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选题研究情况

教育学教师选题研究情况

一、研究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分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中都会选用两种甚至多种研究方法,本文统计的研究方法百分比之和超过了百分之百也是源于这一原因,具体比例分布情况3。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对教师进行研究,相关作者结合论文内容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进行了阐释。但是研究更多侧重于定性研究。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到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学的兴起,近些年一些实验法、实证研究法被运用到研究中,增加了学科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院校分布

288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来源可分为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两类。其中师范类院校论文数为230篇,占总数的79.86%,仅华东师大(84篇)、东北师大(36篇)、北京师大(34篇)、南京师大(26篇)四所高校就占全部论文的60%,其余为西北师大16篇,华中师大9篇,上海师大8篇,华南师大、陕西师大、湖南师大各4篇,山东师大、福建师大各2篇,首都师大1篇。综合型大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例较低,仅58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0.14%,且绝大部分集中在以文科见长的院校,其中比例最高的西南大学(31篇)其前身有一部分亦是西南师范大学,其余论文数量分布为为华中科技大学12篇,北京大学4篇,厦门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各3篇,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各1篇。

三、选题特点分析

1.选题受国家政策影响,反映时代需求: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因此,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部分博士生就将目光投向了教师研究,随着2007年新课程在全国普通高中的全面实施,也迎来了教师研究的高潮。

2.研究主题越来越全面,并体现学科特性:随着论文数量的逐年增多,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更加全面、深刻。主要表现为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对“教师”职业的细化研究、对教师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改善教师生存加大人文关怀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了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彰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但部分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因此还需对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教师全方面的发展,避免受短板限制而不能更好发展进步的“木桶效应”这一现象的产生。

3.定量研究比例较少,科学性、有效性不高:这与人文学科共有的学科性质有关,但也应该看到,早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实验教育学”,实验作为定量研究的代表之一,具有优良的历史传统,在教育学迈向科学化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效力。此外,不同学科所选用的方法各有侧重点,例如教育史中运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教育学中运用最多的是比较研究法,学前教育学中运用最多的是行动研究法。

4.综合型大学对教师的关注度有待提高:综合性大学可以为教师教育提供一个多学科的文化环境,满足教师知识通识化和能力综合化的要求,也能够利用自身的学科群优势和学术性优势,把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统一起来,适应教师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因此教育部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下大力度改革创新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体系。然而院校对比却显示出综合型大学对教师的关注度较低,要从促进传统师范院校的综合性发展和鼓励具备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两方面入手,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使教师教育由相对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由专营变为多主体兼营。

5.拓宽国际视野,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借鉴创新: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仅有39篇是对外国教师的专门研究,占研究总量的13.54%,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因此未来对教师的研究要立足于国际视野与本土眼光的结合,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对世界教育强国的教师培养模式、最新理论成果、先进实践经验方面投入更多目光,使其为我所用,助力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借鉴的过程中注意本土性原则,综合考察我国的教育现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

作者:颜晓娟 单位: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