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声乐课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声乐课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声乐课教学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1

首先,传统专业声乐教学具有时间周期长、目标专业性强、声乐练习时间集中、学生基础好等特点,而高中艺考生声乐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其中还要兼顾文化科目学习,声乐学习时间短且相对分散。同时,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基本没有声乐基础,更有部分学生是因高考音乐专业文化录取线较低而走捷径才学习音乐的。因此,高中艺考生的声乐学习呈现起点较低、学习时间分散不足、阶段性、学习功利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声乐教学必须从基础声音训练这一关键环节出发,而在学习目标、时间、计划上要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有所区别,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学习时间安排。对文化科目与声乐专业两者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可以利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听取教师指导的特点来解决。通过把课外辅导和上课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创新,使学生面对教师指导的相对单位学习时间延长,取得甚至超过传统声乐教学的学习时间优势,达到强化声乐学习和练习时间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系统教材。由于目前高中艺考生没有专门的声乐教材,教学多是选择高校专业声乐教学歌曲或社会编写的高考声乐曲目,教学内容系统性和计划性较为薄弱,随意性大。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以高考为目标和处于高中阶段等三个特点、借鉴吸取高校传统声乐教材科学、系统内容优势,以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初、中级曲目为主选编形成相对固定、专用教材进行教学。从呼吸、共鸣、咬字吐字、音阶、三度、五度、基础母音等最基本声乐练习开始。在此,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把基础打好,逐步使声乐艺术基本表现元素综合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规范和计划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中逐步、扎实掌握好声乐基本功。再次,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在师资上也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不同。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基本为普通音乐教师,其声乐教学水平、经历与专业声乐教师有一定差距,在知识全面、多学科综合教学能力和熟悉高中学习特点方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本身优势,以较为全面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专业声乐教学上的弱项,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改善提高本身的声乐教学方法和能力,特别在把握正确声音观念和对学生嗓音认识能力方面上加强学习,因为后者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二、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学习

高中艺术班声乐学习的另一大特殊性是在声乐学习同时还担负着大量文化科目、音乐基础科目的学习,这就形成了学习时间、内容上的矛盾冲突。建立多科目结合的教学内容综合化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声乐、音乐基础、文化多科目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途径。

(一)与文化科目学习的综合

高中艺术班由于文化学习与声乐学习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反差,所以师生都极易形成重声乐学习轻文化学习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声乐学习。因为声乐学习与文化科目学习在表面反差背后的深层次中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声乐学习中声音教学和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因为声乐表现实质是通过声音的美化去完成对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情绪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本身文化素养的积累。因此,在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声音的训练,而应该熟悉高中文科教学内容,挖掘歌曲内容与文科学习内容的联系,将两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与文化科目的教师保持密切交流,双向结合,建立声乐、文科教学联盟,在不影响本身教学前提下使两科目的教学计划、内容安排尽可能遥相呼应,使学生通过联想、延伸、探究而实现科目综合学习。

(二)与音乐其它科目的学习综合

乐理、视唱、练耳等不仅是音乐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声乐学习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声乐与其他音乐科目的综合化学习同样是必要的。首先,在声乐教学中渗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对两者学习都有促进作用。艺术班的视唱练耳在音乐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声乐教学中大量练声曲和歌曲的训练实际也包含着音准和节奏的学习。因此,在声乐歌曲的初学训练中,可先将不同的节奏分离出来,归纳成主要的几种形态进行单独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歌曲教学效率又能同时取得节奏训练效果。其次,单纯的乐理学习比较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与声乐课歌曲分析结合起来,就能改变这种情况。如常用记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都会在声乐学习中所学的歌曲中大量出现,在乐理的课堂教学上通过结合所学声乐歌曲,寻找、分析、理解这些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就可以很好的将两者具体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乐理教学生动起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具有创新教学形式和注重学习心理的声乐教学过程

建立良好的教学过程是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又一重点,它包括与高中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创新教学形式和重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两大方面。

(一)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阶段性结合的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声音训练,但高中艺术班在教学时间和师资上难以完全支持这一教学形式。因此,选择集体课、小组课指导示范、个别课主攻突破的创新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较好途径。

1.集体课。

声乐基础知识的几大要素是声乐者学习统一需要掌握的,而由于艺术班声乐基础普遍为空白,因此,可以用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扫盲”教学。如正确的声音观念、歌唱呼吸形态、共鸣、咬字吐字,歌唱位置等。要尽可能凸显对声音判断的教学,这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为高中艺术生对声音辨别在观念上基本空白甚至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集体课的示范、听赏、分析、个人实践体验的重点关注,才能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这对后续的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2.小组课指导示范。

小组课是将声音条件接近、声音类型相似的4~6人组织进行教学。教师近距离小集体教学通过对单个学生的示范、纠错、训练而使其他学生得到借鉴、启迪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小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学习有了除教师外的具体比较者,这对学生间声乐学习交流、激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个别课主攻突破。

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集体课、小组课教学形式解决了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一些难题后,仍需要针对性强的个别课教学。这里的个别课教学任务是在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声乐学习做主攻突破,如换声点、真假声区的过渡,高音的突破、歌曲的处理等,特别在高中的中后半段学习期间,一对一是保证学生声乐学习水平稳定向上发展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作为教学部分纳入教学过程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在毕业前拥有带领幼儿园班级学生的能力,还需要较好地掌握专业课程内容。现阶段声乐集体课教学效率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源差,专业基础薄弱。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是在考试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要求后,才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部分学生及家长对中职学校和专业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初中阶段的知识难度有所增加,物理、化学等科目也会让学生间的层次拉大,部分学生在形成厌学心理后,不能对学习持重视态度。中职学校与高中的班级设置有所区别,每个班级明确了学生的对应专业。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区别,学生若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自身职业观也不易树立,不但会降低学习效率,在毕业前的收获也将十分有限。学习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时,良好的学习素养会让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不存在障碍。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也将使自己充满自信地面对校园生活。在家庭因素和学生成长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虽然多年来中职学校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听课能力的欠缺而给教学带来的难度,但学生薄弱的知识基础难以胜任中职学校学习期间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合理规划。

