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数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1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导学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能够使学生对导学案的设计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其中所有的设计重点和设计问题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从客观角度来讲,也是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一同总结和讨论完成的。学生能够在与其他人沟通和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自身团队意识,强化了合作能力,懂得分享和倾听,而且还会积极开动脑筋,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导学案效果进行检验时,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现状做好有理有据的分析,然后再次进行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点的记忆。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在设计数学导读案的过程中会将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看作是考虑因素之一,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思路进行不同的学习和探究,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重视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者,导学案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后复习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快速掌握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

(二)有效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导学案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组织初中生进行课前预习,强化预习效果。现代导学案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团队商讨和小组学习中去,并基于该种情况,进一步扩大初中中的知识范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导学案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够通过改教学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第二,在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数学难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利用导学案帮助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为学生创建一个竞争平台、营造一个良性竞争氛围,利用学生不服输、敢比拼的心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二、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导学、提高兴趣。

学生阅读导学案的时候,第一眼经常看见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 知识,例如一些数学定理、公式等等,这部分内容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以往接触过和学习过的知识,同时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好铺垫,这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性,要是导学案内容连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导学案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设计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增加各个知识点的趣味性,以保证数学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上探讨,增强氛围。

1.积极思考。

积极思考主要是用来衡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独立思考,创建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模式。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长6米、宽5米、厚度为10厘米的木板能否通过一扇高4米、宽3米的门?为什么?相信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会立刻联想到勾股定理,然后求出门的对角线长度,并以此来判断木板到底能否通过门。在实际生活中,木板的的确确是有厚度的,而这也恰恰成为了解这道题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

应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确保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接近一致,让学生根据题目自行确认小组内部人员的任务,共同商讨和解决问题,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气氛能够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开动脑筋,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适当的起到指导和鼓励的作用,并在任务完成以后对各小组进行系统、客观、正确的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交流、互相完善、互相扶持和互相启发,不但学习内容和知识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而且思维方向、思维意识也开始向多方面发展。

(三)课后巩固,强化提高。

课后巩固是指对学过知识的再次理解、再次反思、再次回顾和再次应用,同时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有难度梯度的题目,尽可能的保证每名同学都能所有收获和领悟。

三、结语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2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原则,积极地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在询问并采纳其他任课老师意见的同时,也要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心理动态等,再结合其平时的学习成绩综合考虑,然后进行学生的分组。具体来讲,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先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需要以发挥其数学特长为目的而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以略高于大纲基本要求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则是根据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层方式可以固定不变,但学生分于哪一组必须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时的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地自身发展。

2分析教材内容,在备课中进行分层

分层次进行备课是分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既然教师已经依据学生的心理动态、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差异进行了分层,那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不能仅靠一种思维模式,只准备一份教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掌握教材、了解大纲,确定哪些是大纲的基本要求,哪些是基本要求以上的,哪些是拔高的,进而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通常可以把教学内容做上一星、二星、三星的标志,与之对应的分别是C、B、A三个组的学生。例如在学习复杂的因式分解过程中,可以将简单的y2+4y+4标为一星,把稍复杂的(y2+4y)+2(y2+4y)+1标为二星,把困难度高的(y2+2y-1)(y2+2y+2)+9标为三星,这样分层次的设计教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对象更有针对性,讲课时的思路更加明晰。

3科学规划教学环节,在课堂授课中分层

分层进行授课是分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说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一锅煮”,那么现在分层式授课方式便是“分餐制”。所谓的“分餐制”指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分层授课方式,来进行层次化的教学。同时,如前文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之后,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问问题时,教师需把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A组的学生解答,将难度中等的交给B组学生解决,而那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就交给C组解答。这样的分层次授课方式避免了以往齐声回答或者几个人承包回答问题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A组的同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和引导,不断开阔他们的思维,这样便于其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另外两组学生,教师应注重了解其存在的疑问,特别是针对基础较薄弱的C组学生,教师应当加以关注,对于他们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做到解答及时、准确,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同时,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4立足学生之际需求,在作业布置中分层

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补充环节。作业分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分层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检验,以便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要坚持题量不同、难度不同的原则,由于数学题型难易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教师需要首先对要布置的数学题进行审查和分层,而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设计和布置。例如,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应考虑到要发挥其数学特长、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能力等方面因素,可以采用减少题量,增加题型难度的方式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应考虑到这组学生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布置作业时,以掌握基本概念及一般解题方法为主,可以考虑将简单的小问题综合起来,培养其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对于C组学生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让C组的学生基于数学课本的知识点来学习,同时,教师也要结合适当的例题,引导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题型,使其摆脱做题时的恐惧心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水平。

