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专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专题研究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20119

高三复习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每一个高三教师在高三复习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高三复习的目标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将考纲上的每一个考点都落到实处,借助于专题复习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过环顾当前的高三生物复习课,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因此,笔者撰写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高效专题复习策略,望能有助于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

一、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1.知识点零乱,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

在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牢固,所学知识点零乱,仍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而且知识遗忘和遗漏的现象很严重,更不要说知识系统的构建了。

2.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学生对单个知识进行复习时都能能理解与掌握,但是到了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要求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复习的知识有机联系时,学生就不能对相关知识建立有效的联系与综合,表现在考试或做题时,一旦考题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时,学生往往答不全或出现错误的回答。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师专题复习组织不得力而导致的。那么,如何有效组织高中生物专题复习呢?

二、高中生物专题复习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复习知识,提升能力,笔者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实施专题复习。

1.基于高考题类型进行专题复习

高三复习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复习就是为了拿到尽可能多的高考分数,所以熟悉高考题型很重要。在复习专题的设置上,笔者结合近几年江苏高考的试题对高三生物的复习专题进行了划分,如曲线专题、图表专题、实验专题(可细分为半开放性和开放性两个实验专题)、遗传推断专题等。每个专题又根据高考的实际,再一次细分,引导学生关注具体题型的特点,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基于章节知识进行组合型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知识是有联系的,尤其是同一个章节之间,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个联系进行专题的设置与组合,可以相关章节进行专题的组合,例如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进行组合,设计一个专题;设置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这个专题中将植物、动物、微生物放在一起进行复习(相类似的还有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等等。

3.基于“某一物质”的辐射型专题复习

这类专题的复习具有辐射性,如笔者在复习过程中设置过的此类专题有水专题、氨基酸—蛋白质专题、葡萄糖专题、酶专题、ATP专题等。例如,笔者在和学生复习“酶专题”时,从“酶”出发将与酶有关的知识辐射出去进行复习。借助于这个网络图的构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酶缺乏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在某一枝节,还具有发散性,例如,“各种消化酶”这个分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肽酶、蛋白酶、DNA水解酶等知识的扩展、消化和吸收。不仅在知识上可以有效地构成联系,而且还可以促进与酶相关的实验复习。高中复习备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教育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从人的生命发展阶段来看,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与高中复习备考相伴的高考升学,是高中生一生发展的转折点。因此,高考一直以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我们的高中生物专题复习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专题内容设置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明确复习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科学地进行专题的设置与实施,以确保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崔允沸.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杨清华.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广东教育,2005(6).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选修课程 专题式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10-02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因为有选修课程的介入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再者,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题材丰富,很多课程内容都是主修课程的内容延伸,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语文选修课程也是促进自己对主修课程内容的了解。但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应用实践,已成为语文选修教师思考的首要难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课时比重大,内容过深

自古以来,高中课程就存在内容深、课程短的问题。语文选修课程的加入,使得原本紧凑的课程更显局促。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课程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可分成5个模块,180课时,按照每周五节课的课程标准,高中全部课程需要1.25学年才可以完成,那么高中剩下的课程时间则需要进行选修课程教学。然而,高中选修课程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领域较广,知识研究力度较深,选修课程目标安排却比较空泛,没有一个明确具体化的指标,于是部分高中学校就随意开设,并打着选修课程的幌子复习高考知识,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落实不到位,也给专题式教学造成了阻碍。比如,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来看,涉及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多个题材,这些大大小小的题材中,根据课程时间设置可分为12-16个模块,高考的选修内容多是从这些题材中抽取考题,但由于模块众多,单独选取一种题材会造成以偏概全的诟病,若选择多种题材,教材种类过于纷杂,很容易成为考生考试过程中的丢分项。举例而言,有的学生选择《唐宋散文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精选》,但是实际的高考选修中多半是《古代人物传记》和《中国当代散文》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耽误时间还浪费资源,更直接影响语文高考成绩。

(二)高中选修课程专题式教学资源匮乏,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

当前语文选修课程指标指出:各个高中学校,应结合选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语文选修模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程的一切需要。按照语文选修课程标准: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五个系列中任意选择四个模块,并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第二阶段,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3门课程,满足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

此种专题式选修课程教学,从表面看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化的认知。例如,高中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欣赏》或者是《论语(选读)》。这部分内容设计都比较脱离“正轨”,选修教师也难以全面掌握,即使课程勉强开设,真正的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或是照本宣科。此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暴露出较强的分散性和随意性,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及学习上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知识结构松散,也阻碍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开展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环节,始终坚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

