,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食品安全纳入常规检查项目。

又如,北京市于2011年开始推动食品安全示范校试点,在试点学校的食堂引入目前大酒店使用的“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同时采用统一标识管理,包括统一消毒程序、统一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2012年起,北京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作为食品安全示范校的校园食堂须达到餐饮卫生监督量化A级管理标准,做到统一食堂卫生标识,统一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原料采购采用台账式管理,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学校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等。此外,食品安全相关专家全程参与示范校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研讨和有关标准与制度的审核,制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五常法”管理要点培训,对示范校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现场评定、审查、验收。

三、湖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学校食堂应建立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负有管理责任,要定期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的食堂管理经验,熟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科学配餐知识和经验”,“学校食堂应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并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学校食堂要制定有效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并做好采购食品索证资料的登记工作。”意见从上述3个方面明确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并明确了具体要求。随后,长沙、株洲等市也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株洲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文件,使当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湖南省各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如管理体制不顺,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推向教育主管部门,而教育主管部门只能通过行政力量加强对学校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学校周边商贩、食品生产及供货商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执法权力。又如,管理制度建设不均衡。就湖南省来看,以长株潭为代表的中心地区在制度建设上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湘西、湘南等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仍不完备,个别地区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制定适合全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统一标准,是从制度上理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快推进各市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基本原则及意义

笔者认为,要抓好制度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合适的标准:一是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全面到位。以学校食堂食品管理为例,食堂食品必须经过采购、加工、出售3个主要环节,即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包括这3个方面。二是管理体制下的职责要分明。学校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必须要本着“统一、高效、精简”的模式,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例如,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省市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经验,建立一整套针对学校食品的安全标准体系等。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意义: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可以为各地区、各中小学校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准绳。二是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三是制定制度建设的标准。

五、湖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笔者认为,在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标准。一是要设立进入学校的食品、食品原材料供货商的“准入标准”。上述供货商必须要有县级以上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同审批的“校园供货许可证”;我们还要对提供商品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其纳入校园供货“黑名单”。学校及当地农业、卫生等部门应为供货商或当地农户建立档案,每次供货都必须由学校进行质量检测,如因原材料质量引起了食品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供货商或农户的法律责任。二是要设立食品加工特别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加工食品的行为标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从着装到工作行为必须要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避免因某一程序上的疏忽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此外,对个别学校商店经营的油炸类、加热类食品,也必须对其食物油、燃料等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三是要设立学校食品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标准。对学校商店、食堂的食品保存、销售等方面都要提出一定的标准,以防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四是要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责任追究标准,对于因管理不严、措施不力引发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必须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处罚的力度。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德育教育

一、当前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

在现实生活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决定了德育工作开展的内容以及德育工作的方式。在教育中,教育部门指出:学校应该把德育问题作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成绩、教师的考核和学生升学率等看做教学管理的目标,往往忽略了德育问题。这些因素都是德育教育不能落实的关键。学校虽然在课堂中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课,但学生所学的理论往往与实际的教材相脱离。比如,学生在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时,老师只是把爱国情怀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却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爱国、怎样去爱国?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历史上关于成功来自艰苦奋斗的事例,我们的一切来之不易,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怎样去实现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校如果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能够很好地去处理德育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会造成德育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二)学校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

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的实质就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以前的素质教学方法与学生现实的思想严重不符合。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教师主要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教育,这导致了教师教授的德育知识只停留在课堂中,教育方式显得单一落后。另外,学校德教环境十分封闭,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德育工作若不能以最基本的日常道德教育为基础,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德教教育

近些年来,校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全问题、校园暴力等的频繁发生,无不牵动着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的心。德育教育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学校安全重于泰山

德育教育和安全性问题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学校的安全工作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问题是为了防范于未然,而不是等到事情真正发生了才去进行准备。学校在没有发生事故之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在很多学校事故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校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监管,对校园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排查。在以往的事故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很多事故的发生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前不久,发生的校园踩踏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很多学生伤亡。这牵动了多少受难学生家长的心。学校如果在安全方面和德育工作做到位,定期给学生讲解关于下楼秩序的重要性,向学生灌输先后顺序的这种思想,这种事情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应该及时去排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对策,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社会中学生安全重于泰山

