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育论文范例6篇

培智教育论文

培智教育论文范文1

美术中心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一科研课题,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重点,开展美术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在《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总课题的基础上,再分几个子课题,如《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发挥想象力、诱发创造思维》、《记忆力、写生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用三年的时间分层次、不同形式地开展美术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3.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三、课题的实验和策略

1.遵循四大原则,开展教学实验

美术教学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三项原则:

(1)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

(2)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胆表达的过程,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能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乡土教材

开展第二课堂,依“纲”还需靠“本”,三年来我镇使用的是岭南版美术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还增设了陶艺、电脑美术等课程。各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发掘,综合素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3.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平等,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4.实验形式灵活,体现民主与集中

几年来,我们实验的教研活动持之以恒,制定了详尽的教研计划,各组员分别承担了子课题的研究。实验的研究分集中研究和个人研究两种形式。个人研究,就是平时组员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集体研究,每个学期都有三、四次全体组员集中研究活动,进行观摩教学、互相评课、技艺切磋、交流教学体会、参观学习等。尤其是观摩教学,我们力求有专题,并有针对性,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目的,解决教学教研中碰到的问题。在评课交流中,大家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原则,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气氛民主和谐,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培智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艺术专业;实践教学

近年来面对艺术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先进教育理念——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理论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展教育改革。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全面发展的理念之一,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本文将这一理论植入艺术学科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方向,科学设置课程、完善培养方案,联合本学科下属的各专业之间的互动教学,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类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新的智力定义, 被许多西方国家称为教育改革指导思想之一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逐渐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他认为:智能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即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能的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即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打破了多年来人们用智商(IQ)来判定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即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智力观。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①语言智力;②节奏智力;③数理智力;④空间智力;⑤动觉智力;⑥自省智力;⑦交往智力;⑧自然观察智力。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

我国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学生在中小学十几年的教育中一直是注重学习基础知识,缺少创新意识,而社会恰恰需要的就是勇于创新、变革的应用型人才。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民办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办艺术类学院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将其运用于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依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我国现行的高等艺术教育主要由专业类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以及工科类院校的有关艺术的专业构成,他们的定位是培养较高层次的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但是在民办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针对性培养是需要在整个四年的教学中贯穿的,是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的,这是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

从宏观角度看,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教育分工,而我们民办艺术类院校更有自身独特的使命,主要体现在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与管理人才。而这类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应与其行业、产业、职业、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岗位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具体落实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乃至质量评价体系的确立等方方面面。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出现偏差。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目标

实践教学是集中培养和锻炼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各艺术院校都十分重视并着力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大连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素质好、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因此对我院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为使教学情景化、人文化,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逻辑智能。本文就借鉴多元智能的角度,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1)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促使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随着艺术学校招生的扩大,使得艺术类专业学生高考文化课水平偏低,但体现学生专业水平的“艺术天赋”和“灵性”与其并不是一定相关,因此艺术类专业教学其实并不存在“谁能力高谁能力低”的问题。在艺术专业课的教学中,不存在劣等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教师就会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待,在教学中不断发掘其潜在的闪光点,并发展其独特的潜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可以多角度来观察和评价。

(2)多元智能理论能够重塑教师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立体提出:学生的智能不可能是全方位的,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存在着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优势领域的学习特点及方法应用到弱势领域中,促进其弱势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育更应该如此,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是有能力的,因此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鼓励教育、赏识教育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且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其优势领域得以展示、弱势领域得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并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办学思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做的设计,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使方案得以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同样如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分析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有自己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上建立了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课群、专业基础课群、专业方向与技能课群、素质拓展(公共选修)、能力与实践课群五个课群。基础能力与能力分类项目教学培养同步进行,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把专业方向课群细化,多途径、多方面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对接,并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与学情特点,客观、科学、有计划性地进行专业与课程建设,为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专业特色,保证专业稳步健康发展。

