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地理课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1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对策,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措施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技能知识和情感价值观等维度得到和谐发展。高中地理科目有自身特点和学科地位,要实现课程目标,地理教师就需要从实践层面,认真研究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生由于不同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点,接受水平与基础知识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不能过于单调,会难以顾及所有学生,造成学生之间更大的分层,影响学生素质发展。这会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更加有压力,逐渐失去学习信心。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主导整个课堂,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还是学生以听为主,老师讲解得多,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不能跟上时展。由于地理学的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地理知识、观点和方式、思想等都不断涌现,而一些老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未能搜集最新的一些地理资料,使得教学课堂内容很乏味。课堂上的过多讲解让学生没有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让地理知识学得似乎无用处,学生更是没有兴趣。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也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在情态与态度方面都得到提升。课堂上的内容注意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通过一个有趣生动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新颖,能吸引学生注意,情境中的内容是富有科学性的问题。比如,学习《热力环流》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在玻璃罩子里放一盘水和沙子,然后用晶莹的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沙面和水面的温度,让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和差异,再放一根香,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学生很有兴趣地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一些现代教学形式取代。一些教学形式理论上看起来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规律的原理,但从实质上看,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未能真正挖掘;一些课堂形式从表面上看,气氛十分活跃,整堂课看似花俏,但实际上的效果没有真正达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虽然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是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展示所学内容,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很多地理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其模拟出来,这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来得更加生动,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利于突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高中地理教师要非常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恰当合理地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上,知识的传授很重要,但是智力的开发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通过示意图、地图和地理事物与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理论性的内容尽量讲得浅显易懂。

(五)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它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果老师提问得当,课堂就会很出彩。提问要注意讲究科学性、新颖性和多样性。提问后要注意启发学生,循循善诱,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在动脑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将内容讲授清楚。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分析地理学科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需要。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精心备课,运用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手段搞活课堂。教师一定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廖威 单位:新余市新钢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宝芳,裴亚男,等.高中地理/双动两案0教学模式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7(2).

[2]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高考,2015,2(1):69-79.

[3]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

[4]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2(2):51-54.

[5]杨立宇,徐宝芳,裴亚男,白瑞敏,关海霞.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从高中地理教学环境变化入手,利用全新教学资源,打造不同地理课堂活动,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手段。文章立足高中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更新。在教育发展新时期,开发创新教学方法,更新地理教学模式,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更能让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方向发生改变。

一、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学习。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学习,而且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氛围死板,会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发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学生最有力的老师。学生喜欢地理,才会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课本内容与教师讲解感兴趣。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优化课堂开端,在一开始就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课堂氛围轻松化。如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层彩虹蛋糕结构分析导入。蛋糕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而多层彩虹蛋糕较为美观与新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让学生对多层彩虹蛋糕的结构进行描述,再用蛋糕与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分析。趣味性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将更多个人精力放在本节课学习内容上。

二、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知识合理传递

向学生传递地理学科知识,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传统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地理学习水平,根据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固然没错,但教师要积极选择合理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明确个人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活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本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讲解《城市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一些自己所在城市的老照片。课堂中利用学生寻找来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比现在城市与多年前城市,从建筑、人口及经济水平等多个角度分析不同,了解城市化的特点。与生活相近的教学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利于知识传递。

三、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地理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要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提高,就不能将教学重点单一放在课本内容上,更要引导学生了解有效的地理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取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地理现象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如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某一农业区位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提出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求,让学生选择区位地址。用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学习活动

多元地理课堂活动能让高中地理课堂更充实,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改变单一课堂活动现状,是让高中地理教学满足新课改需求的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期待,组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活动。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加强高中地理学习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地理教学创新。如讲解“绿色食品知多少”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分享他们了解的绿色食品知识并列出想知道的东西。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大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将问题汇总在一起合作解决,制作实践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不仅将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完美结合起来,而且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丰富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营造全新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维运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更能彰显高中地理学科的魅力。创新教学模式,让地理知识更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刘玉国 单位:舒兰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余祥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

[2]毛利琴.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理性分析与实践尝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0).

