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慧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小学智慧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智慧教育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1

(一)发展现状。

我省现有中小学校(不含幼儿园,下同)11580所,在校学生751万人,教师48万人,其中乡村中小学校6419所。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教学应用位居全国第1位,为智慧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高质量完成“三通”工程建设任务。截至2017年底,全省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分别为100%、100%、99.27%;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88:1和7.85: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首创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点全覆盖。

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覆盖所有学段、学科和绝大多数教材版本,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持续举办在线课堂、资源应用平台、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等专题培训,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实现在线课堂常态化教育,微课评选、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竞赛等教育教学活动广泛开展,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3.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完成11个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新建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17个省级管理系统。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常态数据库,对教育数据的采集、应用、维护和安全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向各地进行数据授权与共享,利用大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决策。

4.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自上而下建立起以教育行政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协同推进组织架构;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创新“共建共管”机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考核,将其作为教师上岗和教师资格考核内容;创建督导评测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地方、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一盘棋”意识不强,没有认真执行全省统一规划和标准,盲目建设平台、系统,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2.基础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宽带提速、设备更新换代、应用系统升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影响持续化发展、常态化应用。

3.教学应用质效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单一,缺乏融合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的主动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对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不够精准,利用数据提升教学质量还处在初级阶段。

4.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各地经费保障不平衡,建设资金分担办法有待明确。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模式尚未形成,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统一规范。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发展思路,加强省级统筹和工作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组织制定实施总体规划、标准规范,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

重点农村,整体推进。总结金寨县整体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试点以及首批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建设经验,在规范完善的基础上分步骤推广。优先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优先推进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着力补齐短板;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人为本,融合创新。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多元投入,分层负担。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负担的原则,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三)建设目标。

2019年,完成50%的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1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各市学业评价系统全部建成。

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21年,完成50%的非贫困县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72%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我省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

三、建设内容

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

(一)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

以因材施教为目标,依托“三通两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变革。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推进以城带乡,利用智慧教学系统实施省域、市域、县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为载体,促进数据支撑的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互动、即时化评价反馈。建设线上作业测评系统,实现对学生作业和测试的自动批改与分析。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开展远程协作、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创设融合备课教研、数据采集分析、设施设备应用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教研环境,利用备课教研系统,结合区域教研数据,实现网络集体备课、评课与议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泛在化教研模式,即时提出、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进长三角教育信息化一体化进程,加快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级资源平台对接,扩大网上结对学校规模,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变革学习方式,促进智慧学习。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建立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开放式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全面感知、全程记录学习过程,形成学生学习动态评测数据,精准评估学习绩效。建立学生档案,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三)提高治理能力,强化智慧管理。

依托省教育管理平台,推进中小学校校务、教务、师生发展的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等智慧管理。

打造智慧管理新方式,为学校排班选课、师生评价、成绩分析等提供数据分析,实现教务管理智能化。为学校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校务管理智能化。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优化乡村学校及教学点的教学教研、学习、评价、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建立教师评价新模式,记录教师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情况和日常教学行为,建立教师电子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及制定教师培养策略提供支撑依据。

(四)增强智能服务,创设智慧生活。

利用智能化设备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活环境,搭建安全、健康、便捷的学校生活服务新体系。

完善智能校园安防机制,利用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等设备系统实现对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全覆盖。提供家校互通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在校表现,加强家长与教师、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家校共育。

(五)立足德育根本,打造智慧文化。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省资源应用平台开展德育教育,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完善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整合学校校园网络、微信微博、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载体,开展智慧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优质资源,提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健康、向上、创新、发展的学校主流价值观。

利用智能感知终端记录学生校园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日常行为管理,强化美德行为,促进数据支撑下的不良行为的自我矫正。发挥心理教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疏导教育和针对性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提供实时服务支持。实现网络实名认证和多平台互联互通,强化学生线上行为记录管理,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建设课后服务管理系统,积极拓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

(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支撑环境。

全面提升智慧学校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接入宽带,优化改造学校内部网络结构,实现无线网络在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全覆盖,确保网络访问高速畅通。建设智慧教室,建立电子身份统一认证系统,满足教学教研、学习活动、生活服务等需求。普及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教学场所,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

充分发挥已有的软硬件作用,进一步完善基于用户、数据、资源统一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汇聚、统一资源管理的智慧学校基础服务平台,促进学校个性化应用系统与省、区域平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数字化特色课程,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七)强化专业培养,落实人才保障。

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开展系列培训,使其具有信息化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教育决策和绩效评价。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信息化队伍培训规模和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自学、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等多种方式,针对中小学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分别开展智慧学校应用培训和技术管理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的支撑服务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和参加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水平竞赛和课题研究活动等。

