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范例6篇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范文1

《教育科学论坛》是由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四川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广大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高校师生的综合性教育理论与研究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4289;国内统一刊号:CN51-1696/G4。

二、主要栏目

《教育科学论坛》主要栏目有理论视野、课改研究、科研导航、走进课堂、聚焦教师、教育管理、教育漫画、心理健康、德育视点、综述、信息快递等。

三、征稿内容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放权学校自主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教育观察、教育热评、教育批评及学术观点的讨论与争鸣;具有共性价值追求和个性特质彰显的区域课程、课堂改革思路、途径与实践经验;学校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的建设探索;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研究,教学经验、感悟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态,如学分制、选修课的开设、学科教学研究等;名优教师课堂实录与点评,课堂教学热点问题探析,典型案例与经验解读;教师队伍建设与名师培养机制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策略与经验;促进学校和师生差异性发展的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四、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要求“新”即观点新;“小”即切入点、关注点要小;“深”即论证深入;“精”即观点鲜明、行文精炼;“融”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做纯经验性的工作总结,也不做纯思辨性的探讨;“细”即规范格式,严谨写作,从细节做起。2.字数要求:感悟类稿件一般一个页码(1500字),其它栏目2-3个页码(3000-5000字)。3.稿件在2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4.稿件(正刊)不收取版面费,一经采用,付给作者稿酬。5.来稿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地址。

五、投稿邮箱

理论视野:;课改研究:;科研导航:

走进课堂:;聚集教师:;德育视点: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教育漫画:

《教育科学论坛》(增刊)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为了满足我省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本刊决定编辑出版2014年增刊,并从即日起向社会征稿。

征稿范围:教育科研类、课程改革类、学科教学类、教师专业发展类、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类、幼儿教育类、职业教育类、教育管理类、高等教育类等论文。

征稿对象: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职业学校师生及高校师生等。来稿经《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三审通过后,编辑部将向作者发出用稿通知,并注明费用,详细征稿启事,可登录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网站:查询。

投稿联系人:朱雪林李春刘莉莉

教育教学论坛范文2

查看更多《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无

        (1)做快乐的教师 陈莉

        (4)读者心声 无

        理论视野

        (5)教学知识研究的僭越及纠偏 凌鹏飞 赵青坡

        (8)教育具体原则的六项特征 赵印奖

        课改研究

        (11)“空无课程”的缺失与资源开发 张艳丽

        (13)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徐志兰

        (16)高中历史试卷讲评策略 章银杰 刘松柏

        (20)如何用好高中生物教材 刘东奇

        (23)夯实教学反思的着力点 王其华

        (25)教学反思该反思什么 陈廷海 向守万

        (27)做一名“淡定”的教师 金钧

        (28)教师要写教育叙事 刘玉真

        科研导航

        (29)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对策 顾建德

        (31)教育科研三个关键环节 王定伟

        (33)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有效形式 魏士军

        走进课堂

        (35)在实证与建模过程中探究细胞边界问题——高中生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实录与解读 孙国华

        (40)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方法 李贤中

        (41)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训练思维 王愉鑫

        (42)享受图形变化中的数学魅力——特级教师钱金铎《图形的变化》教学片段赏析 马贞

        (45)高效情境模式活化教学细节——从一节市级地理公开课谈起 胡继中

        (48)“活动单”导学下的新型练习模式 洪建林

        教育漫画

        (51)漫画 无

        聚焦教师

        (52)聚生教师发展质量——营山金华希望学校教师发展启示录 李仁强 冯倩

        德育视点

        (58)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阚建荣

        (60)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审理与路径探析——基于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视角 马艳云 董海霞

        教育管理

        (63)课改何处去——课改呼唤文化力挺——兼与查有梁教授商榷 陈兴中

        (68)一个区域课改的“马鞍形”轨迹——部级实验区郫县的课改路径解析 张泽科 陈兴中

        (72)走出课改迷雾:一体两翼三突破 李国庆

      &n

bsp; 信息快递

        (79)数字 无

        (79)资讯 无

        (80)声音 无

        (80)观点 无

        无

教育教学论坛范文3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尤其是四川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开幕式由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西华师范大学校长陈宁教授主持。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佘正松教授致欢迎辞,并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华师范大学改革开放30年来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理事长叶上雄致开幕辞,他回顾了四川省教育事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对此次论坛的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以西华师范大学30年的变化为视点,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并以四川为基点,从教育体制、学生培养与就业、教育方针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4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由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学元教授主持。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石室中学原校长王绍华以“对30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感受”为题目,用具体数字详细介绍了四川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并对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西华师范大学校长陈宁教授作了“四川省高等教育30年发展”的主题报告,以详实的资料阐释了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黄育云教授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阐述了人们在职教理念等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以及存在的不足。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王希尧教授就“用科学发展观看教育观念的更新”问题提出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观念的更新。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钟家强副局长就“举终生教育之旗,走学习型社会之路”问题对成都市青羊区的社区教育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举措。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研究员以“四川基础教育科研30年回顾与展望”为题,总结了30年来四川基础教育科研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四川基础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思路。

