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语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语文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1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衔接工作是很重要的。高一这一衔接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奠定学生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的时段,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时期。学生只有利用好了这一阶段,才能不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偏科,更好地在语文高考中发挥出水平来。

二、初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

我们判断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教学时的依据。初高中语文课堂教育目标的差异非常明显,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初中语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略读、浏览”,而高中语文就提升了一个档次,需要考查学生除“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外,还要考查“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再如文言文教学目标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到的要求就更多了,要求从“读懂基本内容”上升到了“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并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单从这两方面,我们就不难看出,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难度明显上升了一大截。从初中的基本理解上升到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与现实结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这就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难度。

2.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而到了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语法教学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要淡化语法,所以很多学生的语法功底不够深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有新的语法要求,比如学生需要读懂简单的文言文,读懂内容,并且掌握一定的实词和虚词,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法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4.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差异

初中语文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考的语文试题也大多数是由背诵和基础知识组成的,都是以课本为主,能力的考察相对较少。而升入高中之后,如果学生还是过度地依赖对课本的死记硬背,是不能顺利通过高考的,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不但需要平时的积累,还需要学生对语文有一个综合的运用能力。

三、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策略

1.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环境改变了,很多学生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针对高中新生,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引导学生不断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引用一些初中时候的语文知识,连接上高中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不但对旧知识有一个巩固,还能对新知识更快地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祝福》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学生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以此为铺垫,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来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复习,从这个过程中引出高中的新知识点。这样的衔接过程,不会让学生感到生硬,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学作品的兴趣。

2.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语文的环境,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教学,在讲授《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沁园春•雪》的诗歌朗读音频,回忆一下当时描写了什么样的一种情境,了解的诗词风格,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既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能把所有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改变教学思想,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通俗点说,高中学习更多地应该培养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多说的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衔接

学无定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一讲一节课,而学生听懂了多少,我们都无从知道。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把教师的单面授课改为合作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可以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对每个组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成绩好的学生每周为大家介绍一下学习方法,然后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四、总结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通常以教学大纲、基础课程内容的传达为目标,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理论知识的记忆,忽视多种教学形式组织、课外内容的拓展等。在这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发展形势下,本文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与理解能力,进行多样化文言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来提高文言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中学生语文文言文课程的学习现状

1.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低

现阶段高中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升学压力,在语文文言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加关注考试考点,包括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文言文语法知识、句式组成结构等,而不会对文言文中讲到的历史故事、中心思想等作过深了解。特别在高中文言文“讲授式”课程教学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在重复性的读、背记忆过程中,产生文言文学习懈怠、厌烦的思想,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降低。因此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组织设计,提高学生参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成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2.文言文常识与词汇积累不够

多数学生在升入高中前,就已经学习过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但相比于初中文言文课程,高中文言文涉及到语法内容更多,需要识记背诵的内容更多。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文言文常识积累不够,缺乏文言文词汇意义、句子结构的认知,这使得某些高中学生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困难重重。与此同时,由于高中语文课时的限制,教师对文言文知识单元、课程内容的讲授速度较快,学生一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会出现文言文词语、语法的理解记忆的困难问题。

3.文言文机械背诵与记忆的情况严重

文言文识记过程中的机械背诵,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最普遍的方法,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是应付考试,而背诵则是短时间内记忆文言文最简单的方式。虽然这种“死记硬背式”的文言文学习方式,能够帮助部分学生节约事件,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更多学生会在文言文机械背诵、记忆的过程中产生倦怠情绪。同时单纯机械背诵的学习方式,也会导致学生很快遗忘已经背会的内容,在重复背诵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

1.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现代语文知识而言,高中文言文课程存在着词汇量大、语法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特征,这对学生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设备,向学生展示文言文故事的发生背景、重要知识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或音频等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保证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动权、探索应用意识。

2.重视吟诵朗读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法、语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通过不断的朗读、阅读,能够了解与认识到书本中文章的真正内涵。文言文的吟诵朗读并不是重复性记忆,而是学生自发性的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5-10分钟的自主性朗读,包括文言文词汇、语法、句子的大声朗读。通过文言文朗读过程中眼、耳、手、心的配合,学生能够加深对文言文中词汇、语法及句子涵义的理解,使晦涩难懂的词句、语法变得可闻可感,由此提高学生文言文课程学习的效率。

3.开展“讲解式”的文言文引导背诵与记忆教学

高中文言文课程内容的背诵、记忆必不可少,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文言文背诵,成为语文教师课程教学的关键。一般教师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但这一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重复性记忆、死记硬背的困境中。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文言文故事的历史背景、常见的文言词汇或语句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文言文内容的背诵。例如:高中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等课程,在初中也学习过类似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与理解相关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读记、背诵文言文知识点。

三、结语

高中文言文教学课程中涉及到多种知识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句型与历史故事等,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不断的理解记忆。因此高中教师开展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也要围绕课程大纲、文言文知识点,以及学生学习状况、接受能力等,进行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组织与实施,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与文言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8(26).

