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诚信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诚信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校诚信教育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实守信则是育人的根本。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创造诚信教育的良好环境,感化和引导学生,以此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迎合企业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诚信;教育

对于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来讲,提高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有益于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和国家的稳定。善待周围的人,拥有友善的情感,这样的诚信美德也是我们非常提倡的。对于素质教育来说,以人为本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指导学生实现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而言,诚信也是非常需要的。

一、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社会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诚信问题越来越凸显,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在生活和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因缺失诚信而产生的混乱现象、负面效应。这种情况,对于社会的和谐、民众的凝聚力都是有破坏作用的。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负面作用通过社会、家庭,对我们的学生也产生了不小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表现出道德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浪费挥霍的消费习惯,为了获取金钱,采用各种违背诚信的手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真诚和诚信。

二、营造道德氛围,让学生从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

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了自身素质外,外界的良好道德环境对其产生的作用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加强注重道德氛围的营造,创作出有利于开展诚信教育的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样能够在思想上启迪学生,升华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接受诚信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诚信美德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诚信的风尚。

三、诚信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里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教育实践,也是开展德育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和心理的各种变化。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教师在学生面前,可以作为典范和榜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指导、示范,让学生懂得诚信的各种表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在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诚信的言行,更能促使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内容。第二,教师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把课堂作为诚信教育的实施空间,可以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诚信教育进一步开展

学校的诚信教育还需要校外教育的配合和补充,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诚信教育效果。课堂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形式丰富,符合学生的天性。校外诚信教育的促进,与学校诚信教育的相互结合,也是社会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与家庭、社区等校外资源的紧密联系,互通有无,可以使各个方面的教育得到积极影响,推动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快提升。学生通过学校里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理性上对诚信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理解。要使学生的诚信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确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诚信,是很有必要也很可行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有意识地借助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行动到内心感悟到诚信的内容和意义,体会到诚信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会,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事中的重要性,如果对别人做出了承诺,就要一定兑现。这样的一次次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结语

诚信的推动和实现需要一种自觉,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自觉诚信的观念,因为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树立起诚信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诚信的宣传工作、引导工作。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家庭能够齐心配合,共同坚守诚信原则,发扬诚信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诚信环境中健康成长,让诚信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和品质,这样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美好。

作者:孙成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俞华.中等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内涵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7(3).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2

一、职校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利导机制的变化,使得个人权利、本位观念在公民意识中普遍形成。社会上部分人突出强调的是个体利益的完全实现,而对于社会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则少予关注,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学生对诚信概念的模糊,不讲诚信也可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不断蔓延,对学生心灵的侵蚀不可小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人格缺陷越发明显。

(二)家庭对诚信教育意识的淡薄

每一个家庭都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对于学生思想意识,道德修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受家长自身文化程度的局限,对其不诚实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不到位,对其不规范的行为不重视,家长对孩子某些不诚实的言行容忍度不断放宽,也容易导致其诚信的缺陷。

(三)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教育既包含学历教育也包含职业培训,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学校。在现实社会中,学校由于面临着留住生源和学生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困扰,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德育教育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德育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存在着教条化、空洞化的倾向,缺少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2.德育教育常与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弱化了道德的控制功能。3.对新形势下德育教育与行业结合不够,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

(四)学生自身对诚信认识不够

中职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受自身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对社会现象认识和价值取向理解不够全面与完善,容易受到社会一些消极现象的负面影响,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要求相背离的行为,以致出现诚信缺失问题。

二、将提升学生诚信教育视为班级管理之灵魂

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一切道德赖以维护的前提。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唤起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品德和行为。我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以“诚信为本”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形成常态化,组织班团干部详细制定开展“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活动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在班级中有了良好的收获,班里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多了,受学校及上级部门表彰的优秀学生多了,晚自习时间教室里看书的学生多了,班里的环境变美了,学生脸上自信的笑容更灿烂了。以“诚信为本”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

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对诚信的内涵和功能有了更深度的理解,懂得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及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行事通达的凭证,更是道德人格的必备条件,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质,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用鲜活的事例启发学生懂得,事业能否得到成功根基是建立在人的道德诚信之上。

(二)加强学生个体诚信修养与实践

号召全体同学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需要你帮助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真正体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和满足感。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自己的言行中要做到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被别人信任的感觉是幸福的、美好的、快乐的。