14日下午,大会主题发言由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研究员主持。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乐山市教育局原局长赵家骥就“四川农村教育30年”做了大会交流,他回顾了30年来四川农村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出了当前及今后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出路。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文全教授就“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谈到现实中的德育应如何以人为本。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邓达博士从目标、内容、知识维度认为德育逐渐从“旧三化”走向“新三化”。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化树研究员对改革开放30年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对四川基础教育教师建设的目标、工作重点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四川文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华生教授就“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院长傅之屏教授就“创造教育全面融入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必要性及所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交流。四川师范大学张建琼副教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论述了四川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所长鲁健生副教授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为农村一线培养创新人才”为题,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进行了探讨。顺庆区教师进修校欧阳明校长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题,对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杨瑞、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侯小兵就德育和高职教师建设问题作了发言。

教育教学论坛范文4

2013年6月22-23日,第九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此次论坛以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学科交叉、激励协同创新为宗旨,以“协同创新背景下教育技术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为教育技术学博士生、硕士生和青年教师搭建“探索前沿、启迪智慧和推动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媒体协办。此次论坛与会代表150余人,其中以博士生为主的研究生90人,青年教师20人,专家学者30人,并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的4名华人教授。论坛中参会学校及单位41所,分别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

6月22上午,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研究员,《电化教育研究》主编、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和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汪基德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致开幕辞,并代表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宣读贺信。河南大学副校长邢勇到会致欢迎辞,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致祝贺辞。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君健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在随后的4场特邀报告中,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从协同创新层面,探讨了“五个三结合”的教育技术学部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黄荣怀教授阐释了MOOC助力重构学习方式问题,系统分析了MOOC的教育理念。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系统建构了智慧教育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智慧教育的实践应用情况。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分析当代教育技术学博士生的角色,提出了当代教育技术学博士生的使命,对青年人的成长给予了殷切期望。6月22和23日8时到11时的分论坛中,围绕“协同创新背景下教育技术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建立了“自身发展与社会服务: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创新思想与数字产品: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表征形式与信息内容:图像时代的知识建构”和“技术应用与教育提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变革”4个分论坛,探讨协同创新背景下教育技术如何构建理论、开展实践,以进一步增强教育技术人员的理论自信、技术自信和前途自信。在每个分论坛中,华人教授张佐臣、王淑艳、杨浩和战红分别作了“ICT and Eduction Equity: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翻转课堂: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Developing visual literacy skills among pre-and in-service teachers”、“MALL to Empow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Overview andPractice”的专题报告,进一步拓展了博士生论坛的交流空间,丰富了博士生论坛的交流效果。

6月23日11时到12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蔡建东教授主持了论坛的闭幕式。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宣读获奖论文的名单,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崔向平代表参与人员做了发言,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代表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简要说明了相关筹备安排,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汪基德教授致感谢辞,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致闭幕辞,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宣读论坛闭幕。

教育教学论坛范文5

一、儿童福利视角下的非正规学前教育

日本儿童福利研究专家中田照子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保障体制下的儿童福利制度与学前儿童保教制度。据介绍,日本的《儿童福利法》非常重视对儿童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对贫困、残疾等弱势群体儿童的生活保障。日本政府对儿童权利的保障并不只是中央政府从上而下推进的政治行为。它与民间力量自下而上的推动有很大关系。为此,中田照子希望中国的民间力量要充满信心,坚持为保障儿童权利作贡献。学前教育具有福利性、公益性、补偿性、社会服务性等属性。中国政府已经签署《儿童权利公约》,但是缺少具体的实施措施,例如,没有《儿童福利法》,儿童的福利保障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日本《儿童福利法》对儿童尤其是弱势群体儿童的保障,对当前中国解决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国妇女联合会新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下,我国城乡流动儿童已达3581万人,与2005年比,增加超过四成。报告指出,学前流动儿童普遍面临入园难问题。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认为,当前我国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教育不能被动等待,而应积极回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朱慕菊特别指出,目前很多人对非正规学前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她认为,非正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稳定,而且是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她对四环游戏小组坚持9年努力探索出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非正规学前教育具有社区化特点,即依托社区,因地制宜。四环游戏小组的实践证明,非正规学前教育不仅能满足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还有助于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社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提出,发展社区非正规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使更多城市人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并施以援手,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封闭隔离的状态,提高其文明素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城市居民和社区的融合。当然,要从根本上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与城市居民的融合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推进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从而形成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非正规学前教育不仅适合流动儿童,也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吉执来的研究表明,非正规学前教育所具有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高效性、社区性等特点与农村的地理结构、教育现状和环境条件契合,在农村地区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二、面向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道路探索

