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网络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校网络教育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1

(一)网络教育产品尚不成熟

我国的成人高等继续教育除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之外,还具有商品特性。网络教育作为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所提供的是远程网络教育资源、远程教学支持服务等教育产品。而教育消费者需要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特色专业、品牌服务和规范管理。国内网络教育市场在教学资源质量、品牌和特色等方面尚不成熟,难以对教育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由于网络教育试点高校重视程度不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势必在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方面的政策性投入不足,网络教育很难以质量创品牌,以质量谋发展。还有一些主办高校把网络教育作为学校的创收主渠道,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对其发展特色正确的理性认识,学科结构延续普通高校现有的模式,缺乏前瞻性。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生源多就开设什么专业,教学模式也是照搬全日制本科教学。这种教育产品选择行为的趋同,导致了网络教育办学特色的奇缺和教育产品的结构性短缺,容易产生无序竞争的局面。

(二)网络教育招生渠道须加强管理

网络教育招生渠道单一,主办高校主要通过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组织招生。有些学习中心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现象。校外学习中心数量过多过滥,存在站外设点现象。管理队伍素质偏低,没有经过主办高校招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对学校的办学定位、理念、思想、优势、特色了解甚微,很难适应求学者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网络教育目前招生工作中,亟待提高的是服务营销意识,而国内一些远程服务机构如奥鹏、知金、弘成等教育超市的发展为网络教育招生拓宽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国内管理较为规范的教育支持服务机构。网络试点高校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强强联合,是未来较理想的发展趋势,并能很好实现招生渠道的畅通与保证招生渠道的规范管理。

(三)网络教育招生宣传有待规范

对于网络教育招生的宣传渠道来说,大部分都是学习中心派专人深入到各地区进行宣传,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招生相比,形式过于单一。再加上缺乏对传播渠道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学校品牌的理性认知度,宣传的扩大面和影响力不够。更有甚者,为了能招到更多学生,学习中心做虚假广告,违规招生。一些培训机构和个人为谋取经济效益,冒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名义,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网络教育“不用考试”、“一年取证”、“考试有答案”“、论文保通过”“、拿证零障碍”、“包毕业”等虚假宣传,迎合社会上一些人文凭晋职晋级急需,严重毁坏了试点高校网络学院的社会声誉,误导和欺骗了广大考生。为此,教育部在2004年已责令湖南大学、江南大学等5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停止网络教育招生。2013年4月教育部又发出高校网络教育招生预警公告。

(四)网络教育学费价格战愈演愈烈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主要有四种教育形式,即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各种教育形式在入学门槛、学习方式、招生对象、学习年限、学习费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从学习费用角度来看,成人高考,学费一般按每学年收取,各校学费不一,教材费另收。自学考试只需缴纳考试报名、教材、论文答辩和实践环节指导费用。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按照学分收费,不同学校专业不同,学分不一,标准也不同,收费各异。网络教育的学费定位目标主要锁定为成人在职学习,从网络定价方法及定价策略来看,目前存在各网络高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盲目降价,造成不正当价格竞争的趋势,扰乱了招生市场的正常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声誉。

二、基于教师教育特色的网络教育招生策略

(一)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育产品质量,提升网络教育招生的吸引力

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依托东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和悠久的成人办学经验,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这些都为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坚持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注重发挥师范院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主要面向广大中小学在职教师和其他从业人员开展非全日制形式的高等教育。网络教育要进一步坚持为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为主导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进一步强化自身作为网络高等学历教育高校的办学定位,主动对接中小学教师需求和偏远西部教师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招生模式,开展区域招生责任制,提高网络教育招生的竞争力

各院校对于网络教育生源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招生工作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都源自于实行招生管理人员区域负责制,责任到人,宣传到位,及时培训,联系便捷,解决问题,贴心服务。有效地推广学习中心开展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模式、系统合作模式、以老带新模式,以增加对拟报考学生的吸引;同时实施二学历,党校生、自考生学分互认,专、本连读的学费优惠,评选优秀毕业生等措施;对学习中心实施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既是经济上的推动,同时也是一种“人气”上的投入。从招生规律来看,某一点的突破往往有一种“多米诺”效应。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网络教育招生的影响力

在招生宣传的工作中,每年定期召开招生工作研讨年会,与学习中心领导及工作人员互相交流经验,激发其招生积极性,使学习中心之间互相借鉴招生策略。招生部的教师按着区域不同,深入基层学习中心,培训基层的招生队伍,制定区域招生计划、策略,及时解决区域内学习中心在招生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新授权的学习中心,给予积极帮助,无论是招生策略问题还是平台操作问题,东北师范大学都给予辅导帮助,在招生政策方面也是不厌其烦地给学习中心详尽解释。因为学校有自己的直属中心试验田,所以对于学习中心在招生工作中的困难也比较了解,让学习中心感受到学校的真诚与热情,拉近学校与学习中心的关系。争取设立一个学习中心,就扶持成招生工作主力梯队中的一员。东北师范大学作为远程教育试点最晚参加的院校,能在不到10年时间里快速发展成为具有5万人规模的办学成绩,难能可贵,但也来之不易。其实践过程中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分析,以利今后发展。

(四)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网络教育招生的保障力

为确保网络招生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根据国家的招生政策,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了《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管理规程(试行)》、《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设置条件(试行)》、《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网络招生和校外学习中心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从而保证了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在招生宣传、生源组织、资格审查、入学测试和招生录取等各个重要环节的工作规范和招生质量,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及工作稳定。学校坚持统筹网络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正确处理网络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根据学校及所设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和管理能力确定招生规模。切实加强招生计划管理,严格执行现行的春、秋两季招生办法。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招生专业设置;依据对校外学习中心助学态度、条件、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评估结果,严格实行优胜劣汰的遴选招生授权办法,牢牢把握合作办学的主动权,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切实加强招生法律法规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招生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度和监督保证机制,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防止并杜绝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规范网络教育收费标准,对北部和西部偏远地区进行政策性倾斜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2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品,是人们实现工作、交流、购物、学习的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下,计算机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等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快速查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方式发展的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网络教育不断发展,让很多高校都对网络教育趋之若鹜,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设备,不断整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加入了网络教育的行列,寄希望于网络教育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劣互补,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吸引生源。不过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网络教育的规模及覆盖范围还有限,很多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互动性不足,这些都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共同的缺陷。第一,网络教育的课程设置较单一,内容较少,而且网络教育的内容太生硬,大多为教师课堂讲解的刻录版,学生对网络教育的兴趣不高。第二,在网络教育中,很多课程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学生难以及时地获取所需的知识。第三,在网络教育中,视频课件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而且普遍受学生的欢迎,但很多视频软件都需要付费或者下载相关插件,不利于视频课程传播与使用。第四,网络教育的知识保护意识较淡薄,这使得网络教育的很多资源实为盗版资源,知识准确度较低,文本课件常出现缺页少字等问题,视频课件也经常被压缩,或模糊不清,导致学生兴趣降低。综合这些问题,在开展网络教育时,应该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教育系统,这需要一个有组织的专门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系统地为未来的发展制订科学的规划。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实施途径

网络教育如果一味沿自发性的途径进行发展,将不利于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应设置一定的组织机构,专门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服务,那么将极大地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

1.成立网络教育的信息管理中心

在网络教育中,学校是网络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网络教育的推动者之一。学校可以利用其丰厚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师资力量、共享式的教学信息等优势来推动网络教育迅速发展。不过在学校推行网络教育,首先应该注重信息管理中心构建。如果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电教管理模式,无论是专业管理水平还是网络宽带维护等都难以保障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应该成立网络教育专业性的信息管理中心,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网络教育的课程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对网络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网络教育开展中存在的网络故障、网速较慢等网络疑难问题进行及时排解,以确保网络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网络教学中,学校信息管理中心还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汇总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意向,结合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更新。在网络教育的开展中,对于课程内容或环节的设计与设置等,可以由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牵头,由学生担当主力来进行网络教育日常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这样既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维护技能,还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高效快速发展。