四、重点工程

(一)智慧学校环境建设提升工程。

继续完善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和省教育管理平台内容和功能,统领教学应用和教育管理主要服务,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平台支持。

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系统,农村学校班均带宽接入速率达到5M以上,城镇学校达到10M以上,鼓励光纤入班。在校园网络系统基础上建设校园物联网系统。建立网络安全制度及管理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实现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控全覆盖。

(二)智慧教学应用普及工程。

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构建备课系统、教研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学业评价系统等,其中,乡村中小学校每个年级配备1套智慧教学系统,每个设区市配备1套学业评价系统,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区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促进学习方式灵活化。提升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水平,推进和完善省、市两级标杆教师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特色应用学校建设。

建设自主学习系统,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汇聚、智能推送、精确查找等,实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应用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各普通高中研究制定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

(三)乡村学校扶智攻坚工程。

将乡村学校建设放在智慧学校建设的突出位置。对全省教学点在线课堂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提高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2019到2022年,农村教学点分4年分批建设,达到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等主要建设要求,促进持续常态化应用。

(四)中小学校智慧管理工程。

以省教育管理平台为依托,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汇聚、统一资源管理的智慧校园门户基础服务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服务,支持用户安全、便捷地获取各类资源。

完善省级数据中心,建设覆盖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全面用好国家系统和省级各项系统,优化教务管理、校务管理、教师评价、财务资产管理、装备管理等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汇聚,形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常态数据库,并向各地进行数据授权与共享,提升各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科学运用大数据优化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为教育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支撑。

根据新高考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走班排课系统,提供走班排课、学情诊断管理等功能,实现智能化的成绩采集、数据分析、考核评价等,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组卷、智能批改、智能学情动态诊断和个性化辅导等关键问题。

(五)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加强校长、教师、设备运维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创设“管理人员懂、学科教师会、技术骨干精”的良好环境。建立开放式、多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实施“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和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专项提升计划,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现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撑。

注重信息素养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开展初、高中信息技术素养学业水平考试,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六)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充分利用省级资源平台,汇聚、开发德育、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类等课程资源,开展网上阅读及专题教育活动等,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围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三点半”难题,建设课后服务管理系统。引导学生通过“智慧课堂”搭建的平台课后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依据课堂采集、分析的“大数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在课后向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教室等,对学生进行兴趣辅导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七)智慧学校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省、市、县、校四级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力量的建设,加强承担学校网络管理和现代化教育装备运维管理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和任用懂技术、懂教学、懂管理的复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电教、装备等各方面力量,构建本地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各学校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并进行技术维护能力培训。

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级联动的运行维护支持服务体系,形成运行维护支持服务保障的长效机制,为中小学提供设备设施和网络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确保学校设备设施和网络正常运行,促进智慧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运作优势,支持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建立智慧学校建设运维机制。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定期督促检查,并将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提高专业服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等作用,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形成多级统筹、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省教育厅成立协调小组,负责全省智慧学校建设的政策制定、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受教育对象确定智慧学校建设方法和步骤。各市、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规划,报省教育厅批准后分阶段、分步骤抓好各项工作的协调实施。

(二)统一技术标准。依据国家教育行业标准、《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API接口规范》和《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等规范要求,依托省级两平台,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汇聚、统一资源管理的智慧学校基础服务平台。各地重点做好省级两平台在本地落地应用,对已建的地方信息化平台或管理系统,要主动与省平台做好对接,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各地各校在制定相关招标文件和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时,要严格落实“五统一”的要求,严禁自行其是、各自为战,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三)统筹资金投入。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分担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教育相关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筹措机制。省级财政主要保障智慧学校省级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乡村智慧学校建设奖补,市县政府保障智慧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法依规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谈判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和参与智慧学校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管理服务以及个性化资源建设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2