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素质基础。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主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高中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专题式教学是在一个大的模块下,进行专题课程教学。比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中,考虑到课时设置的紧要性,可以通过模块整合的方式,筛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内容,让学生能够系统的进行整体模块学习,方便学生记忆。为达到高中选修课课程基本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子目标,设置一定的线上线下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料搜集或是民间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分配选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归纳,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视野,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在教学教材环节,突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专题特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倡导专题式教学,为方便专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间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开展了专题模块,削减了专题式教学实施的负担。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其选修内容的主题从“文论”角度切入,并设置对应“诗歌单元”、“散文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其次,教材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一方面便于学生对选修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选修教材内容相互牵连,避免学生语文考试中一无所知的现象出现。例如在《徐霞客游记》的选读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试验,而《天工开物》中讲述的则是科学技术,两篇文章分别以科学激素和和科学实践为切入点,在完善“科学之光”专题讲解时,这样的篇章设置也避免了学生专题学习的一知半解。

此外,每一个专题都掺杂着与其他单元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如此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便可纵向发展,让学生能深入化钻研选修课程中涉及的诗歌、小说、传记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师的教学速度。从客观角度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模式,其实就是《高中新课标》提出的“模块整合、优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从内容的专一性上进行知识的纵向延伸,这样的教材安排也实现了专题式教学与专题式内容的统一结合。

(三)在教学实施环节,设置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综合专题”模块

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学术研究,这样的专题研究是深入化的钻研,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涂描。学生在语文选修课程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设置专门课题。这样的专题以专题式教学为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加入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教学,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自主进行专题内容的疑惑解答。简言之,综合问题的专题设立,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题”的方法。此外,综合专题的设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古代诗词意象》为例,根据语文选修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不同朝代、背景下的诗词混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能从古诗词的词语构成中,理解全篇诗词表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字句的理解。此外,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中的“综合专题”选择应充分给予学生自利,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然后将这些模块进行综合,比如《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或是将《史记》与《汉朝兴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名人生活的同时,也能明确历史洪流对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推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既能开发高中生的创造力、还能提升其文学素养,借此修身养性,巩固其自身的文学涵养。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自主钻研的学习效果。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海婷.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3(34)

[2]姜冬妮.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评价的思考[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8)

[3]沈艳丽.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5)

[4]李中刚.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迷途”[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6)

[5]牛丽.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个注意点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0)

[6]冯艳丽.探讨如何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误区[J].读与写(上,下旬),2014(23)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3

中国共产党十提出了“5+1”总布局,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推进。这五个方面的建设也是推进和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我院根据这一思路,在我院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从五个方面展开:《政治民主中国梦》、《经济富强中国梦》、《文化繁荣中国梦》、《生态文明中国梦》、《人生出彩中国梦》。

在专题讲座中,我们把《政治民主中国梦》作为第一讲的依据就是:坚定信心。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百年阶段性梦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人民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不断丰富,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本讲旨在展示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可以增强学院学生对社会主制度的信心,坚定大学生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x道路的决心。

在专题讲座中,把《人生出彩中国梦》作为第二讲,依据就是:增强认同。

诚如所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中国梦”是你我共同的梦。“中国梦”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整体利益。正如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本讲将精选社会、学院典型的个人通过努力奋斗实现成功并回馈社会的励志案例,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将五彩斑斓的个人梦汇集成伟大的“中国梦”。

在专题讲座中,把《经济富强中国梦》作为第三讲,依据是:最为关注。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中国梦”既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概括,更是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对民族复兴、中国崛起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炼浓缩。通过本讲旨在向学院学生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鼓励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专题讲座中,把《生态文明中国梦》作为第四讲,依据是:息息相关。

“中国梦”是全面发展与环境改善比翼齐飞之梦。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快速发展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在本讲里我们通过丰富的案例教育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天蓝、地绿、土净的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专题讲座中,选择《文化繁荣中国梦》作为第五讲的依据:民族血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梦”一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补互促之梦。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形成的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梦”取之不尽的思想来源。

