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策略

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策略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因而导致其在身体机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先天不足,常伴有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病症,而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智力障碍学生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个别学校为了规避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一味减少体育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删减稍有难度的教学内容,降低学生锻炼的运动量,这样既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康复,又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为此,培智学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努力减少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一、筑牢安全管理防线,加强学校应急管理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学会如何预防与处理安全事故,确保体育教学安全。

(一)完善安全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体育教学安全工作重在落实,需要制度化、常态化。为此,学校实行体育教学管理的层层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如,制定《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体育教师岗位职责》等,让教师明确岗位职责,将体育教学安全工作逐条细化,责任到人,落实到每个环节,时刻提醒,互相监督,做到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抓、体育教师主动抓,形成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全面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安全。同时通过月安全考核、年终目标考核的方式,强化体育教学安全工作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师严防紧抓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开展安全培训,培训应急救护技能

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确保体育教学安全的有力保障。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法制教育。如,举办体育教学安全法制知识讲座,开展体育教师安全知识技能竞赛等,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还可邀请专业医师来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通过实践模拟,让教师了解心肺复苏的步骤、止血的基本包扎方法、骨折的固定等急救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现场急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必备的应急救护技能。

(三)重视预案演练,增强事故处理能力

开展安全预案演练是检验学校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手段,更能有效提高处理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因此,学校应建立《体育教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多项预案,通过模拟摔伤骨折等真实情境,明确岗位与职责,改善薄弱环节,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可立即启动预案,及时进行抢救和处置。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按安全事故的性质如实上报,确保信息通畅、反应迅速、处理得当,切实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预案演练可以使教师对处理安全事故的程序有更深入的认识,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二、守住体育教学底线,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组织体育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课参与度,发展学生的体能。

(一)制订个性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内容

智障学生在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为每位学生制订相适宜的教学目标,既要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够得着”,以达到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的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依据学生的身心障碍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教学内容不可过于困难或容易。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一项教学内容通过任务分析,分解成一个个步骤,逐步训练,整个训练步骤完成后,这项运动技能学生也就掌握了。如在教授“蹲踞式跳远”时,分解成以下步骤进行学习:原地模仿起跳———缓跑三步或五步起跳———助跑四至六步起跳成腾空步(越过障碍物、头触悬挂物)———短、中距离助跑起跳落地———全程助跑起跳落地。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个别指导,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出发,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不断调整他们的学习计划,逐级让学生完成训练内容。练习量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如大强度对抗性练习和耐久性练习,对于心脏不好的学生,要适当控制练习的密度及练习的时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有序实施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动作发展顺序,大的运动从爬、坐、站、走、跑、跳、投开始,精细动作从伸手够物、抓、握、操弄等逐步发展,要依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确定训练起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需求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对于培智学校学生的教学,步子要小,速度要慢,动作练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反复练习。同时应避免让学生机械地重复,要将枯燥的练习和有趣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提高训练效果。教师可通过律动、舞蹈等来训练学生身体运动的平衡能力、灵活能力和协调能力,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敏捷能力。如将“过障碍跑”的训练与“奔跑吧”比赛相结合,教师先根据学生的能力、性别、喜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三个组分别命名为“红队”“蓝队”“黄队”,每个队再选举出一名队长,让队长引领其他学生完成比赛。通过比赛,每个队都能很好地完成“过障碍跑”的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智障学生具有注意力不够稳定、易分散的特点,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中的趣味要素,如低年级可以运用故事、情境、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中高年级可以运用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多的体验时间,从而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可以是精神鼓励、口头表扬,也可以采用代币制让学生自己兑换喜欢的奖品,进一步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切实做好保护

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危险因素,预想好安全对策,杜绝危险行为出现。一是备好场地器械。在上课前,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检查教具、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查看器材是否老化,器材与器材之间的摆放要有间距,避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器械练习时,教师要反复示范讲解使用器械的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如,学生练习从高处跳下时,需要加上缓冲垫,防止危险发生。二是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既要考虑一般性练习,使学生全身各个主要器官得到充分活动,还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门性练习,使学生相关肌群、关节和韧带形成适宜的机能状态。在组织准备活动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他们的兴趣,力求做到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相结合,避免如拉伤、扭伤等一般伤害事故的发生。整理活动应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简单的律动,活动量小的游戏等,使学生身体从紧张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从而消除疲劳,避免因局部负担量过大而引起劳损和伤害。三是加强保护措施。在练习中除讲明动作要领外,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在教授体操、跳高、跳远等具有难度的技术动作时,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适时提示和辅助学生完成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避免学生意外受伤。

三、构建终身发展绿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为了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学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每位学生都受益。

(一)加强卫生保健教育

智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发展远远落后于同年龄的正常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着障碍,往往有消极逃避、反抗攻击等行为。为此,在体育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育道德、团结协作意识,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体育教师应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进一步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传授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生活中常见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卫生习惯和正确的身体姿态,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建立健康成长档案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需要为每位学生建立健康成长档案。学校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构建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身体状况(医院体检、特异体质)、道德品质(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平时上课、期末考核、体能测试、特长、比赛获奖)、运动康复(成果展示)等。学校建立了学生智慧康复云平台,运用观察、记录、交谈、分析、考查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随时记录学生在体育康复领域的发展变化,呈现学生努力进步的轨迹,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关注学生异常表现

由于一些学生对自身身体状态的认知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能力,不善于表达个人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并善于发现这些学生出现的各种异常表现。如学生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行为反常时,体育教师要及时对运动量、时间、次数等进行调整,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如一些自闭症学生听到某种声音,看到他不喜欢的人或物时,容易情绪失控,甚至会产生自残或攻击他人的行为,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善于分析学生这种行为表象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针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体育教学安全重在预防。培智学校应根据“安全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让每位体育教师学会并掌握预防安全事故的真本事,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来排除安全隐患,制订安全保护措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打造健体强身、内容丰富、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

作者:费健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