验证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实践出真知。传统的师范生职前培养所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多是在教室的课堂上进行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环境下进行的,考评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出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的笔试题、学生死记硬背后用文字做答。这样的教学致使师范生对诸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信息观等的观念学习陷入囫囵吞枣、机械识记的层面,至于理论知识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在实践操作层面应该怎样实施很难触及。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设置中“教育信念与责任”领域所要求的多项理解性目标,只是理论讲授,其效果很是糟糕。就“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的该项要求来看,如何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启发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信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发展,是个大难题。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理论知识没有附着点、抛锚处,学生只能隔靴搔痒、无动于衷。就“教师与学生”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来说,其学习目标的要求是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及其实践运用能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局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课堂讲授,仅仅停留于理论上的应然状态,难以指导具体的师生沟通实践。因此,仅凭理论教学是达不到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理念要求的,也培养不出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好老师。又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里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只是理论层面应该具有的,重在师范生既要知道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什么要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知道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表现出来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目标也不只是理论教学所能承担和实现的。正如朱小蔓所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还是在职场中进行……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还需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进行。……再次,教师也要向同事学习。……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去实现。实践和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实现的关键。”同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要求的教师应具有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达到的“掌握”地步,也需要实践教学支撑。因为,所谓“掌握”,就是把握、控制,就是领会、熟知并能够运用。美国学者布鲁姆将学习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类别。亦即,真正的掌握需要达到六个子目标,需要学习者既要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又要能够对比、分析、区别、转换、解释、推断、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理论到理论的机械学习无论怎样讲授都达不到这样的掌握高度。正因为如此,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才要求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的“严格的培养与培训”需要“实践取向”理念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始终,需要在课程实施中重视实践教学,需要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讲,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规范性的、静态的、体系化的,也是间接的、他人的、定论的、走捷径的。如何让职前师范生理解、领会和信奉这些别人的、书本的、现成的、普适性的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是肤浅的。正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理论全是灰色的,只有生命的金树常青。”这两句诗在《浮士德》乃至整个歌德的作品里最为脍炙人口。尽管不同版本翻译不同,但关键处的译文是相同的,即“理论是灰色的,生活或生命之树常青。”什么是灰色的、什么是常青,为什么理论是灰色的,为什么生活之树常青,教师教育课程如何设置和实施才能让教师教育理论不是灰色的,教育理论至多只能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一般的、普遍的、静态的、昨天的教育知识或教育原理,只能大体上涵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即使这样,有些教师也未必能讲授出真谛来。而生活实践是生动的、鲜活的、现实的、流动的、个案的、富有挑战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因此,理论这一静态之树是凭借实践赋予活力的,是由实践来修正检验的。在实践的验证下,理论之树不断修正改造,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发出新的叶芽,不断富有新的魅力,不断施展新的作用,不断跟上实践又指导实践。

二、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良师必学者,学者未必是良师。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都包含并强调丰富的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例,在四大基本理念中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维度,又专门陈述了四个领域的要求:“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如师范生要有合理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恰当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使用各种语言表达、规范书写、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这些要求都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师范生只能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中获得真体验,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学习中获得真能力,在具体的书写中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在具体的登台、观摩、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练习教育教学能力,在与幼儿、中小学生的沟通中丰富教育故事、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思想动向,在错误与正确的反复矫正中学会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掌握和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概言之,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离开了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教师专业能力的真功夫就难以培养。钢铁是炼成的,高超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是实践中培养的。基于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上提出的具体要求,各项都需要实践教学落实。如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深入引导师范生到小学与小学生接触;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激发师范生在小学课堂上面对小学生实践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中所讲授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小学教师具有“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就需要职前培养教师时督促师范生深入小学,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将发展心理学课堂讲授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转换成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真体验,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言以蔽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育课程制定者认真严肃地设计实践教学,践行实践教学。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使师范生深入教育教学现场进行多方面的练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

三、生成教师实践智慧

实践生智慧。理论知识往往是纸上谈兵,技能往往是局部应用,智慧是综合的、融会贯通的。师范生在传统的“基于学校”或“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取向教学”或“理论之应用取向教学”下,往往获得的要么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要么是局部的技能培训,要么是简单的理论之应用。“所培养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学技术员’或是‘半技术工人’。”事实是,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招教考试,越来越重视诸如试讲、说课、面试、答辩等实践应用环节。师范毕业生有没有教学经验,有没有处理不确定性教学情境的教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应聘就业的重要指标,这其实是倒逼着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要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有些师范院校已将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作为职前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教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越来越被重视。智慧既属于认识范畴,也属于情感范畴,更属于实践范畴。所谓智慧,简言之,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人有智慧就能在完整的认知系统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和实施。其实,行动和实施的方法和技术也是智慧的一部分,“实施需要方法和技术,大多数的方法、技术都需要学习,但有时智慧也可以直接产生方法技术,没有方法技术就没有实效。虽然表面看起来智慧与实效较远,但智慧总归是根基。”智慧是怎么来的,一是生活的历练,二是主动的修炼。学者高伟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智慧、教育智慧、实践智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什么才能够唤醒师范生大脑中的一切“知识储备”并融会贯通?是什么才能够让师范生体会到教育理论知识充满活力?没有教育实践运用,没有教育实践过程中解决难题的卡阻、探究、假设、反思、破题等,就没有理论知识之间的交相云集,也就没有破疑解难后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也就没有教育智慧可言。教育智慧包括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教育智慧主要通过实践生成并在实践中展现。尤其是基于个性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经验的逐步累积和不断改造。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何促进师范生生成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重要因子有哪些?其生成肌理何在?这些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实践智慧是在个体经验的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仅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也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包括“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职前培养重视实践智慧的生成,打破惯有的“理论教学取向”或“理论之应用教学取向”的传统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的贯穿,又要将“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真正落在实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学既不利于师范生理论的扎实领悟,更不利于增长其实践智慧,空对空的理论讲授,只能造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教师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低效,教师教育质量下降。

