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一、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高中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都不是十分重视,甚至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被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教师“占领”的现象,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由于每名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学习基础的不同,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时,不同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类型和强度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师可以让信息技术方面天赋较好,逻辑思维清晰的学生主要学习程序设计,为这些学生以后更加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可以引导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学习动漫设计和网站设计等,让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色都得到发挥。

三、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仅仅只依靠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日常的不断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在日常接触互联网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看视频、玩游戏,而是将视野放得更远,在互联网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网上检索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总结

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来自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坚持,如果教师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也能够积极学习,高中生整体信息素养的提升,指日可待。

作者:孙永泰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信息爆炸时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及人生道路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地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进行整体性把握,然后结合信息时代网络化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制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针对性。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应阶段性地对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因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或使学生产生骄傲心理,给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在一节课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和话题,使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又如,在教学“数据处理”时,设计了数字表格,让学生随机从表格中抽出表格中的一列或者几列数字用笔算的方式求和,然后让学生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数据进行求和处理,最后让学生对两种数字求和算法所用时间进行比对,学生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处理计算速度大大地快于笔算所需时间,从而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高效性,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知识进一步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接下来,我很自然地过渡到信息技术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课前选择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或知识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同网络时代密切相关的新话题,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另外,教师还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布置给各个小组相同的并与信息技术课知识密切相关的任务,让各个小组间的成员通过密切配合完成任务,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课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获得自信,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应用能力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具体来讲,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应给学生布置一些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练习题,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课前准备好的文字素材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然后随机选择一些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比如文字素材的排版,待学生排版操作完成后,教师可组织班级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操作成果进行讨论,并作出客观性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在操作演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强调指出并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是摆在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本文介绍了几种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高中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高敏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运用

一、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合理设置合作学习情景

划分小组时,应根据综合能力选1名组长,由其按照任务情况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例如,在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在研究性学习网站制作时,可以规定每个小组按照组内情况设计好学习网站的“网络技术”模块。在网络环境下,Web浏览器、电子邮件E-mail、BBS论坛是学生获取网络答案的工具。不仅如此,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网页技术、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Excel的电子表格等技术手段,用诸多媒介方式展示意见和结论。

二、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

最常见的方式是BBS论坛。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参加讨论和发帖阐明观点,每个人的帖子都可以随时被所有参与者打开和浏览,网页浏览参与讨论、发言,也是每个人使用的利器。不仅如此,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聊天室讨论和分享。参与讨论的人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这里可以将对特定的主题或兴趣研究的人归集在一起,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通过通信工具达到讨论和交流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又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所有交互变得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以及个性化。

三、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和引导以及鼓励和督促。首先是加强学习之前的指导。教学内容能否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最清楚;由此给学生明确规定学习目标;其次,要重点关注合作学习的时间,加强管理,注重过程和方法。结果的考核和评价中,小组作为单位。在小组讨论中,指导和帮助老师是必须要做的,但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自己讨论,教师的指导只立足于学生的初步意见,进行方向的辅导,提供一些演示的信息资源,千万不能代替学生的讨论。

四、合作学习中应当紧扣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在选题时需要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与其他诸多学科紧紧地结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感知到理论,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时,应当同时渗透合作学习的态度、意识和质量。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课题时,要首选有利于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结合紧密、有一定前瞻性和探索性、开放性的课题,以利于解决学生们信息素养的提升、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的问题。如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大投影出示用班级学生的照片做成的2015年电子台历。对这一照片制作的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巩固,照片制作的程序和技巧,就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当指导合作学习小组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的合成的。课前让学生对熟悉的照片进行搜集,搜索互联网、利用相机和其他相册工具,获得各种相册的资料,学习过程中掌握照片制作知识,激发学习Photoshop进行图像合成的兴趣。在学习照片合成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方法,小组成员间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了解,在照片合成过程中,相互探讨、研究、头脑不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灵感不断突现,受到的启发在不断深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当加强组际之间的交流。在电子台历制作过程中,除了学习一些技术的应用,一些合作小组,为了制作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台历,还让组内学习和接受能力强的人员自学了Photoshop软件的一些新技术,并且实行兵教兵,让组员都能掌握这些前沿的技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力争更出色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在注重组内相互交流的同时,合作学习也应当加强组际之间的交流,激发组员的学习动机,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电子台历的制作成果,各合作小组必须提交给服务器,因此各组之间完全可以通过浏览服务器存有的作品观摩和学习。合作小组成员看到,其他小组的作品使用了新技术时,他们会去研究和探讨,如果不能掌握,就会去寻求帮助。虽然看似竞争对手,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后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五、结束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把合作学习的含义和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其中,在教学中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习节点,注重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学习要点之间的整合,把高中生的信息素质和合作学习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徐莉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优势

