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个性化教学浅议

一、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个性素质教育培养的现状

1.个性素质不突出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局限于教师提供的固有思维模式,无法发掘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另外,有些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比如不能对于某个句子不会变通各种方式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之路的顺利进行。

2.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开教学,这样会方便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相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有的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再一次复制到课件上,学生无法从课件本身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教师过分的注重形式,而轻视知识内容,使得新课改教学实施关于多媒体的应用发挥不了其该有的作用效果。正常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要表达对课本内容的进一步探析,实现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但是,很多教师都忽视这些,使得课件内容无法实现对学生进一步引导的作用。最后就会将一个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教师按照整个事先规划好的模式以及流程进行形式的走一遍,学生就照本宣读、记笔记,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得愈加枯燥乏味。

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1.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管好机房的基础设施,比如确保计算机机房里的机器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程序完好无损,以供学生正常使用等等。除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以应对现代网络信息时代下所出现的各种软件问题,包括破解还原、控制软件等等。不断关注一些相关信息技术的最新消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比如可以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监督检查作业等。另外,还可以采用一对一上机制度,就是一个人只固定上一台机器,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保护计算机,进一步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

2.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模式

教学设计是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教材内容本身进行灵活多变,比如探讨式、提问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势必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个性化手段的应用,是结合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作业布置,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每一个学生都照顾得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最终都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分组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按照不同的分层进行科学的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合理的搭配组织成一个组,每一组中都有好的、中的和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的特长,各尽其职。

3.通过反馈和沟通深入教学的个性化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其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过度的放任学生自由,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很容易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表现不好的学生就会趁机捣乱,很多学生因为过度的放任就会偷偷的网聊、网游、浏览其他与课堂无关的网页等,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如此,教师就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定期的了解反馈信息,比如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WORD的分页符的运用经常出现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统一一下进行单独的讲解,之后对于讲解过后要进行实践的练习,然后统一进行信息的反馈和及时的沟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推动了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使得教师不仅是成为传授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及兴趣发现的开拓者,不断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戈航 单位:杭州第二中学

第二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1.精心选择案例,做好引导分析

信息技术课堂的案例教学重心就在案例的选择,恰当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接受和利用。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精挑细选,要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学情,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知识性、典型性和疑惑性,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发挥知识迁移和预见新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案例的选择可以实现教研组资源共享,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各种辅导材料作为参考,案例一旦确定之后,教师还要学会引导学生思考。最好是老师把案例读一篇,在阅读的过程中,在重点段落和词汇的处理上可以稍微重语气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在阅读完案例之后,教师也可以重复强调重要的内容,或者从深层次引发学生的思考。

2.让学生概括案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有经典的案例,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能理解案例,并且学会分析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案例的内容,老师可以选取学生进行对案例材料进行概述,对于关键的内容要进行详细的概述,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概述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对于学生遗漏的或者是错误的概述给提出来,防止其他学生受到干扰。在学生进行案例概述的时候,其他学生也会开动脑筋,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3.找出争论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为了优化案例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案例的争论点,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案例教学的时候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当案例呈现在学生跟前的时候,学生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找准案例探究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提升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时候,教师如果发现学生不能很准确的找出争论点,教师要及时的纠正和补充完整。课堂上,教师要让不同的学生就每一个争论点发表意见,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不断追问,以引导讨论的深入,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及时反思和案例总结

讨论完案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出记录,并且趁热打铁及时的做好讨论的反思和总结,再归纳总结的时候尽量的贴近教学的知识点,从案例讨论要点上升到理论化的信息技术学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知识,讨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当理论与实践不一致时,如何用理论去解决实践问题。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他们提炼所学知识的能力。

5.总结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数还是采取以往常规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至于学生能否理解和运用新知识,老师关心甚少也没有教好的检测方法。在课堂上学生既然是被动的,那么他们就很少参与讨论和探究,也没有时间和机会一起讨论问题,这些都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呈现出臃肿和沉闷的情况。案例教学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中也实现了学生学以致用和学为己用的教学目的,让课堂具有一定的灵动性,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习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方向苏 单位:江西省彭泽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生情感教育分析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与实施现状

1.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情感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集中表现为五个方面,即:(1)知识的接受;(2)反应能力;(3)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5)价值观念的个性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逐步渗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中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最终影响学生的行为。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中情感教育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1)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人交往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处理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提炼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2)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1]。这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前者是基础目标,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是高级目标。