四、涵养教师专业气质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3

【关键词】智慧教室;小学科学;课堂构建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它兼顾了知识学习、兴趣培养、素质提升、学科串联等作用,将“科学知识原理”转化为趣味性、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深入浅出,将科学知识还原为最浅显的生活原理,激发孩子的联想,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素质。而智慧教室潮流的到来更是让小学科学课程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舞台,也让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

一、智慧教室给小学科学课程带来的变化

智慧教室汇集了计算机的多媒体展示、互联网的信息广泛共享、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人机智能交互等技术,旨在消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沟通受限、学生思维发散程度低等许多一直存在的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知识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尚处于建立阶段,习惯于依靠记忆掌握知识,但同时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强烈,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智慧教室的发展给小学科学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全景展示取代了多媒体展示,能够为课程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第二,泛化信息共享让师生的问题交流上升到大数据级别的问题交流,汇集了全国各地同龄人面对同样知识提出的不同问题;第三,智慧管理系统在学生分组学习和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解决了学习小组的问题,在试验中也能与学生就实验的问题进行互动。第四,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让课堂内外无缝衔接,智慧教室通过互联网终端向外延伸。

二、智慧教室环境下科学课堂面临的问题

1.利用智慧教室教学形式大于内容

尽管智慧教室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各地也都在进行借助智慧教室开展教学应用的尝试。从目前的实践状况来看,智慧教室虽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践行学生本位的教学思路,但是智慧教室的教学应用需要充裕的教学时间,所以对智慧教室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小学阶段,并且也主要是应用在公开课上,将智慧教室作为一种展示教室教学设计的工具,却并非将其作为学生全方面发展需要的、新的学习环境。

2.因智慧教室而简化课程教学流程

应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并不能将此简单理解为分配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例如四年级科学课中的《电与我们的生活》强调学生对电路的初步认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结合教授与示范,在实验示范中讲解知识难点,将知识难点与小组讨论的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但是一些教师因为智慧教室的存在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转而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用大数据代替课堂总结来获得问题,简化了教学流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优质的智慧环境小学科学课堂

1.智慧教室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智慧教室不应当简单理解为互联网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或者是课堂教学设备的智慧化,而是应当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智慧化,并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设备更好地开展教学。智慧教室可以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要求,可以通过教学资源云平台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拓展性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平台继续进行个人的学习和提升。

2.课堂设计融合智慧教室特色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一般可以分为“情景导入———知识教授———实验示范———分组实验———问题解决”这样的教学流程,而智慧教室则可以从教学理念层面融入教学设计。在情景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师中的虚拟现实进行情景展示,比传统多媒体展示更加生动逼真,也更加贴近生活;在实验示范—分组实验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实时交互系统来进行差异性教学,并借助大数据工具显示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在问题解决阶段,智能题库可以进行差别性筛选,便于教师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

3.实现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

从以往教育改革的经验来看,改革的核心点一直都集中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两个方面,作为教育者应当认识到未来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根据学生学习方向为教学中心的方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借助新兴的科技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科学课程的以学定教。

【参考文献】

[1]钟庆.智慧教室构建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4).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4

关键词:智慧课堂;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建构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趋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1],这一理念表明,智慧课堂环境是融合新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环境,在教与学中,有效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各学科课堂的变革与重构。2018年,全国高中课程标准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各学科课堂逐步转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美术学科本位的核心素养课堂变革与重构迫在眉睫。智慧教学环境是视觉文化时代孕育的产物,人工智能交互、情境感知技术(VR)、与交互式白板等多种虚实混合的信息化技术为小学美术课堂的教与学提供了技术支持[2],深度融合新兴信息技术和美术课堂,可以有效推动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的变革与重构。因此,本研究建立在小学美术课堂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智慧课堂环境对小学美术课堂的支持作用,并提出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构建模型,以浙美版一年级下第15课《热带鱼乐园》一课为例阐述构建和应用方法。