[3]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学习策略

当前,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正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很多能够凸显这一理念的教学策略也正日趋被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更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高中地理学科新教材中的众多内容呈现形式也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笔者试图在小组学习中寻求最佳的路径。

一、精选内容,精心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分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合作,共同参与探究学习。但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内容未必均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必修I《地球的运动》内容中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部分。因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正常开展,部分内容应以教师集中讲授为主,可以在典型例题训练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再如《大气环境》中的气候成因分析中的原理归纳也应尽量由教师先行讲解。在选择便于小组学习内容时可以依据学生已学内容导入和设计导学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材料展示给学生一些思路指引,便于学生的思路打开。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笔者学校所在镇的土地利用状况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各种用地的特点及空间位置原因,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继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教学设计应更为巧妙,就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问题的给出、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考的预设和相关预案、学生所得呈现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有更为充足的准备,从根源上促使教学流程的顺畅。

二、过程指引,优化课堂绩效

在参与一些课堂教学的观察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明显遗憾主要是对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过程性指引不够及时、缺乏科学性。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学习时,教师绝不可以只是在讲台前等待,更多的时候要走进学生小组,参与学生们的交流,留意每一个组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对学习小组组长加以指导,对相对薄弱的学生鼓励和引领,等等。在多次有效磨合后形成相对固定且更为高效的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密切协作,相互之间能产生更多的碰撞,在小组学习中有更多发现和方法的提升。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对勇于展示自己发现的学生加以鼓励,对性格内向发言不积极、声音不响亮的学生则多强调表达要大声、大方。展示时也可让不敢积极展示自我的学生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在不断的成功中自信起来,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也会得以形成。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内容时,导学案中特意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我国辽中南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及能够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哪些经验的讨论。在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加以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更为完整、科学的回答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建立后,接着展示我国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指出煤炭资源开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笔者发现学生的思考更加贴切了,参与度也更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更为理想了。

三、科学评价,形成参与习惯

诚然,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的科学、适时评价可以成为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廉价的赞赏往往会起反作用。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就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该部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所接触到的众多现象密切相关,很多学生能够有感而发。在展示过程中,有学生就提出全球气候变暖不只是有危害,也有一些有利的地方,如部分地区热量可能会变得充足,等等。笔者对这种勇于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行为大加褒扬,其他同学投来的羡慕眼神更使得该生倍受鼓舞。在后期的学习中,他变得更为主动了,学习成绩出现了更多的可喜变化。小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未必全是赞扬,也可以依据学生特点和课堂氛围等因素加以批评,而不是为保护学生自尊一味赞赏。如出现部分学生可能觉得某些内容自己已经知道或者认为课堂中部分已学知识点尚未弄清楚,对课堂中教师接下来安排的小组学习内容专注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应及时指出;对探究问题浅尝辄止,不愿意深入思考的学生适当批评。当然,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学习中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细节性问题处理依然需要不断摸索和思考。如小组组员的数量不一定每堂课均是固定的,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掌握程度适当调整,在确保教学节奏和效果的情况下更好地优化学习小组的组合;再如,小组学习的时间把控,学生思考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教师给出问题的角度应更利于学生思考,等等。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学习对教师其实提出的要求层级更高,教师也应不断完善自我教学素养。可以想方设法从教育教学刊物、专著中汲取营养,也可在参与本组其他教师或其他学科的课堂观察中寻找他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在存在的不足中反思自我。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让小组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大放异彩,营造出真学课堂,收获课堂高效。

作者:沈小新 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作为一线地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中,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探究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能为高中地理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对提升授课的质量有所帮助。

一、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贯彻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思潮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学校的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比如高中生的思想趋于社会化,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而是有更多的思考;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教学媒介也丰富多样,学生对知识也是选择性地学习和记忆,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导,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精心“教”和学生的有心“学”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能力,认真地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课堂的回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如在学习《资源及生态保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总结目前我国和世界的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搜索资料,进而促进课堂的学习,提升他们的接受能力。其次,针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备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巧妙地运用学情信息整合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时候,给学生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视频,让学生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还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授课,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高中生很难关注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等电教化的设备集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全方位地给予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教学所需的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声音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制作成直观的教学课件,并根据课堂教学过程适时地调整内容,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度。对于这一点,许多软件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如CAI课件,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时间。将这些软件进行整合优化,再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给学生,我们所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实现了。如在学习《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而对可持续发展有深入的反思和了解。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而应该合理地使用。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中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活经验、智力发育、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反映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明白,既然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整齐划一的节奏进行授课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必然会导致马太效应的产生。为此,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弄清楚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效地划分学生之间的层次,实现层次化的梯度教学。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而是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展梯度化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尊重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困境,应该要找到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对于教师而言,要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科教学,扭转以往的教学误区,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去改变,才能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曹小军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摘要】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地理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培养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也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探索,以总结有利于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新课标改革后逐渐成为知识吸收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方法使互相之间的知识缺陷得到及时填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制定详细的分工合作,这比一个人的学习摸索更加有效,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更好实现知识的积累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更加迅速。

