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价值观塑造、综合能力培养、知识精准传送是育人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思政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的选取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达到育人目的。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模式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知和体验,并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学生喜爱并受益终身的课,必须正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往教学方式难以有力吸引学生。二是教材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看来欠生动。三是教材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之间的转化缺乏科学设计。四是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类课程,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在学生与知识之间铺好转化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体系,构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这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学能力,关注当下生活,案例筛选中秉承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要贯穿立德树人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

二、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

(一)案例选取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政治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原则,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关注社会改革和发展情况,对重大新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选择案例和归纳总结要做到服务思政课教育目的”②。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源于中国的生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家,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并用来指导自身学习和生活,“立德”,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树人”,是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案例选取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政课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抽象,部分章节讲解有难度,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之生动有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形象接地气,引发共鸣,学生自身有意愿关注,加大思考问题的深度。贴近生活,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话说,便于学生参与表达。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学生生活,是教学艺术的表现。案例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章节内容灵活选取,如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案例来源应真实可靠,通过新闻、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媒体资源等发掘案例。近年来一批优秀的电视节目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宝档案》等,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受众广泛传播力强,内容精编细选,形式非常吸引人。政论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辉煌中国》、《巡视利剑》、《法治中国》等。纪录片中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有丰富具体的案例故事。对应教材中的章节内容,截取部分视频配合理论教学,更具有说服力,达到教学效果。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使思政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彰显理论意义和实践魅力。需要注意的是,贴近生活并不简单等同于浅显单一讲故事。不能为了增强趣味性而一味迎合,否则会偏离案例教学目的,忽视教学目标。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案例归根结底是为教学服务,这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始终牢记。

(三)案例选取须与理论的契合度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是随机无目的的,必须精准契合教材理论知识,选取关联性强的案例。要求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精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不能为了使用案例而使用案例,案例若缺乏理论的支撑,离开思考深度的拓展,便会零散无序,偏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来说是一种损失。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契合度高关联性的案例须精选细选。为了深入浅出地阐释知识原理,要控制好案例的节奏和时间。切忌案例数量过多,或者同类案例简单堆砌,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错位,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要注意分配好时间比例,案例分析讨论后要对背后的原理讲解,升华知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为目标服务,要将教学知识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发挥思政课育人的效果,对案例的契合度提出较高的要求。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作为理论和实践沟通联系的过程,不可喧宾夺主,忽视掌握知识和能力目标。

(四)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形成师生互动良性循环。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具体授课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地域、兴趣、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等因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学习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等抽象内容时,结合社会关注热点、专业领域大家、家乡先进事迹、身边优秀大学生等,贴合学生利益关切,学生容易联系自身产生共情,积极参与探究,而不是满堂灌式被动接受。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职业发展,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向优秀榜样学习,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增长本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感人心者,近乎于情。爱的教育的灵魂,案例分析中选择学生可接受性高的案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启迪思考,另一方面表达沟通反馈中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这是教学相长的体现,是爱的教育。

(五)与时俱进,动态更新。案例的选取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时代精神也被赋予新的内涵。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案例选取须动态更新,适时调整,结合党的理论创新,结合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不断更新完善案例,弘扬正能量。另外,借助功能强大、丰富生动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适时选择、互动等,表达观点态度,数据精准完善,技术、理论、情感高度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过程

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执行者,案例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统筹课堂全局。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更新完善,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能力提升,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挖掘学生潜能。学生是参与者、思考者、知识获取者,有表达自我的意愿和需求,锻炼培育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考能力。案例教学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案例展示之前铺垫案例和教材知识的关联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升华总结。交流评价反馈以肯定积极态度为主,真诚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合理引导,展现思政育人的魅力。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不是纸上谈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课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把自身命运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育人育心,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玉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6(23).

[3]骆郁廷,郭莉.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本质[J].教育与研究,2014(1).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作者:张夏晓 单位: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