2.不断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样由“教”与“学”组成,这是网络教育中的最主要的两方面内容。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实施,必须依赖于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断优化这两方面的内容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魅力和价值。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在于“教”,如何教,怎么教,是计算机网络教育必须注重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主要表现在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相互性这三方面。网络教育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学生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无需根据教学大纲或者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选择,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教”时,往往具备一定的被动性,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接受固定的内容,学生想要扩展其他方面的知识,往往需要升班才可以。但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系统是开放的,使学生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计划与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和接受一些其他内容。在网络教育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者学习的侧重点和学习习惯来选择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价高低或者内容详尽与否,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网络教育中拥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更是学生拓展视野的好平台。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及时获得答案。学生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时,可以借助交互软件,与教师及时在线交流。这也是传统的教学环境难以比拟的优势。

3.不断优化网络教育中的“学”能力

在网络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网络教育环境的选择,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网络教育的老师,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学”主要体现在学习模式的多样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首先是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扩展了教学手段,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片资源等多种信息方式,同时学生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只需要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快速学习。其次是网络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计划等都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选择视频资源,也可以选择音频资源。在学习计划的选择上,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相应的学习计划。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自行支配时间,自由地进行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习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手段,而且网络教育具备传统教育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网络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构建专业化的网络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不断优化网络教育的“教学”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交互模式等来综合促进网络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水平。

作者:张汉卿 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论文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网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使用的课本可能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课本理论知识存在滞后性,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都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没能深入进行拓展,因此,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轨,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

1.2理论与实践脱轨

高职院校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实验课上教学任务不明确,使学生无法把学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或者只是照搬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无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校在这方面忽略了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积极创新的能力,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

2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资源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并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优秀、有能力的人才。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2.1更新计算机网络设备,营造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问题,首先是在其设备上未能及时进行更新,旧的设备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引入最新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专业化的计算机网络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充分的计算机技术练习。老师在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实验课上,可以一边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一边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众所周知,计算机属于一门需要实际操作的实践课程,因此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计算机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及分析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生买电脑,或者学校提供电脑使用场所,可以使学生能够经常用电脑训练计算机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够与时俱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和设备。

2.2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是依照课本进行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及时更新课本知识,随时了解社会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发展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中,学校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实习工作,及时与其他相关院校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然后引入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这样才能够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而即使更新教材内容。同时学校的计算机方面老师应该及时学习最新计算机技术,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并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使课本的理论知识电子化,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学校要为学生建立有效的案例库或者是试题库,这样可以使学生反复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2.3建立优秀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

众所周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但是却发展迅速。所以,市场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无法及时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了使学校计算机技术教学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应该努力进行网络教学改革,建立优秀的、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队伍,响应社会的号召,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的、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教师队伍时,要注意经常对教师进行考核,不仅要培养能力出众的教师,而且也要及时让老师掌握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更新知识。

2.4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考核制度

高职院校在日常的考试检验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某些程度上不够完善。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一般是采取书面形式进行考试,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检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掌握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应该及时改革考试制度,在书面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实习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的考核,尽量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公司进行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模拟招聘会或者是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多方面的检验各自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使自己更加充实。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一些技术或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优秀人才,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汪海波 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通信学院

第三篇: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论文

1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教材的依赖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依赖教科书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一次展开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不少时候也是如此地效仿我国古老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完全成了形式,大大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最极端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教师读,学生听”。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听之昏昏欲睡,其进入中职学校的满怀热情也被消磨殆尽了。最后甚至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了他们转变了学习目标,他们不再是为学习而读书,却仅仅是为了那张毕业证书。

1.2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严重缺乏

由于网络资源太过复杂,学校和教师为了控制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以防其进行一些不合规的活动。所以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就局限了能够提供学生使用的网络平台。限制学生的上网行动多采用小型局域网或是校园网的形式。这就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这种的一个网络环境下,学生只能被动的使用网络,这就不利于营造适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2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途径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振兴中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中职院校教学规划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积极落实这一任务。必要的教师专项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还应当在中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探讨方面有所加强。还可以开展一些专项的课题研究,这主要在校内进行,教师彼此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通力合作,以便真正提高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2开拓教学创新

就以必学课程拓扑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来看,教师若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学,那么关于其中“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网状”[2]等这些概念,学生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和掌握。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并没有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我在上课之后便带领学生到实训室。先是为大家做了示范,学生自己在旁边观察体会,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教师从旁引导和指正。这时候再提出问题:什么是星型结构?那么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此外,计算机网络知识当中有一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却没有办法做实验去论证它。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学生了解地更为直观。对于那些常规计算机语言的具体含义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更加简单,更重要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知识应用效果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这也是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第一要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不断完善其中的设备设施;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以便获得更多的资金赞助。为了实现教育的基础目标,应当尽一切努力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使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加强。

作者:曾慧 单位: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与实施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品,是人们实现工作、交流、购物、学习的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下,计算机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等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快速查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方式发展的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网络教育不断发展,让很多高校都对网络教育趋之若鹜,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设备,不断整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加入了网络教育的行列,寄希望于网络教育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劣互补,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吸引生源。不过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网络教育的规模及覆盖范围还有限,很多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互动性不足,这些都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共同的缺陷。

第一,网络教育的课程设置较单一,内容较少,而且网络教育的内容太生硬,大多为教师课堂讲解的刻录版,学生对网络教育的兴趣不高。

第二,在网络教育中,很多课程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学生难以及时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第三,在网络教育中,视频课件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而且普遍受学生的欢迎,但很多视频软件都需要付费或者下载相关插件,不利于视频课程传播与使用。

第四,网络教育的知识保护意识较淡薄,这使得网络教育的很多资源实为盗版资源,知识准确度较低,文本课件常出现缺页少字等问题,视频课件也经常被压缩,或模糊不清,导致学生兴趣降低。综合这些问题,在开展网络教育时,应该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教育系统,这需要一个有组织的专门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系统地为未来的发展制订科学的规划。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实施途径

网络教育如果一味沿自发性的途径进行发展,将不利于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应设置一定的组织机构,专门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服务,那么将极大地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

1.成立网络教育的信息管理中心

在网络教育中,学校是网络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网络教育的推动者之一。学校可以利用其丰厚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师资力量、共享式的教学信息等优势来推动网络教育迅速发展。不过在学校推行网络教育,首先应该注重信息管理中心构建。如果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电教管理模式,无论是专业管理水平还是网络宽带维护等都难以保障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应该成立网络教育专业性的信息管理中心,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网络教育的课程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对网络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网络教育开展中存在的网络故障、网速较慢等网络疑难问题进行及时排解,以确保网络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网络教学中,学校信息管理中心还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汇总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意向,结合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更新。在网络教育的开展中,对于课程内容或环节的设计与设置等,可以由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牵头,由学生担当主力来进行网络教育日常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这样既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维护技能,还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高效快速发展。

2.不断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样由“教”与“学”组成,这是网络教育中的最主要的两方面内容。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实施,必须依赖于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断优化这两方面的内容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魅力和价值。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在于“教”,如何教,怎么教,是计算机网络教育必须注重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主要表现在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相互性这三方面。网络教育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学生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无需根据教学大纲或者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选择,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教”时,往往具备一定的被动性,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接受固定的内容,学生想要扩展其他方面的知识,往往需要升班才可以。

但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系统是开放的,使学生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计划与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和接受一些其他内容。在网络教育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者学习的侧重点和学习习惯来选择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价高低或者内容详尽与否,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网络教育中拥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更是学生拓展视野的好平台。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及时获得答案。学生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时,可以借助交互软件,与教师及时在线交流。这也是传统的教学环境难以比拟的优势。