在日常的报道中,我们发现,社会中的安全问题也是造成学生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隐患。比如,学生过马路、上电梯、游乐园……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新闻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事故的报道也频频不断。这些事故对社会、对学生家庭危害是非常大的。作为学生的监管部门,学校也应该对学生的外出进行德育管理和安全教育。比如,在学生寒暑假、节假日前,学校要做好关于暑期防溺水的安全讲座,告诫学生不要去水中玩耍。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告诫学生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在路上不追逐打闹等。这些讲座都可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增加学生安全知识的储备,还可以有效减少校园和社会中学生事故的发生。

三、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上面可知,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培养教师的安全性意识

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主要监护人。同时,教师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人。在知识方面,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堂中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还要传授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首先加强教师的安全性意识。只有教师安全性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才会随之增加。

(二)重视安全知识的普及

德育教育的接受群体主要是学生。因此,学校应该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普及。学校应该在校园内和班级内张贴安全性标语、设置安全通道、刊出专题安全性手抄报、举行安全知识性竞赛等。学校要定期聘请公安、司法部门工作人员进入校园,举行安全性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四、总结

学生的安全是家长和社会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学校的德育管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来抓学生的安全问题。家长和学校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学生安全的网络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夏梅.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2]黄建乐.浅析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J].读写算,2010(16).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管理

1.前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新生代、是花朵、是未来,所以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备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因此,国家制定了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小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期稳定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需要。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学校管理人员、体育教师无法预知的,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就的“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管理”。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尽可能的提前预测和预防小学体育安全风险,如果出现风险也会有完善的措施,这既符合实际的需求,也符合国家长久发展的要求。

2.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现状

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具体实施。这一文件的下发使小学的体育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在这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下,在一定程度下就会引发安全事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要是人的因素。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安全意识不了解等,都会使其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并且在发生意外时不知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风险评估,针对风险没有及时的采取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责任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都会对安全风险有影响;其他人员主要有主管领导和学校体育辅助人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是否重视,学校体育辅助工作人员缺乏风险观念、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和责任感都会产生中学生体育安全问题。是否对家长、教师、学生展开了安全教育工作,是否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安全风险隐患。二、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的体育场馆建设明显不足,场地规划、建设不合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比比皆是。有很多小学的场地建设缺少安全配套设施,是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学校对于器材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维护,需要设立一些安全警告标语,以防止意外发生。三、环境影响因素。天气、体育活动场地周边环境等都会对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产生影响。小学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以及人口流量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安全。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制度、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车辆进出制度等来保障小学生安全,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安全受到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好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3.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策略

小学生体育安全风险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构建出一套安全安保障体系,尽可能的规避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风险。1、构建体育安全事故应急体系。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活动项目和参与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应该针对教学课题中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所有可能出现的体育安全事故,尤其是特殊危险情况或重大紧急情况,学校应该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加强教师安全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从容应对,将伤害减到最小化。2、学校应该加大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经费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整场地、器材的建设和书籍的购买量的多少,并对场地器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尽可能的做到人性化的合理布局,并及时的进行器材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学生对器材使用的安全性。3、学校应该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教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自救的能力防患于未然。4、为了保证上课的安全性,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观察天气、温度、场地、器材的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警示。5、有效的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该对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制度,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走进校园,监督、排查学校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虽然能够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但其在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同时也存在者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是不确定的,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方面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研究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构建相应的应急处理体系、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全面的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能力,将发生安全风险事故的可能性降低最低。

参考文献:

[1]乔梁.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问题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2]张维全.浅论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学校安全风险管理;校园安全事故;管理工作质量

