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鉴赏论文范例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五、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225.

[2]余红燕.合作学习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2020:151-155.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学美术;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应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中学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存在内容抽象、思维性较强等特点,对此,美术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促使美术知识形象化,但其教学效果一般。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感知、模拟环境和传感设备等虚拟仿真世界,使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人机交互,这引起了美术教育领域的关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施虚拟教学,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营造真实、立体的美术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概述

1.虚拟现实技术含义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创建与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集合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仿真技术等构造模拟环境,三维立体动态视图,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的模拟,使人身临其境。虚拟现实思想最早出现在1963年之前,经过长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理论得到进一步应用。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得到推广,并被应用于医学、教育、航空、科研以及工程建筑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行业迅速发展。

2.中学美术实施虚拟教学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平面的美术作品和相关教学视频,这种方式虽为学生打造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但学生与美术作品未实现真实交互,学生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多媒体的视觉冲击构成三维的视觉空间,制约了立体思维的形成。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以往的平面图片和视频鉴赏方式,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立体的视觉与思维空间,学生可通过随意旋转、触摸等方式360度欣赏美术作品和建筑物,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连接,并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增强对美术理论和绘画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如,虚拟现实技术被推广后,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使学生真实感知各艺术作品的触感与艺术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整合美术知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竞争。为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国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素养、审美水平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但当前一些学校重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忽视美术课程的开展,导致部分学生审美意识较为淡薄,综合素质未得到全面提升。同时,由于美术教学中专业名词较多,部分学生较难掌握美术知识和相关技能,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较低。对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美术教材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软件打造立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了解实物的构造,深入理解美术专业名词的含义。如,在美术教学初期,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与美术知识、实景与作品的联系。教师可以黄昏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黄昏中同一建筑物或街道的视频与虚拟现实视图,并对比两者的综合效果。在对比后学生发现:视频中的黄昏色彩相对黯淡,而经虚拟现实技术处理的黄昏图色彩效果明显,云彩、建筑物和街道两旁的树木栩栩如生,且立体感较强,黄昏的美学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并提升了其作品的美学品位。

2.辅助鉴赏教学,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美术鉴赏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能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并使学生在长期的鉴赏、观察、对比与分析中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并创造美,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世界各地的建筑物、美术作品等进行仿真处理,通过色彩比照、材料配置以及声音、图像、动画等的后期合成,形成虚拟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赏析艺术作品,并通过放大作品细节了解其制作技巧,掌握美术知识。如,在《宫殿建筑》美术鉴赏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学资源有限,部分学生只能通过照片等观赏过故宫建筑群,无法通过视频等了解故宫建筑的美学特点。此时,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模拟现实的故宫建筑情景。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末代皇帝》影片,引导学生回答影片场景地址,之后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故宫的整体布局,并以小组形式绘制故宫布局图。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此工程量浩大的建筑,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建筑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古建筑多为榫卯结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全方位、近距离地观察故宫建筑结构、屋顶式样和彩画等,并结合教材学习建筑物屋顶结构的专业术语、彩画类别与特征等美术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自行赏析布达拉宫建筑。教师通过虚拟现实建筑群,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带入感,促使其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整合设计教学,强化学生教学体验

新课改环境下的中学美术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其中的包装、海报等设计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由于设计实践所需的场地较广、设计材料数量较大,而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难以依据教材内容建设实践基地,致使美术设计课程较少,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视图为学生展示立体的设计过程,并运用相关技术改变物品的颜色、风格等,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潜能。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利用虚拟现实视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白纸经过折叠、裁剪、设计等操作形成包装盒的设计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自主通过手柄操作,选择设计环节的角度和内部结构,并利用色板选择包装颜色、材料、风格等,从而激发创新意识与实践兴趣。

4.整合技能知识,实现多维互动教学

绘画作为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线条展现物体的轮廓、光线、结构、空间和质感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透视感、内部结构塑造能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多通过鉴赏、教师引导以及多次模仿等掌握相关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虚拟现实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向学生展示立体化的图像内部结构,真实还原物体的质感、轮廓、结构、光线等参数,学生利用缩放、调整角度等功能,从远距离、近距离、仰视与俯视等角度观察物体轮廓、空间变化以及质感等。同时,学生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入物体内部观察其内在结构,并移动光源观察物体的线条、色彩以及光线变化等,通过对比掌握光线、结构的绘画特点,进而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三、虚拟现实技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措施

1.虚拟现实技术教学面临的挑战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美术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但同时也显示出一些问题。(1)增加了课堂教学难度虚拟教学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拓了其学习范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利用虚拟现实眼镜和手机自主观赏艺术作品,由于主观随意性较强,教师往往难以全面掌握各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所以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但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堂教学难度。(2)教师相关素质有待提高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继多媒体技术之后的高新技术,对教师的专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当前部分学校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美术专业水平,忽视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等专业技术能力,部分教师难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面展示教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虚拟现实教学质量。

2.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中学美术虚拟现实教学面临的问题,在现代化教学中,学校要聘请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美术教师,并组织美术教师接受教育技术培训,在学校内组建现代教育技术团队,由其对各学科教师的虚拟现实教学提供技术培训与日常帮助。同时,美术教师在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时,要严格遵守适度、适时、适当原则,在教学中总结章节重难点知识、抽象概念等,之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立体模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设计虚拟现实教学方案,合理把握学生的自主赏析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教师在虚拟现实教学结束后,应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如素描绘画、包装设计实践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于教学中。中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施鉴赏教学、设计教学和技能教学等,并合理把控虚拟现实教学时间,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江珊.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石孔辉.浅谈VR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3]程莎莎,李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3

美术本身属于艺术文化的类别,它是人们展现个人文化、思想的方式之一,也可以说是体现绘画者个性的方式。在高中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国内外不同时期的美术知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则蕴含了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的文化变迁,作者在表达的同时,又赋予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想要真正深入的学习和了解高中美术知识,情感教育是现代高中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学生在高中时期,虽然心智上已经开始快速的成长,但大部分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仍然过于表面,特别是在美术相关的技巧上,只懂得基本的运用,在运用美术技巧和知识的同时,加入自己的风格方面仍有所不足。而情感教育的方式,则是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和学习欲望,并以自己独有的个性去理解、思考高中美术知识,最后转化为拥有独特情感的美术思想和美术作品。但目前,很多高中美术教学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以及以往接受教育的情况,对于美术领域的知识是比较匮乏的。同时美术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文化,而现代学生在历史文化方面相对了解的不足够全面和深入,并且美术的内容相比现代流行的漫画来说并不是十分有趣的,多数学生更喜欢像漫画那样轻松、夸张、搞笑的图画。并且部分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把相关内容讲解成高深的理论和概念,就造成高中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而有兴趣的学生又因此失去了情感上与美术的交流。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和孩子在美术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而学校的很多老师也一直灌输给学生美术只是打发时间的闲余爱好的想法,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课业。主学科就好比是行驶中的火车,前方任何事物都要为其让路。高中学生因为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把美术当作一种可有可无、无所谓的学科,会把美术当成只是用水墨、颜料等在各种媒介上随便画一会儿的东西,这是随便的心态,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即使有的学生自己本身对美术很感兴趣,但因为家长和老师的不鼓励,甚至是阻挠学生向美术领域深入发展,从而令学生慢慢疏远美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会被慢慢的磨平,从而令多数学生的思想变得统一化。

二、高中美术课堂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生活与美术的融合

有的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与美术相关的都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艺术行为,自己是达不到那种高层次的境界中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任何形式的美术行为,其实最初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也是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所以情感教学的第一步,应是把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美术老师在让学生进行绘画的时候,其内容不一定完全是要山水、植物和人物等常规事物,因为现代高中学生对山水的了解和情感上的认知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把与学生情感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设定为绘画内容,如:“生活的一角”,这“一角”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如:学校的一角、家里的角落、学生的卧室,或更小一些的范围,学生的写字桌、床铺等。而表现的方式,可以分为“真实”和“想象”。想象也就是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的情感需求来画出自己梦想中的桌子、床、房间或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加大绘画过程的自由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情感。而真实,则可以以超现实的形式来表达,如:大小颠倒。即:绘画内容常规物体大小进行转化。