3.不断优化网络教育中的“学”能力

在网络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网络教育环境的选择,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网络教育的老师,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学”主要体现在学习模式的多样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首先是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扩展了教学手段,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片资源等多种信息方式,同时学生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只需要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快速学习。

其次是网络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计划等都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选择视频资源,也可以选择音频资源。在学习计划的选择上,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相应的学习计划。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自行支配时间,自由地进行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习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手段,而且网络教育具备传统教育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网络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构建专业化的网络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不断优化网络教育的“教学”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交互模式等来综合促进网络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水平。

作者:张汉卿 单位:张汉卿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教育解析

1网络教学发展背景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教学方式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方面的特点。

2网络教学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生,学生之间也应是自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第六篇:计算机网络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全球化为网络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它的优势使它在各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对提高现代教育质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就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进行了探讨。

网络教育是在现代技术条件支持下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实现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资源共享性等特性,使网络教育也具有了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新特点。本文旨在从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教”与“学”的特点中,寻找网络教育中“教”与“学”的合适关系,使网络教育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优势。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

(一)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传统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环境的限制,教学对象一般是有限的,且处于一种相对封闭并呈阶梯级发展的状态。相对封闭是指教学任务为特定年龄的教学对象设计,无论学习者差异如何,一般都只能按照规定进入相应的年级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呈阶梯级发展指学习者必须按基础、中等、高等教育这样的顺序发展,不可逾越。网络教育系统下的教学对象却是开放的,无论性别、健康状况、国籍或贫富贵贱,只要拥有了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学习者就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何专业、任何课程进行学习。

(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传统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可以分别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以线性排列方式来呈现,这种呈现方式系统性强,但灵活性不够。网络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可以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按照教学需要集结在一起,以超文本方式呈现,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这种基于Web的教育教学,可以创设一种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全新教育情境,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

数据库作为资源库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网络的最大魅力之一,而且网络信息资源是多样的,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没有人是信息的主宰者,对于网络终端的每一个学习者而言,他们在信息面前都是平等的。拥有可共享的大量信息资源,这正是网络能在教育中有强劲发展势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交互型媒体,有多种技术可以支持网上交流,交流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如BBS、FAQ、聊天室以及电子邮件邮件等。

这里所说的交互有两种含义。一是学习者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的交互。在网上远距离学习模式下,一般来讲,学习者和指导者在上机时间上是相对自由的,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检索后援引知识库的资料自动回答。有些计算机系统不能回答的问题,则由指导者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将答疑内容发送给学习者。这种特殊的交互形式,使得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当然,特殊情况下,学习者和指导者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同时上网,进行网上实时交流。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学”

(一)学习模式的多样性

网络学习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所以学习模式比较自由。它不但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分组学习,在网上进行小组讨论。若配以大屏幕显示设备,还可以实现团体教学,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加灵活方便,教学效果也可大大提高。

(二)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来独立完成学习。网络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人—机”交互,而是复杂的“人—机—人”交互。这类交互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自已的目标后,能够借助网上优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从中知道了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了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自己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这有助于养成学生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时间,自己确定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目标。因此,网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素质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要对(下转第93页)(上接第91页)自己的学习负最大的责任,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工具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缺乏自律能力,在眼花缭乱的网络面前,当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学

生就可能离开学习的轨道,忘记了学习的目标。缺乏自学能力,学生就不知道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对年纪越小的学生这个问题越大。我们在网络远程教学中,发现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矛盾:促进自主学习是网络教学的目标,而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又是网络教学的前提,二者是相悖的。这一矛盾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加以深入地探讨。

三、“教”重于“学”

(一)弥补网络教育之不足需要加强“教”的研究

近年来,网络教育巨大优越性使它发展迅速。然而,网络教育同传统教育相比,也存在了很多的先天不足:1.网络教育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2.网络教育提供的“标准化”课件,不仅缺乏个性,而且也缺乏教学中的直接交流,因而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3.网络教育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4.网络教育所实现的时空分离,导致对学生的社会性激励减弱,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网络教育存在的上述不足,是站在传统教育角度审视网络教育而存在的必然结果。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可看作是师生之间发生的“人—人”系统。而在网络教育中,教学过程则由“人—人”系统转变成为“人—机—人”系统。于是,“机”就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或中介。正因为教学过程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才有了人们对网络教育的上述批判。其实,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并不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毕竟,教学过程本质上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应该完成这一双重任务,只不过在完成这一双重任务的具体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差异。既然如此,我们若要弥补网络教育之不足,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强网络教育中“教”的研究,加强网络教育中的“教”如何才能够完成认识与发展这一双重任务。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差需要加强网络教育中“教”的研究

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依托的教育模式,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在于学校和教师,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包括自主性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兴趣,自主性学习思维,自主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能力等要素。网络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网络教育招收的学生则仍然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这是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着教师,师生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依赖关系,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差。这种惯性虽然随着学生走上社会而有弱化的趋势,但在整体教育背景下,学生对教师依赖的这种心理定势,始终顽强地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育中的学生也不可能都在短时间内迅速摆脱对教师依赖,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我们的现实网络教育就陷入一种两难境地:既不能无视网络教育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又不能忽视网络教育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弱的现实。摆脱这种两难境地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性学习习惯。为此,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教育中“教”的研究。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3

摘要: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变革的新方向,开始在各大高校得到普及,被在校师生广泛接受,但高校网络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就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前景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成立的网络学校,高校网络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另一类则是商业化的网络教育培训公司,这类网络教育没有向学员提供学历证书的资质,但它们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在教学技术方面有较大优势。教育部在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高校网络教育列为全国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加快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学员的需求,教育部制订了相关措施:首先,要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国家也对卫星电视进行网络教育方面的改造,建立起高校网络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育平台;其次,依托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新的教育软件,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发相应程度的教育视频和学习软件;最后,由教育部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网络视频和远程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科目,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在兴趣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对所选科目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此外通过网络教育所使用的远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难点、重点反复观看学习,进而掌握这些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在这种可以自主选择科目,而且可以学习掌握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一对一辅导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师资源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辅导,即使在课后请老师进行家教,也只适合少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无法广泛施行。而网络教育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学生有了学习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面临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等方式请教老师,而老师因不必在每个班进行讲课,这样就可以留出大量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种针对性的学习,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减少了教师的精力损耗,并且实现了一对一辅导教学,对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扩大受教育范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增添谋生本领,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受教育对象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而其他社会人士,他们可能需要,但却没有这种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而高校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教育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和教育视频,并且可以在相应的论坛网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可以不分教师、学生身份,可以不分地区差异,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同时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教育质量。网络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个教育过程,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案、考查测评和考核记录体系,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针对学员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既方便了学员学习,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寻求教育改革道路的今天,高校网络教育的出现,以其巨大的教育优势,无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总体教育水平偏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受教育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所以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施展舞台。高校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偏远地方由于网络线路还未构建,不能接收网络信号,或是学员与教师不能面对面进行及时交流等问题,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我国改革教育模式的“先锋”,凭借其互联网、计算机的优势,为人民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仅方便了学习,还降低了学习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目前,我国开展的高校网络教育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数在校学生和广大的社会人员所接受认同。高校网络教育将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争.高校网院师资管理与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2]孙秀芹.高等院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探析[J].华章,2014(4).

