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扶贫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扶贫问题

【摘要】本文分析了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应措施:从家庭方面来说要树立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重视家庭教育;从学校方面来说要加强学校管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从社会方面来说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多方面共同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精神扶贫;家庭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问题原因

深刻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比较复杂,但总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往往缺乏家庭教育,有很多都是以隔代教育为主。隔代监护人往往因为监护能力欠缺或监护方法不当而使得隔代监护效果不佳,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影响留守儿童的道德和人格发展。再加上有些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单一,导致留守儿童性格存在缺陷。

2、学校因素

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许多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仍然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缺乏对本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的疏导和教育,缺乏与这些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些教师虽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但基本上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传道授业上,而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仅仅成为教师们进行教书的手段,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没有承担起做留守儿童家长们的思想工作。还有些教师存在很大的功利思想,并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不要说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的“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方式,对自身的定位认识不够准确,在教学和育人工作上存在很大的懈怠。

3、社会因素

受社会市场化潮流的影响,拜金主义、贪图享乐主义等悄然兴起,对于那些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来说,其道德品质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些非正规的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忽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向许多未成年孩子其中也包括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开放,这些留守的孩子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另外,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关爱而出现的精神贫困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社会各界开展帮扶留守儿童树立健康心理工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工作流于形式,并且帮扶的形式也过于物质化,例如许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往往会在特定节日给他们买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并没有深入去跟这些孩子交流沟通,整个监察和帮扶工作比较笼统。

4、自身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除了以上三点提到的因素外,也跟他们自身因素是分不开的。大多数留守儿童尚处于青春期甚至更小的年龄段,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差,人生观发展不成熟,再加上没有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容易情绪冲动和偏激,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特别是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孩子敏感多疑,对身边人不信任,对于家长,老师和其他人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成长中的烦恼无处诉说或者不想诉说,使得一些留守儿童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际,害怕与同辈交往。

二、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他们的精神贫困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1、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极其欠缺的。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贫困问题,首先要从家庭入手。(1)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作尽可能积极的引导,以防使留守儿童心理上增加压力,长期以来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倾向。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德,注重孩子对中华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2)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家教,家风,家训”都是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内容,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因此,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更应该注重家庭文化建设,注意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邻里关系等,形成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其次,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力量,身教胜于言传,要以身作则,以身传教,让优秀家庭文化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2、开展新型的学校教育

(1)加强学校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些留守孩子的父母并不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解决留守儿童精神贫困的直接途径还要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加强管理,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引进或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帮助留守儿童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校风、校纪建设,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2)实行家校互动模式。家庭和学校是关系到孩子受教育的两大关键方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贫困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因此学校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加强与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的沟通,教育孩子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家长具备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注意定期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双方共同监督留守儿童的成长,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协调发展。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创新对留守儿童的关怀服务模式。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监督、帮扶等方面入手,创新对留守儿童的关怀服务模式,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力量结合起来,共同监督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以家庭为基础,做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用亲情浸透孩子的成长;以学校为保障,尽可能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的不足;以社会为依托,呼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精神贫困问题,鼓励社会各界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生安全等方面全方位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2)建设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的文化氛围。同时本地区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村周围特别是靠近校园地方的不良娱乐场所的整治,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到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周围进行走访排查。加强对农村和学校周边网络文化环境的监管,从外部环境尽可能避免留守的孩子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蚀。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性和阶段性问题,对留守儿童的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一样,都是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当然,要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完成对他们的精神帮扶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投入到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在生活上、情感上给予他们各种形式的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相信在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大大改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精神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婧仪.回迁社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

[2]许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商桀.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4]雷盛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高翔翔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