一、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课堂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时采取分工合作或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知识学习方法,这是新课标改革后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通过互帮互助的方法接受知识,往往能让学生产生新的知识概念,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理解事物的方法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见解接收知识,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其他同学,引发知识的碰撞,通常都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合作学习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就比如高中地理湘教版“自然灾害与我们”一节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将小组的答案进行汇总,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这种分类讨论的方式能使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广泛,涉及面大,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链,在实际学习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学生尽快的摸清整个高中地理之间的关系,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建立课堂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来反映,所以,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精心安排,不是随意的将学生聚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小组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对于小组人数的分配,一般以4到6人为最佳人数,并且课桌之间的距离保证同学之间的对话清晰,能进行面对面进行交流,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推荐一人总结讨论结果,向学生和老师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既保证讨论结果的有效性,又能使课堂气氛不至于太哄乱。

2.课堂小组组建原则的科学化。

在课堂讨论分组时,不免发生各种纪律缺失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堂纪律,防止分组时造成过大的动静,小组队员之间的分组工作整合学生与老师的观点,将分组名单书写于黑板上,学生进行有序的分组,并且同一组内学生的综合水平要有分层,不能将几个优秀的分为一组,或者几个相对落后的分成一组,要尽量保证小组之间差异平衡,这样的分组能促进小组内学生的优势互补,保证小组之间整体水平相当,为学生创作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

3.教师针对合作学习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优势互补,使组员之间尽量达到平衡,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将讨论功能发挥到最大,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有了确定的目标,学生在小组内的分工就很明确,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问题的设定一般是具有情景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并且比较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问题的设定是实例可以考究的,答案不是统一的,而是广泛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加些有趣的内容或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更紧密。例如在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时,第一次起航是夏季,返航是秋季,而后来的六次都在冬季出发,在夏季的时候返航,为什么郑和要这样选择起航和返航时间呢?”这个问题牵扯着历史和地理两方面的知识,并且这种有趣的现象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分组讨论时,可以安排1-2个人查阅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其他的人可以通过地理进行分析,然后将提炼出的观点进行整合,得出结论:郑和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由于对航线不熟悉以及对西洋的海面环境不了解,因此选择了夏季起航秋季返航,而第一次返航后,郑和发现夏季是西洋逆流,如果选择冬季的时候起航,就可以利用顺季风和顺流洋流,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于是后面六次郑和都是选择在冬季起航夏季返航。最后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探讨,分析出更加深层次的结论:在冬季,我国东部常刮北风,陆地沿岸形成由北向南的沿岸流,而在北印度洋,冬季的时候常刮东北季风,洋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在冬季出发比较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到知识吸收的最大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作者:牟恩智 单位: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立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2

摘要:

2010年秋,四川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价值建构的前提下,教学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与教师是否教授完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无关,而是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的平均水准。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有效的教学途径包括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步骤。

1、有效的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前准备包括解读课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和有效预案。教师确定上课内容后,首先应仔细研读新课标,剖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仔细思考教学资源应该怎样整合,才能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使学生容易接受。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为例,本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考虑到学生不了解辐射这个知识点,我做了以下处理:首先,我在预习案上给出了一个阅读小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等。然后我再把大气的受热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并附上受热过程图:一,太阳暖大地(图略);二,大地暖大气(图略);三,大气还大地(图略)。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根据教材的文字解读来填图。最后等课前检查完学生们的预案后,我再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前准备。

2、有效的教学实施

有效的教学实施包括包括有效的导入或情境创设、有效的设置疑问、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等。

1)有效导入课堂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教学媒体和方法,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时,用了一段三分钟的视频导入,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地区、荒漠化的速度及荒漠化的面积。尤其是荒漠化的速度及荒漠化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百分比给学生们一个直观的数据,形成强烈冲击,大部分学生们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荒漠化会这样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样,笔者本节课的导入就成功了。

2)有效设置疑问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在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该如何设问,使问题恰到好处,做到有效设问?笔者认为,在关节点处设置疑问,层层递进设问,就能把力量用在刀刃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讲气候类型的成因时,问学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答:“热带草原气候”。笔者进一步设问:赤道穿过的地区,不是受赤道低压的控制吗?应该是热带雨林才对,怎么是热带草原呢?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马上联想到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主要的不同点是:降水少了很多且有季节变化。这时,笔者提示学生:可根据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来考虑且结合地形图,然后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出了赤道穿过东非高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这充分说明了在关节点处设问,层层递进设问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设置疑问时,切忌不可开放自主,要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引导和提示,以利于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一味的放开,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3)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评价要及时。及时指出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同时教师要对思维方向错误的学生给予指正。②评价要符合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老师直截了当指出自己的正误,但有的学生却接受不了老师的否定,因此评价要贴近学生的心理。③评价应多元化。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构建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既要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也要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