第二篇: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必须努力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使人力资源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创新和人才支持相适应。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赢得了国际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新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国内高校网络教学发展趋势和先进教学理论为依据,分析、诊断目前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网络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主要问题;改革对策

高等教育与网络的结合,是时代的必需,科技的必然。从1999年开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网络教育,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将论述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地对策。

一、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资料现实,目前很多高校仍然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对网络教育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网络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对网络教育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十分不足。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教师不清楚网络教育的本质,对网络教育技术更是陌生,因而对网络教育的优势、网络教育的理念和网络教学应采取的教学模式等缺乏准确、完善、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学校为推动网络教学营造的气氛不够浓厚,尚缺乏有目的、有计划和经常化的引导。学校虽然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但网络教学仍处于比重低、比较薄弱的状况。

(二)网络教育理念滞后

多媒体网络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网络环境下教学往往较为重视第一种交互而忽视了后两种交互,现代网络交流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上师生传统的语言交流。许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简单地把网络教育理解为是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教师要与学生交互,将知识一点一点地给学生讲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错误的观念理解网络教育,忽略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计算机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的功能,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是,学生看到的广泛和肤浅的感性材料不一定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性知识。在这样的课上,学生除看到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根本没有深层次思维活动的参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也仅仅是停留在读图时代。

(三)网络教育中教师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研究方向、交流评价都是开放的,网络的出现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本身角色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的异常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进行学习型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查找资料、漫无边际地讨论问题,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使得网络教育的功能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导致事倍功半。

二、促进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树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

网络发展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正在快速与网络相融合。事实上,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教育的形态,最根本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强调中心化、一元化、确定性。但是网络时代的教育并非传统教育理念的继续,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非中心化、多元化、不确定性的思想已经在网络学习者和教育者中形成。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给高等教育的基本因素带来的变化。在高等网络教育中,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到主动式学习;从为了教而教,转到教是为了学,最终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完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师之己任。

(二)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促进网络教学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网络教学为学生择其所好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从原始的“粉笔十黑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的管理者和顾问,而非个别化学科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应从“教”学生,转变到“导”学生,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创造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下,随着教学基本观念的变化,教学方式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教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网络时代,教师是课件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教师需要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如何利用最佳信息呈现方式来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和评价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从事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部教高[2002]8号文件.

[2]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3]李杨琳,纪晓平.“211”重点大学学科馆员状况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1).

[4]刘彦军.关于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5]王岩.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7,(5).

第三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不断迎来发展的机遇。在当前的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的所必备的要素之一。在教育发展上,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变革,信息化建设将会有更过机遇投身于其中。目前来看,在高校网络教育上,不断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是对当前多样化信息发展的一个客观局限。本文基于这样的现状,在结合当前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上展开分析,不断凸显网络教育的内在要求。最终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对当前网络教育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对策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发展起来的。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的社会,符合学习要求和教育要求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推崇到一个更加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化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是体现在当前教育的各个细节中。例如,在高效的教育方式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网络教育的更高级的形态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不断以现有的资源为优势,在结合便利的程度上,完成整个教育的过程。从教到学的一个过程,完全网络化,并且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态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客观存在,在理论上而言,完全实现以网络化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是完全有能力的。可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今的网络教育有其便利性,但是更多的体现出来就是教育尚未充分借助这样的一个工具,并完全发挥其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远程教育,在1998年开始批准四所高效开展相关的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在与信息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现出当前发展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特征化应用,高校的远程教育已经有了一个相对长足的进步。从2000年7月开始,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的网络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上,不断强调远程教育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这样的一个工具,全民教育的态势逐渐显露头角。

也正是以2000年为一个发展的分界,可以说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又有了一个长足的飞跃。一个原因在2000年的国家政策上,不断鼓励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从客观上带动了整个当前远程教育的产业链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在电脑的系统设计上,不断推出以家庭产业为主的个人电脑的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仅从客观上满足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更多的是在主观上鼓励整个全民参加远程教育。也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现状,才使得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已有的基础铺垫上,不断前进。直到最近的两三年,在网络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不断与当前的网络媒体所挂钩的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高校网络教育上得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客观上对当前社会教育的一个迎合,主观上,还是对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的一个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存在于一个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还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整体的网络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呈现一下几个现象:

(一)高校网络受众人群现状

从当前的高效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国内高校的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普遍集中在年轻化。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作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初期,在年轻化的受众人群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一个是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延续性;另外一个就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教育的便利性和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把握。

(二)网络资源课程现状

一般而言,高校网络课程的资源均是来自于网络并且合理的应用与网络。网络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现象在当前的国内网络教育上比较普遍。不管是国内知名高校还是一般的普通院校,在实现其资源共享上,尚欠缺一定的包容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前的课程资源设计还是在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资源设计上,都是一个客观停滞的状态。

(三)教育的交互性现状

从教育本身来看,交互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高校的网络教育过程中,延时性教育与不对口的教育现象相对占据着整个网络教育的整体比重比较大。显然,在这样的现状下,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就呈现一定的局限性。从网络教育的建设初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的延时交互将对整个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能够应用到这样的理想状况中情况确实少之又少。

(四)高校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尽管当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引进网络教育20年的历程,但是从整体的网络教育发展的状况中,依然没有起到一个客观和预期的影响力。在高效的教育资源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当前高校教育的绝大部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对新兴世界的了解和辅助资源,不断背引进到课堂。但是其影响力和其发挥的真实作用,依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三、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不足

从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不足性: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问题

从高校网络教育的自身定位来看,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不断的被认定为是一个辅助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在整个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上,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观念上,网络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课后辅导的辅助型工具。在真正提升技能和专业性知识上,网络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以使得整个学校和学生共同认识和关注到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地位。客观来看,网络教育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被提升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但是基于传统思维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独特性的考虑,使得网络教育转型为主流教育方式成为一个进程缓慢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和课程编制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及到,在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上,仍然缺少相关的创新性或者是包容性。毕竟很多的资源都是在非共享的前提下开展,这样一来网络的新兴教育方式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其自身的兴趣性也相对比较乏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问题

尽管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资源不断缺乏,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当前高校网络中可以见到网络教师的角色,但是往往他们的定位不是一个网络教师的身份,更多的是以一个电脑员或者程序员的身份出现。在教育的实践中,更重要的其掌握的专业化人文知识如何通过网络这样的一个平台应用。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网络教师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差。进而,在岗位设置和安排上,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四、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网络教育的全新理念,合理定位高校网络教育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各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结合,促进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们既要把高校网络教育看成是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为在职成人、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网络远程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途径之一,又要看到网络远程教育应该是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首选。

其次,建立必要的相关专业网络教育系统,调整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和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现象。各高校不要各自为政,另起炉灶,重复设置课程,而应挖掘其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的内在价值,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使网络教育为我国各地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服务。再次,调节高校网络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地域定位应向西部倾斜,关注西部大开发,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加速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和建设

在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还需要不断的注入活力。在当前我国的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上,仍然不缺乏专业建设的人员,只是并没有合理的制度将这样的人才应用到合理的岗位上。本文指出的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仅是从课程本身的设计上,更多的还是需要从提升高校在课程专业化设置上的力度。从而客观上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融入到教学成果上,以此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网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的过程中,教育本身只是一个传递的工具。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途径,网络教育将是一个最为高效和便捷的工具。所以在提升整个教育客体的过程中,还要伴随着提升当前的受教育者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将网络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课程中,提升网络大学生的在网络教育的综合素质。最终能够实现网络大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完全不亚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

(四)努力建立一支既懂专业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

随着网络大学的兴起,网络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已不再是站在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上,而是处于教与学互动一体化的位置上,教师的职责应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资料;拥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使网络教育更加生动活泼;网络教学的主持人虽是教师个人,但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所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有团结与合作精神。

五、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分析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现状。诚然,在分析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着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执着,在完成整个网络教育的建设上,也想尽可能全面。本文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备后期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刘建国.关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2年07期

[2]凌飞飞,赵新云.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年08期

[3]王东波.网络学习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2年06期

[4]张立华,张日卿.谈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王军.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6]马雪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陈良,张大均.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第四篇: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策略探讨

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和应用。目前制约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招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招生条件过于宽泛、宣传夸大、入学考试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水平成为当下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分析了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招生工作;问题;对策

