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范例

学校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1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课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

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品德教育

一、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体育教师不仅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因材施教,从而在各种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比较自然、具体,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与威信,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情感需要的满足,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就应该具备较强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关心、体贴学生的美德,这样才能达到情感融洽、思想交流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合理疏导。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是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的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做既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起到了表率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完美的示范动作、精炼正确的讲解、合理的教学组织、适宜的锻炼方法都是学生们所羡慕和模仿的,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都能使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的言行就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再次,体育教学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努力探索育人的艺术。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育人的效果。体育课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和知识等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以真诚的感情去教育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愉快地接受、执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全过程进行教书育人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体育都是一门必修课,另外加上课外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接触面较广,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使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逐步完成。教师要善于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及爱护公物等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以及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另外,还要善于在集体中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对策

1.思想意识教育法

思想意识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让学生切实地理解教育的意义途径及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觉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通过长跑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2.说服教育法

教师通过讲解、评论和个人谈话等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遵守课堂纪律。教师运用说服法,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事实有依据,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以理服人,收到良好的效果。

3.批评教育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和不良倾向,这是课堂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警告;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时又不能接受批评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语言要注意分寸,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动学生,这样批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表扬鼓励法

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树立正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榜样教育法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2

1.教师缺乏体育教学意识。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体育工作者认为,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不同于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学教育结业之后还有大学教育,而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直接进入社会的技术型人才,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技术方面,其他的教学都是次要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完全流于形式,体育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安排,甚至有的学生在老师宣布自由活动后不知道做什么,最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回到教室上自习,体育课变成了自习课。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兴趣,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2.教师主导性偏重,学生主体性未呈现。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历史原因,也因为体育教师所受教育大多仍是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制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性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基本上围绕着竞技体育的活动规律和方法来进行。因而,在现实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保持在讲授与听从的关系,教师主宰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的训练,而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主体性未能体现出来。这样,就难以起到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的扩大,教学费用也在逐渐增多。据了解,中职学校教学经费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地教育部门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学校自筹,受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最终目标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教育经费大部分都用来学生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实习方面,再加上其他教学器材方面的投资,体育设施的投入只占到很小的比例。这种不合理的经费配置导致体育器材严重缺乏,学生不能得到系统的锻炼,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体育教师在选择任教学校的时候会尽量避开中职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缺乏。

4.教学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创新。

传统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方式表现为:体育课所教授的内容千篇一律,过于单调。据调查,有的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就是单纯的跑步,跑完步就地解散,学生自由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任何吸引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说用达到体育教学带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以及应有的乐趣。中职学校应根据新时期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应有的魅力。

二、应对措施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笔者从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多年,在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和中职学校体育工作者分享交流。

1.转变教师体育教学意识,明确教学目的。

任何事情最后达到的效果,成功或失败,首先要关注实施者的行为意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最终目标,忽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转变体育教学的意识是当务之急,把体育教学同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提升到同等重要的程度,同时教学的目的要明确,通过一段时间体育课的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教师重视程度决定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能够吃苦耐劳的专业人才。

2.加强教学创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体育教师才会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教师,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能力,才会立足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并指导学生勇于探索,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倡导教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心,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接受新观念,开拓新的知识领域,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加强教师的体育教研工作,鼓励老师大胆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新观点,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独树一帜地利用新方法、新思路进行体育教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单一的练习,从生理学角度讲,有可能抑制大脑皮层的有关神经,对学习和锻炼非常不利。体育课中,伴有哨子或者口令的指挥,进行固定的徒手操,过多的规范性运动,形成了“教练式”的“半军事化”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们上课无精打采,甚至请假逃课。学生们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的创造性和模仿性以及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很不稳定。因此,体育教学更要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性别、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计划,真正让学生们在感受到体育课带来愉悦感受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3.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增强师资力量。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必需的教学器材、运动场所等。但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器材、体育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加大教学设施、体育器材的经费投入,加强落后的陈旧设备的修理维护,引进先进的新式设备,努力扩大运动场所,达到学生和体育设施的合理配置。同时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新式教学模式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面对教师数量不足的局面,建立全新的招聘模式,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体育方面的优秀人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化学校内部体质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教师晋升制度和管理制度,激发体育教师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进而保证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4.大力提升体育教师素质修养。

具有高素质修养的教师,是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关键。由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不受重视,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为了更好的推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大力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修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素质修养,诸如:进修,利用网络自学,培训,同行业之间的经验交流会和观摩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化的中职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理念,通过吸收各种先进的经学经验,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特点,创建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并逐渐应用到现实教学中,从中发现教学不足,进而改进,逐渐形成一套新时期的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的教学新体系。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还应具备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各种复杂多变的经济文化形式,能够快速接受新课改所带来的对体育教学提出的各种新变化、新要求,从而更好地推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5.努力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实现情感教学。

