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例6篇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朱培逸(1980-),男,安徽潜山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徐本连(1974-),男,江苏镇江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常熟215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大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平台设计与研究”(JX11012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7-02

根据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标准,以个人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为主线,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背景,遵循企业开发实际项目的要求,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整合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满足未来需要的优秀工程型人才的需求。[1-3]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标准的角度,在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学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同时,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竞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4,5]本文将介绍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国际化教育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

一、加强实践教学

常熟理工学院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联系工程实际,强调以智能低压电器行业为背景,通过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期间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群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建立智能低压电器领域的整体概念,以各生产车间现场轮流实习、集中讲解、个人调研等形式完成实习,使得学生了解智能低压电器、智能低压电网供配电系统等电气技术对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了解智能低压电器、智能低压电网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与组成、生产工艺与组装流程等;重点了解智能型低压电器、智能低压电网供配电系统生产过程、技术工具、系统架构、管理规范、实施过程、电气技术及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等。专业课程群实践主要是与专业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企业学习阶段,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系统学习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的企业核心课程群即智能低压电器技术课程群中的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现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四门课程;课程的理论部分由相关企业导师进行讲解,结合课程的理论学习所进行的现场参观、考察、讲解和操作,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通过采取跟班工作或顶岗工作方式让学生了解智能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过程,掌握工程研发过程管理及文档编写,全面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等。毕业设计环节是实践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具有智能低压电器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注重创新教育

卓越工程师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就是增强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毅力,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技术进步的实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掌握过硬实用技能,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工程人才。[6]注重创新教育,抓住关键环节,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要有创造型教师,因此,对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要加强教学团队和专业平台建设。通过在教学团队和专业平台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创造能力,譬如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即智能低压电器技术课程群中的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现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四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抛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完全采用基于工程背景的方式来编写教材,将传统教材中的原理描述融合到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中,将课程理论的讲述直接搬到企业的工程现场,派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校内导师共同讲解,将以前学生感觉工程原理和工程实际完全脱钩的现象彻底扭转。其次,还要加强创新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课程知识运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激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卓越计划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志向的发展,做到爱护、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再次,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凡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工程知识密集的课程,如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课程群所涉及的课程(现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低压电器检测技术、低压电器制造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电网供配电系统组态软件及其应用等),以工厂、车间、工段、生产线、单机设备等为教学背景,或结合工厂实际讲授,或在企业培训期间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强化。通过自学、讨论、设计、研究、训练和竞赛等方式设置能力培养型课程。以课程设计类的大作业替代部分作业和考试,进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设计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知识运用能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考核方式应该使学生由评价的客体转变到评价的主体,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最后,作为卓越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不仅要求毕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上注重其创新性,同时还可以检验卓越计划的效果。毕业设计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具有智能低压电器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三、强调国际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树立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因此要加强学生国际化的培养。[4]首先,课程体系的国际化。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本校学习,他们的参与对本专业学生和教学过程都有益处。通过设置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国际化与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外语来学习和掌握学科专业先进知识的能力。其次,语言学习国际化。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语言学习环境,采用前两年分级模式的英语课程、后两年自主选修提高层次的英语课程,辅以英语专题实训、竞赛等课外活动实现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基础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得到发展,具备外语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最后,教师队伍国际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具有高水平国际知识、经验的工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人员比例以及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人数,另一方面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进行访问和举办讲座,聘请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等措施,使教师构成呈现国际化的特征。[7,8]

四、注重企业参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3年校内的系统理论学习、1年校外的企业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企业的参与是该计划的关键。首先,专业认识实习阶段将以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现场为主题,轮流实习、集中讲解、个人调研等形式完成实习,企业将为学生认识阶段的学习提供场地――企业的生产车间,提供学习的对象――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讲授的老师――企业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学生通过听取企业文化教育专题报告、参观企业产品展示中心、到企业各生产车间现场实习与轮流调研、网上调研与查找资料等方式,增加对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的认识。其次,针对智能低压电器技术课程群教材的编写,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校内教师归纳、概括能力较强的优势,结合企业的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编写出版《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低压电器检测技术》、《低压电器制造过程控制工程》、《电网供配电系统组态软件及其应用》等教材,而且课程的理论部分也由相关企业导师进行讲解,结合课程的理论学习所进行的企业现场参观、考察、讲解和操作,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再次,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环节采取跟班工作或顶岗工作方式让学生了解智能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学习。在企业进行专业综合工程实践过程中安排具有工程师资格的现场人员做指导教师,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毕业设计环节也是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设计指导采取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中,企业将全程提供场地并且通过向学生展示或学生参与智能低压电器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管理等过程。同时,从实习单位聘请一批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当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老师,其中包括企业实习教师、企业授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实习教师承担学生企业实习环节的指导;企业授课教师承担在学校内或企业中的课程教学、专题讲座等;而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业指导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导师一般为企业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在企业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校教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学生现场学习,通过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群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参与企业的生产、工程项目和科研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5]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6]王志伟,邹超英.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 项目化教学

