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例6篇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文1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职能

1、全县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归口国有转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指导和服务职能。

2、对供电公司和用电企业的行政执法职能。

3、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停撤企业办公室的行政职能。

4、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培训中心的行政职能。

(二)划入职能

1、原县环保局承担的拟定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职能。

2、原县体改办承担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职能。

(三)转变职能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把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

2、强化区域经济调节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切实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政策的研究、制订和督促实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制订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劳动就业等调控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全县的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

(二)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以及经济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搞好生产力布局和资源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负责国民经济运行的预测、监测和发展趋势分析,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信贷、价格、地方储备等经济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对全县经济的调节机制,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施。

(四)负责全县经济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投融资、计划、价格、招投标等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编制和实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审批或转报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招投标工作。

(五)负责编制全社会建设资金平衡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骨干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工作。

(六)负责牵头制订全县产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策划产业结构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

(七)负责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审批或转报,负责生态环境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的审批、转报和组织实施;协调农业农村经济和以工代赈的重大问题。

(八)研究分析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平衡。监控价格总体水平和重要基础性产品价格。指导和监督重要商品的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利用价格杠杆等手段引导和调控市场。

(九)研究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制订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负责全县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协作的有关工作。

(十一)指导本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负责管理和指导县物价局、县安监局、县企业发展局、县濑溪河整治公司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实施。

(十三)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设4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综合规划科(挂**县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牌子)、固定资产投资科(挂**县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牌子)、体制改革科。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1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正副科长职数7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2名。纪检监察干部按县委有关规定配备。

五、其他事项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增强企业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责任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探索和创新“三资”和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新路子,坚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民营企业计生协工作内容和要求

1、进一步强化企业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责任制度。

按照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企业法人代表在抓好本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应抓好本企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建立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自学遵守镇计生办的管理,指导、检查和考核。

2、建立健全“三资”、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组织服务网络。

各民营企业在组建企业生产的同时,应按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成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规模较大的企业下设计划生育协会分会或会员小组,担负企业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责任。

3、“三资”民营企业计生协机构要求。

(1)有成立计生协组织的文件,明确兼职的计生协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有具体负责计生工作的人员。

(2)有办公室和计生协会员活动室,可单独设置,也可在工、青、妇等组织场所增挂计生协牌子。

4、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管理职责,保障职工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企业计生协会成立后,要按照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督促企业落实《江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办法》(府发号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保障本单位职工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文3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职责。

1.将市中小企业局的全部职责划入市经济委员会。

2.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全市清洁汽车行业规划和建设管理;全市天然气用气指标转报;加油站、油库等项目的核准和转报;组织实施全市加油站特许经营权出让工作等职责划转市能源办公室。

3.将市建设委员会承担的天然气设施规划、建设;天然气经营企业的行业管理;CNG加气站经营权的转让等职责划转市能源办公室。

(二)取消职责。取消市级审批权限以上技改项目招投标审核、资源综合利用(含电厂)认定、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确认、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申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改善环境、投资类)申请、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报、煤炭技术改造专项审批、煤炭专项资金审批等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项目。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监测和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和质量,调节全市工业经济日常运行;编制并组织实施近期工业经济运行目标和政策;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二)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草拟本市工业经济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监督执行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计划、产业政策、规范和标准;指导产业、行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工业经济宣传工作,重大经济信息。

(三)组织推进机械汽车、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核能、轻工纺织、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生物医药、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四)研究提出对全市各种经济成份的工业企业实行宏观管理的意见,规范企业行为准则;组织协调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五)研究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负责全市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工作。

(六)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七)负责全市工业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工业用地的配置;指导除国家拨款以外的工业企业投资、商业性银行贷款方向和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工作。

(八)负责全市能源(含:电力、成品油、天然气、蒸汽、煤炭)的行政管理;负责节约能源工作。

(九)拟订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组织实施有关重大科技专项工作。

(十)组织拟订装备制造业的规划、政策,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十一)研究制定全市环保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和开展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落后产能淘汰与改造,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十二)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政策,指导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工作,开展工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十三)负责工业行业管理工作;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十四)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经济委员会设立18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