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者,不应只是严肃的教学,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毕竟不同于体育学校的正规训练,过于严厉和严肃,将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效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而互动式教学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去,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是平易近人的“大哥哥”、“大姐姐”,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实现情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最终实现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6.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中职生通常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别无选择之下才进入中职学校。这种传统的看法给中职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中职生常常感到有自卑感,在家庭,社会,学习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权威机构调查得知,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自卑感,调节内心承受的巨大压力,使学生摆脱烦恼,重新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三、结论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精尖人才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论引导下,搞好体育课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起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也有学者总结了八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素质型(适宜一年级素质差学生)、技术型(传统教学模式)、竞技型(适宜于技术较好、有特长学生)、娱乐型、康复型(适宜于残、伤、病学生)、开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辅导性教学)、咨询型(以门诊、体育健康咨询、开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和自由型(俗称俱乐部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本人建议普通高校不能缩减体育基础课的每周两学时,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中都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级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即普修课,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为主;二年级采取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即选项课。体育选项课打破系和班级的顺序,依照兴趣,重新组合上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个体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开出多种专选课,如搏击、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网球、健美、女子防身术、形体健美等体育课程,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级评价标准(初级C、中级B、高级A),每个级别赋予的学分值分别为:1分、1.5分、2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现有水平自由选择课程和等级,并打乱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采取选项上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作的期望心理。三年级采取俱乐部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课堂外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俱乐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组成,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   有些学生初、高中时体育活动有限,有的甚至体育课都没上过,有的运动项目从未见过,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质、意识等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教师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层次性,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教学。现有的普通高校体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体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体育课程可交叉进行;经常组织班级内短时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等;调整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等等。只有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高校男生艺术体操课开设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体操动作优美、舒展、富于韵律感,通过练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及塑造出健美的体态,对于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等素质都有良好的作用。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体美、神态美、音乐美等方面的感受力。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己经把艺术体操确定为中学女生的基本教材内容之一。但据我系学生近年来教育实习和社会反馈情况,现在大多数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中,由于没学过艺术体操而无法开设这门课程。我系虽然在女生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已毕业的一些男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需担任中学女生艺术体操的具体困难。鉴于体育系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增设男生艺术体操课已势在必行。但在男生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否能被学生们接受全如何完成课程中适合女子特点的一些技术环节?如何发挥男生体能的优势,并克服其不足之处?如何针对男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这些都是需要在课程中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经在我系男生中调查了解和结合男生生源的具体特点,我们在学校及系里的支持下,大胆地在男生教学中新开设艺术体操课程。本文就有关教学教法诸向题进行探索。   二、教学实验内容及教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艺术体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艺术体操是体育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自然性、韵律性动作为基础,塑造人类理想的各种优美造型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融为一体的动作练习,具有较高美学价值。体育系的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他们朝气蓬勃,接受新生事物快,喜爱现代流行优美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这是青年人追求社会进步的要求,应充分利用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对他们积极进行引导,以达到增进健康和健美,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陶冶美的情操,掌握艺术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教学方法,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针对男生心理、生理持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艺术体操课总教学时数二十学时,除去第一次理论课,最后一次复习考查课外,实践教授部分仅一于六学时。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结合男生心理、生理特点及肌肉力鱼强、弹跳力等素质好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三)优化教学方法   在艺术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性别、素质、技术水平等)合理地运用教法,是上好艺术体操课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p#分页标题#e#   1、重视基本姿态的练习。正确的姿态是表现艺术体操动作优美的关健,巴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应注意学生的姿态练习。在教学中,针对男女生素质、技术水平情况,逐次课提出不同的要求。初次上课,仅提出最低要求,让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课的基本任务,使之增强信心。随着课的深入,这时可对一般中等水平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少部分高水平的学生。在较好地完成课的任务的同时,要求他们把内在感情,表现在动作之中,男生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阳刚之美,女生则要求他们能把阴柔之美,表现在刚中有柔的动作中。例如:学习站立基本姿势时,教师首先阐述其动作要领及要求,使同学们明确,站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姿态。为了练好这一基本姿态,在课的准备部分,多次安排站姿练习,并对男生提出要有挺拨健魄之感,女生则要有亭亭玉立的感觉,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站立姿势。再如:学习手臂基本部位动作时,强调手臂动作优美与否,在很大程度中取决于手的形状,因而注意手形练习。对女生按芭蕾手形要求,即五指、手掌自然放松伸展,拇指内收,虎口收至约30“,中指稍向下,食指稍向上,小指稍外展。