(二)教师长期采用集体教学形式,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一般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偏向照顾中上游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成绩低的学生相比,中上游学生能够及时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并能根据教师在课上的授课内容保持良好的互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但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理解教师的工作,才可能转变其学习态度。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良好的素养,且部分学生个性突出,当教师在课上提出教学观点后,学生不但难以听从教师要求,甚至还会出现对教师言行不理解的现象,进而拖慢教学进度,让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学生不但不理解教师为其准备授课内容的良苦用心,还可能不听从教师的要求,甚至影响课堂秩序,这也会让认真听课的学生失去听课兴趣,为此,教师还需要考虑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不但有各异的性格,其言行举止也有较大区别,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并利用分层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等不同方式,有效解决以往课堂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声乐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乐审美能力。幼教工作涉及给幼儿播放音乐和与幼儿互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拥有基本乐感和对歌曲节奏的把握能力,才可能带领幼儿班级学生展开教学工作。

(三)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视唱练耳教学是声乐教学的基本环节,不但对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帮助,也能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练习中了解自身在演唱技巧上的缺点,进而弥补不足,提高演唱能力。而现阶段多数中职课程是偏理论轻实践的,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期间,不但要对自身演唱提高过程有清晰的规划,还需要设置执行性强的学习目标,以督促学生始终朝设置目标而努力。学生的规划能力十分有限,整个过程还需教师的统一性督促,如此方可让学生重视声乐教学。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练习,若学生从小拥有较高天赋也可进一步提升演唱水平。由于部分学生对某一事物的专注程度有限,导致其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遍没有养成重视音乐课的习惯,这些都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声乐课程教师在课上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老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也会在学习期间产生乏味感。虽然教师也在教学中探讨使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导致教学现状难以得到有效改观。由于教学时长有限和教学实践课时安排较少,声乐课程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后,声乐技巧的提升并不明显。学生不能在课后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平时生活中也缺少演唱歌曲的兴趣,这让声乐教学逐渐陷入僵化模式。

二、提升声乐集体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扩大招生力度,提高生源质量。中职学校招生时吸引比现有学生层次更高的生源,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考虑到部分达到民办高中或偏远高中录取分数线而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在招生宣传上加大力度,才有可能让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声乐专业。根据本地初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特点,结合本校的育人要求,推出更具有招生竞争力的制度,有效提升生源质量。现阶段,中职学校仍存在一定的招生缺口,因此,在区域内进行必要的对口学校走访,也能进一步提升招生数量。中职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确保学生在毕业后高质量就业。为此,在入学初期,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洽谈,推出双师制度,让企业导师走进中职校园,用较高的就业率回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针对部分家庭困难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推出适当减免学费的制度,也能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体现教育公平和全民教育观点,进而增加主动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在招生期间可向目标学生及家长宣传本校的就业优势,让学生踊跃报考。在信息时代下,学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等平台推送相关文章,让学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的真实办学情况,可适当使用本校往年的就业情况和特色课程开设情况案例,以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二)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不但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还能让教学体现以实践为本的理念,既符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又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例如在开展某一选段音乐教学课程后,即进行对应的实践环节,会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形成深刻的记忆。课程体系的优化也让声乐教学过程体现出连贯有序的特点,这不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还能根据知识遗忘曲线,适当开展对课程的预习和复习教学环节。另外,保证课堂教学灵活生动,也能有效延展学生的演唱技巧。声乐教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充满魅力的,声乐艺术的高雅让很多学生得以在音乐世界里净化心灵,课程也会在欢快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拥有带领幼教班级的基本能力。学生乐理知识和乐感的提升,会让学生学习不同音乐选段时拥有独到的见解。分层教学法的使用能确保基础弱的学生不掉队。教师可将授课内容按照难度区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层次,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简单的教学内容即可,对作业的布置安排亦可按照此办法,以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对授课过程持有较强的认同感。启发式教学法一般在教师提出问题时使用,与教师自问自答的板书形式不同,教师在提出对应问题后,给出部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以学生发言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在最后进行陈述性总结,以完成教学内容。

(三)提高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大班化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在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单独演唱训练,为此,可将课程向小班细化的方向改变,将歌曲分为流行、美声、民族等几个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有效性。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举办合唱比赛,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完成对整首歌曲的演唱。集体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合唱比赛的举办在让学生彼此形成合作意识的同时,可充分检验声乐教学的效果。在学生间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让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专项辅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这不但可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适当转换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充分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适当改变课程考核形式,使其充分匹配教学形式,让实践教学的地位得以凸显。也可在期末开展歌曲选段的当堂演唱考核,教师对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音准把握情况和演唱情感进行打分,让课程考核过程趋于合理。让演唱变成学生的爱好,也会让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歌曲演唱技巧的习惯,进而拥有过人的歌曲演唱技能,形成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幼儿音乐教学能力。

三、结语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3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

引言

在“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政策指导下,声乐教学也投入到创新发展的浪潮之中。慕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任何时间地点的无限信息资源,声乐教学也从原生地流通到世界各地。但是互联网的教育对于声乐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平衡网络和现实教学之间的差距,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形成缺陷的互补。本文从慕课教学背景下的声乐教学的改变开始分析,从教学模式、应用领域和优势三个方面分析当下声乐教学的现状;其次,以“互联网+”背景下手机APP和微信为载体,说明慕课教学模式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最后,针对现有慕课使用情况和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策略,让慕课的教学模式更加方便声乐教学。

一、慕课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学分析

1、慕课背景下声乐教学的主要方式

网络教育近些年一直被教育部大力引进,当前我国许多的机构甚至是师范院校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据笔者所知,中央音乐学院的远程教育就是以网络学校的形式展开,教师在网络上利用课件上课、答疑、考试等,慕课受到了不少学生和音乐教育家的喜爱。专业的音乐家、声乐家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范唱都是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在传统教育中,名师只能在面对面有限的空间里面给现场的同学讲授,时间和地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很可惜。而如今慕课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上课地点和时间没有规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观看大量国内外知名声乐家、歌唱家的讲解和演唱视频,吸取不同声乐家身上的优秀风格,跟着名师学习发声技巧和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也能调动学习兴趣[1]。此外,慕课结束之后,可以去相关的音乐论坛,比如:古典音乐网、背景音乐教育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等,和世界各地的爱好声乐的同学、老师讨论学习经验、困惑等。