(二)颜色中的情感

提到美术,人们很自然的会联想到色彩,而不同的学生,因为性格和喜好的不同,喜欢的颜色和在颜色的搭配上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喜欢冷色调,有的喜欢暖色调;有的学生喜欢简单颜色搭配,有的学生则喜欢很多种颜色参杂在一起。在现代,高中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可以观看到各种动漫和影视剧,其内容的服装和特效,都拥有丰富的色彩,相交之下,高中美术教学在颜色的丰富度上就逊色了一些,还可提高高中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情感教育,既是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因此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把学生的情感与颜色的运用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视觉上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比如:山水画中金黄色的河流,一颗枯树上红色的叶子。如果在绘画动物时,则可以把某种生物的特征涂上不同的颜色,如:蓝色的马鬃毛,以此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的进行情感的表达,自由而又个性的运用不同的颜色。这样做可以令学生绘画时增加更多的乐趣,同时更加可以培养学生在运用色彩上的个性化。

三、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就是以学生的情感、思想为切入点和中心的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拉近学生与高中美术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的情感可以真正感受到高中美术知识中蕴含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对其包含的个人(即:创作者)和历史文化进行全面和深入讲解。

作者:叶江涛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创新研究

一、高中美术课堂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为什么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美术鉴赏艺术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美术鉴赏中的审美教育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展一定的审美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紧张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一定节奏,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事实上,如果能够在高中阶段形成学生求同存异的创造性思维,到大学后加以发展,一定会提高他们的成材率。

二、高中生审美现状

对于高中这阶段的这学生来说从生理、心理都是聚变的时期,高中生的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不断扩大的审美范围和日益成熟的审美价值会促使他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审美教育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部分学生也出现了对美术鉴赏无兴趣,经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我认为有如下因素:一方面,高中学业繁重,学生由于备考大学所面临的时间和精神压力。另一方面,把美术狭义的理解成狭义的画画,认为鉴赏不是美术课。鉴赏内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保持在讲授为主,极少与学生互动,或者缺少资料,观点陈旧。学生对所欣赏的内容陌生,不知道如何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还有些学生认为鉴赏是一种艺术家才能做得到的行为,只有这类人对美术作品的评述是权威的。殊不知鉴赏的行为是包容广博的,评述的方式不同,并且高度不同,任何一个人都有参与审美的权利。并不是学生认为的鉴赏高不可攀。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创新研究方式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论文力求从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分析研究开始,加强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研究探索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我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教师篇:提升自我,勇于创新

1)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参与,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教授美术鉴赏,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创新。

①利用“百家”争“鸣”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为宝贵,我们应在理性的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争“鸣”开展,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对维纳斯的评论,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②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作为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教师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具有了促使学生思考的基础。然后就要将问题外化,展开解决问题的新课学习过程。我做到如下三种方式的尝试:一种是教师会提出自己准备好的具有激疑作用的问题,并沿着该问题展开学习活动;一种是教师引导让若干学生找出突出的、主要的问题,该问题也是教师备课时筛选出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然后带领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一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自己发现问题的状态并且都把问题外化,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起点上都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问题的解决与发现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摆脱被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己的发现和原有知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既能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又能寻找到存在的知识欠缺,二者之间的冲突,就是学习的原动力。③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侧重于比较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可以是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作品之间的比较。从而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2、学生篇:知己知彼百“讲”不殆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掌握高中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感知美术作品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立的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手段,才能有的放矢。通过调查研究,"90后"高中生的特殊审美特点,简要剖析其产生时代背景,并提出内外兼修的正确审美观。我鼓励高中生到现实和自然中去参观,更多地欣赏当代的艺术作品,从大量现实生活中获得审美的启迪。鼓励他们的思想向更深刻和辩证方向发展,例如,增加阅读量,尤其是经典名著。欣赏交响乐、芭蕾舞、京剧等高雅艺术;阅读大量的科普读物或科幼作品;阅读一些较为深刻的文艺作品。

四、总结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他们能通过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培养审美的眼睛,让他们知美懂美创造美,用美的方式去感恩生活。

作者:李丽 单位:北华大学美术学院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探析

摘要:

近几年,师生之间双边关系的确立已经成为了美术教学中一个新的追求点,我们如何在确保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成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为着手点,进行了有关内容的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美术 和谐愉悦 机制

从新课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美术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已经逐渐成为重中之重的话题。下面就从四个方向出发,针对如何建立一个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提出几点具体的思考。

一、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充足的教学准备

在新教育形式下,很多教师将美术教学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多媒体的演示永远代替不了教师的身体力行。人们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美术教学也一样如此,如果一个美术教师仅仅凭借多媒体的力量是完全创设不出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的,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掌握本堂课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重点应该讲解哪些知识?学生的理解难点在哪里?如何选择适宜的课堂模式展开新课的学习?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比如在讲到“绘画艺术的特点”这一章节时,教师应该先明确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学生在理解绘画艺术特点时会存在哪些问题?本堂课应该以多媒体的展示为主还是应该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在上述一连串的疑问下,教师才能在明确本堂课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

二、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需要良好的课堂机制

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并不是哪一个教师空口喊出来的,也不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为了实现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课堂机制、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从研究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将美术课当成了休闲娱乐或者是处理作业的时间,甚至于有一些美术教师自身就忽视对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他们会以聊天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教学的交流,但是这种教学交流往往围绕着“家长里短”展开,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不清楚本堂课到底学习了哪些美术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端正对美术课程的态度,从而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程度。其次要制造一个有序的课堂秩序。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美术课堂的不重视,使得很多学生不遵守美术课堂上的纪律,他们会在课堂上随意的聊天、吃零食,极大的扰乱了美术课堂的秩序,给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严格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学生严守课堂纪律,通过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打坐一个有秩序的美术课堂。再次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美术课堂上,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能让美术课堂永远摆脱沉闷和压抑。除此之外,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和谐愉悦课堂氛围的基础。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互动性强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美术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需要开放的教学环境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是在近几年逐步得以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鼓励我们的美术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堂内的教学模式,更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以艺术和创造为核心的一门能够充分表现美的学科,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困在封闭的教室内,那么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要想建立一个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应该通过精心的布置为学生打造一个一个充满美术味的开放式环境。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教师的四壁贴上一些有名的画作,甚至于可以延伸到走廊、楼梯、校园等空间,让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美术的存在,从而帮助他们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美术审美习惯。另一方面便是带着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让学生从实实在在的大自然里感受到美术的美。例如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时,除了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民间美术作品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在美术课堂上了解的知识,走进真实的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真正的民间美术。开放式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摆脱封闭课堂所带来的压抑,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得以彻底的放松,在此氛围下我相信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意识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需要多元的评价策略

很多时候评价可以直接起到推动美术课堂氛围的效果。尽管高中美术教学侧重于对美术作品的一个鉴赏的过程,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教师还是需要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美术作业,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从浅层面的理解到深层次的升华。多元的评价策略一方面从对结果的评价上过渡到对过程的评价上。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的美术作品一个简单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学生取得的成果,那么我们将永远发现不了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所闪现的每一个灵感的火花,所以对美术过程的评价可以让教师从精神、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评价。多元的评价策略另一方面从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过渡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学生的评价视野和角度往往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除了关注教师评价的过程,学生评价的过程也不容小觑。在评价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品,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多元化的评价别人的作品,继而能够在别人的作品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绝佳方式,我们只要从以上四点出发,真正的做到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以创建和谐课堂为目标的教学才是高效而健康的美术教学。

作者:王爱国 单位:单位: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丽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吴军.浅谈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小学电教,2011(Z2)

[3]李永利.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着重要解决的几点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4]朱雪琳.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2009(19)