对男生则要求他们了解、体会芭蕾手形,掌握男生手形,即拇指内收,虎口收至约30。,食指稍向上,其余三指靠拢稍向下,反复进行手形练习,逐步可以克服手的紧张感,在此基础过渡到手臂动作时,会做的自然、有活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的自我表现,这对学生获得艺术体操美的直观感受有重要作用。   (1)以情绪饱满的精神风貌、整洁合体的服装,出现在学生面前,把自已的良好形象传递给学生,使之形成积极的心态。   (2)教师优美舒展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引起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学习的渴望心理,激发学习积极性。如:在上男生课做动作示范时,采用男生手形,加强动作力度,做到刚中有柔。而在女生课上的示范,则完全按女性特点示范。采用男女有别的示范和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3)边示范边领做,有利于男生迅速掌握艺术体操动作。众所周知,优美的示范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直观感受作用。针对男生普遍艺术体操基础差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清楚动作要领后,便可以直接反复领做,这样即省时,又符合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证明,边示范边带领学生练习,是加快男生艺术体操课教学进程的好方法。   (4)动作要领讲解生动简练,节拍口令清楚准确,及时进行动作提示及纠正错误,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不中断练习,在喊口令同时,结合口令节拍,可采用口令式提示方法。如:“两臂伸直”、“注意力度”、“头要转正”、“眼看前上”等,这样既能及时纠正动作错误,又可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求的记忆。   3、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男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当他们初步掌握动作后,采用分小组练习方法,进行观摩比赛。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与好强心,即鼓舞了他们学习干劲,又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把掌握动作较好的同学,安排在有利的教学位置,以利发挥他们带动其它同学的作用。   (3)在男生艺术体操课分组练习时,可把练习组分为两人一组,让学生互相切磋,观摩、讨论。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发现个别性错误,重点给予纠正。发现共性的问题,普遍给予指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给予强化辅导和鼓励。   (4)依据艺术体操的特点,形式、以练为主。针对青年人对美的感受日趋增强,有着极力按照美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愿望,练习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表达力、审美力。对男同学提出要给人以矫健、英姿勃勃、一雄纠纠、气昂昂之感。而女同学则应显示出挺拨而富有曲线,充满青春活力,散发着诱人魅力的女性美。通过逐次课的练习,学生审美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身材高大的男生,增强了自信心,动作刚中有柔,考查成绩均达良好以上。   4、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它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强度等特点和变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性;有助于激发其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在教学中根据男女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速度、节奏的音乐。在男同学课上,多选择力度较大、刚劲有力的乐曲,使他们听到音乐有拨动心弦、跃跃欲试之感,在和谐的音乐伴奏下反复练习,并强调动作和音乐节奏的一致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激发其动作的表现力。   三、开设男生艺术体操课的教学效果及其建议   (一)开设男生艺术体操课,对发展其节奏感、协调性及表现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从课程中所教的十节四十个八拍的形体姿态操看,初次课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同学,不能按音乐节奏傲动作,多数同学均反映听不懂音乐节拍。通过艺术体操课的学习,同学们节奏感、协调性提高较明显,最后考查时,百分之百的学生均能在音乐伴奏下,独立完成动作。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能依据音乐旋律,把情感表现在动作中。   (二)艺术体操是体育和美育为主体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手段,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改革开放为人们增加了社会交往机会,青年学生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形象和仪表风度,在得到别人承认时起到作用,达到使别人羡慕,以展示自已的才能。他们从艺术体操课的练习中,捕捉到了这种需求,因而学习积极主动、练习刻苦努力,无旷课现象,课堂上组织纪律性好,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了教学进程。这些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无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艺术体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其项目特点和发展,有广阔的前景。我系充分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及时地在男生中开设了艺术体操,在一定意义上是有先见之明的。现虽然尚无毕业学生,但从90级学生教育实习情况看,部分男生已承担了中学女生艺术体操教学任务,并获得好评,初步展示其良好效果。#p#分页标题#e#   (四)我省现有中等学校男、女体育教师的结构比例悬殊,女教师较少,且我系生源女生仅占百分之三十以下,如不加强在校男生艺术体操的培养,势必影响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为稳定这门新开课程已取得的成绩,拓宽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要,建议改革教学大纲,适当增加这门课的教学时数(含女生课),并定为必修课。在可能条件F,应协助基层培训在职教师。   学校体育工作理念更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由此可见,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腾飞,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要赢得21世纪的主动,就必须从21世纪的主力军一一学生身上抓起。学校体育教学应给学生们一副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才能勇敢地迎接未来21纪世的挑战。   l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认为,我国21世纪的人才,就应该受全方位的教育,具备六个方面的素养。其中一条就是要懂得卫生和锻炼,身体健康也可以益智。试想一位青少年如果在学校不锻炼成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将何以挑起建设家园、富国强民的重担;如果一代青少年不接受体育教育,将何以面临新世纪现代化的挑战!忽视体育、轻视体育的做法,将会给国家给民族造成不良后果,它将直接导致民族素质的下降。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已揭露出中日孩子在夏令营暴露出一系列体力,意志、品德方面的问题。每个教师无不从中感到一种深深的优虑和强烈的责任感。不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怎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怎样去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进取向上精神的人呢?   未来的社会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也是体魄上竞争。因此经济效益首先表现为通过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国外研究发现,由于劳动者健康方面的原因,缺勤误工或体质不适应现代生产,从而降低了生产效能,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我国若不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未来的建设者们是否难使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并达到经济的先进地位呢?值得疑问。   另外,轻视学校体育教学,忽视学校体育教育,也使竞技体育运动失去了最广泛的人才基础,极大地影响着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更新教育观念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不彻底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教育方法,即使国家增加很多经费,仍‘然培养不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特别是第一流的人才.教育如果不再改革,再不从“面向升学”的应试轨道转到“三个面向”的素质上来,势必将贻误时机,丧失机遇,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育要改革,关键是观念要转变和更新,而这比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难得多.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印记。一些陈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可能不在办学方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给今天的教育产生影响。   转变学校领导办学观念,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当前,并不是学校领导不明白我国办学方针,问题是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怎样消除这一不良现象,必须从问题的结症入手,“升学率”不是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衡里民族文化素质的标准。作为教育中的体育,必须在观念上和具体工作中,处理好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让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恢复它应有的地:位。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4

