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的教育改革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以往粗放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教育新的发展需求,在整体环境呈现出周期性经济增加的同时,我国的教育领域也急需进行新的调整与规划。从经济新常态的概述谈起,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农村教育;改革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呈现出维稳的趋势,中国的整体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变革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就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等问题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他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心态上的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经济增速的放缓,在农村教育改革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思路,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经济新常态概述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新常态不是经济发展的后退,而是在新时代一种全新的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有以下六个主要特征,即经济增速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改变、配置方式转变、福祉包容共享。在经济新常态下,各个领域的工作者都应该准确的分析经济新形势,对新常态下的新观点、新机遇进行挖掘,做出新的作为,完成新的经济工作任务。经济新常态下引起的经济状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以往的10%左右,下跌控制到7%,甚至更低。进入到经济发展的中高速阶段。第二,经济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结构的改变、要素结构的增加,都将进一步导致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第三,经济质量的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要从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态中跳脱出来,朝着质量效率集约式方向发展。第四,注重公平与正义。强调全民的整体富裕,旨在让更多范围内的人们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福祉与红利,有计划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第五,不稳定因素增多,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换档阶段,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许多矛盾和风险开始集中显露,如人口老龄化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教育改革等问题都成为了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不到位

当前我国政府在进行农村教育改革中较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对农村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的选聘、校长的选拔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农村学校日常运作的独立性和可行性程度不高,需要较多的听从政府行政部门的安排,农村学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行动主动性较为欠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中,领导的命令是第一执行指令,内部管理的行政化色彩浓重,学校内部权力之间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的设置都不够完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受到一些外在条件的制约,例如行政命令、政府政策、学校内外部客观情况等,导致他们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被动,在工作中较为容易满足现状,缺少主动作为的态度。

2.教育结构不平衡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各个阶段的教育发展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间的偏差。当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对小学初中的教育教学实行义务教育,不收取教学费用,只适当的收取杂费与保险费用,对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投入不足,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学前和高中教育资源处于贫乏阶段,整体表现出教育资源不足的状态,许多农村地区没有设置相应的学前机构,部分开设了学前机构的农村,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也存在欠缺,无法提供正规有效的学前教育。我国部分农村的高中教育还未普及,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不够合理,一般只招取优等生,对于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招收不够及时,造成一些学龄儿童的辍学问题频发。

3.教育发展不集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也大大提升,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较为粗放,发展不够集约,教育质量不够高,急需进行新的调整。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较低,课程的单一化问题较为突出,教育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文体活动缺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要求,加强学前教育、进行高中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的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问题,如何有效的提高师资力量,如何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给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完善的教育服务,成为了摆在各个农村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经济新常态下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也在不断增多,我国的教育体系已经从以往的生存性教育向新时代的发展性教育转变。在经济新常态下,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念,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开展,实现农村教育改革的再次腾飞。相关的行政单位和教育机构应该要找准弄农村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切实的为农村提高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根据不同地区的学龄儿童人口数量,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有人的地方具有教育,切实的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完善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调整,保障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学前教育要提高质量,可以采用西方先进的蒙特梭利教育手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培养,激发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开发。高中教育要增加普及型,高中学校要改变以往为优录取的招生要求,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读高中,或者能够进入合适的中专院校进行就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书读,能够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实的落实更新“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民为本”的办学理念。

2.加快制度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让不同阶层的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不同阶层人的命运,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新兴中产阶级,让社会整体的发展趋于稳定合理。让中国从劳动力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农村教育改革要加快制度建设,以制度为推手,推动农村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落实“以县为单位”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从县级教育领域的改革入手,提高农村教育改革的实效。县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对于教育经费进行多渠道的筹措,满足教育领域的经费使用需求。其次,要进行信息公开化建设,对于农村学校的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再次,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农村的教师队伍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为乡村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3.优化教育结构

加强农村教育改革,需要进行教育结构的优化,建立起囊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发展体系,在广大农村建立起普惠性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公办学前学校和普惠性学前学校的数量,加强质量监管,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保持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更多农村孩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免费师范生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回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同时在农村在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便捷舒适的寄宿制教育,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高中教育要实现基本普及,对于学籍成绩良好,有较高求学欲望的学生,都应该尽量的让学生读高中,如果因为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也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改革做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发展过程中急需改变思路,调整方向,以更好的状态面临未知的挑战。农村教育改革需要从教育理念、制度建设、教育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笔者相信,只要农村教育工作者能够众志成城,努力奋斗,农村教育改革工作一定会迎来自己更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磊.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7,(04):34-36.

[2]宋亮.综合素质评价推动农村教育改革[J].教育,2017,(14):35-36.

[3]张焘,陈曦.农村教育的内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J].继续教育研究,2017,(03):36-39.

[4]冯芳芳.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反思[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08-111.

作者:卢雪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