[2]周春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3

[关键词]衔接;兴趣;实践;积累

每年9月,都会有一批稚气未脱的学生走进高中的殿堂,他们带着不可磨灭的激情和不可言说的兴奋开始了他们的高中生活。可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的地位。在倡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今天,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而且初中和高中语文所学的重点内容不同,因此,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很难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生活。如何教学才能做好初高中衔接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自己的体会。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现状分析,急于星火

由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上不同,形成了断层的态势,致使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初,很难适应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方法,这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明确目标,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才能高瞻远瞩。学生步入高中之初,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告诉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在现代文阅读中,能自主赏析文本,能准确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等。在古诗文阅读中,能自主学习重点实词、虚词,能独立分析特殊句式,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在写作方面,要养成多看、多听、多读、多写的习惯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初高中过渡衔接

高一新生入学之初,对高中学习有着各种各样的美好憧憬。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往往会出现雾里看花似的迷茫感。初高中语文学习差异之大,让他们很难接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一再滑坡。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语文教学,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心握在手心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对初中已有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里产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石。在教高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回忆初中学过的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在读书声中,学生似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初中年代,同时他们也急切地想知道,同样是的词,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有什么不同,带着这种好奇心走进课堂,走进诗歌,走进高中语文。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整理初中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再通过查找资料,总结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概括其每一阶段诗歌的主要特点,然后在课上交流心得。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前,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就已经可以做到知人论世,而这对体会诗歌中蕴藏的情感有很大帮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让他们像向往快乐一样向往你的课堂,做到这一点,你便是成功的。”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这句话当成一种鼓励,并不断为之奋斗。

2.给予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而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句话表明方法的重要性。教学不应该只考虑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该考虑提高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由于初高中语文关于教学与评价的建议不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内容,考试题多为教材中的原题,学生学习没有创新性,只要学会了就可以了。而到了高中阶段,并不是让学生简单背诵一些课文和基础知识,而是要以课文为载体,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转变。什么是自学能力呢?魏书生先生说:“自学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和特征,他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即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而其中的“行”是要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相关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一般常识,其次要根据选修教材、必修教材、现代文、文言文、小说、戏剧、诗歌的不同分类,将文章归类,找出赏析的一般切入点及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我的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和欣赏小说的水平。于是,我先请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再由学生分析指出本课学习重点,并设置探究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概括出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这样,再遇到小说一类的文章,便可以请学生来分析鉴赏了。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的诗歌单元时,我通过设置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要学什么,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白该如何学,最后在课下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题材的诗歌该如何鉴赏,学生收获颇丰,不仅对鉴赏诗歌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习得了学习的方法。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课文学习:举一反三,注重迁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教材学课文的目的就是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由于初中语文学习中忽略语法问题,学生对语法了解很少。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安排课时去系统教授,这时便可将语法的讲解融入到课文中,如果典型事例分析透彻了,其他的就可以触类旁通了。必修一的第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出现了很多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现象。如“晋军函陵”中为什么“军”属词类活用,可引导学生先分析词性,三个名词联用,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缺少谓语动词,由此不仅得出“军”活用为动词,而且了解了一些语法知识,掌握了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种规律。再如“何厌之有”,这时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初中学过的类似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何陋之有”,发现是倒装句,然后分析谓语、宾语的关系及位置,便可得出这是个宾语前置句。如此再遇上诸如“瓮牖绳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此类问题,便可轻易解决了。