[5]潘冬子.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迫切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高中美术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应当重点提高的部分。美术教学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离不开美术学习。高中生的很多学习思维和生活经验来源于对美术思想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美术学习,能在提高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减轻升学压力。就高中教学现状来看,面对强大的应试教育的压迫,在素质教育实施还不够深刻的今天,美术学习备受冷落。美术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怎样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美术 创新 能力 培养 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课题,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抽象地说一说,而是应当付诸行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策略。高中阶段正是高中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背景提出了下列措施。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多思多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直接途径。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的储备是创新的基础,拥有了知识还需要学会运用知识。传统课堂教学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以自我示范为主,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下,创新能力不可能得到发展。想要改变现状,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学生的思维只有遇到一定的问题之后才能进一步启发教学,课堂上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思多想。比如在学习《错位的图片》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拿出各种各样的错位图片,课前问学生:有人能够很快说出怎样才能得到这样一种错位图片呢?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从中选择一幅或者两幅错位的图片,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活跃思维,这样学生能对如何制作错位图片产生一定的了解,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他们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新激趣。

新鲜的事物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比如在学习《画自己的手》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手,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做出一些动作,并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有些学生会回答:“我的手做出的动作像一只小猫。”有的学生回答:“张开的五指就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开屏一样。”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散思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手的变化越来越多。这个过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

2.用点激趣。

高中美术教学中有很多欣赏部分,欣赏课能够进一步让学生去听、去想、用心感受,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但学生对于美术课中的欣赏课并不是很感兴趣。怎样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首先应当挑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图画让学生欣赏,通过引导式提问学生:“在这幅画中,你们觉得它的色彩、明亮等关系处理得怎样呢?如果让你们画这一幅画,你们就会怎样搭配颜色?想用什么颜色作为主基调呢?”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问:“这幅画的结构是怎样的,如果让你去画的话,你想怎样安排这幅画的结构?”

三、深入生活教学空间,激发学生敢于想象

生活中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密切与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动脑,激发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深入生活教学空间,让学生掌握的思维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不同的想法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创新。比如在绘画作品中,能够明显看到自己的作品和教师的不同之处,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不断的求异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学生有一定求异思维基础上产生的,美术特别强调学生应当具备发散思维的能力,不仅画得了地上的草还画得了水里的鱼,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能有所发挥。

3.形象联想。

美术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绘画能力,绘画需要学生能够根据一些真实的植物、花鸟、交通工具、建筑物等画出自己的想法。形象联想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创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出来的。无论教学是怎样的,教师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实现每一个可能性,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新旧知识,注重促进他们的个性培养。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艺术”,也不仅仅是“教育”,更应当充分发挥主体性。美术教学对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甚至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从各个方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主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石卉卉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

参考文献:

[1]苏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凡鸿.高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李永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4]李永昆.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5:1689.

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心得漫谈

摘要:

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边缘化的课程,不仅部分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且一些任课教师本身的教学热情也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艺术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教好美术这门课程,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教学 心得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中居于边缘化的位置,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无疑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多数非艺考的学生都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上,不愿意在将来与高考联系不大的美术学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多数高中对美术这门课投入的教学资源也非常有限,这给广大美术教师带来了很多的教学困难。最重要的是,一些高中美术教师本身教学热情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放任不管。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必须勤于总结教学心得,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美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有很多,笔者主要从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关注师生关系、推进教学创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提升教学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散发出来的是充满魅力的气质,那么学生会被教师的气质所吸引,进而更加关注教师传授的具体知识。美术教师的教学素养涵盖很多内容,主要是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教育学理论素养、性格特点、精神状态等。笔者主要探讨美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素养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1.美术专业素养

有美术教师认为,多数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都比较匮乏,因此自己的专业知识足够应付学生。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学生是最精明的观众,虽然他们对于美术知识了解得不多,但是只要教师开口讲课,他们就可以判断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因此,美术教师应十分注重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素养,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2.精神状态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最直观的就是教师的精神状态。相关科学统计显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教师是激情四射的状态,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差不到哪里去;如果教师教学的状态非常低迷,没有任何激情,那么学生自然提不起精神。一些美术教师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自己的教学热情逐渐降低,导致课堂氛围越来越差。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以精力充沛的形象站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

二、提升课堂效率

毋庸置疑,课堂效率高是课堂质量提升的主要标志之一。课堂效率高就意味着教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教师也就可以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提升美术课堂效益的途径有很多,以下两点是在教学实践中适用性比较高的。

1.组织精简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主要媒介,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高中阶段,学校安排的美术课时原本就有限,如果教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学语言缺乏逻辑、繁复累赘,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组织精简的教学语言。

2.认真备课

良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美术课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往往不受学生重视,如果学生在课时极其有限的美术课上学不到丰富的知识,就会更加轻视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备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接受能力。如果学生整体的美术素养较高,教师就要相应地多准备一些专业的素材,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整体的美术素养不高,教师就应该准备一些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基础的知识内容以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以避免学生由于知识难度过高而丧失学习兴趣,或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和不愉快。

三、关注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

作为课堂活动的两个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对课堂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越积极。不仅如此,若师生关系十分和谐,任课教师往往不用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得也非常开心和轻松。因此,教师始终关注师生关系是极其必要的。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若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具有真诚的态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相互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时,他们也就会更加尊重和理解教师。其次,教师还需要具有坚定的毅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一方面,众口难调,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两位学生,而是一个学生群体,在这个学生群体中,每位学生的个性都是有差别的;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一些学生习惯将教师看成自己的对立面,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尤其强烈。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现实的各种困难面前,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毅力,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断朝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方向迈进。

四、推进教学创新

在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美术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一些教师的教学创新存在很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一些美术教师的教学创新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深入每一个教学环节,这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真正践行创新理念,学生就无法学习和借鉴。另外,教学创新要突破表面并逐渐深化。笔者认为,美术课的教学创新要想实现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美术课本身的艺术特质赋予了创新教学无限的可能性。关键是教师要坚持将教学创新进行到底,要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结语美术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没有边界的。教师在教学时都非常希望学生能够提高美术素养、掌握美术技巧、提高创新能力,而这些必须以教师实现教学的创新为前提。教师要想教好美术这门课程,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作者:李红梅 单位:四川攀枝花市米易中学校

第六篇: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

美术课程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今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即主要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理论知识灌输,整节课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这就导致学生对美术感兴趣的越来越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觉得美术课程的开设是没有意义的,因而美术课的教学效率一直处于不理想水平。鉴于此,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有生气,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是摆在广大美术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教学模式 创新 探究式 小组合作 多媒体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身为高中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对当前以自身为主体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出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学新模式,为高中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该如何对高中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描述和探究。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进行,教师是支配者、控制者,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智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而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对美术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分析,以此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礼仪与教化》这节内容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了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下面,你们就对这两幅图片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在作品名称、作品形式、作品功能、服务对象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待学生回答之后,我继续问道:“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若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么样?”“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1]然后,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我摒弃了以往一上来就对学生进行死板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让学生参与了课堂学习活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教授做好了铺垫,一举多得。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学习精神

如今,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各种教学新方法层出不穷,小组合作模式,也渐渐出现了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对于高中美术课堂而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能使班里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美术课程的探究中去,进而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身为高中美术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并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各异的风土人情》这节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通过阅读教材,对此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1.民间美术的含义是什么?2.民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3.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是什么?[2]4.在我省杭州市,你们都见过哪些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见到的?它们分别属于民间美术的哪一个种类?有着怎样的寓意?5.仿制书上的例子,制作一幅剪纸作品。6.思考:民间剪纸是怎样融入现代生活的?在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性归纳。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学习与思考,即使学生对美术内容有了提前熟悉与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和愉悦,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

三、实施多媒体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给学生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息,即美术课是周而复始地画图画,而且,由于学生的视野被约束,画出来的画面总是缺乏一定的表现力,这就使学生更加厌恶美术课程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教学优势,将它应用到高中美术课堂上,可以将美术教材内容以直观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等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战争与和平》这节内容时,首先,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了9•11事件的视频,用以引出战争与和平的话题,接着,又继续展现了多张以不同形态来表现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如表现战争的《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采桑攻战宴乐铜壶》《地道战》等等,表现和平的《兔胄图》《鎏金中国大宁铜镜》《和平鸽》等等,这样,无论是悲惨恐怖的战争画面,还是安宁祥和的和平画面,都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感受到人们对和平的祈盼,接着,当我在对某幅作品进行分析时,学生也就能入情入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之风日渐盛行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及时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构建出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学新模式,改变学生脑海中对美术课程枯燥乏味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从而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坚强、有利的保障。

作者:吴群 单位:浙江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耿婷婷.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12)06.

