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例6篇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文1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杂志”“微访谈”“微电影”等,以其短小、精悍、快捷、高效、开放、共享的优势迅速崛起,“微”时代悄然来临。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学校的一线教师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急切盼望能有种“短、平、快”的教学方式出现,使教学活动变得轻松高效。在这种背景下,“微课”应运而生,并且已经逐渐运用在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教研资源共享、解决学习疑惑上,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工具。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及定位

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同时,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专家点评(微点评)、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助性教学内容。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优势

1. 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比较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章节、课时划分,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多且不易理解,教师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微课不是以课堂章节为划分标准,而是以教学中的重难点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学词典中的词条为单位实施积木化教学,其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问题聚焦性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技能或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学生易于接受。这不仅打破了教学内容冗长繁杂的瓶颈,还可根据学生信息水平差异调整教学进度,实施分层教学。因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尤显得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2. 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视频相比较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微时代”下的衍变。与传统教学视频相比,微课除了同样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外,还具有开放性的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词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微课的资源要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修改而日臻完善,同时还突破了信息技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教材版本的束缚,既不受制于教材,又能融入教材,适用性更加广泛。而传统教学视频资源结构紧密、固化封闭,难以扩充和修改,且有相当大的教材版本局限性。

3. 与其他学科使用微课相比较

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其主要终端还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其课堂教学环境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在微课制作视频和后期剪辑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更有优势。因而,无论是学科、硬件还是环境,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视频来说,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适合于打造主动学习者,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程和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分层高效学习。

四、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微课应用

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因此,在微课开发与制作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发挥微课的最大效用。

(一)常见的微课类型

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微课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任务活动型、解题推理型,等等。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微课的应用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为例,微课在教材的各个教学模块中,对促进有效教学方面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如操作任务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使用操作演示型和任务活动型的微课既可以传授新知,又能对知识强化巩固、查漏补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三)微课应用案例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宁波)八(上)第七课《Photoshop 文本编辑》为例,简要介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过程。

教学片断:

1. 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校园海报,体会文字在图片中的作用:文字能让海报及其他图像的主题更突出和明确,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指出本课任务是为校园海报画龙点睛。

2. 探究新知

(1)添加文字。学生利用教师下发的微课资料(包括以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为核心内容的操作演示型微课视频一、课件、练习素材),自主学习探究,选择素材添加文字,并设置文字属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字的位置摆放、字体字号设置、颜色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突出图像的主题进行。

(2)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二了解文字图层有关概念,掌握使用图层样式对文字作进一步美化的操作技能。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加工,表述设计思路。教师适当评价。

(3)栅格化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三,掌握使用栅格化文字图层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方法,以使用形变和滤镜等效果。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对比分析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字图层与普通图层的区别,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合适时机。

3. 拓展升华

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学生通过任务活动型微课视频四及微素材,选择一张校园海报添加合适的文字并合理美化,把文字图层栅格化后保存。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实现智慧碰撞。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文2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阐述到,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要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要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国内外兴起,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微课”这种新型而优质的教学资源被广大一线教师应用到课堂当中,然而目前国内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倾注于微视频,简单地认为代替了传统的纸质、电视教材教学资源,即传播媒介的改变,殊不知“微课”本质仍然是“课”。受MOOC的影响,传统课堂的颠覆使用研究意义深远,一反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的自由学习为中心的翻转式课堂,即:将微课整成一个有机的资源包,以“翻转”的教学形式再现课堂,成为一种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新型的系统化教学方法。

1微课产生的背景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l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 McGrew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让非专业人士也能了解到化学知识,而并非只能通过课堂 “直播”途径。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出“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进行时长一分钟的演讲,这就大大地要求了学生对主题核心的理解、对时间长度的把握。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一位教学设计师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网络在线课程。

国内研究者率先对微课的界定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是一个资源包。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以及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点评”。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段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这里所说的“片段性内容”电视教材就是一种视频,内容比较单一,只是简单地作为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也没有大规模进入学校的课堂。

2微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资料得知,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资源的构建、“微课”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我国在微课资源的构建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例如胡铁生老师在2010年11月就佛山市启动了第一届中小学微课(10分钟以内)征集评审活动。他主持的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为2012年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显然,“微课”已经被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出现在课堂上,目的是帮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一线课堂当中,教师对 “微课”的理解只是简单的课例切片,缺乏相关的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将板书教学辅助材料替换成了“视频”而已,没有内涵,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微课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开放教育(OER, Open Education Re-source)运动,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本身,学习活动的发生已经走出了课堂。又因为技术进步下互联网本身软件和硬件的普及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互联设备已经能够完美地满足学习者的泛在学习,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广域网络资源,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也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教师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变革。为响应这一教学模式的兴起,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运动也应用而生,并且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在国外,最具有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是可汗学院,它是由萨尔曼・ 可汗于2006年创办的一个非营利性教育组织,现在该网站上的视频已经有2万多个微课视频。