2.课外拓展:举三反一,注重积累

语文教学中所谓的“举三反一”,是指大量积累阅读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概括得出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中语文教师应深知不能只教教材,不做拓展。没有量的积累,哪里会有质的飞跃。在教学实践中,怎样通过积累做好初高中衔接呢?第一,重视试卷或资料中的试题积累。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不知道语文要学什么。他们感觉包装精美的练习册、花样翻新的试题到处都是,根本辨不清方向。其实,无论是资料,还是试题,大部分都是专家经过潜心研究而成的,其中的营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并吸收的。每年高考过后,我都会组织学生将诗歌鉴赏题、仿写题、成语题、病句题等各模块试题归类整理到本上,然后自主学习,交流思想。在这一积累过程中,学生首先可以了解到初高中试题类型的差别。其次,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有很多收获。比如,学生在整理2012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仿写题时,例句为“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用双色笔写下了这样的话:“爱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他总能创造出奇迹。”学生不仅在仿写中发现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其真、善、美也再次被唤醒。在整理病句题时,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病句类型归类整理,有的将病句类型制成树型,有的画成图表,学生不仅进一步学习了初中所欠缺的语法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第二,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自主研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推荐名著,由学生自读名著,然后写读书心得,最后在开学读书交流会上讨论交流。在高一的第一个寒假,因为刚刚学过必修一的现代诗歌,所以我给出的课外必读书目为《泰戈尔诗选》和《普希金诗选》,选读书目为自选一本喜欢的诗人的诗集,要求写读书心得,并自创一首诗歌,开学初的读书交流会非常热烈,学生拿出自己写的诗来参加诗歌朗诵会。通过拓展阅读和参与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高中语文学习的陌生感逐渐消除。通过迁移学习,学生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学应早点确定方向,不断为之努力奋斗,最终定会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人文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校教育的高度关注。而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成为高中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时间较短,缺乏丰富的经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解决。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能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而且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深刻意义。

1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语文教育理念错误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和语文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没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缺乏对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例如,有些高中语文教师根据高考题型来开展语文教学,高考考什么,教师就将什么,没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理念错误。

1.2语文课程缺乏人文思想

虽然,高中语文课程的课时数较多,但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语文篇目中的修辞、文法、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等技能上,忽视了语文知识中的人文内涵。另外,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将课堂局限在教室中,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语文知识脱离于社会生活,语文知识的生命力逐渐削弱。

1.3语文教学唯科学化现象严重

从教学目标来将,高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文逻辑、修辞以及语法等系统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对语文理性知识的掌握,但是却缺乏学生文学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将学生视为语文知识的容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视。并且,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需求不相符。唯科学化的语文教学导致高中语文教育缺乏人文性和人性美,语文教育成为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和语言文法的训练。

1.4语文教师缺乏人文精神

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写作技巧、语文阅读方法和语文解题方法十分了解,但是却缺乏教材人文精神挖掘的能力,无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感,导致高中语文教学局限于技能传授和知识传授。另外,部分语文教师长期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中居于课堂主导地位,全面操控学生的语文学习,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思想。

2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哲学宗教知识、社会道德知识、美学知识、政治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人文现象,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本主义关怀,积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身心特征开展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内涵,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和精神;最后,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教材中人物的情感和人物人生经历,鼓励学生将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相结合,使学生在感悟中了解人生的价值。

2.3积极开展语文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开展语文活动,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语文情境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人物中,加强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另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会、诗歌朗诵等活动,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4科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价值,又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人文知识,将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相结合;其次,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人文精神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使人文精神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相衔接;最后,防止说教化倾向。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将人文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或语文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案例中了解人文知识,避免单纯的说教式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俊红,朱花社.浅谈《大学语文》课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对高中教育的深入了解,专家越来越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今后的高考语文也加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考查力度。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板块,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到新信息,获得新方法,从而掌握有效的知识。坚持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扩宽知识面。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但是,由于目前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推广素质教育的艰难,当前的高中阅读教学效果仍然不可观。因此,我们要尽快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阅读不是可以突击的,需要我们努力坚持才能提高,并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中生有较重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任务,这样就导致对于阅读这一额外的训练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也就无法保证。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学生阅读积极性下降,教师谈到阅读教学已觉得难以实施,毕竟兼顾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素养很难。

1.2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1)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自发地养成正确的方法,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也易忽视相关的教学,不当的阅读方法不仅会降低阅读效果,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2)没有真正的阅读兴趣。由于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学生在繁重的学生生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完成阅读,没有足够的积淀。同时,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游戏和网络平台进入到学生的业余生活,且比普通的阅读更易吸引学生。