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因安全意识欠缺、教学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安全事件,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性的具体对策,即:加强安全教育;及时维护教学场所,增强教学设施的安全性;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完善应急措施。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

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锻炼意识的主阵地。从教育发展战略来讲,综合素质教育是中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其中体育是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按照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和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而达到这一目的则要重视体育教学的安全。由于体育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课程,其教学活动场所一般在室外,各类活动较多,使用各类器材的频率较高,危及学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1]。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意外伤害等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使学校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甚至出现诉讼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在教学中放不开手脚,心理压力过大,教学内容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构建长效机制,在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情况下确保学生安全是摆在学校和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开展体育教学安全性研究,营造良好科学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一、当前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现状分析

(一)忽视体育安全教育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保障。如果忽略体育安全教育,将使很多危险性因素得不到有效预防,给体育教学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将体育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放到首要位置。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及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体育安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或者存在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其安全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

(二)忽略学生体质差异

学生体质不强,身体和运动机能不足的问题也是影响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同时中学生的体质也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呈现下滑的趋势。有的学生先天体质条件较差,加上应试教育造成的课业负担过重,体育活动和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身体发育情况进一步恶化。有的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高糖饮食过多而活动不足,使骨骼肌肉得不到正常发育。然而,大多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不足,在教学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导致学生因自身条件的局限而出现运动性受伤的情况[2]。

(三)教学组织方式不当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活动的方式、程序都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科学性,教师组织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安全性。但有的教师在教学备课和实施中不考虑安全因素,或安全知识理论相对欠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随机性,体育教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没有详细的预防和补救方案,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得到妥善处理。

(四)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等教学设施也是使用较为频繁的教学资源,如果安全性不足,将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当前许多学校体育教学的场所和器材仅能够满足基本需要,没有从安全性的角度加以改进和完善。有的场地和器材老化严重,但受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

二、提高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性的对策

(一)加强安全教育

学校要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就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中大力宣传科学的运动方式、机体运动原理、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事件处理方法等理念和知识,使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强体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宣传教育的方式上,可运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专题班会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体育教学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保障安全的方式方法。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增强危机意识,充分考虑体育教学每个环节、每项活动、每种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将防范知识及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养成注重安全的自觉意识。在教学过程的把握上,体育教师要将安全预防融入到教案设计中,将每堂课涉及到的运动安全、肌体安全、器材安全、场地安全知识进行细化,在教学时提前做好各项安全知识的教育和预防工作,做好各种教学设备的检查与检测。要使教学安全制度化,形成行为规范,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要制定相关预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把危害程度压到最低程度。