4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再现

微课与翻转课堂都是围绕教学而展开研究的,教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教师知识的传授,另一个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发生在教室里,可以称作是正式课堂,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知识的内化,所以知识内化就发生在课外,同时还要辅以课外作业等等,最主要的是无法来测试学生的内化结果,也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时教学研究者们提出了“课堂翻转”,即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其实 “翻转” 教学方法的雏形见于2007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 (Jon Bergmann 和 AaronSams ),他们当初只是帮助缺席学生自习补课而设置的,然而却备受学生欢迎,于是推广开来。所谓 “翻转”(或称反转 ) 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任务发生的地点改变,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主学习,而在正式上课的时间里,教师主要起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巩固新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微课”在这儿的作用就是代替教师角色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有必要阐述的是,这里的“微课”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视频”而已,而是一个有机的资源包,包括核心内容微视频,还有微课件、微练习、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等,这样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显然在这种教学方法里教学的两个过程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辅助学生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的学习是在课前发生的,称之为课前任务(task),教师提前基于课本内容主题打包好一个资源包(视频、练习题、学习反思等等),将其上传到一个公共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在平台上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解决,老师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疑难点,课堂上主要是答疑解难、测验等等,显然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prerail)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没有教师的指导,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无法传达给教师,课堂上还是以内容的讲解为主。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视频微课为核心,配合练习、 反馈、 考核等辅助元素,形成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系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王文礼.MOOC 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

[5] 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 [J].大学教育,2013(12).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文3

>>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论我国媒介生态变迁的三个阶段 媒介发展的三个阶段 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浅析微课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台网合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 课改进入新阶段的三个标志 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及其启示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研究 三个教学课例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美国科促会的三个科学教育项目对我国科普事业的点滴启示 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 冯友兰文化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谈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彩瓷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微课设计的三个要点 音乐微课制作的三个要点 论美国第三方理财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胡铁生,2012年3月,访问量接近20000次,居微课关键词百度搜索排名第一)。其次为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义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网址:http://,2012年11月)。此阶段的微课概念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相对于第一阶段的微课认识——由微视频为中心多种教学资源组成提升了不少。由于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在微课的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智慧性的教与学资源,微课的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除原有的“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会产生“微反思”(教师本人的)及“微点评”(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等,並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完善)等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详见图1)。

微课此阶段也被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环节引入“翻转课堂”中,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也被称为“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的氛围更为轻松,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微课便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旧。微课此阶段概念的发展突出了从关注微课的资源构成到关注微课的教学活动全过程、资源的应用生态环境和资源组成的生长发展性,而不是固化不变的。即是强调各资源是随着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更新和充实完善的。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实践、反思和完善,在比较国内众多与“微”课相关的同类概念后,2013年2月,笔者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本”。见表1中⑦,这个概念明确地把微课程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既不同于一般的视频公开课,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网络课程的“微型版”)。这种提法得到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肯定。展望微课走向“微网络课程”的阶段。我们有必要回顾下国内外发展迅猛的MOOC,亦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详见表3。在美国。已经上演了一场MOOC与传统教育的博弈。从有关MOOC的投资,就可以看出MOOC的热度空前。

从表3可知,MOOC是由知名大学联手创立的授课项目,它使大学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了海量受众。人们有望通过某个权威教育在线平台。以免费或较低代价接受到全日制大学教育。借鉴MOOC的定义,微课可理解为Mini Open On,1ine Courses,也即是微网络课程。国外MOOC致力于发展开放免费的高等教育,而微网络课程意在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自主研发体现教学目标並应用于课堂的微视频。但同时。微课要长远发展。就要吸取MOOC发展的经验,学习它们系统的网络课程设计理念,为受众提供更完备、更系统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

