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例6篇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文1

[论文摘 要]我们正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一个非竟争性社会走向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公务员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基础的牢固、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国家重要智力资本的开发与储备。跟上时代步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对公务员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终生教育要贯穿于公务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一、几个相关概念

(一)终生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都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等手段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护航。

(二)公务员的公务员能力标准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此举旨在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教育、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三)公务员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提出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二、公务员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对于处在各级各类岗位上,从事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公务员提出了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

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公务员们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半衰期在缩短,知识的增长与知识的老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终身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迫切需要和真实行动。

(三)公务员不断进步的内在条件

一般来讲,公务员的晋升要经历由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发展提升过程,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是官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责任的加重,实质上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公务员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公务员只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更新原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力求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担负起更高更重的领导责任。

三、公务员终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在公务员教育培训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培训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教育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把培训教育投入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片面强调日常事务太多,培训教育会影响甚至冲击正常的行政工作。第二,工作与学习矛盾仍较突出。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三,培训教育内容严重滞后。目前,全国各地公务员培训教育除了学习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课的开设在地方公务员培训教育中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选择余地较小,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第四,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参加培训教育是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许多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 ,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五)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

公务员在终身教育中为提高综合素贡,首先必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要读一些导师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学会哲学地思考问题,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自觉地投身到领导实践活动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提高。再次,要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从自己亲身的经验中,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经验,从自己犯错误的痛苦经验中总结提高。最后,要在交流中提高。公务员应善于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教育班的机会,和别的公务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警戒别人失误的教训,勇于在请教学习中查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林格勒,约翰·奈尔班迪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文2

(一)终生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都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等手段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护航。

(二)公务员的公务员能力标准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此举旨在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教育、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三)公务员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提出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二、公务员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对于处在各级各类岗位上,从事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公务员提出了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

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公务员们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半衰期在缩短,知识的增长与知识的老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终身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迫切需要和真实行动。

(三)公务员不断进步的内在条件

一般来讲,公务员的晋升要经历由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发展提升过程,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是官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责任的加重,实质上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公务员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公务员只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更新原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力求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担负起更高更重的领导责任。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五)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

公务员在终身教育中为提高综合素贡,首先必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要读一些导师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学会哲学地思考问题,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自觉地投身到领导实践活动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提高。再次,要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从自己亲身的经验中,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经验,从自己犯错误的痛苦经验中总结提高。最后,要在交流中提高。公务员应善于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教育班的机会,和别的公务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警戒别人失误的教训,勇于在请教学习中查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林格勒,约翰·奈尔班迪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黄洪民,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党建与人才2002年

[4]戚鲁,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三、公务员终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在公务员教育培训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培训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教育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把培训教育投入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片面强调日常事务太多,培训教育会影响甚至冲击正常的行政工作。第二,工作与学习矛盾仍较突出。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三,培训教育内容严重滞后。目前,全国各地公务员培训教育除了学习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课的开设在地方公务员培训教育中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选择余地较小,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第四,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参加培训教育是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许多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五)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

公务员在终身教育中为提高综合素贡,首先必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要读一些导师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学会哲学地思考问题,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自觉地投身到领导实践活动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提高。再次,要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从自己亲身的经验中,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经验,从自己犯错误的痛苦经验中总结提高。最后,要在交流中提高。公务员应善于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教育班的机会,和别的公务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警戒别人失误的教训,勇于在请教学习中查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林格勒,约翰·奈尔班迪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黄洪民,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党建与人才2002年

[4]戚鲁,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人民出版社2003年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欧洲;终身学习政策;比较

全球化的压力与创造知识型社会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终身学习,各国政府也要求提高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大多数欧盟国家的终身学习获得了快速发展,非正式职业教育对这些急迫需求作出了回应,普通成人教育呈下降趋势,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迅速。全球化将导致各国教育体制逐渐走向趋同化,但很多的相关研究报告也指出,国家教育体制并没有被抛弃,一些国际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教育局(IBE),试图找到一种在所有的社会背景下都能应用的解决教育问题的“线性”(Linearity)方案,但由于其忽略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与政治经济结构,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欧洲终身学习的主要模式

在欧盟国家,就“体制结构”(Institutioanal Structure)而言,在职业培训与失业者特殊计划领域中的体制改革多已实现,各成员国在继续职业教育上的目标比较一致,即适应、创新、提高,以及对失业者的待遇和保障等。在继续和初次职业培训的“课程和评估”(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体系中,多数国家把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和能力的接受与评估上。关于“监管和治理”(Regulation and Governmence)的问题,是笔者所要讨论的主题,总的发展趋势是取消中央政府对教育过程的直接行政管理,在更大程度上实行权力下放。很多国家的中央机构已经从实际上的行政管理转变为“目标导航”(Steering by Goals)。