2.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办法

2.1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与标准

想要有一个理想的高中阅读教育的结果,必须首先确立好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步骤。同时要不断根据情况调整,制定相应的阅读衡量标准,才能有效地避免盲目阅读和阅读课的敷衍现象。现代社会,大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时一味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缺乏与同学的有效沟通,或者有时候根本没有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也是学生反感和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因此,教师只有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呈现出来一节满意的阅读课。

2.2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环境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大多数是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或者说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这就要求老师要重新设定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发起人,保证学生在高中阅读课程中的有效参与。尊重学生的独特发展轨迹,努力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路径和方向,推广个性化教育。

2.3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和鉴赏能力

高中阅读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粗略阅读或者说一般性的阅读。在做好基础阅读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培养高中生的品读和鉴赏能力。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学生了解文章中词语和语法的近一步用法,促进学生更深层次阅读的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基于教材和阅读材料本体,更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精神。

2.4深入提升,拓展迁移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以课本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对阅读的自身理解和感受。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不仅要让学生开始阅读,更要学习把阅读的收获重新应用于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和课堂为契机,积极运用开放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更要把所学的经验应用于学生生活里所接触的问题中。

3.结束语

阅读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在整个高中教育里占据核心的地位。阅读的能力不仅在于先天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积累。加强对学生高中阅读教育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推广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发自主阅读,更要引导学生加大阅读深度把以往以简单获取知识为目的阅读,变成学生和作者的精神交谈,使学生真真正正从阅读中受益,真正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彬.关于高中语文现代文高效阅读的技巧[J].中华少年,2017(32).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6

我们经过对大量的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调研和访谈后总结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的,主要包括这几点: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哪里,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在哪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如何改革等方面。

(一)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对于语文学科的改革要求不断变化,课程标准也不断的变化,今天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必须的,什么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和推进,对于语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到底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困惑,不少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拿捏不准,只好完全依据高考的考试大纲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到底是为什么要给学生讲授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在哪里,从传统的学生学习语文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汉字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的书写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到今天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对基本的汉字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于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而应用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看重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但是教师难以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高中语文对于学生而言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科,学生的学习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为什么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积极性都比较低,学生对于基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到底为什么缺失,这是传统的原因还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因。

(四)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和日常的作业,但是从现阶段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考试和作业是完全不能够将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高中语文教师存在这些困惑的原因

从我们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存在上述几种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教师自身没有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从上述教师的困惑我们不难看出,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快速变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的急剧变化,让部分语文教师难以赶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第二就是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一线教师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依然十分少,这当然是不利于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困惑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的分析以及存在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困惑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和教育决策机制的改革,教育话语权的转移,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变化。

(一)从教育决策角度看,增加一线教师的话语权

从教育决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决策的主要的方向在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些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因为决策者对于教学一线的情况的了解始终不如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非常少,这种不对称性导致教育决策的不适用,教师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增强改革的自下而上特点

我们认为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改革的主体应该是在下方,由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政府担负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帮助推进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从教师自身来看,加强学习是根本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7

高中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今社会,加强高中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有效应用的途径,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底蕴传承

一、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1.学生过分依赖工具书

由于应试教育的普遍影响,很多学生把阅读文章看做是获得分数的一种手段,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不甚注重,反而更多的是依赖辅导书去理解文章。尤其是高中语文里的古文赏析,学生处于白话文的时代,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今的语法本就存在着差异,理解起来也是颇为费力,于是大部分学生就以《高中文言文解析》《高中古诗词全解》等工具书为介导,直接获取译文。缺少了自主理解和自主鉴赏环节的古文阅读,不仅使学生缺失了对古文韵味美的体验,古文的历史价值无从体现,还阻碍了学生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重技巧轻情感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底蕴足够深厚,势必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然而当前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忙于教导学生单纯的古文翻译技巧,更多地关注一些表面的知识,长期形成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解题思路”,忽视了对自身、对学生的文学熏陶,没有从情感上去引导学生理解古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很难对古文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古文真正的价值所在。唯有走出教师重技巧轻情感的误区,才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1.深入发掘语文教材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是经过重重筛选和严格把关,由全国优秀教师共同编写而成的,所选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堪称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语文教材资源,以教材中的古文教学为基点,逐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荀子的《劝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广为人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切入点,这句话化用的是《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学生熟知的话语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文章全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又不枯燥,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论证思维,还充分体现出了荀子对于劝学的真诚恳切,言之凿凿,感人肺腑,就现在来说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教育佳论。