五讲专题选材层次分明,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个人命运、社会、国家结合起来,使“中国梦”教育的专题讲座效果达到真正的最大化而不是流于形式。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基础建设和“中国梦”专题教育。在学科建设上,采用直属领导模式,保证了教学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教学组织的统筹规划,在院党委领导下,成立了政治理论课部、教务部、学工部及各学部学工处参与的“中国梦”专题教育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院学生的“中国梦”专题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大班教学管理难的问题,在校级层面进行制度建设,建立班级导师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级导师的监督、管理职能,以达到“中国梦”专题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我们还整合全校哲学、法学、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任教师队伍,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统一管理,形成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把“中国梦”专题教育贯穿到学生课内课外,贯穿到学习、生活、实习、等各环节。

参考文献

[1]卢子娟:《三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5期。

[2].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中国梦:中国的奋斗与复兴[M].人民出版社,2013.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美术专业;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24-01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补充,也是组成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道重要的分支,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培养出许多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美术行业的专业人才相当缺乏,对美术人才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现在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日益激增,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职高专院校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要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1.目前高职高专美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长期调查发现,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中,仅仅只是注重对美术专业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美术功底的练习,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全方面得到提升的重要性。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型人才,而且更需要兼具综合实力的专业人才。很明显,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方式单一性很强,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增强毫无帮助,高职高专的教育缺乏实质意义,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1 美术师资水平和生源水平普遍较低。在高职高专院校,一开始是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的。然而,随着近几年美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其他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成功的先例,院校为了增加生源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促进院校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开始进行美术教学。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随着院校进行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又增加了新的课程,教师任务急剧加大,特别是美术教师,导致教学质量远不如从前。高职高专美术专业的学生比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文化水平普遍远远低于高校学生。因此,这些学生虽然能掌握好美术功底,对美术学习很有兴趣,但是其对文化课程严重忽视,不花功夫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因此,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水平差异相当明显。

1.2 对于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与美术相关的学校里,其教育课程还是延续传统的方式,包含基础教育课程、美术教育课程以及艺术设计课程。美术教育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统属于专业课程,但是,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里,对于专业课程普遍注重对艺术设计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往往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在美术专业分类方面不明确,专业分支内容存在匮乏。一方面,对于美术专业的分类的界限不清楚,导致分类不明确。尤其是对艺术和设计专业进行分类时难度较大,因为对这些专业的定义模棱两口,很难确定到底应该归纳在哪个分类中。然而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在实际运用是天壤之别,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有所长,对这两个专业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开课,一旦分类不准确,将导致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处发挥,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分支内容严重缺乏的现象。为了弥补美术专业在形式上过于单一的缺陷,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美术学科。随着这些新学科的开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对于大部分专业,其授课内容的策划随意安排,并且内容相当贫乏。还有一部分专业开设得很匆忙,最基本的相关教材都没有落实到位,师资力量不够壮大,出现同一个教师担任多职的想象,这些都最终导致新开设的课程教育质量普遍低下的状况。

2.新时期高职高专美术教育更好发展的策略

2.1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众所周知,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教师是学生在求学道路上的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出并改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自身具备的优秀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最关键的是先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美术的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对于美术的教学方法更新换代也比较快。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完善自身的美术水平,经常性接受加强培训,与时俱进的掌握新时代的教育观念,从而让自己得到优化。

2.2 彻底更新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观念和体系。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院校现在的教学理念应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前提。对于美术教学必须更新其教学的观念和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目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理论知识的涉及范围要广泛。另外,对于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3 完善和丰富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内容。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对于美术教育一样如此。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美术家,而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增加他们在以后的就业形势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学的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高专在美术教育方面要不断丰富其教学的内容,如在开设相应的美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之外,还可以增加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课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不再片面,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技能,而且需要人才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综合实力比较强。另外,当代社会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自身的综合发展,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进入大学以后,许多课程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学习时间剧减,英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近年来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的问题,很多学者、英语教师等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对策和解决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笔者对常州非英语专业学生做了一个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以便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发现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从而提高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研究方法和步骤

笔者通过调查常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了解了常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主要难点等,并针对其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在调查过程中,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常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并对英语老师进行采访记录,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和存在问题。之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业教师和专家学者,总结出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最后,通过校园内讲座宣传,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资料,建立网上英语角(QQ群),共享英语资源,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习惯和方法,帮助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语言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多数处在有些兴趣和兴趣一般之间。学习英语的极大障碍是兴趣不浓,课堂上是一种混时间、完成任务、拿学分的应付态度,不注意听,不配合老师讲课,更不主动思考和学习,不能掌握和吸收课堂所讲内容。

