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例6篇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1

关键词:培智;低年级;语文;生活化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要培养智障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生活化语文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不断探索中促进智障语文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作为培智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这种新课程思想呢?

一、创设情境,使教育内容生活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而强制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教师必须立足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培养各种基本的生存适应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根据智障学生生活的实际,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性,创设生动、形象和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2年4月13日下午,鲤城区教育局暨鲤城区开智学校学生生活劳动技能比赛在我校举行,低年段学生参加系鞋带、叠衣服和摆餐桌,这些教材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渗透,通过此次比赛,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四册第13课《穿鞋袜》时,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实物鞋子和袜子,请轻度智障学生说一说平时在家里,是不是自己穿鞋子和穿袜子?接着引入新课,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能认真地学习生字词,通过观看课件和课文的图片,理解“先”“后”的意思,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轻轻”“慢慢”的意思,智障学生在学习体会这两个词的意思,突破难点“拉”“提”,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比一比我最棒!”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一动、穿一穿,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四册14《讲卫生》时,笔者创设一个情境,让同桌互相检查牙齿、指甲、脸和衣服干不干净,然后由班长检查评出最佳干净奖两人,最后由教师确认,全班学生的目光闪出了羡慕,这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这样智障学生学得快又学得牢固;播放喜洋洋和懒洋洋的动画片,让学生通过比较“谁讲卫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同学们每天都能穿着整洁和讲究卫生。

二、再现生活,使教学课堂生活化

知识源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于智障学生生活区域的局限性,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积累也较贫乏,让他们走进生活,再现一些生活场景,那就需要教师将教材与学生建立一种联系,引发心灵的体验与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四册看图学文第16课《让座》一文时,笔者播放视频《让座歌》,教师提问:“如果同学们乘坐公交车,你们会怎么做?”智障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引导智障学生理解“一位叔叔把座位让给了我。”“我说:‘谢谢!’”“汽车开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位老奶奶,我把座位让给了她。”课文中的“我”从叔叔的让座行为,学习懂得互相谦让的美德,这时一位老奶奶上公交车,“我”主动给老奶奶让座;智障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这时,妈妈笑了,叔叔也笑了。”通过一个智障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我”,另外3个智障学生扮演妈妈、叔叔、老奶奶,让智障学生通过扮演懂得谦让的道理及再现生活,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角色游戏,使教学形式生活化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智障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和直观为主,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把学习融于游戏之中,让智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有:

1.比赛法

根据智障学生好比心强的特点,寓说话于各种比赛活动中,如,争夺小红花比赛,可采用两人比和分组比进行语言训练,看谁说得好、听话听得正确、说话能力强把小红花奖给谁,用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充分肯定学生在这堂课语言训练的成绩,也让学生看到自己是很棒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三册看图学文第6课《鹅》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鹅的情景,直观形象,引导智障学生正确朗读,通过比赛的形式,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独立背诵古诗。

2.游戏法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如“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句子的游戏;“摘苹果”游戏,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并掌握所学的内容。

3.鼓励表扬法

鼓励和表扬,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能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更多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学生的认可而学习,激励手段的应用正好迎合了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学习中一旦获得奖励,就会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比如:你真棒!你是好样的!今天你进步真大!棒棒棒,你真棒!在日常教学中,要把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学的一条原则,当智障学生在教师的直接帮助下,取得明显进步时,以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欲望。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检验智障学生所学知识,把故事情境再现,复述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三册第10课《孔融让梨》时,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扮演爸爸、孔融、五个哥哥和一个小弟弟,把整个故事进行情境再现。这一环节充满童趣,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巩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点。

四、活动教学,使教学结果运用于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培智语文活动教学中,笔者平时注重培养智障学生的观察力及说话训练,鼓励学生读书看报,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

如,学校组织智障学生到漳州龙佳山庄、厦门大嶝岛、开元寺等去春秋游,笔者带领智障学生游玩时,培养智障学生观察事物和说话训练,增加智障学生的词语量,提高智障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学生生活技能比赛、助残日、庆祝“六一”儿童节、普小联谊会等,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参加,不仅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也可以丰富智障学生的语言,引导智障学生说一说、谈一谈活动的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扣,作为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智障学生的生活寻找语文,才能更好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学得更多更广阔。

参考文献: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2

关键词: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智障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主流生活。《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强调要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在实际生活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选择生活化的教材

教材选择上,要选能凸显生活化教学的教材。教材中应该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另外,教学不应完全依赖某套教材,可以教材为主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努力开发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从东莞的地方特色、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出发,开发我们自己的校本教材,添加三大元素,凸显我们的生活特色和需求。

(1)添加校园生活元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学中,我们把认识校园环境、爱护校园一草一木、校园文体活动、作息时间制度、好人好事、新闻动态等都纳入语文课堂,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教会孩子更好地适应、关注并热爱自己的校园生活。