本次论坛会聚了致力于解决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专家学者、民间组织等,他们积极分享了各自基于中国国情以及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的经验。

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什么是适合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要想为流动儿童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流动儿童,深入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民族学院讲师、原四环游戏小组志愿者张怡,结合自己在四环游戏小组做志愿者的经验,对学前流动儿童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这些儿童既有高度流动性,又在流动中保持相对稳定,他们受到城市与乡村双重文化的影响,往往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比较强,而语言发展比较缓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吕苹认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该由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共同构成。其中,市场的作用很大,而目前最需要加强的则是来自社会、民间的力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普及以适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服务对象,以保育为主兼顾教育的学前教育看护点。

面对数量庞大的学前流动儿童,深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马芹娣介绍了深圳市政府为解决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进行的探索,即淡化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界限。淡化户籍幼儿和非户籍幼儿的界限,既大力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又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解决学前流动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深圳市政府把扩充幼儿园学位作为市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并发放学前儿童健康成长补贴,相关费用由市、区政府筹措发放。

社会公益组织“千千树”针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在课程研发、家长学校开办、网络产品制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为城乡妇女和学前流动儿童提供服务的成都“爱达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针对学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尝试依托社区,以非正规学前教育方式开展行动研究,既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又关注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则分享了他们在昆明开办社区公益幼儿园项目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则以四环游戏小组为依托,历时9年探索出了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本土经验。

三、“种子计划”培训项目经验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受北京市教委委托,承担了“种子计划”培训项目的工作,为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打工子弟幼儿园(以下简称“自办园”)提供教师培训服务,借此提高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质量。

“种子计划”培训项目自2012年3月启动以来,以四环游戏小组数年来形成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与“自办园”教师就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展开研讨,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培训员现场指导、观摩培训基地(即四环游戏小组)等方式,努力解决“自办园”教师教育方法简单、小学化倾向严重、保教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教育教学论坛范文6

网络论坛,又称电子公告板或BBS。校园BBS以其自由的言论空间、使用者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知识结构以及身份隐匿性三大特点,使广大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创造了一种传统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都无法企及的、活跃的文化氛围,这也正是校园BBS的魅力所在。然而,目前高校的BBS管理多由学生负责,教育工作者很少参与其中,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工作者在校园BBS上是大有可为的,应利用校园BBS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1.利用BBS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在BBS上学生拥有无与伦比的言论自由权,BBS同时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再加之隐匿的身份,这使得BBS成了交流思想的最佳平台。在BBS上通过发帖与跟帖,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着一种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得的平等的双向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迅速而广泛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反馈或者说思想的碰撞非常清晰,因为在BBS上的每一条发言都可明确地显示出跟帖讨论的观点,或是赞同或反对。对BBS上的不良发帖或跟帖,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都是删除或封ID。而事实上,仅靠这种简单的做法并不能完全阻止错误思想或言论的传播,更不能消除它们的消极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不同思想的正常交流。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校园BBS的讨论,及时跟帖指正错误以及发表正确的言论,以一种平等姿态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

2.利用BBS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普遍设立了心理辅导站。尽管学生们并不抵触心理辅导,但却有不少学生不敢进入心理辅导站,原因是他们不愿面对面暴露自己的心结,更不愿让身边的同学知道。要想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辅导,除了需要大力宣传之外,高校的BBS是个很好的场所,隐匿身份的交流恰恰能打消学生现存的顾虑。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在校园网BBS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版块。借此版块传播、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排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类版块应由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公布各种主题的心理学小常识,例如如何有效排解心理压力,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等等,还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解答。其他学生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针对不懂的内容在BBS上跟帖,向心理辅导教师询问。学生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BBS进行交谈,其他学生不只可以浏览谈话内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在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QQ或E-Mail等方式进行私密辅导。

3.利用BBS拓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做出及时的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校园BBS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相关课程的BBS站点,通过使用这个站点,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布置和查收作业,学生还可以通过BBS向任课教师提出问题,要求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利用BBS,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BBS作为开展教学改革的阵地。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利用校园网的BBS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

随着校园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强,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意识到校园BBS对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有效地开展对BBS的参与、实施、监控和评价工作,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