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感恩教育实践

农村初中生感恩教育实践

1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氛围

校园布置让“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甚至雕塑,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如标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学生们整天目睹这些蕴含着浓郁的感恩情感的标语,久而久之,就会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创新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承担教育学生做人的使命。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如:初中语文《背影》记述年迈的父亲在岁祸不单行之时,还确强忍着悲痛去宽慰与关心儿子,表现出父爱之浓;思想品德课《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表达了他报国之情。所以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结合初中生可塑性强的年龄特征,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当中,让感恩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古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蕴涵的道理。

3举办主题活动,培育感恩之心

学校、年级、班级举办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来设计。第一阶段知恩教育,如设计一些问题:你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什么?假如没有父母你将会怎样?在这个阶段让学生首先知道父母之恩,进而知道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在第二阶段感恩教育,如,通过“感恩”演讲、“感恩”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次感恩的洗礼;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熏陶,怀着感恩去生活去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好。

4实施因材施教,增强责任心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脾气、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学习方式、接受能力、思维特点都会因人而异。怎样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责”?一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对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二是设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生的有个性差异,教育方法也必须因人而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引起共鸣的教育内容。有时代感,切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入心入肺,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四是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甚至有预见性,捕捉一个个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我们作为教育者,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责任。

5家、校、社会联手,弘扬感恩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把感恩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个家庭、每所学校、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一是多渠道创建沟通交流教育的平台。如,大规模的有:建立感恩教育基地、树立感恩教育的典型、召开感恩教育大会,小规模的有:家长会、班级Q群、微信群等。家长会让家长让学生感悟父母的关爱;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中国传统节日很多,尽管风俗各异,但很多节日都蕴含着感恩教育。如:春节时,接受长辈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三是希望各种媒体对“感恩”倾力关注。媒体的作用以及影响力是巨大无比的,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如果媒体关注母亲节、父亲节像关注情人节、双十一之类的节日一样,感恩美德就得到弘扬,正能量就得到传播。感恩,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心灵的灯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学生日益增多,农村传统文化日益荒芜,初中生的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点拔学生,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感恩责任、感恩美德,让他们心存感恩,知恩图报。

作者:陈秀凤 单位: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四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