2016年5月,教育部联合多所高校的《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发生影响较大的校园安全事故多达33起,其中校内导致的安全事故27起,校外导致的安全事故6起,发生在校内的安全事故占安全事故总数的4/5。在校内安全事故中,食物中毒、校园暴力占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50%,火灾、爆炸事件则集中在高校,占高校安全事故的86%。校园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伤痛。因此,深刻理解学校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刻不容缓。

1安全风险管理概述及风险管理过程认识

1.1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安全风险管理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最早源于美国,比较常见的定义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1]。本文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可以理解为通过对学校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以及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置,建立以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规避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一体化措施,以使学校所有师生员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2安全风险管理过程认识

1.2.1潜在风险识别

认识是基础,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建立在对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之上。人们通过感性认识或经验来对其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客观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只有在正常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选择安全风险管理方式,它是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安全风险的有效识别,能提高校园安全风险的规避与处置效率。

1.2.2风险源评估

学校安全风险源评估指的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其潜在因素给学校安全带来各种影响或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与评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作为学校风险管理的基础,安全风险评估是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1.2.3风险管理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学校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当、正确、及时的风险处理技术和手段,制订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和行动措施,以期阻止学校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或是将学校安全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正确的风险处理方式,有利于学校及时应对处置学校安全风险,减少及降低因此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1.2.4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学校安全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分析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此来评判风险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正确性。学校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加强对学校安全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方式与执行等各环节的定期审查,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效果评估还应考虑与学校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等。

2学校安全风险管理模型构建

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认识,我们可以利用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对学校安全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有利于风险处置的管理模型(见图1)。

3学校安全风险识别评估

3.1评估方法

结合安全风险管理方式分析评估学校安全风险,有利于更清晰地认识校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加以有效控制,通常可以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评估。

3.1.1风险清单法

风险清单法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它逐一列出学校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将潜在风险与校园日常活动加以联系,以便评估校园安全风险等级。在使用风险清单法评估学校安全风险时,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引起学校安全风险的风险来源,二是导致风险损失扩大的因素来源。

3.1.2事故分析法

事故分析法是对可能引起校园人身、财产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评估出校园安全风险的原因和结果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事故分析法主要考虑的是事故的因果性,能更有针对性地分析评估学校安全风险。

3.1.3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

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是一种在活动开始前,分析整个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从而预估其可能发生风险事故的一种方法。通过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能深入分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明确学校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来源,从而划分等级以及识别风险源转化条件。按照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可以将学校安全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1)。

3.1.4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运用逻辑推理,分析系统致损和原因之间联系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学校安全风险识别中应用事故树分析法可以梳理出各种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识别潜在风险,有助于对风险进行衡量。它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事故树分析法在当前安全风险管理中被广泛运用。

3.2等级与分类

根据学校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可以把安全事故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2)。按照事故发生的主体及学校承担的责任,还可以将事故分为4类:一类事故:因学校管理、教育或组织过错导致事故发生,应由学校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事故。二类事故:因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的过错或学生自身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应由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或学生本人承担责任的事故。三类事故:因第三方过错导致事故发生,应由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事故。四类事故:因地震、雷击、大风、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学校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的事故[2]。

4学校安全风险管理方式探讨

4.1安全风险控制的一般途径

4.1.1提高人员素质

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而学校的日常管理行为离不开学校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管理者是引起校园安全事故的一大因素[3]。现实中由于学校相关人员管理不到位或疏忽、错误都可能产生事故隐患,从而导致校园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学校相关人员素质,是减少学校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等达到提高人员素质的目的。

4.1.2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校园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必不可少的措施。安全管理包括学校制度建设、责任督察、教育培训等,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建设安全校园的关键所在。

4.1.3制订风险处理措施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并逐步形成的,是可以预测和观察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事故征兆,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产生事故的诱因和条件。

4.2安全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

安全风险控制就是要在学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校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以消除校园潜在风险因素或减少校园风险因素的危害性。结合风险管理,学校风险控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2.1风险避免