2、慕课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应用领域

慕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慕课通过在线视频授课,信息传播速度快;第二、网络开放自由,传播范围广;第三、在线视频观看双向交流,互动性强;第四、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学生反馈更加及时;第五、在线视频信息容量巨大,而且可检索可保存,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慕课功能强大,应用领域也广。首先,适用于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授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理论讲解主要是示范法和教学法,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还要进行示范,教学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教材规范。但是通过媒体工具,可以在在线视频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课程会变得生动风趣,此外网络信息丰富,信息代谢快,声乐名家们可以即使将最新理论知识通过慕课分享给学生,提升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其次,在慕课过程中,播放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师的课堂实录或者知名人士的演奏现场,讲解大师身上不同的特色和闪光点,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在线视频,直观感受音乐魅力。此外各种音乐辅助教学软件和联系软件能够让学生在慕课之前预习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2]。最后,慕课模式可以增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为面对面课堂时间和学生人数都受到限制,学生大多数课外时间只能自己依靠记忆摸索。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在将课堂疑问总结,通过邮件或者其他交流软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虽然没有传统课堂形式的严谨和规范,但是灵活自由,老师还可以在慕课时对学生的问题统一回答,做出总结,避免了面对面时学生的害羞和紧张。

3、慕课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

慕课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教学很明显,高效自主,方便学生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课程安排。首先,虽然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始扩招,尤其是艺术类,但是师资力量并没有快速跟上,以往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变成一对多,学生的基础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通过名师的声乐慕课,网络资源可以更好的自主学习,自行选择难度和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学习。其次,声乐教学不同于文理科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发声的知识和训练都是比较抽象,通关反复的网络教学视频观看,可以自行进行对比,加强自身发声状态和感觉的领悟,真正理解正确的声音要求。此外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声乐学习者的自身条件不同,在离开课堂之后,学生不知如何继续练习,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在慕课中利用网络,开展论坛等多种在线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最大程度汲取专业知识和一对一的专业辅导,同时还能得到来自同辈的经验帮助,通过视频语音直接学习讨论这对于优秀声乐资源的共享也极为重要,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又能激发起学习者的潜能。

二、慕课对声乐教学新模式中案例分析

1、“互联网+”手机端APP声乐教学案例分析

手机是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工具,不仅是通信设备,也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高科技产物,各种APP层出不穷,丰富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生活。在手机的应用下载中搜索声乐学习,就会有多种功能的APP出现,比如:天天学唱歌、教你学唱歌等等。其中胡彦斌团队在2015年推出的“牛班”最具有代表性,在音乐教育领域影响力大,其中《Don`tbreakmyheart》单集演唱课程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就有百万学子观看。胡彦斌等发起者率领自组团队研究设计,集明星音乐教学、超强辅助以及系统配套练习于一体,包括了音乐学系的整个过程,为声乐、器乐爱好者带来最专业的娱乐学习体验,团队负责整个系统化的教育梳理的有20个人之多。随后联合优酷一起推出了《牛班-明星音乐教室》,节目开始就有巨大的播放量,引来音乐、教育、互联网、财经等行业的广泛热议,众多有实力的歌手、乐手来亲自传授,质量高、制作精良,使音乐教育节目引发了圈内人的关注。“牛班”后期具备一定的资金基础和群众基础,开始结合线下音乐教育,目前已经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牛班”同名音乐学校,未来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线上和线下教育双管齐下[3]。牛班的课程由歌手围绕一首声乐作品来解析,伴有钢琴伴奏或者吉他伴奏15分钟的课程中有对歌曲的情绪解析、分段的讲解范唱、高潮部分过渡的技巧处理、一些声乐技巧的发声原理及运用等。在牛班成功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同类型APP出现,学习者可以结合使用,多平台交流。

2、慕课背景下微信声乐教学案例分析

微信因为其简单便捷,而且安全性和信誉都高,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而且微信功能强大,集合了多种APP于一体,在微信小程序中就可以搜索想要的APP。另外微信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语音或者视频聊天,然后将聊天室的ID和教学安排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宣传,大家可以在同一的时间进入聊天室进行在线学习。2015年中国青年歌唱家协会秘书长马晨光最初开始组建了中国声乐艺术交流群,而如今中国声乐艺术交流群分为一群、二群和三群,从最初的40多人激增到现在的1500多人。名家通过微信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在微信群里对大家进行声乐演唱技巧方面与声乐表演等教授。其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多样。比如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演唱过程,将小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老师通过观看练习,评判其进步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教师同样用小视频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同时能对比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这种移动课堂的方式在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微信群还可以安排声乐教师讲座,群主将计划发到群里进行公布,学生依据自身时间和需求来选择是否参与,45分钟的讲座完毕后,群成员还可以通过音频设备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直接在线进行现场解答[4]。微信讲座成为了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同时降低了学校声乐教学的成本。

三、慕课在声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1、授人以鱼改变为授人以渔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演唱的观念至关重要,才能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是真正的授之以渔。首先,学习热情和兴趣是第一步。慕课声乐教学新模式的出现,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训练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上课状态。此外学生有了自主选择上课内容的权利,积极主动的开始学习声乐,使得课堂学习效果得到了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声乐的习惯和意识[5]。在声乐慕课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自己的课堂内容中,沿着自己的思路走,而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解读和再创造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演唱经验日积月累。

2、从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到深度融合

慕课教学新模式最大程度延伸了声乐学习的知识面、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提升学生整体的素养。声乐教师充分利用慕课声乐教学新模式的主观能动性,借鉴国内外名师的教学经验与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效率最大化,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此外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声乐爱好者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搜索自己所感兴趣的网络声乐学习资源,掌握最新的声乐知识动态,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不在日新月异的声乐新潮流中被淘汰。因此不论是声乐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自我更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将声乐教学或者学习与之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基于市场需求建立适宜的教学模式

不管是过去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慕课教学,教师、学生和资源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所以任何教学模式都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学会自我更新,适应新技术的潮流。声乐教学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的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声乐教学的真正意义[6]。模式在设立安排式要考虑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只是单纯的声乐素质培养,从而让声乐教学与社会脱轨。慕课的声乐教学新模式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理念与前沿的思维的声乐人才。

四、总结

依据以上论文的总结,慕课的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了声乐教学的日常中,并且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凭借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尤其是本论文提到的手机APP和微信,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提升了声乐教学质量。但是新模式下出现了新问题,慕课的教学缺乏面对面沟通、录音失真、资源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实际中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着力改善这一问题,让慕课的模式更好的服务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陈宇.“互联网+”背景下声乐教学新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曹青.从慕课制作传播谈声乐教学创新[J].大众文艺,2017(04):245.

