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角下古代书画市场发展

文化产业视角下古代书画市场发展

摘要: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构成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宋代是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形成期,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宋代书画作品作为商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在宋代书画作品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产业的萌芽。书画市场中的专业的书画经纪人的出现和作伪现象影响着宋代书画市场的发展,也影响着后世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宋代;书画市场

文化产业并不是西方特有的,也不是新兴的词汇,而是在艺术品的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产业是由文化产品的生产来定义的[1]。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文化产业的基本构成。在书画作品刚刚成为商品不久,宋代的书画市场便建立起来。宋代是中国书画市场形成的摇篮时期,是后世书画市场形成的奠基。宋代在艺术经济上的成就在中国艺术经济史中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这一时期书画市场的产生、交易和消费对于宋代文化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开端。

一、宋代书画市场发展的背景

从汉代出现了拥画和佣书现象时,中国的艺术市场就开始萌芽。那时人们只欣赏作品中的艺术技巧,注重实用性。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欣赏书法作品的内容与技艺,形成了法书市场。直至唐代,繁荣鼎盛的艺术文化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支持,艺术作品具有了交换价值,这一切的条件使得宋代书画市场初步建立顺理成章。在宋代皇室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央高度集权,制定了许多利民政策,发展农业经济和商业,人民生活富裕,总体政局稳定。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家战略,国家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宋代最高统治者热爱收藏书画,其中宋徽宗尤爱绘画,在全国掀起了欣赏绘画的浪潮并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取消“鱼袋”制度,使书画院的画师与普通文官地位平等,画家社会地位上升。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悠闲,有了以书画作为娱乐消遣的需要。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宋代城市数量增加,出现开封、成都、洛阳等大城市(如图1),城市经济是社会文化氛围塑造和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条件。宋代社会人口比例变化,有文化素养、有经济能力的市民阶层崛起,市民阶层成为了宋代文化消费的主体力量。宋代的城市结构变化,打破了唐代时建立的坊市制度,扩大了市场的范围,延长了贸易活动的时间。唐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高峰。宋代在继承唐代艺术的基础之上又开创了新的风格。宋徽宗建立的翰林图画院,形成了著名的院体,即以工笔花鸟画为主的绘画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成就。宋代的皇室贵族、文人阶层、商人、地主阶层都以欣赏、收藏字画为爱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市民阶层喜爱表现民间生活的风俗画和年画。全社会崇尚艺术、热爱书画的社会氛围为宋代书画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二、宋代书画作品市场发展状况

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社会文化系统。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先了解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宋代书画作品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类人组成:宫廷画师,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画工、画匠。宫廷画师的画作受到统治者的喜好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其作画的物质材料皆为上等,绘画内容多为工笔重彩花鸟画,这种画作风格被称为院体画。宋代的绘画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对物体形态细节的刻画。宫廷画师以满足宫廷的需要为主要作画目的,几乎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在市场中也看不到宫廷画师的画作。除了宫廷画师作画外,皇室还大量搜购民间书画作品。《宋史论集》中记载宋徽宗赵佶“及即大位,于是酷意访求天下书法、图画……贻至末年,上方所藏率举千计”,宋高宗“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说明了宋代皇室的书画消费水平高。文人士大夫阶层创作的画作被称为文人画。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思想,文人士大夫很受国家的重视,俸禄也逐年增加,因此文人作画不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相反,文人阶层以将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换取经济利益为耻。米芾说的“书画不可论价,世人难以货取”[2]表示了文人书画家对于书画作品商品化的否定。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在于文人的名气和文人生活的闲雅逸趣,它需要文人的文化素养、诗文功底,这些是普通的画师和职业画家所不能达到的。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倪云林在《题画墨竹》写到:“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这也充分说明了文人作画的高傲心境。在宋代书画市场中,富裕家庭和读书人家渴求得到文人的画作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但文人们并不以绘画为业,所以文人画交易非常少。宋代文人画交易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书画市场中的文化产业。(一)文人画可以用于交换,但没有在这一时期成为商品。(二)文人画在宋代没有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但宋代的文人喜爱参加文会、雅集结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上,文人们品鉴书画、相互交换画作的书画交易被称为隐形交易[3]。这种文会和结社的出现,正是今日艺术品二级市场的雏形。民间画工、画匠以拥画和售卖作品为生计。拥画主要提供的是文化服务,即受人雇佣,为人作画。售卖书画作品即提供的文化产品。民间市民阶层和小农阶层喜爱风俗画,即描绘民间世俗生活和风土人情景象的画作。以“村田乐”为题材的画作人物形态各异,描绘细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民间劳作的场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展现了宋代民间市场中繁华景象的风俗长卷(如图2)。风俗画多为民间群众和店家购买悬挂在家中和店铺中,迎合了中下阶层民众的需求。同样在民间市场畅销的还有年画,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4]《画继》中记载了画工制作:京师人刘宗道所作“《照盆孩儿》,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市,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5]。如此畅销的年画也反映了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景象。此外,宋代的海外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在宋与辽、夏、金交界地带设有榷场,进行商品的买卖。中国的绘画作品、瓷器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品大量的出口,彰显了宋代文化的实力。