风险管理中风险避免的含义是放弃某一活动或拒绝承担某种风险以回避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3]。学校安全风险避免,就是要将学校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从根本上予以消除,或消除某种潜在风险,如近年来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发生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学校从安全角度考虑,取消了学生外出集体活动计划,从某种程度上对风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4.2.2损失控制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方式[4-6],它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缩小因风险事故带来损失来达到控制风险。

4.2.3风险隔离与转移

风险隔离与转移就是通过风险分离或转嫁的方式,将学校所面临的风险脱离或转移到第三方,以降低风险对学校的冲击,从总体上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通常学校购买的责任保险就是典型的风险转移的一种方式[7]。

5结语

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强调风险识别评估、常态化管理、应急处置的一体化模式,它结合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方法与学校安全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质量。正确识别和评估风险,把常态化的管理工作纳入日常风险规避当中,制订一系列动态管理机制与措施,能有效降低因安全事件给学校造成的影响和损失[8]。

参考文献:

[1]陈立春,常立飞.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学刊,2010,17(3):41-44.

[2]李万虎,钟霞.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追溯与风险应对反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95-100.

[3]刘河旺,李建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3):124-127.

[4]鲁晶晶,王爱丽,申群英.论民办高校的管理风险[J].法制与社会,2015(9):112-113.

[5]丘志君.在学生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14):523,540.

[6]苏坤.风险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4(12):53-57.

[7]赵维新.学校安全责任风险及其规避[J].教学与管理,2015(15):42-44.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6

校园安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夯实学校安全物质文化,要求是规范师生安全行为文化,保证是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文化,目标是形成学校安全精神文化。

关键词:

学校管理;安全文化;构建

校园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出现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和中小学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是中小学生身心安全和健康的基石,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者,笔者结合工作体会认为,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

1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基础——夯实安全物质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样,它的孕育、产生和功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科学、精心建设校园安全的物质文化,通过校园的安全硬件建设保障师生安全。学校重视学校教育、生活设施的安全,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彰显“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通过校园安全物质环境营造,提高师生安全心理素质,培育安全情感,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讲的就是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校训、校歌、路名、楼名、餐厅名、山名、桥名,甚至可以给寄宿生的每一间宿舍使命感、自豪感、归宿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师生日常安全的益友,在学生每天必经的路旁树立“交通安全常识”警示牌,还能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氛围一经形成,其理念、准则等精神因素会成为一种意识和氛围弥漫于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成员的一切活动中去。人们时时会感到它的作用和约束力,实践证明这种力量比制度的硬约束往往更有力。

2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规范安全行为文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安全行为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安全文化的强大动力。师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越强,对自己的安全行为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安全规则制度做事、做人。学校要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举办安全法制报告会,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师生安全行为能力。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或突击一阵风,而应根据师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当地学校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师生安全行为养成具体要做到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教育师生安全行为与教育师生做人浅谈学校管理中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李继平(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统一起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安全行为养成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把安全行为规范养成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引导安全行为践行,提升师生安全行为水平。为了使师生更加明确安全行为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行为公约、安全行为规定等,有意识地引导师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保证——完善安全制度文化

校园安全制度指的是在安全观念体系的指导下,学校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包括教学安全、学习安全、住所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减灾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安全制度是师生安全行为的准绳,又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学校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师生通过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学校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建设好安全制度文化对稳定学校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学校要与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制度落实到人。明确提出各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应承担的安全职责,使他们有责可负,有责必负。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学校领导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不足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只有不失时机地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才能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证。

4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形成安全精神文化

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并非指校园安全文化环境的布置,或安全文化活动的设计,而是通过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日积月累,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行为心理定势,师生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从而转化为校园安全精神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要建设和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就必须加大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师生自身的各种素质,为养成安全习惯奠定基础。要加大安全制度文化的执行力度,使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现代安全价值观,理念约束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使安全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5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新兴的话题,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师生终生平安的主要手段,是确保学校科学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作者:李继平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7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管理;策略

