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实践教学体制的构建3篇

社会体育实践教学体制的构建3篇

第一篇

一、实践教学在社会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社会体育教学的实质和任务要求重视实践教学

我国社会体育院校教育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体育技能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争得过,立的稳,站的久”,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守卫自身和学生的健康。这就要求院校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实践中的摸爬滚打、亲身感受和反复锻炼。同时,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激发社会体育人才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工具与手段,为社会大众健身锻炼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法和知识。社会体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确立牢固的实践教学观。

2.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由技能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加速器

当前,健身养生科学突飞猛进,体育科学和养生科学对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院校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争得赢、干的稳”。这并不是一个自然实现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实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过程。院校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社会需要、以市场需要而灵活教学,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大众健身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社会体育人才。社会体育人才如果没有实践或近似实战的经验,只凭技术或知识作指导,就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大众健身市场上取得胜利,而实践教学能够加速学生由知识技能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3.实践教学是学生岗前培训的有效形式

在顶岗实习、实训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将院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运用于解决指导学生健身实际问题的成效上。运用知识技能的层次越高,熟练程度越强,就越利于加快知识技能向职业能力的转化。而实践教学恰恰满足了这个要求。实践表明,一个合格的社会体育人才所需基本素质的培养,必须在打牢理论基础、练精技术的前提下,置身于市场或近似实际的环境中,进行反复实践才能形成。通过实践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当前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体育院校对实践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与大众健身市场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质量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社会体育院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注重理论和技术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近似实践和实训课教学;注重考试成绩,忽视职业能力等。特别是把实习和实训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工作,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实践教学长期缺乏应有的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教科书,更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的院校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以后的事。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技术和理论知识和实践上的脱节,毕业后感到力不从心,职业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任职的需要,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2.实践教学内容的市场针对性不强

社会体育办学以来,全国院校对实践教学内容摸索着进行了一些改革,根据大众健身市场的现实需求,对教学项目、内容进行了一些的调整、整合,淘汰了某些陈旧的教学内容,新开设了一些新兴的健身项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院校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还相对滞后,对大众健身市场的现实需要反应迟缓,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还难以跟上市场需要的发展;许多实践教学内容与大众健身市场实际需要严重脱节,造成了管用的学不到、学到的不管用,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

3.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尚待提高

近年来,社会体育院校比较重视邀请健身教练、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等一线人员到学校办讲座、做兼职,以增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市场信息的针对性和前沿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当今社会体育市场的最新动态,社会体育市场的社会需求状况,了解自己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以及现在自己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等。这对社会体育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以及教师专业视野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社会体育院校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优秀的年轻教师,尽管这些年轻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高、专业技术比较扎实,但她们都来自于高校,大多数没有接触过社会体育市场,对社会体育需要了解甚少。从学校到学校,从技能到技能,使这些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锻炼,应对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不强。虽然有的院校规定学生在毕业前有实践实训课,但都是针对技能教学的实践课程,对社会体育市场状况并不了解。在社会体育专业课教学中,重视技能教学忽视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被放到次要位置,造成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相对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激励政策而言,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激励机制明显滞后,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尚未建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传授为主,用于职业培训式的角色训练较少,教学评价也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实践教学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

5.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

实践教学应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课堂训练与社会职业角色相结合。然而在社会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是纯粹的受教育者,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时,学生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角色教学方式不适应,开展模拟场景教学困难较多。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职业角色教学,加大场景模拟教学的投入,使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改革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设想