从社会合作关系(Social Partnership)与政府监管和治理的不同程度上来看,欧洲的终身学习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自愿合作关系”(Voluntary Partnership)模式,或称“理念型”(Ideal-Typical)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型社会被看作是受市场驱动而产生的,人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政府部门则限制自己的监管力度,对终身学习采取支持和“导航”的策略。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和荷兰。第二种类型是以瑞典为代表的“正式社会合作关系”(Formalised Social Partnership)模式。这种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的区别之处在于强调市场的局限性,强调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实施社会合作关系模式最成功的是北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典、德国和奥地利。第三种类型是政府导向的“中央集权”(Statist)模式,主要流行于南欧国家,如希腊和葡萄牙及地中海国家包括法国等,仍保留着中央集权(Centralised)、国家主义(Statist)与综合性(Comprehensive)等特点,继续保持相对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教育体系。

英国的终身学习政策

英国终身学习政策的发展与其教育体制的发展基本上是平行的。其特点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与受市场合作者影响的组织结构三者的结合,但又表现出中央控制的成分。这是英国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教育改革的产物,通过这些改革,逐步建立了教育机构与私人部门的合作。这种状况在继续教育机构表现得较为突出,因为其组织和基金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市场价值的基础上。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制定提高劳动者技能的政策,如终身学习政策,以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升英国经济的竞争力。政府与企业控制着终身教育并一直强调终身学习的经济意义。成人教育制度化成为非正式学生的正式教育,经认可的成人教育组织突出个性化,具有竞争力。社会上出现大量提供培训项目的营利性组织,过去传统上曾为成年人提供教育的机构和志愿团体逐渐被取消了。这期间,英国有一个由雇主控制的市场导向向教育与培训体制回归的过程,尤其是新建立的培训与企业局(TECs),控制着苏格兰和威尔士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领域,成为当地教育与培训计划最重要的参与机构,而贸易联盟(Trade Unions)的控制则被新的培训市场所代替。TECs不仅负责基层社会群体的培训项目,也负责各类旨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各种培训促进措施的提供。从而使培训能够应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其在贸易与工业方面的影响说服雇主采取行动解决工人的培训问题等。英国政府把终身教育置于现存教育结构之外,并交给新的教育与培训机构,几乎在全国所有地区都有此类机构,它们成为雇主与教育提供机构之间的桥梁。

80年代后期,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在全国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评依据、以证书质量管理为生命的新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CVQ体系涵盖了所有层次的职业资格鉴定,从低到高共分五个具体的等级,由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创造了一个制度上的框架。到90年代中期,NCVQ在全国已建立起超过150家的牵头机构或政府代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英国职业资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资格证书的强调使得英国政府在80、90年代期间增强了对相对薄弱地区的教育控制,能为资金的分配提供简单可行的标准,能使当地和地区的教育与培训机构更具责任心,并可为其政策成功地提供定量的测定。

从本世纪初开始,英国的学习和技能委员会(LSC)已经开始在工作车间提供培训,主要负责提升行业标准,为提高质量制定策略,在合作与质量控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责是指出国家与地区对学习和技能的需求并为这些需求的实现提供策略和计划,指导并协调个人与雇主双方学习和技能的需要;对政府“后16教育”(Post-16)国家学习目标提出建议并确保“后16教育”目标的实施进程等。

其他成人教育组织主要与人力资源发展有关,集中于对工作群体中一小部分人的教育,比如具有高水平资格证书的成年人(如教授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等)。这类机构有人事与发展协会、管理协会等,一个显著的发展是索尔福德大学学习和研究行动中心的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旨在促进专家与学院的合作,促进终身学习问题的解决。其他组织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和专业团体大学论坛等,这些组织都把继续专业培训作为专业人士登记入学的先决条件。成立于1997年的产业大学(UfI)则面向成人和职业群体,向学员提供高质量、灵活性的个性化学习,并积极加强与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瑞典的终身学习政策

瑞典的终身学习政策是与其教育体制平行发展的。上世纪70年代,瑞典的教育政策和管理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从80年代开始,瑞典政府进行了一场新的管理策略改革,给予教师与学校领导更大的自主权。这期间,瑞典的成人教育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恶化的影响,其优先发展方向大部分放到了对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上。直到90年代初期,关于劳动力应更多地参与成人教育与培训及瑞典经济竞争力的讨论仍持续不断。随着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恶化,争议的主题从“雇主组织的教育与培训”转变为“成人教育与培训在与失业斗争中的角色”。90年代初期,瑞典政府提交给国民议会的第一份教育法律草案,就强调了社区成人教育在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使失业者加入就业行列方面的重要性。