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比较缺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生英语学习缺乏计划,对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表示迷茫。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依赖别人的引导、指导,期待死记硬背。缺乏主动调控学习进度的意识和能力。多数大学生安于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质疑和探索精神。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安于做听众,只输入、不输出。上课习惯记笔记,复习、考试则在限定范围内死记硬背,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单词、短语、句型,甚至课本。长此以往,学习英语没有动力,只要及格,混张毕业文凭就算了事,甚至干脆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三、英语学习方法建议

学习英语必须讲究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以下学习英语的建议:(1)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功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常举办英语角等活动;寓教于乐,将英语游戏引进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鼓励学生多看英文原著,了解人文知识,培养欣赏美剧、英剧以及电影的兴趣,从而能以更高昂的斗志学习英语。(2)端正学习态度和目的。不同学习目的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具有远期目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学习也更加持久。具有近期目的的学生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动力,但当外来压力消失后,学习则难以持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满足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语言利用价值。学生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的,这个目的不仅包含短期目的,更应包括长期目的,如短期类:熟记200个单词、通过CET4等;长期类:熟练掌握英语,使之成为除所学专业外另一项技能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而大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如何牢牢把握短暂的大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英语学习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相应的解决方法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0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高中专题研究范文6

1 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来自于不同方面,主要体现在:

1.1 关于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问题。这一问题与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应当设置哪些核心课程和选修课?每门课程中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做到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合理又突出特色?如何体现“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是不同部门、不同课程的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1.2 关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动机。从知识背景讲,多数学生的原专业为外语或中文,也有一些是法律、经济等专业。从学习动机讲,其中的多数学生对中国语言与文化有兴趣,有志于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盲从热门专业的学生。这些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在听课方式、学习态度上存在很大差异。

1.3 关于评价标准。目前授课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参考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试成绩,实习机构主要依据他们在选拔面试中的表现。但这些方式能否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国家汉办在近年推出的国家公派汉语教师评价标准和选拔程序以及其他关于人力资源的评价方法也许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1.4 关于实习问题。高校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主要面向各高校的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在当地担任教学任务或为教学做一些服务性工作。但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这样的实习机构;另一方面在被派往海外汉语教学机构之后,是否都能上讲台真正地从事汉语教学?他们在实习中遇到教学问题时找哪些人寻求帮助;哪些部门对其实习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凡此种种,都是目前困扰各培养学校的主要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案,虽说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也请看作是对以上的问题给出的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吧:

2.1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说广泛,也就是说意见的征求应该尽可能地涉及该专业的相关部门,包括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教师、学生、海外教学机构等等。在教学大纲的制订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区域特点,不同的地域所面临的教学对象特点和文化也有所不同,因此大纲的制订既要保持规范性、权威性、科学性,同时又要考虑到不同院校所培养学生拟派往国家的不同,使得在依据大纲进行教学时不失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 深入调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师资培养。国外许多地区的中文教学已经发展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并存,我们的教师培养也应该在对海外汉语教学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师培养。

2.3 开拓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管理。面向国外中小学的教师培养,最理想的当然是到国外中小学进行实习,但目前的条件好像达不到每年培养的数百名学生全部派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国内开拓更多的实习基地,例如许多城市的国际学校招收国外学生的中小学等。另一方面,也可将国外的实习学校从公立的中小学扩展到各个层次的中文教学机构,例如孔子学院、稳定的社区中文学校,甚至大学中文系等等。在开拓实习基地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实习教师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培养学校、实习学校、实习教师之间畅通的三方联系,保证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得到有效的指导。

3 关于培养中的课程设置

国家汉办曾于2007 年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中由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这样五个模块组成。综合比较与分析国外有关学校第二语言教师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突出应用特色。

3.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规律,了解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与个体差异,分析这些规律的形成特点与影响因素,能更好地预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

3.2 课堂教学方法课程直接面对教学操作,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活动设计、学习者的评价与测试、课堂观摩、案例分析等具体的教学活动。

3.3 文化与跨文化课程中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能无法以文化知识的教学为重心,主要应该培养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分析语言和社会现象,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工作,这门课中也可以包括各国语言政策、教育制度的介绍等内容。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教学人才,而这一目标应该也是依托于全面、灵活、针对性强、突出应用的课程设置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汲传波,刘芳芳. 国际汉语教师缴遇着研究. 国际汉语教育[J].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