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1

一、如何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问题

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率,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把书本知识内容问题化。具体过程分三步:第一步,由教师根据书本知识,提出本节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第三步,组织讨论,让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最后得出结论。

二、“用教材”与“教教材”的问题

一标多本下的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够成为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仅仅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但是,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视教材如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教师在备课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题。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三、虎头蛇尾,新课结束部分过分突兀,未能总结延伸拓展升华的问题

许多老师对“导语”和新课内容设计颇为讲究,尤其是“导语”的设计,更是不敢草率。但在课堂收尾时却草草收场,结果明显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其实,结语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结语既可以着眼整体,简明扼要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能使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也可以渲染气氛,结合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激起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或者组织讨论,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起学生展开讨论,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升华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显然没有对课堂结语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仔细地推敲、研究,导致新课结束部分给人以非常匆忙非常突兀的感觉,未能使课程内容得到延伸拓展,升华提高。

四、教学问题的设计缺乏梯度、层次,未能环环相扣,以问题带动教学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微课;安全教育课程;应用模式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集视频、PPT、录屏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其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在短时间内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微课引入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虽解决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难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从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入微课的原因、微課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应用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是幼儿园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及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年龄通常较小,好奇心强,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经常做出很多危险的动作,更难以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常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安全教育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师多以说教为主,很少安排实践课程;幼儿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教育教学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且经常与实际情况背离。

若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要工作便是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并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课程,让幼儿真正投入实践演练当中。因此,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很有必要。

二、引入微课的原因

安全教育微课为幼儿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式。微课巧妙地解决了传统安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所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

安全教育微课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般以安全教育为主;二是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基本目标;三是教学重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安全教育微课还具有很多优势:一是与传统的模拟演练相比,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二是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且形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三是能够清晰地再现一些事故场景,教会幼儿必要的安全求生手段;四是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可进行全面推广和普及。

三、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若想提升安全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结合幼儿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优先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作为微课教学案例。例如,针对火灾、地震、交通事故、踩踏事件、电梯事故等,可以设计并制作“火灾如何逃生”“地震来了怎么办”“在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拥堵了怎么办”“被困在电梯中要做什么”等微课,使幼儿通过观看短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微课只有准确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快速地将教育内容映射在幼儿的脑海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选取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并在其中设计悬念和疑问,增强微课的新颖性、创新性及生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如此才可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第二,提升微课的适用性。微课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活化。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抛锚教学法融入微课教学设计。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讲解较少,主要是将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情境式教学、故事、安全演练等方式进行渗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地震安全教育中,可让幼儿在预习环节观看“地震带来的后果”的短视频,借助真实的教学环境,不仅降低了幼儿的理解难度,还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

第三,注重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全面、精准地了解幼儿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童言童语”讲课,并辅以生动有趣的音乐或简单明了的旁白。这种“童言童语”式的声音提示及讲解,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幼儿在观看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在设计及制作微课时应满足主题集中、文字优美简洁、气氛良好、色彩丰富艳丽等要求,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的应用模式及不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出现既顺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但在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应用模式等方面,微课尚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虽然微课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但其中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探索和解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及应用日益广泛,“微课时代”已经到来。将微课应用于幼儿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微课的重要性,掌握微课设计及制作的方法,熟悉微课的应用模式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对幼儿的安全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教育微课的产生可在很大程度上为现阶段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设计出更加优质、高效的微课,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使幼儿学会正确地应对突发安全事故,为其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少梅.微课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国萍.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2014(1). 

[3]张乃艳.让微课在幼儿园“火”起来[J].幼儿教育,2015(6).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教化研究,2011(10).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运用策略

微课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在信息时代,微课的出现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课程,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将课堂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阵地,而是以视频录制的方式将核心教学内容集中在教学视频中,供学生在线观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引入微课,但是由于受教学理念的束缚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其在运用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运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运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热莸闹谱髂岩月足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在微课制作中缺乏知识整合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导致了微课过长或者缺乏重点,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讲授,低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依然采用长篇大论的讲解方式来运用微课,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缺乏微课运用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大块的课后时间,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课后作业多、课后班密集等问题,剥夺了学生自主观看微课的机会,使微课教学趋于形式化。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的运用策略

1.重视对微课内容的制作

微课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作为知识的载体,教师只有保证微课内容对重点知识的覆盖以及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才能够提高微课的运用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运用的双重角度提高微课的质量;其次,教师要把握微课制作的重点,保证内容的精致、集中,例如在“厘米和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认识刻度尺”和“认识厘米”集中在一节微课中,并通过对使用方法以及1厘米的长度演示,完成知识讲解;最后,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即微课内容不仅要体现具体化和趣味性,还应该适当插入丰富、生动的色彩、图片、文字,以辅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合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