三、宋代书画市场的文化产业特征

(一)牙人的出现

随着市场交易的扩大必然会出现信息不完全传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将会出现滞销和求而不得等问题,影响市场正常运转。这时即需要书画中介人(牙人)的出现。牙人的出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节点,即在艺术产品交易中出现了中间经纪人,将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文化产品的销售服务分开来,体现了双方的专业性分工。牙人的作用主要为:1.鉴别书画的艺术价值,牙人充当着艺术鉴赏者的职能;2.促成买卖,既起率首牵合作用,又起中介沟通作用,牙人充当着商人的职能;3.提供所有权、质量与价格的信用保证,牙人起信用担保人的作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张侍郎典成都时,尚存孟氏有国日屏衾围障,皆黄筌辈画。一日清河患其暗旧损破,悉令换易,遂命画工别为新制,以其换下屏面,迨公帑所有旧图,呼牙侩高评其值以自售,一日之内,获黄筌等图十余面。”《画继》中有关牙人杨威的记载:“每有贩画者,威必问所往。”这里的“贩”应当指的是具有和鬻画人相同性质的人[6]。因为有了杨威这样的牙人,画家得以专心做画,商贩将绘画市场的行情和消费者偏好反馈给杨威。这种情况促进了绘画市场的进一步商业化和世俗化。牙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民间文化消费,是民间书画甚至图书、文玩等文化产品的流通中的重要角色。宋代也出现过像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一样的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如南宋时的越州开元寺庙会、东京相国寺庙会。在这样类似博览会的书画买卖市场中,既懂得市场价格又懂得鉴赏书画的专业人员与今天的书画经纪人和画商类似。

(二)赝品与作伪

赝品是艺术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追逐出现的伪作产品。在书画市场中的真迹与赝品在物质形式上相差无几,尤其是出自临摹大家之手的仿造品,但我们普遍认为,真迹中的艺术价值比赝品的价值大的多,所以艺术品的独一无二也造就了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宋代书画作伪的方式主要有:添名款、做旧、模仿、改款、割裂分装等,其目的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观摩名画,使名画原貌得以保存;二是为了在市场上得到高额的利润。从魏晋时期就开始有书法作品的伪作出现,如新渝惠侯大量购求书法,“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蹂,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7]。宋代达到了绘画作品作伪的高峰时期,宋代朝廷因书画交易没有严重影响国家经济而不加以监管,进而宋代绘画作伪现象更加频繁。如今拍卖公司的拍品不能保真,至于许多高价拍品的真伪不能确定,买方与卖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的畸形。当今艺术品市场中利用艺术品的价格进行炒作、“知假拍假”等现象的出现皆因市场中赝品的存在。赝品成为了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要建立起艺术品鉴定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

四、结语

宋代的文化产业处于初形成期,文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宋代书画业产生了影响。其积极影响为:激励书画家提高自己的绘画和书法技艺,生产高质量的作品,达到审美性与市场性的统一;贩卖书画的经济利益使书画家得到物质生活保障,以创作更优质的作品。但市场的形成对书画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书画家和画工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受众偏好,置作品的艺术性于不顾,减弱艺术作品的价值;市场中出现赝品和伪作,扰乱市场秩序等。以古为鉴,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规范文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本质——重建文化产业的认知维度[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社会科学版),2017(3).

[2]米芾.画史[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

[3]吴明娣.中国艺术史市场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5]邓椿.仙佛鬼神[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6]李林琳.宋代书画市场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7]虞和.论书表[C]//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作者:于帆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