(三)帮助学生懂得诚信修养的方法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3

关键词:诚信教育;教师诚信建设;德育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仍时有发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说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心理、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等。而其中,教师作为教育者,他们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诚信,教师本身必须诚信。本文就教师队伍诚信问题和教师诚信建设展开研究。

一、教师队伍主要诚信问题

(一)人际交往失信

1.对学生

在师生交往中,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诚信是一项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有一些教师经常许诺,但从不兑现,而且还不以为然。另外,有些教师存在着对学生和对自己标准不一的现象。学生迟到会要求说明理由,检讨错误,自己迟到却从不解释。

2.对同事

个别教师与同事交往时不够坦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背地里说人坏话;有的教师与同事交往时也存在不守时、不守诺的现象。

(二)教育教学失真

1.教学活动失衡

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随意调课、占课和教学错位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出现随意调课、占课的行为。从出发点而言,他们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自己学科的教学,深入讲解难点,加快教学进度。但他们不事先通知,不向学生解释,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对学生的不尊重,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负面教材。也有一些教师上课马马虎虎,补课风风火火。虽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有偿家教,但在高收入的利益驱使下,仍有教师铤而走险。

2.教学成果掺假

主要表现为公开课演戏、资料掺假、虚报成绩等。为了公开课教学能“成功”,有的教师会要求学生踊跃举手,不论是否能回答;有的会预先将重难点演练一遍;有的让平时表现欠佳的部分学生滞留在办公室。这样,公开课成了“表演课”。在各项荣誉、职称评定材料中掺假的行为也存在。在某次全市各科成绩统计中,某所中学某一学科成绩较同类学校高了近20分,这一分数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3.学术研究造假

主要表现为数据、素材造假和论文剽窃等。在学期期末论文中,出现个别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应付了事的情况。在职称论文中,“借鉴”他人论文结构、拼凑、为支撑自己观点捏造数据,甚至在他人文章上署名。

二、教师队伍诚信缺失的影响

(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伤害学生自尊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渴望平等,渴望理解,渴望被尊重。而教师的诚信缺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种种失信行为会使学生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诱发学生不良行为

由于教师的诚信问题,可能会引发学生以下的不良行为:一是道德方面的,如撒谎、偷窃、舞弊等,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二是抵制教师的行为,由于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会做出一些抵抗教师的行为,如上课扰乱课堂秩序、无故旷课等;三是交际障碍,学生对他人缺乏信赖,害怕上当而出现交际障碍。

(二)对教师群体的影响

教师常被人们称赞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近年来,教师的“光辉形象”也常常遭到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的质疑。其中反映的主要师德问题有:第一、管理学生失当,伤害学生心理;第二、收受学生家长好处;第三、热衷有偿家教。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排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小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履行师德规范,没有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而这小部分教师的失信行为严重抹黑了教师职业,使得教师原有的“权威”和“光辉”的形象每况愈下。

三、教师队伍诚信建设措施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继续教育。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八条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可见师德修养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实中,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有:远程网络培训、各地教委组织的假期培训和讲座、各校的校本培训(包括讲座、读书会、教研组活动等)。各校可以《中小学师德规范》为学习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具体活动,如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事迹报考会、征文等,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真正忠诚于自己的事业。

(二)加强外在约束力

1.诚信的维系离不开健全的法制

从法理上讲,诚信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当失信成本远远低于收益时,行为主体就可能选择失信。在教师队伍诚信建设中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等。在倡导诚信行为的同时要惩治失信,加大失信的成本,从而用外在法律法规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

2.诚信的维系离不开大众传媒的监督

任何事件一经大众传媒的曝光后,就会引起相当大数量的民众的关注,而民众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看待。因此,此类事件经大众传媒曝光后,民众会自发地对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主体做出否定的评价并拒绝与其交往。而人是社会性的,不能脱离群体孤立存在,被其他社会成员否定孤立意味着将面临灭顶之灾。同时,大众传媒可以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媒体的持续关注会推动事件真相的揭露。因此,大众媒体作为个人诚信的监督方式具有权威性。

(三)发挥校长的作用

1.领头羊作用

“师德建设工作的成效高度取决于校长对其持以怎样的观念,是培养良好师德的向导。”在教师队伍诚信建设中,校长必须确立起正确的观念,以此引领教师。校长首先要对教师队伍诚信建设相关理论有清晰的认知。其次,还要针对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形成较客观的印象。最后,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观念,以此来引领教师队伍诚信建设。