5根据教学目的,在教学辅导中分层

分层次的辅导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延伸。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取得最大的提高。对于A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高难度的题目,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拓知识面,有助于其数学特长的培养,B组学生,重点在于其数学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故事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对于C组,则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残留的问题,修改作业中的错误,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6因人而异,在设置评价方式中分层

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上课情况、问题回答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在这其中,分层次地进行评价是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这种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预期效果。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性的评价,培养他们谦虚的学习态度,同时能够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内在创造力,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既可指出不足之处又可点明其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使其更加积极地努力,实现数学水平的提升;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采用表扬性的评价,要在其解答出问题时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即使这个进步是微小的,教师也应当作出适当的表扬,只有帮他们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他们才能够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激励自己,逐步夯实数学基础,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

7总结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这对于有效实现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很重要的,只要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不断探究,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当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建立一种奖励机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班集体都能充满活力和激情.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断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三、设置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活动

作业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是很重要的,数学离不开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果不能得到练习和巩固就很难真正掌握,并且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暂时掌握了一些知识,在课下如果不进行练习巩固,也很容易遗忘.因此,作业环节是很重要的.实施探究性的教学,教师就要能够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党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这些探究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加强对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图形结构和数字结构的认识,学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内容特点;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进程中,教师们往往将精力投放在对新授课的研究上,而很少对习题课进行研究和探讨。然而作为三大课型之一的习题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未知问题,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习题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习惯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一层不变的讲授式教学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巧为突破口,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解题技能得到逐步改善,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本文立足优质高效习题课教学案例和一线数学教师的实际课堂经验,以探究符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对一堂习题课的完整步骤的探究为进行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初中数学习题课内容特点

数学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基本解题思路。习题课以教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基础,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相关习题来巩固基础知识、理解解题思路、发展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数学习题课一般步骤是“复习知识点———讲解经典例题———相关习题练习———总结解题步骤———引申数学思想”的简单循环。由于中国自古就有“熟能生巧”的说法,所以传统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的习题课一般采取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而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则很容易陷入无尽的题海之中,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满足感和乐趣,进而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和老师兴趣的优质高效的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

三、优质高效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1.重视课本教学,牢固掌握解题依据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学生付出了很多时间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但是在对相关题目解答时,还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同一班学生调研发现,这些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法则掌握不牢固或者理解不透彻。初中数学中很多公式定理在被应用解题时要考虑变形应用的情形,如果对此类公式定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就不能正确的变形应用。因此,对教师而言,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时要利用一些典型范例做导入教学,针对性地讲解知识重点,让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学习迁移。例如,在进行函数解析式教学时,设置如下所示例题:已知点A(-4,y1),B(-2,y2),C(8,y3)都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像上,则y1、y2与y3的大小关系是什么。这种具体的应用问题主要是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入手,让学生利用其主要的数学性质进行思考,判定不同象限内的点的主要关系,可以使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函数知识,逐步理解相关知识要点,进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认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变式教学

优秀数学教师的经验表明,利用习题的变式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整个数学课的教与学的效率。在习题课上采取变式教学,表面上看习题少了,但通过一个数学习题的变化,可以让学生通过本题学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方面实现了习题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不用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补充相关知识。如果教师采取变式教学的同时,还能鼓励学生独立主动地挖掘习题隐含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习题课中,教师可以按照图形位置的变化顺序设置变式问题,将最容易判断位置的图形作为第一个问题,然后按照点运动位置的变化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判断最初的结论成立与否。如果学生独立思考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类似全等三角形的题目时将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3.习题解答注重引导一题多解

教师在习题课讲授中,也会引导学生思考一道问题的多种解法,但普遍的方式是“教师提出、学生思考”,而且能想出不同方法的一般是班级内相对优秀的学生,所以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如果能引导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其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进行“一题多解”的习题课教学,如下题所示:如图,在ABC中,BO是高,且BO2=AO•0C,求证:∠ABC=90°。教师在教授一题多解时还应注意,并不是解题方法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题目的情况而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解题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教师倡导一题多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解题思路和方法,还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路能力。

4.注重反思解题思路

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解答题目后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反思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后主动对题型进行归纳,然后将同一类题目记录或汇总复习。(2)在习题解答后,鼓励学生根据已完成的题目和相关课本知识自主编写新的题目,并尽可能是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互换或自主完成题目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可以检查学习的效果,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四、结语

在习题处理中,教师要根据习题的特点,深入挖掘其相关的知识点,努力给学生创设有利于锻炼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必要的观察、比较、引申、拓展等训练,使学生解一题而明一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挑选习题、认真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婧,李清.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探究课特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7):30.