2.信息技术课程中情感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人们逐渐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但在实践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情感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足。高中信息技术课时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兼顾情感教育,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在会产生实际效果的教学内容和被边缘化的情感教育中,教师往往不能二者兼顾,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足,不能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其次,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体系尚不够完善,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只有少数教育专业出身,他们在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缺陷,加之与情感教育的融合还在探索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无章可遵,只能在探索中前进。最后,在课程中虽然渗透情感教育,但是往往没有取得实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步骤性较强,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到文化知识,可以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思想,具有德育优势。但一些德育思想往往只停留于表面,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往往来不及领会、渗透,课堂就结束了,因此,教师找到情感教育的契机是关键。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树立知情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深深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它根植于教师的意识形态中,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数理化等传统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自身的时效性,它不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在长时间内逐渐成熟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变性要求教师要活跃教学思维,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知情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活跃因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搭建展现个性、天赋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信心,不断认可自己。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选择资源,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如在《创作多媒体作品》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制作毕业贺卡的网站资源、相关书籍目录等,让学生自行完成。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需求,对自我进行剖析,明确自己是对视频学习、语音学习还是文字学习感兴趣,这样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留意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会表达对外部世界、事物以及自我的看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3.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及学生的特点,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每一个高中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但还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要避免使情感教育成为口号,教师要见微知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在学完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学生通过思考,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运用网络,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

三、小结

在倡导人本主义的今天,情感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完成对学生成人的培养,不仅涉及到兴趣以及情感体验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辨明是非曲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陈红珍 单位:江西乐安一中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分析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关注其在教学中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的性质、学科地位及名称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教学水平都各不相同,实际的教学情况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信息技术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及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学生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策划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方式。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应该发挥出自身的功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有所掌握,并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要将原本的传统教学转向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也需要将教师考虑到其中,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教学氛围应该是活泼生动的,而不是僵硬枯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点自由探索、实践体验的空间,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自己讲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操作及体验,那么会失去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意义。

3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贯彻生活化理念

3.1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导入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就准备好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掘情境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应该选用源自生活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课堂教学生活化

因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教师应该多从生活中去找寻能够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题材,让学生能够关注身边的各种事物,并对其进行思索,运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亲身感受到学习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更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教师要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构建生动且实用的课堂教学。

3.3课后教学生活化

因为信息技术是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将学生们局限在教室中,教师应该多安排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要鼓励学生多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上“表格信息加工”课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这节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好,其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的数据加工工具来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作,并且还要学会对这些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内容。Execl这一软件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其实都还没有真正地运用起来,学生也不可能因为一节课而就全部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进行表格的基本操作。贴近生活的教学任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进行练习,并且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们会相互进行探讨,这也就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提升。

4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如果信息技术教学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上的教学,那么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其技术的。因此,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团队,让他们团结合作,共同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动大脑,让思维得到锻炼。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地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尽可能地多鼓励帮助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能一直保持严肃状态,应该多微笑,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只有通过情感的沟通才能让教学氛围及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将不懂的问题主动提出来,及时为学生解惑,这样才能让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

6倡导尊重差异的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也都是不同的,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非常特殊而又实用性强的科目,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充分地关注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7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的内容,积极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尽可能地满足所有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人才。

作者:刘建喜 单位:延安中学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1信息自主学习模式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教育方式的改变来是学生获取更生动更形象的知识,从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改变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带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交流与合作,勇于创新,拓宽学习视野,提高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我国新课改的推进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早已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脚。在新课改理念标准的要求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变化,综合运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学习模式的提出也就应运而生了。

2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现状

自主学习在我国有着很早的表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孟子,他主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断改进,自主学习得到了大规模的研究。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重视。因此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虽然新课改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很多高中学校也将信息技术纳入到主要的学习课程。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属于高考的范围,所以相当多的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仍旧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无法满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需要,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再者,传统的课堂交流形式单一,信息技术教学枯燥,学生主动参与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课程中的推进与发展。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思想在国外起源很早,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是自主学习的倡导者。到了近代,更是有许多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过研究探讨。卢梭和杜威都认为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才最重要,教师不应当是学习的支配者,而应该是引导者。到如今,网络教学平台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着西方教育的发展。于他们而言,教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多的还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境和会话以及协作等构建主义理论营造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有效获得。

3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在上面的研究背景中我们提到过,由于教育评价系统以及教师理念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在我国的推进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总结国内外的实践发展理念,希望可以从一家几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在高中课程中的发展。首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地位。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和支配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只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组织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并且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使提供帮助。其次,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教学。学习是每个学生的个体行为,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正视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最后,加快改革教育评价的理念。在传统的教育评价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的现象屡见不鲜。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地位比不上语文数学之类的老师,上课时数不够充足,教材脱于实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且缺少高考的刺激。要想解决以上的问题,根本在于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改变,彻底将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素质。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自身的性质特点,自主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更占优势,也从根本上区别了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模式。