[2]吴静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04)01.

第七篇:高中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的理念被广泛认可。各科教师都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从讲、练、导三个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 美术 新课改 自主 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主动探究知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模式,其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知道怎样才能够学到知识,这也是人们常说“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重要得多的原因。学生知道了“渔”,就可以把它应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中,不单单是美术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中从讲、练、导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师的“讲”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1.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是课堂的有效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合理的引导会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会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如,在学习《原始人的创造》时,笔者精心制作了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龙山文化的白陶鬶以及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了解到那个时期的艺术特点、人们的图腾崇拜以及经济生活状况,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2.教师要展现美术的神奇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美术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所以教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作品。有时学生不懂得美术作品的美就是因为对它不了解,有的作品在学生看来就是很普通的一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学生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欣赏和品味。教师在讲解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要给学生介绍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者、内容、表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从这些方面了解美术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慢慢就学会了自己欣赏艺术作品,从而能够被美术的神奇魅力吸引。

3.教师要展现自身的渊博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改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美术教师要博采众长,不仅要知道相关的美术知识,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做到对学生有问必答。同时各个学科的知识也都是有联系的,在美术上学到的知识可能在其他学科上也可以学到,所以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够把自己的课上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美和学科的相互联系。如,在教学《进入历史》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美术作品可以反映历史,如,故宫每个殿与门都有着特殊的礼仪功能,甚至还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接着给学生展示故宫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的宫殿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学生的求知欲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讨论,开始了自主学习探究。

二、学生的“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1.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光听不练,学生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有时学生看到一幅画好像很简单,可是自己动手画就把握不好,或者画得形似而神不似。学生要认真分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学生通过自己绘画,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从而提高绘画水平和欣赏水平。而且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会悟出一些技巧,感受学习的快乐,进而更加愿意主动探究和学习美术。

2.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会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端正学习动机学习文化课,学生会做大量的练习题,这是对知识的检验和巩固。学习美术也是一样,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在练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对自身水平进行检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三、科学的“导”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

1.教师要注意对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教师的“导”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助力,学生对于新知识往往注重死记硬背,没有经过理解和分析,教师有效地引导可以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教具、挂图、照片等,这些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注课堂。另外,使用这些教学辅助设备可以有效地呈现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辅助设备越来越多。只要教师善于思考,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一定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也给美术课带来了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

2.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方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调控好人际关系,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学生的表现采取幽默调节法、表现激励法、及时转化法、突然沉默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在每个小组中安排组织者和记录者,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索;在学生有困惑或者不认真的时候也要立刻予以指导和纠正。教师有效的管理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半功倍。

3.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学习和共同探究的。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在集体中学生就可以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就像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学生在集体中才会使自己的智慧火花大放光彩,也会得到别人的启发。共同探究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进行,让学生共同探究美术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过的知识,讨论美术作品的美,这样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也是开阔学生视野的一种方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点,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创造能够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探究知识,感受美术教育的魅力。笔者也希望通过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上一层楼,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

作者:高新官 单位:福建长乐华侨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

[2]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美)安迪•斯蒂克斯,(美)弗兰克•鄂贝克.有效的课堂指导手册.屈书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李丹.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青春岁月,2010(20).

第八篇: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教学重要性探析

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也可以有效简化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差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如何利用教学案例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教学知识,已经成为解决美术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性措施。本文主要讨论案例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利用教学案例,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自信,可以充分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为学生创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不自觉的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中,更急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会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会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美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都比较高,绘画中色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色彩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美术品鉴知识,引用相应的案例,通过案例剖析,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如在经典作品梵高《星夜》和清代金农《月画图》美术作品分析中,学校就可以组织相应的比赛,规定教师在比赛时间内完成对作品的分析。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基本了解,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的相同点为都是表现夜晚的景象,都明显地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对于两幅作品不同点的分析,可以从五个方面出发,第一,可以明确这两幅美术作品在材质上是不一样的,其中《月画图》为水墨作品,而《星夜》则属于油画作品;第二,在构图上,第一幅作品属于空虚画风,而第二幅作品在情绪上非常饱满;第三,前者是以轻松的笔触构图,而后者则是以急促、运动感的笔触构图;第四,在色彩上,前者比较单纯,后者则比较丰富;第五,在意境上,前者顾及、冷漠,后者狂躁不安。在基本内容分析结束之后,美术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两幅作品不同点出现的原因,对于不同点的分析则完全体现出自身对历史知识和美术作品背景的了解,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实力的真正体现。在赛后再进行听课,充分激发美术教师的激情和热情,这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有效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增强教师对美术鉴赏的经验,这会对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形成极为有利的影响作用。

二、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鉴赏能力

教师的美术鉴赏能力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提高教师的鉴赏能力,需要学校参与进来,组织相应的美术鉴赏活动,不断拓展教师的鉴赏能力,为教师美术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美术鉴赏》有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储藏珍品万千,如中国古代的陶器、瓷器、青铜器以及中国古代的玉器、漆器以及织绣工艺。学校组织美术教师到地方博物馆或组织校外美术交流活动,博物馆收集了各个年代的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以及漆器等作品,在参观过程中,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说,并认真观察各个年代作品的不同特征,通过对线条感以及构成的观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做出更加生动、形象,甚至赋予生命的作品。另一方面,在与校外美术交流合作中,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观点,不断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可以为提高教师鉴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教师鉴赏能力,需要组织美术鉴赏活动,从美术鉴赏中不断积累教师的美术鉴赏水平,丰富教师的鉴赏经验,再通过教师同伴的指导为教师领导鉴赏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主要是因为教师同伴可以在不断阶段对美术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自己正确的行为对美术教师形成正确的影响。

三、利用美术案例分析,简化教学内容难度

通过对美术案例的分析,可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有效简化教学内容的难度,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在《美术鉴赏》中,关于“战争与和平”,本章教学目标为: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人在绘画中应用的色彩,分析这个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画面中人物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分析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画家本人创建这个人物时候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完成教学目标,充分掌握美术知识,进而为自身美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单元中节选了我国几次著名战役的美术作品,作品中画面如燃烧着的熊熊火焰,笔触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非常强烈,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力。在美术案例的分析中,就可以有效简化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而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教学案例,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鉴赏能力。利用美术案例分析,简化教学内容难度。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实现高中美术教学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作者:周丽丽 单位:江苏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方法分析

摘要: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生活热爱之情、道德素养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美术 教学 审美 教育 融合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的事物,因此生活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生活热爱之情、道德素养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1.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又叫做艺术鉴赏能力,其内涵包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以及创造力等,是人们对美的认识以及评价的能力。高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将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通过高中美术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色彩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比如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冷色调、暖色调其实就是色彩对心理的影响。如蓝色、紫色、绿色等会让心里产生一种较寒冷的感觉,当学生为家里买窗帘等装饰用品时就可以避免选用这些冷色调的,而是可以选用橙色、黄色等暖色系的,可以给家庭增添温暖的氛围。

1.2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当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生活的美也会有更深的体会,比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美、风景、盆栽等,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美,还有家庭和睦、亲情友情、良好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这些需要用心感受的美。当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越来越多时,内心对生活的积极因素也会不断地积累,从而使学生的生活心态朝着积极乐观的一面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也会不断增加。

1.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当生活在学生眼里到处都是美好的事物时,学生也会对自身做出更高的要求,为生活的美好做出贡献。如学生感受到善良、淳朴、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生活中常见的优秀品质之后,心灵也会得到熏陶,道德素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2.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方法