(二)及时维护教学场所,增强教学设施的安全性

在安排教学场所和器材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合理性,避免相互碰撞等意外因素。学校也要及时维护体育教学场所,及时维修和更换体育器材,增强教学设施的安全性。如建立体育场所、器材定期检查维护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管理机制[3]。对于较复杂、专业性强的体育器材,明确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专职进行管理和维护;加强体育场所规划建设,加大体育器材的配置力度,提高人均占有率;在采购体育器材时严格把关采购制度,严格检验产品标准和生产企业资质,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校园等。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首先,体育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身体体质的改善和机能的提升。其次,教学过程中体育活动的强度要把握科学的尺度,使其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身体机能,又不至于负担过重,造成运动损伤。再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体育技能从易到难,活动强度由小到大,增强学生身体的承受能力。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天气、气温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极端天气时采取室内授课的方式;在天气寒冷时延长热身的时间;在开展大运动量活动时,教师则要安排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并对准备活动的效果进行科学的研判,达到热身效果后再开始运动。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调查了解,把握不同学生的体育知识、身体机能、病史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实施分层教学方式。

(四)完善应急措施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针对扭伤、抽筋、骨折、脱臼、中暑、心脏骤停等问题的应急救治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也要教育学生掌握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学校应建立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并明确处置时限、处置责任人、处置程序等,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使师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参与应急处理。

三、结语

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课目。但是,由于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对此,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教育,完善教学设施,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完善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措施,提升师生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保障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作者:常福 丛树梅 单位:本溪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永超.体育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5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被提上日程。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分析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中,一直都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无论是体育教学大纲还是教学方法、内容和模式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再加上体育教学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畏难心理,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教学形式与目前的素质教育目标不太适应,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也没有增进身体健康,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活动,应该从现代人才的“素质”与“创新”两个方面出发,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建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职体育并不是竞技体育,不能以创造优异成绩作为奋斗目标,而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在教给学生体育运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爱上体育,实现体育健身健心的目的,只有树立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为学生建立完全不同的定位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二、中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要加强改革

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的组织形式很多是分组轮换,这样的形式虽然整齐有序,容易管理,但是在组织形式和规范要求上都是“一致”“服从”等字眼,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下进行体育锻炼学习,很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个性化的发展。中职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都在不断地成熟发展中,心理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中。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凸显多样化、灵活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空间,如让学生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定向越野等项目中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总之,只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同时得到提高。

三、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尊重职业发展特点

中职学校与普通的高中院校不同,它有着专业职业性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中职体育教学应该根据职业劳动者的身体素质针对性地为学生实施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为今后的职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础。首先,针对伏案型职业,如家电维修、文秘、电脑、采购等职业应该设置如下锻炼内容:(1)可以通过工间操、下蹲起立、活动颈肩、伸展脊柱、按摩等活动缓解学生的疲劳。(2)可以通过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改善机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3)可以通过全身活动如球类、游泳、健身跑等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4)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凳锻炼学生的指、腕、肩的力量。其次,针对站立型职业,如护理、烹调、售货、纺织、建筑等职业,可以设置如下锻炼内容:(1)通过下肢节律性活动,如下蹲起立、工间操、健美操、太极拳等改善学生的下肢血液循环。(2)通过球类活动、健身跑、跳绳、游泳等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及身体协调性。(3)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上肢肌肉力量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最后,针对兼有伏案、站立特征的综合类型的职业,如机器维修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可以设置如下锻炼内容:(1)通过球类活动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2)通过健身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练习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3)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防止学生局部疲劳。

四、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中职体育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应该以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目标,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离开了身体运动技能的锻炼,也就谈不上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增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中职体育项目有很多种,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项目,教师要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并教给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够增进学生的体能和健康。此外,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还需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的改革,要结合学生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对学生展开评价,还要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被评价的形式,促使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增强其运动信心。总之,在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要从教育理念、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菊喜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目的

特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特殊儿童逐步达成:照顾自己、参与家庭、参与社会。我国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庭没有所需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特殊教育的更快更好的发展。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研究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在特殊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特殊教育研究的精细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体育的角度探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取得实效,使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1.2、研究意义

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个部门了“第二次特殊教育促进计划(2017-2020)”。该计划是对特殊教育促进计划(2014-2016)的整合和更新,也是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然而,就我国特殊教育现状来看,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尚未完善,仍面临着师资匮乏、硬件设施供不应求、教学标准及教学方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根据特殊儿童成长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措施,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创造更利于他们学习的条件。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96年,目前已发展成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共8个班,人数128人。本文以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为研究主题,在了解我国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都特殊教育学校为实证分析,探索、丰富与改进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基于新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为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学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2、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1、学生特殊教育情况

