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思考

摘要:从生态系统发展观的家庭生态系统视角,本文阐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的现状,重点论证家庭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对留守儿童主体的不同影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家庭生态系统视角提出应对之策,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展理论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且庞大的社会群体。仅以湖南省为例,根据2012年湖南省妇联与湖南农业大学对全省“十县百村千户”的调查,湖南省0~14岁农村留守儿童286.1万人,农村儿童留守率为44.13%。这一群体引发的问题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何促进其健康成长也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将从生态系统发展理论的家庭生态系统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进行论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意义。

一、生态系统观的内涵及家庭生态系统视角研究的意义

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提出的生态系统发展观,主要研究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以及在相互适应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存在的更大环境的影响。根据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自内向外分为四个环境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microsystem),即包含个体,且与个体产生最直接互动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等;中间系统(mesosystem),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的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学校与工作单位的关系);外在系统(exosystem),即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这些环境当中,至少有一个不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但其中发生的事件都会对微观系统之间的作用过程产生影响;而宏观系统(macrosystem)是指各种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在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以上相互作用的四个环境系统,犹如俄罗斯套娃,每一层次都嵌在相邻一个层次里面,共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的现状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而言,留守儿童家庭因父母双方或一方缺位造成家庭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家庭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1.父母生态位变异。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父母生态位的变异。高志强(2013)等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母亲外出父亲监护的占18.24%,父亲外出母亲监护的占31.94%,即约有一半的农村留守儿童为单亲监护。这意味着在家抚养儿童的一方要承担父母双重角色,形成了生态叠位,同时也使生态位幅宽减半,即正常与双亲共同生活的儿童被迫只能与其双亲之一共同生活,造成了儿童成长过程中与一方情感联结的减弱。另外,双亲外出务工(或经商)委托他人临时监护的占49.82%,这意味着父母未承担亲自抚养的任务,造成父母生态位缺位。2.监护人生态错位。双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委托他人进行监护,因此本不需要承担父母角色的监护人需要承担亲子抚养孩子的任务,造成生态位错位,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有86.7%是其祖辈亲人,有73.16%的委托监护人年龄在60岁以上(最高年龄达86岁),有64.52%的委托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这种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特征,与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代沟让其难以实现有效沟通,因此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有效监护。3.家庭生态系统组分更复杂,边界较模糊。监护人是构成此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组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为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有其他亲戚等,监护人具有其本身身份及父母替代性角色的双重身份,有其复杂性。同时,监护人和父母之间,也会因为教育观念和思想存在差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生态主体的无所适从性,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家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弱,风险性增加。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增加了系统的活力,但也给系统带来风险,造成不稳定性。年轻的父母在外出务工中,受到外界诱惑增多,若夫妻双方缺少必要的理解和沟通,则可能会走上分道扬镳的道路。夫妻关系是家庭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关系,一旦夫妻关系破裂,整个家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大多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较低,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有安全风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家庭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三、家庭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席居哲(2003)在对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中,将家庭生态系统分为三部分: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儿童子系统。与非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相比,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增加了监护人子系统,时间因素作为系统的外在变量(见下图)。家庭生态系统在这些子系统及其组成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不断运动发展,不同子系统对留守儿童这一生态主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父母子系统。这是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父母通过基因遗传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各项生理特征,气质和性格等也受到了直接影响。但外出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观、行为方式等则由直接影响变成了间接影响而相对减弱。由于缺少与父母的共同生活经历及情感交流,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亲情疏离。但刘霞、武岳(2007)的研究指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仍然主要来自于父母,无论外出与否,父母在儿童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情绪情感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别。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对在外父母的强烈思念,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其中母亲带来的影响最大。2.监护人子系统。这是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子系统,也是与非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最大不同处。研究显示,监护类型大多分为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居多。不同的监护类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性人格特征,单亲和同辈监护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较小。詹欢等(2005)的调查发现,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家庭环境子系统。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具有亲密度、情感表达性、文化知识性、娱乐性较低,而矛盾性突出的特点。留守儿童由于其不良的家庭环境引发了一些不良人格特征,如乐群性低,自卑拘谨,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不强等,而不良人格特征容易引起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

四、基于家庭生态系统观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

让年轻父母理性回归家庭,保持家庭生态系统的完整,有利于给农村留守儿童主体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提高社会化程度。1.家庭生态系统的内部调整。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生态系统失衡是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针对当前家庭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1)减少父母生态位叠位、缺位的负面影响。家庭内有幼小儿童者,年轻父母要想办法尽量坚持不外出、尽量少外出、尽量晚外出和就近外出的原则;对于孩子稍大或具有优质监护条件的家长可坚持外出常联系的原则;有条件的家庭则建议家长尝试外出带孩子的原则。3岁以下婴幼儿的母亲务必不要外出,若长期外出者必须带上婴幼儿,以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2)减轻监护人错位带来的不良后果。鉴于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的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特征,建议双亲外出需要委托他人监护时,必须做以下排除:一是70岁以上者,二是未成年人,三是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者,四是患有严重疾病或传染病者。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若必须外出者尝试一方外出,留下与孩子沟通较好的一方陪伴孩子,建议最好由母亲监护。2.重视家庭生态系统中的保护性因素。研究发现,有的长期身处逆境、遭遇挫折的儿童并没有被打倒,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适应良好儿童”。这些儿童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心理资本较高,能够积极应对不利的成长环境。其中保护性因素是增强心理弹性主要方面,它是指能减轻不利处境中的个体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促使个体心理弹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如儿童自身的积极品质,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等;学校老师的关爱指导;与监护人相处融洽;父母努力奋斗的榜样示范;与同伴的友好关系;良好的邻里关系等。3.借助外部生态系统的补偿。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伴生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复杂性系统问题。还可借助宏观系统、外在系统、中间系统以及微观系统中其他子系统进行生态补偿,积极发挥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层次系统的作用和力量,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相互配合,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志强,朱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版社,2013

[2]谷禹,王玲,秦金亮.布朗芬布伦纳从襁褓走向成熟的人类发展观[J].心理学探新,2012

[3]席居哲,桑标,邓赐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

[4]高志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补偿机制研究——基于湖南的调查和教育生态学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报,2006

[6]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0

作者:银小兰 黄诚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