一、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一)学习内容:缺乏直观性视觉感知。“图像识读指的是对于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表现指的是运用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图像”[3],两者指对视觉形象的识读和表现,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无法脱离视觉感知而存在,然而,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部分教师脱离视觉形象进行讲解,学习内容整体呈现出缺乏直观性视觉感知的现象。

(二)学习资源:缺乏多样化学习资源。“调动各种资源,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4]这一理念表明,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强调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课堂朝着多元化发展,然而,笔者在实习中发现,由于学习资源众多,教师采用纸质作业单、学习单等拓展资料等方式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时代,图片、视频、语音也可以成为学习资源。

(三)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与机能”,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鼓励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中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学习过程是主动的,然而,笔者在教育见习中发现,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单一枯燥,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探究性。

(四)学习评价:质性学习评价不完善。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提倡注重质性学习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征的评价方式”,然而,笔者在教育见习中发现,一件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多重步骤,教师通常在无法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情况,由此可见,质性学习评价依旧不完善。

二、智慧课堂环境及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支撑作用分析

(一)深化视觉性学习内容。相较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环境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学生的视觉化感知,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是基于视觉形象的感知和识读进行美术表现,从而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新时代信息技术为分解和感知视觉形象提供了有效支持,例如,在中国画《清明上河图》的美术欣赏课堂中,利用VR技术将清明上河图动起来,学生通过感知视觉形象,理解宋代的风俗文化。

(二)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相较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环境具有多样化的富媒体资源,如微课、网页、图像、视频、语音等[4],由此可见,智慧课堂环境为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在《中国传世名画》一课中,教师将有关于中国传世名画的学习资源上传到信息化平台中,其中包括视频、图片、网页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保证,学生通过信息平台主动探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另外,智慧课堂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促进游戏化学习过程。“智慧课堂环境的构建基于云、网、端”互动智慧化学习环境”,为小学美术课堂活动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习过程的游戏化,营造自由、轻松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图形的联想》一课中,利用平板电脑,教师设置主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图形,将拼摆结果即时上传并评价,教师设置趣味活动,利用智能化手段支撑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习过程的游戏化。

(四)完善质性学习评价。“智慧课堂环境通过高效实时的双向交流,实现系统可视化反馈和师生间的即时评价”,强调小学美术课堂评价的过程性与即时性,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师生反馈,完善了质性学习评价,。例如,在《色彩的魅力》一课中,教师为解决学生的色彩表现问题,设置了循序渐进的三个表现任务,帮助学生分步骤完成作品,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及时上传每个步骤的创作图片,记录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从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完善质性学习评价。

三、智慧课堂环境下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一)基本模型。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是指用新型手段支撑教与学活动,实现具身融合。据此,笔者结合美术课堂的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的角度,构建三段式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并直接体现了智慧课堂环境的支撑作用,如图1所示。

(二)模型解析。1.课前阶段。课前阶段的核心是了解学情和学习预习,信息化学习平台提供了学生学情调查和学习资源共享的便捷渠道,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方便学生学习预习,以《热带鱼乐园》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学习平台课程调查,提前掌握学生对于热带鱼的了解情况及学生绘画的基础情况,在师生互动中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微课、网页、文档资料等学习资源,学生提前预习查阅,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2.课中阶段。课中阶段分为导入、新授、作业和升华四阶段。导入部分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促进视觉感知,VR技术为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营造沉浸式氛围。在《热带鱼乐园》一课中,通过VR技术构建立体三维的海洋空间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环境中各种鱼类的特点,感受海洋环境氛围,主动提出问题,为后续的绘画创作做准备。新授部分的核心在于趣味任务,形成游戏化过程。交互式白板为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的多样化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递进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可以增加学生经验。在《热带鱼乐园》一课中,为了解决学生创作热带鱼的问题,教师设置了循序渐进的形状、花纹和色彩任务,利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拼图游戏、头脑风暴和上色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在做中思考,形成游戏化学习过程。课堂作业的重点在于即时反馈,优化质性学习评价。信息化学习平台为学生随时记录作业情况,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即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进行讲解,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质性评价。在《热带鱼乐园》一课中,教师将一幅作品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表现任务,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记录每一次表现任务,并通过终端上传,教师及时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记录学生的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升华阶段的关键在于联系生活,促进情感升华。基于美术学科的视觉性特点,教师利用先进技术营造生活情境,学生在直观环境中思考,促进情感升华。以《热带鱼乐园》一课为例,教师创设环境污染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感受海洋环境污染,引发学生思考,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3.课后阶段。课后阶段的重点在于拓展资源和自主探究,智慧课堂环境为小学美术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图片等资料,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进行自主探究。在《热带鱼乐园》一课中,教师在课后拓展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并将热带鱼文化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上传,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自主探究。