到90年代中期,考虑到生产模式的改变、信息与知识的地位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国民知识结构不合理、失业人数增加、高级人才缺乏,影响了瑞典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此背景下,“成人教育行动(AEI)”成为瑞典政府减少失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未完成高中教育的成年人的技能和知识;减少失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革成人教育,并为没有完成高中教育的人提供高中教育,在学习、工作与现行教育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

1997年,瑞典政府提出一项大规模的五年计划,目标是降低失业率,调整劳动力市场结构,改革成人教育的发展。该行动计划由瑞典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完成,并确保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参加,因为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情况,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该计划的应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EI为了吸引过去没有参加过成人教育与培训的成年人,还制定了一项特殊教育津贴。结果AEI获得了成功,它使成人教育成为瑞典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但到90年代末,为避免特定专业的缺乏,职业导向型(Vocationally-Oriented)培训就业重新获得优先发展,因为当时瑞典经济的复兴并没有导致失业水平的实质性下降,职业教育与培训组织以及瑞典议会的选票都集中在那些缺乏专业劳动力的职业领域。同时,个人的个性、就业能力、竞争能力、终身学习等成为成人教育与成人学员的中心话题。终身学习的责任也开始由国家、地方政府及个人分担,人们成为他们自己命运的共同造物者(Co-creators)和共同参与者(Co-player),与国家代表(学习顾问)一起规划个人的学习之路。

瑞典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点是“社会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强调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群体,如对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残疾人群体及移民群体的教育。除教育培训是劳工部的责任之外,其余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在瑞典由教育和科学部负责。瑞典终身教育体制的特点是高度的灵活性,而不是典型的立法和规范。

希腊的终身学习政策

在希腊,政府在终身学习中占主导地位,教育部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这与希腊的教育传统有关,但体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权力下放,中央政府允许基层权力机关(在当地或地区级)在一个严格的立法框架内决定某些问题,并向主管部门通报其决定,在希腊的终身学习体制里,这些权力下放的表现更为明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希腊政府对终身学习的控制是受到欧洲基金援助的。上世纪80年代,主要资助的是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从90年代初期开始,资助的重点转移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上。

在80年代,希腊主要的成人教育组织从属于宽泛的公共部门。私人组织对成人教育活动的发展作用不大,大多数成人教育机构在立法与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1981年希腊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对相关法律和立法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国际竞争的加剧也产生了发展国际化与公共关系计划的需求,多数成人教育组织开始通过计算机开展活动。这个时期,受社会党政府关于合作社会运动发展政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成人教育计划组织,不过这个时期大部分开展成人教育计划的组织隶属于国民教育和农业部。成人教育组织主要由欧洲社会基金(ESF)、地中海结构基金(the Mmediterranean Structural Funds)及其他欧洲项目基金提供支持。

欧洲基金对希腊终身教育领域的支持,旨在使希腊实现经济建设与国家的现代化。在1981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的一个时期,希腊基本上还是一个“半边缘化”(Semi-Peripheral)国家,存在着农业现代化不成功、经济的第一和第二部门缺乏强有力的联系、政府效率低下等问题。80年代的ESF资金主要用于国民教育和希腊生产力中心(ELKEPA),到90年代中期才转向终身教育,ESF的这种转变是由于当时希腊成人教育组织的机构重叠,缺乏中心计划和合作机制,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导致希腊成人教育服务系统的重建与私有化,出现了一大批成人教育组织以响应新形势的需要。职业教育与培训在90年代初期得到提升,1992年,职业教育与培训组织(OEEK)成立,对教育部负责,与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ESEEK)一起,负责处理研究、合作、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立法工作。

希腊建立了许多公共的与私营的职业培训中心(KEK)实施劳工部的计划,劳工部是执行,通过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及就业理事会(ESEKA)监督和制定有关政策。大多数KEK是私立的,主要从事培训需要的调研、教育计划的制定、国家与欧洲基金项目的发展等活动。1996年,就业支部(PEPA)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KETEK)成立,从此将终身教育政策与普通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与企业连接起来。最近成立的二次选择学习(SDE)和成人教育中心(KEE),组成了一个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行动网络,以满足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学习的青年人和成年人、弱势社会群体及对社会文化事务有兴趣的成年人的学习需求。