网络教育,即把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运用到教育中,“网络”和“教育”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打破时空的限制,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网络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网络教育已成为时展潮流和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存在招生条件过于宽泛、宣传虚假成分大、入学考试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网络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相应对策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随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重点在“网络”和“教育”两词,是网络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1999年首次建立四所网络教育学院,随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网络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呈现网络教育学院多、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大等特点,成效显著。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招生工作。

当下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招生重数量而轻质量。目前很多网络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有中专、高职等学历即可,而对学生年龄、性别、专业、人品等没有太多要求,虽然增加了学生数量,但学生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这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只要有钱,就可以上网络教育学院,即花钱买文凭。这是极其错误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招生要重视学生质量,采取积极行动打消人们的误解。二是宣传夸大其词。某些网络教育学院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相对夸大自己专业的优势,为日后学生纠纷埋下伏笔。三是入学考试不规范。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的是,高校网络教育不需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只需要通过网络教育学院考试就行,考试内容、考场纪律等相对比较宽松。此外对学生入学时的资格审查比较宽松,只需有毕业证复印件即可,因而可能存在造假现象,影响网络教育学院形象。四是招生隐患多。目前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工作,承诺一定入学等,为日后埋下一些隐患,损害网络教育学院名誉。

二、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为网络教育正名,提高网络教育的地位

网络教育从1999年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育部还未审批通过网络教育,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网络教育不了解或者产生误解,给招生带来困难,因此教育部应该尽早的让网络教育审批通过,让网络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处于同等地位,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公信力。具体来说,教育部要将网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给予网络教育和其他普通高校同等的待遇和支持,让社会大众对网络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同时网络教育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促进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

此外,若教育部肯定网络教育的地位,为其正名,网络教育进入教育市场,将引发更多的高校转向网络教育建设,那么那时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数量将不局限在当下的六七十所,成人教育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网络教育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

(二)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招生制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明确招生数量、招生条件以及招生章程等,提高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具体来说,要根据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校园环境等适当招生,既要数量也要重视质量,同时从实际出发,不要弄虚作假,采取巧妙方法吸引学生,对招生考试、学生入学等严格执行,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此外,加强网络教育招生监管,保证网络教育招生宣传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员需求。虽然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开设的专业大多数比较热门,但学生是否感兴趣或者有需求,学校并不是很了解,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所以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相应的开设专业和调整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招生质量。具体来说,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和意向,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生源要求和想法,然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形成招生意见报告,指导网络教育专业开设和招生工作。此外,可深入到在线学生中间,听取其意见和心声,并相应的进行网络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网络教育教学。

(三)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增强网络教育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一般都是依赖高校进行,高校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网络教育认知度,但却不是绝对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在利用依托高校名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提高网络教育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从而相应的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第二,提高办学层次。高校网络教育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开设特色专业,且不限于成人学历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资源进行研究生进修班等教育,提高办学层次。

第三,打造知名专业。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主要是根据社会热门行业开设专业课,如经济学、计算机学等,比较集中,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物以稀为贵,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积极发展一门或多门知名专业,使其成为学院特色或品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网络教育科学宣传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利用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加强网络教育宣传,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招生团队,加强招生团队专业知识教育,如学院专业开设情况、学院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国家教育方针等,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更好的把学院情况介绍给符合要求的学生,让学生了解网络教育学院,同时要不断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自己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入学胜率。此外,加强在读学生服务,提高学生满意度,通过在读学生或毕业学生良好评价提高高校网络教育的美誉度。

三、结束语

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得到大力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网络教育,教育部要尽早的为网络教育正名,同时高校网络教育要不断完善自身,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促进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林海云.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大众,2009(5)

[3]高世权.简论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华章,2011(30)

[4]张庆临.浅议我国网络教育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3(7)

第五篇: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究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方而来探讨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一、引言

网络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和高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的有效补充,它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校园网的教育教学应用水平,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开发量与质的矛盾

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己经拥有了数量相当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但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许多资源不能满足不同高校同一专业的教学需要,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了资源库利用率低。而且,目前制作完成的课程的网络资源体系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而且多数都是将传统的文本课程与计算机技术整合,搭建或利用平台模版,然后填充有关的教学内容,结果使建设的网络资源缺乏学科特性和学习过程的设计。

(二)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矛盾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机构协调和管理,各高校独立开发资源,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使许多资源适应性较差、适用范围狭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一些高校在建设有关的资源时没有依据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资源的分类不合理、不规范、杂乱无序、组织性非常差、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缺乏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的理念。特定的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高校的资源库互不兼容,难以进行相互操作与利用,无法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不同的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矛盾

目前,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主要靠高校以自己的实力面向本校师生开发,采取分散建设方式,区域内院校之间甚至院校内部缺乏协调,交流与合作,从而造成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专业面窄,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与急剧增长的网络教育需求极不相称。

(四)教育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的机制和意识,网络教育资源运营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高校之间甚至同一高校内相近专业的信息资源缺乏交流、整合、共享,其中影响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由于教师们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教学信息资源放到网上,从而影响了资源的交流共享。

三、建立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一)建立各级资源建设的管理部门

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校内院系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资源的建设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制定有关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并建立由学科、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开发和管理专家组成的网络教育资源共建专家组,遵循共建、共享、互联、协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和校内各院系的资源共享、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以共享为目的的网络教育资源合作开发。

(二)组建资源共享的协调机构

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办学主体,各个高校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通过在地区,校际中设立资源共,才能真正实现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网络教育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高校间的互利,保障课程资源共享有序地进行。解决课程资源共享过程中的质量评估等问题。

(三)遵循资源建设规范资源合理分类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遵循国内外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统一标识和规范化处理网络教育资源后,才能使资源在高校间进行交流与共享,使资源在移植时具有可行性,实现不同资源库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从而提高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降低资源建设的成本,提高资源质量。

(四)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根据资源需求类型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4

1.1学习目的不同

青少年网络教育,狭义而言,是指学校针对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广义可以指,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如何正确合理使用网络。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青少年对于网络的趋向性已经无可避免。因此,学校在青少年网络教育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人学习专家马克拉斯基(McClusky,1964)指出:“问题是成人学习的自然单位。成人生活中难免有困难问题要处理,‘如何去做’常成为成人面临的两难困境。”因此,成人在选择网络教育必定是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动力的。青少年网络学习以明确的科目为中心,为了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而成人的网络教育则以解决问题和扩充知识为主要目的,与成人当前的需要密切联系。成人走出校园后,重新选择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充电”和“增值”的社会行为。脱离了学校,家庭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中的作用,更加重要。青少年由于他本身的幼稚特性,如果没有家庭的引导和监管,大多数青少年是不会清晰地认识到网络使用不当的后果。由于青少年群体社会认知缺乏,心理幼稚,在庞大的网络诱惑面前,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全方位的监管和引导,还没有像成人一样主动涉猎所需的信息,主动去屏蔽负面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青少年网络教育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青少年网络教育还需要全社会的不断努力和引导,全方位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群体正确使用网络,达到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目的。

1.2心理动机的不同

心理学家们已经多方证实,成人的学习行为来自强烈的自身需要。引用行为主义心理科学的原话:“个人行为由当下的需要引起,需要是个人行为的原动力。当发现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时,人就会把需要转化为动机,动机推动人去行,最终达成目标。”良好的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而网络教育的环境更是如此。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网络教育环境欠佳。首先,老师的网络知识水平低,有的老师的网络储备量,还不如学生。作为青少年网络教育的主动实施者,教师的网络教育水平很重要。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合理正确地运用网络学习。其次,用于网络教育的校园网络不完善。丰富健康的校园网络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还能满足学生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校园网络不健全,有的甚至还没有校园网络。“只能窥一斑,不能见全貌”,青少年好奇心理使得很多人脱离学校的网络教育,试图通过其他非健康途径来满足其探索心理。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长,因此家长为了敦促其学习,往往会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而成人的学习则以明确的目标为动力,例如,因为英语水平低下,导致失去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这个事情会直接导致成人进行英语再学习。