2.率先垂范作用

榜样示范是校长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师德建设工作上最易奏效。我国素有“以令率人,不若身先”的说法。作为学校的领袖,教师的带头人,校长的言行时刻被教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会效仿。在教师队伍诚信建设中,校长凡事以身作则才能给教师以积极的影响,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也需要校长将诚信道德观念持之以恒。

(四)完善相关机制

1.教育教学成果评价机制

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或教育相关部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会以量为考核指标,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上交学期论文1篇,评职称时,发表或获奖论文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数量,其质量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因此,在考核时,既要考虑数量,也要考虑质量,对于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学术不端行为予以处罚打击。

2.建立教师个人诚信管理机制

西方个人诚信管理机制是从完善个人诚信档案管理开始的。在我国,金融方面个人诚信记录已逐步建立,个人诚信问题将影响信贷等。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正逐步电子化,建立个人电子档案。以这两方面为基础,可以建立和完善教师个人诚信档案管理机制,保存教师诚信原始记录,处罚有不良记录的,使不良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甚至清除出教师队伍。

3.第三方评价机制

在当今社会教育评价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集“运动员”、“裁判员”于一身的情况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评价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独立于学校、教育职能部门和教育成果运用部门。”第三方评价更客观、公正、科学。当然,教师队伍的诚信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良好的教师诚信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促进学校诚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有,陈正言,秦继忠.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再认识[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0(3):98-100.

[2]魏昕,博阳.诚信危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15-316.

[3]原魁社.诚信:铁笼内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33.

[4]古云佩.中学校长在师德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基于中部六省调研中学校长的分析[D].临汾:陕西师范大学,2012,35.

[5]古云佩.中学校长在师德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基于中部六省调研中学校长的分析[D].临汾:陕西师范大学,2012,37.

[6]赵金卓,熊珊珊,刘?.高校教师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09,(15):412.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4

为何首倡诚信二字?当今市场经济进程中,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往往见利忘义,虚假、失信时有发生,大则扰乱社会秩序,小则破坏团体、亲朋好友关系,信任危机阻碍和影响社会组织关系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倡导诚信,就是要从我做起,在集体中营造一种言语真实、真心诚意、互相值得信赖的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让传统的道德力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团结

圆形为团,解不开为结,故用力量将绳索打结成圆形即为团结。此为名词,但在实际使用中,团结则为名词动用,引申为使之聚合。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即目标、力量、结合三者具,方为团结。学校为了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需要用一种力量将培养者与被培养者结合起来。在学校这一团体中,有老师无学生,有学生无老师,都不成其为学校;更进一步,有领导无群众,有群众无领导,亦不成其为学校。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故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我们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与社会协调发展,发扬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出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广大师生员工需要通力合作,集思广益,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共同进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职业分工的明细化,个人也越来越走向专业而缺乏综合性,因此,必须加强协作。只有依靠团队,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实现集体的理想。

三、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为阳为天为刚,故曰:天行健。自强不息即为自己努力向上,不懈怠。人生于世,必努力,必向上,方为君子。君子者,德行高尚之人之称谓也。荀子以为,人有智,能仁义法智,可以为善,可以为君子。故其《劝学》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亦为自强不息之另一解。国学大师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就在于有自强不息之精神,是故,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无论古人、今人,皆倡导“自强不息”,强调人生于社会,不论环境如何,必须时时努力,不可松懈,即强调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我校每年举行“诚信板报宣传”,使我校师生以“自强不息”作为精神支柱,奋发图强。

四、结语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5

(一)诚信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他们普遍对诚信品质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但中职学校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发展态势不甚乐观,诚信缺失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对于人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行为实施过程中,就另当别论了。情况往往是学生一方面对诚信高谈阔论,一方面却做出种种不诚信的行为。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中职学校良好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分离,未能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普遍认识到做人应该诚实、正直、守信、履约,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基本知晓,但是在实际行动时却是另外一种境况。比如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中职学生经常会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等一些违反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现象。面对老师的批评,大部分学生表面上态度都特别的诚恳,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诺一定要在日后加以改正。但一转身,学生似乎就会忘记自己对老师做出的承诺,学生还是按照原来的坏习惯办事,明知故犯,而且屡教不改。