一、目标实例法

目标实例法是在讲解一个或者几个新的内容时候,先让学生掌握这个新的学习内容可解决的问题情境,与此同时再给学生很多解决问题的提示信息,告诉学生借助讨论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给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以便让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当学生遭遇障碍停滞时,应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

二、目标实例教学法的应用

目标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既符合学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也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但是,肯定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利用目标实例教学法开展,比如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的讲解,还需要借助演示法、讲授法、分组教学和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把理论知识付诸以实践的目的。例如像计算机的发展史,我们就可以运用讲授法、office办公软件、分组教学法。那么什么样的内容应该用目标实例法教学呢?例如文本的处理与加工、表格的处理与加工、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等都可以用目标实例法。

三、目标实例教学法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味地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述,再结合事先给好的例题进行演示教学,最后才让学生根据事例进行机械式的模仿,这样学生只能模仿,而对所学知识不能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没有自主性,完全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总的来说,目标实例法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一)明确的目的性,目标实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目标实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一是学生已经对解决某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明确了积极参与完成本次作业。二是当给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实例时尽量要做到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三是针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要主动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和书籍,这样做不仅能实现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能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时间长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能提高。

(二)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先由教师讲授新课,然后学生上机实际操作,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并不能引起学生地兴趣,总是让很多学生听的似懂非懂,导致在上机操作时出现对教师讲过的东西会做,而对教师未讲的内容不会操作,因而不能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目标实例要求教师要先将事例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对照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也可采取边看书、边探究、边操作的方式,提高实践性,操作水平。

(三)学习充满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目标实例法要求教师对事例的选取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事例的选择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就要求班级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迅速完成操作,通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来带给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实例中相关知识的学习,肯定还会想办法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他们会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与此同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虽然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通过向教师、同学求教,也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顺利完成实例。尽管他们在刚开始完成实例可能不太顺利,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最终都能顺利完成实例,这无形中可以增强他们征服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只要他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四、目标实例教学中实例的选取原则目标实例教学法使用是否成功和教学中选取的实例好坏有着直接得关系,所以实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例要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的目标实例要包含必要的过程和内容,要适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相关问题,完成实例。所给的实例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反思时间,让学生对实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解题方法等进行必要的反思,进而实现独立思考的知识点的运用。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培养目标、设计目标实例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差距过大时要多提供相应的过渡提示。三是所选择的实例问题情境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符合这个前提的实例才更加有效。在设计实例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设计真实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特别关注在思维的分岔处做出方向性的选择过程、探索的失败经历,让学生能借助失败学习知识、吸取经验。

四、总结

总之,设计实例时要借助真实有效的活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认知的冲突里面逐渐转换知识结构,建构新的认知体系,逐渐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实例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同时,还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从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使师生在课堂的中完成了角色转换。

作者:金荣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学生起点上的差异

高中生通过中考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是参差不齐的,同时使得他们的学习起点也是不相同的。一些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发展到高中阶段已经能够进行熟练操作,而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接触的比较晚,也就只能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班级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学生对这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教育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这门学科的关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这门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的学科之一,只是作为一项评价,这样也很难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导致他们认为这门学科学好学坏都一样的思想。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措施

1.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教授计算机技能了,而是应该立足于当代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上。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信息道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这样能够保证信息技术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他们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学生用热情的情绪来进行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来进行教学,比如说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新课,利用计算机上的功能来设计图文并茂的课件,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比如教授学生怎样发电子邮件时,可以让学生发给自己的老师、同学,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体验的乐趣,也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3.利用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这说的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构建出他们的知识体系,在任务的布置中不是任意性的,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上网搜索”这节课的时候,我结合学生的语文课本让他们搜集有关蜂鸟的资料,来写出一篇有关蜂鸟生活习性的报告,这样不仅用到了搜索的知识,还用到了Word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大大完善他们的学习结构。

4.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每个班里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以及知识背景的不同,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层次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要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学。对于后进生,教师首先要积极鼓励并耐心指导他们,采取小组学习,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还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所以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重视他们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信心。

5.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这门学科历来是以一门评价性学科出现的,所以就缺少了教学评价这个环节,多数是以学业水平测试作为终结性的评价。前面我们提出了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我的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都分别进行评价并将其达到的要求进行记录,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督促还能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使得我们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总结

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每个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熟练使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榕原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探析