4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意义

同志曾在北京大学的百年校庆上指出,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创新,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创新。要更加重视知识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要使学生将他们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充分地应用到生产生活的中去,争取做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当今的国际竞争在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和创新的竞争。我们只有改变就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跟上国际教学发展的进程,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杨鹰 单位:重庆市永川中学校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浅析

一、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既属于学校的一个独立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中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掌握对学生信息科学技术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实行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获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在优化教学策略的同时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既要考虑达成学业水平合格目标,还须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判断教学效果的重要凭证。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反映出国家与社会对教学价值的追求,进而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新课程标准给各学科的都设定了相应的目标。在学生素质与个性特长方面都具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而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未过多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认为强调知识就与新课程教学目标不相符。但是,事实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并不会排斥知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这一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认识清楚,知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学生知识的获得永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建设,进而形成自己有益的观念与思想。而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教学目标,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的观念与思想和教学活动衔接,实现有效的教学。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最近几年,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与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表现出单一性,还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在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已经开始推广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接受教师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时候,在讲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采用停止的方式,就可以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常情况,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学生会带着高度责任感的心态积极准备,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四、合作学习,确保全员共同参与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教学的模式。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在采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设计出多种答案、多种途径,难度适宜的开放性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置是合作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通过设置任务,能够显著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为学生讲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时,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应当明确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将该重点内容深入到教学活动中。随后我采用PPT形式,将教学主题引入到课堂中。同时在将主题讲授出来时,将现阶段个人数字化信息实例列举出来,并设置成不同任务让学生分组实现管理。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让学生采用挑战的方式选择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任务设置的开放性,同时还得注意尽量不将任务的解决途径设置为一个唯一模式,鼓励学生创新。不同分组的学生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任务让学生尝试着解决,这样提高学生对个人数字化信息的认识,巩固学生对个人数字化信息的管理水平。采用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了学生,还能够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自我总结,促进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效果的体现主要就是任务完成的效果。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设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

五、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具体情况,采用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改革中学到有效的知识内容。

作者:孟凡杰 单位:江苏镇江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浅析

一、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教学视频。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课时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可利用网络进行传输,便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不但解放了教师,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运用微课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准备阶段

在运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微课的类型较多,按照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包括讲授类、探讨类、演示类、实践类等;按照学习方式来划分,主要分为自主探究类、合作交流类、实验研究类等。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时,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节信息技术课都要用到微课,微课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授课模式。例如,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而言,作品评析、新授课最好选择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既便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又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操作知识的新授课来说,则比较适合运用微课,因为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种种情况,很多学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知识,而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掌握的内容进行重复观看,从而提高掌握的牢固度。

2.前期制作阶段

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制作实用性强、质量高的微课视频,这是微课教学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微课教学的重要保障。而教师要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就必须严格遵守制作流程:①需要准备制作所需的硬件和软件,为微课制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②要明确制作方式,选用何种工具进行制作决定了微课的质量;③要完善微课制作的过程,针对实际需要确定制作内容,设计微课教案,进行微课制作;④将制作好的各种材料打包上传,进行初步应用,并收集反馈结果,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修改、完善。同时,在微课前期制作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连贯性,根据教学内容把单一的微课向微课程转变,形成完整、系统、层次分明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微课的效率,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3.具体应用阶段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然而,教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必须尽量扩大关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微课的作用,运用微课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

(1)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兴趣爱好不同,加上高中信息技术在大部分地区只是作为学业水平考查科目,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层次不同的教学小组,对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微课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Flash补间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实行分层教学。然后教师把课前利用工具将图形绘制、插入关键帧、补间动画、预览回放这四部分内容制作成的微课推送给C层学生,推送给B层学生的微课则增加小球变化过程的内容,而推送给A层学生的微课增加引导层、路径曲线部分的内容。这种把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的手段,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改变了原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还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网站和网页”一课时,很多教师都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整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站与网页设计的过程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自学,并让他们模仿微课中网页的制作方法进行实践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其自学能力。

(3)创设具体情境,完善课堂教学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大多以考查科目或会考科目的面貌出现,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而运用微课则可以为学生创设虚拟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非常清晰,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时,针对教学中“遮罩层应用”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并将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示给他们。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在充满乐趣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地学习并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结语

微课与高中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微课的运用,积极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制作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微课,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周干忠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