2.注重联系文章历史背景

某些作品其实就是当时历史的缩影,反映了那一阶段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朝代更替等,而作者的情感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拿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已六十六岁高龄的辛弃疾空怀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追忆孙权、刘裕等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信念。然而当揽政者韩侂胄欲率师北伐之际,辛弃疾又对他们这种草率的行为表示担忧,这种矛盾的心理在文章的语句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对这篇词有本质上的理解。尤其是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着重表现了辛弃疾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宋室不能用人的愤慨。

3.组织参与传统文化节日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传承,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自然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民族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比如端午节开展“纪念屈原”的主题活动,朗诵屈原的《离骚》,从字里行间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同时学习“骚体”诗歌独有的浪漫主义精神;清明节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在表达对烈士的追悼之情的同时,给学生普及与清明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春秋名臣介子推,曹操曾为百姓健康推行《明罚令》禁止清明节吃寒食的习俗等。通过参加这些传统节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积极意义。

4.扩展课外传统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相关的课外传统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放松身心,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或课外活动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书法评选大赛、诗词朗诵比赛等,学生既锻炼了技能,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排演话剧,根据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学者来校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努力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8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策略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由一次高考变为多次,由规定科目变为自选科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高考模式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要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从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很多教师都在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因而,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适应新高考模式作为重中之重,既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也要在教学目标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唯有如此,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新高考模式下,尽管对语文的影响没有数学、英语那么大,但仍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到新高考模式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有效性。

(一)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具有重要影响。在新高考模式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教学理念方面,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狭隘思想,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应当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对语言的分析力、理解力和感知力,并且在运用语言方面能够持续提升,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听说读写”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得到显著提升。

(二)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新高考模式下,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教师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建设,只有让学生多学习、多阅读、多写作、多研究,才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如在组织和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需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三)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新高考模式上,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很多学生还不适应这种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薄弱。对此,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教学模式创新,既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同时也需要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程,因而教师应当切实加大本校课程开发力度,如开发《语言与旅游》、《孟子的说理艺术》、《〈水浒〉的语言特点》等等。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对此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更加重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如很多教师已经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而且也能够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并且在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也要看到,由于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仍然有一些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缺乏科学性。由于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教师尽管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仍然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缺乏创新的问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还没有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讲你听,我说你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体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缺乏科学性,也表现为个别教师不注重把“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以课本为主”的情况相对较多,必然会制约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教师对此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缺乏完善性。有的教师不注重将教师“教”与学生“学”进行有效结合,最根本的就是“教学做一体化”体系不够完善,在构建课前预习准备、课中学习交流、课后总结拓展教学体系方面还比较薄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较多,而学生学习经历相对较少,如不注重引导学生到书籍中、网络上收集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在促进知识、思想、文化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完善性,也表现为不注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没有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素质教育观”还没有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当中,如不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导致一些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缺乏灵活性。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适应新高考模式,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要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的灵活性,但个别教师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科学设计,教学机制比较落后、僵化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在培养学生“思辨”与“探究”上下功夫,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相对较少,同时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也相对比较薄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缺乏灵活性,也表现为不注重从引导学生适应新高考入手,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学习平台方面还比较薄弱,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上不注重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再比如: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性不足等等。

三、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

(一)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科学性。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大力推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核心素质观”,大力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不断丰富和完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要将“生活化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理解、认识、熟悉的人、事、物入手进行导入,并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将高中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创新,也需要教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落实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等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如“天人合一”思想、“和谐”思想和“孝”文化等等,并强化学生“知行合一”;通过对学生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民族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发展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二)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完善性。健全和完善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对于更有效的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构建多元化的方法体系、平台体系和互动体系。要将“思维导图”与“问题导向”模式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这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由于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更加重视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因而需要将“生活”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创设学习情境,把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三维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再比如:通过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到网络上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文化,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互动。

(三)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灵活性。灵活的教学机制,能够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同时也能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对此,教师在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灵活性、综合性、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师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教师可以从“古人对话”的角度科学设置情境,在此基础上将古诗词中涉及作者、人物、历史、地理等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个一个引出,并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灵活性,也需要将“认识、学习、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PPT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趣味化、问题式设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的影响相对较大,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并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路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大力推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重点在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科学性、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完善性、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灵活性“三个强化”方面加大力度,持续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唐云.略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J].求知导刊,2020(31):20-21.

[2]马元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新高考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