【3】于贵祥.网络声乐慕课意义几何[J].歌唱艺术,2016(09):17-21.

【4】王健.高校《声乐》慕课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06):184-185+192.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4

艺术类高考生是声乐学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大幅扩招,普通高中音乐班开始蓬勃兴起,艺术类高考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很多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首先,他们的声乐基础薄弱,大部分都是从未参加过专业声乐学习的,只是嗓音条件还可以,单凭自己的喜好来演唱。其次,他们的学习时间短,阶段性较强。这些学生都是进入高中后才开始进行声乐学习,也就一两年的时间,有些学生甚至只学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而且平时各科学习压力都很大,课后练习的时间较少。最后,他们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就是为了通过高考中的声乐考试。承担这部分声乐教学工作的老师大多为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本身对声乐教学的方法和观念不够正确,再加上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往往就会走进误区,花了时间和精力,可教学效果始终不能让人满意。

1误区之:违背声乐教学的规律,急功近利

声乐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发声离不开身体各部的协调配合,涉及呼吸、位置、共鸣等多方面。教师要逐一进行教授,并教会学生协调运用。这是一环接一环的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有它的作用。学生的演唱也是从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最后回归到新的自然阶段,即演唱时的各部协调将会打破学生原来演唱的自然状态,会使他们对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到不自然、不协调,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调整,这种不自然才会被学生慢慢适应,形成新的自然阶段,即开口就能协调各部正确发声。这些都不是一句两句,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需要大量的发声练习和对各种风格、类型、难度的作品的演唱积累,这是每个声乐学生必须经历的。可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完全丢弃了这些过程。“不是时间短吗?功课忙又没时间练,就直接选择考试作品吧!练一年总能练好的!”这是完全违背教学规律的,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学生怎么能将作品完整的演唱下来?这样的“死练”只会使学生越练越没信心,越练越没动力,即使通过了考试,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的学习也是很不利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而且这种教学“怪象”在键盘教学、舞蹈教学中也有存在,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2误区之:只重修“声”不重修“养”,形似神散

声乐教学中所有针对声音的训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声乐作品,而绝不是为了发声而发声。可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就只会围绕声音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训练科学的呼吸、位置和共鸣是产生好声音的基础,但要真正表现好一首作品,对它的风格和韵味的把握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演唱才是完整的。演唱的风格韵味从何而来?音乐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多想。了解词曲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况;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曲式特点;学习歌唱家的演唱示范、舞台表演。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这也是使他们有信心驾驭歌曲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像一些艺术歌曲《红豆词》、《教我如何不想他》、《阳关三叠》等,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歌曲的思想内容就无法理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真实、深刻地表现它,才能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和细致的加工,才能使演唱真正打动人心,这样的声乐学习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只重修“声”不重修“养”的教学会使学生唱出来的东西形似神散,没有思想,没有发展,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的声乐学习也是很不利的。

3误区之:过分强调高考作品的难度,弄巧成拙

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因为歌声最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声乐教学中所有的发声技巧训练、音色控制、情绪带动最终都是为这一目标来服务的。所以,演唱者在选择声乐作品时必须从自身演唱水平出发,结合实际,力所能及。这样的演唱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唱出自己的特色,唱出自己的个性,才能打动人心。如何科学选择考试作品是展现考生自身演唱水平,增强应试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为声乐高考生选择考试曲目时应结合学生音域、演唱风格及演唱能力,使其在考场上能轻松驾驭报考曲目,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展现艺术才能,增强竞争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些老师在选曲时过分强调作品难度,不从学生实际演唱水平出发,以为演唱的曲目越难分数越高,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作品,学生如果能完整、动情、高标准的进行演唱,同样能取得好得成绩。反而一个高难度的作品,学生唱得很勉强、很困难,作品该出彩的地方学生唱得不出彩,反而把自己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了,这样的演唱怎能让人满意,取得好成绩?过分强调高考声乐作品的难度,不注意演唱的美感和完整性,最终只会弄巧成拙,使平时演唱水平还可以的同学也考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4误区之: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输在“怯场”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在课上唱得很好,但考试的分数却并不理想。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与学生平时演唱时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观众,出现紧张,使演唱与表演变得不自然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这也就是我们行话里说的“怯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然,老话说的好“艺高人胆大”,平时基本功练得好,对作品的理解到位是学生不怯场的基础,但是,多给学生创造观摩和表演的机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不要只停留于单独的小课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演唱,大家相互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适应有观众的演唱;还可以搞一些汇报演出,给学生创造上台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演唱时的心理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只在考前加以辅导是不够的,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如果老师因为学生学习时间短、教学紧张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考试时学生就可能因为“怯场”而没能把自身所学和优点展示出来,考试成绩自然就会使学生和老师大失所望。只有闯过了“怯场”这个难关,学生才能在考试过程中有好的表现,取得好成绩!#p#分页标题#e#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5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情商、智商及气质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声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关系到未来整个国民的音乐水准,所以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

一、课堂教学模式要尽量多样

1.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学前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形成欣赏美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幼教专业合格教师,其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我们要尝试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融入一定的声乐欣赏教学,在选择作品方面应多样化,各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校本教材,从本校的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实际出发,开展声乐欣赏教学,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如多媒体视频等,使音乐欣赏教学常规化,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