2.1积极收集生活素材,课堂教学联系生活

要做到高中美术教学和生活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应注意将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积极地收集生活素材。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教材中的素材也是源于生活,但是教材的内容容纳了各个时代、国家的艺术精华,因此难免与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有些差距,因此要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收集有关的生活素材,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学为例,在《标志设计与鉴赏》这部分的教学中,教材中有很多城市的标志、企业或组织的标志等,在这些标志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积极的收集学生日常生活可以见到的标志,比如学校的校徽标志、学校附近的餐厅的标志等等,在课堂上再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和学生共同欣赏这些标志的美。

2.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

高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审美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因此要促进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同样以《标志设计与欣赏》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的教学,带领学生去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容易被学生忽略掉的各种标志。比如交通标志是极为常见的,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实地观察,想和学生一起了解每个图表的意义,再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标志的美,比如简单明了、形象等。而像餐厅的标志则可以结合餐厅的性质和艺术美去分析鉴赏这些标志。

2.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会生活之美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却常常被忽略,因此要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和生活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体会生活之美。比如在相应的教材教学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以“发现生活之美”为主体的实践型课后作业,比如学到欣赏塑像或者绘画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寻找周边的雕像或者绘画,并且学会鉴赏,然后在下一节课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也可以采取无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观察生活,然后将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上互相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经过分享学生还会发现自己忽略掉的美,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审美能力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使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两者能够更好的融合。

3.结语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4

 

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些知识领域对它进行研究。但是,专门研究艺术的科学———艺术学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产生。而艺术学在我国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则是近几年的事。90年代中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了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与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电视学、艺术设计学等并列)。在此前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建立了艺术学系。由于学科初创,我国的艺术学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怎样从事自己的研究?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艺术研究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保持纯正的品位,并从自发走向自觉。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依然困扰着艺术学研究者、或者在实际操作上令人含混不清的这些问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由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美学家、现年94岁高龄的马采先生作了确切而明晰的回答。我国最早关注艺术学独立运动的学者是宗白华。1925年他从德国留学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旋即更名为中央大学),1926~1928年他作过艺术学系列讲座,并写有两份相当完备的艺术学讲稿。不过,这些讲稿在他生前未能发表,90年代才收进《宗白华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马采于40年代初期写了6篇艺术学散论,其中带有纲领性的第1篇于1941年发表于《新建设》第2卷第9期。这6篇论文都收入马采的《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这6篇论文迄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表明马采不愧为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先驱者。   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过程直接制约着它在相关学科中的定位、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及艺术学的产生,人们都会提到德国学者德苏瓦尔于1906年出版的名著《美学与一般艺术学》。这本著作中译本收入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译本和它所依据的英译本都很不妥当地把书名译成《美学与艺术理论》。殊不知对于德苏瓦尔来说,“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不仅是一个书名,而且是他高高擎起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他开展了艺术学对美学的独立运动。在他的这部著作出版的同一年,他创办了与他的著作同名的刊物《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该刊现更名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年刊》。作为国际上权威的美学刊物,它反映了德国20世纪美学发展的历程。1913年,他又在柏林主持召开了题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的第一届国际美学会议。翌年,出版了《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会议报告》。德苏瓦尔认为,传统美学研究两组问题:审美价值和艺术活动。由于这两者的区别,现有必要把艺术活动单独归入艺术学的门下。尽管对德苏瓦尔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尽管美学仍然继续研究艺术活动,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艺术学是作为美学的一部分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而最初主张艺术学独立并从事艺术学研究的,正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批美学家。马采艺术学散论之一的标题《从美学到一般艺术学》就表明他洞察国际上这股学术潮流的发展,并极力主张艺术学从美学中独立出来:“过去以为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一切美的对象,并不限于艺术,即凡是能够给予我们美的感受的自然物以至人类的行为,无一不在研究之列。”“因此,就是美学者自己,也不得不提出限制研究对象范围的要求,主张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应该获得独立。”(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第1页。下文凡引述该书的,只注页码)。在这方面,马采的观点和宗白华的观点相吻合。宗白华在20年到:“艺术学本为美学之一,不过,其方法和内容,美学有时不能代表之,故近年乃有艺术学独立之运动,代表之者为德之MaxDessoir(马克斯•德苏瓦尔———引者注),著有专书,名Aesthetikandallgemeinekunstinseeschaft(《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引者注),颇为著名。”(《宗白华全集》第1卷,第511页)。   一门学科只有确定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它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不会被其他学科所代替。顾名思义,艺术学就是研究艺术的科学。那么,凡是对艺术的研究,是不是都可以称作为艺术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理解德苏瓦尔的一般艺术学的概念。   一般艺术学是相对于特殊艺术学而言的。“特殊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个别的本质、创作、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第8页)。它们是音乐学、戏剧学、诗学、美术学等,其中有些已具悠久的历史。关于一般艺术学的对象,马采作了一个相当精到的说明:“一般艺术学就是研究那些关于艺术一般的本质、创作、鉴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创作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特殊艺术学的知识,即各种艺术史和各种艺术学所提供的资料,虽然不断被参考被利用,但一般艺术学的研究决不是对戏剧、音乐等特殊现象的直接的探讨,也不是对宋代绘画或顾恺之等某一时代某一作家的具体作品的解剖分析,而是以艺术一般的抽象的概念作为对象作理论的考察”(第9页)。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学就是这里的一般艺术学。显然,远非对艺术的一切研究都可以称作艺术学,只有对整个艺术现象的综合研究才配的上艺术学这个名称。马采具体研究了艺术、艺术家、艺术活动(创作与观照)、艺术美的类型、艺术源流(发生与发展)等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例如,他提出“创作与鉴赏正是艺术理论不可分割的两面。没有不被创作的艺术,也没有不被鉴赏的艺术。鉴赏便是创作,创作便是鉴赏”的见解(第695页),曾得到冯友兰、贺麟、金岳霖等人的赞赏。   艺术学和美学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除艺术学外,美学对艺术最为关注。美学和艺术学都研究艺术,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马采缓引了格罗塞在《艺术学研究》中的有关论述:“艺术学为了最后认识艺术的特质,必须采取和旧的艺术哲学完全不同的方法。”“艺术的真正科学的认识,只是从对艺术的实际感情产生出来。因此不论是创作者或鉴赏者,只有能够认识艺术的人,才能真正感受艺术”(第17页)。艺术学研究既要反对“集满堆庞杂的资料”,又要反对“设计其冒险的空中楼阁”(第7页)。马采强调指出“还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这在当时是美学,同时也是艺术学———之所以能永葆其不朽的青春,而布瓦洛之所以不堪莱辛之一击,就是因为前者是以艺术的事实为基础的归纳的理论,而后者却只不过是演绎的空中楼阁而已”(第18页)。这些使我们想起德苏瓦尔的观点,他在《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既不满意哲学美学“自上而下的”方法,又不满意心理学美学“自下而上的”方法。他主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所谓“自外向内的美学”,“即以相同的分量去艺术地感觉和科学地思考”(德苏瓦尔《美学与艺术理论》第6页),从分析具体艺术出发,走向艺术哲学的高度。例如,被日本竹内敏雄主编的《美学事典》称为“艺术学之祖”的德国艺术学家费德勒在分析同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式理论。他把自己的理论看作为一种实践美学,他的理论首先面向艺术家,对20世纪初期西方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各种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的普通规律,艺术学研究作为审美价值的艺术价值的特殊规律。这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美学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其研究带有哲学意味,美学研究比较思辨、抽象。#p#分页标题#e#   而艺术学研究艺术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涉及美学范围,具有不自觉的美学性质,艺术学研究比较实证、具体,它比美学更加关注艺术实践。马采为艺术学作了准确的定位:艺术学是“联系美学和其他特殊艺术学的一门科学”(第2页),“艺术学到了艺术哲学,便最后进入到本来的美学的领域了。艺术哲学在艺术学中是最接近美学的,即受美学影响最深的科学”(第18页)。   半个多世纪以前,马采就对艺术学的独立坚信不移:“目下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这门新兴科学,难免不受一些眼光短浅、思想保守的人的非议和反对。但只就方法论方面说,这门科学独立的必要性却是毫无疑义的。”(第1页)在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兄弟院校已经建立了艺术学的教学和研究机构的逼人形势下,在艺术学研究中曾着先鞭的中山大学是否有新的举措和动作,我们且拭目以待。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艺术教育;创新思路;分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现代美术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技术,提高了高职美术教学的效率。但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应只包含现代技术,更应渗透传统文化,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拓展美术教育的形式。传统文化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文明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现代美术中融合传统美术是极其必要的。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学习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弱,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艺术教育中,完善高职艺术教育体系。