结论

总的来看,欧洲的国家教育与培训系统各有特点。欧洲层面上的合作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为欧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支持和领导。欧盟委员会的协调角色意味着“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仍将占主导地位。由于许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责任被下放到地方或部门这一层次,欧洲资格认证框架(EQF)和共同质量保证框架(Comm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将成为保证终身学习与职业培训发展的潜在的有力工具。旨在加强各成员国教育与培训政策联合的“里斯本决议”,为欧洲教育与培训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目标,如学习中心的发展、新技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提高、资格认证的高度透明等等。但这些目标进展缓慢,表明欧盟的教育计划与工程在各成员国的影响即使在日益增长,也仍然有限,在国家教育与培训体制通向更大融合的道路上,欧盟政策的影响力能达到多大的程度,仍需拭目以待,并由此给终身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Cowen,R. Knowledge economies:here we go again?[J].New Determinants and Perspectives,2002,(2).

[2]Green,A.,Wolf,A.,Leney,T.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Europea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J].1999,(4).

[3]Brock,C.,Alexiadou,N.Educational Policy in the United Kingdom[J].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Educational Policy,2006,(1).

[4]Cedefop(ProjectCoordinator:Africa Melis),Teachers and Train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R].1995,(1):Germany,Spain,France and the United Kingdom.

[5]吴雪萍,金岳祥.英国的终身学习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6]Rubenson,K. Adult Education Policy in Sweden 1967~2001:From recurrent Education to Lifelong Learning[M].Buckingham: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2:208-211.

[7]张娟娟.瑞典发展终身学习的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4,(4).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继续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对策

一、终身学习背景下的继续教育

(一)终身学习背景下的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继续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它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996年,OECD国家教育部部长推出《全民终身学习》报告。1997年的《汉堡宣言》提出,一种温和的、建设性的、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世界银行教育局长贾米尔•萨米尔(Jamal Salami)认为:“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但它远远超出了正规学校教育与培训的范畴。终身学习框架包括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学习――从婴儿幼儿到退休的各种环境下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就其本质而言,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Further education)定义为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继续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域里的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我国教育大辞典将继续教育表述为:“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为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的实践载体。终身教育打破了封闭的教育模式,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强调学习不再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告终,提倡人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显然,终身教育理念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指导方针。

(二)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1.终身化和持续化。进入21世纪后,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和持续化,已经成为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职业结构变化,人们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生存竞争能力,适应岗位工作变化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2.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终身教育、无国界教育、流动学习、在线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潮流。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全球化,一些具有实力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3.多元化和社会化。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性化和职

业的多样化,直接推动了继续教育发展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表现为培训机构和内容的多元化,又表现为社会对继续教育需求的多元化。由于继续教育涉及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众多继续教育机构,把继续教育的发展推动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教育活动。

4.信息化和远程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其方便快捷、跨越时空、成本低廉的优势,促进了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和远程化。英国通过建立开放大学利用信息技术采取远程方式把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推向了全欧洲,印度国立开放大学把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远程继续教育发展到亚洲和非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正如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首席执行官瑞德•罗尔所指出的那样,“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人民获得高质量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1.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4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党的十七大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决策。继续教育在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增加。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呈现出“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教育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教育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进入我国的国外教育机构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管理服务,成熟的培训模式,较高的市场预测能力以及充裕的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3.继续教育手段不断创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继续教育对象的持续扩大,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有效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汇入世界科技教育发展潮流,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继续教育手段信息化、现代化。

二、重庆市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继续教育机构初步整合

截止2007底,重庆有独立设置成人高校8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15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54所(进修校34所),成人(农民)中学59所,成人初等学校1 056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27 986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65 367人,成人中学在校生6 913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生28 126人,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在校生82 513人,面向成人的本科、专科、中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总规模30.1万人。

(二)继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重庆已形成以干部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市和区县党校(行政学院)为主要基地,行业、高校、企事业单位业余党校为补充的干部继续教育体系;由市人事局牵头,高校、委办局培训机构为主体,行业协会、社团配合,市和区县两级联动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行业与社会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事业单位送培与自培相结合的职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电大为主体,利用广播、电视、网络,面向社会大众,街道、社区、大众传媒配合的社会教育培训体系。

(三)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信息化推动下,现代远程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萎缩情况下,却展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以重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网络教育为重点,市外高校网络教育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面向成人的现代远程本、专科学历教育,已发展成为重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截止2007年,全市现代远程教育市内在校生已达82 513人,占同期全市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2%。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电大利用电视、网络面向社会开展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年培训量已超过36万人次。

(四)继续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明显不足。重庆市在继续教育政策构建、经费投入、部门协调、人才开发等方面明显缺乏整体设计和要求,没有把继续教育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由于政府层面缺乏对全市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重庆的继续教育基本上还是由部委局办和高校、培训机构在开展,继续教育体制构建、规划建设、政策保障、功能定位、经费投入、办学模式等,都显得不确定和比较模糊。组织、人事、教育、劳动等部门各管一块,缺乏沟通协作。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分类指导、规范办学、质量评价的机制远未形成。