1.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重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原理,致力于将知识内化于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实践教学则以学生主体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促进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着眼于客体知识的内化,而实践教学关注于主体的实践,以及在此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的生成与转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知识传授与主体实践协同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应以适应社会体育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学校各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起一个与技术及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实习(包括平时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活动、社会角色实践。这些环节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各个部分环环相扣,方能促进整个体系的运行。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敞开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所长,把实践活动切实放到市场需求和学生特长的交汇点上。应根据学生到市场角色的需要,确定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比如考察、调查能让学生获得对市场的感性认识,是职业规划教育课的延伸。顶岗实习能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更直接地了解将来工作的内容、特点,加深对未来职业的感情,深切体会健身市场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合作观念。学校应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坚持“从难、从严、从职业需要”出发,遵循“市场需要什么,院校就建什么、课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的原则,提高学生解决职业过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4.造就一支强有力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师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一是坚持把实践能力作为选任教员的基本条件,如要求教员晋级晋职必须有社会体育市场工作经历等。二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如对赴健身市场锻炼的教师除保留原待遇不变外,再给予锻炼补贴或奖励等。三是采取不同形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市场教学实践基地,安排教师深入第一线锻炼;定期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社会组织的培训等重大活动;组织教学观摩,使新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根据院校的培养任务,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社会体育人才充实到院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来;也可从社会上聘请既有理论、技术水平高又有职业实践经验的教练担任院校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通过内练外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5.建立“学校-市场”双重客观的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近年来,实践教学已成为社会体育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社会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思想的逐渐成熟,实践教学也得到了逐步完善和发展。然而,实践教学模式体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岗位要求相适应。建立“学校—市场”双重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不但有学校说了算,还要有用人单位承认才算合格。因此,建立“学校—市场”双重评价机制是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接轨的一种形势。

四、总结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模式科学性的检验,是促进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其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客观的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坚持各种评价相统一的原则下,结合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调研,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要素,使要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尽量使指标最大的量化,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在评价过程中的影响。

作者:李夏 郝晓蕊 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体育系

第二篇

1、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实习地点和内容选择面窄,缺乏专业方向选择和分类指导

绝大多数学校选择实践教学地点和内容都以学校为主,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体育健身俱乐部、街道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实习实践的较少,尤其是到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创业开发的单位进行多样性综合实践的则更少。分析器原因主要是:第一、缺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和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培养,实施开放办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案和措施不够;第二、存在实习实践地点和内容选择面窄,人数过多又集中安排;第三、缺乏专业方向选择和分类指导,进而表现为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无明显区别,不能体现和满足学生从事专业应用和指导能力的培养锻炼需要。

1.2、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缺乏有效投入和合作机制

许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还很薄弱,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还缺乏实质性的研究与合作,校内实习实践场所条件有限,硬件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科学分析论证和保障体系很不完善,少量的实习实践基地的功能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实习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

1.3、实习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过于笼统,指导教师

本身缺乏经历和经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及管理办法过于笼统,缺乏具体要求,而对不同专业方向和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及个性才能等方面缺乏分类指导。另外,指导教师自身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的不足,使实习实践锻炼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评价简单,缺乏规范、全面的科学评价。

2、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实践教学时间分析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安排少、教学时段安排不合理。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涉及面广,课程设置的较多,专业实践分散在个门课程中,时间相应会减少,各门课程的实践时间也就相应减少。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实践时间不足,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因为教学实践少,实践教学模式简单,与社会、市场接轨少;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适时分类检查指导,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实践教学时间短暂走过场,实践环节松散无压力无制约等。

2.2、教师队伍分析

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专业的方向和特色以及办学水平,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已成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一般都安排年轻教师担重任、唱主角,有的教师知识结构水平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据调查,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实践基地的师资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普通高校缺少高水平的名师和有从事过社会体育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缺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案例式教学、模拟教学的实践教学带头人。高校应该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顶岗锻炼。

2.3、实践教学基地分析

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实践,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体质测评,体育康复活动等提供可靠保证。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社会体育专业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基地的数量、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足的现实。

3、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3.1、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活动

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强调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突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践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实践地点的全方位和社会性、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等级裁判员”、“体育经济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场地设计与维护”等专业技能培训,使毕业生具有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执业资格,掌握多种本领,多样技能,为毕业生的就业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3.2、实践环节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群众体育的健身需求,构建较为完整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见图1)。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个由“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专业实践平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既掌握有关社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又能胜任社会体育的组织指导,健身健美咨询与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开发,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3、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学生职业化教育,提高从业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坚持在岗培训和对外引进并重,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基础能力训练,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加强教师顶岗锻炼。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活力,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责任意识的认识和能力水平。

3.4、注重职业化教育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各式各样的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应和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国家有关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化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和执业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实用人才,如国家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设计与维护、体育健康家政等专业人才。

