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分析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分析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日益被重视,它被认为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追求形成的关键阶段,落实劳动教育是必然要求。这不仅需要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也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农村中小学也是如此。虽然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此需要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从而切实发挥劳动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重要性;开发与实践

2020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劳动教育开展的新的指导文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较长时间,也一直在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受社会大氛围特别是旧有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智育,后来才慢慢重视德育、体育和美育。而对于劳动教育,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一直都关注不够。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要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国家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其措施之一就是要优化课程建设,设置与中小学教育相契合的劳动课程。农村中小学教育有其特殊性,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条件还是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劳动教育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劳动课设置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与之适应的劳动教育课是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文章将主要谈谈相关方面的认识,希望能对当前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就是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劳动在学生发展和成长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劳动表面上看是一种体力劳动,实际上学生身体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其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也能够提升。劳动还能磨炼其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接触劳动的机会更多,但是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独生子女家庭较多,而农业的现代化也使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常见的农业劳动。在家庭中,很多家长要么觉得孩子年龄小,很多家庭劳动都干不了;要么担心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在家庭劳动中的参与也很少,这就导致很多农村中小学生不会劳动,甚至出现了不想劳动、轻视劳动等问题。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些农村中小学自身受到教学压力的影响,还在坚持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旧有教育教学理念,把大量的时间集中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或者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对于劳动这类非考试科目则有些忽视。因此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就是安排学生参与每周的大扫除活动或每天的值日活动,这样的安排不仅不规范、不正式,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劳动教育、劳动课程不重要的感觉或者认识。所以一些农村中小学生不爱劳动,或者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浪费粮食、不懂得节约等不良行为。这说明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认真面对。农村中小学校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必须发挥农村中小学校的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校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要重视课程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

二、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与实践

(一)强化理论学习,做好宏观规划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首先要知晓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明确劳动教育开展的具体方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劳动课程,进而进行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的课程实践活动。为了指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这是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之后,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组织实施、基本保障等内容做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据。这些文件特别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在农村中小学也是如此。各地学校要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建立契合学校实际的劳动必修课程,在劳动教育的课时安排上,要坚决落实每周劳动教育课不少于1课时的国家要求。在此基础上,农村中小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把劳动教育课纳入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并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为劳动教育课的顺利推进做好准备。农村中小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要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不仅要重视劳动课程的开设,在师资力量安排上也要充分重视,以保证劳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要重视相关教师的理论学习,保证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能够按照国家要求,来合理地设置并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劳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实践。

(二)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

针对国家相关部门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在确定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下,要想保证劳动教育的顺利推进,其工作重点就是要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开展各学科教学的依据,开展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首先学校要围绕培养目标来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纲要为指导设计培养目标,构建设计劳动项目;其次学校要结合劳动领域与途径,来设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有依据、有参照。同时,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需要改变在劳动教育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参加劳动,这是对劳动教育认识的误区。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教育部有具体的实施建议,它特别强调中小学劳动教育要立足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要着眼于打好基础来开足、开齐课程,同时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注重教学效果,特别注意要安全适度,同时也要重视家校合作。所以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在课程建设上要注意其基础性和实用性,结合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要求,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既要有基本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个人物品、洗衣服等劳动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也要把学校组织的相关的公益劳动融入其中,如学校功能室的打扫、一些基础性的农村村镇劳动服务工作。在中学阶段,学校还可以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适当增加生产劳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了便于开拓农村中小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对社会的认知,农村中小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利于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相关劳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一定的准备,也能够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劳动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也要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的劳动教育课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重视实践育人,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

从劳动教育的内容来看,它既包括劳动观念教育,也包括劳动实践教育。从教育的实效性来说,真正使学生参与的劳动实践教育既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还能够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劳动教育课的育人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一定要重视实践育人,要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来组织开展。在农村中小学校园内部,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农村地区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好各种劳动教育活动。首先,要组织好每天的班级值日工作,既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还要力争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有一定帮助;不仅要引导学生爱上劳动,还要培养学生提高劳动能力。学校要利用好每周的大扫除活动,这是开展劳动教育课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大扫除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分工,力争学生全员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内边边角角的空地,建设校内种植园,可以安排学生和教师一起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者中药材,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要抓住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相关活动,如每天就餐后对餐具的清洗,住宿生对宿舍个人物品的整理和对宿舍卫生的打扫等,这些都是在学校内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学校要把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们在劳动体验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校园外,农村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把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的课后作业之中。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劳动打卡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劳动,并且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在农忙时节,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庭的农业劳动中,如农田的灌溉、农作物的收割和晾晒等工作。还要利用好寒暑假时间,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学生在家的时间,结合农村中小学生更接近农村劳动的优势,给学生安排假期劳动打卡的任务,这些任务既涵盖基本的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还包括一定的生产劳动,如夏收、秋收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做好记录,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经历的积累。这些劳动经历是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重要素材,能够使学生在劳动体验中磨炼意志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可以联系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引导与监督的工作,家校之间协同育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学科联动,全面渗透劳动教育

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仅仅依靠每周一节的劳动课难以有效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根据“三全”育人的原则,农村中小学校要把各个学科也纳入劳动教育中,把劳动教育课的教学要求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的有效开展,切实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劳动素质。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几乎每一个学科都有着潜在的开展劳动教育的切入点,如语文学科中教材所节选的文本内容与劳动者、劳动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顺势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数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这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契机。此外,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就是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务必要重视学科之间的联动,全面渗透劳动教育思想,这也有利于不断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普及力度。总之,在新时期的中小学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而劳动教育是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劳动教育的推进对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劳动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结合起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发展。因此,在中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来说,要认真研读国家政策与要求,学校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同时农村中小学校应该巧妙地利用农村特有的地域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劳动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学到相应的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当地教育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建立一个劳动主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李金柱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