2.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良莠不齐。市和区县教育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的开展缺乏统筹安排、宏观设计和规划。各类教育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甚为突出。有些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降低质量为代价,致使教学质量和继续教育声誉下降。由于施教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教育质量低下、教学质量标准混乱以及培训效果差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质量和社会认同度上存在明显差距。

3.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市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放在普通高校学历教育上,对继续教育、岗位技术培训等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继续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但市和区县财政除对农民工等极为特殊的群体拨款“埋单”外,无论是成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政府投入都严重不足,培训经费主要由送培单位和学习者个人负担。企事业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规定,在一些单位和企业很难落实。

4.城乡发展及资源配置不平衡。重庆既是大城市,又是大农村,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城九个与其他区县,渝西地区与渝东南民族地区、三峡库区,无论是继续教育的规模、层次、水平,还是办学基地和施教力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继续教育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三、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对策建议

(一)创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全市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统一宏观管理,行业部门配合实施,统分结合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市和区县建立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各级教委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在市教委增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处,以加强全市远程与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市级政府部门和国有、民营大型企业,根据本行业、系统、单位职工队伍规模和状况,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制定本行业、系统、单位职工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完善继续教育相关制度,指导和管理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发挥继续教育学会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继续教育法规建设

市人大及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国家立法规划,主动参与全国人大近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订,以及计划制订的《终身教育法》等立法活动,及时反映重庆城乡居民终身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法律诉求。根据重庆市情特点,制定《重庆市终身学习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体制,以及政府、单位、施教机构、个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

(三)构建新的继续教育制度

以国家和重庆市的继续教育法律和规章为依据,完善市级部门、大型企业、高等学校等有关职工继续教育的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就业培训和执业认证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初次就业、再就业、进入特种岗位执业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建立城乡居民接受继续教育的政策保障制度,构建继续教育准入与退出、检查与评价、统计与年报、激励与约束等制度。构建学有所教,执业认证,定期受训,能力为本,具有重庆特色的继续教育制度。

(四)构建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高校、电大、进修校等全民事业单位,按照分类要求、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和区县财政按照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或年度培训规模拨款。建立政府、单位、企业继续教育专项基金,市财政可按全市上年GDP的1%提取,建立远程和继续教育基金,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费由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2%,以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单位、个人按比例负担的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社会公益性教育培训、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继续教育,根据不同的资金渠道和业务委托,由政府“埋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因工作需要进行的培训,由送培单位承担培训费。因个人发展需要产生的培训费用,主要由个人负担。鼓励企事业单位、境内外组织和机构、个人对继续教育进行投入或资助。

(五)加快继续教育基本建设

巩固和发展电大、高校、行业培训中心、农民科教培训中心等传统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积极引进市外、境外培训机构来渝办学,大力培育新的社会培训机构,加强社区、村镇居民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城乡联动,分工合理、体系健全的继续教育新体系。

发挥高校人才集中的优势,加强继续教育教材和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建设,积极引进承载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资源,整合高校、企业、行业继续教育资源,建立继续教育资源库,推动和促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办学规模和生师比核定公办继续教育院校编制,确保继续教育院校专任教师、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引进与在职培训结合,提高施教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师学历结构。

加大公共财政和行业、企业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改善继续教育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继续教育施教机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六)实施继续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1.现代远程教育推进计划。以电大为主体,整合全市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自考、农广校、奥鹏的改革与资源整合,建立重庆开放大学,打造重庆继续教育“龙头”施教基地。以开放大学为基础,整合电大远程教学技术平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干部教育网,建立独立域名的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站,打造重庆城乡居民终身学习信息服务平台。

2.开展继续教育示范建设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实力的施教机构、学校,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继续教育能力,适应城乡市民终身学习,提升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

3.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基于重庆市中小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从业人员接近300万,职工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配合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中小企业“311”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即培训中小企业企业家3万人、创业者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

4.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计划。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和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市情特点,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计划。针对在乡在土“留守”农民,发挥电大、农广校、农民科教培训中心、乡镇农民文化中心等的作用,重点开展面向村社干部的培训,农村经纪人,产业带头人、“留守”农民种、养、采、加的实用技术培训。

5.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大学后学历提升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抓好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房地产六大行业以专业科目继续教育为基本内容的知识更新工程,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优化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和职务晋升联系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