一、高职艺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重要灵感

创作者需要拥有灵感,才能创作出体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多种内容,如社会发展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意蕴、生活哲理、唐诗宋词、写意山水画等,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统美术的艺术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雕塑、园林建筑、中国画等。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沉淀,体现了我国数千年来的人文精神,对美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创作者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获取创作源泉,产生创作灵感,促进艺术创作的创新。

2.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逐渐频繁,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高职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艺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师思想观念,革新教学方式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想真正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于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单纯地灌输理论性的艺术知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形成和完善。教师应向学生全方位地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深入分析传统美术形式中的内涵,保证美术教育的效果。如,在向学生讲授绘画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掌握兼具现代和传统优势的绘画技法。中国画历史悠久,不同朝代的绘画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以隋唐为例,隋唐时期经济和文化昌盛,当时的很多绘画都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特点。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发展逐渐成熟,宗教画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分析隋唐时期中国画的特点,让学生融合中国画的特点进行自主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效率

现代技术是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形式之一,对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关系,当二者碰撞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为高职美术教育体系的改革融入了新的创意,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现代技术和美术教育在融合过程中产生了多样化的形式,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以及云课堂等都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产物。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促进传统文化逐渐融入高职艺术教育体系,保证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如,教师可以自主设计教学网页,在网页中加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标志性作品,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利用教学网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将教学资源集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包含的形式很多,如果教师让学生单独查阅资料,会使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浅显,不利于学生思维体系的完善。通过教学网页,教师可以将整合过的资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雕塑属于重要的传统美术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让学生仔细欣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不同的雕塑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传统雕塑的特点。

3.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部分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人数较少,民间传统美术面临着消失的危机,这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革新课程标准教学体系,丰富美术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偏向于应用型和技能型,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技能型课程的开设,拓展美术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高职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对社会不同艺术行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如,建筑或设计专业都需要高职院校的艺术人才。教师需要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具体需求完善课程,并要求学生参与相关资格证的考试,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如,教师可以通过面塑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的正确认知。面塑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美术形式,将面粉作为主要的制作原料,制作者使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将面粉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面塑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制作面塑的热情。面塑具有丰富的色彩,可塑性极强,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面塑使用的材料大多为面粉、豆类以及枣类食物,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对绿色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重要作用。

4.开展多种美术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真正成为综合型人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为学生设计相应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主动投入美术学习,激发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在美术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美术活动的开展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如,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技能比赛,要求学生自主选取任意朝代的中国画,并分析画作的特点,然后创作一幅能够体现传统文化意识的作品。通过美术绘画比赛,学生可以自主、深入地钻研中国画的特点,有效丰富对中国画的认知。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美术作品布置活动场地,并进行展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趣,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积极作用。部分班级还在此次活动中创设了传统美术展览馆、油画展览馆、水粉画展览馆等。主题馆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欣赏多种类型的美术形式,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语

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创新艺术教育不仅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方向,而且是满足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必要举措。美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优秀的美术作品对我国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展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精神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部分传统美术的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高职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为艺术的延续提供有效途径,让传统文化渗透高职学生的思想与认知。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教师需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高职美术教学形式,提高高职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瑛,黄意涵.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刍议.湖南包装,2015(4).

[2]陈小琴.对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责任、担当与守候的态度——读梁玖先生著《美术鉴赏与批评》有感.中国美术研究,2014(1).

[3]李曾辉.高职艺术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探析.知识经济,2017(1).

[4]冯玉雪.从当今世界的“中国情结”看中国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艺术教育,2005(6).

[5]闫庆来.高等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文化流失.美与时代,2006(7).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数字绘画艺术;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融合;冲突

社会始终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也不例外。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艺术始终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吸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进行融合发展;其次是艺术受到其他因素发展的影响,如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要求以及科技的创新等。数字绘画艺术的出现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数字绘画艺术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大,对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传统美术设计与数字绘画艺术设计的特点对比

其一,传统美术设计是从美术绘画技能开始学习,如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的学习,训练绘画构图、造型、技法等能力;同时,结合美术理论,如美术史课程的学习,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最后,利用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完成对现实事物的艺术加工。以上的过程就是传统美术设计,由此可见,其重点在于培养美术绘画基础能力和艺术修养。数字绘画虽然可以利用软件功能弥补美术绘画基础能力的不足,但是艺术修养仍然需要慢慢养成。其二,数字绘画艺术形式主要指利用手绘板通过绘画软件进行绘画,绘画软件主要包括Photoshop、Painter、Flash等软件。数字绘画软件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艺术设计,设计的数字化相对于传统纸质设计明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支持多种设计软件的相互导入或输出,能直接生成预览效果。其三,在便捷性方面,数字绘画艺术作品的数字符号可变化,绘画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编辑功能,如图层工具、笔刷工具、调色工具等,还有大量的特效效果,如滤镜特效工具。这些都极大方便了艺术家的创作,省略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创作效率明显提高,设计师可以把大量时间放在创意构思上,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此外,数字文件易保存,可以保存成多种格式;易传播,信息时代提供了便捷的传播途径,网络为数字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总的来说,数字绘画艺术具有易操作、易修改、易复制、易传播的优势。

二、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关系的解读

数字绘画艺术的兴起与计算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是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数字绘画艺术能否超越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而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传统美术设计的因素和形式在数字绘画艺术中有没有用武之地?从这个方面思考,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数字绘画艺术的兴起为传统美术设计注入了活力,两者在不断融合中发展。从本质上讲,数字绘画艺术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美术设计的,只是在创作效率、艺术普及、互动和交互性上拥有较大优势。数字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美术设计的因素和观念。

1.数字绘画艺术形式是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升级

传统美术设计以手绘为主,其他工具为辅。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图像传播与传统的传播形式相比更具优势,人们在互联网上能更加直观、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利用这个特点,设计者通过软件创作出数字绘画艺术作品,可以快速进行传播。表现形式只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现代艺术家进行创作可以使用计算机图形软件模仿出一些创作需要的质感,将其作为绘画创作的参考,从而增强整个作品的表现力。现阶段,人们往往将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的美术设计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表达绘画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传统的美术设计形式创作出来的作品能给观者带来感动和震撼,而数字绘画艺术的传播性又优于传统的美术设计。将这两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合理融合对于美术设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数字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美术设计观念

数字绘画艺术虽然是一种新兴的艺术,但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美术设计。在数字绘画艺术中随处可见传统美术的影子,透露出传统美术观念。数字绘画艺术无法取代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而单独存在,数字绘画艺术中的造型离不开传统绘画中速写、素描、色彩等绘画知识。由此可见,数字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美术设计,数字绘画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前提是必须掌握一定的传统绘画和美术设计能力。从传统美术设计到数字绘画艺术设计只是工具的数字化改变,表现艺术的形式、方式和方法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艺术家观察世界、体验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敏锐性并没有改变。