2.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在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目标指导下,建立起了新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学分为纽带的“三个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课堂实践即课内实践,是指按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各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实践为校内实践,是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以外,在校内进行的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艺术节、文艺社团活动、各种文化艺术培训和艺术的展、演、赛等;第三课堂为校外实践,是指包括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服务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参加的各种展、演、赛和国际上文化艺术交流等的教学活动。将三个课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相互联动。

3.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研究。以剧目带动教学,以实践演出为载体推动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演中教”、在“教中演”教演相结合,二者互相推动,在表演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去完善和加强;同时,注重了课堂中的基本训练,为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表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促进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互相比着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赛事为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后,就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在实践学分的认定上,我院规定参加大赛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更加提高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艺术学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兼顾理论与实践,并在每学期以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主持人大赛、广告片展映等形式进行教学汇报。我们以赛事为平台,把教学融入比赛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迅速应用到实践中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理论学习。通过大赛,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沟通协作能力,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培养创造型人才,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目标,而这场变革对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育改革的理论之一,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该理论对于智力观、人才观、教学观、考试观(评价观)、学生观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教育界尤其是在实践类教育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课题将多元智能的思想植入艺术学科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指导教师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置课程、完善培养方案,联合本学科下属的各专业之间的互动教学,以剧目教学、项目教学为基础,以“三个课堂联动”为教学体系,给学生建立多种展示平台,从而提高艺术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梅汝莉.对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践研究的初步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04(08).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3—77.

培智教育论文范文3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的影响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同智力活动的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他们同智力因素结合,在智力活动中发挥作用。燕国材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ⅹ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是有思想感情、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为原则,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扬其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真正热爱与追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快感。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是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篮球战术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篮球选项课的如何完善与改进,以期在教学内容上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篮球技能上能有一定的提高,并能终身受益,是我们目前必须探讨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非智力因素的论述多集中于心理学层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已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篮球教学的影响作用分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中学篮球教学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影响作用进行调查分析

2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影响研究

2.1动机与篮球教学

2.2焦虑情绪与篮球技术教学

2.3情感态度与篮球教学

2.4.

意志、思想品质与篮球教学

3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篮球教学的深远意义

3.1对转变、更新篮球教学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3.2对篮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着促进作用

3.3对篮球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4对完善篮球教学原则起着积极作用

预期目标:

1.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维持与调节、补偿与抑制等作用。它不是单独的某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与智力因素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影响很大,具有重要意义。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3.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培养至关重要。应采取最优化的激励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稳定而积极的学习兴趣,热情愉快的情感情绪,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进而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本选题研究步骤:

本选题研究步骤分三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技能迁移与干扰规律研究方向的确定、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访谈调查、导师指导、文献综述撰写、题目确定、确立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论文撰写工作的实施、走访调查、访谈调查。

第三阶段:完成阶段。包括:研究内容归纳分析、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及答辩。

2.课题的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关于非智力因素在中心篮球教学中运用的相关文献。

2.2访谈调查法:在研究的选题论证阶段,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走访部分专家,广泛征求其对本课题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体育教师、学生和社区篮球爱好者进行随机的交流与咨询,以帮助拓宽论文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深度。

2.3逻辑归纳法:通过得到的资料与调查进行逻辑归纳与总结,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2.4数理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相关重要结论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毕业论文开题

3月20日—3月30日第一周

2.收集论文资料

4月1日—4月15日第二、三周

3.形成论文初稿

4月1日—4月15日第二、三周

4.修改论文

4月30日—5月5日第六周

5.论文二稿的形成与修改

5月6日—5月12日第七周

6.答辩稿的形成

5月13日—5月20日第八周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

刘福军.  篮球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

宁贺男.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3]

徐海滨.  篮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科技信息.

2009(34)

[4]

贺建福.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5]

李加奎.  目标——导控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4)

[6]

李俊平.  体育游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0)

[7]

费洪林.  对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8]

宋子祥.  对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

民营科技.