(三)诚信评价标准因人而异,标准不一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具有特别明确的是非观念,能够清晰地辨别出美与丑、好与坏、诚信与不诚信的区别。只是在自身实际的行为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对他人诚信的评价,往往会表现出标准不一的现象,对诚信的评价往往因人而异。当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自己的亲人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时,一般会比较宽容,而如果关系普通的朋友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时,则会比较反感。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诚信的标准一般都会比较低。

(四)以自身利益作为衡量是否诚信的尺度

中职学生有时会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假借学校收费的名义,向家长索要钱物,实际上主要是用于个人自由的支配。比如上网、玩乐等。另外,中职学生中经常会出现以一些头痛、感冒、小毛小病为理由来骗取老师批假等行为,以此来逃学。此外,在日常行规方面,有些学生对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不能勇于承认,有的甚至于编造谎言,企图蒙骗老师,从而蒙混过关。可见,学生在为了满足自身某种特殊利益时,诚信意识十分薄弱,甚至达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通过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职学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特别令人担忧。在现实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已经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理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二、“议”: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意义

(一)诚信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需

我国古代就把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古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基本的为人准则,其中,“信”就是指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古人尚且能够如此,在今天,中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讲究诚信。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为我们当代的中职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任务十分重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诚信是中职学生安身立命之本

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考的失败导致他们特别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这种自卑的心态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了中职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职学生要融入社会,立身做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自身的自信。诚信正是要求中职学生能正确地面对自己,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从而达到一个对自我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诚信是中职学生安身立命之本。

(三)诚信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程度。正是因为个别学生的表里不一,破坏规则,缺少脚踏实地的作风,大大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风貌,带坏了班级的风气。而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的基本要求是忠诚老实,讲信用,有信誉。在具体的学生行为中表现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它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实做人、敢于担当、勇于承认自身错误。试想,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信守诺言,那么,良好的班风、学风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在班级形成。由此可见,诚信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发挥诚信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良性作用。

(四)诚信是中职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

诚信是德,没有诚信则是无德的表现。众所周知,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需要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并具有严格的自律精神。坚持诚信,信守诺言,可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同时也是一个人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一个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他会发自内心地真心向善,同时,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地实施良好的诚信行为,做到知行统一。因此,诚信是中职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所在。

三、“寻”:中职学生诚信教育途径

诚信是金,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诚信是树,需要灌溉、培土、剪枝,直至长成挺拔繁茂的参天乔木。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通过德育课教学来加强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具体的诚信教育途径,从而为更好地实施诚信教育指点迷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诚信教育道路。

(一)创设诚信课堂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创设诚信环境是学校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外部保障。作为德育课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诚信课堂环境,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比如,就课堂纪律的遵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中职学校教师可以从诚信的角度与学生约法三章,对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表里如一的同学,经常加以表扬,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此外,对课堂教学中,违反纪律、上课睡觉等不诚信的行为进行道德意义上的鞭鞑和舆论层面上的谴责,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并逐渐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去。同时,德育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与学生就应该约法三章,把诚实、守信、正直、友善等优良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参考因素,确定诚信程度各级测评体系指标,对每一项内容制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后,通过学生自评、同学评议、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给每位同学确定最终的诚信等级。

(二)挖掘课内教学资源,内化诚信认知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诚信品德的培育而言,同样如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现有的德育教材,发挥德育教材在培育学生诚信品质中的作用。中职学校德育课是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德育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规范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我们看来,德育课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说教,而是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凸显其鲜明的德育功能。而诚信道德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渗透,既体现了德育课的德育功能,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善于挖掘教材,找到强化诚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从而内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比如,以《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为例,诚信道德教育内容的切入点可以这样来挖掘:首先,依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商品交换需要实行等价交换,利用这一点可以加强学生公平、公正的交易行为,培养学生诚信经营的品质,反对欺诈行为。其次,依据货币的本质,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再次,依据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培养学生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观念。

(三)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知行统一

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精神修养。它是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因此,要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诚信品质,需要我们为中职学校学生创设诚信实践的舞台,以这个诚信实践的舞台为平台来重点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自我诚信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自觉的诚信行为。比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课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所学知识点,加强与班级、团支部活动的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诚信主题活动,如“诚信志愿者活动”、“诚信考试”、“诚信承诺宣誓”、“争做诚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这一系列的诚信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在现实的生活中自觉的践行诚实守信的重要品质。众所周知,在中职学校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不诚信的行为比比皆是,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口号宣传,仅仅通过教师的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的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必须让中职学生亲自参与到诚信道德教育主题活动中来,让中职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体悟诚信品质的真正内涵。在开展实际的诚信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教育者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并以丰富的实例开展由感性到理性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并能自觉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