高职高专专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教育更强调学生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等形式,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访谈问卷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增强英语学习效果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教师的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是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模式发挥作用的基础。

1.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与学概述

项目没有一个独立的定义,人们将项目描述为各种不同的经历。当孩子通过读书来学习和培养语言修养时,可以将此行为过程称为语言艺术项目;当艺术教师创作出一个艺术品时,可以将此创作过程称为一个艺术项目;科研人员做实验、搞研究的过程,也经常称之为在做一个科研项目。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研究过程,包括查询、知识构建,以及问题的寻找、发现和解决等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对人类潜能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他在《智力的结构》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关于人类智能的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智能体系,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智能理论所认为人的智能只是言语一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理智能的看法。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教师,相应地针对学生来说,必然有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阿德利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理念[1]。他认为:项目化学习是学生本人的能动性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项目化学习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化学习一般会促进学生主动总结或验证他们的学习方法。

2.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在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的研究中,将开展以下问题研究。

2.1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是否做到以下这几点: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方便;学习团队的组建,积极的语言学习态度的形成;提升语言等方面的相关技能,如用英语独立思考的能力。

2.2教师方面:教师是否掌握了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使用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能否解决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否有关于发挥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作用的建议,这些建议是什么。

2.3在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何利用活动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3.1实验

实验过程大概持续了一年时间。受试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和不同的专业,如应用工程学院的制冷专业、信息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等等。

(1)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研究的总体设计。项目设计包括项目题目的选择、计划的制订、开展研究、项目进展、研究结果的产生。

(2)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研究的课程内容设计。依据国家的英语教学大纲来制定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课程和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设计人性化的课程内容。

(3)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研究的过程设计。

第一步,对实验目标和要求进行阐述。

第二步,向学生灌输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学研究的思想。

第三步,对项目小组组长的培训。

第四步,项目计划的实施。

第五步,口头表达与评估。

第六步,写作能力的评估。

3.2问卷调查

问卷由参与项目的老师发放给学生,问卷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以下问题。

(1)教师在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上的理论知识分别有哪些?

(2)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有效运用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方法?

(3)在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4)在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3.3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受试学生达到了教师为他们设定的目标,同时,学生自己对提高语言、学术和交流方面能力的目标也不同程度的实现。虽然许多学生报告说,这种项目式教学方法对他们是一种挑战,并且反映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过程,数据显示在许多方面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都有极大的优势。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能激发一大群有类似兴趣的人一起学习,显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是人的学习,因此学习必须有针对性。有学者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选择性、可组织性和可集成性[4]。使学习者自愿去学习,这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

4.结语

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尝试。项目的设计来源于真实生活,将学生置于某种角色中,有利于学生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和理解社会,并以此角度思考和实施任务。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化个性化教学理念与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要求及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从教学管理与实践的视角,探究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所应遵循的原则及教学实践对教师的要求,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职高专人才。

参考文献:

[1]Ng BD,Wiemer Hastings P.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and online gaming[J].Cyberpsychol Behav,2005,8(2):110-113.

[2]Blumenfeld,P.C.,et al.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sustaining the doing,supporting the learning.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69-398.

[3]杜亚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鲍静.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J].鸡西大学学报,2008(4).