引言

近年来,校园冲突事件频发,校园安全备受关注,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健康成长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校园安全尤为重要。正常生活中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麻痹大意造成的,要确保安全,其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护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高的特点,但由于年龄、经验的局限,对危险认识不足,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对安全的理解处于懵懂状态,因此学校必须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入手,将学生被动的安全管理变成学生主动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让学校教育在提升学生知识文化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素材,例如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嬉笑打闹,不能三心二意,不可以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家里不能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使用电器、煤气,不能将尖锐的物体当成玩具,不能在没有经过家长允许的情况下随便出去玩。与安全相关的事项不胜枚举,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和安全相关,因此需要不断强调。安全教育就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将追悔莫及。为了学生能够平安健康的成长,校园安全教育要从提升安全意识开始。

二、选择合理的小学生安全管理方法

小学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相对于初高中而言任务更重,需要学校投入的精力更多,因为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对外界危险的防护能力都比较弱,因此需要学校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并且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安全教育。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得到校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主管学校安全的领导要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将安全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将安全工作当成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学校必须建立起一支自己的安全团队,由领导带头,形成有组织、有纪律、有责任心的安全管理团队。学校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形成明确的责任制度,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将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岗位的责任细则。最后学校安全问题要以预防为主,对能够给学生安全带来危害的问题要提早防范,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能够避免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并且召开专门的会议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讨论,及时制定安全隐患问题应急处理预案。校园内如果有施工的区域,一定要在周围设置明确的警示标志,并且要求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还应增加警卫巡逻力度,降低意外事故出现的几率。学校安全管理就是要以学生的安全当作首任务,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并且重视每个安全细节问题的处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小学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要想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让学生和教师同时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需要组织各种活动配合安全教育内容,让广大师生真正理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教师,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座谈活动,让教师对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有深刻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还能推动校园安全管理的进程。针对学生,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学到真正有效的安全防护知识。这里有一个实例,有一位校长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演习,当地震真的到来时,全校学生如同平时演习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撤退和救助工作,这所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将地震带来的伤亡降到了最低,由此也成为了全国小学安全教育的学习典范。安全隐患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教会小学生自我保护就等于为他们弱小的生命增加了一层防护罩。校园和其他公共场所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就是火灾,因此教会小学生如何应对突发性火灾,如何使用消防器械,如何进行火场逃生都应该成为小学安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可以邀请消防部队的官兵来到学校内,亲自示范消防器械的使用,并且可以和学生分享他们多年来的亲身经历。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群或者校方的微信平台宣传安全防护知识,还可以向学生和家长推广一些意外危害应对办法。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更加方便,很多重要的通知可以第一时间转达到家长手中,这样学校和家长就能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每当媒体上报道与儿童安全相关事故时都会牵动无数家长的心,由于安全意识浅薄、校园及家庭安全教育疏忽导致的悲剧时刻提醒所有人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他们的主观安全意识薄弱,因此需要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有责任承担起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责任,不断探索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以及管理的路径。孩子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更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必须提高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冰冰.关于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小学安全管理范文8

1.全县24个乡镇,共有各类学校198所,其中开办食堂的学校150所(75.8%),服务学生23960人。150所食堂中,完全中学食堂8家,服务学生5360人;普通中学食堂39家,服务学生5647人;完全小学食堂26家,服务学生2201人;公立幼儿园食堂25家,服务学生4322人;民办幼儿园食堂49家,服务学生5462人;职业中学食堂3家,服务学生968人。

2.持证情况150所学校食堂,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72家(48.0%),其中普通中学持证率仅25.6%;共有491名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248人(50.5%),其中完全小学持证率仅34.9%。

3.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大部分学校均能建立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健全,有定期检查抽查制度,但仍有一些学校将食堂对外承包当成一种创收方式。检查发现16所中学食堂(6.0%)对外承包,占中学食堂的34.0%(16/47)。实行对外承包的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极不完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