3、有效的课后评价

有效的课后评价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本堂课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习题。一般来说,该习题的针对性强,要有效的调动学生思考和活动,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且学生完成习题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如何设置这样的作业呢?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按梯度设计作业,做到作业梯度与学生层次相对应。其次,在作业内容方面,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基本内容,属于对所有学生的共性要求。选做题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办法,让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选做题,尽量使作业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是对学生作业的个性化要求。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的课后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它减轻了学生因作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浓厚后,作业的成功率也提高了,这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了有效的课后评价,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从一个高中地理老师的角度,整理归纳以上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学有涯而知无涯,笔者愿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积极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时代需要的的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聂学群 单位:成都西藏中学

参考文献

[1]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日

[3]杨《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及改进建议》.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2期

[4]顾琴《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后有效评价策略》.(语文天地)2011年第17期

[5]《有效教学》.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63-4-5]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教学改革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待提升,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施,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主要就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困境

高中地理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比较重要的科目,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革的有效实施与否,主要是看老师自身应对改革能力的大小,能否满足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得到创新,在教学内容的组合以及选择上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创新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能产生新鲜感,在教学效果上能够得到良好的呈现。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要结合实际将教学问题充分分析,然后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分析,采用针对性措施实施保障地理课堂质量的提升。此次主要从高中地理课程特征和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着手,然后结合实际探究了相应措施,希望能够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普春花 单位:重庆市长寿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守忱.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

[2]黄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

[3]王端玲.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导入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16.

第三篇:高中地理灵动课堂策略

[摘要]

高中地理灵动课堂的构建,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立足于具体的学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基于此,对高中地理灵动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灵动课堂;高中地理;构建;实施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征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中。而灵动课堂是指通过对动态资源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既能将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同时还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生发更多的创新因子,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一、铺垫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的课本上的教学案例,基本都能很好地诠释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因此,在学习中,应注重活学活用,迁移典型的案例。学生在探究“为什么、怎么办”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时,因为还不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所以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对案例进行一定区域地理知识的铺垫。而如果对区域背景知识过分强调,则可能对会剖析案例这一核心内容形成干扰。那么,应该投入多少的精力来铺垫区域背景知识呢?这一点是由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深度所决定的。为此,教师可采用对比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和模式描述法等,来铺垫背景知识。在人教版教材《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案例之前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对相关的能源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能源的地位、分类这些相关的能源知识进行补充,以进行知识的铺垫。在对“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时,笔者将分析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和区域的资源状况这三个资源开发的原则有意识地提出来。其中,在对区域资源状况的分析上,重点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即开采条件、品质、种类、分布和储量方面进行考虑。通过这样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分析何种资源处于哪个地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剖析重点案例,捕捉创新信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修2”“必修3”多数是采用案例教学,即通过一个完整的地理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完成地理规律的学习,并且能真正在应用中渗透,做到学以致用。案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密切的,教学时就在挖掘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找到学习的思路。通过剖析重点案例,案例教学的重点其实就是“通过案例学方法”,“跳出案例找规律”。例如,在“能源资源的开发”这一课的学习中,教材首先凸显了山西能源开发的基本条件,包括环境特征、能源结构和地理区位。同时,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及我国能源供需面临的五大挑战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立足于自然资源整体性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如何综合开发和利用区域能源。最后,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治理和保护区域环境,以高度统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对有利和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寻,最后对具体的策略和发展战略进行确定。尽管每一个区域都有着差异性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有着不同的能源开发的内容。但不管是学习哪一个区域的“能源资源的开发”,都是有着大致的基本思路。教师通过剖析重点案例,捕捉创新信息,引导学生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内容进行学习。

三、采用灵动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阅读”“思考”,这些版块大量。存在于人教版教材中,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教材和内容的理解能力,若仅仅是采用简单的学习方法,则不仅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习时,处理“对山西省来说,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这一活动时,笔者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开展小型辩论比赛,学生在具备一定观点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动,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地理高考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原则,强调对问题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对学生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同时,整合教材中的思考题,将其设置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一定的梯度。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既让学生既能学习的乐趣,又能对得思维的锻炼,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提供畅想空间,生成精彩课堂

作为灵动课堂的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观点中挖掘有价值的资源。面对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的延迟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畅想空间,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出来,引发更加精彩的讨论,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如在对人教版本《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学习中,教师以身边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其提供畅想的空间。学生分别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从而巩固并熟练掌握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会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际问题。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问题范畴,特别是统一了发展观和环境观。学生可立足于教材内容,更好地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后,生产水平大大地提高,人们依靠土地赖以生存。而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逐渐淡化了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学生认为不断上涨的房价,说明在人们思想意识中,土地的重要性。这种发散思维,为思辨课堂生成动态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不断激发思维,以生成更加丰富的课堂动态资源,进而生成精彩课堂。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是高中地理构建灵动课堂的前提。首先,应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出来,最后对学生的创新信息进行捕捉,对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通过不断的讨论,生成灵动课堂,从而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殷建红 单位:江苏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07期