微课的运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受思维发展限制,其在学习中依然缺乏自主参与微课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构建系统的微课运用机制,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运用微课的方法,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孩子完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空闲时间,根据自己课上的学习情况观看微课,并在观看中回看、重播,以保证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将微课发送给学生了事,而是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微课,并鼓励学生针对微课中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而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无疑是有益的。

3.营造微课运用的环境

微课的运用不是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么简单,它需要一定教学模式的配合,以及教学环境的支持。小学数学教师在营造微课运用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评价模式,将微课的观看和使用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督促其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利用多种电子设备观看视频,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完成教学视频的上传以及学习反馈信息的收集,从而提高微课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总之,微课的出现意味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现代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短小精悍的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碎片化课余时间的整合与利用,也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的颠覆,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答疑解难时间。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效用,并充分认识到目前微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调动学生运用微课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微视频

从高中生物课程体系来看,其宏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少而微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多。因此,运用微视频对这种微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更方便、更深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运用微视频能够生动、具体的把课程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吸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研究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进行有效整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动性整合,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生动性整合就是把生动、具体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微视频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生动的将生物教师所要教授“微观”内容生动、直观、具体的演示出来。高中生物课中的微观内容不同于宏观内容,因为宏观的生物学内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可以用肉眼感知的,而微观内容则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微视频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以讲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病毒需要依赖活细胞存活”内容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细胞、病毒等概念时就进行学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全部的课程内容。而通过微视频进行教学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向学生们播放一段SARS病毒侵害肺细胞的微视频(或其它病毒入侵细胞的微视频),这一微视频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和学生达成“病毒虽然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它的生存也离不开细胞,病毒也要依赖活细胞才能够存活”的共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引起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

通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视频对于教师讲解微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微视频的生动展示能够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要适时的把微视频教学手段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趣味性整合,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

所谓的趣味性整合就是把充满趣味性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细微而又繁杂,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并借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爱,激发学生课上、课下探索相关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借助微视频手段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做到寓教于乐,以生动的微视频内容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探索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中的“基因有遗传效应”为例。教师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为什们小老鼠在注射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会变成荧光鼠?”接着为学生们播放小老鼠变荧光鼠的微视频,向学生介绍“荧光鼠”的进化过程,以促进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视频结束后,学生们在视频的启发下,能够迅速得出“小老鼠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也有了显示荧光的特征,说明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同时,能够使生物获得或失去某种性状”的结论。学生通过有趣的微视频探索出了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结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环节,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探索“基因有z传效应”的热情,既增加了生物课的趣味性又推进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进行趣味性的微观教学时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微视频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体现本堂生物课要解释、说明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就盲目的运用微视频手段。二是微视频要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根据课程内容所选取的微视频要既能够说明问题又能够引起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程衔接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热情。

三、设问性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设问性整合就是把带有问题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微观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源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对这类生物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又了解不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情”,运用“微视频设问―课堂讲授―问题答疑”的教学步骤对课程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及讲授。要在课上利用微视频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解答兴趣,使学生在微视频问题的吸引下,始终保持对探索该问题的热忱,从而不断积极的参与到课程问题解答中去。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中的“血细胞和草履虫生活环境的不同比较”为例。在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血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环境以及草履虫在水中的生活情况,并引导学生探讨二者生存环境的不同之处。通过观看这一微视频,学生们被问题吸引,纷纷参与到课堂中,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小A说:“血细胞生存在体液内,草履虫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更为稳定,并且血细胞不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它要从外部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要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这一微视频的播放,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之中,解答了教师在课前的提问。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继续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的讲授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使用既能够提出课堂问题,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课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四、发散性整合,引а生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

发散性整合就是把带有启发思维性质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学相关知识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生物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细胞,加之平时接触较少,所以要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链条的组合就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微视频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细胞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教师首先播放微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内环境。通过视频中的介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思考内环境对细胞生存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为细胞提供稳态的内环境等问题,完成生物探究课程的学习。

又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增殖》内容时,播放制作的细胞增殖的完整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把过程人为分割成几个阶段,让学生进行每个阶段的学习。

所以说,在把微视频与课程内容进行发散性整合,一方面能够对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说明,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微观内容,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们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厌烦。微视频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实现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微视频教学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适合用微视频来呈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如教师要控制好一节课内使用微视频的数量、呈现方式及播放时间。还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以保证发挥微视频的最佳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发挥创造思维把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到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韦剑欣.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微课程”;留学生;汉语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虽然从表面上看汉语教学与每位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从根本上讲,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因此,大多数留学生都渴望学好汉语。近几年兴起的“微课程”为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一、“微课程”的概念