3.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价值观的体现

数字绘画艺术的发展是迅速的,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它与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的状态比较贴合,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广泛进行播放、转发、下载等,受众面非常广。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字绘画艺术是为商业服务的,其价值体现在客户的满意度、受众的接受度方面。传统美术设计作品受作品性质的影响,只能通过印刷或展览等形式进行传播,高质量的传统美术设计作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创作,这也就决定了它不能大范围复制。所以,在这一点上,数字绘画艺术优势明显。但是,数字绘画毕竟是通过代码生成的,在某些方面达不到艺术品的要求。如,利用数字绘画技术创作国画,只要点点鼠标,水墨的晕染效果就出来了,虽然画面效果很好,但国画独特的韵味是软件不能模拟的。国画经过几千年的积淀,线条概括的抽象性、浓墨淡彩的表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绘画技法,已变成绘画者个人修养、主观思想情感的体现,即通常所说的“意境”。国画大师的不朽作品就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才是传统美术设计价值的体现。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方式会受到数字绘画艺术的冲击,但传统美术设计形式自身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价值是数字绘画艺术所无法代替的,它也会对数字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4.数字绘画艺术和传统美术设计相互影响

数字绘画艺术的核心内容依然是传统美术设计,只要认识这一点,就能理解数字绘画艺术和传统美术设计是一个相关联的整体。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断进行创作实践,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数字绘画艺术受到传统美术设计的影响,创作者将传统美术设计的观念和元素运用在数字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传统美术设计也受到数字绘画艺术的影响,新的绘画种类发展壮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数字绘画艺术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传统美术设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运用绘画软件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巧妙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方式不断进行融合,数字绘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也给传统美术设计带来了挑战,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1)数字插画

插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设计的主要视觉传达形式,在现代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插画分为艺术插画和商业插画,在书籍、广告、影视中运用广泛。传统插画艺术以艺术插画为主,形式主要为壁画、版画、书籍文学插画等,以手绘为主。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绘画的优势逐渐突显。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今的插画课程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手绘,材料有水粉、水彩、蜡笔、马克笔等,主要教授内容为熟悉插画造型设计知识和不同材质效果插画的体验;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软件插画,主要是学习利用Photoshop、Painter、Flash等软件进行数字插画艺术创作。

(2)设计创作习惯的改变

数字绘画技术的普及直接影响设计创作习惯。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原来在艺术设计创作时,学生习惯手绘,但由于手绘技术不熟练、线条不流畅或想法表达不出来,反复用橡皮修改,这样导致设计稿很不规范。近些年,随着手绘板的普及,学生在艺术创作时大量运用数字绘画技术进行创作,手绘技术不熟练、线条不流畅或想法表达不出来等问题,都可以用软件自带的功能进行弥补。因此,数字绘画技术正在慢慢改变学生的设计习惯。

三、结语

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既存在融合又存在冲突。一方面,数字绘画艺术形式丰富了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方式,体现了传统美术设计观念。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下,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又进行着不断的融合。另一方面,数字绘画艺术具有传统美术设计所不具备的优点,与此同时,传统美术设计又有优于数字绘画艺术的地方,两者各有优缺点。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艺术家而言,他们只有对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将技术更好地应用在绘画中,才能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绘画艺术就是在这种不断融合和冲突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对数字绘画艺术和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融合与冲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将这两种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宁.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陌生化.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2]范丽敏.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之间的关系.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文化产业;宋代;书画市场

文化产业并不是西方特有的,也不是新兴的词汇,而是在艺术品的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产业是由文化产品的生产来定义的[1]。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文化产业的基本构成。在书画作品刚刚成为商品不久,宋代的书画市场便建立起来。宋代是中国书画市场形成的摇篮时期,是后世书画市场形成的奠基。宋代在艺术经济上的成就在中国艺术经济史中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这一时期书画市场的产生、交易和消费对于宋代文化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开端。

一、宋代书画市场发展的背景

从汉代出现了拥画和佣书现象时,中国的艺术市场就开始萌芽。那时人们只欣赏作品中的艺术技巧,注重实用性。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欣赏书法作品的内容与技艺,形成了法书市场。直至唐代,繁荣鼎盛的艺术文化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支持,艺术作品具有了交换价值,这一切的条件使得宋代书画市场初步建立顺理成章。在宋代皇室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央高度集权,制定了许多利民政策,发展农业经济和商业,人民生活富裕,总体政局稳定。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家战略,国家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宋代最高统治者热爱收藏书画,其中宋徽宗尤爱绘画,在全国掀起了欣赏绘画的浪潮并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取消“鱼袋”制度,使书画院的画师与普通文官地位平等,画家社会地位上升。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悠闲,有了以书画作为娱乐消遣的需要。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宋代城市数量增加,出现开封、成都、洛阳等大城市(如图1),城市经济是社会文化氛围塑造和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条件。宋代社会人口比例变化,有文化素养、有经济能力的市民阶层崛起,市民阶层成为了宋代文化消费的主体力量。宋代的城市结构变化,打破了唐代时建立的坊市制度,扩大了市场的范围,延长了贸易活动的时间。唐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高峰。宋代在继承唐代艺术的基础之上又开创了新的风格。宋徽宗建立的翰林图画院,形成了著名的院体,即以工笔花鸟画为主的绘画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成就。宋代的皇室贵族、文人阶层、商人、地主阶层都以欣赏、收藏字画为爱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市民阶层喜爱表现民间生活的风俗画和年画。全社会崇尚艺术、热爱书画的社会氛围为宋代书画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二、宋代书画作品市场发展状况

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社会文化系统。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先了解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宋代书画作品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类人组成:宫廷画师,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画工、画匠。宫廷画师的画作受到统治者的喜好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其作画的物质材料皆为上等,绘画内容多为工笔重彩花鸟画,这种画作风格被称为院体画。宋代的绘画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对物体形态细节的刻画。宫廷画师以满足宫廷的需要为主要作画目的,几乎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在市场中也看不到宫廷画师的画作。除了宫廷画师作画外,皇室还大量搜购民间书画作品。《宋史论集》中记载宋徽宗赵佶“及即大位,于是酷意访求天下书法、图画……贻至末年,上方所藏率举千计”,宋高宗“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说明了宋代皇室的书画消费水平高。文人士大夫阶层创作的画作被称为文人画。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思想,文人士大夫很受国家的重视,俸禄也逐年增加,因此文人作画不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相反,文人阶层以将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换取经济利益为耻。米芾说的“书画不可论价,世人难以货取”[2]表示了文人书画家对于书画作品商品化的否定。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在于文人的名气和文人生活的闲雅逸趣,它需要文人的文化素养、诗文功底,这些是普通的画师和职业画家所不能达到的。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倪云林在《题画墨竹》写到:“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这也充分说明了文人作画的高傲心境。在宋代书画市场中,富裕家庭和读书人家渴求得到文人的画作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但文人们并不以绘画为业,所以文人画交易非常少。宋代文人画交易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书画市场中的文化产业。(一)文人画可以用于交换,但没有在这一时期成为商品。(二)文人画在宋代没有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但宋代的文人喜爱参加文会、雅集结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上,文人们品鉴书画、相互交换画作的书画交易被称为隐形交易[3]。这种文会和结社的出现,正是今日艺术品二级市场的雏形。民间画工、画匠以拥画和售卖作品为生计。拥画主要提供的是文化服务,即受人雇佣,为人作画。售卖书画作品即提供的文化产品。民间市民阶层和小农阶层喜爱风俗画,即描绘民间世俗生活和风土人情景象的画作。以“村田乐”为题材的画作人物形态各异,描绘细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民间劳作的场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展现了宋代民间市场中繁华景象的风俗长卷(如图2)。风俗画多为民间群众和店家购买悬挂在家中和店铺中,迎合了中下阶层民众的需求。同样在民间市场畅销的还有年画,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4]《画继》中记载了画工制作:京师人刘宗道所作“《照盆孩儿》,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市,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5]。如此畅销的年画也反映了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景象。此外,宋代的海外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在宋与辽、夏、金交界地带设有榷场,进行商品的买卖。中国的绘画作品、瓷器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品大量的出口,彰显了宋代文化的实力。