(2)添加家庭生活元素。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的职业、兴趣爱好、家教方式等,在教学中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把家庭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日活动,欢迎家长给孩子们上亲子课或者组织开展丰富的家庭团体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热爱生活。

(3)添加社会生活元素。智障孩子的学习空间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更应该走出去,充分整合社区的资源来拓展和延伸我们的教育教学。比如,周边的商场、菜市场、医院、邮局、图书馆、公交车、公园、银行等都可以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场所。通过与社区资源的联系与沟通,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场所,还加强了社区对于残疾人的关注和爱护。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1.多学科有效整合,采用主题式教学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三科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制订一个个学习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如,在学习《碗 筷 勺》一课时,我与生活《学会用餐》和数学《认识数字1、2、3》的教学点融合起来,整合成一个“文明用餐”单元来进行主题教学。

2.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课堂上,智障学生才能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在劳动技能比赛中,教孩子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基本的劳动和自理能力是低年级段生活语文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说,学习《穿戴整齐》一课时,我让孩子比赛穿衣服、扣纽扣,比比谁穿的衣服又快又整齐。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学生玩得开心,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2)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孩子学习社会交往能力。日常口语的练习和运用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我们结合教材的内容,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有客人来我家”“我是警察叔叔”等都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游戏中进行语言实践操作练习,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在外出实践活动中,教孩子学会使用社区。智障学生的课堂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勇敢带孩子走出去,包括商场、公园、医院、银行、公交车、马路边等。比如,在学习《购物》这个主题时,我们把购物活动进一步进行细化,分为若干次社会实践活动:到超市买日用品、到市场去买菜、到电器城去买电器、到面包店去买面包、到水果店去买水果等等。

(4)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进行体验和运用。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争取到家庭教育的合力。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给家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协助我们加强对孩子的能力训练。比如,回家让孩子练习洗碗、给钱让孩子去买某一样东西等。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自己运用知识的平台,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

三、教学评估生活化

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对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进行评估时,我们务必做到两点:

1.注重过程评估

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更多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能力,提倡纵向对比,注重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程度。

2.评估方式多元化

评估的方式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做到丰富多元,可以有口头测评、书面测试、活动检验、实践的操作,参加评估的人员要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方位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生活化教学使培智语文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提高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全礼.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3

一、要树立综合康复的理念

我国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教授曾指出:“弱智教育的课程要更多地适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不能以学科或变相学科为本。中重度的弱智学生更要以实际能力的训练领域为主,而不是以普通教育的学科为主”。据此,在制定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首先要分析障碍儿童的特点(如障碍的类型与程度)以及其机能、知识、技能、社会行为与态度等的现有发展水平。其次,要考虑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需求。从智障儿童自身发展需要来说,智能障碍儿童身心功能的康复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它是智障儿童各种能力顺利发展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弱智儿童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基本上是遵循着普通教育的模式。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智障学生多数是中度智障儿童。按照国家教育部和中残联的分级规定中说明,中、重度智障儿童是“可训练”型的,而非“可教育”型的。对他们来说,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是智能康复和智能开发的辅助性目标。据有关调查表明: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大多数障碍儿童在进入以培智为主的特校之前,并未接受过正规与科学的康复训练。

学校应该是智障儿童康复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为智障儿童提供全面的特殊教育服务,学校教师或康复专业人员应该是学生教育与康复的主要力量,这也是我国培智教育今后发展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当前的培智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以培智为主的特校就是要以医学康复、心理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以及职业康复为手段,来满足社会与学生生存的需要。鉴于此,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以培智为主的特校在医教结合课程框架的基础上,还应以综合康复的理念进行课程的整合。

二、要践行康复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以培智为主的特校的课程结构由三个板块构成,即:康复训练类课程、文化基础类课程、劳动技能类课程。其中,康复训练类课程是文化类课程实施的基础和载体。障碍儿童学习文化,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运动、感知、认知、言语语言和沟通交流等能力,康复训练课程的内容可渗透部分文化学习的内容。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发展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能有效促进障碍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在康复理念指导下的培智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蕴含的康复机会,在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比如在课堂问答中开展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在看图识字教学中开展视觉康复训练;在书写教学中开展手指精细动作康复训练;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开展多感官协调康复训练……把康复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康复功能,实现康复课程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尽可能促进智障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培智为主的特校各学科都应该并能够在文化知识教学中恰当应用康复技术,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比如在(数学)点数教学中开展口手协调能力康复训练;在(体育)广播操教学中开展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康复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听觉分辨能力、语言、记忆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我们这里提出的康复课程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康复渗透”。在当前的培智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在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也有一些康复训练活动,但就笔者在与一些老师的访谈中所了解,多数教师在学科课堂上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是为实现文化知识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多数老师的头脑中,“学科本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没有从观念上形成“培智教育就是康复教育”的教学理念。而我们的培智教育所需要确立的正是这样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它、指向它、实现它。只有真正树立“以康复训练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把康复目标纳入到学科教学目标体系之中,才能让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和目的性进行理性思考,使当前学科课堂上的康复活动成一种有意识的教学行为,实现康复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要把握特校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当前以培智为主的特校学科教学评价中,依然是以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为考评师生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甚至是限制)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计划的实施也都仅仅围绕着学科知识进行,从而阻碍了以培智为主的特校学科课程与康复训练课程的有效整合。因此,以培智为主的特校作为普通学校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也应积极探索以培智为主的特校语文整合课程评价的改革,构建符合整合课改理念的评价内容,试行以培智为主的特校语文评价的新方法,形成促进智障学生发展、提高智障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54-02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相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记忆力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5