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强调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补偿缺陷,将职业教育与文化学习并重,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因材施教。学校开设语、数、写作等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舞蹈、鼓乐、美工等艺术文化课程,并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残疾人艺术节,参演节目或美术作品多次获奖,戏剧小品《好吃的蛋糕》获全国优秀奖,在出彩新都秀的大型励志活动中,舞蹈《丰收乐》荣获冠军,并借此登上2015年央视7套农民春晚的演出;开设劳动技能、生活适应等课程,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开设体育、保健等课程,增强特殊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环境

根据调查,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28名学生和23名教师,其中体育教师3名,均为男性,占比13%。三名体育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专业(非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中,三名体育教师分别参与了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市县级培训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均一次,参加校级体育教师培训两次。通过对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对学校体育教学设施进行统计,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内体育教学设施仍有不足,体育场馆与体育场地不足,学校缺乏最基本的体育场地,完全低于国家要求,现已有的部分教学设施并不适用。也就是说,学校已有的教学设施并不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而学生需要的体育教学设施却出现不足。

2.3、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采用教学大纲和教材情况

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采用了两份国家统编普通教材,根据调查得知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撰写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但由于该教材是为听力残疾学生设计,其理念在于“补偿听觉缺陷”,因此对于智力残疾或兼有智力残疾的多重残疾学生可能并不适用。加之本校教师使用的主要是该教材的第一册至第三册,分别出版于1995年、1996年和1997年,至今已有20余年,其中的部分理念和方式可能并不适于目前的情况,也无法解决现阶段的教学问题。因此学校在教材方面应当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和撰写又针对性的体育教材及体育教学大纲,为体育教师提供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2.4、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有队列队形、单脚跳、立定跳远、田径、跳绳、体育游戏、体育康复锻炼、韵律操、足球等。康复课程主要包括:跑、跳、跳绳三项,其中跳绳是最主要的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平衡能力的练习。体育理论课主要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康复知识。其中体育卫生健康知识是残疾学生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知识,是学生参与日常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调查发现,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将学生分为八个班级,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按班授课制、个别辅导、兴趣班教学等集中组织形式。在按班授课制中,学生利于分班管理,便于教学;在个别辅导中,利于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竞技能力;在兴趣班教学中,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体育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现空间。例如,开展舞蹈、田径等个别化教学和兴趣课程教学。

3、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不完善。学校跑道仅长200m,其他设施包括一个7人制足球场、一个乒乓球场和4个单双杠。在体育教学上,“一场多用”的现象普遍,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师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在体育师资上,学校仅有3名体育教师,3名体育教师均大学本科毕业(非特殊教育专业),且学校缺乏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在教龄方面,相对来说3名教师教龄较短,学校也缺乏有资历有经验的教师;在特殊教育体育师资的培训情况上,部级和省级的培训较少,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不足,也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优化本校的体育教师队伍。

3.2、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特殊需求

由于在校学生的身体情况不甚相同,尤其是培智班级内存在智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等不同情况的学生,简单地按班级分类是不科学的,但会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体育课堂中可以将培智班级同班的学生再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争取将体育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只是简单重复跑、投、跳练习,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其次,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多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更多的只是直观地完成任务和练习,而忽视学生的自我投入和自主选择,导致学生并非主动的投入体育教学当中。学校应该增加一些适合残疾学生的趣味项目,更好的满足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推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

3.3、学校体育文化淡薄,学生体育意识薄弱

场地、设施和器材是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薄弱也反映出学校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学校体育师资的薄弱,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且使用的均是年代较久的体育教材,教学大纲也略显陈旧,完全满足不了特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上,课程内容的单一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也导致学生体育意识的薄弱。学校也因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不断的去参与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根据对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虽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年龄普遍年轻,从事特殊教育教龄较短,均为男教师;学历上都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师范毕业生,且在特殊教育上经验不足。体育的教学内容以队列队形、跑、跳为主,主要发展学生的灵敏度、速度、下肢力量。在教材使用情况上,学校采用20世纪90年代的教材,教学大纲也未更新,其中的部分理念和方式可能并不适于目前的情况,也无法解决现阶段的教学问题。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了按班授课、个别辅导、兴趣班教学,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2、建议

通过对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基本情况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反映出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扩大体育教师规模,加强体育师资岗前培训,鼓励在岗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为体育教师提供与专家、同行交流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经验的机会,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综合技能和专业化水平;(2)争取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加强对现有体育设施的维护,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3)更新教材,并采用最新教学大纲,或可尝试开发和编写特殊体育教学校本教材,以使教材更适合本校学生使用;(4)正确引导残疾学生,使其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终身的体育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体育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体育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提出锻炼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使残疾学生逐渐养成并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5)丰富体育竞赛活动,使体育课程与“特奥运动”相结合,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发觉学生体育特长,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有效的保障;(6)建议师范院校开设特教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特殊教育学校所需的体育教师人才,以保证特殊教育体育师资的质量,满足特殊学校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汛,周李莉,张晓林.共享理念下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08).