[5]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吴秋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科技信息,2010:17,531-547.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联合培养

1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实施背景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15]1号)提出共建高校双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和方向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培养计划,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提升体系,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项目于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目前主要采用“3+1”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第4年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

2“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方案的构建

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大学,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京为一本招生,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北京市属学校,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京为二本招生。两校要交叉联合培养学生,需要充分考虑两校的生源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应的培养方案。

2015年4―5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先后进行两次会谈,就两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情况、双培计划的基本情况,“机器人大脑方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双培计划培养方案制订的初步设想。两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相似的历史渊源和专业方向,因此,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定以两校现有的教学计划为基础,按市教委双培的要求修订“机器人大脑方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两校分工实施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指导、质量评价、组织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工作。

2.1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初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的训练,具备智能系统集成、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能够在研发部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从事与智能科技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管理或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2.2专业课程体系

智能科学技术是一门研究智能现象的本质与机理、智能模拟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应用的新兴学科,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综合交叉而成。图1给出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确定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智能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信息学科中的计算机、通信、控制和检测等方面技术的支撑;建立以计算机、通信、控制和检测技术为工具,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结合信息科学和智能科学理论基础的课程体系。

为体现“机器人大脑”的专业方向与特色,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脑机接口、软件开发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内容。表1给出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大脑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模块设计为计算机基础、电路基础、信息与控制基础、机器智能、智能系统五大模块。

“机器人大脑方向”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论与编码、信号处理、控制工程基础、嵌入式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组成原理、计算智能基础、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等。

2.3专业实践体系

按照工程认证相关标准要求,建立了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工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践)在内的、完备的、面向工程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3“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方案的实施

“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计划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其目的在于推进北京地区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北京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两校通力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3.1学风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双培学生配备了辅导员和班导师,班导师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承担。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班导师就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适应大学高强度的学习、学习方式方法、班委改选、期中考试后的总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院组织学生集中晚自习,由班导师、辅导员检查。同时班导师、辅导员经常走访宿舍,与同学谈心,使他们明确目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学校通过微信,不定期与共建高校的教师、学生沟通,随时掌握双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如自动化学院开通的心动传媒公众号,成为双培学生母校情节的有效纽带。

3.2学生活动情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要求双培学生积极参加两校的各类活动,以达到市属学校和央属学校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例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5年4月邀请双培学生开展了师生党建活动“奔跑的人工智能”研讨会,组织专业引领型学科竞赛――新生R Auto杯智能小车竞速比赛。

由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北京市为二本招生,而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一本招生,导致参加双培计划的同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同学在录取分数匕就存在差异,如北京生源的平均分数相差88分,部分同学不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经过在北京科技大学半年的学习,虽然双培计划的学生入校时基础较弱,但只要管理严格,也能跟上大部分一本学生的脚步。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4

1.运用系统思维结构性的观点可以看出,高职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结构点。素质教育最早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后逐渐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因此,一方面从人的成长具有延续性特点考虑,高职素质教育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另一方面,高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将持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将高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放在一个更大的结构体系中去看待,周全地考虑高职素质教育与其他阶段素质教育的关系。

2.高职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思维主要考察的是事物的整体性特征,从中可以看出高职素质教育,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类型,始终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功用。在高等学历教育中,高职教育被包含在全日制普通专科教育中,区别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但它在全国近80%的高考录取率中完成了40%以上的任务。“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招生计划165032人,理论录取率达到84.75%。本科计划所占百分比为51.78%,比专科计划所占百分比48.22%高出3.5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以高职教育为代表的普通专科在高考录取中已与普通本科教育二分天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3.高职素质教育应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动态性的特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过程来看,“2+1”模式已经得到普通认同,即2年的校内学习+1年的企业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高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与培养过程实现无缝对接,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在学生在校的4个学期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动态地调整培养方案。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特点来看,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服务,需要依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培养内容,动态地调整培养目标。

二、自治区高职院校改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重技能轻素质”逐渐转变为“技能与素质并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可见,对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素质”二字在2014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首次出现。并不是说我们之前的职业教育不注重素质培养,而是没有将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自治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内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事实上,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是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方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要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又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科学思维,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共处、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这恰恰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然结果。因此,需要我们逐渐转变观念,逐步提升高职素质教育的地位,使其与高职专业技能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二)调整内容,由过去的“多而繁”逐步做到“少而精”