三、宋代书画市场的文化产业特征

(一)牙人的出现

随着市场交易的扩大必然会出现信息不完全传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将会出现滞销和求而不得等问题,影响市场正常运转。这时即需要书画中介人(牙人)的出现。牙人的出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节点,即在艺术产品交易中出现了中间经纪人,将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文化产品的销售服务分开来,体现了双方的专业性分工。牙人的作用主要为:1.鉴别书画的艺术价值,牙人充当着艺术鉴赏者的职能;2.促成买卖,既起率首牵合作用,又起中介沟通作用,牙人充当着商人的职能;3.提供所有权、质量与价格的信用保证,牙人起信用担保人的作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张侍郎典成都时,尚存孟氏有国日屏衾围障,皆黄筌辈画。一日清河患其暗旧损破,悉令换易,遂命画工别为新制,以其换下屏面,迨公帑所有旧图,呼牙侩高评其值以自售,一日之内,获黄筌等图十余面。”《画继》中有关牙人杨威的记载:“每有贩画者,威必问所往。”这里的“贩”应当指的是具有和鬻画人相同性质的人[6]。因为有了杨威这样的牙人,画家得以专心做画,商贩将绘画市场的行情和消费者偏好反馈给杨威。这种情况促进了绘画市场的进一步商业化和世俗化。牙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民间文化消费,是民间书画甚至图书、文玩等文化产品的流通中的重要角色。宋代也出现过像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一样的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如南宋时的越州开元寺庙会、东京相国寺庙会。在这样类似博览会的书画买卖市场中,既懂得市场价格又懂得鉴赏书画的专业人员与今天的书画经纪人和画商类似。

(二)赝品与作伪

赝品是艺术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追逐出现的伪作产品。在书画市场中的真迹与赝品在物质形式上相差无几,尤其是出自临摹大家之手的仿造品,但我们普遍认为,真迹中的艺术价值比赝品的价值大的多,所以艺术品的独一无二也造就了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宋代书画作伪的方式主要有:添名款、做旧、模仿、改款、割裂分装等,其目的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观摩名画,使名画原貌得以保存;二是为了在市场上得到高额的利润。从魏晋时期就开始有书法作品的伪作出现,如新渝惠侯大量购求书法,“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蹂,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7]。宋代达到了绘画作品作伪的高峰时期,宋代朝廷因书画交易没有严重影响国家经济而不加以监管,进而宋代绘画作伪现象更加频繁。如今拍卖公司的拍品不能保真,至于许多高价拍品的真伪不能确定,买方与卖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的畸形。当今艺术品市场中利用艺术品的价格进行炒作、“知假拍假”等现象的出现皆因市场中赝品的存在。赝品成为了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要建立起艺术品鉴定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

四、结语

宋代的文化产业处于初形成期,文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宋代书画业产生了影响。其积极影响为:激励书画家提高自己的绘画和书法技艺,生产高质量的作品,达到审美性与市场性的统一;贩卖书画的经济利益使书画家得到物质生活保障,以创作更优质的作品。但市场的形成对书画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书画家和画工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受众偏好,置作品的艺术性于不顾,减弱艺术作品的价值;市场中出现赝品和伪作,扰乱市场秩序等。以古为鉴,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规范文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本质——重建文化产业的认知维度[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社会科学版),2017(3).

[2]米芾.画史[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

[3]吴明娣.中国艺术史市场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5]邓椿.仙佛鬼神[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6]李林琳.宋代书画市场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8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培养

高师美术学专业需要创新课程设置,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的教学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教师的要求。当前,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的研究,在创新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性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使其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美术教育。

一、高师美术学专业与美院绘画专业存在的不同之处

1.人才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性

高师美术学专业和美院绘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存在明显不同,美院绘画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性的艺术人才,而高师美术学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社会培养美术教育方面的人才。因此,高师美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与美院绘画专业区分开,突出师范性,加强对美术师范生教师技能等方面的培养。高师美术学专业需要秉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美术教师的目标,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体现创新性,整体把握本专业的教学课程。

2.造型观念上存在差异性

高师美术学专业和美院绘画专业在基础性课程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造型观念上差异性较大。高师美术学专业侧重于对平面图形和构成形式的掌握,而美院绘画专业侧重对人物形象和空间的塑造练习。

二、现阶段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类课程设置缺少合理性

理论性课程和技法性课程是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现阶段,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未能全面开展技法性课程,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专业类课程开展不全面是高师美术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技法性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的比重较大,但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实际,出现专业性过强的问题。在理论性课程中,美术史、美学、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内容设置较少,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师范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不够扎实,存在理论素养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技法性课程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借鉴美院绘画专业,素描、装饰画以及水粉等基础性课程大多安排在教学的前两年,版画、油画以及国画等重点性专业课程大多在第三学年开展。由此可见,高师美术学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主修专业课程方面的能力,难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带来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学生掌握的技法性知识存在缺失、难以满足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理论性课程相对被忽视。理论性课程受到忽视主要表现为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的技艺性能力较为关注,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其原因主要在于理论性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课时相对不足。一些高师美术学专业将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作为理论性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忽视美术教学自身具有的人文性,导致理论性课程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不利于培养该专业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综合修养。现阶段,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

2.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教育理论性课程和教育实践性课程。现阶段,部分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主要在于:一是教育理论性课程设置量不足,一些高校采取大班教学,小班教学相对不足,导致教育类课程教学质量不高;二是教育实践性课程缺少实质性的内容,过分看重形式,一些教师对美术学专业师范生缺少规范化的指导,导致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

三、高师美术学专业创新和改革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高师美术学专业在创新和改革课程设置上需要结合当今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提高课程设置与人才教育之间的适应性,促进课程设置不断完善。

1.提高教育类课程的全面性

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理论涉及的内容较多,除了基本的教育理论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美术教材教法外,还需要纳入美术课程和教材分析、美术教育史、普通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内容。此外,还需要设置教育实践课程,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等,从而促进教育类课程设置更加全面,拓宽高师美术学专业师范生的知识面,便于该专业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2.增强教育类课程的实施成效

为了提升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育类课程实施的成效,高师美术学专业需要分析现行的课堂规章制度和考试制度,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教师对教育类课程的指导,为专业师范生构建较为完善的实习、见习流程,从而为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高师美术学专业需要不断壮大师资力量,打造高素质的美术专业教师团队。

3.促使专业类课程设置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一,提高对理论性课程教学的关注度。理论性课程和技法性课程是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理论性课程主要由技法理论和基础理论组成,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色彩学、图学、透视学、构成学、解剖学等。学习理论性课程可以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艺术素养,如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等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理论性课程以外,高师美术学专业还要开设美学鉴赏、美学、艺术史以及艺术与科学等方面的理论性课程,在丰富理论性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保障理论性课程有足够的课时。第二,提高技法性课程的合理性。中小学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提出了适用于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适用于普通高中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前者明确了小学和初中美术学科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部分,涉及国画、水彩、剪纸、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后者将高中美术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美术鉴赏、设计与工艺、绘画与雕塑、书法与篆刻以及现代媒体艺术等。不同的模块涉及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的各个层面,因此,美术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美术技法,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要求。现行的课程标准要求高师美术学专业提高技法性课程的合理性,增加技法性课程的教学课时,转变以往过于重视某些技能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美术师范生的多种能力作为高师美术学专业技法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只有这样,高师美术学专业师范生才能满足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此外,高师美术学专业技法性课程还要注意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实际相结合,开设基础图案、创意绘画、绳艺、纸艺、雕刻、编织、陶艺等课程。

4.公共选修课中纳入人文类课程内容

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需要秉持人文性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美术教学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性,如何立足美术教学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高师美术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需要纳入人文类选修课程,将历史、哲学、文学、宗教以及音乐等学科作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提升高师美术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

四、结语

高师美术学专业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直接影响。优化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改革和创新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可以不断提升美术师范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强化他们的美术教学能力,这对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和培养中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从源头出发,积极改革和创新高师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宏.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问题管窥.美与时代(下),2016(1).

[2]李薇.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3]张丹.生态理念下高师美术学专业交叉课程设置调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柴新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多元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美与时代(中),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