4、结论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各高校应该增加和拓展实践基地,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个由“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平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加强教师顶岗锻炼。

作者:宁亮生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第三篇

1教学支持体系的优化

教学质量支持体系包括了教学大纲、指导书、教材以及教学制度等,明确了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结合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将从管理职责和测量分析与改进量方面来分析。

1.1支持体系的管理职责

这部分主要涉及两方面,一个是目标体系,一个是内容体系。学校的组织结构基本属于直线职能制,即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各自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因此,每一个职能部门所开展的业务活动将为整个组织服务,社会体育专业也隶属于其中一个部分。所以首先要明确社会体育专业下每个部分的负责单位及负责人,以及学校能参与管理该专业的各级部门和相关负责人,确定每个参与者的职责;再者,明确专业内部与外部相关衔接单位与人员,以构建出整个社会体育专业的组织结构图;其三,自上至下包括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明确表达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最后,就是学校设计的课程结构的目的要清楚地向学生表达,以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辅助学习。

1.2支持体系的测量分析与改进

教学目标体系需要一个能动的更新机制,需要随着社会需求、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自我调节,以保持其时效性和指引性。支持体系作为管理体系的骨架,对整个体系起着支撑的作用,所以更需要保持其健康地发展。对于教学大纲、指导书、教材以及教学制度、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可以设立评价系统,调查对象包括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体育教师,以及各级的管理者,评价形式可以包括网上评价、访问评价、考试评价等,并且定时回收反馈意见,分析变动趋势,制定改进方案。

2教学运行体系的优化

教学运行体系的构建是对在教学平台上实施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的设计和规范。除了明确各管理层的职责,还涉及到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与改进。

2.1运行体系的管理职责

除了学校内部的管理层职责需要明确外,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各个平台的负责人的职责也需要明确,主要包括了校内外实习、校园活动的相关人员。

2.2运行体系的资源管理

运行体系的资源包括了社会体育专业各个教学平台所涉及的硬件、师资等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硬件设备主要是课堂教学、专业学习以及校内外实习时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要协调好教学与实习的设备使用,既不能过于闲置,也要合理规划使用频率和时间。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师主要肩负的除了课程任务以外,还应该包括该专业学生的实习指导(包括校外实习),教师的素养和专业能力能放大效应地影响学生,因而,在师资的管理中,要注重教师的再培训和专业考察。

2.3运行体系的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主要是指在质和量上要能持续供应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从2007年社会体育专业创办以来,其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上升,但由于生源质量、专业教学上的问题,该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流向了其他行业,真正从事社会体育岗位的人非常少,而同时,我国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又很大,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策划等。出现这种供求都大但不对应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质量不符合岗位的需求。要培养出达标的人才,就需要达标的运行体系,即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和平台都需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2.2.4运行体系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运行体系的测量分析与改进就是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平台的评价与反馈、调节。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学生的网络评价和管理者对教师的考察评价,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开展,类似于说课大赛这种,既能考察最高水准,也能大体了解到教学的整体水平,既直观又准确。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

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区别于量化管理方法和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独立评估,只有把握好每个细节的方向,社会体育专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就不会偏差。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都偏单一,大多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网络测评,以此作为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这样的评价偏重于结果评价,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下增加和改变评价方式,比如说组织教师互相旁听,再作互评;或是同一门课,学生换班听课之后,作出评价;或是制作微课堂视频,在网络上征集反馈意见等。

4教学质量考核与反馈体系的优化

对收集的评价信息,若不做适当的分析,则会失去评价的意义。大部分学校将收集的学生反馈意见量化,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分数的形式公示在学校网站,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反馈调节的重心是要让教师收到来自各方面准确的建议,以帮助其改进教学,而不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做比较。所以,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成立教学骨干小组,对教师教学进行指点;也可大胆地采取学生点评的方法,毕竟教学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5总结

本论文将构建以社会体育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引下,搭建各种实践教学平台,把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构建内容体系的主线,依据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特点的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构建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体系,并根据管理体系的结构要素,采取相关措施,重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保障体系。

作者:黎晓萍 刘巧玲 赵芳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