[2]罗伯特•C•波格丹,萨莉•诺普•比克伦.教育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王立嘉,张金飞.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是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了一个闪亮的明星指路,那么他的生活就将是那么的醉生梦死[2]。”对于初中教学而言,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明确的探究目标,而且还要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一步步的向前进,最终走向数学的殿堂。例如:学生在学习完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这些所学的知识运用其生活中。如:有一批液晶电视,它原来的每台的销售价格为6000元,在甲、乙两家电器商场均有出售。其中甲方的促销方式为:买一台液晶电视的单价为5700,买两台的单价为5400元,这样以此类推,每增加一台就减少300元钱,但是每台的单价是不能低于4300元钱;乙家商场的促销方式为为一律按照原价的五折进行销售。某个学校需要购进一批该型号的液晶电视,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帮忙算算,学校应该去购买哪一家的的液晶电视较为便宜?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数学的计算中。

2激发和提升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及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已经流传很久,那么就自然有它的道理。兴趣---是反映了人类自身存在的缺陷,只有当人们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去做每一件事情,没有了兴趣,就会失去做事的动力,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然后在兴趣的推动下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对学生的探究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进行愉快的学习法

所谓愉快的学习法,主要是指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教师在兴趣中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习,便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动力。由于数学教材具有较大的理论性,所以给数学课程塑造了一种假象---枯燥无味,因而多数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畏惧,不敢、也不愿意对数学进行探究思考,自然也就感受不到数学课程中的趣味,反而还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在愉快的学习方式下,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例如,对众数和中位数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缩短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让学生忽视数学的理论性,教师再举例,如就最近的期中考试的成绩来说,请同学们根据这次期中考试的分数,找出其中的众数和中位数。如此的学习法:通过举例与学生的实际相关的数学例子,不仅能让学生对众数和中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们之间的学习差距,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的平衡发展。

2.2相适应的奖励制度

因为初中与小学是接轨的,所以初中生仍然是处于较为激情的、年轻的时期,同样他们也处于较为积极的争取和追求自己荣誉的阶段。在面对较为枯燥的数学课程,很多时候,教师对某个学生的一句奖励的语言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趣味性。当然,除了兴趣的激发,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才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也是他们的炫耀的资本。然而,在我们国家的物质奖励中,只有在每年年终的时候才会进行一次奖励。这样,不仅约束了奖励的时间和次数,同时还导致部分学生因为每年一次的奖励得不到而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因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通过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就是学习兴趣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奖励的制度,建立奖励时间是分散的、奖励的范围是广泛的、奖励的层次是多变的、奖励的物质也是多样的等。从而确保任何时刻的任何成绩优良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奖励,进而通过物质的奖励激发学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究、不断的思考。

2.3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完善,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青睐、学生的喜欢。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形、像、声、色等的完美展现,使课堂和学生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例如:对圆周长、弧长的公式进行讲述的时候,通过利用计算机生动、形象、主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设计出相关的问题,如:若是用一根较长的钢缆圈沿着赤道围绕地球一圈之后,将钢缆再放长10cm,此时的钢缆圈与地球之间的缝隙是能让一头河马通过,还是能让一直小狗通过?问题出了之后,通过配合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动画出现,将钢缆放长之后,借用动画实现河马和小狗正在准备要通过缝隙,此刻出现了小狗对河马说:“我能过去,你不能过去。”但是河马却说:“我们两个都可以过去。”请问同学,你能帮它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吗?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犹如学生置身其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这种直观生动的画面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其的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还能确保学生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不让学生因为刻苦的学习而掉在时代之后。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6

其实数学题型万变不离其宗,虽然数学题型有很多,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复杂的题型中概括出熟悉的知识点和熟悉的解题步骤,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获得解题的技巧.初中数学试卷往往是最后一道题作为整套卷子的压轴题,初中生在面对最后一道题时往往会望而却步,即使并不是太难,但是也不容易找到解题的途径,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这些题目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生疏.所以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在做题时把陌生的题型转化为熟悉的题型,用不变应万变,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难题.

二、运用化归思想,化抽象为具体

要想熟练的掌握化归思想还需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取迂回的战术而不是对问题直接的进行攻击,要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处理好.在化归思想中需要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的问题和抽象的题型通过这种化归思想转变为简单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在学生遇到难懂的问题时引导学生采取这种方法,把抽象的题型划分成小部分,按照步骤各个突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初中数学化归思想的重要体现,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讲解数学知识时注意对这种思想的渗透,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法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化归思想的能力,不止在平常的数学做题中,还需要针对具体的生活问题运用相应的化归思想.因为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需要把数学学习中学到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转变自身的思维,达到化归思想的最大运用效果.