2.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多样。

声乐教师在声乐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富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应做到自如地演唱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声乐作品,尽量通过范唱、用钢琴或者其他乐器演奏学生熟悉的声乐作品(包括当今较流行的通俗歌曲)引入新课教学,如此才有可能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进行《故乡的小路》这一首歌曲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了解与这首作品同题材的声乐作品,引导的形式尽量要多样化,尽量以学生为主体,多提问,让学生多思考,引出如《妈妈的吻》、《思乡曲》等声乐作品,让教师用乐器进行演奏及范唱,从而导入新课。此种互动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成为声乐课堂的主人翁,老师则成为导演,顺势引导则可。

3.探索教学模式多样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1)知识需要贯通。学前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使多种知识相融合,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融入视唱练耳教学,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谱能力。如此不但可以很好地促进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音乐相关知识。(2)注重实践能力。学生艺术表现力及歌唱能力的提高是在歌唱实践中实现的,所以应该多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歌曲演唱,多为学生提供演唱及展示的平台,建立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注重学生们细腻的情感因素

1.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注意扶优补差,不仅可以提高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印象分,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人都有自尊心理,当一个人得到充分的尊重时,他才更能愉悦地接受新的事物。当然,学生在音乐素养能力和歌唱水平上肯定会有差距,这个时候声乐老师更要摆正心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对于歌唱水平较差的学生应多给予单独演唱的机会,多鼓励,多方面地纠正学生歌唱的缺点,所以声乐课堂教学的扶优补差显得尤为重要。

2.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

教师要疏通情感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渗透于实际案例之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通过满腔的热忱和真挚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眼神、精神、气质等都会给学生传达一定的感情,所以教师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喜怒形于色,而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该课程甚至是喜欢上声乐课。

3.营建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老师要跟学生友好地交流和沟通,尽量拉近距离,无形中减少学生的戒备和压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声乐欣赏教学及歌唱教学中,多以学生为主体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舒适且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得到最好的音乐熏陶。另外,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好的状态,在此种情况下,教学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学生会更愿意跟老师交流,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

三、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

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在整个国民的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且日渐提高,学前音乐教育也面临新问题、新形势和巨大的挑战,对声乐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重新梳理教材体系。

根据新的要求和形势,要打破旧的教材体系,确立新的教材体系,更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次序,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从小缺乏声乐基础,很少受到声乐的熏陶,声乐素质较差,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量结合音乐发声原理进行上课,同时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求得尽可能多的内容,做好儿歌版块的教学,以求获得尽量好的效果。当然,就这样一个教学方向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地考虑怎么样安排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要科学安排。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性不是很强,对于这个现状,应加强对不同学年的学生进行儿童歌曲教学,另外,也要加强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三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第一年要进行音乐基础训练,这个阶段,主要用美声方法训练,从而给学生打下相对坚实的歌唱基础。第二学年,进行幼儿歌曲和美声唱法相结合的训练。第三学年,加强表演与幼儿歌曲,再结合舞蹈表演及朗诵等综合进行。

四、多安排声乐欣赏课程

声乐欣赏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享受。音乐欣赏通过对优秀声乐作品的欣赏,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发展。声乐非常富有情感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所以音乐欣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种方法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增加音乐欣赏课程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调动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要从整体着眼,全面把握,采用多种手段,照顾各个环节,既能达到调动生学习声乐积极性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者:许伟峰 单位:福建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闫昱.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6

【关键词】慕课;高中音乐课程;策略

音乐是我国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演奏基本技巧、声乐基础知识等内容,让学生接受一定的音乐熏陶,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通过音乐课程还可以发掘出具有音乐细胞的学生,为他们以后从事音乐专业的系统化学习打下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我国高中音乐教师就可以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来实施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手段之外,当前盛行的慕课就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授课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慕课的定义与特征

1.慕课的定义

慕课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教学领域的产物。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传统课堂教学,发展到PPT教学,后来又发展到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慕课教学又成为深受一线教师欢迎的教学方式。所谓慕课,是一个英译词,从根据MOOC翻译而来,完整的意义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简称慕课。

2.慕课的特征

慕课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线学习、观看相应的教学资源,达到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实时学习、自由学习、开放学习、互动学习的目的。慕课的特征有大规模、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等特征。具体而言,大规模就是一个网络短视频、或微课资源,可以供大量的学习者同时学习,只要学习者具有网络资源,具备手机、平板、笔记本之类的终端设备,就可以观看这些微视频;开放性指的是慕课资源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学习者不用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观看、收听著名教师推出的微视频、经典内容、短片等学习资源,当然,部分顶尖教师或学者推出的课程需要收费,愿望购买的学习者在线购买就行,不愿意购买的,也不影响后续学习;互动性则指的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布置作业,学习者也是网络提交作业,双方不用见面就可以实现作业交流,教师就可以检测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跟教师进行交流,在线询问,教师可以实时答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课后留言,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自由性指的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受课堂环境的限制,比如音乐学科,教师只要慕课资源的视频连接,学生在家就可以自由观看学习。

二、慕课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帮助

1.可以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学习时间

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任务的压力,他们平时主要的学习时间都集中在语数英、文综和理综等主要课程能力,对于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等课程,高中生很难抽出太多的时间学习来认真学习。对于音乐学科,教师只能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给学生传授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师很难讲授太多的知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系统化学习,不利于他们音乐细胞的培养。慕课资源的出现,就可以有效增加高中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时间,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精致、信息容量大的慕课资源、视频,鼓励学生利用课后、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借助于终端设备进行观看、收听,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学习时间,扩大知识视野,也巩固课堂教师讲授的知识。比如,在讲授《黄河大合唱》时,这一共包含8个篇章的合唱曲,教师仅凭一节课的时间,无论如何也讲不完这么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播放由中央音乐学院提供的《黄河大合唱》慕课,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这部大合唱的鲜明的时代、革命、民族等特征,受到生动、深刻地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还可以配合播放一两个乐章歌曲的合唱内容,教学生了解一些民族音乐的旋法及曲式结构及技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生的学习生涯是短暂的,音乐教师要想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帮助这些学生打下音乐知识的基础,只能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上下功夫。慕课教学方式,凭借其提供图文并茂、音频与视频共存的优势,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供相应的微视频资源,学生可以观看名校知名教师的在线课程、专家与学者的视频讲座,或者是自己偶像讲授声乐演奏技巧、重要音乐比赛视频资源等,就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果。