6.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开发计划。开发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整体性提升企业员工生产、经营、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各类企业和新生劳动力(含农民工)就业培训制度,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推进职业培训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衔接,构建以职业能力开发为重心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加快推进职业认证工作,形成整体性的以职业技能等级谋取职业岗位的企业用工制度,推动职业资格与劳动工资制度的衔接。

7.城乡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综合运用各种继续教育方式和施教手段,全面加强市民职业技能、科学知识、文明素养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电大、电视台、报刊、网络等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社会通用知识、文明行为、法律知识、科学知识、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传播先进文化,颂扬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

8.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计划。牢固树立质量是继续教育生存发展生命线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发展特色的原则,强化继续教育教学过程和重要环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资源建设,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制定继续教育分类指导、评估的政策和措施,引领施教机构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建立继续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加强施教机构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形成继续教育施教质量向社会定期公布的制度。

参考文献:

[1]本部分数据于2003-2007年的《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编印.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广州;职工;素质教育;实践探索

职工素质教育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是职工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提倡开展职工素质教育,把职工素质教育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广州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精神,积极推进中华全国总工会等9部委提出的在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的职工素质教育,面向广州市各个企业大力推行职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对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背景、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及所遇到的困难等进行考察,力求为进一步推进职工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借鉴,促进职工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背景

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党和国家对职工教育的提倡和重视密切相关,同时全国各地职工素质教育的举办对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推动和借鉴意义。Www.lw881.com

(一)党和国家对职工素质教育的提倡与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就重视发展职工教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把全面推进职工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在1981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职工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国民教育计划的轨道,要使职工教育列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且要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办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职工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具体计划。”1987年10月25日,党的十三大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对在全国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有力地指导了全国各地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全国各地职工素质教育的举办及其成效

据《工人日报》报道,截至2010年底,全国命名了800个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扶持各地工会建设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3000余家,带动各级工会自建“职工书屋”共3万余家。“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中,各地已投入技能培训促就业资金1.75亿元,有150万人次参加职业培训,其中有91.2万人获得初级以上资格证书,104万名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各地已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领导体系。30个省(区、市)总工会成立了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机构,27个省级工会制定了本地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实施意见,19个省级工会制定了本地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或三年规划。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探索利用大量社会资源和手段,为职工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北京市总工会联合教育、人事、劳动、电大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电视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不断丰富职工素质教育的学习渠道,116.8万职工可免费登陆教育网站学习。上海市总工会、上海电视大学等联合开展了上海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开发了初级工商管理(eba)资格培训及开放式大专学历教育。可以说,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开展职工素质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政策

早在1996年广州市就制定了《广州市实施职工“六学”素质达标五年规划》(1996—2000),提出从1996年至2000年,在全市开展以“六学”即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为内容的职工素质达标活动。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提高职工素质”这一主题,以学技术为突破口,实现素质达标,全方位提高职工的素质。为保证职工“六学”素质达标活动顺利开展并能落到实处,还成立了以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科委、劳动局、人事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新闻出版局等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这是提高广州市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快职工的知识化进程,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2005年广州市多个相关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职工中大力开展“创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劳动者队伍,为广州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10年9月,中共广州市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强调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强化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推进职工教育网、工友和谐家园及流动影院建设。充分发挥职工教育网作用,引导职工学技术、学文化,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2010年12月,广州市总工会颁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广州职工教育网作用,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要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己任,高度重视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建设和使用。

由上可见,广州市对职工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它制定的政策对于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和教育

广州市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主要由工会和企业自身组织,依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就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或企业自办培训班等院校机构实施开展。不少企业成立了培训机构或人力资源部,肩负着为本企业培训各类干部、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岗、岗前培训和职业提升等各种培训任务。各大专院校的继续教育部和市场上专门的培训机构也都承担着企业的各类项目的专业培训。

一些企业行业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有自身特色的职工培训和教育。如广州市地税局审时度势,着眼于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设想,并进行了有效的创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广州地税培养出数以干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广州港务局近几年提出职工教育要为港口生产经营服务,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明确要培养造就一支与港口生产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广州供电分公司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全面提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的宣传教育,为了切实提高学习质量,专门请中山大学为管理干部开设了emba学习班,举办了全体职工参加的以“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为题的考试,在职工中开展了普及性教育,着重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认识。

(三)深入调研职王素质教育的需求

2009年11月,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广州市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开展做了前期需求调研工作。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企业单位共51个,职工人数多达144933人。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职工文化程度低于专科水平(初中33673人,23%,中学57859人,40%),达到专科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为16%(专科22468人),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职工不足14%(本科20487人,研究生2098人,0.15%)。企业单位已经建立职工培训机构33个,具有学历提高服务需求的单位有40个,需要继续教育培训的单位有46个。调研结果表明,广州市企业单位对于职工学历提升教育、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非常急迫。通过调研,有效地掌握了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培训学分制度、岗位证书与薪酬挂钩等情况,同时也为开发职工培训课程带来了新素材、新思路。