2010(11)

[9]

侯志岚,马侠.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科学大众.

2007(09)

[10]

陆培祥.  试谈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J].

科学大众.

2009(03)

[11]

李菲菲,葛文,刘丹.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竞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12]

王力.  非智力因素在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作用[J].冰雪运动.

2006(02)

[13]

聂武生.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

[14]

赵素云. 对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8)

[15]

刘福军.篮球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6]

王建密.试论篮球教学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7]

荣敦国,刘一民.非智力因素在不同运动项群中的作用等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18]

崔树林.东北地区体育院系篮球专选班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

六、指导教师意见:

本题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可行,研究步骤合理。同意上报。

指导教师(签字):

七、系(教研室)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培智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纽曼;智育;公民;绅士

一、纽曼简介

纽曼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神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其教育著作《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1852)是大学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而严谨地思考并论述大学理想的著作,也是英语世界里关于大学本原论(etiology)最伟大的著作之一。通过该著作纽曼构建了一个关于大学目的、性质的思想体系,成为这个领域开创时期的大师。有学者认为:“他界定了众多与大学功能有关的核心主题,并为这类争论奠定了一种持久的文字形式,这些都吸引了学者,启发了对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无限思考。”纽曼在成为大学目的和本质分析奠基者的同时,还是大学教育保守与现代模式论争定传统价值和古典教育的捍卫者和现代大学弊端的批判者。

二、纽曼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大学应培养理智的人

纽曼通过论述理智培育与纯粹知识的关系以及理智培育与专业知识的关系的论述,提出“大学不只是使让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就,不只是使他们熟练掌握特定的技能或技艺,更不只是提高他们的道德或宗教水准”,那么大学究竟能把人培育成什么样的人呢?毫无疑问,大学就是要树立一种培养理智人的人才培养观。那么理智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理智的人具有哪些品质或特点呢?纽曼通过这两方面问题的论述阐明理智的人才应该是既要学识渊博,而且要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驾驭知识,扩展理智;不只是能通晓自由的知识,更能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各种职业;不只是才智高,而且品德高尚。

首先,从大学的功能的角度出发,纽曼指出“我相信从历史的角度来,大学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理智的培育作为其直接范畴或者投身于理智的培育——正如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骑射学校和体育馆的公功是锻炼体魄,救济所的的工作是救济、安抚老人,孤儿院的工作室保护无辜,教养所得工作是改造罪人……它的功能就是理智而培育。”理智的培育不只是大学的功能,更是大学的目标。“就大学本身而言,除了天主教会、、政府以及其他可能会利用大学的权利机构以外,理智的培育是其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纽曼从一开始究竟大学的功能定位为理智的培育,心智的扩展,理所当然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无疑就是理智的人或者叫做理性的人。

其次,从理智与知识的角度来讲,作者指出知识的获取也能把人塑造成为一个理性的人,“知识的交流无疑是才智扩展或者说才智启发的条件或手段。”,另一方面,理智的人本身就应该博学多才,造诣高深。“知识是扩充思想不可或缺的条件,是达到思想扩充的工具,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应一以贯之,我把它当做第一准则来起步。”而且,理智的人还能站在各种知识的肩膀上,驾驭知识,“对于一个博学多才并具有科学造诣的人来说,他在智力培育方面还有何欠缺呢?除了学识之外,心智的能力所及范围还有什么?除了大量的之力财富的自觉和乐趣之中,理性的镇定还有何处可寻?”,当然,对于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还要懂得通过知识之间的交流来扩展心智,“才智扩展并不仅仅意味着被动的接受一堆原理和不熟悉的观念,而是对这些奔涌而来的新观念进行积极、即时的处理。这是一种增进知识的活动,使我们获得的知识、素材变得有条理、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理智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

