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教学的价值观探讨

社会体育教学的价值观探讨

1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的核心思想

现代社会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体现“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健康的、开放的、生动的体育形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全能型复合人才,提高学生在社会参与中的积极性、健康性,提高我国大众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这一核心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人的培养、人的兴趣、人的积极性等,形成了体育社会教学以个人需求、个人发展为根本的教学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这一核心思想突出了体育教学的健康性、开放性、生动性等,抛弃了体育教学的被动性、强迫性、适应性、服从性,提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发挥,突出了人在体育活动和当代社会活动中的健康发展。

2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的内容

2.1“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学的价值观

首先,现代社会体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本位价值教育。第一,人本位价值观重视教育中人的发展问题,体育教学的核心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第二,人本位价值观强调学生潜能的激发和挖掘。通过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形式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构建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蓝图。第三,人本位价值观强调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重视和认同。通过尊重发扬体育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扬。通过重视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扬自由、平等的人权主义价值观。通过认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的形成。

2.2“多元化发展”下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

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保留了体育教学生物功能的发挥,客观的看待体育教学的生物改造价值。同时,又能理智地看待这些价值观的片面性与完善需求,积极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精神生产价值、心理促进价值、社会适应价值、文化消费价值等,使体育教学的价值观不断的丰富。强调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弘扬了当代体育教学的正能量,并将体育教学、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发挥到最大,促进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发展,提高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成就。

2.3“健康第一”在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中的发挥

“健康第一”是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关中最直接、最简单的要求,却是最实在的价值观体现。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肥胖等健康问题一直困扰着大众人群。在身体检查过程中,现代学生的心肺功能普遍不如以前,人类的健康问题令社会堪忧。加之现代科技发达、生活优越,造就了现代部分学生的懒惰情怀。缺少运动、无运动意识、懒惰等不断地蚕食着现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一些学生迷恋网络,吃饭睡觉都难以保证,更不会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在此情况下,现代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价值,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4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中的育人价值

现代社会体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潜能的发挥,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人的自由、自主、价值等。这些价值观的实现需要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首先,以“健康第一”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学生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其次,不断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发扬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挥体育教学的健身、健美、娱乐等多方面价值。例如,将舞蹈形式引入体育教学,增强体育教学的美感和娱乐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再次,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一方面合理安排体育训练、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一方面,注重体育教学场地的选择,以多媒体、舞蹈教室等不同教学场地的变换,提高体育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总之,积极、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才能全面地发扬现代社会体育教学的价值观,并使之更好地得到实现。

3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

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运动要求日益提升,在快乐体育、轻松运动中不断地开发现代体育教学的价值观,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终身运动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4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起,现代社会体育教学的价值观就不断地渗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方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新时代体育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发扬“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特征,实现体育教学价值的多元化。同时,积极地发扬现代社会体育的育人价值,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多角度、广思路地开发、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并通过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价值观的实践,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作者:胡杰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