(四)开发与运营广州市职工教育网

为促进广州市各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创建和职工整体素质提高,由市总工会牵头,广州电大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共同开发创建了“广州市职工教育网”,为职工提供基于互联网培训学习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职工素质教育和工会干部继续教育在内的系统教育。目前已建立了50多个学习中心和1个服务中心,为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上网学习提供服务。职工教育网开设了包括广州电大和12家网络学院的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及硕士四个层次合计159个专业的学历提升教育,39项技能工种的等级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必修课培训。

目前,自主设计和开发了eba初级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旨在实现全市班组长素质提升。开设了“通用管理能力开发”、“实用文书写作”、“实用法律基础”、“企业管理实务”等课程,并组织一批专家开发了相关教材和网络课件。开发了eap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培训,对全市职工普及心理知识,消除心理隐患,促进心理健康。现已建成了课程教材、授课讲义、教师授课录像、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相关教学文件、课程试题等课程资源。

职工参加培训学习将在网上拥有终身学习平台和终身学习档案,对职工个人信息、培训情况、参训情况、工作经历等进行真实记录,打造成为职工应聘、就业、转岗等有效凭证。同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门户。

(五)创新职工学习的载体

1 延续传统的职工教育模式,包括面授辅导和定期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等。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职工教育系列之专家讲坛,针对目前职工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邀请行业的著名专家,讲授关于心理健康、美容养身、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组织开展了“心系女工——女职工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各项建功立业主题活动。组织十大行业开展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技术改造与创新。以亚运为主题,在职工中进行亚运知识的普及,发放了《亚运知识知多少》、《亚运文明观赛指南》等书籍,开展了亚运知识竞赛、“迎亚运、展风采”运动会、广州市职工“看羊城美景,迎亚运新风”系列活动等,将亚运精神与企业形象结合,提高了全市职工的文明素质。

2 创新“职工书屋”和“工友和谐家园”建设模式,打造职工素质提升平台。积极开展职工读书会、朗诵会、座谈会和读书比赛活动,促进“职工书屋”利用率和健康发展。一批批“职工书屋”在丰富职工知识、提升职工素质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白云区外来工图书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图书馆、沙湾镇职工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官洲街科普图书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书屋”荣誉称号。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的职工书屋藏书量逐渐增加到400多册,书屋内还放置了电脑,供员工查阅信息使用,成为员工读书学习的好去处。全国总工会为广州城轨公司配发了图书1256册,为一线职工奉献最前沿、最时尚的科技文化大餐。此外,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还建成了首个“星级”建筑工地农民工书屋。“职工书屋”的建立,为方便职工学习,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遇到的问题

广州市实施职工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是存在不少的差距,具体原因如下:

(一)运行联动机制尚待完善

广州市虽然出台了推进职工素质教育的文件和规定,成立了实施职工“六学”素质达标领导小组和广州市创争领导小组,工会组织在职工素质教育方面也积极行动起来,但是政府与工会、企业行业之间尚投有形成一种合力联动机制,也缺乏相关的统筹协调、保障监督部门和积极有效的领导组织体系、实施运行模式和监督保障机制,导致一些政策和规定有时流于形式,而没能持续有效地施行,素质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社会资源未能有效统筹

目前,广州市对职工的教育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发挥多方优势以达到通力合作,相互借力,优势互补。大多数企业都是封闭地开展着各自的培训。不同的行业属于不同的分管部门,因此,各个企业行业按照不同的要求开展职工教育,内容大都没有经过科学长远规划。而是根据企业临时需要而开展的短期培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学习内容的不科学性。培训内容存在单一性、狭窄性,与广州市作为包容性强的改革开放的大前沿以及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职工教育经费筹措较难

一般来说,职工培训费用的来源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职工、单位、政府和其他来源。政府对职工培训是有经费补贴规定的,但因缺乏监督机制而很难落实到职工身上。蔡兴勇等人在调查中发现,广东企业承担了员工培训费用的绝大部分份额。而政府和其他来源渠道的经费较少,这种较单一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大了企业培训的成本压力,企业员工自费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历程度、获得某种实用技术和职业资格证书等。但是,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时高时低,所以经费不足的现状普遍存在,甚至个别企业把正常的职工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再加上广州是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城市,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这就会使企业有很多短期行为,妨碍员工培训的正常进行和培训效益的发挥。

