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路径

摘要:基于新媒体环境视角,积极探索传播和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师德师风;文化传播;传播路径

近些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门槛空前降低,任何热点事件都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传播至整个网络,引发舆论热潮甚至网络事件[1-2]。新媒体创造了一个时时在线的舆论空间,并且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3]。新媒体时代,教师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教育理念等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挖掘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先进模范、先进人物,正确解读师德师风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分析其传播过程中的困境与问题,找寻提升其传播效果的传播路径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1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价值与内涵解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风”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思想风格和生活作风,及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4-5]。师德师风的优劣影响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也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近些年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师德师风积极向上[6-7]。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的师德师风仍然良莠不齐,诸如有的教师存在政治意识淡薄、爱岗敬业精神缺失、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实践能力不足、道德意识淡薄,将教书育人作为生财之道,完全忘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但可喜的是,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如近些年来,很多高校成立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将师德师风要求贯彻到教师管理全过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指出,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着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师德师风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和政治属性,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必然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实现。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方法,不仅是当下时代的现实诉求,也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成长之路上的一个助推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活教材”[8],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的师德师风事关自身形象和职业声誉,更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关系到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新媒体时代,不断深入挖掘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先进模范、先进人物,积极发扬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对学生的正向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现阶段师德师风文化传播方式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相融合,而教师队伍中的个别教师道德意识淡薄、对自身放松要求,将清净的校园搞得乌烟瘴气的事件却经过媒体快速传播,给学校和教师群体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将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利用新媒体传播路径进行宣传,并和公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偏好相结合,以讲好优秀的师德师风故事为突破口,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将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事迹传播出去,形成积极向上的师德师风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2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的困境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使得海量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有关教师队伍一些片面的信息,甚至一些谣言迅速传播,不仅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也给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多问题。

2.1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当前,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总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的,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各级机关、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大有改善。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个别教师的出格言论、学术不端、殴打虐待学生等不当言行也时见报端,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整体上讲,在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建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9],如:(1)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落实不足。多数学校积极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宣传等工作,但相关内容更新较慢,内容不生动,存在走形式的现象。(2)对学生的关注不足,激励促进作用不明显。从本质上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和激励学生,但由于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关注不足,缺乏和学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和情感交流,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3)存在一定的不良道德风气。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个别教师的不良言行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如2018年10月爆出南京大学梁莹学术不端行为、2019年3月爆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倪冰冰辱骂学生等都迅速引起了社会大众热议,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师德师风的正向引导作用。(4)功利主义影响较大,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待提升。目前,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社会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有偿补课、套取科研经费等事件不断爆出。

2.2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边缘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播没有跟上新媒体的发展速度,缺乏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有被边缘化的趋势[10-11],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播内容、主题与新媒体传播要求不够契合。第二,师德师风文化传播的渗透力还需不断加强。第三,传播力度与广度不够。因此,传播主体在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应加大对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边缘化的现状分析,提高对传播价值的认识,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理论及手段,增强信息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

2.3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的困境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方便推广、性价比高、精准度高、覆盖率高、渠道广泛、互动性强、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被称为“第五媒体”[12]。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13]:(1)个性化。新媒体可以按照受众群体的个人喜好和习惯,定向提供个性化信息。(2)互动性。新媒体让用户之间可以实时交互信息,沟通心得体会。(3)复合性。随着以“5G网络”为代表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即将实施,让新媒体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融合形式的传播更加便捷。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单一、传播形式陈旧、传播途径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目前,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使其传播途径更加广泛、受众群体也更加多,但其传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却远远不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对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过程研究不足。对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路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的研究严重不足。(2)对师德师风文化传播的受众群体需求缺乏深度挖掘。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火山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样化,多种新媒体技术的联合应用传播积极向上的师德师风文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3)师德师风文化传播内容形式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传统的“说教”形式已不适应时展的需求,形式丰富多彩、时效性传播、趣味性传播对受众群体更加具有吸引力。

3新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受众对媒体的使用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但传播技术最终起的是工具作用,而传播的内容,即文化本身的吸引力却会对受众是否主动接受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师德师风文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分遵循师德师风文化接触与显现路径、师德师风文化内涵选择和采纳路径、师德师风文化元素的认同和融合路径3个阶段[2],具体如下。

3.1师德师风文化接触与显现路径

师德师风文化要走进人们的内心,需要用更生动、立体化的方式方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何讲好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故事,如何让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优秀的经典案例更好地传播,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急需解决的重要命题。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遵循距离递减原则,即随着人们与信息源距离的远近,信息会发生衰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规律,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量呈几何式增长、受众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让人们拥有了“参与其中”的切实感受。师德师风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客观上决定了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文化传承方向。新媒体环境下,首先各学校应积极加大对新媒体的应用,建设专业的新媒体平台,借助时事热点和重大活动,通过校园公开课、校园参观日、校外活动、慕课等形式,进行优秀师德师风故事展播;其次,定期举办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和优秀课件评奖活动,制作宣传专栏,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并引导社会大众进行转发,可以按照积分或者点赞数进行宣传小达人评选等;再次,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技术,通过举办五四表彰、教师节活动、教师书画展、成语接龙笔试、诗词比赛等,可以选择以晚会、小品、话剧或者结合地方文化特点进行线上线下融合传播,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此外,要注重新媒体信息的实时性,新媒体内容实时更新是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定期,重大活动期间重点、密集等,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显现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内容,让更多的人接触、参与到师德师风文化建设中去。

3.2师德师风文化的内涵选择与采纳路径

新媒体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传播信息量大,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政治、经济、体育、财经、教育、医疗、美食、房产、科技、艺术等;同时,受众群体对信息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几乎每个新媒体在首次使用时都要用户设置感兴趣的信息类型。基于以上两种原因考虑,师德师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就得考虑受众群体对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接纳程度。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传播内容的载体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传播过程的形式多样性和丰富多彩性,也让受众群体对信息的内容形式有了个人偏好和采纳的心理选择。师德师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要根据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多样性,在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下,制作多种形式的内容传播载体,借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联动传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多维度,从而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传递,让受众群体拥有更多的采纳路径。

3.3师德师风文化传播内容的认同与融合路径

一切信息的传播目的是让受众群体在态度、行为、情感等方面产生传播者所期望的那种变化[14],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播也不例外。本质上讲,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播目的是[15]:(1)宣传作用。媒体是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媒介,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是更好的宣传媒介平台。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先进人物的报道和教师群体授业解惑精神的弘扬,从而起到对师德师风建设成果的宣传作用。(2)引导作用。新媒体在宣传的同时,与社会意识相衔接,师德师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在反映、激发社会舆论的同时,也是引导广大受众群体向先进事迹学习的导向。(3)学习作用。榜样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其他人学习和模仿。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先进人物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受众群体有了学习的榜样,从而促使其坚定奉献、专研、博爱等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精髓。当前阶段,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很容易受到媒体传播内容的影响,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狂轰滥炸式”的信息传递制约了人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影响着受众群体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师德师风文化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全范围、全覆盖、立体化传播的同时,要积极收集受众群体对信息传播效果的意见和建议,构建传播者和受众群体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渠道,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从而不断改善信息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实现潜移默化式引导教育,让受众群体在师德师风文化的影响下,达到改变自身态度、行为、情感的目的。

作者:安益强 昌莉丽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产业管理办公室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