[3]齐建锋.浅谈高中地理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年11期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中地理课堂;信息技术

一、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全面具体地展示高中地理复杂的知识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吃力。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可行的手段,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机结合,使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体验。本文总结出了几点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优势以及应用策略,希望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高中地理历来是高中所有课程中的一个难点,地理课程中除了大量的识记内容,还贯穿着许多复杂的推论、计算和想象。要彻底地将这门课程融会贯通,只是靠几本薄薄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地理老师们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尽己所能地将课本上静态、有限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在参考课本的基础上对知识有尽量具象、完整的认识。但是,老师的描述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领悟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这种抽象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早已经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课本有限的知识与网络上的无限的信息海洋成功实现了对接,知识变得没有了疆界;教师与同行之间、学生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能够随时交流、实时互动;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大难题,图片、视频、音频等多位一体,将课本上的静态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计算机逼真的模拟技术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中地理课堂更应该充分将其利用起来,攻克教学上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材知识得到扩充

高中地理知识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其实是最基本的引导性知识,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却是属于“进阶型”的,如果只是对课本上的内容蜻蜓点水般地学习,而不进行扩展、深挖,是无法应对越来越新颖、刁钻的考试的。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得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脱离教材内容的束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课本之外的新鲜信息,开阔视野、充实自身。

(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在地理课这样一个教学内容充实、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得十分有限的,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很难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地理知识教授过程中的灌输性过强,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接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首先,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节省了很多描述的时间,给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再者,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和扩充地理知识,不再是只能被动等待老师课上传授讲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将学习当作一种值得探索和挖掘的乐趣,而不是一件死气沉沉的任务。

(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所带来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使地理知识活了起来,板块运动不再只是课本上几张简陋的彩色插图,而是荧幕上效果逼真的模拟动画,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只需认真观看,就能够将其中原理轻松掌握;除此之外,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段也使地理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不复以往的枯燥乏味、抽象晦涩,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中去

(一)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

互联网技术能够顺利充分地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中,离不开教师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改变。首先,教师应该逐渐有意地减少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时间,转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表达疑问、发表观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因为地理本来就是一门需要探索的学科,光靠老师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再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起来,尽量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课本知识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种表现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制作包含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以及网页链接等丰富内容的课件,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地理历年考题、经典的教学案例、疑点难点分析解读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进行有机地整合,形成系统、全面、翔实、具体的知识体系,给学生更加完美的学习体验。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不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学生学习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高中地理课堂的气氛比较严肃,也非常容易陷入枯燥乏味之中。互联网技术为教师们改变这一现状带来了可行的新手段。教师们应该尽可能地将课本知识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手段展示出来,将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攻克的一个难点,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个难题带来了新手段。高中地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为老师和学生创造最大的便利,让高中地理课堂展示出其应有的精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洋,刘春红.探讨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23.

[2]刘风永.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55+61.

[3]李军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2,(17):22-23.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4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现存问题

1.教师缺少问题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显示,一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不深刻,甚至很少会精心设计问题,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提问非常随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理教师自身缺少了教育理论知识,具备的教学理念不够创新,因此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一部分地理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以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预留出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逐渐适应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的设计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水平和,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堂提问内容。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知识,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本上就具有的简单问题,学生不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只需要在翻找课本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失去了交流和讨论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比较难,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回答,这样同样无法把课堂提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并给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问题的提出缺少了问题情境

据调查显示,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提问设计过程中,使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时政热点,应用趣味性比较强的语言来营造出问题情景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师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使用生活案例和时政热点,同时也没有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问题情景模式,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任何问题和材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在讲台下被动的听,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达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没有给学生预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4.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一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来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点时,教师没有单独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一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答案让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参与性不强,逐渐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的设计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如果问题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对于师生的沟通交流也会相应的产生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首先需要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部包含的知识,真正的把教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在课堂教学中读教材、念教材。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够有效提升问题涉及的针对性。例如,本节课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质作用,教师A提出的问题时:“地球从形成一直发展到了现在,地表的形态有没有发生变化?”教师B提出的问题则是:“据报道在我国的台湾海峡当中发现了煤炭资源,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两个问题对比而言,教师A的问题明显仅仅只是描述了教材当中包含的问题,而教师B提出的问题既源于课本知识,同时又是课本知识中没有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问题的提出要适当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单句直问的提问方式,单句直问也就是教师直接两当的提出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是和否直接回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没有进行铺垫,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产生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没有把课堂提问的真实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干涉的深度。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是一个地震比较多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已提出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们在回答过程中缺少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把问题换成:“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再看日本所处的位置,思考一下日本为什么地震比较多?”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指明了范围,能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的出问题的结论。