四、智慧课堂环境下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型构建注意点

(一)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支持。智能技术是嵌套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某种辅助工具,体现技术与人的具身性融合特点,智慧课堂环境追求技术与人之间的自然融合,智能技术仅仅只是技术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师与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再联系智慧课堂环境遴选最优方案,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支持。

(二)避免教学设计的程式化。智慧课堂环境包括多种支持智能教与学活动的媒体设备增能的虚实混合的课堂环境,本论文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以新兴信息技术为媒介,探讨了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中技术与人的深度融合的策略,然而,教学设计是灵活而动态的,教师在实施中需要综合考虑美术课堂教与学的主体活动,自主寻找合适的技术媒介,从而避免教学设计的程式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Z].2018-04-13.

[2]彭红超.智慧课堂环境中的深度学习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奚传绩.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教学;智慧教学模型

1智慧教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探讨

智慧教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力,而教育模式创新与掌握时代定位这俩个方向是设计者在实施智慧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尽管课程实施具备智慧与创造、虚拟与真实等等的特征,但是,对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1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足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都以应用教学为主,一般将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去分析解决该问题。但是,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精神相比,后者的学生素养更加可贵。将问题直接进行分析解决是从已条件和问题出发的,而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是在未知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寻找与提炼,它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管教师知道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提供的情景教学案例仍然缺少吸引力,有时候是夸大其词的“假情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没有起到帮助性。

1.2缺乏“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的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曾提出,学生经历并通过义务教育数学学习阶段,能提前适应社会在发展中所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如今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俩基,即“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各个版本的数学教课书都能查看到数学思想,但是,在这多年来,小学数学只存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和思想经验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去进行实行与评价。教师喜欢实行数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往往都把概念公式等等知识先一股脑传授给学生,然后以考试要求做为对比,进行大量地考试训练,尽管这种做法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的实质性作用,同时,教材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老师教学时间的限定、老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等因素,让数学思想教学显得势单力薄。而数学的活动经验是老师没办法传授给学生的,只能让学生在“做”中进行积累。尽管当前有许多教师也强调注重教学活动设计,但是往往内容都比较单调乏味,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并没有积极且合理高效的参与到活动教学过程中。

1.3缺少“策略生成”和“活动归纳”的总结

尽管课程标准已经提出课程教学要进行“四基”,但是在一些一线城市教学依然存在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缺乏活动经验的累积。积极响应演绎活动,却不够重视活动的归纳。俗话说,教育过程的内在是生成性,它是对教育产生一种不确定性。而学习的生成心理过程会有四个阶段,即转换、社会化、外显化和内化吸收;加上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基础都不一样,在对个人的知识构架和社会认知过程中,会形成不一样的个人需求,所以,一刀切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当前的课堂教学策略也不能适应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

2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设计

从智慧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活动依然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些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课,不能吸收学习内容自我学习意识不足等等。我将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展开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设计。

2.1模型的建构依据

数学来自生活,又可以作用生活。可以说,数学已经和生活息息相关。课程标准曾说过数学教学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数学学科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开始,亲自去体验数学由生活现象转换到数学模型的过程当中来,进一步地再去指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不仅能收获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还能获得数学思维并使用相应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课程标准液倡导老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模式去建设学习数学的体验环境,帮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思考与探究的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

2.2智慧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智慧不仅仅能展现在教育过程中,还能展现到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实践考察过程。智慧教育教学不仅要启迪学生思考,还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思考,去积累思维发展的经验。教师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波且有知识的教学背景,让学生自行感悟。而不是老师强行教出来。在智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去发现问题、构想问题、抉择问题、评价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在发现问题,让学生能针对这些问题,自己有独立培养问题的意识能力,对待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在构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现象去感知规律。在抉择问题时,学生要能够综合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问题。在评价问题时,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在归纳问题时,学生要从感性的认识转换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演绎逻辑能力。

3总结

全文对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进行了深度探析,并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为以后的智慧教学呈现更清晰的学习目标、更加的合理化和多样灵活化。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积累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琳,陈耀华,李康康,赵苗苗.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3-40.

[2]黄平,李太平.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3(7):18-27.

