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例6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和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强化记忆的,因此,学生会觉得有一点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也会有所降低。如何很好地将知识深入浅出、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考虑。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意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觉得要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大体可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一、应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在课堂上将一些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信息等一些基础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这种最普通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如果教师创设情景,穿插一些健康益智性的游戏,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基础教学变得愉悦轻松一些,同时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基础知识掌握。

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是浩瀚无边的,学生是不可能全部掌握的,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和不断地获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就是能够很好地将知识进行限量的讲解,要着重把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很好的讲解。与此同时,学生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自我不进行提升和获取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学会自我进行探究,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要知道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欠缺的部分,才能真正对症下药,很好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将信息技术知识学好。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锻炼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检查,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学会信息共享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在其中技术尤为重要,因为知识的掌握是技术操作的前提,是为了更好辅佐操作,所以技术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真正地将学到的信息知识很好地融入技术操作中才是信息技术的主体部分。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倡学生敢于动手操作。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逐渐成为自己的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慢慢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并且增强了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信息共享的习惯,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探索,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于XX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多万元,购置浪潮pⅲ以上品牌计算机60台,自去年9月份高一、二年级共十五个班开设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就是我在一年来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1、 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了。

讲使用计算机,首先我们注意讲清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让学生搞清硬件、软件的作用。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学习计算机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了。

先讲述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接着讲解现在最常用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在这里,我们注意了把微机从开机到windows98启动成功这个过程讲清楚,这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整体意识。讲述windows98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最基本的鼠标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这里我们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如纸牌、扫雷等加强鼠标操作的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很快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然后可以从最直观的桌面讲起,逐渐扩展到窗口操作、任务栏的作用及各种菜单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如何对文字信息进行各种简单处理、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磁盘上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windows98的学习基本完成。实际上,在整个信息技术课中,学习windows98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一个桥梁,沟通着用户和微机,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一层,用户才能高效率地使用各种其他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如怎样使用wpsXX、dreamweaver 4等等及网络的使用,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3,自由探寻。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们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wpsXX时,对插入图片提出了问题:怎样在引入之前,对图片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便把一些图形编辑处理软件介绍给他们,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再如我们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输入、编辑,各种各样的材料,给我们也出了不少难题,几名教师全部靠上辅导,师生相德益彰,都有很大收益。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由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我们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微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改为全部在微机室上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5,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6, 结合现状,激发学生为强国而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让我国的it业快速发展,以期早日赶上和超过

it业的发达国家。

二、环境支持。

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认为,除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懈地努力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教学环境的改善。

1,学校良好环境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对于开好这门新课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学校里,如果从学校领导到各科教师都不关心支持,甚至排斥这门课的话,教师怎能去尽力工作,怎能顺畅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在目前信息课还没有列入高考课目的前提下,我们经常和领导交谈,向领导汇报工作,介绍外地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现在从校长到各科教师,都非常关心支持这门课的开展。从去年开始,我校在教委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建成了微机室二间,语音室二间,智能广播系统也正在施工中,这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响应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校校通”工程,我校计划在最近几年内进行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加速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力争用最短时间建成比较先进的信息化学校,挤身电化教育先进行列。有了这样好的学校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日益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2, 社会环境的支持。

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是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不可缺少。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如果一个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过慢或者说排斥的话,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肯度会受到限制,甚至非常落后。在一个落后的环境下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3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一书,我们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素养方面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

1.1知识的综合性。计算机素质教育是集人文和科学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知教育。

1.2活动的综合性。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为主体的一种活动。它包括,听教师讲课,看录像资料,在网络上查阅图书及各种信息,开展个体与小组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及辅导,在于策划教学活动方案及主导整个教学和实验过程。师生间的活动是双向交流相互驱动的过程。

1.3评价的综合性。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评价,不仅在于学生是否获知知识,还在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是否活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应是一种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评价。

2.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谓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高,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它始终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制约。

2.1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然后也有个别的学生在进学校学生机房之后才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可想而知是会给教学带来些什么样的困难。

2.2信息技术课教材的设计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这种被称为“零起点”的教材一律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知识的重复学习和学生的厌恶情绪,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3.对于以上的现状和信息技术的功能特性,为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教师如何策划自己教学活动方案、主导教学活动过程、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实现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推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

3.1在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再认识理论;中学信息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想。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自己设计课题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学活动从引导激发兴趣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测建立解决课题的各种假设方法,再通过上机实验,回答自己的假设,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进而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就可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例如上课前演示一个用Qbasic编写的动画程序实例,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5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讲解程序实现的原理和该程序中用到的基本的函数,指出哪些同学找对了哪些路子,再让学生自己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同时这样方法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并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解。

3.2在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3.3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同学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同学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同学爱好图象处理、有的同学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的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教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分类辅导成为可能。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教师作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3.4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应该先进;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要求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们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3.5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充分利用电脑游戏软件。电脑游戏做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喜欢的东西,教师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的益智类或策略游戏,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游戏,偶尔也可以网络对战的形式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而对于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学生的成人游戏,则明确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态度:“绝对不行”。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能听教师的话,和老师走得更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4

一、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课程的内容需要给学生全面细致的讲解。看似两学年的课时,但还是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机器旧等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时,受时间、场地、人员多等因素的限制,尽管现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教学相关事项分析如下: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得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得不是很熟练,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来不断练习,加上教师的辅导,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全面。