1.3运用能力的不同

由于青少年缺乏社会认知、好奇心探索心理极强,以及叛逆和盲目跟风等特点,使得这一群体很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网络色情或者诈骗的侵袭。如果学校网络教育的安全防护系统不健全,根本无法保护学生免于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学校的电脑上安装防护过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家长指导不正确,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态度或者机械行为,直接导致青少年将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种硬性的任务和机械作业,完全失去了主动性。教育人类学家把教育看作是人类生息的一种手段。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人类社会。由于青少年尚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很难通过家长和社会的指导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才能完全成熟。成人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使得学习行为倾向于自我导向。具体表现为不需要他人的催促,成人自己就可以完成学习资源的寻找和筛选,经过漫长的主动学习过程,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人不得不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通过不断获取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人可以选择的教育资源多样化,因此,网络教育只是其中较为快速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也是维持终身学习特点的重要手段,可以不受到场所和地域的限制,不断发现需要,解决需要。在学习型的社会中,网络教育使得学习是终身性的,而非阶段性的。

2针对差异性实施不同的网络教育

2.1注重监管和引导开展青少年网络教育

由于青少年心理和年龄等因素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大力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实施“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教学和监管模式才能帮助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和合理地运用网络经进行学习。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社会上各类的黑网吧加强监管和取缔,特别是学校周围专门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非正当营业的网吧。同时,加强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从小树立青少年对于网络的正确认识。同时,积极鼓励研究和开发网络监管先进的电脑软件。一方面可以提高未成年对网络的运用效率,同时,还能对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进行检测和拦截。进入21世纪,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网上一代”,因此国家要积极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不断研究和解决网络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把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网络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少年成为有道德的网络公民。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推行和发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在网络运用中,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组织各类网络负面案例的宣传和报道、开展健康和网络教学成果比拼等青少年心理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多媒体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生动性、趣味性等都是以往任何媒介无法比拟的,这将大大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家长对青少年要加强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同时树立好自身的榜样,建立孩子正确的娱乐观,培养他们的网络学习的良好兴趣。同时,家长也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监督指导孩子。比如,经常查看孩子上网记录,掌握孩子上网内容,控制他们的网上花费时间,帮助孩子认识学习和上网的关系。做到了以上基础性的监督和引导,家长要始终把适应、满足、发展青少年对网络的正当的积极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不可以从成年人的角度去武断认识孩子的立场。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防止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而且能使他们充分地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强调实用和创新推进成人网络教育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中小学教育向全新的阶段迈进。总书记也曾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创造更多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助力。本文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研究,阐述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对策。

一、网络教育资源特征

(一)广泛的资源共享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少,而且知识更新频率低,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开展,中小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资源,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发展中小学生的智力。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获得与城镇学生同样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均衡。当教师发现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后,可以立即上传到学习平台上,中小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进行下载学习,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远程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为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有利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学习行为自主化

以前中小学教师关心的只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至于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并不关心,在课堂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想去学习,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育资源的投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受益终生。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独立操作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包括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多媒体设备等,既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又优化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习信息的方法和思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现状

(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有些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熟练,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制作的电子课件过于花哨、脱离实际,让学生学习起来找不到方向,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有些学校给教师安排了计算机培训的机会,但是把水平不同、学段不同、教龄不同的教师混同对待,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案,使培训陷入低效和浪费的困境。

(二)信息技术网络教育重建设轻应用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融合意义重大,体现在“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为标志的“教”与“学”上,是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很多中小学会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来建设教学信息系统,完善现代化的教室和教学设备等,但是却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很多设备闲置,无法发挥真正的教育价值。所以,必须要把“被要求”变成“真需要”,把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虽然很多中小学都建设了信息资源库,但是没有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导致很多教学资源都已经过时,没有实际的意义,甚至还会误导小学生。信息化教学资源通常都是由学校资料室进行集中管理,教师需要用的时候要去借,有些教师嫌麻烦干脆不去使用这些资源,出现了信息资源浪费的情况。另外,有些教学软件设计的不完善,存在着一些漏洞,实用性比较差,所以教师不愿意用。还有些教师不会对学校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质量大幅下降。

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对策

(一)以理念为先导,提升教师素质

中小学教育呈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加速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在推行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必须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突出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和实用性,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彰显出青少年的活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信息化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扩大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时空,为学生开拓多种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构建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效果。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好坏关键在于施教者。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在中小学里有很多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对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不足,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步。为此,各种小学要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对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产生全面的了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力求在每个中小学内都能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较高、人员充足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保障作用,带领其他教师一起进步。为了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学校可以对自身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将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情况、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状况、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等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中,深化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网络资源的重视程度,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以课改为导向,加强软件建设

从当前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形势来看,在各学校中存在最普遍的问题就是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导致软硬件建设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功能的发挥。为此,中小学校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和目标,在重视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快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资源的建设,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流,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学校要时时刻刻渗透信息化管理模式,鼓励教师使用电子备课,在网上发布学习资源,制作教学课件,真正实现全校网络化。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导中小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提高中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学校要注重信息化网络资源的购置,所购置的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一定要是最新的,一定要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各学校还要注重自主设计和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资源进行延伸和拓展,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电子课件类资源,建设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为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通过相互结盟的形式,借助互联网实现课程、师资的共享,先进教学理念的交流,开展跨时空的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学校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对网络中已有的资源、教师自制的网络教育资源和从外面购置的现成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形成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网络教育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信息检索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以培训促创新,提高教学能力

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关注技能而不注重应用层面,培训的方式也只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师没有自己主动操作和创造的机会,使很多教师空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各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新型培训模式,以课程整合与应用作为培训目标,将理论、技术和课程教学融为一体,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实践操作等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每一次培训都要有主题和目标,引领教师深入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的能力,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让广大教师认识到课程整合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到课程内容中,而是要在不脱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和媒体特性,实现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与课程教学的优化,把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其次,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高级培训。中小学校在对教师培训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文稿演示、电子表格、课件制作等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培训,再对教师进行网页制作、网络安全、图像处理等深层次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再次,中小学校可以对培训内容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分级培训计划,设计分层次的培训内容,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攻克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弱项。最后,组织教师进行线上培训,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视频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让其他教师进行点评,从而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质。

(四)以整合为途径,增强应用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要把网络教育资源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探索恰当的教学模式,加强教研力度,不断汲取优质教学资源的营养,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教学能手。为了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中小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网络教育资源,选用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事实性的、意境性的,也可以是冲突性的、探究性的,用直观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发展情感。

(五)以管理促建设,构建信息环境

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学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和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与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积极性。教师应主动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积累和制作完成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上,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保障网络安全性,保护好教师的知识产权,消除教师的担忧和顾虑,使教师可以放心共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典范,并及时的总结和推广成功的信息化教学经验,提高全体教师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意识和技能水平。学校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众多中小学校中创建示范学校,加强信息化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有效整合,为其他学校做好示范。各学校要建立信息化教育领导小组,规范师生打卡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学校管理信息化,保障信息正常交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教育全局性的工作,要想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整体效能,就必须建立一套统筹协调的管理体系,理顺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关系,达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的效果,打造高质量的信息化校园。

四、结语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6

网络教育是我国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是将现代的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招生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因此能够为更多想获得学历提升的人以进修的机会。截止到今年,我国共成立了68所网络远程试点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考生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平台”,“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教育部承认的网站查询各高校招生简章,从而制定自己的报考计划。在这些专业和正规的网站上,有意向的考生可以查找关于:入学条件、学习形式、修业年限、学历证书、注册信息、收费标准等政策。我国的网络教育包括: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等内容。我国的网络教育采取各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题的形式,高校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制定招生简章,并且在高校的网站和网络教育网站上进行公布。我国的网络教育以水平考试为基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只要符合了相关的入学标准,满足了基本的学习条件,取得入学的资格并不难,很多高校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策略。