国内微课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国外也出现了不少微课的实践研究,其中英美两国的微课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表4可以看出,国外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从贯彻政府教育政策为切入口,逐渐由政府投入过渡到学术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自主创新引领应用,形成大规模覆盖面广的微网络课程体系。而在我国,微课主要由专家引领、教师自主开发为主。根植于真实实践性活动场域中,不仅对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研究有所裨益。也对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阶段的微课程开发。面向大规模系统化的微网络课程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具体到国内,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已开发了数万门精品课程(截至2013年3月,仅以高校为主开发的部级精品网络课程的本科课程就达14348门,高职课程达5924门)。相信大家对网络课程並不陌生。何克抗提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的两个核心要素。如果把网络课程概念迁移到微课的概念上则非常自然,也容易理解: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应于微课的“微资源构成”;“教学活动”对应于微课的“微教学活动”。王觅,祝智庭等提出,微视频课程是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的需求和目标,利用微视频所进行的网络学习活动总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微课程”可以认为是通过网络表现的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但这还不能体现“微课程”的完整内涵和独特之处,因为微课的核心资源或最重要的载体是“微视频”(不是一般的文本、PPT课件或图片等其它媒体资源),而视频是所有资源类型中情境最真实、信息量最丰富的一种资源,因为视频是直观形象的,它使用的是视听语言,不像文字是抽象概括的,也不像图片是静态的画面。因此,这种以“微视频”为呈现方式的“微课程”还具有一般微型网络课程所不具有的真实的、情境化、案例化的特征。因此,微课程应该是以“微型视频”为主要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一种新型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其特点有:(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短小精悍,应用面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5)交互性强,使用便捷。

四、启示与建议

上述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微课概念的共同之处是:都把“微视频”当成微课的核心,並且是围绕,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设计制作,这两点是微课概念的核心,始终没有改变;但在微课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我们把微课从最初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微型资源构成)拓展到“一个简短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型教学活动),最后提升到“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微型网络课程),体现了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第三阶段的“微课程”概念,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微课概念的内涵丰富了,其功能和作用也就更丰富了——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也是当前构成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社会每个公民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有效资源。笔者最近依托中国微课网()实施了一项面向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参赛教师的在线问卷调查(实施时间为2013年4月19日-28日,有效问卷462份,对象为全国各省市的微课参赛教师,在线调查网址为:http:///iq/2334376.aspx)。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和我国微课发展的历程总结,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建议是:

(一)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要重视“微视频”的质量

由于微视频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网络学习的交互活动。微视频质量直接决定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最近一项面向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642名)的问卷调查表明,88.9%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因此,要高度重视视频技术的培训,拓展视频资源的来源(不能仅从课堂中拍摄,而应该采用课堂拍摄式、录屏式微课、软件制作合成及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混合制式),提升教师的视频制作水平(如视频拍摄、制作、后期编辑加工、合成输出等)。

(二)高度重视微课程的设计工作

微课不仅是一项资源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复杂系统工作。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比例远高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45.02%)、“制作微教学课件”(43.8%)、“教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42%)等环节。同时,调查表明有3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可见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很重要又很困难的工作,传统的基于单元或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不适合于微课设计了。“微教学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基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培训。设计时首先要把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要多从受众(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关系

教师在建设微课资源的同时,就要考虑微课的应用环节(即教与学活动的实施)。通过以建设促进教学应用,以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切忌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目前的微课资源应用情况很不乐观,针对中国微课网平台上,微课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中,“点播/查看自己的微课”、“点播/查看他人的微课”、“评论他人的微课”、“下载他人的微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SE个维度的里克特量表数据显示,各项均值仅为2.69,远低于Test Value值3,说明使用率偏低。其中,仅31%左右的教师会“经常”去点播或查看自己的微课,35%左右的教师会去“经常”点播或查看他人的微课,而经常去下载他人微课的教师为17.5%,评论他人微课的仅为12%左右,在自己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的比例也很少,仅为16%。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只有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微视频课程资源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资源、翻转课堂的自学资源、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支持性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有力支持。

因而,我们建议:(1)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宣传、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2)通过组织各种应用活动(公开课、研讨会、教学大赛等)促进师生广泛应用微课,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区域网上教研、“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模式的探索实践:(3)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性和学校的微课应用模式、策略、机制的实验和研究,让微课在应用中发挥效益。

(四)正确处理微课的“微”与“全”的关系

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短小精悍”上(如视频时长及学习时间短、课程容量小、教学内容精、使用方便等)。微课虽“微”,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在微课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除了重点建设好“微视频”外,还要提供或完善6个方面配套的“微教学资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才可能发挥更大的学习效益。

(五)正确处理微课程的“零散化”、“个体化”与“专题化”、“团队化”建设关系

首先,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的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因为一节单独孤立的微课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只有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系统中(如中国微课网)才可能被广泛利用:其次,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开发(如国内正在进行的某些活动或竞赛,限定教师参赛的微课数量不超过2节,开发内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容易造成重复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程。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的学习,也能选定某些学科/专题开展连贯性、完整性的建构式微课程学习,而不只是获得零散杂乱的不成体系的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微课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三是要注重微课程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五、结论与展望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並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 2.0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微课虽然目前还是个新生事物,也许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必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文4