3.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我国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基本上都集中在跟高考科目相关的几门课程上,但是,对这群高中生而言,他们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以后选择什么专业,谁也不好预料。其实,对他们而言,学习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就需要学生对这门课程有着相应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支撑他们一直坚持下去。音乐慕课资源可以大幅度增加学习内容,高中生可以利用慕课资源,增加对这么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又增加了一项有效选择。

三、高中音乐教师利用慕课进行教学的有效策略

1.高中音乐教师利用慕课数字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音乐教师使用慕课教学资源,可以自由、方便的使用相关知名院校、知名学者提供的微视频资源,这些资源一般都是免费的,时长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由控制,教师和学生就不会受到教室空间的制约,随时就可以观看。教师和学生不用走出教室、不用承担相关费用,就可以观看知名教师的在线授课,聆听一些著名篇章的演奏技巧,如《月光下的凤尾竹》《二泉映月》《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等。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慕课视频资源,进行边讲解、边欣赏,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这些网络视频学习资料,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

2.慕课可以现实混合式音乐教学

我国高中阶段当前主要采用的是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师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从众多实践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很难提升。尤其是对这群喜好电子资源、活泼好动的高中生而言,教师使用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慕课资源,进行自由学习,就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把教学主动权在一定范围内让渡给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利用慕课资源,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我国高中生的音乐聆听审美能力和美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是随着音乐传播渠道的增加、音乐方式的多样化而不断提升的。“慕课”的运用,一方面使信息化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地碰触着当代高中生的生活,学生们可以从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听到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只是一味地灌输、传导,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当前高中生对音乐鉴赏的标准,有很大地提升,能够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因此,授课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方法模式“慕课”,大幅度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总之,“慕课”的出现,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它给学习者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效增加高中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时间,提升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我国高中音乐教师就可以积极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2]孙传远.开放课程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路径考察[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7

【摘要】

学前教育是“兴教育之伟业,树教育之旗帜”的基础专业,其教育初衷和德育的终极导向完全吻合。本文仅从二者的关系入手,重点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推行德育工程的意义和策略,以期对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德育;意义;策略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德育功能的优势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从中国语言产生的那天开始,学前教育就已经悄悄地蕴含于我们的语言文化当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蒙学教育的产生时间最早,发展历史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封建社会制度延续绵长,历史悠久,不能不归功于封建社会的蒙学教育。蒙学教育有着母语文化的涵养,自然有得天独厚之便利,此为学前教育之天时优势。学前教育实际上要传播的是本土文化,从中国传统蒙学教材的发展历程来看,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例,它所体现的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更能体现中华地理特点。从环境学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气质、价值观、行为模式往往要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素以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著称,名山大川比比皆是,河流小溪处处流淌,每年吸引着无数世界游人前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就会产生心旷神怡之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容易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此学前教育德育功能得以实现之地利优势。学前教育传递的是民族文化,缔造的是民族文明,挖掘的是民族智慧,这就使得学前教育相对于其他阶段教育而言更受瞩目。注重学前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春秋孔子、汉代贾谊、南朝颜之推、明代王守仁等人都曾明确地提出过学前教育思想。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论语》)。颜之推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氏家训》)。王守仁言“: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可见,大抵古圣贤之人一直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从现存史料可以看出,历朝历代都不乏学前教育的研究者,此学前教育德育功能实现之人和优势。

二、新时期“学前教育”推行德育工程的实现路径

第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由两方面构成,即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专业素养由其知识结构决定,道德修养则由其对职业的信仰及对学生的爱心决定。综合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他的人格魅力构成。教师的道德修养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责任心和人格品质上。责任心表现为对工作和学生负责。人格品质则包括教师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学家们认为,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主要来自于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的影响,学前教师是形成人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儿童早期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在课程和教材改革中融入德育的内容。儿童早期教育是发掘潜能的重要时期,为此,我校一直将课程和教材改革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首要命题。我们先后给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很多有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比如通过感悟《三字经》,习以修身、师以成长、境以发展,学成于勤,培养幼儿教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如通过品读《论语》,学习“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和“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感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树立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比如通过感悟《孝经》、《道德经》:《孝经》启发心智、感化人心、引人正行。通过让学生学习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博大胸怀。第三,以“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德育内容。由于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生动的语言、动画、动听的音乐颇受儿童喜欢,因此成为了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法。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努力在教学中贯彻“情景教学法”这一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为学生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将德育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这种双管齐下的安排必然有助于整个教学层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第四,在课外学习中引入德育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学前课外学习的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将有关道德教育的课外学习内容介绍给学生。比如儿童都非常感兴趣的电视栏目,动画片、综艺节目等都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可以引发儿童的责任心和道德意识,进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公德心。

三、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在教育众多环节当中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历史告诉我们,儿童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前途命运。历史告诉我们,以德育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必定会对儿童的终生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领域推进德育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樊超 孙秀双 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顾明远教育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明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N].北京:中国教育报,2013.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兴趣提升

摘要:

在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诸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可以培养幼儿教师艺术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的大多数高职教学中,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学生兴趣点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发展,制约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制约声乐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因素,探讨声乐课兴趣提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兴趣;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变革,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诸多的高职院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研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声乐课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承担着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作用,但是在这一门课程的讲授中,普遍存在学生兴趣点不高的现象,这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发展。通过下面具体的分析,阐述提高学生声乐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1兴趣在声乐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学习中也不例外。

1.1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具有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声乐学习上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自觉自愿地进行声乐的学习,进而激发潜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也会被培养出来,推进声乐课上更好的学习。

1.2学习兴趣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人的大脑中,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有更加深层的记忆,同时会长时间的储存,所以说增强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记忆力的加深又会反作用于兴趣,相互作用下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1.3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心理上暗示自己强化对这一事物的行为,并且长时间保持积极的态度,当探究摸索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如此循环,意志品质自然地会得到提升。所以说,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的学习兴趣,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意志品质的锻炼,促进全面发展。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学习兴趣点不高的原因分析

2.1高职中声乐课的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吸引学生注意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声乐课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必然会有严格的考核要求,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考试要求方面的任务,内容上忽视了学生兴趣的需要。同时当前的教学用书专业化程度较高,歌曲演唱难度过大,这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内容长时间得不到修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最终影响整个声乐教学的水平。