[3]杨承军.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4(4):117-119.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6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代接轨,与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该阶段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与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与智慧课堂教学均是新课程改革下,我国基础教育做出的创新。通过我国部分学校的实践与应用发现,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被肯定。基于此,以小学数学课程为切入点,对我国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网络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随着智慧课堂教学理论的提出,备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作为新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创新,逐渐被全国多所中小学院校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科学的、合理的。传统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重视知识结构的硬性灌输,没有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行强化引导,进而使得部分小学生在进入初高中教学体系中,难以适应知识难度的增强。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与其相融合,能够充分实现个性化协同与智能化活动。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进行学习,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质上,智慧课堂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思考点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创新性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让教育与时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全面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学校,其各自的工作与职能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学习空间旨在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空间与学习进行融合。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发散性的学科,正如前文所述,其在各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部分,都需要人的转化性思维与三维立体空间思维的融入。由于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在统一的学习进度下,就难以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网络学习空间设想的提出,对数学教学而言,无疑是一项大胆的创新。它能够将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实物教学进行整合,进而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来明确其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部分学校实施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学教学以来,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个性化服务,但其亦存在着部分问题有待解决。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没有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思维模式。让教学流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表面形式,实际上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让网络学习空间的价值与教学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对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与结构进行重组,进而让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价值得以最大发挥。然而,现阶段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活动的需求与重新组合十分匮乏,进而影响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效用发挥;第三,网络学习空间将课堂的教学模式从交流型教学向空间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但课堂中师生交流的减少,势必会将答疑环节时间缩短,让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问题

教学设计中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即便过程考虑的再周全,也难免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出现各种问题。第一,如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中,教师只是将圆的图形和公式搬到荧幕上,然后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这样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宗旨是不符的,即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第二,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各个活动没有充分对新媒体进行利用,使很多的教学用具形同虚设,让教学资源的使用呈现单一化形式,没有做到资源的集合与配给的优化;第三,作为技术化为依托的教学方式,教学器材有很多是电子科技产品,在应用的过程中甚至会因一点点操作的失误而导致故障的出现,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对教学的进度和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解决智慧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学问题中的有效路径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学为了能够达到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教育。鉴于现阶段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要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智慧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在智慧课堂中完善教学设计

网络学习空间是现阶段教学领域正逐渐推崇的教学手段,因其与技术化、信息化的融合,逐渐被广大学校所青睐,逐渐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然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能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盲目地引进,必须要注重运用的实践性,通过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为了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空间教学的转变,学生们在长时间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中,若不能亲自动手将数学公式进行实践性推导,依然会形成知识点的迷惑性。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各个公式的理论的进行讲解,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将事先准备好的木制或纸制的平行四边形给学生分发下去,让学生根据手中拿的模型与教学所讲的理论进行结合,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使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在智慧课堂中完善教学实施

在智慧课堂中,完善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在于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评价,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在于发现,所以,教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其教学的问题进行挖掘。在进行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中,可以让其他教师进行旁听,通过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来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而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实现智慧课堂追求完善发展的目标。例如,由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室空间往往比较空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注意到各个同学的动态,有些学生经过多次举手没有被教师发现,便容易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旁听的教师可以及时对授课老师进行提醒,进而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亦十分重要,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他们提出来的教学意见更具有代表性。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此来对自身的教学做出整改和规划,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不断兴起,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更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其现阶段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待解决。为此,就要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地整改,进而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谢茂森,张家录,钟嘉鸣.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03):75-83.

[2]王慧.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7-93.

[3]周献珍.服务于职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8):74-75.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智慧课堂构建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如何通过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对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还处于一个起步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因为经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没有掌握好智慧课堂构建的技巧及规律,因此,智慧课堂构建方面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是很理想。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对于智慧课堂的构建进行一个全方面的探讨,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对此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继而掌握好智慧课堂的构建技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更加高效。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是指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技术支撑主要是互联网+、大数据等,具体表现就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智能。从智慧课堂的内在运行机制来看,主要就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学习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给教学决策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并实现学习反馈互动的及时化、立体化,通过智能进行教学资源的推动及筛选,创造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实现课堂的更加高效,带来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智慧课堂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表现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课堂的构建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智慧课堂构建,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实现对于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度了解,这些都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这影响到智慧课堂的顺利构建,总结这一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信息设备不够。各类教学信息化设备是智慧课堂构建的基础,没有相关设备的支持,智慧课堂的构建便无从谈起。目前不少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方面,明显存在各类信息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具体表现就是多媒体教室少、没有数据中心、没有管理平台等,使得智慧课堂的构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数据收集利用存在欠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本质上是对教学数据、资源的收集、分析、利用,因此,如果在这一方面存在欠缺的话,那么智慧课堂的构建就不会提升教学效果。很不幸的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智慧课堂的构建方面,并没有能够做好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数据的收集利用存在较大的欠缺,具体表现就是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没有统计分析,学生进步情况没有分析,每一节课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没有全面收集。

