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师范生顶岗支教探寻

农村教育师范生顶岗支教探寻

摘要

师范生顶岗支教是黑河学院一项长期的援教工程,它既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需要,也是师范生专业素养和促进成长的需要。本文以黑河学院顶岗支教实习为例,阐述了师范生顶岗支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黑河学院顶岗支教的驻县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指导,使师范生在顶岗支教的实习中,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了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为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做出贡献。

关键词

顶岗支教实习;师范生;农村教育;留守儿童

师范生的顶岗支教实习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素质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经之路,更是解决农村师资不足、队伍不稳等相关问题的迫切需要。自2008年开始至2017年,黑河学院顶岗支教实习,已经走过了9年的历程,选派出千余名大学生,分期分批地深入到50多所乡镇学校,参加顶岗支教实习,解决了部分农村学校缺少师资的困难,得到受援学校的欢迎和好评,并取得显著成效。

1提高教学能力,解决农村师资短缺的困难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重点是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师范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热情向上,思想敏捷,具有一定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们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他们参与乡村基础教育,对进一步深化乡村教育改革,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师范生虽然在学校经历了岗前培训,但是适应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他们尽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顺利融入到教学中,驻县教师和进修学校取得联系,共同商定由初教部为支教学生补上新教师上岗培训的第一课。进修校选出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培训任务,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进行指导,根据师范生和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指导形式(如:课程式教学指导、专题式教学指导、交流式教学指导等)。具体为示范课、公开课、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他们就教材、学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与难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不仅做到了为他们出谋划策,更给他们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建议。对他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达到解惑和实践教学指导的目的。顶岗支教实习的学校多数为贫困农村乡镇学校,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师严重缺失,知识陈旧,年龄老化;学生大量流失,乡村教育落后,许多规定开设的课程无法开设,使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师范生顶岗支教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矛盾,许多师范生身兼数职,工作量很大,每周课节都在十几节以上。支教学生除了做好份内工作,还积极参加受援学校的教研活动、植树造林、越野赛、运动会;帮助教师制作课件,上网收集资料;值周,看晚自习等。师范生给学校带来了新生血液,使学校生机勃勃,他们很快融入到学校的集体中,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乡镇学校生活艰苦,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薄弱,但是学生和家长的质朴和善良,执着和坚强,影响着这些90后的大学生们,使他们体会到了另一样的“生活”,学会了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学会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他们在常规的教学中渗透着课改的新理念,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他们用最简单的教具,承载起学生的梦想与未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责任。

2关爱留守儿童,让责任和爱在这里停留永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同学在支教期间和她的学生们住在一个寝室,她了解到“留守儿童”一年甚至几年不能与父母见面,在长期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回到家里,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学习、教他们如何做人,隔代教育的溺爱、亲戚朋友的“放养政策”,使这些留守儿童不仅在学习上滞后,在人格上也发展不健全。王同学在生活中给他们爱心和呵护,在学习上给他们关心和帮助。王同学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她在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上,号召高年级的同学,关心和照顾低年级的同学,特别是留守儿童。她把高年级同学和留守儿童组成一帮一小组,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快乐成长。她还将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家长应尽的义务,打印成材料,送到“家长”手里,希望他们能用正确的方式关爱留守儿童。黑河学院的同学们知道了这里的情况,帮助王同学募捐和收集了一些衣服和学习用品,她把这些东西带回到学校分给孩子们,大家非常快乐,她的心和孩子们贴得更近了。在生活中,王同学经常帮助、指导留守儿童扎辫子,穿衣服、叠被子,培养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有一次,她给二年级张同学梳了一个漂亮的发型,她照完镜子说:“老师,我妈妈从来没给我梳过头发,她在我头发很短的时候就走了”。听了这样的话,她很心酸。王同学和这些孤独的孩子住在一个屋檐下,管理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关心着这些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经常给他们讲故事,讲大山之外的事情,一起做游戏,给予他们正能量,温暖他们孤独的内心,尽可能地让他们快乐,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与欢笑。像王同学这样的师范生很多,腰屯学校支教的武同学在支教感悟中写到:“王可心,今年7岁,就读在学前班,一天晚上寝室突然停电,我把她带到我的寝室写作业,我把拉杆箱当成桌子用,用手电给她照明,帮助她完成作业。”李同学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班级就4名学生,3名是留守儿童。孩子身上有太多的不安定因素,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捣蛋、爱玩,内心却很孤独。她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计划,用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成长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生。她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习惯开始,教学生学会自律、自立、自理、自强,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关心、关注留守儿童,首要是要关爱,在情感上走进这一群体,弥补他们缺失了的那一部分家庭的关爱。蒙台梭利说过,“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儿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关爱,才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可以说,爱是儿童成长的背景和环境,是其生长过程中不能缺失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支教学生用爱心、关心和耐心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和尊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关爱的种子,使他们孤独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支教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们的责任和爱心,孩子们沐浴着这份爱心,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格外珍贵,一批批支教学生的承上启下,使得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和爱心在这里停留永驻。

3体验农村生活,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支教期间学生全新的精神面貌,科学的文化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都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民,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乡风文明”,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促进者。秉承着这种理念,支教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和受援学校所在地的村委会进行文化交流。为活跃乡村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宋亮小组与西屯村、边防五连建立了友好的军民“共建”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村里的文艺骨干组织起来,一起教村民唱歌、跳集舞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为了“庆丰收”、“送老兵”,营造新农村新风尚的文化氛围,他们举办了主题为《军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文艺演出。全场十一个节目从策划、选编节目、到导演,几乎都是宋亮小组负责完成。黄子尊小组与哈德彦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经常到村里教村民集体舞,帮助村民们编排文艺节目,学生们将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村民,给村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委会和学生们决定举办一场联谊演出,主题是《顶岗支教促建设,农村文化谱新篇》,这个想法得到黑河学院领导和沿江乡领导的大力支持,黑河学院的宋院长邀请黑河市政协张岭主席一同来参加,孙吴县及乡政府领导和沿江乡各村的村长、黑河市电视台和孙吴县电视台的记者等也一同来参加这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了爱好音乐的青年农民车强,他很想到大学去深入学习音乐,他的想法得到宋院长的支持,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帮助农村培养文艺骨干,欢迎车强到黑河学院进修学习。学习期间他得到程老师的耐心指导,得到了同学的热情帮助,通过不懈努力,舞台表演和歌唱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在大学生艺术团内担任独唱,在一些文艺演出中,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车强不负众望,他学成归来后,是乡里、村里文化活动的促进者。在乡里为村民办“绿色”婚庆,他把婚礼办成积极向上的、阳光的、健康的婚礼,“在十里八乡”受到村民的欢迎。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车强不辱使命,做出贡献。顶岗支教实习促进了高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师范生专业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深化了师范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解决了农村师资短缺的困难,总之,师范生顶岗支教在农村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者:王春霞 单位:黑河学院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志敏,孙彤.教学指导:师范生成长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17(1):130-133.

[2]汪聚应.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中的顶岗支教实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68-71.

[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