(四)培训内容不能满足职工多元化需要

职工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还存在脱节问题,课程多偏重于基础性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缺少直接的关联,在课程开发中缺少与企业行家里手和一线员工的沟通。造成职工对这样的教育感到枯燥、单凋,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高的作用,不能满足职工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四、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更新职工素质教育理念,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职工素质教育在宏观上应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职工的职业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全员的培训,以提升所在城市的文明程度为背景来科学规划职工的各类培训。城市的精神风尚、文化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更新教育理念,顺应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社会,转变传统的培训思维,采用数字化新型培训方式,更有利于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方面,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以职工为主体”的理念,根据职工需要,准确定位教育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采用灵活的便于职工学习的方式,着力解决职工工学矛盾,满足职工个性化的需求,充分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引导职工将个人理想与企业共同愿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取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二)创新职工素质教育模式,建立职工教育数字化平台

以广州市职工教育网为载体,建立为广州市职工提供终身教育服务的网络教育大平台。引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质的师资队伍、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发挥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整合现代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领先的行业知识和人才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创建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层式需求培训模式。建立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继续教育、通用能力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工会干部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项目并举的教育体系。形成以网络教育为基础,学习中心实地实践为辅助,送教上门进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职工远程教育新模式。建构以广州市总工会-电大及远教中心-企业事业单位学习中心-职工个人为横向梯度的四级网络教学平台。

在教育内容上,适应企业和职工需求,开发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教育内容。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行业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作。既要有面向所有职工的通用知识,又要有针对不同行业的岗位专业课程,同时还要有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课程内容。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一线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现状,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层面职工的需求。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培训知识内容,聘请学科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设计和论证,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按照“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面向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课程学习资源库,为广大职工提供开放、及时、便捷、无处不在、低成本的教育服务,实现资源、服务一体化。

在教育形式上,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优化职工素质教育方式,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式和载体,促使职工培训的教学方式向全时空、远距离、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职工学习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根据不同对象和内容,采取个人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网络资源学习与现场模拟学习相结合,将基础知识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技能竞赛和主题活动融为一体,对职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继续教育。

(三)完善职工素质教育机制,保障职工教育可持续发展

1 建立多方协调参与的运行机制。职工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环节有效衔接,形成“党政领导支持、工会组织保障、多方参与运行、站点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配合协调。市委、市政府、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应制定法律法规,为职工学习提供政策支持;市总工会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发挥指导协调、宣传组织的重要作用;广州市电大系统、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为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提供课程资源和支撑平台;各行业、企业应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员工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和主线,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教育培训年终个人总结范文6

食药监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市委组织部:

根据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和20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通知》(海

组通[]108 号)要求,现将我局干部教育培训工

作总结和20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随文上报,请审阅。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二日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10月22日印发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和20xx年干

部教育培训计划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食药监局的领导下,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食品药品监

管工作新的形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

大局,为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我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实际操作

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以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措施、

加大培训力度为手段;切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稳步发

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人

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年来,我局分别举办了稽查执法研讨会、驻厂监督培

训、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培训、礼仪培训等5期培训班,

参训人员达1400余人次。同时派出31名干部分别参加了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药监局、市委、市政府组织的

理论与业务讲座。

一、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端正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为拓宽我局干部的工作视野、思

维,理清思路,增强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的能力,

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消极依赖的思想。始终把食品药

品监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大局,服

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管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这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会

被边缘化,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在举办培训班时,要

求师资力量要增强,参训人员学习态度要严谨,学习目的要

明确,培训读本要与时展相结合。通过培训,让所有参

训人员懂得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参训人

员懂得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大作为,就是为经济社会

发展作贡献。

二、综合运用教育培训手段,丰富学习形式。要本着“形

式求新,内容求实,方法求活”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育培训

的新模式,把教育培训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改变

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学习兴趣不浓

等问题。采取了课堂讲授、典型发言、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

教育培训,并适当组织考察、观摩、交流,增强教育培训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坚持“五个”结

合,增强了培训效果。即:上级党组织培训与机关支部培训

相结合,培训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

学习型机关建设相结合,办班培训与学时学分制管理相结

合,增强针对性与增强实效性相结合。

三、努力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坚持点名调训、计划

培训和鼓励自学相结合,推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经常化。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

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纳入领

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奖励、晋升级别、职务的

重要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局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

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干

部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重干轻学思想,参加培

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二是在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干部多元化

的需求。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没能很好地体现“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实际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地做到有的

放矢,学以致用。

针对这些问题,下步我们打算: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

育,不断提高干部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参加培训

的自觉性。二是加大调查研究,及时调整培训思路,丰富培

训内容,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