2008 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基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微媒体(手机、平板电脑等微型媒体终端)”的普及,“微课程”可以理解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个知识点整理为一个视频教学片段,进行可视化、情景化、碎片化处理,并通过“微媒体”传递到学生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聚焦式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二、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留学生汉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在第一学期报到时间不统一,往往已经开课,仍有学生陆续报到,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进度上也是参差不齐。第二,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英语并不是所有留学生的母语,即使他们都可以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但是不同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在使用英语授课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时间上存在差距,造成授课过程中的接受差异。第三,汉语课程课时不少,但由于分为精读、泛读、汉字、口语、听力等几科,单科课时就不太宽裕,一些重点、难点课上很难展开。

三、利用“微课程”解决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利用好“微课程”,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第一,可以将晚报到的学生错过的课程制作成“微课程”,让他们通过自学加教师答疑的形式将错过的课程补上,早来报到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程”查缺补漏。第二,由于理解时间的差异造成的课堂进度缓慢,也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弥补,课上只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便可以了,而少数理解时间滞后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微课程”将进度赶上来。第三,“微课程”可以将课上不能完全展开的重点、难点碎片化展开,极大地补充课上时间的不足。

四、“微课程”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微课程”对于培养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留学生除了课堂教学的第一年有汉语课程,以后将不再有专门的汉语课程。这就意味着未来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将完全依赖于第一年打下的汉语基础和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微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留学生没有汉语课程的时候,作为一种有力的补充。

第二,“微课程”一般不超过10分钟,虽然展示时间短,但是它的形成过程并不简单。可以说,“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是需要集体智慧的。“微课程”的开发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踪的教学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集体参与。因为“微课程”研究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探索,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研究。所以在“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集体讨论,多与本校及校外同类学院同类课程的教师进行交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极大地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学实践和探索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微课程”的特点是微而精,它把一个知识点浓缩在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中,和时长45分钟、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大视频不一样,学生在观看和学习“微课程”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厌烦感。另外,视频一旦下载到“微媒体”终端,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直到熟练掌握该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针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微课堂”,也是语言教学“微课堂”的一种初步尝试,这种尝试一旦取得成功,在其他语言教学中也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微课程”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同时也为其他语言教学提供了参考。因此,“微课程”必将成为未来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 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2]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 2013(4):95,127.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微课 基础会计 银行存款余额 调节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8-02

一、微课的含义

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会计微课程属于开放式课程,其主要是借助在线与移动学习手段,来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课堂知识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可重复循环使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师资优化配置,而且达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

二、微课程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

1.时长较短,学生思想易于集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为 45 分钟,老师在一堂课上会讲授较多内容,学生一般难以在整节课的时间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因走神而漏听关键知识点。微课时间则较短,一般在 10 分钟以内,学生则可以在短暂的几分钟内专注精神,抓住课堂重点。因此,微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突破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微课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来说属于入门科目,同时也是考证的基础。高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理解不到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调动是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微课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也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1.微课的选题

微课选题时需要转换角度,因为真正判断微课是否成功在于微课的使用者能否有效使用,并达到教学目的。《基础会计》的知识性、系统性较强,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式接受,往往教师讲授完,学生听完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不再深入研究。而微课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将知识点分解,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或查漏补缺,化被动为主动,反复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以《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例。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理解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学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习惯。

2.微课的设计

微课选题后,进入设计阶段。应包括教学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结。

(1)具体设计过程简述

笔者认为该部分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制定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设计内容见表

表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教学环节 解说词 画面要求

片头 欢迎来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的微课堂 主要信息字幕提示,展示微课主题

导入新课 1.库存现金的核对方法是什么,具体怎么进行?

2.对于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现的账实不符现象,该作何处理? 回顾课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

通过案例《7年“蚁贪”300余万出纳账务获刑14年》,引入银行存款清查的重要性,从中了解什么是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对账单的作用 引出新课

模拟情景,以舒缓音乐为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知识新授 演示银行存款的核对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模拟情境

以此种方式呈现出企业是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

课堂小结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画方式

主要以PPT的形式展示

(2.微课设计注意事项

微课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时刻谨记微课程的用户是学生,微课时间最多放到10分钟,因此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二是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同时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四、结论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会计教学课堂的一种延续。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波兰.以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为例的微课设计探讨.教育教学(2014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