(三)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智慧课堂构建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的实际情况来看,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模式比较僵化,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是教师的灌输,教师在智慧课堂的构建方面,基本上就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教学材料,播放一些视频等,这种教学模式本质上还是灌输式教学,互动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方法没有得到应用,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课堂教学因此出现了效果下降的情况。

(四)智慧课堂构建能力存在不足。智慧课堂的构建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仅仅要求语文教师对于智慧课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智慧课堂构建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智慧课堂构建方面的情况来看,教师在此方面存在能力欠缺的问题比较普遍,尤其表现在缺少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语文教师,对于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以及掌握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办法去构建智慧课堂。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具体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难度很大,本文围绕上文所谈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智慧课堂构建具体策略如下:

(一)配置完善的教学设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关键在于能够配备智慧课堂构建所需的各类教学设备设施,从而给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支撑。从目前智慧课堂构建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企业提供一揽子的智慧课堂构建方案,例如华为、百度等,这些企业能够提供比较完善的智慧课程构建方案,能够提供智慧课堂建设所需硬件以及软件设备。

(二)注重教学数据的搜集利用。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中,需要高度重视教学数据的收集利用,借助于各类信息技术对教学方面的信息数据等进行收集,同时注重对于数据信息的挖掘利用,给教学活动的优化改进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更加高效。从具体教学数据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通过上述信息的全面掌握,来给教学活动的改进指明方向,从而实现教学方案的优化改进。举例而言,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教学难点的确定,调整教学重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更加高效。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毕竟各类教学信息技术、设备等只是教学辅助手段,而绝对不是教学主体。在智慧课堂构建方面,需要将各类先进的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充分融合,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设备的优点,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举例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在合适的时机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教学的活动性。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差异化教学方案的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展学习,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本文这里以小兔运南瓜这一课来具体探讨智慧课堂模式下,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束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智慧课堂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一把“钥匙”,智慧课堂构建重要意义因此不断凸显。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智慧课堂的构建,加强智慧课堂构建方面的学习以及研究,多多尝试智慧课堂构建新举措,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英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

[2]何晓兰.探究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上),2020(1).

[3]陈召莉.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J].语文课内外,2019(36).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8

几天前读完了罗厅长的“教育三部曲”:《教育的逻辑》、《教育的智慧》、《教育的价值》,一时间文思泉涌,写了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Logic(逻辑)+Intelligence(智慧)+Value(价值)+Education(教育)=Live。这是我对“教育三部曲”的直观反映。当然,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一方面,人需要通过教育获取智慧、逻辑、价值,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另一方面,逻辑、智慧、价值是哲学概念,即教育发展本身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定、智慧生成的质量互变、价值取向的主体需求。所以,我的理解是:“三生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逻辑必然、智慧必然、价值必然成果。

身为校长,我从《教育的逻辑》一书中,认识到了“设计学习”是新时期校长创新管理的第一要务。该书的主要内容有观察教育的三个维度、实践现代教育的三个基点、教育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制度设计、教育的未来走向等。其中“,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为我们提供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我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要建设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我们在建立学校管理制度时,首先就要设计好全校的“学习地图”,让师生的工作、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要帮助学生成为自己的指南针。

今天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内容来修正、完善,使其更具生机与活力。“三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机制发展的必然。生命是一本书、生存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每一本书都要用心去品读,才能真正领会真谛。

罗厅长著书立说、首倡“三生教育”,可以说是设计了全省教育领域的学习。中小学校长创新学校管理问题也亟需解决,怎样解决?就是做好学校的设计师,把全校的学习设计好,通过学习制度、学习机制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三生教育”的学习与实践。

罗厅长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还记录了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内容,其中“学校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教育是全社会挥之不去的情感。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教育,不敬畏教育,不发展教育”,这段话,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的幸福感!当然不能只有校长一人感到幸福就可以了,要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幸福,如何做到?校长就要带头学习、带头读书,调动全校的学习积极性,做学生、老师读书学习的表率、榜样。学校是学习的场所、读书的地方,要让大家感到读书、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为人,成为幸福的人”,这句话出自《教育的智慧》第十五页。“三生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关注教育民生的教育,“三生教育”从最初的认知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已经日臻成熟为重视生命价值、历练生存智慧、培植生活信仰的教育,通过与“三生教育”的共识、共振、共进来提升教育民生幸福感,也是中小学校长光荣的职责与神圣使命。

此外,罗厅长在《教育的价值》一书中谈到“教真育爱永远是我们的教育价值追求,爱的智慧在教育中培养,真的能量在教育中释放”。罗厅长还指出: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要遵循教育价值的生成规律,“三生教育”是人类共同的教育价值和价值教育取向,是教育价值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