一、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面临的问题

1.对该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高中学校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分析其中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目前高考的必考科目没有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高考不考这一学科,也正是学校不重视这一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由于上述的原因,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受到这种负面思想的影响,对学科的教学实施活动也变得更加的消极,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再次,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生应付高考必考科目的时间都非常紧,无暇顾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学科学习中知识流于形式的应付,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不高,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现阶段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不够重视的原因。

2.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相对单一

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相对单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在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围绕着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度不高,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所教的内容未必是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机械的讲述,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实效性。其次,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更多关注的是完成教学的任务,只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果,以考试的成绩作为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教学环节、过程的好坏更是重视的程度不高,在这种教学意识的引领下,教学方法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沿用那些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教学缺乏实效性。

二、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对策探析

1.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的有效实施

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的实施中,教学实施的落脚点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树立人性化的教学意识,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诸多方面,都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高中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落实。

2.以分层化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分层化的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不搞一刀切式的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要进行一次测试,以测试活动的开展,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根据测试的结果给学生分组,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分成一组,将学习情况中等的学生分成一组,将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再根据不同的小组制订出差别化的教学计划,以分层化的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如,《在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布置教学任务,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小影片,对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Flash的基础知识学习,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实施。

3.以充满竞争的课后练习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后练习的布置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后练习的布置内容要力求多元化,要以挑战性的、竞争性的练习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巩固。如,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Excel来让学生自己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化、个性化的名片,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教学的更好实施。

三、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高中生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者:任立群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指在教师在备课时制作好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找出学习中的问题,课堂上在老师的协作交流下完成作业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这样在课堂上能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再通过教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能对不熟悉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容易吸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采用“翻转课堂”的优势

1.信息技术课程具备硬件条件

“翻转课堂”在我国还存在于初期发展阶段。不仅受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局限,硬件设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我国贫困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因师资力量强大与学生资源优秀等因素,能率先开展“翻转课堂”。而贫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享受这样的授课模式。由于信息技术课本就是在机房中授课的,能够实现一人一机,这样学校也不用投入额外的资源便能开展“翻转课堂”,使“翻转课堂”这一模式能顺利进行。

2.“翻转课堂”的灵活性适用于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的特点

作为非中高考的课程,学生与教师不需要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上,学生不能完全地吸收课堂上的内容,课后由于对其他中高考的精力投入,导致不能及时吸收巩固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影响了这门课程的发展。但是“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随时随地从在线媒体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还能调节视频播放节奏,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不用担心课堂上遗漏掉的知识点和跟不上学习进度等问题。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能在同一个年级循环使用,大大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动性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存在不同,因此某些学生不能主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观看教学视频后能否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学视频是否适用于每个学生,这些都是“翻转课堂”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起到组织、监督、约束等作用,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好翻转课堂这一工具,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中。

2.学生之间层次差异明显,教师录制的视频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并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视频中设计的知识点与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满足于每一个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视频内容的制作,这也是教师设计制作视频的一个难题。

3.“翻转课堂”对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老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对于制作教学视频轻而易举。然而教学视频不同于普通视频,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素养与教学能力,并完全发挥在教学视频中,让教学视频真正能帮助到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其科学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如何将高中信息教育与“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整合应用,是探索教育模式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有助于教育模式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杨绪红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点

思维导图,可以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分布,在层级和分类信息组织的基础上从中心主题出发,使人们产生新的想法,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性思维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图式的样式向学习者展示,激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用来辅助学习者理解学习的内容,因此,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二、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基础应用: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适应当代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迅速搜索、发现、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注重教方法,要采取一种有效的逻辑思维的结构图整合知识点,当下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策略就是思维导图。

2.思维拓展:

高中作为学习先进知识的关键时期,应当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们用信息技术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要学会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编程部分,尤其是程序及算法是最让学生们难懂的,若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此,可事先确定好编程的步骤,理清思路,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有两种绘制方法:手绘和计算机绘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习惯、风格,平常使用顺手的工具,可利用的资源来绘制,但是它们都遵循同一套原则(TonyBuzan在他的书中叙述的思维导图绘制时遵循的原则):突出重点、使用发散思维(联想)、清晰易懂、形成个人风格。

2.应用思维导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1)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而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发展学生信息方面的能力,信息方面的能力包括分析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处理的思维能力和评价的思维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组织和建构知识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教学目标在活动中达成和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从问题框架的创设,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创建问题框架的时候要将问题设计得难易适中、联系实际(真实性)、富有启发性、有层次性,问题设立适当,就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梳理知识点,使其呈现结构化与层次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

(3)学习材料——拓展思维,提供素材。

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如图像、视频、声音、动画、图形和文本等,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此时,老师们结合思维导图、结构示意图等图解结构,有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完成知识的建构。