二、网络教育的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我国学者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的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研究,一是侧重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二是对关注二者的整合、互补。在差异性分析方面,田溪、邓凡(2009)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文通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观点上的比较,得出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网络教育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形式的,二者是共存并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庞天祥(2007)《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是对立还是统一》运用了教育学的基本思想,从实施方式的角度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的是互补性,二者在各自的方向上逐步靠近并且统一。朱书强、刘明祥(2001)的《共存与互补: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中指出: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的方式,网络教育以其优越性,对传统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他们对网络教育将使学校、图书馆、书籍成为历史这个观点进行了驳斥,但同时也指出了网络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与其他学者一样,朱书强等学者也认为在当前的国情下,网路教育是不能取代传统教育的,但是可以对传统教育产生一个很好的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在这个观点的贯彻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刘胜强(2005)《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动与共存》中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文从网络教育的特点,传统教育的优势以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和共存发展等方面加以阐释,指出了二者都有优势和不足,不能够相互取代,应该彼此相互补充以达成和谐的发展与进步。倪政林(201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一文在阐明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策略之后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二者的优势互补是可行有效的策略。杨建军;杨改学(2005)《保证质量,实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文首先肯定了网络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网络教育具有使优秀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共享,在新技术的辅助下扩大教育范围,适应了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指出了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习标准、评价标准在网络教育中是四个重要的指标。应该时刻受到重视。程艳林(2004)《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一文从网络教育的概念、特点、本质等基础性的信息角度出发,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时空性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该文对两种教育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网络教育能促使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洪彬彬(2002)《展望网络教育》一文对网络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网络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性,网络教育要与传统教育相融合,从而实现虚拟学校与现实学校的一体化发展。总结起来,学者对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二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将网络教育的优点应用于传统教育,是传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网络教育发展的立足点。网络教育的互动性、自动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都是超越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层次、教育对象、教学领域和教学目的上各有分工,在网络时代,更应该把握好网络教育的主动权,让网络教育成为发展传统教育的重要渠道。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差别

网路教育提倡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采取自学性的方式,自动自觉的接受新知识,因为网络教育的课程存在于服务器中,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的进行自我测评等,通过学生的自学加强构建知识的能力。而传统教育是以教师教授的方式进行辅导,无论从学习计划到学习内容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这就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自主性,从这一角度看,传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网络教育提倡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网络课程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网络平台中的多媒体信息都可以被学生所利用,例如:文本、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实时的交流与互动等都是网络教育中所独有的。这些优点是网络技术所赋予的,现今的传统教育中也借鉴了网络教育的这一优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包括录音、视频、电影、电视剧、网络评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起枯燥单一的“课本教育”,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教育依托于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个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个性提点、学习流程、薄弱环节、阶段状况等信息都能进行实时记录与跟进,同时系统能够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目标和计划,指导学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些繁琐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无疑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记录工作、学习特点、薄弱环节和学习阶段等信息的记录工作全部是由教师完成,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别

网络教育采取的是试听、距离、交流三个平面相结合的方式,虽然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师生是分离的,但是视听效果和实时交流弥补了这个缺陷,网络教育利用视频会议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学生,而同时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同学也可以在视频里看见教师的形象,教师上课所呈现的文本、音频和完整的授课流程,教师可以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见,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中而改进的,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面对面的讲授传授知识,但是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受到人数的限制,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既有试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又能达到现场交互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限制,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传统教育自形成以来,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首先,传统教育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面积的教学场地即学校、教室、课桌、实验室、教学器具、器材等,大部分学校采取全日制的教学形式,因此要有相应的后勤服务,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其次,传统教育的班级在师资配备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某一部分特定的班级是由特定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年龄上相仿,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甚至智力发展水平上都不相上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小,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三是教学工作由教师进行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衡量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考试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且几乎唯一的标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育确实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在我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年龄基本上是在6岁到21岁之间,在这个期间,学生们通过传统教育完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级中学的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学生继续进行了4年或者5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阶段的传统教育使得他们认识了世界,认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集中且效果更好。通过与班级同学的接触,初步的培养了自己的集体意识,养成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最强的接受和吸收的能力,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进行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掌握和理解,总结来讲,传统教育更加适合思想意识都尚未成熟的6岁———21岁人群。因此,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传统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具有相仿的年龄与知识积累,而网络教育的受众在年龄和知识积累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求网络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传统学校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网络教育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加强,由于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受众往往目的性比较强,且具有自主自动的特点,因此会更加自觉的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最后,传统的学校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即在有限的学制能完成全部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了相应的考核,就能够获得学历证书,而远程教育在获取了学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将所学转化为专业的技能,所学的内容能否快速的应用到实践中来。因此远程教育往往是结合社会所需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

五、结语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7

1.网络发展引发文化变革,网络文化改进教育形态

网络打破了以往教育的有序性,作为学生可以在—定限度内自行调整学习时间,如果有能力,可以在—学期学完好几年的课程,也可以按兴趣自行调整学习内容;不同阶层有可能通过网络享受同样高质的课程。与其说网络带来了梦想,不如说带来了实现梦想的路径,带来自由选择教育的机会。教育将走出—刀切的局面,真正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教育形式即组织方式也变得丰富、自由,更具合理性。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当然,网络教育也带来不少新老问题,如:打游戏上瘾,过多上网影响视力及健康,过多上网造成人际关系冷漠,团结协作精神缺失;网络上始终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这需要我们抓紧时间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2.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育环境模式变革

传统中小学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社会、学校。幼儿期以家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对性格、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小学至大学阶段,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影响逐渐减小,社会教育的影响逐渐变大。网络出现后,网络成为教育环境的新要素,孩子面对的教育环境更为复杂。网络教育其实就是社会教育的—部分,但由于其开放的特点,包含的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社会教育。幼儿期仍以家庭教育为主,上学之后,由于网络的影响,相当于社会教育过早过量对学生产生影响,呈现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主导的局面。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而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学生缺少分辩能力,从而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由于网络介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沟通更为方便,相互影响更深,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接轨。网络环境下教育环境的利用与优化,是网络教育研究的基础性任务。

3.人本理念指导网络教育,网络教育体现人本理念

许多人认为,网络教育是—种机器化,“人”的元素严重缺席的教育形式,与人本理念相违背。特别是在学校,学生过多依靠网络,会忽视实际生活,情感淡化,对人冷漠,缺少协作精神。其实,这都是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寻找对策。并不是人活动多的地方就一定有人本理念,时什么机器都没有,但到处贴着程式化标语,教室大讲阶级斗争,可是人本理念体现在何处?看看如今网络出现的大型社区,微博、QQ群,参与度非常高,正是因为这些形式容易满足我们的需求,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交流,只不过形式变化了。网络不仅不与人本理念相悖,而是相辅相成,更好体现了人本理念。这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高速、共享、开放,首先是促进了教育公平,以前讲教育公平,但总是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实际很难公平。有了互联网,超越了地域的限制,通过—个网络终端和较少成本,就可以享受全球的教育资源。其次是促进交流,通过网络,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可以随时交流;当周围没有人可诉说心事时,可以在网上找到倾听者;想解决—个问题时,网上有许多热心的解答者。最后是促进自我认识。网络是—个多元化的世界,通过沟通交流,很多人开始知道自已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也开始有了文化的相互认同和彼此尊敬。上述所谈到的教育公平、沟通交流、认识自我,都是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这么讲,网络的出现让以前很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的人本理念得到了付诸实践的机会。