关键词:环节设计;导入;基础讲解;要点突破;知识应用;总结

微课是指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一般是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配套部分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并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杂乱无章而设计随意的微课则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好的微课能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在微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上应一般分为以下5个步骤和环节,现在我们以微课《介词 across,through的区别》为例做具体讲解:

一、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尽量要做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导入环节应把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可以引入成语、杂志、歌曲、电影画面、时尚话题等。我们所选取的材料必须要与所讲解的知识点有联系,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讲解如下:

大家好:欢迎来到微课堂,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前,我给大家推荐一部杂志,它的名字是《ACROSS》 ,它是中国第一家集人文旅行与品质生活为一体的旅行月刊,比若说像穿越“西西里”,穿越“维也纳”,或者是穿越“不丹”等,它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杂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介词across“穿越”的用法以及与through的区别。

二、基础知识讲解环节

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是微课的核心部分,主要是针对这一选题的知识点进行最基础的知识梳理与讲解。讲解如下:

“across”意思是“穿过”,多指从表面上穿过。

Be careful when you go across the street. 过马路时要当心

“through”意思是穿过,指从某一空间或内部穿过。

This river runs through our city.这条河穿过我们的城市。

三、要点突破环节

要点突破环节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横向与纵向知识点的辨析与比较、也可以是历年中高考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讲解如下:

across与cross都有“穿越”的意思,他们的用法有什么区别呢?

across是介词,介词单独不能使用;而cross词性则是动词。Don't go across the street.

Don't cross the street.

四、知识应用环节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练习巩固,练习题得设计要适当,把握好难度,最好是分层次设计,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在视频外单独设计学习任务单,使之形成完整、有深度的学习链条。在选择试题时,我们一般直接选取能有效凸显这一知识点的历年中高考试题或者自己独具匠心地设计1-2道典型的试题。讲解如下:

例题:Can a plane fly _______ the Atlantic Ocean?

Yes,but it needs to go_________ the clouds for hours.

A. across, through B. through, across

C. across, across D. through, through

【解析】考查介语辨析用法。across,表示从物体的表面“穿过,越过”; through表示从某物的内部“穿过”,句中“飞越大西洋”要使用fly across; 从云层中“穿过”,要使用through。故选A。

五、总结环节

总结环节其实就是对我们这一节微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是再一次把高频知识点、难点再简单的呈现一次,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还应加入适当的结束语,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讲座。讲解如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介词across、through的用法,大家需要注意的是across是从表面上传过,through是从空间内部穿过,大家掌握了吗?今天的微课堂就进行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英语微课堂的其他内容,再见!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一节优秀的微课,教学环节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的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录屏软件的熟练应用也是微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条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时时刻刻播种和精心雕琢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教育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文5

关键词:物理微课 Camtasia Studio 微课设计

微课的兴起从根本上落实了新课改的基本目标。我国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从以往封闭型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开放型教学的促进者、开发者和建设者,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任务是改变学生原有的机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物理微课的概述

互联网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教育也备受瞩目,微课在当下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微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课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我认为,物理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体,针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个特定知识点或重难点,由教学设计、配套资源和习题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微课可通过演示实验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运用数学手段来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都可以观看,真正实现了移动学习。物理微课可分为概念理解、公式推导、实验操作、类型题讲解类等,每种类型的微课都对应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当前微课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电子黑板、录制型、课堂实录型。电子黑板微课主要适合于物理公式推导及例题演算类的课程,学生会紧随教师思路进行一步步的推导。录制型微课主要是应用Camtasia Studio等软件进行录制和编辑,通过录制PPT播放画面和声音的同时,可在需要的地方插入动画,也可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剪辑,这样的微课会便于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其制作方法简便,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微课制作方法。课堂实录型微课则适合实验教学,通过拉近镜头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这种形式的微课与传统课堂相似,学生更易于接受。

二、基于Camtasia Studio 8.6.0的物理微课设计

Camtasia Studio软件可以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剪辑,该软件操作简单易学、播放格式多样,是目前教师设计制作微课的最常用软件之一。利用Camtasia Studio 8.6.0软件的微课设计过程为:(1)微课的选题切入点一定要小,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细致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针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辨析就可以制作一节微课,让学生彻底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2)为了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可以收集一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概念辨析相关的课件,与微视频配套使用。(3)利用Camtasia Studio 8.6.0录制并编辑视频,并转换成合适的格式。(4)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