(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凸显德育功能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品德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把握品德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因此,品德评价必须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我们把诚信作为教育目标确立以后,他就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然后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因此,考核评价应联系学生的平时表现,而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结果。因此,中职德育课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知识的结果性评价,更应重视日常的行为表现,重视过程性评价。此外,还要坚持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的结合。具体来说,在通过德育课对学生的诚信做出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中肯的评价。所谓重视结果性评价,就是在学期末的时候,对学生的德育成绩给出一个最终的分数,通过期末成绩考核学生的德育表现;所谓过程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积极的行为要通过加分的形式适当地给予鼓励,对于一些违反诚信的行为则通过减分的方式做出惩罚。此外,在德育课教学中,还应该坚持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的结合。认知评价即指在具体的德育课教学评价中,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考核,从而考察学生对于一些诚信道德品质的认识水平。而行为评价是指在具体的德育课实施过程中,要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行为做出一个评价,此时考察的重点变成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通过对日常行为的观察与认证,给予学生一个中肯的德育评价。

(五)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做好诚信表率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6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高校;诚信教育;时效性

0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有所增长。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收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深入,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国家和社会也在不断努力。但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在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类资助之外,还应该适当采取一定的诚信教育措施以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

1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1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高校注重智力学业的教育,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有所欠缺。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许多高校只是通过给予国家资助进行经济补助,而对于补助后的管理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系统的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也没有给家庭困难学生营造激励创新、改革诚信教育的学习氛围。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够强,从而导致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未能认识诚信人格的重要性。

1.2教育形式单一化,教育途径不畅通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变得非常紧缺,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是追求科研、就业等,使得高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创新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模式。并且高校几乎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专业辅导员,即使有,其教育方法也非常简单。在很多高校教师诚信教育的观念不强,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偶尔进行诚信教育,没有通过观察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因为诚信教育途径不够畅通,所以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真正接受系统的诚信教育。

1.3教育主体缺失

家庭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所以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有很多贫困学生由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不愿意参与学校的诚信教育。在很多高校中,诚信教育的教师资源较为匮乏,因此诚信教育的主体也有所缺失。[1]

2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目标:立德树人

高校在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与德育为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有很多不诚信的表现,比如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其原因或许是学生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产生自卑感导致价值观扭曲,渐渐偏离了立德树人的轨道。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应该给予正确的诚信教育,让学生通过教育能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加大德育力度,学校德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诚信教育中能够明白具有良好的品德才是做人的基本。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家庭困难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诚信人格,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之所以有所欠缺,和学生自我的人格品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在众多学生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而现如今的高校学生都过分追求物质条件,家庭困难学生也随之有了攀比的想法,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从而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较为严重,比如拖欠校园贷款、借款不还等。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往往会有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不贪慕虚荣、不追逐物质。只有教导学生无论贫困富贵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

3提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实效性路径

3.1创新诚信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学校应该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充分发动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教育。[2]学校应当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突破,根据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诚信教育。在实践诚信教育中还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对于诚信教育的形式,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漫画、讲座等途径,强化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氛围。高校不仅要对诚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还要做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在教育引导下,使学生明白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师与同学,感恩学校与祖国。对于如何做好感恩教育工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或者义务献血,在参加志愿活动和义务献血中,学生可以深刻明白无私奉献感恩社会的意义。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时刻,只有让经济困难的学生深刻领悟并常怀感恩的心,懂得回报,才能进一步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2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很多高校中因为侧重智力学业教育,所以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制度,因此想要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就应该完善诚信管理机制。高校可以统计家庭困难学生人数,建立个人档案,完善学生的基本资料。进一步积极扩展监督管理渠道,同时还可以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对于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自强自立的情况,高校也可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良品质。高校还可以创建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歌唱、征文等。通过开展各种关于诚信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形成“诚实守信,立德树人”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承诺宣言,要求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诚信实践目标进行承诺,促使学生能够将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到自觉意识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诚信人格。

