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分析

【摘要】新媒体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积极影响,但是无法忽略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新媒体与广播、报刊的传播方式不同,不仅信息量较大,而且覆盖面广、传播迅速。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进入了新阶段,传播运用的技术、内容以及传播的主客体、信息量与速度发生变化,再加上新媒体具有开放、自由、平等等特征,这就使社会所有组织与个人获取信息。大学生是当前社会先锋,易接受新事物,通过新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获取。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有助于教育形式多样化。新媒体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网络、手机等媒介直观、生动地表达思政教育,对先进的思想理论进行传播。同时,大学生可运用网络对学习资料进行查阅,轻松找到网络学习资料[1]。大学生还能根据兴趣与爱好,对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进行选择。2.有助于教育内容广泛且生动。新媒体不仅资源丰富,而且信息量较大,这就为教学内容带来了无限性,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得到更新,从而形成信息平台[2]。同时,新媒体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更新观念,还能使教师通过电脑、手机等获取教学信息,促使思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生动与形象。3.有助于教育者获得便利。新媒体时代下,把大量的信息和各种媒介用户连接,将工具先进性、主体开放性、信息共享性集为一体,这就使信息在以及传递的时候,也呈现更自由的状态,信息接收和应用更加便捷,只要是有网,大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联系,而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能以QQ群、短信、微信群等实现内容的接收与传递,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消极影响。1.造成大学生的信息筛选难度增加。传统的媒体中,信息通常是通过层层筛选、检查,从而传播的正能量,大学生可从中受益。而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表现为良莠不齐、各式各样,这就会造成信息不受控与泛滥,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无法独立面对各种复杂问题,且无法选择与辨别。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与完善阶段,通常对事物缺乏判断力与控制力,这就致使其在对信息进行筛选的时候出现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3]。2.造成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滑坡。新媒体环境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任何学生都能够根据逻辑与思维说话,无法对行为举止进行监控,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做出违法行为,或者是部分学生将生活当中隐藏的人性丑陋,在无拘束的环境当中发泄出来,导致大学生责任感与道德感丧失,形成不道德行为。3.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新媒体下,信息繁多且杂乱,致使部分学生沉迷网络,一旦远离网络或者手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出现心理问题[4]。同时,大学生长时间依赖手机,在现实生活当中缺乏与其他人的面对面交流,忽视了父母和朋友。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者水平提高。1.新媒体运用水平提高。新媒体下,思政教育人员需充分掌握技术,并对其进行创新,促使思政工作顺利开展。传统的思政工作者掌握思政工作规律,没有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提出要求。实际上,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快速更新,再加上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逐渐应用,思政工作者只有充分掌握新技术,并熟悉网络文化的特点,才能追踪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不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调整[5]。2.交流模式的转变。大学生思政工作者需强化思想道德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使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需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教师需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平等交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领航员”,而非“典狱长”“裁判员”。另外,思政教育人员需按照多主体的互动、双主体的互动原则,通过生动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把一言堂转变成平等的对话[6]。通过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人格个性与发展特点,充分信任学生,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与能动性,从而构建交互、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健康的校园氛围营造。1.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校园新媒体文化。首先,扮演高校先进文化传播者与舆论引领者的角色。高职院校的新闻信息的,通常是将师生作为中心,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注重正确舆论引导。高职院校新闻网需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同时,要不断创新,以品牌效应,对学校特色进行凸显,在专业水平得到提高的时候,形成特色化栏目[7]。另外,按照网络传播规律,注重文化产品的不断开发,并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全媒体。其次,需注重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开拓,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空间与渠道的拓展。将手机文化、校园的网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将手机作为媒介,通过无线多媒体的传播技术,把理论学习、校园的文化活动、团组织建设、科技创新成果、院校学生状况等定期定向发送,帮助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维护校园的稳定。2.适应时展的工作队伍培养。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时,教育人员主要有党政干部、思政课老师、共青团干部、社会科学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想要使当代大学生思政素质得到有效强化,就需不断注重情况的变化,不仅需强化对师资的管理,根据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等要求实施严格考核与监督,还需强化对新师资的培养,通过切实有力的措施,选拔与培养一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勇于开拓创新、新媒体运用能力强的人才,促使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桥头堡与排头兵的作用[8]。同时,高职院校需将信息技术的培训当作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先进理念、活跃思维、勇于开拓与创新,从而使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规律成为对教育人才进行选拔与培养的标准。3.校园新媒体的管控与引导。首先,需强化源头管理,充分把控新媒体舆论导向,并设置出入口,避免为错误的言论与观点提供传播的渠道,保证大学生不会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其次,需关注运用的方式方法。不能通过分开内部网络、禁止使用手机等进行信息管控,源头的管理需和心理疏导有效结合,事后惩戒需和事前预防有效结合,将短期的网络意识和长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实现提前监控,积极引导,加强疏通,在新媒体利与益的发扬同时,预防新媒体的弊与害。最后,需注重被动转为主动。对于有害的信息,需主动处理,对于错误的言论则需提前制止。

(三)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与丰富。1.内容时效性的发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需充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要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作为指导,与国际、国内的大局相联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新媒体下,大学生通常更注重个性,思想状况表现为参差不齐,需依据不同学生,制定工作目标,并及时主动地开展教育活动。因此,思政教育中,内容需与学生思想与身心发展等特点相应,紧随时代的步伐,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和法治观念相结合,将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和社会新闻交汇点,并把百姓难事、国家大事、感人故事,如肺炎的抗击场景等,积极引入。2.内容多层性的开发。新媒体下,思政教育不仅需注重知识的讲解以及价值的澄清,还需逐渐走向价值选择、观点争论的平台。因此,思政教育者需充分运用新媒体,将思政教育不断渗透、层次性递进的特点进行发挥,创新教育内容,不仅囊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基本理论、经验、纲领,形势与政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而且包含了新形势下的健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科学精神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时代需求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促使思政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3.内容服务性的注重。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讲解,还是一种服务,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服务。思政教育不都是说教,还包括辅导与帮助,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政治观进行塑造,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充分尊重、关心、信任,使大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观念,且能够对美丑、是非等实施准确辨别,并对社会不良思想进行主动抵制,准确地把握主体,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服务性通常更偏向于学生主体性,以及学生具备的优良因素的充分发挥,不断克服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因素,并为学生构建心事倾诉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个人表达的机会,从而构建思政教育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需充分认识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具备的积极作用,并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努力克服。需注重全面分析思政教育影响,并剖析具体原因,从而使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并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正确价值观。

作者:孔繁怡 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