(一)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机关政务、事务工作;承担会议、接待及机关内务管理工作。

(二)综合处(政策法规处、产业政策处)。负责组织编制工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工业经济地方性法规、规章起草和国家、省、市产业政策贯彻实施的监督;负责全市工业经济目标管理和机关目标管理;负责普法、执法监督等涉法相关工作;负责工业经济调研、工业宣传和工业信息工作。

(三)经济运行处。负责预测、分析、调控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负责协调工业运行的交通运输保障;负责地方产品配套、规范市场秩序和扶持名优产品工作;协助负责工业安全生产工作。

(四)投资与规划处(行政审批处)。负责全市企业技术改造规划制定与实施、投资管理与协调、项目审批与核准、项目上报及优惠政策确认等工作;组织编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资金支持计划;负责市经济委员会政务中心窗口工作。

(五)重大项目处。负责全市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突出问题的协调解决;负责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规划及政策措施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工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和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六)工业园区处。负责全市工业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的编制及修编,指导和评审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布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建设与管理;负责全市工业用地的规划、指标分配和用地管理工作;负责工业总部经济规范管理;负责工业集中发展区专项目标的制定及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七)技术创新处。负责全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制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编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支持计划并组织实施;牵头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牵头贯彻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的有关工业企业科技工作;负责自主创新规划的推进协调工作。

(八)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负责全市工业环保、工业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以下简称“环资”)的规划、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环资”企业(项目)和产品(项目)的认定,“环资”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工作;负责工业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推进;负责组织协调工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企业的搬迁和区外企业向园区转移工作。

(九)机械汽车处。负责全市机械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机械、汽车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负责对全市CNG改装厂实施监管;负责全市重大技术装备发展。

(十)轻工纺织处。负责全市轻工纺织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轻工纺织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十一)电子信息处。负责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电子信息、光伏光电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指导和推进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

(十二)食品饮料处(农副产品加工处)。负责全市食品饮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食品饮料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十三)化工处。负责全市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化工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贯彻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十四)生物医药处。负责全市生物产业及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生物及医药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十五)冶金建材处。负责全市冶金建材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冶金建材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负责行业发展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管理、运行服务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十六)人事处。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管理;负责出国(境)安排、报批和审查工作;指导全市工业人才培养和职称评定工作。

(十七)财务处。负责工业资金管理;负责机关行政经费、资产管理和直属单位资产监管。

(十八)纪检监察处。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工业资金、工业项目和直属、代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的党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负责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扶贫和班子建设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经济委员会配备行政编制102名(含纪检监察专项行政编制2名、20*年度干部编制1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6名,机关党委书记1名,处级领导职数40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暂定为28名,逐步调整为19名。

五、其他事项

(一)市中小企业局为市经济委员会直属的副局级行政机构;配备行政编制18名,其中,局长(副局级)1名,副局长(正处级)1名,处级领导职数5名。

(二)市能源办公室为市经济委员会直属的副局级行政机构;配备行政编制16名,其中,主任(副局级)1名,副主任(正处级)1名,处级领导职数5名。

(三)市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为市经济委员会直属的副局级行政机构;配备行政编制15名,其中,主任(副局级)1名,处级领导职数4名。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文4

1包头市“5421”战略规划职能研究

1.1包头市“5421”战略的基本内容

1.1.1战略目标

包头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要继续保持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全面完成中期评估后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7年,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推动包头市经济总量比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翻两番,地方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在我国西部城市中继续处于领先位置;到2020年,即: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推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前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1.2战略定位

包头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产业发展建设“五个基地”,即:努力建成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稀土新材料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新型冶金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围绕增强城市功能和辐射能力建设“四个中心”,即:努力建成区域生产性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围绕生态和稳定建设“两个屏障”,即:努力建成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围绕提升开放水平建设“一个支点”,即:发挥满都拉口岸利用俄蒙资源和对外贸易优势,推进达茂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建设边境口岸型城市,努力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

1.2包头市“5421”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头市“5421”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除包括包头市“5421”战略的基本内容以外,还应包括包头市“5421”战略空间结构规划、专项规划和各区旗县规划等。另外,对包头市“5421”战略执行职能和调控职能也要进行概要性规划。