关键词:培智班 语文课堂 教学

语文课堂是培智学生学习和锻炼如何与他人沟通的重中之重的学科,所以,要通过语文教学使智障学生掌握简单的表达能力,就要求我们真正地用心、用爱去倾听他们的感受与需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水平,提高语文教学在培智班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总结近几年的培智班语文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智课堂离不了开放性

传统的培智课堂呆板机械,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学习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智障生的身心发展,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模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培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改以往比较狭隘和肤浅的教学目标,强化智障学生的语文观念,构建多元化发展的新教学目标,为他们树立语文应用的意识,将培智语文教育的目标锁定在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上。

比如,在引导智障生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开放型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自主回答父母为什么把雨衣让给萨沙?我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将好东西让给我们?这样的礼让体现了什么精神?萨沙为什么将雨衣让给了蔷薇花?这样由易到难设计灵活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逐步引导智障生回顾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感悟出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人格魅力。这个过程中,笔者始终注意通过对话互动、引导和启发,引导智障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达成教学目标。

二、培智课堂要注意统一性

培智语文教育也要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一样,要保持知识的连续性、统一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整体把握培智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计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案,对前后所教学内容积极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如,笔者在上新课内容时,一般会在课前5分钟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再巧妙导出新课,开展新内容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就诱导大家回忆学习过的关于鸟的课文,学生经过回忆纷纷说出《鸟语》《云雀的心愿》《燕子》等,然后再带领大家回忆一下在这几节课中学习的生词,再引导大家举例自己知道的鸟的名字并写下来。只有这样让智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记忆和学习,才能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前后融会贯通,才能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形成新的认识和技能。

三、培智课堂应鼓励创造性

创造性是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是人的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巧妙结合。可见,培智教育也离不开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并参照学生的优势和兴趣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比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时,笔者除了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基本了解和学习外,还注意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习惯,发掘他们的实际生活经历,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参与植树的小经验。然后根据课后第五题要求: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从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时我诱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分享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内涵。在培智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板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智障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的能力,又加上理解能力、有意注意差,老师讲过的内容听过就忘了,更谈不上理解课文内容。以前,我也曾尝试采用提纲式、综合式、结构式、图示式等板书形式进行辅助教学,但收效甚微。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种适合智障学生的板书形式――儿歌式板书。儿歌式的板书在形式上整齐、易懂,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发音和说话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也比较简单、易记忆,因此,学生更感兴趣,发自内心愿意朗读和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五、游戏在培智课堂的有效性

俗话说“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呢?正常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绝大多数智障的孩子心理年龄偏小,所以游戏对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智障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智障孩子心理发展来说,游戏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当然,游戏在智障孩子心理发展上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和教师的正确组织形式与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培智语文教学中,改变了原有教法的单一和枯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多媒体在培智课堂的运用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学改革;教师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下,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开放、弹性的学习活动,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正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可以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理论。

一、多元智能概述

1983年,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确认七种智能的形式,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及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种类型的智慧,这些智慧相互或同时作用形成一体,称为多元智能;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有所差异,而且智能是会发生变化的。四年后,Gardner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及自然观察的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拥有此智能的人通常在辨认以及分类自然界和人为的现象上特别杰出。多元智能理论可扩大课程范围,帮助教师转变课程观,提供学生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多元智能理论无形中会迫使老师必须超越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位多元智能的老师,同时发挥老师本身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潜能,也惟有如此,才易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把多元智能理念融人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人点。例如:

1.把某个智能作为科目的单位,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

在“人际交往科目表”中,可以设计“组织或参与一次英语晚会、与同学进行英语会话、与同伴交换检查或批改英语作文”等活动。实施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表,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

2.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

把智能目标落实到英语课程或单元教学中,使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明确什么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智能,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

释、说服、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

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倾听,在听的过程

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

记、记重点,积极勾画心理图式;培养学生资源策略,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

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料、互联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二)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外语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阅读是语言输人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一空间智能

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教at八n,on等方位介词)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一空间智能。处理叙事体课文可以采用视图化大纲或网络图,有助于理清课文脉络和要点。图表还能用于分析或解释词汇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文本的篇章结构等非空间问题。

(四)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抒情歌曲。

(五)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所学语言,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使语言学习更有交际意义,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

四、结束语

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资料:

[1]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金奇洛著.多元智力再思考,霍力岩李敏谊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