(4)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

首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组织、建构过程。学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从而有效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每个知识点、各个章节之间搭建一个关系网,使复杂的层级关系可视化,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结合思维导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想解决问题,关键就是思维能力。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思维导图可以恰当地传递大量的知识,有利于教师及学生整合新旧知识点,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教、学工具。只要不断应用实践、总结经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陈艳敏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

第九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

1.确定教学的目标,对象以及内容。

(1)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们对信息的运用,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确认,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方法,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解决问题。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们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有效地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能够在教学中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材料重新进行整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用性的教材,激发出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确定教学的任务和学习的情境。

(1)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技术。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还要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这样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在高中,学生们的压力比较大,在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仅使得学生们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1.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在对学生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教学有序进行。高中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学习,教师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保持教学模式的新颖。

(2)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图片接受的能力要比文字接受的能力强,在进行教学时,以图片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能够变得很详细,更能加深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进行实践性的操作。

信息技术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学习任务,而实践性的操作则是高中学习的一种基础的方法。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性操作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的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们的信心,实践性的操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3.学生们共同的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教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还要在课堂中指引学生利用网络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在课堂中还要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能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扩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4.注重教学的评价。

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们的一种鼓励。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评价,应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鼓励学生们参与评价,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信息素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会提高,必须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总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作者:邓勇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第十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浅议

一、布置预习范围

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先做好预习工作,就会了解这次要学习的范围、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难点等,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方向以后,就能够做好课前预习。这种引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是教师应用网络平台的特点引导学生预习,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后,要使用电子邮件说明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预习过程里,学生不仅能完成课前预习,而且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以该课为例,教师给学生看一篇《获取天气信息的流程图》,让学生思考:提出文本信息结构化与形象化的意义?要完成信息结构化与形象化需要使用哪些软件和工具?怎样才能增加形象化图形的表现力?学生收到了教师的预习要求后,他们就会自主地阅读课本,且会积极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其中一名学生的学习反馈为:文本的结构化与形象化具有直观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它能够让人迅速的理解文本要表达的内容。通常WORD软件或WPS等文字处理软件都自带插入图形的功能,利用这些文字处理软件就能够做到把文字结构化和形象化,有时处理文本结构会需要用到比较复杂的图形,此时可以使用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图形。要将文本以结构化与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就需要抽象出要表达的关键字,用层次性的文法表达出文本的内容,文本抽象出的图形可以使这种表达更生动。

二、安排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也是适时学习模式的教学关键,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让学生展现的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预习的成果。在课堂教学里,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在舞台上把课前预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教师要让学生愿意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该次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多媒体片段,该片断说明的是一场比赛结束了,现在八分之一决赛的情况为:中国队———卡塔尔队、日本队———伊拉克队,两组对战的胜利者进入决赛。另一组八强赛的队伍为伊郎队———韩国队、科威特队———沙特队,两组对战后的胜利者进入决赛。学生受到多媒体的声光效果刺激,内心已经沸腾起来,他们对这场比赛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布置任务

学生还在为比赛而兴奋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场比赛的策划人员,要如何直观的表达出以上的文本内容,让人们对以后的比赛产生兴趣呢?现在用你们能想到的所有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以上文字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沟通彼此预习的成果,互相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三)反馈总结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以上的表达方法有哪些缺点、哪些优点。学生经过思考后发现表格表示的方法对制作软件的要求最小,对输出设备的要求也最小,可是它的表达方法逻辑性较强,直观性较差;图形表达方式的直观性最强,逻辑性没有表格的表达方式强,它对输出设备的要求高;结构图的表达方法介于两者之间,它能更准确、生动的说明这段文本内容。学生了解到不同表达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后在实际应用时就会根据文本描述的内容和表达需要来选择最适当的表达方法。

三、给予网络习题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课后的习题。以该次教学为例,教师布置的习题如下:现在学校要举行一场排队比赛,八强队伍已经产生,比赛过程为A组:高一(1)班对高一(16)班、高一(2)班对高一(15)班、高二(5)班对高二(10)班、高二(11)班对高二(12)班;B组高一(1)班对高二(12)班、高一(15)班对高二(10)班。半决赛的结果为高一(1)班对高二(12)班。最后高一(1)班得到冠军。如果你是学校体育宣传小组的成员,请用最适当的结构化与图象化的文字完成以上比赛的描述,并说明选择这种表达方法的原因。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习题后,学生可以将完成的作业用电子邮件发给教师,教师使用网络平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将优秀的作业作为范例在网络平台上。

四、总结

使用适时教学的模式,教师可以借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其实就已经在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

作者:刘鹏飞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