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信息化制约因素与对策

农村教育信息化制约因素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足与制约因素,从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等方面开展介绍,并阐述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化;对策

农村学校把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等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校教学以及管理,实现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在农村实行教育信息化,对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在农村,研究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原因,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推进。

一、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设备更新维护差

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村教育方面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但目前主要就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设备没有专人维修与更新。在农村的教学环境还主要是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师难以转变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导致现代信息设备很少用于课堂。信息化教学课堂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例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语音室、实验室以及电子备课室等等。尽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教师也没有养成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习惯,导致这些设备经常闲置,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此外信息化设备常年放置,不经常使用,又没有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更新,设备不能经常运行,造成设备逐渐陈旧不能发挥其作用[1]。

(二)教育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匀,信息更新较慢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资源,推行教育信息化需要教育资源作为支撑,否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商业购买、教师自制以及县教育局配置是农村教育信息资源的主要获取渠道,内容主要就是各大名校的题库、优质教学案例、课件等等。当前农村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科上,对于美术、体育等副科上的资源几乎没有,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农村教育信息整体较少、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基本上满足不了学生与教师对于教育资源的需要。同时,农村教育资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新速度缓慢,共享性差,使得很多资源不能够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难以物尽其用。在农村很多部门都对资料库有所限制,只能内部人员使用。共享平台的缺失,导致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只能是开教师会议的形式进行,老旧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带动教师技能的进步。在信息资源的更新上,只注重学生题库的更新,而教师教案以及多媒体资源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觉得题目晦涩难懂,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薄弱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技术人才的支持。农村学校信息化师资力量薄弱,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口较大,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在农村信息技术老师基本上都是由主科老师兼任的,专业性不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教师自身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放在学生学科教育的培养项目中。基本上没有教师能够认清信息化技术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因素

农村地区受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现象难以改变,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在对教育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其对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教育只是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忽视了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育人为人,而后知识”把更多的教育资金以及优惠政策用于提升学生的升学率上,对教育信息化方面有所忽视。很多校领导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形象工程,不能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作为学校的领导自身对教育问题认识很浅显,这对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很不利。因此导致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资源条件都不足,农村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教学信息技术、资源以及设备利用率不高以及资源闲置的状况。

(二)农村教育管理制度因素

在农村管理部门的构成中,学校是负责教育的部门,其基本上很难有机会提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因为农村的发展基本依赖于地区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农村学校只负责教学的工作,在学校的管理上基本上也是教师兼任的,政府行政部门没有对农村学校给予有效的制度以及政策支持。在农村推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都是上下级之间信息的传达、下发指导性文件等,没有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教育信息化考核评价的空白,是当前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三)人员因素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在农村教育信息化这方面也不例外,人员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学校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固然就不能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不能及时更新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师队伍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是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在学校有信息技术教师缺口的情况下,进行岗前培训,以快速上岗的形式加入教师队伍的,很容易导致教师理论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的落后,以及农村教学的落后。因此农村教学信息化的建立更应该从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中着手。

(四)教育资金因素

教育资金问题是长久以来阻碍农村教育事业进步的核心,教育资金直接影响教育事业信息化的进程,主要是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教育资金比例失衡等。在国家决定将教育资金的划拨由县级部门负责后,地方政府把重点都放在升学率上,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经费过少。还有的学校资金使用比例失衡,大部分农村学校在推行教育信息化上注重教学设备的采购,忽略了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盲目购买,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

三、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一)深化认识,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必须深化认识,改变教育观念。国家应该从教育部门委派技术人员下基层,讲解当下推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未来教育事业的规划,从根本上改变领导班子的旧思想,对农村学校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使其明白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从而改变行政领导、校领导以及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

(二)增强教育信息化政策以及机构设置

目前,农村教育信息化政策不健全,对此,地方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认真从基层调研,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由学校来执行,教师做好落实政策的作用。行政部门提供可行性的方案,制定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以及教育信息化考核评价政策,建立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可以仿照教育信息化推行的好的学校,展开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互相借鉴经验。建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门,让教育信息化工程独立建设,使其融入到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教育信息化考核、奖励政策。

(三)积极引进以及培养信息化教师

推行农村教育信息化引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是关键,学校必须推出一些优惠政策用于吸引专业人才。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转换以前的学校体系建立模式。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解决住房问题,每个月给一定的生活补助,还有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补贴等,在工作前景方面,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争取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让其明白来到农村发展教育事业是前景广阔的,定期的培训学习让其能够了解国内乃至国外的先进知识技能。其中这种培训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对一”的培养模式,让信息技术教师接触到最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

(四)增加资金投资力度

国家推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的政策,当前农村必须面对资金紧张这一难题,政府应该转变资金的投资方式,由单一的投资方式向投资的多元化转变,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其中政府监理多元化投资机制。教育信息化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基础,教育经费应该由当地教育部门从公共财政预算中领取,其应该建立一个教育信息化经费专门部门。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发挥其优势在社会中多筹集资金用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2-3]。此外,转变资金的投资模式,建立软件与硬件同时发展的信息化教学。在硬件设备比较齐全的学校减少硬件设备的购买,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设备软件要及时更新,聘请专业的人员专门负责信息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更新工作。在信息化设备的选购上尽量选取性价比高的设备,不必要是最先进的,过于先进在农村没有专业人员调试的情况下,其不能发挥优势。相信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我国教育事业的信息化进程一定会更加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有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目前国家正以稳中向好的态势稳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中国不能仅仅只追求GDP的数值,所有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基础知识上,基于此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一定要着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山岭.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杨改学.效益最大化找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杠杆支点[J].中国教育报,2015,(59):220-63.

[3]王海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7,(32):25-441

作者:佟艳杰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