3.3通过社会实践转变学生观念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不仅要加大诚信教育的理论教育,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真实案例分析等,全方位地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经济领域有造假、欺诈、逃税等恶劣现象。政治领域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文化教育领域有抄袭、剽窃等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严重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因此,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以真实案例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且积极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对不诚信现象进行举报,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高校中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作弊现象,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教育。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困难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志愿打假活动、举报欺诈坑骗现象。只有家庭困难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明白不诚信现象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严重影响,也能坚定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观念。

3.4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

国家为了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完成学业,其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很多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还不够完善,以至于有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所以高校为了加强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自身也应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很多高校中会出现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也申请贫困生资金补助,而高校由于没有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导致在资金扶持对象上出现不公平现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考察,严格按照资助制度的标准来认定经济贫困生。对于虚报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惩罚,对于实际经济条件过于贫困的学生给予高度重视。诚信观念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学生自律,但是学校的诚信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诚信观念更深入牢固。所以高校可以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诚信表现进行记录,诚信记录可以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的考虑依据。对于诚信度过低的学生,比如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3]高校只有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才能确保诚信观念能够更深入学生内心。

4结束语

针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但需要高校积极重视诚信教育,还需要学生自己、学生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一起积极行动配合,为家庭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领域,应该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采取相应的诚信教育策略,为培养具有良好诚信人格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校园诚信风气,家庭困难学生在高校的诚信教育之下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旺,李发军.高等学校家庭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80-281.

[2]刘健.高校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111-113+121.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7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第一,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举办相关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诚信教育;第二,实现诚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融合,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思想道德建设课程、将诚信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网路诚信教育的引导和管理等方式来完成;第三,健全学生信用评价体制,通过完善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和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来保障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国家昌盛、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诚信价值观的塑造。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技术性人才。加强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诚信意识也在不断被强化,但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亟需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道德。诚信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实守信对社会的良好作用,认清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可诚信,做到做人做事以诚信为本,能够自觉地践行诚信意识。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指教育学生在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诚信贷款与受助、诚信上网和诚信就业等方面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提升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特点出发,结合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展开。本文认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

实现诚信教育,宣传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诚信教育时,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搞好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宣传,发挥教师言传身教重要作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1、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宣传

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上要实现全方位的宣传。在宣传内容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和新颖性。首先,学校要将国家、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关于诚信道德教育相关政策内容和文件精神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在校园内进行广泛传播。其次,学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故事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当中有关诚信的格言、典故、故事等丰富宣传内容。同时,还可以将近年来社会上涌现的诚信道德典范和道德楷模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在宣传方式上,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方式展开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宣传。利用校园传统媒体的资源,如校园黑板报、橱窗、展板和校园报纸、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诚信教育内容的传播。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开设诚信教育栏目,定期推送诚信、道德等相关内容,或者专门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通过专门的公众账号和微博平台,为学生们推动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印发有关诚信教育的宣传册,宣传海报等形式,来实现诚信、道德内容的全面传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诚信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地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诚信道德水平。

2、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在校园内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观念当中。如举办以诚信、明礼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的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参加。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此外,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诚信道德模范评比的活动,在校园内部寻找诚信之星,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诚信楷模,依次引导全校学生向其学习。那么,为了更好地将诚信教育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诚信教育活动周。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段,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诚信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中,从思想上提高他们诚信教育的观念意识。

二、实现诚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融合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当中,包含着深刻的诚信教育内容,因此,开展诚信教育,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高职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诚信道德理念和我国诚信道德建设方面内容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知。在理论课程之外,学校还应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将学生带入到能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诚信道德的行为。

2、把诚信教育与学生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尤其是将诚信教育与学生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职业教育相关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工作,从而让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诚信道德的新要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相应地添加与之相关的诚信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点一滴中,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

3、加强网络诚信教育引导与管理

当前,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诚信教育还应该拓展到网络环境当中,也就是要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引导与管理。在这方面,学校要将网络诚信教育纳入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当中,如将其加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当中,同时,还可以开展网络诚信道德教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更加规范的使用互联网。建立互联网规范守则,加强对学生互联网诚信道德的管理,通过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升他们的网络诚信教育。

三、健全学生信用体系评价制度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还需要健全学生信用体系评价制度,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以此来保证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健全学生信用评价机制

