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德育效果提升

思想品德教学德育效果提升

一、在愉悦氛围中渗透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敢于针砭时弊,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将自我认知融入到学习中,并提出不同的意见与见解,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最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积极的参与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也能够让知识越辩越明,这就需要教师精心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激活学生探究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两个视频,一个是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合作探讨的视频,这个视频可以用我们班级平时上课时的场景进行剪辑,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另一个是几个同学在网吧认识交往,在一起称兄道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视频。在播放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两个视频说一说自己的感想,认识交往的重要性及交往需要注意的问题。好多学生都说到交往要谨慎,要交益友,不能交损友,要在交往中共同进步。学生在对善于交往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第5课《敬人者人恒敬之———受人尊重的奥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上关于的故事感受如何受人尊重,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例谈谈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应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论成绩好坏、家庭背景优劣,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懂得相互尊重才是交往之道,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生观。

二、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交流与互动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常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与处事的原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用敏锐的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在展示环节,有的同学展示了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有的展示了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有的展示了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洪战辉的事迹,还有的展示了国外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事例。在学生展示完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后,教师讲道:“百事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也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一首《游子吟》表达了母亲对将要远行儿子的无限关爱,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妈妈为儿女操作的辛苦,“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作为我们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你在平时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学习了本课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列举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对父母不好的表现,如顶撞父母,不听父母的劝告,衣服都是父母洗等,并纷纷表态下一步一定要多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好学习,多听听父母的意见,不顶撞父母等,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向优秀的方向发展才是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目的。

三、在实践中发展学生品德素养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知是表象,行才是关键。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身感悟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只有践行实践,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因此,教学不能是理论上的高、大、空,而应该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身边的事例来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真正将品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自觉服务社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所履行的责任,同时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感受乐于奉献精神的同时,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由此知道作为一名社会人,要忠于职守、遵守公德、乐于奉献,落实到具体生活中需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乱刻乱画,坐车时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做“爱心志愿者”等等。最后让学生齐唱《爱的奉献》,教师将其中关键的一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写在黑板上,也刻在学生的心中。

四、结语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要体现出用生活实例来感动学生,引导学生在感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践行于实际生活中。教学时要注重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切忌空口说白话,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认识到“德”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从而在优秀榜样的引领下做一名“四德”好少年。

作者:姜洁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