二、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功能的定位

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既是网络教育的—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应重点着眼于师生需求,并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学生对校园网络的需求,主要包括这么几类:(1)知识性需求。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个性兴趣,需要校园网络提供超出规定教学内容,超出课堂的知识资源。(2)反思性需求。学生既需要通过网络,来弥补课堂学习没有掌握好的内容,也需有一个参照,正确观照自己学习的程度和方向。(3)交流性需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诉求,不同年级、学校、地域间学生的相互交流。(4)表现性需求。学生需要有一个广阔而恰当的舞台,表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是煅炼和交流的平台。学校对校园网络的需求:(1)管理性需求。提高办公效率,促进科学民主化管理。(2)调查性需求。学校需要及时了解教师及学生日常状况及诉求。(3)展示性需求。对外宣传良好的学校形象,展示工作成绩和师生风采。(4)交流性需求。从领导层面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双向交流。教师对校园网络的需求:(1)交流性需求。教师需要与学生能够深入广泛交流,与学生家长随时沟通,长期交流,与同行进行教学切磋。(2)实验性需求。教师需要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另外,家长对校园网络也有需求,主要是交流性需求。希望能搭建起一个和学校领导和教师沟通的长期简易平台。

三、发挥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功能的建议

1.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的功能定位

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纽带。与以往相比,首先是交流更为方便快捷;其次是交流范围变大,超出地域限制;最后是通过博客、在线问答等方式,可以共享交流过程。学生展示独特自我的舞台。由于网络展示实现容易,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化以前的精英化为草根化展示模式。心有多大,舞台就多大。这个舞台可包容多种形式,可以不断延伸,也鼓励协作精神。师生交流心声,加深感情的驿站。传统的谈心有时过于直接,学生主要是受众,不太容易讲出心里话。而网络可以通过非面对面,或者匿名形式,让师生间交流更容易。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都不会像在学校那样拘谨,不知不觉地展现了另一面,贴近了师生的心,无疑也会促进课堂交流。

2.发挥学校网络教育作用的建议

学校网络教育范文8

传统教育多数是以学校教育的方式出现的,即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一般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教学演示的辅助,将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如果从经济学视角来审视传统教育,我们会发现传统教育存在这样一些局限:

(一)传统教育的资源稀缺性

人类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之所以宝贵,就是由于其具有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则是无限的。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世界上的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无法满足人们需要或希望拥有的一切。由于资源稀缺的特性,社会资源的管理和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经济学这个学科所要研究的,恰恰是社会如何管理和合理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全权的独裁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传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决定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教学场所的稀缺性

因为学校必须具备校园、教室、操场、办公场所、宿舍、食堂等一系列场所性条件,所以校舍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没有正常的教学场所或者无法达到正常教学的要求,校舍基本的条件不具备;或者即使具备正常教学场所的学校,由于其本身规模的限制,所容纳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

2.教学资源的稀缺性

传统教育中的学校教育除了具备基本的场所要求之外,还需要维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例如:桌椅板凳、多媒体、教具、水、电、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等等,这些都是具有稀缺性的教学资源。

3.教师资源的稀缺性

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学校的正常教学需要数量上足够和质量上合格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上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的培养数量比社会实际需求量要少,所以,教师资源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二)传统教育的行为成本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有经济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我们在已经做出一个选择时必然要放弃的其他选择,以及放弃可能拥有其它想要的东西的机会,也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中包含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就是用货币支付的一种显在的支出成本;而隐性成本就是使用某种生产要素但又没有直接用货币支付所消耗的资源成本,例如时间和空间成本。经济学把社会中的人都假设为“理性人”,理性人在作为日常决策的主体时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他们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理性人绝大多数的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的成本,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或者消耗。当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或继续做某一件事时,除了考量该事件对自己是否有利,还要看自己是否曾经已经在该事件上有过投入。由于学习时间和地点、甚至是学习内容的限制,受教者选择在接受传统教育时,必须同时做出放弃掉对其他事情的选择。传统的学校教育意味着人们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去接受教育,同样的,教师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去传授知识。因此,除去学习费用等货币成本之外,人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跨越地域等众多行为成本,此时基于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行为成本过高,则选择接受教育的人数便会相应减少;同时,由于教师的教授知识的行为也要受到行为成本的限制,因此教师只能局限于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从事教学工作。

二、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网络教育特性分析

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是指借助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向受教者传授知识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教育中需要在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我国的网络教育兴起于成人教育,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的函授、夜大、广播电视大学等共同构成成人教育学历中的教育模式。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共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即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探索新型的网络教育联合办学模式。2003年9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正式启动。教师网联计划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实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2〕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相对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性。

(一)网络教育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来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网络教育的这种特性表现在:第一,从教学场所来看,受教者和教授者都不需要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间上课,这同时意味着任何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用户都不需要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却可以正常地接受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信息。第二,从教学资源来说,网络教育不再需要专设的桌椅板凳、教具等有关于授课所必需的教学设备、设施。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教学所需要的成本,相对节约了一部分教学资源。第三,从教师资源来分析,一方面,受教者能够通过网络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师资源的授课,另一方面,是针对教授者而言的,在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上,他们能够面对更多的学生,其中不乏大量的外籍学生。因而,在借助现有的网络交互平台的前提下,教授更多的学生不但利于教授者吸收更多元、更高效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有益于国际文化之间的良性交流。

(二)网络教育有助于降低教育活动的行为成本

网络教育摒弃了传统的以学校为学习单位的教学模式,把受教者从固定的教学地点和规定的上课时间转移到灵活、机动的网络教育中。让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支配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教育双方跨区域移动,减少了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在内容的选择上,网络资源容纳量相对较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决定了网络教育能够使受教者接触到的知识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及相关外延的知识,网络教育为受教者能够获取更为有兴趣的知识信息开辟了新的路径,更丰富、更详细的知识内容被提供出来供受教者进行自主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受教者的知识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购买知识信息所需要的显性(货币)成本。从节约时间成本和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提供的资源没有限制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受教者可以对网络教育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也可以随时中断和恢复学习进度。此时,受教者的选择不必因为过多的限制条件而增加学习所带来的沉没成本,这有利于受教者自由支配时间,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有效减少受教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沉没成本。

(三)网络教育自身的局限性

应该看到,网络教育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存的网络教育和受教者都没有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网络资源丰富却冗杂,如何高效地利用网络,如何从中筛选出对受教者自身有用的资源,这些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网络其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自主性等优势在网络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受教者依旧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对于受教者本身而言,其自身也缺乏网络学习、获取自身所需资源的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使用有效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二,反馈信息不及时。受教者在对所获取的知识信息抱有疑问时,无法及时地通过询问教授者来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同样的,教授者也无法在课堂上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随时变更教学内容。第三,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网络教育要求教学内容、教师能力与受教者的需求相匹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得不到更好融合。比如,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员很难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互相及时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造成教育理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网络技术开发出来的程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第四,缺乏监督管理网络教学质量的体系。网络视野相对开放,网络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受教者缺乏辨识的能力,而网络教育又缺乏一定监管体系。第五,一些课程难以通过网络教育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以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的体育课和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验课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切身体验式的学习,这是在网络教育中无法进行的学习。这些局限的克服,则需要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整合。在教育整体环境中需要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并存,取其优势,更优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三、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网络教育虽然兴起于成人教育,但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教育来辅助传统教育,而是要把二者进行高效整合,这样就能把教育资源变得可复制、可共享,把教育功能变得多元化、宽领域。我们要把网络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并广泛应用,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益于受教者和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不同层级的教育分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一)初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初等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阶段,也是打下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多数国家都把初等教育阶段设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受教者接受信息知识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网络教育可以弥补优质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校园,让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到更全面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中等教育又可以分为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承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而中等专业教育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除了需要具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外,中等教育还处在受教者树立三观和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对此,网络教育能够以更为多样化、多视角的教育方式来指导中等教育的受教者,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