运用Camtasia Studio 8.6.0进行录制,单击录制屏幕按钮,这里有两种录屏模式可选择,一种是可以录制整个电脑屏幕的全屏模式;另一种是自己确定录制区域的自定义模式。下面以自定义模式中PPT录制模式为例,在下载完Camtasia Studio 8.6.0软件后,打开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时就会出现录制图标,单击录制,操作已制作好的课件的同时正常授课,Camtasia Studio 8.6.0软件可自动同步操作过程画面和讲解声音。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在PPT录屏的同时可穿插教师正面授课的画面,最后按F10键即可停止录制,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程内容。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可以穿插测试题,运用任务列表中的Flash测验概述管理器可创建填空、简答等多种形式的测试题,教师可根据需要将测试题放置在时间轴上的必要位置,选MP4或FLV等大众格式输出,当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到一定时间点时就会弹出所设的测试题。将录制好的PPT操作视频和测试题拖到适当的时间轴上,利用Camtasia Studio 8.6.0自带的过场动画、添加字幕和水印等功能进行连接,单击Produce就可将录制好的视频转换成文件,在特定的公众平台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教师的辅导了。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正在蓬勃发展中,远程在线教育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学者所认同和接受,教师要学会制作微课,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Camtasia Studio 8.6.0软件操作简单,便于教师制作微课,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微课和微型课的核心区别范文6

关键词:微课;解析几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103-02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Technology in Analytic Geometry Teaching

HE Min-f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Big Data,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lecture technology in teaching the course Analytic Geometry. This work was done through the study of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icro-lectur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alytic Geometry.

Key words: micro-lecture ;analytic geometry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张,微课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断加强。在大学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中也急需微课技术的应用,我们想通过对微课技术的研究,结合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特点,找寻出微课技术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微型的教学视频,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需求非常之多,而微型的教学视频中能够加入各类动态图形及空间立体图形,能够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又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1],让学生非常方便的重复观看和研究较短的视频教学内容。

我们如果能首先对微课技术研究透彻,再对解析几何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分析,结合好二者的融合处,研究出应用的策略和方法,将会对微课技术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正在不同的实践实践领域和研究背景下,研究人员对微课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文献[2]中胡铁生提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具备“微”而“精”的特点[3],微课容量很小,并且微课的选题很小,但微课微小,正因为“微”对微课的要求却是非常之高,微课的设计就必须紧凑而精巧,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微课还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交互性强;在线应用,动态生成;内容具体,问题解决;草根研究,趣味创造;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等特点[4]。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将知识点碎化,能让学生对枯燥的解析几何知识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短小的视频复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不容易产生疲劳,同时微课必然比黑板中的几何图形更加生动直观,趣味性也会得到提高,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微课的分类及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微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划分则可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等11类,按微视频的主要录制方法又可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混合式微课等4类,具体的分类可参考文献。

微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七个阶段,具体见图1[4]。

图1 微课教学设计一般流程

4 微课技术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技术不断成熟,但在大学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非常之少,作为高校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微课技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对解析几何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微课技术在解析几何教学的应用策略及方法。

4.1 结合解析几何课程特点,理解微课技术,熟练掌握微课录制软件

解析几何中空间概念及复杂图形的动态变化是学习解析几何的难点,学生要掌握如何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但如曲面、曲线的和它们相对应的表达式的关系却十分抽象,这一课程特点决定了传统的黑板教学有许多的局限性,较难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关系,针对这一局限,微课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上,碎化知识点,应用微小视频,结合几何画板等技术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要求教师在制作这类知识点的微课时,需要在多媒体制作上有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能否录制高质量的微课,对微课技术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熟练使用如Camtasia Studio,CS,屏幕录像专家,Screencast-O-Matic等常见录制微课的软件。

如在双曲抛物面(马鞍面)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由于该曲面构成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直观地对双曲抛物面有深刻的认识,用短短几分钟的微视频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双曲抛物面的平行截割法,见图2。

图2 微课中展示双曲抛物面的平行截割法

4.2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微课的类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由第三节中我们可知微课的类型是非常多样化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制作出不同类型的微课,理解各类微课的特点及着重点,以讲授类为例,这也是解析几何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有非常多关于曲面、曲线等的定义和性质,这些概念性质却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将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将每个如曲面的定义制作成一节微课,可以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对新内容有直观认识,教师再在课堂中讲授,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课内外的翻转。

4.3 微课的核心仍是微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分析了微课教学流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间安排等,微课时间短,要达到短小而精悍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深入,同时在教学设计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更应该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对解析几何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环节合理并且有针对性使用多媒体技术。

3 结论

通过对微课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微课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没有的诸多优点,微课这一形式也将不断的应用到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中,微课的优势也将逐步明显,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微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学习效率也不断提高。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加强和补充,丰富解析几何课程的微课资源,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技术,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紧密结合,最终提高解析几何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胡F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