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初探(3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初探(3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看护,由于年龄及思想等原因,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了,经常放任孩子和别的孩子一块出去玩耍,孩子干什么去了哪里他们都不关心,只要是能按时回家就行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有了网吧等游乐场所,留守儿童极易被网络上一些东西所吸引,误入歧途。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政策性原因

1.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就开始实行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即城乡相分离的户籍制度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城乡不同的政策。比如教育方面,很多学校都是根据户口来“划片”,而农民工的子女因为户口在农村,无法和其他城里孩子一样进入学校,享受教育,必须要缴纳借读费等费用,高额的教育费用,使得农民工只能将孩子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没能及时纳入政策议程。农村留守儿童远居农村,很难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引起关注,这期间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问题的解决。3.政策执行不力。虽然近年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政策仅仅体现在文字层面上,并未真正得到落实。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路径

1.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取消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制度差异,让农民工及子女能够享受和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逐渐减少农村留守儿童。2.切实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要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就近转移,既可以缓解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巨大压力,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同时还能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3.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待遇。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虽然进程飞快,但是农民工却处在一种“半城市化”状态,虽然是生活在城市之中,但却不能享受城市市民的待遇,使得农民工没有归属感,更无积极奉献的精神。因此必须改革制度,改善其生活环境,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使农民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以便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4.加大财政投入,在物质上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以保障和支持。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给农村教育提供支持,增加教育硬件投入,改善学习环境,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设立专项维权机构,使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降低留守儿童沦为问题儿童的几率,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农民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使经济更加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逄碧莹 单位:郑州大学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经济落后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导致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同时留下大量的留守儿童。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也为教育带来了严重问题,大部分农村的教育基础投入非常少,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教育质量不高。

(二)户籍制度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居民身份存在很大差异,农民工要将子女留在城市接受教育需要花费更多财力,这种城市、农村户口上的不公平待遇,让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学校。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监护人自身经济条件和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局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很多盲区。目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多为祖父母。祖父母一般对孩子过于溺爱,缺乏必要的心灵沟通和社会道德教育。加上农村思想观念落后,很多农村家庭错误地认为学习无用,只有打工才能挣钱。同时,农村的教育质量较低,毕业后学生失业率较高,这也是导致家长不愿子女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逐渐消除城乡原有的二元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方法。政府要建立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统一发展。政府要从相应政策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积极推动农村贫困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保证农村劳动力能够在附近区域就业,逐渐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二)改革户籍制度

通过对传统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逐渐消除城乡存在的隔离制度,有效保证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相关政府部门还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法律保证,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接受农民工子女的监督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政策和制度真正落实,避免城市对农村子女存在歧视以及各种乱收费现象。

(三)重视家庭教育

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家庭教育。首先,村委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期组织探访,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活动,给与其更多关爱。其次,提倡留守儿童的父母履行监护职责,让其清楚自己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鼓励他们与子女长期保持沟通、联系和交流。另外,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时代,还可利用各种媒体、电视、网络等形式,宣传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以及有效措施,推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逐渐完善。

(四)注重对监护人的指导

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正确指导,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施力度。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下长辈履行对儿童的监护责任,监护人具有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因此,组织监护人的指导及培训工作十分必要。只有监护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五)重视学校教育

学校应开展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设置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其健康成长。教师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和成长情况,对他们进行家访,了解其具体情况。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缺乏家庭关怀,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儿童教育的引导者,更应该像亲人一样,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

三、结语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定位不当、心理健康隐患、道德行为缺失和升学困难等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家庭的关爱,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注。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才能让留守儿童更好地接受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章珍祥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探索