1.2.1空间结构规划

包头市“5421”战略空间结构主要由战略定位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沿线、沿河”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头市是以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为其发展主轴,南部市区-满都拉口岸为其次发展轴。

1.2.2专项规划

根据包头市“5421”战略定位,对“五个基地”、“四个中心”、“两个屏障”和“一个支点”分别进行规划,使之成为相应的综合体。1.2.3各区旗县规划根据包头市“5421”战略定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基于“5421”战略的各区旗县规划,并且做到分工与协作相结合。

2包头市“5421”战略执行职能研究

2.1包头市“5421”战略管理组织设置研究

成立一个独立的处级机构(包头市“5421”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的一位副市长任组长)或将包头市“5421”战略实施交由市发改委管理,将目前分散于相关部门的区域管理和研究功能集中于统一组织。另外,组建包头市“5421”战略实施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的参与。

2.2包头市“5421”战略管理人员配备研究

在包头市“5421”战略实施组织机构中配备具有相应素质的管理人员,可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录取具有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任到相应的岗位上;利用现有相关研究生专业和和本科专业,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培养区域规划与管理人才,如: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层面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管理专业中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培养高层次的区域规划与管理人才。再如:对包头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培养区域规划与管理人才。

2.3包头市“5421”战略协调研究

包头市“5421”战略协调主要考虑的是区域的协调,其协调内容是丰富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4]。

2.3.1包头市“5421”战略与市域以外区域的协调包头市“5421”战略与市域以外区域协调的内容主要有:包头市“5421”战略与呼包鄂经济圈的协调;包头市“5421”战略与呼包銀榆经济区的协调;包头市“5421”战略与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协调;包头市“5421”战略中“五个基地”、“四个中心”、“两个屏障”和“一个支点”与呼包鄂经济圈、呼包銀榆经济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协调。2.3.2包头市“5421”战略涉及的市域内部区域的协调包头市“5421”战略涉及的市域内部区域协调的内容主要有:“五个基地”、“四个中心”、“两个屏障”和“一个支点”之间的协调;“五个基地”之间的协调;“四个中心”之间的协调;各区旗县之间的协调等。

3包头市“5421”战略调控职能研究

包头市“5421”战略调控主要包括“5421”战略的分级分区调控和调控手段(政策、法律法规、经济杠杆、行政、技术和社会)等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5421”战略调控体系[5]。

3.1包头市“5421”战略的分级分区调控

包头市“5421”战略的分级分区调控是指按照“5421”战略规划的旨意调控“五个基地”、“四个中心”、“两个屏障”和“一个支点”及各区旗县。

3.2构建包头市“5421”战略调控手段体系

针对包头市“5421”战略不同的空间调控单元,综合采用不同的政策、法律法规、经济杠杆、行政、技术和社会等调控手段。包头市应该主动进行“5421”战略不同的空间调控单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与《宪法》和一般性法律法规不抵触的情况下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空间调控单元法规,如:《包头市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实施条例》或《包头市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管理条例》;针对不同的空间调控单元,造就不同的市场氛围,吸引企业入驻,进行生态、社会经济建设;包头市“5421”战略中,存在着跨行政区的空间调控单元,如:达茂旗与白云鄂博矿区的一体化,有开展区域行政的必要性。

4包头市“5421”战略管理职能运行机制研究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文5

一、当前中职教育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协同发展规划欠缺。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目前顶层战略发展规划欠缺,尚未成立专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教育资源的协同整体运作。从政府层面给予的推动力不深入,京津冀地方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一些合作虽通过京津之间、津冀之间、京冀之间或京津冀三方之间共同达成的合作协议执行,但某种程度上,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指导,具有阶段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中职教育区域性合作规划的缺失,直接导致京津冀区域中职教育协同发展无法形成整体规划的长效合作机制。由此导致统筹规划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方面运作协调困难,地方本位主义占主导地位。