[2]王轶?.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构建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5).

[3][日]河添邦俊.障碍の体育[M].日本:大修馆书店,1998.

[4][美]张加贝.试论特殊体育学的内涵和外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

[5]曾玉山.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04).

[6]王紫菲,田英.聋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5).

[7]董焱.中国当代健身舞蹈的功能性研究[J].舞蹈,2014,11(01).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7

(一)体育课程标准、教材的适应性不强

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材在进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盲生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应该符合盲生的身心特点,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却没有统一编制的供盲生使用体育教材,致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无据可依。只能在普通学校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基础上进行调整、删减或选择。如: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体育与健康》(南方版)。盲生虽然有着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生理基础,但是,由于他们在生理结构、功能上的损害,必然在其高级神经活动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某种特点,这体现了他们区别于普通学生的特殊的一面,普通学校学生使用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难以适应于盲生。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盲生体育教材匮乏的制约,体育教学内容通常围绕普通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主要集中在跑步、跳远、投掷、跳绳、广播操、体育游戏等健身、娱乐运动项目上,以养生和保健为主的有利于盲生功能恢复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康复性运动项目则较少涉及。体育教师处于安全性考虑一般不会选择对抗性强的、身体接触剧烈的、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动作难度大的、学生不宜掌握的运动项目也不会选择。以致盲生体育课见到学生绕着操场一圈圈定向行走,原地篮球、排球拍球练习,枯燥并失去体育教学的意义,造成体育课项目单一,对某一项目的学习不断重复,使体育教师面对盲生体育教学普遍感觉束手无策。

(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增加了教学难度

实现教学目的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教师所授内容。盲生受视觉障碍的影响,感知、认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空间感差使其动作迟缓,反应较慢;由于不能直接以正确动作作参照,仅依靠想象和触觉来感知,使其学习速度慢;出于安全需要,活动的动机不足有使其运动能力差、运动兴趣低;再加上视觉障碍带来的缺乏安全感、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心理问题使这一教学主体变得尤为复杂,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一现实的存在对盲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二、盲生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盲生体育教学应注重人文关怀

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盲人走进校园提供了条件。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爱心事业。在盲生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传承社会对盲人的人文关怀,理想的盲生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尊重个性选择与发展。通过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让盲生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摆脱各种羁绊而走向自由,回归生活、融入生活,适应现实生活。

(二)盲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不应只注意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盲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盲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盲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使其身心得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同时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弥补盲生内心“残缺”的渴求,摆脱自我封闭的生活环境,在行为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盲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育体”和“育心”同时发展,从而促使盲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盲生体育教学相对于常规体育教学有着服务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课堂层次不同、适应要求不同、学科形成不同等差异。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显著地低于同年龄正常人平均水平。因此,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属性,在教学时进行区别对待,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既安全又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

(四)盲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1.选择有助于盲生功能性康复的教学内容

盲生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体育教学,他不同于传统的常规体育教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由此可见,康复保健才是盲人体育最直接的目的。通过积极合理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和提高盲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最大限度地弥补因为残疾所带给他们的困难,改善或弥补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克服来自生理、心理等各种阻力和困难,使机体获得改善,身心得以康复。盲人无法通过视觉直接地感知外在事物的形状、颜色、运动和空间位置关系等属性,但盲生可以通过触觉来获得事物的视觉属性,盲生也可以通过语言的作用,使用策略来表征缺失通道的信息。因此,有助于盲生功能性康复的体育教学主要从触觉训练、听觉训练和定向行走训练方面进行。

(1)有助于提高盲生触觉的教学内容

盲人由于失去了视觉,往往大量地使用触觉。在训练中,他们凭身体和手的触觉,感觉身体的方位、运动的轨迹以及和师生、同学间的相互方位等,进而在理性的引导下,推导出动作的全过程。盲人的平衡感失去了视觉的调整,主要依靠自身感觉调整。触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起着代替盲生眼睛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盲生的触觉训练内容。如:太极拳。太极拳对于盲人是一项很好的终身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健身运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可以培养肌肉的灵活性、神经反射的敏感性及平衡感,太极拳有助于增加姿势的稳定性。太极拳的“推手”练习,要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肢体上的接触,利用肢体依靠灵敏的触觉来了解对方的动作意图,并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变措施,有利于提高盲生机体的灵活性、触觉的灵敏感和身体的平衡性。