2.2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学方式落后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师队伍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教学的方式得不到更新,教学方式严重落后。新时期,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早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现代的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教学的重心,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加强改进教学方式。

2.3高职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我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来自于普通的高中,学习的环境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学生之间音乐的起点不同,同时对声乐的学习能力也不同。而在高职的声乐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差距,无差别地进行课堂讲授,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负担。长期如此,学生会形成对声乐课程的恐惧心理,失去信心。学生的这种自我认知上的不足制约着其学习兴趣的发挥。

3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的第一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促用。通过上述分析的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声乐课程中学生兴趣点难以提高的原因,重要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兴趣的提高。

3.1在声乐课教学的内容上注意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声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首先要在内容上符合教学的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声乐课包括声乐发生方法的学习、视唱练耳、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对音乐进行赏析以及钢琴弹奏。由于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所以在内容上应该过多的涉及儿童方面的音乐,加入儿歌的欣赏与练习、儿歌的唱歌教学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3.2创新声乐课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改变当前传统落后的教学,与现代的设备设施相关结合,辅助声乐教学。教师可以将理论与技能课程分开来上,选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媒体等设备增进课程的趣味性。另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分组的教学方法,抛出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在探讨中不断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

3.3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化教学

学生从不同的学校来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声乐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分层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地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注重情感化的教学,通过带有情感的范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增进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4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同样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更加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声乐课程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

作者:应俊娜 单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刘云婷.论如何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技能的兴趣[J].北方音乐,2014,(14).

[2]袁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6).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特点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技能课,具有创造性;综合性;愉悦性;情感性的特点。

关键词:

手工课;创造性;综合性;愉悦性;情感性

手工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加深对幼儿的了解,在把握幼儿心理、想象力等特征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能力,丰富其艺术表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手工课教学,我国已经颁布了针对手工课的教学大纲,其中规定了手工课教学的诸多基本内容,不但包括理念思想、原则,还包括引导方向、整体框架等。大纲在把握当前手工课教学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培养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内容上,大纲要求选择的内容要尽量贴合实际手工课程,并与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相结合。要善于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氛围营造,将手工艺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在内容上注重工艺教学的多元化,将一些基础性的工艺凸显出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技能技巧简便、易操作,涉及知识面广,技能点多,确保学习者基础知识、技能的牢固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逐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启迪,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日后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握各个阶段的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基本掌握相关技巧的情况下,要根据情况进行插入演示,及时为学生解惑。课程结束还要为学生作业,巩固学生的成果。课堂演示之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演示的技巧、内容、速度等进行调整,以期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学生要熟悉手工制作,加强对其内涵、手段、材料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将手工课教学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手工课;第二阶段,让学生参与到手工制作中来,并逐步掌握制作方法和程序;第三阶段,加强手工制作的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发现和表现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的人格魅力。作为一门相对综合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也有其特殊之处:

(1)创造性,对美术教育来说,创造是至关重要的。手工课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确保其足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因为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由好奇而引发的创造活动也是儿童的特点,为适应工作需要,手工课教学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在对幼儿的教学中,手工课的体现是灵活的。这不但可以从教具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灵活是学前教育十分关键的能力,为此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相较于成人思维的稳定,幼儿的思维就是多变、敏感、创造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反映甚至会让我们惊讶。为此,要确保学前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2)综合性,幼儿园教学涉及了诸多方面的知识,教学体系也十分综合。手工制作活动是一个激发、引领的过程,通过手工工艺形象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去完成诸多的活动,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手工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要树立综合观念,注意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发挥整体功能,注意在教育目标、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我们难以有效地界定手工活动的范围,在很多方面都有手工活动的存在,诸如自然课、数学课等。

(3)愉悦性,愉悦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也是人的一种诉求,在愉悦氛围下,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有所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氛围,会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感情得到更好地表达,体验成功后的欢乐。我们要把幼儿园建设成欢乐的天地,让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让幼儿教育得以更好地发展。为此,就需要教师也拥有这样的快乐之源、包容之心。此外,我们也将其看作是教学的目标,要尽量让学生徜徉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其快乐得成长。

(4)情感性,情感性也是幼儿教育的特点之一,幼儿是一个感性占主导的年龄,对这个不太熟悉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没有建立系统的理性感知,而对于那些艺术的美,他们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从而通过感悟手工艺形象,来设计和制作相应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体悟到生活的美,并保持对手工艺的热忱和喜爱。情感是最有穿透力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感情来进行教化和启发。手工艺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将这部分内涵挖掘出来,就能成为情感教育最好的资料。

作者:何桂云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卫贞:《被忘却的时尚—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的艺术风格》,载《艺术教育》,2007年第4期。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版

[3]周连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体育教学,2000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

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贯彻以学生就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本文着眼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通过阐述该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而提出培养此类职业能力的策略,使学生在完成校园学习过程后具备较为完善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该专业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紧密度。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相较于其他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队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中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完善的素质结构,而职业能力正式构成此结构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能力才能满足岗位职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如此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基本能力

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当对于今后将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有着发自内心热爱,自身要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此外,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不可或缺,良好的个人品质是建立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其次,学生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最后,要能够跟上时展,能够接受并使用现代教育事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多媒体设施,对事物有着独立的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只有拥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学前教育的需求。

2、专业能力

1)专业知识。对于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相关理论和原理必须扎实掌握。

2)专业态度。具备良好的专业态度,有着健康的人格,梳理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儿童教育有清晰的认知。

3)专业技能。具备符合标准的语言技能,普通话等级至少要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掌握幼儿卫生,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出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力,并按照计划灵活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4)学习能力。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始终坚持自我完善。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未来学前教育需求。

5)社会能力。具备融入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拥有团队意识及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而只有具备良好人格和心理的人才能够更好的培养自身职业核心素养,完成学前教育工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1、打造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禁锢,大胆创新,更多的运用注入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还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自身主管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教案设计方面,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增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根本目的,增加教学工作的实用性含量。坚持教育过程中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有序结合,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