3.问题的设计要深要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引导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设计来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浅薄,也不同太偏。如果问题设计的太浅,就不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认知的机会,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就能够得出结论,没有把问题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问题设计的太偏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规律性,学生拿不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造成教学的混乱。例如说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是扁球体?”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就让学生们难以作答,这就是引导不当造成的,在课堂教学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小巧灵活,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课堂提问环节出了常规性的提问之外,还可以通过变通来多样化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蒙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周白莲.高中地理课堂差异性提问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白宇.高中地理课堂启智性有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王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5]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5

[摘要]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重点关注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法 运用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

1.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

课堂的导入其实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记得在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示范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线路,讲述了一位游客乘坐火车从连云港自东向西看见了不同的景观,引发学生思考他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观,自己能不能将下面一些图片排序。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

2.在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创设情境

想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层层递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尤为重要。教学难点,其实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分解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在高三第一阶段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某同学父母暑假时去买房,院内阳光明媚,而过年住进去发现一楼没有阳光,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比灌输课本内容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在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好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3《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段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同时展示一组广州火车站上千万农民工春节后返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自己更应勤奋学习,回报父母。

4.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创设情境

课堂小结时创设情境,可以总结和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好的教学设计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之后,升华学生的情感,以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功能。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授课者在课堂结尾处通过《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一段影视资料,展现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深感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得到提升,学习课本知识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如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1《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想要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于我们这些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所以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如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干旱后人民的生活状态等,让学生思维和情感受到冲击。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情境

很多学生认为必修1学起来比较困难,其实必修的三本教材是层层推进的,必修3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最高,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根本原因是必修1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部分。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我们不妨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情境。在进行必修1《地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向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笔者买了一个会发光的玩具球当作太阳,又准备一个地球仪,然后把教室四周的窗帘拉下来,创设一个宇宙大环境,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地球运动的一些规律。

3.利用问题设问,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而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困难,从而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例如,在讲“锋面系统”知识点时,对“冷锋过境前后天气情况”这一问题时,可让学生考虑,在本地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学生很快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总结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者:李岩 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第二篇:巧设问题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摘要:

“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以“问题”引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以“问题”助力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力求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问题 助力 高效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大凡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都能以问题引领教学,都能注重精心设计问题,以实现以疑启思、以思析疑的目的。教学中,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互动中,有效推进互动课堂的生成。

一、问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1.问题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下,把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谓“主动性”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表现为对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自觉感知教材、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需要的特质。“能动性”指对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动机,而不是教师强迫着学习而表现出来的“被动”学习,而是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行为特性。“创造性”是课改理念下的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而言,对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自己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独树一帜的解题思路,能用自己的所学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问题”是源头活水。鲁志娟巧设问题,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摘要:“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以“问题”引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以“问题”助力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力求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关键词:地理教学;问题;助力;高效

2.问题设计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实际,使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学生动脑子思考,或者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问题就能解决,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的答案、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力。例如,学习“世界陆地和海洋”时,让学生读图并回答以下问题: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是_____;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是_____;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____。读图时看看哪些大洲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又分布在西半球,了解著名的十大海峡等,这些问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但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而解决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凸显。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学习和探讨,具有可行性。

(2)渐进性原则。

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也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教学中应根据循序渐进原则编写和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探讨,逐步获得成功。

(3)生活性原则。

如学习“世界陆地和海洋”一章节的内容,对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内容,可以设计讨论问题: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人口稠密?那么,人口稀少的地区又有哪些,为什么?对于世界人口部分的不均衡,应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又与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息息相关,既能巩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也激发学生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课堂导入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趣味性导入。

趣味性导入,就是以图片、故事、古诗词、漫画、笑话、幽默等作为话题或者讨论的主题,而引入新授的方法。如“大气环境保护”的导入,借助一幅漫画“地球出汗了”,而提出问题:地球怎么会出汗?为什么出汗?通过讨论这个漫画而进入本课的主题。

(2)启发性导入。

以日常生活的现象或者生活实例而作为话题的切入点进行的导课方式。比如,学习“自转和公转”时,以“我们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哪一种运动?”“为什么人们说,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问题以熟悉的情境而切入,也与所要学的知识紧密相关,容易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中,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3)悬念性导入。

学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时,用“地球上的海洋”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宇航员加加林在宇宙飞船上看到地球是个美丽的球体时说:谁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引导学生加加林想说的什么,地球名字起错了,那么,在加加林看来,应该叫什么呢?再回到问题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为什么?而把学生带进课堂教学中。