第三,从大学的理智的培育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来看,作者通过“好的与有用的”的关系来阐明一方面,实用的知识是使人成为理性的人,即对人进行理智培育的手段,并不是教育的结果或目的。“就让我们拿实用一词来表示并不只是好的,而是倾向于好的,或者是获取好的东西的手段。”“我只是否认,在我们有理由说教育实用之前,我们必须能够说出某种技能、职业、专业、行业或工作,它是教育的加过,并且是作为教育正的、完整的目的。”,即专业知识是能够使人更好的成为理性的人;另一方面,“自由教育尽管并非专业教育,但它却具有真实和充分的实用性。事实上,“好”是一回事,实用是另一回事;但我想把它归结为一条,那就是使用的并不总见得是好的,但好的却必定是实用的。这就省心多了。好并不仅仅是好的,好可以再生出好的东西,这就是好的事物的属性之一。”也就是说,理智的培育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好一门专业知识,大学如果能把学生培育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就不仅能够学好本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能学好其他各种专业,“在总体上对智力进行培育,这最有助于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受过教育的人能做文盲所不能做的很多事情。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或分析的人,审美观已得到锻炼、判断能力已形成、洞察力已变的敏锐的人,虽然不能一蹴而就就变成律师、化学家、地质学家、演说家、政治家、内科医生、店主、商人工程师、化学家或文物工作者。但他所处的智能状态可以使他马上就可以去从事我所说的这些学科和职业中的任何一种,他也可以根据他的趣味和独特才能来选择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或职业,而且能够泰然处之、优雅得体、多才多艺并确保成功。

2.大学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今天我只想说明,最适宜于个体的理智新联,能使个人最好的履行社会职责……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公民。它的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它的目的就是就适应这个世界。”另外,作者在论述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时指出:“我还要说,如果我所指的哲学教育或自由教育——它正是大学担负的功能——不认可专业利益的重要地位,那么它势必把公民的塑造放在专业利益之前;而且它在促进人类善心这个更宽阔的利益的同时,也会有利于顺利的实现那些纯粹的个人目标,尽管站看起来它对这些目标不屑一顾。”。可见纽曼严重的大学的人才培养不仅是进行理智的培育,更要使人们通过智育成为良好的公民。不只是要使人能够从事某种职业,胜任某项工作,也不是让人成为天才或英雄,因为“真正的天才作品比不需要任意刻画:英雄思想从不需要任何定则。大学并不是诗人或不朽作家的摇篮,也不是学校奠基人、殖民地或领袖或民族征服者的诞生之地。大学并不是有望使人成为又一代的亚里士多德或牛顿,成为拿破仑或华盛顿,成为拉斐尔或莎士比亚,尽管此类自然奇迹一起拿曾出现在大学范围之内。另一反面,它比满足于造就批评家或食盐加、经济学家获工程师,机关这也包容在其范围之内。”那么,作者大学培养的良好的公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教会他客观的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浓情负载而摒弃无关的。它使他可靠地胜任任何职位,使他灵巧熟练地掌握任何学科。

3.大学要培养有教养的绅士

首先作者通过论述教会与大学的关系来说明宗教与知识,教会与大学的区别,也说明了绅士与基督徒的区别。“我重申,社会这个学校似乎比教会更成功的造就出这种优秀典范的活生生的样子。当今“绅士”是文明的产物,不是基督徒的产物,原因很明显,世人满足于做表面文章,而教会旨在使内心重获新生。教会向来从头开始,而且就这芸芸众生而言,教会从来不曾跨越起始,而是不断地夯实基础。教会处理的是最基本的事情,好比是在给制作装饰品或诱人的物品做前期的基础工作。教会拯救众生,是众生免于犯下大罪。”这是教会影响写的基督徒的形象,但是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绅士呢?绅士一定要学习宗教知识或宗教原则吗?当然不是,大学是普遍传播知识的地方,接着作者提出:“宗教原则,实际上也即信念,从表面上看已经像失了,与其说作品是超自然的,还不如说是高贵和漂亮的。我们必须坚持一点的是,知识应得其所。”绅士一定要学习知识而不是非要学习宗教,“即使他不是基督徒,他也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拥有某种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宗教是情感与想象中的宗教,是转眼而崇高的思想体现。没有这些思想,人就不可能形成正确高尚的人生观,有时他承认上帝的存在,而有时,他又以一种尽善尽美的品质看待未知的规律或性质。”“真正的绅士在与他人相处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不在他们心中产生不快或抵触----衣架上的冲突和感情上的不合,甚至是压抑、郁闷、疑惑或怨恨。他的头等大事就是是每个人都感到放松自在。他关心他身边所有的人:对羞怯的人,他温柔体贴;对冷漠的人,他彬彬有礼:对荒唐的人,他宽宏大度。他能想到说话的对象是谁,能时刻警惕,不说不合适一点话,也不谈容易激怒别人的话题。”

