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团角度下创新教育论文

专业社团角度下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及与专业社团的关系

(一)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要求,创新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议题,处于创新链条高端的高校,如何培养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开拓者与领跑者成为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与追求目标,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造就源于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创新型人力资源,成为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服务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创新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运用教育技术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贯穿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之中,按照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建设要求与适应创新社会的需要,以培育和造就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进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基本价值导向,综合运用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行为实现的前提条件与动力机制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挖掘,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创新人格的塑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价值追求。创新过程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思维过程中的高级属性形态,它有异于固有的思维与观念,通常具有批判性、求异性、随机性、特异性、认知性、多向性、形象性等特征。创新人格主要是具有创新技能素质与创新精神的人才特征,创新人格作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意志力、洞察力、敏锐度、事业心,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顽强的性格”。创新人格特征以世界观与价值观为核心,是创新活动的载体,大学时期作为创新人格特征的重要形成时期,创新活动决定着创新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二)专业社团在艺术学院创新教育方面的作用

艺术学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特色清晰、管理规范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实现文化与创新育人,无疑对学院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构建“一体两翼”式的校园文化工作格局,并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教育的层次空间与实践效果,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延伸性。

专业社团的存续是以一批学生毕业离校,另一批新生入学进行承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广阔的知识储备平台,覆盖渗透在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是学生专业社团创新教育持续开展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专业社团的开放性、包容性、广泛性、自由性、类型众多等特点,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活动选择空间,通过多层次、横向交流,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内驱力调动创新积极性,并内化凝聚为锐意进取的专业社团文化。

2.自主开放性。

专业社团属于大学中的学生自治组织,充分强调社团自主性与大学生主体意识,并未设置刚性约束,学生参加或退出专业社团都是基于个人兴趣自觉自愿进行选择,专业社团活动开展仅在大体方向上接受学校指导,完全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实施、自主服务,这种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与个性特征的活动开展方式,将学生追求自我独立与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彰显创新教育个性化的要求。与此同时,专业社团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为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搭建沟通桥梁,在合作协同创新过程中使高校创新教育接受企业监督与评价,从而进一步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推动创新教育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3.氛围激励性。

专业社团作为创新教育载体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能使创新教育在空间上实现课外到课内的延伸、校外到校内的延续,并最终拓展至社会层面,为创新教育构建立体交叉的平台体系。在显性作用层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结构;在隐性作用层面,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与驱动性。

4.活动实践性。

由个体目标的高度聚集统一为纽带形成的专业社团,其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均标新立异、丰富多彩,其强烈的实践性与趣味性、生动性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激励、锤炼品质、形成合力,充分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与凝聚团队的智慧。

二、以艺术学院的专业社团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艺术学院通常紧紧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努力培养适应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创新人才,需一直重视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使隐性课堂功能显性化。目前,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有“菁英计划”“创意实践训练营”“知名系列五个一”“支点工作室”等专业社团。

(一)科学定位,宗旨明确

艺术学院运用科学思维模式,经过科学的审视、评估与系统挖掘,转变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复合型专业化社团建设的新路径。以开拓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开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学科融合为目标,走全方位的专业建团、特色兴团的创建路径,秉承社团活动创新导向化、发展综合化、内涵专业化、学科交叉化、组织多元化、管理项目化的方向,有效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共建学院专业社团,力求培养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与综合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二)模式新颖,功能全面

1.校企联合,携手共建

从专业社团运作层面进行透视,一方面,学院能为社团提供的支持与力度有限,对社团深层次的指导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走校企联合共赢共生的路线;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过程重在实践。专业社团的建设必须紧扣校企合作,遵循市场规律与行业需求,与企业互动对接,通过学生专业实践体验的拓展将专业社团打造为实战练兵场,将行业规范作为学生行为的重要约束力,进而不断优化社团的结构和拓展社团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发起的“菁英计划”大型专业社团活动,“菁英计划”以公开的方式为学院引入行业菁英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特聘专家、职业发展导师团,将时间、空间与教学系统三方面有效协调互动,辅以讲座、座谈、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助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符合发展所需的创新型菁英人才。“创意实践训练营”是在综合现有的实践平台与项目以及团队的基础之上,将学院多方资源重整组合与减负增效,形成更为优化的系统实践基地和动态训练模式,通过校企联动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有效沟通,弥补大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共同实现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2.制度健全,管理到位

学院在专业社团的建设中,始终坚持加强社团内部建设,把社团的活动纳入常规管理,力促管理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严格人员选拔制度,保障社团质量;制定日常管理制度,保障社团健康运转;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激励成员不断加强学习。如“菁英计划”主要有三个模块的内容:理念模块、实践模块和监控评价模块,其核心内容是实践模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锤炼品格,增强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谓“菁英”就是经得起各方面考验的全才,在“菁英计划”中,通过严格考勤、小组淘汰制、成果展示、答辩等方式,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考核评价体系,使社团的发展有章可循、有序可依。

3.搭建平台、建设品牌

在专业社团建设中,学院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搭建平台,走兴建社团精品化、特色化道路。学院一方面重视品牌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社团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场地、资金、项目上的大力支持,指导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如学院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用集装箱打造工作室,学生可以专业社团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形式申请进入使用,在这里,学生一方面可以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凝聚力与向心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受到思维与创意碰撞的启迪,同时也可以用于举办学术讲座、研讨和展示创新学生的成果。用集装箱打造工作室,目前在国内高校尚属首例,不仅在环境氛围和设计形式上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空间的可塑性与灵活性也为大学生创意培养提供了优秀的空间载体与创新实践平台基础,其举行的多次国外知名高校教授设计工作坊,也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充分的物质空间保障。大学生创意实践训练营项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为大学生提供实战平台、实践载体,体现了综合化与多元化的特征。实践活动的具体主题与内容不拘泥于校园模式,活动内容设定充分综合企业需求,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性。此类社团随机构成实践环节,能有效转化学生的创新成果,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与创新精神,是艺术学院培养创新创意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驱动,成果显著

1.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

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活动内容的课堂延伸性、科学性、学术成果的创造性等在校园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开放、自主、灵活、竞争的创新氛围,把学生从传统、单一的教室或图书馆等第一课堂中解放出来,从而挖掘出社团的潜在教育功能并营造出积极的创新氛围。学生通过专业社团的体验学习,其创新成果中的发明创造、设计专利申请等,可以通过社团的各种活动进行培育并得以长足发展。

2.提供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

鉴于专业社团创新活动自身的性质与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充足的经费支持、健全完善的指导力量、志趣相投的团队伙伴以及齐心协力的团队合作精神等。但受制于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教学资源,学校无法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与物质支持,而专业社团可以填补空白进行良性发挥,为创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3.提升开展创新活动的实践能力

专业社团举办的创新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社会的综合需求,将研究、实践、竞赛等方式多元协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大大提升了创新实践的整体能力,为保证社团生活的有序进行,学生社团运用综合创新思维,科学合理地制定了以项目管理模式对资源分配进行合理优化,引入多层次管理,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纳入专业社团的内部管理,建立创新型社团等一系列工作规章制度,构建专业社团品牌联动机制等系列举措,以达到对团队事务的有效管理。学生在学院创新社团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成员各自所长,在体验组织方式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创新活动的组织能力与工作效能。创新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大学是创新型国家的不竭动力。专业社团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创新力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景玉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