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就业关系千家万户,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乎高等教育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尤其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基于胜任力理论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路径进行聚焦分析,得出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理论;就业能力提升;大学生

截止2020年,高校毕业生将近874万人,总体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受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很多用人单位纷纷减招、停招甚至裁人,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最难毕业季”“更难就业季”等频繁成为社会热词,除了毕业生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因素外,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专业基础薄弱,求学期间大量时间及精力荒废在虚拟世界,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二、实践技能缺乏,动手能力差,在高校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情况下尤为突出;三、综合素质缺乏竞争力,有些学生上完课就回到宿舍,不参加校园活动,缺乏与人交流,沟通表达、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等能力严重不足;四、奋斗精神欠缺,现在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尤其出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没有经历过生活艰苦,抗压能力差,学习生活持佛系心态,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及青年人的冲劲;五、个人形象欠佳,在宅文化盛行的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除了上课几乎都不出宿舍楼,内务凌乱,穿着邋遢,沉迷游戏者更是作息紊乱,缺乏身体锻炼及青春的朝气。以上种种都是严重制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影响因素,工作胜任力更是严重不足。因此基于胜任力理论分析和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及社会安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

由于智力学说在实际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效果不够理想,麦克利兰提出知识和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应该直接挖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据此他提出“胜任力”概念。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员工的个体特征”[1]。对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内涵界定,国内学者采用最多的是郑晓明的定义:就业胜任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每个岗位的需求是不同的,对胜任力也有着不同的要求[3]。而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的差异使得胜任力标准不同,且随着任职者年龄、经验、职业生涯等级的增长,针对其设计的胜任力模型会出现改变。因此,本文研究的胜任力适用对象为大部分大学生及其就业岗位,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是其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关键软技能、品行特质、个人形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为了便于本文研究,将对凝练出的五个方面评价指标进行聚焦分析,结合某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实际进行具体阐释。

(一)强化专业知识教育,注重理论素养提升。在搭建专业培养方案框架时,将课程构成按类别划分为通识教育、大类教育及专业教育等平台,再细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大类基础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广泛实行低年级大类培养,高年级再选择细分方向,二年级末根据社会需求、个人兴趣及专长、发展方向及教学资源进行双向选择,在促进学科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上更利于人才培养。避免出现学生过早进行专业学习,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之外,更需要倡导思辨及探究之风,多采用引领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专业知识领域的热情,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拓展专业领域的潜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每个行业都在面临变革,若毕业生仅固守学校掌握的经典知识而不知及时更新充电,那将很难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拥抱技术变革浪潮,不断迭代自身专业理论,方能在工作业绩方面表现卓越,成为职场佼佼者。

(二)优化实践技能学习,深化实操实训考核。用人单位在招聘选人过程中,更加看重求职者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技能在大学生胜任力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践环节占比,深化实践课程的内涵建设及实效性,避免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优化实践环节培养、考核的科学性,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共同评估课程培养效果,提升实践课程的深度。重点围绕行业、企业中实际问题、现实痛点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结果导向思维,树立学以致用原则,这样会取得更佳的实践教学效果。在优化实践、实习课程基础上,发挥好第二课堂优势,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学科竞赛等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尤其借助各学院专业特色及实验室平台开展丰富多彩专业技能竞赛,如“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显微镜操作技能大赛”、“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等动手实操的比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动手实践技能,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提升专业素养,收获成长。

(三)提升关键软性技能,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一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需要毕业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软技能,将其作为重要的选人用人指标。重点关注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灵活性及适应性、人际关系技巧及组织领导力等六个方面关键软技能。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自我的同时拓展学生素质,各项活动的开展锻炼的不仅是组织者,更包括参与者甚至观众。例如辩论赛激烈辩论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多重软技能,涵盖灵活性及适应性、团队合作、沟通技巧、抗压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微课堂演讲比赛侧重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及适应性、沟通技巧;团队型体育赛事侧重提高学生组织领导力及团队合作精神[4]。当今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态势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学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及激励政策,形成衔接紧密、结构完善的国家、省、校、院四级创新创业训练实施体系。项目选题方面要求规范严谨,必须是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此类创新创业项目结题答辩过程中一般会考察项目的背景、意义与核心技术,创新点、竞争优势、市场前景等,以项目制推进的研究过程能充分锻炼参与成员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及承受力等,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软硬技能兼备,同时更好的契合了社会普遍运用的项目管理制度,更易得到用人单位认可,有更佳的就业胜任力评价。

(四)春风化雨浸润品行,润物无声提升特质。品行特质反映的是个体的价值观、处事方式、心理素质、生活态度、精神境界及道德情操等,其中尤以积极进取、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及廉洁自律较为重要,品行特质相对较为稳定,其改进是一个长期且艰难地过程。这就需要以胜任力模型为框架,加大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从新生入学教育至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在校求学生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学生及早树立提升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学业规划。学校每年会征集、展示及表彰优秀廉洁文化作品,涵养清风正气,建设清廉校园,提升广大学子廉洁自律素养。围绕三全育人的理念,实现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尤其注重发挥课程思政及隐形教育的作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润物无声。学校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浸润广大学子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具备积极进取、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及廉洁自律等特质可以弥补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的不足,从而取得用人单位的支持与认可。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提供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立才能自强。只有在职业生涯中尽职尽责追求卓越,吃苦耐劳克己奉公才能取得优异绩效,方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突出重围,实现个人事业理想及人生价值。

(五)打造个人形象名片,展现青春阳光魅力。个人形象不仅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自信阳光、诚实亲和、举止得体及健美体态等特征都会塑造美好的个人形象,尤其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良好的个人形象对成功应聘非常关键。很多工作岗位对个人形象也有相应的要求,同时美好的个人形象在职场中更易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形成个人独特的魅力优势,在职业胜任力方面更胜一筹。围绕关键个人形象特征分析学校的一些有效措施。新生报到后会开展全面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疫情特殊时期,更是对重点人群开展了针对性关爱活动,帮助毕业生克服因就业压力大造成的焦虑、消沉等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就业挑战;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生组织、社团,参与丰富多彩课余活动,充实大学生活,收获无悔青春;定期举行多场诚信主题教育,争取让每位学子做到以信立身,真诚待人,胸怀坦荡;学校开设有礼仪相关课程,教导大家言行举止、仪表形态及服饰搭配等方面内容,就业指导课也会专门教导大家职场与面试礼仪,主要楼宇入口处设立有仪容镜,时刻提醒广大学子不忘正衣冠,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低年级学生中实行晨起打卡锻炼与体育课程全覆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体育课程涵盖主要球类运动及轮滑、动感单车等个性化教学项目,并广泛开展多项体育赛事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锻炼强健体魄。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本文基于胜任力理论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路径进行了聚焦分析,找到了有效措施并进行精准发力,为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艳.胜任力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视界,2014(34).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

[3]章莉.基于胜任力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林区教学,2020(04).

[4]唐振新.基于软技能金字塔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为例[J].智库时代,2019(47).

作者:唐振新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