三、运用化归思想,化一般为特殊

在数学题型中有相对比较特殊的题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一般问题进行思考,因为“特殊寓于一般之中”,一般情况解决之后,我们可以从一般解题思路中找到比较特殊的解题思想,从而在普遍的解题思想中受到启发,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四、结语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7

(一)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二次函数教学时,抽象的图象问题让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尽管小组探索,也通过分析教材概括了一些绘图特点和函数规律,但效果不明显。鉴于此,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二次函数图象,来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和特点。如此,学生就容易理解,能够准确地归纳概括内容。不管怎么说,多媒体提供的图形和模型演示能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外拓展任务中。工作人员使用多媒体建好拓展任务的数据库,教师运用该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初中数学问题逐个累积起来存放到数据库,学生通过下载使用获得学习的进步,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并且通过该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沟通的平台,师生间可以方便及时地沟通交流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最终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确也存在一些消极的问题。

(一)公开课与随堂课中的问题

日常随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觉得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更直接有力,因此很少使用多媒体。等到研讨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了上公开课的工具用不到实处。措施:作为新课标的一线教育工作人员,应及时转变板书教育思维,接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学习多媒体幻灯片的设计制作,以便运用起来游刃有余,适时地把多媒体运用到随堂教学中,切实地服务好教学。

(二)板书与多媒体不能有机结合

多媒体使用不能片面化。如今有些教师、教育部门的部分领导觉得没有多媒体就评不了优质课,没有多媒体就不能称之为公开课”,于是发生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既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又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形式上的东西。有些内容像二次图象的呈现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现,有些标题就适合在板书上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回顾所学小节的主要框架,因此对二者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是选择多媒体还是选择板书。措施:尽管多媒体有很大的便利性,可有时其独立使用时又有很多弊端。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生动有力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比多媒体更有感染力,师生交流也更融洽。所以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把多媒体有机结合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去,多种教学方式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三)课件修饰

现在的课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预设好的课件组织教学,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就难以应对。课件着重华丽、漂亮,减少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眼神交流。看重演示的结果,对过程的展开常常不清楚。多媒体帮老师呈现出其他教学工具讲解不清楚的问题,可老师也忽视了帮助学生。为公开课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作为容纳大量板书内容的黑板,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大大减少。措施:在教学时要选择低成本、高效能的教学工具,一些常规的教学内容应减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尽量使用挂图、实物的教学工具、投影仪等具备各自优点的教学用品,勿多使滥使多媒体。

三、总结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8

(一)以圆的集合概念进行支架教学设计

1.构建背景支架

教学策略: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轮子”“圈子”一类的图片,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明这些图片留给他们的图形印象.设计意图:奥苏伯尔对教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其实是在学生原有旧的相关知识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背景支架,有利于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旧知识的学习向新的知识过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形象引入教学课题,以数学就在身边的观念,激发了学生对圆这一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撤去背景支架

构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圆的集合概念教学策略:

(1)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物体能作为车轮使用吗?

(2)如果A,B是车轮边缘上的两个点,O是轴心点,那么点A到点O和点B到点O之间的距离有什么样的关系?

(3)已知(2)的条件,如果点C是也车轮边缘上的一个点,想要使车轮能够平稳滚动,那么点C到点O和点B到点O之间距离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设计意图:教师设计(1)(2)(3)这三个题目,把车轮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要让学生思考车轮边缘的点到车轮轴心点的距离关系,第二是要让学生理解如果想使车轮能够平稳滚动,那么车轮边缘上的任意一个点到车轮轴心的距离都应该是一个定值.

(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有无数个边,那么这个正多边形与什么图形最相似?此时到这个图形的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有多少个?

(5)通过上述学习,你们能给圆下一个定义吗?设计意图:题目(4)将学生的思路从直线图形引入到曲线图形、从有限个点到圆心距离相等引入到无限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学生产生圆上的点到圆心距离都相等的认识.题目(5)让学生尝试给圆下定义,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抽象化知识的能力.

(二)以圆的描述概念进行支架教学设计

1.构建背景支架

由于两个话题都是对圆概念的研究,所以背景支架的构建也相同,此处就不重复论述.

2.撤去背景支架.

构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圆的描述概念.教学策略: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画一个圆;

(2)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同学们会怎样画圆?

(3)根据对圆的绘画,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认为什么是圆吗?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实际操作,逐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这一区域构建起相应的概念支架,从而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探索.

(4)平面上的点能够被平面上的圆分成几个部分?

(5)圆上的点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课堂演练.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实践演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如果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那么这个点就一定在圆上这一定理,从而深入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构建初中数学概念支架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