二是尚未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局面。京津冀中职教育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整体发展不均衡。京津两地中职学校数量较河北省少,在校学生及毕业生数也较河北省少,但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及经费投入费用,河北省却在京津冀三地占比最低。京津冀中职教育的优质资源尚未对于较为落后地区和院校有效发挥辐射及带动作用,未形成协同发展有效合力,互利共赢局面尚未形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京津冀各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区域内各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人才培养方向职业技能不够突出。有些中职院校存在着技能教育不够强化,倚重鼓励学生通过对口高考升入高一级院校,即中职升高职,中职升本科,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失为中职生的发展出路,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使得中职课程教学偏重理论轻实践,中职专业设置学科化。中职生在校期间较少进行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失去了中职教育应有的功能定位与技能发展导向。最终导致中职生进入高一级院校毕业后,与高等教育毕业生抢饭碗,加剧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的矛盾,造成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技能一线蓝领技术工人比例偏低的局面。

四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对接。目前京津冀区域内各中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有一定的联系,但深度不够。各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尚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没有形成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的局面。校企双方缺乏从专业设置、理论教学环节、实训教学环节、师资及设备资源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合作。行业、企业与中职院校的合作,一般停留在弥补用工不足和学生顶岗实习的层面上;企业对输送员工到中职院校进行技能培训内在动力不足,没有形成与中职院校进行深入的职业教学研究的格局。缺乏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具体指导,行业、企业也很少组织人才需求调研及分析预测,较少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数据。

五是实训资源整合利用存在客观限制因素。目前京津冀中职教育拥有比较丰富并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但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设备设施利用、实训教学示范以及标准开发、大师工作室的使用等方面,尚缺乏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共享资源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某些专业类别以及企业和院校之间,实训设备设施的投入还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实训基地资源对外开放受到地理位置、专业、耗材、经费补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一些中职院校实训师资的实操水平还需要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

二、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一是深化京津冀中职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需要突破现有体制性障碍,围绕区域经济、循环经济、新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实现对区域中职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以健全合作机制为保障,加强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宏观管理和落实中职院校办学主动权。探索从国家宏观角度建立高层次合作协调机制,由行政机构统筹规划,由学校依法自主办学、面向社会协调发展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打破区域政府的行政阻隔,杜绝分灶吃饭的现象,形成中职教育步调一致、协同一家的协调发展合作模式,力促京津冀中职教育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强化推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资源互通有无,特色创新发展。强化推动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合理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社会化服务、教科研成果转化等关键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客观、科学地评价绩效考核指标,使中职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协同发展重点得以适度调整,协同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新格局。

二是优化京津冀中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要发挥沟通、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等法制体系建设,为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协同发展营造协同发展的外部环境。京津冀在协商统一的框架下,制定三方都认可并对三方都有约束力的区域性法律法规,并借助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势,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实现政府行政部门与中职院校和企业的职能界定,从教育资源配置、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政府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力度,搭建合作平台,创建合作载体,联动推进中职院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主动与中职院校联姻,为其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选拔能工巧匠担任中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到中?院校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项工作中来。中职院校积极谋求建立与企业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利用企业场地和先进技术及设备设施等优势,提供提高实践能力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职业氛围。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参照企业的一些激励机制或办法,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带实习实训学生锻炼,提高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构建京津冀中职教育协同发展的互惠共赢系统。深化京津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京津冀中职院校之间的广泛合作,优化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和水平,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更具效率的均衡互惠共生效应,构建起京津冀中职教育协同发展的高效互惠共赢系统。注重京津冀区域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引进与创新,推进创新中职教育课程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保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京津冀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库,在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诸多方面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整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招生就业、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互聘专兼职教师、区域教科研、区域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办学等领域科学制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积极开展各领域的协调沟通,真正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协同互惠共赢发展。

四是注重京津冀中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合作实效。注重京津冀中职教育合作领域的协调与实际运行成效,建立中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中职院校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多方调研基础上共同制定协同规划,落实细节,精准开展京津冀中职教育合作项目。定期组织中职教育合作发展论坛,协作开展人才培养、人才交流、教科研联合申报、科研成果推广、共享网上资源数据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使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统筹协调推进,实现中、高职职业教育不同层次间的有效衔接和沟通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的协调发展。准确把握中职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京津冀中职教育特点深入研究,探索合作新方式、新方法,强化合作实效,实现共赢发展。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范文6

