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索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面对当前初中生所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时展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程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材料,让他们去了解、领悟和体验,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新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更加主动地接收来自于外界的各种知识与信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首要的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以《发掘自己的潜能》一课为例,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给学生讲《坑中遇鬼》的故事:有一个村子里死了一个人,大家挖好了一个坑,准备第二天下葬。半夜一个酒鬼喝醉了,摇晃摇晃着就掉进了坑里,怎么爬也爬不上去,于是他就想:“反正也爬不上去,不如在这睡一觉吧!”这时又有一个人想回家,于是抄近路,不小心也掉了下去,因为急着要回家呀,所以就努力地往上爬,努力了半天也爬不上去。正当他很沮丧的时候,先掉下去的人说话了:“别爬了,爬不出去的。”后掉下去的人一听,吓得大叫:“哎呀,妈呀,鬼呀!”于是,他三下两下就爬出了这个大坑。讲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什么是潜能?我们身上具备着哪潜能等待着我们去开发?故事中什么潜能被激发出来了?首先,故事的名称就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提起了兴趣;同时,故事的讲解十分明晰,答案显而易见。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很清晰地梳理了潜能是什么,我们身上有些什么潜能,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也是能够被激发出来的,在兴趣之余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用生活情境解析内容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授《创建新集体》一课时,可让学生说说心中理想的班集体是怎么样的?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你为班集体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班集体有事情时,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你是勇往直前还是当缩头乌龟,抑或事不关己?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否需要别人的帮助?同学之间是否应该团结友爱,有难同当?学生对于这些话题,因为全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切身感受,能娓娓道来,能够通过思考明白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还需要团结协作。让学生在真实平凡的感悟中认知,在生活中成长,使思想品德教学少了说教,多了真实,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践体验设计活动

中国有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在讲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排演小小情景剧《吃野味》:小赵一家周末外出郊游,中午时分到当地有名的野味餐馆吃野味。在餐馆中,小赵因发现菜谱上有多种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而提出疑问,老板回答:“我们都卖了好多年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小赵一家的行为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吃野生动物,为什么?如果有人请你吃野味,你怎么办?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捕杀或贩卖国家保护动物又会怎么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丰满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且有利于长时记忆。除了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各种如新闻采访、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主动地接触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例如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可以组织学生采访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收集整理作为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行为有哪些,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解决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将采访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然后写一个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从被侵害的行为、解决的途径、是否合理、如果是自己遇到时情况该怎么处理等几方面说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直接的知识运用。

四、从生活常识设置作业

学习思想品德课,可以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和素质,使教育真正用于生活,服务生活。课后作业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因此,教师课后要布置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增长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能力。例如在教学《有计划消费的习惯》时,课后作业可以这样布置:请学生了解父母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情况,交流自己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比如了解在家庭生活中人们用于衣食住行的消费情况如何?用于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的支出又如何?生活中有没有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和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没有积极实践绿色环保消费?对于这些家庭生活的分析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进而感知思想品德课程能教会我们生活,让学生知道,教育本身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作者:瞿秀忠 单位:保山市隆阳区蒲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