2、多种形式实施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学校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实训基地观摩,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专业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通过此类活动,学生能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更清晰认知,也可以将工作需求与自身能力做有效比对,进而加强学习,强化不足,形成更好的职业意识。同时,学校应当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坚持始终与时展和本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3、加强教学实践,切实加大实训力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开展方式中,教育见习和实习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开展拓展实验,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能够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教育工作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具备应用技能,拓宽教学视野。此外,模拟仿真教学,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塑造学生综合能力,激发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对未来所从事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结束语

随着时展,国家和社会给予教育事业,尤其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新形势下,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够满足社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在今后,还需要广大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并积极的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宿丽艳 耿洪波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钟雪梅.多维视角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义及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13,(4):70-73.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8

关键词:新课改;歌唱教学;研究

2017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推行之前,“音乐鉴赏”作为高中唯一的必修课程,新课程改革后将包括音乐鉴赏在内的音乐编创、演奏、歌唱、音乐与舞蹈及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作为培育音乐学科素养的主体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歌唱作为一种以人声为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孩子从出生,母亲的歌声便伴随他们成长,进入学校后儿歌、校园歌曲成了他们的学习内容,因此独自用歌唱的形式表现作品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若从音乐作品本身出发,对作品的题材风格;作品的演唱形式;演唱者在不同形式演唱中承担的角色;在不同形式演唱中对音色、音量上的要求;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情感、意境要求的理解;是否具备识谱能力等内容是高中歌唱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中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性质认识上的偏离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衔接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之间课程的载体,不仅需要学会演唱的技能技巧,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传递。歌唱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与人的精神、情感、审美及人文素养密切相关,不能将歌唱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唱歌曲”划等号,又不能将之与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或合唱教学混为一谈,要讲究课程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既不能过于基础化,又不能太过专业化,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即是对课程性质理解的偏离。

(二)高中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歌唱关注度不高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考察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将完成教学内容作为目标,以本为本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大部分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内容,期望学生以良好的状态配合自己的教学,以此获得相应的知识,但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通过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学生,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对学生学科素养的了解程度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曾接受过乐器、舞蹈、歌唱等专业指导,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甚至对简单的曲式分析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学生在歌唱学习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相对容易,但对于另外一些甚至对识谱都有困难的同学,在普及化教学中应给予更多的关照。但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他们觉得知识过于简单,没有学习的兴趣;对于没有知识积累的同学觉得知识太过深奥,同样也失去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歌唱教学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教学,学生对此也会失去学习热情。

(四)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学会演唱一首歌曲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大都以识谱,填词,最终唱会一首作品,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和教学中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在表现作品的过程中缺乏了对作品的理解,很生硬或很机械地表现歌曲。

(五)学生在歌唱中缺乏集体意识

高中阶段的歌唱以合唱为主,但高中生对事情有自己的初步认识,个性表现也逐渐明显,在合唱中学生们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更在意个体在团体中的表现,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团体活动中的一份子,应以集体音色的统一为合唱的基本要求,在合唱中经常我行我素,影响整体合唱效果。在多声部作品演唱中,不能坚定立足自己声部立场,或过分强调自身声部的表现,导致声部表现失衡。

二、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歌唱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对歌唱提出具体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将歌唱作为必修模块中的主体课程之一,歌唱模块的内容包括与声乐相关的音乐知识,如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优秀作品的创造背景,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情感。学生通过优秀声乐作品的鉴赏和演唱激发学生的歌唱学习兴趣,掌握声乐发声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独唱中的个人表现能力,合唱中的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声乐的表现魅力,增强个人展现的自信心。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歌唱兴趣和歌唱能力

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些学生变得害羞,不善于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创设良好的歌唱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难度的歌曲,引导学生参与不同形式或不同层次水平的歌曲演唱活动。独唱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展现个人的音乐表现魅力,合唱能够给性格内向或羞于个人表现的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歌曲演唱的信心。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演唱方法、技巧和对作品人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才能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表现作品。歌唱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演唱姿势、演唱发声方法的正确引导,对气息及发声要求的指导,咬字吐字的训练,对作品音乐节奏的掌握及音准的训练,将演唱的技能技巧循序渐进地融入歌唱实践中去。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基本要领,如身体放松自然站立,身体重心略前倾,面部表情能跟随着作品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等。歌曲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对节奏、音准、情绪的把控,对弱项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同时又要尊重学生水平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个体在原先歌唱水平及能力上获得提高。

(三)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

歌唱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学中主要以独唱和合唱两种演唱形式为教学内容,独唱中注重对作品风格及内涵的深入了解,根据演唱者自身音色特点自信而有表现力地演唱作品。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歌唱教学要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特别是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由单声部到多声部,从简单的齐唱到简单的二声部轮唱,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在合唱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力度与表现,能对自己的演唱做出迅速调整的能力。教师要规范指挥动作,引导学生对指挥手势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反应。

(四)运用鉴赏、实践等形式提高歌唱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与体验的过程,美的事物可以给人以情感上的愉悦,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给身心带来美的享受。鉴赏是通过聆听、体验、探究等形式对作品进行品鉴的过程,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展开想象和联想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比较欣赏齐唱、合唱、重唱、独唱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从力度、音色、和声、音乐表现力上比较不同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体验,感受不同美的形式,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歌唱的积极性,为良好的歌唱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

(五)为学生歌唱能力的展现搭建平台

优美歌声的展现不仅需要扎实的演唱技巧,还需要良好的表现力。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跟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创设学生展示自己歌唱能力的条件,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歌唱中感受自己的价值,展现自我提高歌唱能力。歌唱中的每一个歌者都是被关注的对象,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会力求更好地表现,这样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在一次次歌唱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反思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改善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这样学生在多次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将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融入课堂。枯燥的识谱填词学生会觉得无趣,如若将柯尔文的手势来辅助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音程之间的度数关系,建立音高感,在合唱练习中,采用手势辅助学习可以很快将两声部进行融合,不仅加强学习效率,也增强学生学习中的趣味性。当然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之路。总之,新课程改革后,将歌唱作为主体课程之一即意识到通过歌唱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作为教师,在了解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从提高学生主体能力入手,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辅,以提高学生歌唱能力为目标,将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贾玲玲.高中歌唱课教学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