如此看来,绅士不只是拥有训练有素的心智,而且他的这种理性的心智更能让他为别人着想,体贴别人,善待他人,更能包容一切,包括包容宗教“听他之所以对有这种友善态度,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人生哲理已经就教会他正确看待各种形式的宗教,而且还因为随着知识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感情上的仁慈和温和。”

三、结论

通读完纽曼《大学的理想》一书后的确对作者关于大学的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作者在论述大学与教会的关系时,作者作为一名虔诚的者,虽然讨论了宗教对大学的职责,认为大学为实现其目的就应该接受宗教的影响。作者虽然强调宗教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神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但也可以看出作者关于大学自治的思想。这足以看出作者在大学的人才培养观上不是要培养成宗教人,而是要做有的绅士。然而,我们不拿看出,作者大学的理想本身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比如在大学的职能上,他主张把主张把科学研究排斥在大学之外,没有看到看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积极的一方面。再如,在论述自由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史立场完全站在理智的培育上,没有结合专业教育本身进行综合考虑,没有对专业教育给出系统的论述;另外,把自由教育只局限于李志培养上,而把美德的培养排斥在外,并认为,美德只能来自宗教,通过宗教对人进行彻底的洗礼,学识渊博的人只是通过美德来装扮或粉饰自己,这些都说明了纽曼本人带有一定的偏见。但是总的来说,全书对我们研究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培智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22-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不仅要足够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专业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化指导,对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学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现今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所差异。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各种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其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该理论下的智能概念比较新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了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存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诠释了一种与其他智能模式不同的独特思考,但这九种智能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能发展的整体性、情境化与差异性,该理论的提出给我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智能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以下是笔者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2.1以学生智能发展需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说是大学生掌握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是以“Windows+Office+Internet”内容为主,但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懂得不断创新教学,增加一些常用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大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强化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再比如说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提高语言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也能快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2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差异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各种智能与其知识范围及特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其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为其发展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2.3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多种智能组合。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个人Blog、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页、制作板报等,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动态发展。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合理指出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

3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已经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参考文献:

培智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管理质量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管理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它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wWW.133229.Com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的课程改革专家把其当成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它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学生应该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其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不在于提出人们有多少项智能,而在于指出了人与人潜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他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育人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并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个性,建构合理的评价系统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他强调,帮助每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神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的教育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应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人类拥有多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为此,我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方向,适时调整课程,迎合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加快成长。在课程改革中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构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从岗位需求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侧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教学管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坚持以教学过程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各教学环节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真正领域(即社会承认其价值的学科)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对教育而言,其对象是人,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八个智能和对人的发展智能功能,在教学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工作如同纵横交错的网络,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管理队伍做保障,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高职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支“敬业精神好、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优、业务水平强”的管理队伍,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事业心,有现代化管理知识,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教育教学中起指导作用。他们既有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善于管理的实干家,能较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悉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具备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于教学管理各环节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这一切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人际关系智能”互相协作和沟通。

总之,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只有积极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入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才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张家勇.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教发展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3(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