计算机这门学科由于软件硬件更新发展变化的速度都比较快,书本的内容难免过时,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简单的问题,在书中的内容却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如不及时上机实践操作,没有切实的体会,则很难对书中的内容充分理解。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专业特色不强,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材,学内容,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校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加之信息技术课高考是不考的,因此学生往往不会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部分学生甚至有抵制的学习情绪,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同一个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为高中生,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平等。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所以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普遍来说,一个教师要负责六十几个学生的辅导工作,由于任课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予以有效指导,导致实践课流于形式。

二、教师应注重讲课技巧,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高中学生,要让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仅是让学生觉得学某一知识点所带来的乐趣或用途。还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知识它潜在的表现。

由于受到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以小班教学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实施。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两部分,着重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单个辅导。这样可以将任课老师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大。

三、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给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上机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Office。在上机实践时给学生相对比较宽松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上机操作结果详细的记录,分析发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操作薄弱的学生其加以辅导。加大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分值,促进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虚拟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13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遇到很多问题,如网络模块的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等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采用虚拟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虚拟机是指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将硬盘和内存的一部分单独划分出来,虚拟成具有独立逻辑功能的计算机,和实际的计算机一样,它拥有自己独立的CMOS、CPU、内存、硬盘、软盘、显卡、网卡等,可以像使用普通计算机一样对它们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操作。在虚拟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模拟一些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资源的空缺,具有方便管理的多种好处。

一、虚拟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

(一)成本低

虚拟技术是用软件实现虚拟真实操作的环境,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也减少了物理服务器的处理,使得这项技术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能提升服务水平

使用虚拟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操作能力上来,改变传统的把时间用来维护硬件系统的工作模式,在高中紧张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服务,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上机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能提高运营效率

虚拟服务器可以仅由若干磁盘文件和配置文件组成,通过复制这些文件就可以直接产生新的虚拟子机,实现设备资源的扩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运营效率。这样便于日后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系统的安全性强

在虚拟信息技术下,虚拟机一旦出现问题,可单击还原按钮恢复问题出现前的状态。这样的还原能力使得工作更加方便。

(五)能提供更加全面的功能

虚拟机拥有利用宿主机的设备虚拟而成的、标准的、兼容性最好的虚拟设备,有自己的BIOS,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更改BIOS的参数设置,与真实的操作系统几乎一致,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地址,提供更加全面的功能。以上是虚拟信息技术的部分特点,虚拟信息技术的一些功能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对于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虚拟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教师既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校的设备开支,而且能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大胆探索未知领域,对信息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二、虚拟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系统操作模拟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最基本的训练科目是系统操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实践理论知识,往往只是教师个人的讲解,难以与学生形成互动。但是在虚拟信息技术下,虚拟机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权限来完成一系列计算机的操作,并且,学生可以从中与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也可以从中抓住重点进行讲解,有所突出,这种真实的体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及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实验模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任务也发生了改变,尤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计算机的操作能力。高中虚拟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搭建的虚拟网络实验室中进行完全仿真的实践操作科目的训练,这些虚拟科目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样的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数据的保护与恢复

上文提到,虚拟机一旦出现问题,可单击还原按钮恢复到问题出现前的状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还不是非常熟悉,缺乏操作能力,常常会丢失与删除数据,面对这样的问题,虚拟信息技术的还原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虚拟技术中,如果用户删除了某个文件,只需要在该操作界面点击开始恢复按钮,选择要恢复的数据类型(文件或驱动器),点击“继续”对磁盘进行扫描修复,在已删除的文件列表中找到删掉的文件夹进行恢复操作就可以了。综合上述,随着虚拟信息技术的推广,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掌握知识,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积极性,使其学有所得,让教育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凯,刘群志.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实验室构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2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47-01

合作学习是对新课改生本理念的突出体现,也是提高高中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符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符合高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增强,适应当今社会对合作型人才的需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紧扣新课标,选择合作论题

选择紧扣新课标的合作论题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基础。首先,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避免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立化。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态度、合作品质,提高合作能力。再次,要选择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与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例如,为提高学生制作PPT的技能,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宣传片。让学生利用网络、相机等工具从生活中获取有关环境污染的素材,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环保知识,又掌握了制作方法,加深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在合作中,制作技能、方法、思想可以得到相互交流与借鉴。最后,要设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论题,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网页制作技能后,让学生合作制作他们感兴趣的历年高考试题及反映高考人数与现状的网站,也可以让学生使用Photoshop对小组成员的照片进行美化、评选等。通过合作,有效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与合作能力。

二、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保障师生、生生合作的有效性

一是师生合作。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可以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师要以学生合作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与交流,师生平等的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发挥。在课外,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每次的网络作业都要做到及时反馈与回复,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并提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与借鉴。二是生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常态。和谐的生生合作形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相互帮助与相互质疑的沟通与合作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在相互合作的历练中,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与平台。

三、 充分利用信息环境,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可以保障每个教学环节都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促进学生学习,也是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让学生以“家乡旅游资源”为主题进行网站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通过小组合作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等来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可给学生以引导,比如,整理、收集、制作好相关城市的旅游资源专题网站,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小组交流,明确任务计划、具体分工,然后学生搜集网络素材,各组成员可以交流自己选取的素材,开展合作设计制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小组的创造力,制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在互动合作的信息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合作能力。

四、 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合作形式。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辩论赛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新课改中关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话题,例如,让学生对本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情况、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状况、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这些问题可以以学生合作的形式加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合作采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注重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的品质与能力。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究动力。例如,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鼠标、键盘、主机、集成线、路由器等硬件设施,将各角色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学习的自信。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且利用信息环境组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合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