2.教学过程设疑,激发思维能力

(1)设计培养发散思维的问题。

发散思维的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用不同的方法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改变思维定势而引起的负迁移,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2)设计激发逆向思维的问题。

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思维,如果问题从正面解决不了,不妨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或者提出相反的问题。比如,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时,提出问题:假如地球不自转,大气运动还会形成三圈环流吗?这样的问题设计,旨在使学生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大气环流”的这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探讨。此外,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生活化的问题、趣味性的问题,等等,除了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其思考、体验、探究等之功效外,巧妙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学思结合,践行且学且思、且思且行的宗旨,从而提高思维力和创造力,让问题教学助力高中地理教学走向高效。

作者:鲁志娟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探析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彼此互动的过程,高中地理教学虽然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课堂本身就是由老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组成,如果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不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这无疑是失败的课堂,因为老师讲课学生不给予反馈,老师的讲课激情会被浇灭从而无意识的会降低自己的讲课质量。为了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必须要培养并且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老师讲课的积极性,学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教学的良性循环。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根据教学经验和向他人学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理学的认识主义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它对这一行为的认知。这里所谓的认知就是度一个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同样,如果想培养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性最重要的就是先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学者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学生首先要对参与课堂这个事情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看法,然后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积极主动去参与课堂。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呢?老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先摆正自己的态度,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然后告诉有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有参与意识不仅会提高他们自己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有好处。参与后就会积极思考问题,锻炼提高自己思维意识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把参与课堂的优势告诉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

二、摆脱传统教学束缚,创造新型课堂

但是仅仅学生自己有参与意识是不够的,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是关键因素。首先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而讲台下的学生完全不知老师所云,这样学生想参与也无法参与。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其次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地理有兴趣才会积极去参与课堂,所以老师要积极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对哪些教学方式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对课堂有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经过个人经验和向他人学结了一下几个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1.开场引人入胜。

学者研究一个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把兴趣当成一个习惯把参与当成习惯。开学第一课和上课第一段开场白一样重要。同学对学习都有倦怠性,如果长时间都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就会产生适应,适应后就会产生倦怠感。所以老师每天的开场非常重要。可以用地理小故事开场。比如老师在讲自然植被分布的时候,可以以“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开场,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老师再请同学起来回答,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会在回答中得到锻炼。

2.故事思考,设置课堂悬念。

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根据人的好奇心理,老师可以设置课堂悬念,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感受地理的魅力。比如老师要讲东亚季风时,老师可以查查有什么与风有关的故事。有一句谚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老师就可以从这句话开始讲起。这句话出自哪里,有那个同学知道这句话的典故,老师这样亲切的询问不仅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同时也给同学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进课堂。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相助。故事讲完之后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他们的船在一个什么地理位置,为什么诸葛亮需要东风?东风的重要性如何等等问题,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就能更有兴趣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并掌握重点内容东亚季风的风向。

3.言语幽默,形式多样化。

中国有很多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谚语里蕴含着很多的知识,还有一些记忆的口诀,非常生动有趣。比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来学习昼夜温差,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来学习农业生产季节等。这些话又好记住又好理解。还有就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普遍,老师教学时可以用这些具有辅助作用的工具。比如在学气环流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们呈现大气环流的动图,还可以邀请掌握的知识比较好的同学上去讲解,这样图的讲解比老师干巴巴的讲更直观,易于理解,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培养学生在课堂参与性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就是老师的教学方式。首先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让学生觉得课堂非常有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也许是个长期的思想工作但是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会做到的。

作者:雷军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地理组

参考文献:

[1]胡剑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王晓,翟禄新,潘昌湘.浅议地理教学课堂提问———以《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节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3]胡茂永.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处理与反思———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地理教育.2011(11)

[4]朱丽.巧用地理活动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文教资料.2011(21)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优化设计探析

地理是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主体意识,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景,把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和音频效果,给学生制造一个立体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视频这种比较直观、活泼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和老师更好地交流。厚实审美积淀培养语文素养—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口郭峰

二、采用分组教学,降低知识难度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一个大难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知识难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互相发表意见,把小组中的意见融合在一起进行总结汇报。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做得好的要鼓励,有错误的时候要进行纠正要鼓励学生去勇敢探索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课本自己思考,想想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然后分组讨论,互相结合,最后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融合起来向学生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案例和课程,让学生多动手参与焙养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时,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这种变化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自己亲身体会和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地理在高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改形式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状况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把所学知识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地理成绩。(