4.食堂内部设施配置情况150所学校中,食堂内部基本设施和功能分区基本达标的84家(56.0%),食品仓库配置基本达标88家(58.7%),清洗消毒设施配备基本达标71家(47.3%),餐饮具保洁设施基本达标79家(52.7%)。

二、存在问题

①食品加工功能分区:由于多数学校食堂在改、扩建前未经过预防性卫生学审查,大多未按餐饮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厨房空间狭小、设施设备落后,“三防”设施缺乏,一些学校在餐厅外加设餐饮“小饭桌”或小炒,食品加工制作时生熟食品和餐饮具混放,各种用具存放无序,食品加工程序混乱,加工过程存在交叉污染现象。

②食品仓库设置:有52家(34.6%)无专用食品原料仓库,一些学校由于食品库房潮湿,加上管理不善,未按规定隔墙离地、分类分架堆放食品,食品贮藏不合理。

③清洗消毒设施:蔬菜、肉类、水产品、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基本达标只有71家(47.3%),餐饮消毒具保洁设施相对完善的只有79家(52.7%)。

④食品采购管理:多数食堂采购大宗食品时索证索票不全面,大多未建立完整的食品采购台账,或登记台账记录不详,特别是鲜肉和食用油采购未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的现象普遍。

⑤食品留样制度执行情况:一些学校对食堂食品留样制度未予重视和落实,检查所有中学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均不到位;幼儿园食品留样制度执行情况较好,但食品留样不规范,数量和时间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留样食品生熟交叉存放,甚至用生肉和疏菜留样,有的甚至无食品留样专用冰箱,留样记录也不完整。

三、整改成效

1.落实目标责任教育部门将学校餐饮食品安全列为学校督导评估、综合目标考核和平安校园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各级学校明确校长为餐饮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所有校长与学校食堂负责人签订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实行层层负责,部分学校及时取消食堂对外承包,收归学校统一经营。

2.完善硬件设施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组织开展规范化食堂创建活动。幼儿园和二级以上达标学校先行对食堂改造提升,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规范食品采购开办食堂的学校和幼儿园,对米、面、油、蔬菜、肉类、禽蛋类、豆制品和大宗副食品等重点食品全面实施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认真落实食品采购登记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4.健全管理制度所有学校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完善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

四、影响整改的因素

1.领导思想麻痹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只注重教学质量和追求升学率现象,部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没有具体的安全管理细则及考核奖励办法,对食堂未投入足够资金进行整改提升;部分学校继续将食堂对外承包,由于缺乏校方对食品采购、加工、贮藏等的全程监管,承包者对食品采购把关不严,食品卫生质量难以保障。

2.经费投入不足有的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承包人未增加成本投入),不重视投入资金来改善食堂卫生设施;部分学校由于校舍紧张,食堂被挪作他用,造成食堂面积狭小、操作空间混用,容易导致交叉污染;有的缺少冷藏等设施,食具和容器消毒保洁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规模小、办园条件简陋的民办幼儿园,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对整改食堂不够主动。

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一些食堂缺乏经正规培训的厨师及从业人员,其管理者和加工操作人员往往只是社会人员或教师家属,其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个人卫生习惯差、缺乏食品卫生知识,无法保障食品安全。

4.地理条件限制学校安全供水农村中小学校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使用山泉水或井水,加之缺乏或忽视严格消毒管理的措施,未及时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影响饮用水和食品加工用水的安全。

五、强化管理建议

1.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具有“易被放大、曝光、易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易出人命”的特点,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在责任上落实。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责任机制,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建立问责制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有关负责人问责。

2.不断完善食堂硬件设施学校、幼儿园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对食堂进行规范改造,保证有足够的加工经营场所和食品仓库;有完善的“三防”设施、餐具消毒设施和食品留样设备等,全面实施规范化食堂建设。

3.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制度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做好食品采购的台账;落实餐具消毒制度;建立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制度,保障餐饮食品卫生安全;落实好食品原料管理制度,做到食品存放库房干燥、通风,定期清查库房食品,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鼓励学校引入HACCP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