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农村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网络,特别是QQ、微信等聊天工具,还有网络游戏深深的影响着年轻的一代,网络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手机智能化、网络现在在农村非常普及,信息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学习非常大的便利。可是,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中产生很多新课题,老师、家长们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网络所带来的困扰呢。通过调查,互联网络不是一个纯净的地方,这些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上如何渗透和探讨网络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关键词】农村;网络道德;教育

在总结德育教育经验基础上,针对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方略予以探析。

一、在品德课教学学习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在品德课教学中,明确道德教育目标,在网络的运用中,明确强化对网络的道德教育。特别引导学生并通过鲜活的实际例子让同学们明辨网络资源丰富但也有糟粕的道理,平时上网要正确地加以取舍并有鉴别的合理应用。增强上网的道德安全意识,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网站的诱惑。通过平时上网过主题讨论活动,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在真情对话中明白彼此的心情,在畅所欲言中认识网络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及影响,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能自觉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如:培养自控能力,培养兴趣,多参加有意义活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其次,教学中,严格要求同学们自觉遵循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准绳严格要求自己,约束个人行为,不制作、传播、轻信不良言论及不健康信息;特别是教育学生交朋友要谨慎,懂得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学生网络行为中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正面培养孩子进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网络能力。将教学内容与网络道德相关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渗透性,使学生可以接受此方面的知识。我们要教育学生,积极学习有关网络及现实生活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可以从法律角度出发审视个人行为,在享受网络便利服务基础上营建和谐、稳定网络氛围,直面存在的问题;利用网络做了解知识、开阔眼界而做一些积极有益的事情,网络上总有目的不纯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做一些诈骗违法的事情;在具体内容教学时,可以选择以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为载体,以渗透网络道德教育。例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有关具体的教育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例如上网遵循哪些规则、法规等网络方面图片等等资料供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时可率先提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网络中是否存在根据个人心情发表言论现象?”学生不禁陷入沉思而后在教师引导下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会发现情绪的不良宣泄是造成网络环境道德风气败坏的内因之一,许多网民不受情绪控制,仅凭当时心情随意发言,同时影响舆论风向,削减网络环境稳定性,为此学生应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可以控制情绪,从客观出发围绕网络事件进行讨论,继而在道德品德课程中有效渗透网络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得以提升。

二、在农村教育阵地上处处要体现网络道德教育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随着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识高度不够,另外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缺失对子女的监管,这是造成家校管理脱节,学生在运用网络自觉不自觉违反一定的规范,由于缺少约束而违反道德原则。中国农村现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因家庭教育的缺失、监管不力,加上社会各种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造成孩子道德文化方面行为习惯的缺失。校方应制定网络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在网络中的表现,能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是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基于我们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展学校、家长、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多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学校,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在利用学校教育阵地,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展现出来。社会上总有些形形色色的人,而打开网络,总会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画面出现,要教育学生一旦好奇,往往深陷其中,轻则荒废学业,重则酿成悲剧。老师实时根据上课平时的学生表现,通过教学中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例如,学校可建立健全网络教学体系,应用教育软件过滤、屏蔽不良信息,为学生营建合规、高效、稳定、安全“互联网+学习”氛围,用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使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得以提升,同时学校需加大网络教学体系升级力度,如兴建电子版图书馆,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推荐好书,如《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傲慢与偏见》等名著,使农村学生可以扩展文学眼界,提升文化修养,利用网络弥补农村师资薄弱教育缺陷,使学生可以将网络视为其学习工具,摆正对待网络的态度,通过校方管理提高网络道德教育质量。了解学生在网络运用方面的具体情况及现状;关注学生需求,从学生心理、行为等方方面面为出发点,使学生可以明晰自身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内因,找到学习与发展方向,可以正确处理网络与自身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在实践互动中明辨是非,遵守规则文明上网。根据学生特点、心理状态进行教育。通过实际资料让同学们解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让他们切实感受网络的负面影响。目前学生不同,时代也不同,学生的可塑性及家庭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农村学生缺失家长监管,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形成内因,结合实际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提高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性,继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谈心,利用班会时间鼓励学生围绕“网络道德”主题进行讨论,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其对网络的态度,为推行人性化教育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如有些学生认为之所以沉迷网络的原因是现实世界无趣,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丰富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创设“科技小组”、“古诗文小组”、“社会调查小组”等,根据个人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充实课余生活,使学生逐渐从网络世界中抽离,避免学生迷恋网络,落实网络道德教育目标,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妥善分设实践小组,确保学生可以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免受网络虚拟世界侵扰。学生若想提高自身网络道德素养,需社会、家庭联合参与、协作育人。应大力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网络行为的教育与管理需要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密切配合,全社会重视,家校密切配合,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树立自觉遵守道德约束素养,分辨哪些行为是合法的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合法不道德的,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因此,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学生实时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网络应用中的不良行为。总之,在教学中要明确制订出网络道德方面的目标,家校、社会全方位的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学生遵守网络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树立健康的上网观念,从小懂得珍惜光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善于利用网络勤奋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范太华主编

作者:寇志勇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清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