(2)有利于盲生听觉训练的教学内容

听觉和触觉一样,是盲人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盲人可以凭听觉判断声音的来源、远近和方位。体育教学是训练盲人听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如:盲人足球。盲人进行足球比赛时,首先通过听觉来辨别场地、器械的方向和距离,为行动提供判断,比赛的全过程主要依赖听觉进行联系,对提高盲人听觉有着显著性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上滚动球、跟随铃声行走等辩声游戏来提高盲生的听觉能力。

(3)有助于盲生定向行走的教学内容

定向行走是盲人的重要生活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盲生定向行走能力的训练。如:盲人门球。将带音响的球滚出,让盲生自己去找球或进行接力游戏比赛,教师可以用语言加以提示,有效地锻炼盲生的定向能力。

2.盲生体育教学内容尽量生活化

盲生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盲生的特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尽量淡化体育竞赛中的竞技成分,减少纯技术性的、缺乏生命力的内容,增加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就越能体现教学的价值。体育教师在盲生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学生有较浓厚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技术性难度不是很大且能适应盲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充分发掘贴近盲生生活的课程资源,使盲生在温馨生活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引起盲生的学习兴趣。

3.盲生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安全、有效、简便、适量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盲生体育教学是首要问题,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评估其安全系数,加强运动中的安全保护和医务监督,以确保教学时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同时所选教学内容应当使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健身效果。此外,还要考虑到盲生特殊的身心特点,尽量选择技术内容相对简单、运动负荷自身能够承受的练习内容或运动项目。这样既能避免自身视觉缺陷所带来的限制,还能减少对外部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依赖。总之,在选编盲生体育教学内容时,既要强调锻炼的安全性,又要突出对病损部位的有效功能训练,同时又适合盲生特点,简便、有效的运动项目,使之有利于教学。

(五)发挥“体医结合”优势,将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运用到盲生体育教学中在盲生体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医疗体育、保健康复的运动项目。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改造和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练习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进行层次分组教学并根据个体差异适时调整。如:可以选择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具有保健与康复功能的中低负荷的练习手段,或者有氧健身操、跳绳、中长距离跑等中等负荷的有氧练习方式。此外,盲生所学专业大多是中医推拿、保健按摩、针灸等,这样更有利于体医结合。例如,我校在对盲生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动作教学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医学知识,盲生就能较好的理解动作。前俯时让学生体会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弯曲,直立时则从下往上,将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一节一节由弯曲而竖直,通过手以攀足的方式刺激按摩整条足太阳膀胱经。这不仅丰富了盲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盲生体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体育教学范文8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仅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格,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在开展特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首先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核心,让体育课为特校的学生带来更加快乐的学习体验。众所周知,聋哑学生往往在听觉方面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学生那样进行体育训练。而在特校开展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说在开展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快乐教学的方式来让体育课程成为聋哑学生放松心态、感受快乐的途径。我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会将体育课看作是聋哑学生放开自我的时空,所以我经常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简单的小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获得更加快乐的上课体验,让同学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流汗,在流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比如说简单的赶鸭子游戏,这个游戏的方法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来代表池塘,然后准备一根长的竹竿,在学生当中选出一个人来赶鸭子,其他的学生则扮演鸭子。游戏开始,赶鸭子的人手拿竹竿,竹竿的另一头要接触地面,通过来回的奔跑走动来追赶其他的学生,其他的学生要在画的圈里面进行躲闪,从竹竿上面跳过去,如果谁在躲闪的过程中触碰到了竹竿,他就成为下一个赶鸭子的人,继续游戏。这个游戏参与性强,并且形式简单,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其中的大部分的人内心都是比较自卑的,由于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情绪敏感、内心自卑、容易暴躁、严重孤僻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聋哑学生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特点。因此对他们开展体育教学要比对正常的学生开展教学难的多,所以笔者建议在开展教学时可以从兴趣方面入手。不论一个人在生理方面存在怎样的缺陷,只要他的心理是完整的,那么就会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聋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相信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会有积极的影响。培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我们要遵循的唯一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要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教学策略。举个例子,我在开展跳绳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聋哑学生产生对跳绳这项运动的兴趣,在教授技能的准备部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小活动,这个活动的内容就是躲闪跑动的长绳,同学们跑动的速度由慢到快,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家对于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充分的热身,对跳绳这项运动产生初步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热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完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设置一些相应的奖品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三、明确体育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