留守儿童缺礼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家庭原因。很多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照看,隔辈的过分溺爱,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他们不懂礼貌,不懂得尊老爱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礼貌”是什么,也许他们都不知道。很多爷爷奶奶反应,有时候也管,也告诉孩子要有礼貌,但孩子不听,没办法,只能由之任之了。而这种“由之任之”的做法,完全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们不忍心教训孩子,怕委屈了孩子,结果由于孩子年纪小,礼貌观念模糊,逐渐养成不懂礼貌的坏习惯,将来很难与人相处。有的留守儿童在个人家寄宿,家长怕孩子吃亏,给予错误引导,告诉孩子吃东西挑好的、吃饭尽量多吃、自己的东西别给别人用等等,结果致使孩子变得自私,礼貌全无。2.学校原因。有些农村地区的教师不注重自己的师表形象,行为不自尊,言语不检点,不懂得以身作则。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难免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对学生思想道德漠不关心,结果往往导致学生人格方面出现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缺“自理能力”,阻碍成长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这里主要谈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正常的成长。而且生活自理如果都成问题,他们长大以后又怎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留守儿童缺自理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家庭方面。有些留守儿童看护人文化水平低,不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过分的溺爱,使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实际上,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恰恰害了孩子,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还有一些看护人,不懂得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做错了,也不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孩子在多次尝试中习惯了错误,也不利于自理能力的提高。我遇见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在阿姨家寄宿,虽然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自理能力还是特别差,每天书包特别乱,老师让拿书,他找不到,老师让拿卷子,他有时找半天才能找到。由于监护人不注重指导,虽然老师批评了他几次,他都没有改变。后来老师了解情况后,帮其指导,渐渐地他整理书包的能力才有所提高。可见,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成长是多么重要。2.学校方面。记得十多年前,学校每周都会有劳动课,教小学生叠衣服、洗头等,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但如今,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课、实践课渐渐消失,或被改成了自习课或语文课等。学习成了学生每天生活的全部,这样非常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③但由于各种原因,缺营养、缺信心、缺礼貌、缺自理能力却潜移默化地成了阻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同心协力,改变现状,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政府加大力度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落实农村小学生午餐补助,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这样,不仅能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统一管理,也可以让他们实现科学饮食,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当然,学校硬设施的完善,还不足以实现这些,加强师资力量和师德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堪忧。④虽然近几年国家实行特岗计划、硕士计划,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仍存在。城乡师资力量严重不均衡。这些都不利于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完善管理。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就必须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力度,切实实现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能够享受同等的薪资待遇,享有同等的培训机会。2.制定相关的政策,并成立专门保护留守儿童权益的机构。建立地区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当地留守儿童动态信息,并进行分类,加大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扶,解决留守儿童身体问题及心理问题。同时要扩大社会宣传,促进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的有序进行。3.加快落实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国家政府如果能给农民更多的倾斜政策,农民在家就能挣很多钱,就不必进城打工了,而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有些人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还必须打破城乡壁垒,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福利待遇,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进城,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机会。”这个解决办法从大局上来看,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如果农民都进城了,那么中国的粮食谁来生产?结果势必会使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了,却产生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

(二)学校完善教育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的主渠道。学校应努力完善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1.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应考虑当地和本校实际,结合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学习特点,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结合本校留守儿童档案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有效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2.倡导教师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教师自觉关爱留守儿童,并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小学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最能洞察学生的心理。如果他们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学习变化及心理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积极开展有各种意义的课外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免于与同学脱节,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三)家庭明确责任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1.父母应改变原有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为人父母,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父母要多和老师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并及时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父母应多与孩子联系,加强情感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而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学习情况。只有这样,留守儿童们才会找到归属感,幸福地成长。2.监护人要明确自己的监护责任。监护人要多了解儿童饮食方面的知识,多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把“溺爱”孩子转变为正确地“爱”孩子,在孩子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方面给予正确引导,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他人帮忙,而不是无责任地放弃。只有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使孩子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四)社会携手关爱

社会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社会携手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1.集中物资,通过政府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合理地把这些物资按需有序地捐赠给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问题、学习问题等。帮助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事,所以希望有些公司或单位能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公司或单位的一个长远计划,而不只是一时凑热闹,或单单为了宣传而成了“一次性”关爱。2.集中人力,有组织地帮助留守儿童疏导心理问题,成为“家长”。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关怀,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与别人不同,并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社会任务,希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成为我们心中的痛,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作者:覃凤环 覃凤春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