建立专门的学生信用评价机制,学校根据院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对如何评定学生信用行为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评价机制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与理论制度相结合,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良性运行。评价机制建立之后,学校可以在每一学年的考察中,注重对于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考核。可以将关于诚信道德的评价纳入学生学分绩点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加诚信教育的学习。

2、建立高职学生诚信档案

为了实现学生信用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通过建立高职学生诚信档案来实现。建立诚信档案等措施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包括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诚信贷款与受助、诚信上网和诚信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是否存在显著作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与学校其他评价体系挂钩,如可将诚信档案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信用贷款等主要依据,从而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总而言之,诚信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培训工作中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应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特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

作者:赵晓峰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佘朝华.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王兴中.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杨洪林.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成全,兰杏芳.高职学生诚信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22-123.

[5]江铭.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24-26.

学校诚信教育范文8

当前社会频频出现诚信危机,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需在现有基础上对诚信教育机制进行创新。基于此,文章从诚信教育互动机制、预警机制、调控机制及协调机制几个方面分析了诚信机制的创新内容。

关键词:

高校;诚信教育;机制创新

诚信教育机制是指诚信教育相关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适应、制约、协调的动态形式和耦合功能。高校要注重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注重诚信教育机制的建构,创新当前诚信教育机制中的不足,提升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一、建立诚信教育互动机制

(一)主体与客体互动

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独立人格,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方法以及载体,科学设计诚信教育方式,让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角色互换、参与活动、思想碰撞等,进行深度的信息交流,让诚信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另外,在诚信教育中还要不断提高其感染性,让教育富有趣味。

(二)他律和自律互动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需要靠教育、制度去引导,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养成。学校要将自律和他律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制度建设,加大法制教育力度,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诚信教育,实现自律和他律的良性互动[1]。让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能够使得学生主动构建诚信道德体系,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

(三)教育和生活互动

生活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高校要将教育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灵活地安排教育时间以及内容;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在诚信教育中体现生活内容,让学生将诚信融入生活中。

二、建立诚信教育预警机制

(一)警示机制

高校要注重思想预测,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不同层级的管理网络。还应该建立诚信信息数据库,将相关信息记录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信息共享,为管理机构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要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能够应用新技术去预测学生的变化,分析规律并且预测发展趋势,让诚信教育能够从被动应付转变为提前预防。

(二)响应机制

高校应该注重建设有效的思想动态传递渠道,建立完善的沟通平台,对学生的诚信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原因、特征及解决方法等,并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及预防出现诚信危机。

(三)保障机制

诚信教育还需要进行及时的反馈,适当调整诚信教育目标,体制内容等,让诚信教育更有针对性,加大宣传以及培训的力度,让教育信息畅通。调整后的教育内容可传输到警示系统,并及时更新,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三、建立诚信教育调控机制

(一)完善约束机制

高校应该健全约束机制内容,内容要全面,包括执行、检查、决策、反馈等;机制功能要完善,让诚信教育能够更好地实施,避免出现失信行为[2]。围绕“输入—执行—输出—反馈”的过程,健全约束机制,能够构建全面的诚信教育监督体系。对于学生的言行高校应该要做出及时的价值判断,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让学生提高对诚信教育的认知以及认同,并能将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诚信品质。

(二)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诚信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结合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及发挥作用的心理规律,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探寻激励教育的规律,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人文内涵渗透到其中。诚信教育的激励机制是理性价值判断力及主体情感影响力相统一的,高校应该加强这一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方法,让其更加科学、全面、有效,激发学生对诚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品质,在言行中体现出诚信[3]。

四、建立诚信教育协同机制

诚信教育系统就是将高校内外各个要素、环节、阶段等进行有效联系,相互补充,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整体的功能也不是简单的各要素功能的相加。当前学校在体系建设上还缺乏整体性,系统运行存在不足,让教育停留在表面。因此,高校需要用整体性的观念看待诚信教育,从不同层面去建立协同机制,让学生向以社会大众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在相关因素协调下,不断修正自己,实现自我组织,将教育内容内化。总之,在社会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高校要重视诚信教育机制创新,更新诚信教育理念,把握诚信教育机制的要点,加强诚信互动,做好诚信预警,以此营造一个优良的诚信舆论和文化环境,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参考文献:

[1]万清祥,李国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4):98-99.

[2]冀玉珍,曲凤东,周瑞扬.诚信:培育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石[J].高校辅导员,2015(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