关键词: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工作实践

总书记指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专门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计划生育协会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企业计生协及会员要发挥带头、宣传、推动、监督作用,当好生力军的角色。

近年来,企业新的改革发展形势,对企业的计生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职工对计生的各类需要,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计生协及会员作用,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计生协必须要面对,去研究和探讨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企业要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协会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并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员众多、联系广泛、群众基础较好的整体优势。要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计生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前发展。

因此,结合我矿计生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计生协及会员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树立服务群众理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抓好基层队伍建设等几项工作,把生育文化融合渗透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与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与生产生活服务相结合,使职工群众在情感的交融中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树立新风尚,以达到实现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目的。

1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职工家属积极参与,树立婚育新观念

一是利用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大型活动。每年“元旦”“春节”、“5.29”、“7.11”“9.25”、“10.28”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矿各区、计生协都要在会议室、人员活动密集点,举办黑板报展,形象地宣传计生工作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在矿计生协纪念公开信发表28周年期间,举办计生知识宣传排版展,让职工家属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现代生活、现代文化、现代家庭和生育知识的教育。要在“5.29”协会成立日期间,举办生殖健康知识、预防艾滋病等系列计生知识竞赛活动,使广大职工增强对计生知识、政策的了解。

二是调动职工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增加计生工作氛围。为了使宣传教育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计生协要积极举办生殖保健、计生政策知识板报展等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的宣传阵地开展 “计生文化宣传月”活动。通过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窗口,向人们传递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三是以宣传教育为根本,在宣传教育中夯实计生工作。以日常宣传教育为根本,坚持不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计生协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各区、队计生协要常年通过班前、班后会、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普及计生知识,做到宣传教育经常化。

2 树立服务群众理念,奠定发挥计生协及会员作用的基础

矿计生协会组织和会员要始终以“服务职工、落实国策、促进发展、增强和谐”为主旨,按照“在服务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思路,实施 “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育龄职工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二是创新服务载体,鼓励基层创办经济实体,宣传普及无偿服务,做实做优无偿服务,拓展提升有偿服务。

三是创新服务项目,从职工需求出发,实现你要我有,你需我帮。

四是创新服务手段,将当今先进的发展理念、科技知识、管理方法和运作手段等引用到计生协工作中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和效果。

我们要把让职工受益、职工满意作为检验各区、队计生协及会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图虚名,讲空话,走形式”的现象,做到“因需而行、量力而行、见效而行”。在服务领域上以职工现实需求为引导,在服务方式上以适合职工生活习惯和正当意愿为前提,在服务内容上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及其会员现实可以或经过努力可能做到的为基础。通过这些,使协会工作者明确指导思想,为有效开展工作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3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发挥计生协及会员作用的关键

为使计生协及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建立起计生协会工作长效机制。

主要建立健全五个活动机制。

一是协会小组自主活动制。

二是参与职工自治机制。

三是吸引会员参与机制。

四是评比表彰机制。通过这五中机制,有力保证计生协及会员作用的发挥。

4 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是发挥计生协及会员作用的核心

我们要在“宣传、生产、生活、健康、尊老、亲情”等六项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职工实际需求,增加 “维权服务”和“助学服务”两项内容。强调按照“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要求,帮助职工依法维护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矿计生协积极配合区计生委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防治三大工程。二是帮助育龄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把扶贫帮困到人作为“零距离”服务的核心和重点来抓,积极开展 “帮扶一心牵”活动,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三是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经常开展如,机电一队计生协帮助灯房职工了解和传播生产、技术信息,同时发动计生协会理事、会员中的技术能手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掘进区、综采区计生协开展以千名会员学技术为切入点的“帮、包、建”活动等,使广大职工转变婚育观念,走上幸福之路。四是实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各区、队计生协组织广大会员和育龄职工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向职工宣传《宪法》、《劳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常识,使职工明确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使协会真正成了广大育龄职工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