自治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程一直以来始终处于数量高位,但并没有对这些课程进行系统整合的思考,犹如一块块不规则地分布在房间各个角落的积木,不仅没有将它们聚拢在一起的意识,更没有将它们搭建成实用而美观的建筑物的想法。因此,应该将传统的课程多、任务重的局面逐渐扭转过来,将提升学生素质的课程进行系统整合,有计划地将其分成素质核心课程、素质能力课程和素质特色课程三大部分。其中素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性的素养,包括“两课”、人文素质课程、语言素质课程、心理素质课程和艺术素质课程等;素质能力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等;素质特色课程则立足学生学习的专业,开设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背景的公共选修课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可开设理财规划方面的课程,动漫设计专业可开设构图设计、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从而将高职素质教育课程由过去的“多而繁”逐渐地转变为“少而精”。

(三)重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使考核方式多元化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地理;教学

为了符合新课改理念,达到素质教育目标,中学地理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地理教师逐渐开始尝试多元智能教学。因为,多元智能理论是无可替代的地理学教学理论,它能给中学地理带来新思维,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也就是MI理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德纳等人研究下,相对于传统智力理论,其内容更丰富,独立性更强,操作更科学,实践应用价值更高。它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学家智能这八种智能,体现的是解决问题和创造事物的能力。在这智能理论中,每一种智能理论都对地理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空间智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看见地图就能准确想象出实物的能力;再比如,人际智能。在现代社会,人际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拥有良好的人际智能,不仅能从多方面获得地理学资源,还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前途。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美国长期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其实验表明多元智能理论能帮助教师用多元的观点看待问题,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模式,也给予了教师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不仅在美国,在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也十分重要。首先,地理学内容广博,无法完全依靠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来传授学生知识。其次,地理教学方法众多且参差不齐,选取不当,容易适得其反。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有利于讲解知识点,还有利于学生培养地理思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图表的讲解时,就可以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直接告诉学生哪里标有数据,这里是哪里,只需要学生记住就行的教学模式,多元智能教学会从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掌握看图技能。比如,从数据出发,以数据为中心,帮助学生梳理各个数据间关系,再让学生从另一个数据入手,自主练习。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更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多元智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语境,培养言语—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基础,与其他七种智能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践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思维形成,发展的工具。从地理教学的角度看,语言智能可以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地理学中的自然形态,区域外貌等,知识点总结归纳得更为简洁。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对学习地理学有重要帮助。地理教师为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这四个环节紧密衔接,缺一不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合理地、有趣地讲解知识点,以此提高学生“听”的专注程度,促使学生集中思维。此外,教师还应鼓励所有学生开口“说”,并认真倾听,给予学生尊重,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其实,同学间也要学会互相倾听,学会交流思想,互帮互助,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深厚的感情,还有助于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中学地理课堂会涉及许多区域,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点,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以及原因。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勇气去开口“说”。只有真正的“说”出来,并且多“说”,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读”主要是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鼓励学生跨学科阅读。比如,在讲到三峡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推荐郦道元的《三峡》,虽然《三峡》是文言文,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和提升阅读素养。写作训练是多元智能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其他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学科融合,培养逻辑—数理智能

地理学不是纯理论学科,它需要大量缜密的计算,测量,然而,中学生在计算,测量时容易产生反感、厌恶情绪。目前,地理图标,统计数据,规律分析等还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中学地理教师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数理智能。在逻辑智能的培养中,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直接告诉学生地理规律,而是通过演绎推理或者其他逻辑演绎法,来引导学生推出规律。这样不仅强化了知识点,还能教导学生新的思维方法。地理学常涉及计算,数学智能就是用来解决计算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数据,来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比如,按省市划分数据,在我国可以把北京、上海等地划分出来,让同学们按省市记忆地理数据。如果有些数据太过于繁琐,可以将其直观的表示在各类图表上,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培养数学智能时,还要注意比较法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典型的事物,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热带时,就可以将热带的水果种类数和我国的水果种类数进行对比,将其面积与温带对比。

四、结束语

现今社会呼吁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在此压力下,教育部门绞尽脑汁,最终引入多元智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学地理的发展,凸显了新课改理念,展现了新时代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多元智能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它还需要教师不断地从实践中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

参考文献:

[1]秦俊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解读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培智学校 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史吉海(1968- ),男,山东惠民人,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4-02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生计密切相关,深化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智力落后儿童培养成为学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当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师生双方的生命成长和完满教育生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改革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知识技能不足,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作为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其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出现偏差或误解;有的教师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动作演示不规范,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操练教得少;有的专业课教师文化底蕴不足,讲课艺术性不够,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等,这些都是教师知识技能不足和教学基本功缺失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散乱。由于受智力落后儿童身心特点的限制和影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自言自语、大哭大闹、随意离座、撕烂书本、交头接耳、语言混乱等课堂纪律失范失控等行为。这些课堂问题行为的改正,也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比较散乱。有的教师不注重管理,有的教师则因为精力不够苦于应付。若随其自然存在和发展,势必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3.教育原则不够明确。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要选择适合学生智力要求的职业技术种类和模式,其教育原则应体现生计教育的观念,倡导程序化、单一化技术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职业技术种类偏离了智力落后儿童的知识基础和身心能力,理论性太强、技术要求过于繁琐,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教育的存亡,影响到智力落后儿童顺利融入社会,也很难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个别化教育计划”很难落到实处。“个别化教育计划”发端于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至今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有人说,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的特殊教育,足见“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了解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写不出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特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生计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5.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教学是否有效,既是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技能形成的基础和动力。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中,学生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差异比较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因差异导致的问题,给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教师只凭良心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比较少,教学评价很难进行测评和衡量,社会和家长对此也是默许的多。长此以往,势必对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存在,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学目标不完善、教育原则不明确、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及教学评价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教学能力的缺失。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训练不到位、备课环节粗糙、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等。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地组织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即使认真组织教学,学生多数也听不懂、学不会;还有些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不熟悉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缺乏教学基本训练,课堂效果较差;另外,教师对所教专业职业技能发展的新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双师”素质和水平不高,也是造成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

2.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重视不足。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上的问题行为,由于教师的事业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以及课堂管理工作知识的缺乏等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以致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管理工作的组织者。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散乱,对于教师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职业技能与学生及市场需求的结合相偏离。职业教育中任何职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学生职业技术方向的选择有时会出现偏离等,忽视了市场导向。这种结合上的偏离,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的原则不明确,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缺乏正确的认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使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有了针对性,使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但目前培智学校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原因在于,许多老师对这种方法和理念的了解不到位;另一个原因在于,教学研究机构对此缺乏正确的培训与指导。与此同时,学生的千差万别会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与生活指导等工作量加大,致使用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上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5.低期望值及学生较大的个体差异成为有效教学的主要障碍。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儿童在身心发展等方面,与常态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个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教师往往认为智力落后儿童没有发展潜力,以致对课堂教学缺乏信心;同时,由于不同个体的差异,使教师很难用一种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这些都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现实障碍。

三、解决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探讨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因教师素质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强化师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是提升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一是在专门院校师资培养的基础上,加大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特教课程的设置,使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既可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也可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二是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国际上对特殊教育师资普遍采取“教师资格证书+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专业资格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以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性。三是加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将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以加快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成长的步伐。四是要强化职业教师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学会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

2.用行为改变技术,随时调整学生的课堂失范行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管理课堂行为的方法很多,其中用行为改变技术、随时调整学生的行为是许多方法中行之有效的代表。行为改变技术,又称行为矫正技术,是指利用学习的原理来改变人行为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包括正强化原理、消退原理、惩罚原理、系统脱敏法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操作训练等吸引学生,以加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度。针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区别对待,运用恰当的方法随时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量体裁衣,合理确定学生的职业技能方向。合理确定每位智力落后儿童的职业技能方向,需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身心发育状况、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同时,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和简单易操作性原则,把那些最实用、最能帮助学生就业、最简单易学的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和技术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分工协作原则,将复杂的工作和技术程序分为若干部分,只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段和部分技能,让学生在有效合作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为将来他们能顺利融入社会并自食其力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4.正确认识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学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个别化教学要获得成功,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为每个智力落后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它不是目前我国试行的那种教案式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而是一种严格的、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它的教育成果必须是可观察和测量的,在长期和短期目标中,有非常明确的评估标准、评估手段和评估人员。此外还要规定具体的评估日期,以此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为每位学生制订好“个别化教育计划”,使每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5.树立多元发展意识,促进高效生态课堂建设。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根据学生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关注师生双方的生命成长和完满教育生活,是构建高效生态课堂的主要目标。同时,这也给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团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树立学生多元发展的意识。要创新教学手段,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在单位时间里把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不断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理论和培智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智力落后儿童也将在低碳高效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学会适合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贵方.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2]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小华,唐梁兵.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保强,夏耀明.课堂管理探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7]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