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总理曾强调指出:“就业是14亿多人口大国最大的民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如果难以顺利就业,不仅可能使个人及家庭经济压力增大,还可能拖慢农村地区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解决农村籍家庭最大的民生,助力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几年来,本科生大幅度扩招,这初步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存在科研优势不明显以及就业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就业困境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籍;就业问题;分析;探讨

1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

从2000年开始,高校每年毕业生人数都逐年增加,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795万,820万人,累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还将远超当年的毕业生人数。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也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学生有了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农村大学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庞大群体,面对毕业生总量大、劳动力竞争力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多种严峻的就业现状,他们在就业中面对的实际困境重重。

1.1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会有着学科以及性别的不同。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很多地区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在社会就业创业环境方面,我们很多人都对一些农村出身的人有很大的偏见,我们认为他们有着迂腐的思想和落后。这让很多人对一些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有偏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的思想严重的影响了很多公司用人的思维。这样的偏见也给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机会造成很大的缩小,比如说,他们得到商业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创业资金类似的支持机会会有很大的限制。这样的偏见在很少的时间内不能够得到改善,这样让城市户口的大学生和农村籍大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大学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创业情况。而与此同时,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再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着学科上的差异还有性别的差异,如果女生在毕业的时候岁数过大,她将会面临生育的问题,这对于求职的路上是一块很大的绊脚石。

1.2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趋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农村籍大学生期望就业的单位选择上,有约三分之一农村籍学生的就业首选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占比33%;选择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基本持平,分别占比23%和22%;选择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学生较少,分别占比10%和7%;只有5%的学生没有对期望就业的单位做出明确选择。

1.3农村籍大学生需要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是指一个人通过对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素养的开发,从而获得了能够实现就业机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上来展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说就业能力是直接决定自己是否能够获得就业机会的个性心理特征。农村籍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期间他们努力学习,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课本上,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业成绩上脱颖而出,学生或者家长根深蒂固的观点就是学习好专业知识,其他作用微乎其微。很多的毕业生都是井底之蛙,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很狭隘,缺少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生的择业观存在偏差:农村家庭培养出的高学历人才如果未能顺利就业,或是原本期望能走出农村的大学生又回到基层就业,是很多家庭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同时,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受传统就业思想影响较深,希望找到一份薪酬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失业风险较低的稳定工作,认为自主创业不仅风险高,还需要充足的启动资金和人脉关系,凭自身条件难以实现。2)社会化意识薄弱:麦克斯数据公司对毕业生对本校教育的建议进行调查,77%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教育实习,61%的学生还认为应该加强试讲试教、教育见习环节。二是学生认为学习好专业知识远比综合素养锻炼重要。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在一个安稳的校园内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对社会的意识有很大的缺失,在学校中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却疏忽了对社会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之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交际和社会适应的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从而在就业的过程中遭遇失败。3)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很多的学校农村籍不注重对就业环境以及就业形势的学习,对这方面缺乏全面的把握。认为获得文凭就可以顺利成章的就业,但是事实上在面临就业时,才发现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差别很大,只能选择被动的就业。

1.4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就业率一些指标的因素,很多的高校的就业对象一般是当年的毕业生,而且相关的服务窗口也只对那年的毕业生开放,这样的安排使得低年级的学生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很大的限制。这样让学生缺乏就业准备的意识,除此之外,很多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指导队伍的不专业,乃至缺乏都是限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原因。

1.5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却期望过高,影响自身顺利就业。农村籍学生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为父母分忧,降低求职成本,为了尽快就业,对就职速度的要求要高于就业质量的要求,就业的稳定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被放在了职业选择的次要位置。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等,如果拥有多而广的人脉资源就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就业资讯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应聘成功率,而绝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家庭背景相对简单,经济条件较差,在城市中没有好的门路对子女的就业提供帮助,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子女寻找更大的就业空间,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只能靠碰运气、等机会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很多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过于被动,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2改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方法

由于差异问题让很多出自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城市户口的学生,根据一部分人的社会研究得到,目前的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很大幅度的经济水平差异,这使得很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相比于城市的学生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而且往往来自农村的学生,突然换了环境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而来自城市的学生适应能力比来自农村的学生适应能力高。这样的情况让出身农村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强,农村大学生的压力远远大于城市大学生,不仅仅体现在地区上,也体现在年纪上,大一的学生会大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他们非常的迷茫,对专业以及未来工作环境没有了解,这是他们迷茫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月的花费水平也和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关系,花费越低的人压力越大,这样的数据表明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就业压力有关系。如果家庭的经济水平低,会让大学生急于寻找一份好的工作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样会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这样的调查分析,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将重点放在给大学生树立创业的意识和相关概念。学会创新,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通过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农村籍大学生压力的措施。如果想要改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而且“产能过剩”的状况,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分别是个人、高校以及市场。稳定自我的求职心态,高校应该将培养求职能力当成重点。将培养优秀社会人才当作目标。加强导师培养执导水平;不仅如此,同时也要优化就业市场,改善产业机构并进行升级和调整。改善经济增长的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1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大学生,就业的好坏是由自身努力所决定的。首先在校内不能疏忽对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课余时间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让自己尽早的适应社会。将自己的专业以及研究的课题,乃至各类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脉络,对行业规则掌握,提高自我的认知程度,增加社会阅历。明确自我未来方向,做好规划,发现自我的优势,让优势成为自己入职的关键因素。培养乐观心态,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能够树立信心,增加自我抗压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要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优势,不断向职业生涯规划的站点靠近,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确立理性择业观。

2.2高校应该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及兴趣爱好,对农村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科学指导。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期望的职业发展方向;思考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综合分析影响就业的各种外部因素,准确定位就业目标。并利用电视、广播以及两微一端等新型传播媒介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对政府推动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充分传达,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势,引导农村基层转变观念,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回乡就业,使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引导就业就业指导部门要把“大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使学生在确立人生规划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乐于去基层锻炼。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全程化、系统化。就业指导部门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建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规划。同时,联动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把握好毕业生求职就业心态。积极心理学将重点放在了发掘自身潜能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对未来的规划和前进动力的激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让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更大的范围和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就业行为以及求职心理,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生涯指导工作。

2.3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制定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人才引进政策。信仰、理想、收入、发展是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重点考量的几个因素。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设有的各种优惠政策,是首当其冲的责任。现在我们能够切实地看到政府把农村籍大学生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其实施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帮助解决场地等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环境建设,当然还需进一步努力,形成更成熟的支撑帮助体系。政府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薪酬、福利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各地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和培育的重要性,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适宜的土壤。农村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个人和社会双赢的局面。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创造便利条件;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另外,政府应完善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针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够全面。所以解决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作者:杨月於 文博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