作者:要丽萍 单位: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乡土地理结合探析

【内容摘要】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育要求学生不仅仅再和以往一样死学课本上的内容。新课标要求高中的地理课程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应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并结合实际的地理问题教学,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社会风气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实践的课程教育相较于一般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将乡土地理的知识融入课堂,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亲切,同时也能提高和改善教学成果。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乡土地理 学习兴趣 学习成果

随着新课标改革,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的难度也随之增高。与旧的高中地理课程相比,新课标内的教学内容明显更加深入和抽象,要求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难度大大增加。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教授中加入乡土地理的知识,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学习热情也随之变强,而且学习的效果也更为持久。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更容易的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对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乡土地理的概念

乡土地理的概念包括了人们所在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自然环境方面包括了居住地本身的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等等。社会人文方面包括了经济水平、民俗、宗教、语言、风物以及交通等等。乡土地理虽然包含于地理学范围内,但其又有自己特定的概念,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动。在新课程的标准中,对乡土地理教育有着明确的定义,2001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规定:乡土地理的教学范围为县一级行政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处理,可以讲述本省地理,或者是本市或地区地理。

二、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中国传统理念中推崇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所以在成了一个国家栋梁之前,首先就要做到“诚意”。而《大学》里又提到过,想要做到“诚意”必须做到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也就是说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必须想要对事物有透彻的理解,也就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意和基础。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是一种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结构,是在感知和理解可观事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而学习是一种主动认识的过程,自身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终要的动力。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够调动其主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利于高效的学习。乡土地理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学生们对其现象和印象也十分深刻。将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的课堂教育中,以实际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教导学生,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学生通过理论的知识,更能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产生深刻的认识理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乡土地理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一些现今国家甚至把乡土地理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国外的乡土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解构、同化和重组。相对于发达国家,乡土地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乡土地理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中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大多数学校与学生仍可和接受。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加入乡土地理的知识,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目前我国对乡土地理的教学经验已经有了不少的总结,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告知量论文。

四、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由于乡土地理的知识在我国高中的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常常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老师会找不到契合的案例来结合课堂想过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没有时间来完成这些备课工作。从而教学效果难免差强人意。虽然不乏一些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能在课堂上临时举出一些符合课本理论知识的线图地理现象;但更多情况下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举出的例子随意性强,并且未经过细致的分析探讨,反而祈祷了反面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更加的茫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是需要把想吐地理知识融入教学,而不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增加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并收集资料,以降低老师个人的压力。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对乡土地理方面知识的评价结合起来,两者结果进行互补,得到更为科学的评价结果。

作者:朱志硼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陈澄、樊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测绘出版社,1992年6月.

[4]曹传道.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1月.

[5]李淑春.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乡土化[J].地理教学,2000年第7期.

[6]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第六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积极更新教学思想与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激情,才能促进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文章立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探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对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地理教学效益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条件

1.教师方面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这些内容的逻辑性较强。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地理体系及理解能力,不仅要透彻掌握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更要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地理信息。在高中地理考试中,地理知识与地理时事相结合的题目出现频繁度增多,教师自身具有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成为全面手,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才。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成为能够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

2.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会越教越有激情。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配合的活动。要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需要学生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积极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不断进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学生肯定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才能促进地理教学进步。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加强形象教具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等等。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是自然产生的,需要教师的激发。在高中阶段,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地理教学前,教师要从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出发,对课本内容进行开发,利用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参与进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复杂且丰富,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才能让地理知识的魅力散发出来。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时事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真实事件的引导下找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动力。像中国的5.12汶川大地震、南方地区的洪涝、印度海啸等事件,都可以加强地理教学的震撼感。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境与伤亡人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自然灾害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加强形象教具的使用

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会接触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更加复杂。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面对逻辑性与抽象性强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使用形象教具,像地图与地球仪等,给学生细致、全面地解释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比如在讲解《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时,教师可以用一张人口迁移与流动图来辅助教学。在形象的地图面前,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人口迁移与流动的规律,借此分析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教具的恰当使用,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3.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本中死板的文字灵活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不同方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地理教学重难点更容易被解决,教学效果也能快速提升。比如在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恒星演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阐述宇宙起源与恒星深化的视频,让学生在形象视频的引导下,成为地理知识的学习者,促进地理知识在无形中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就越丰富。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地理水平实施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重视课堂教学技术的更新及教学氛围的轻松化,才能调动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让地理课堂有效性快速提升。

作者:卢杰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碧云.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戴秀鹏.浅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

第七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法应用核心分析

【摘要】

高中地理一直是整个高中时期的学习重点,但是由于地理的特征,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地理有一种恐惧心理,很多地理知识虽然能够死记硬背但是仍觉得力不从心,所以现如今很多学校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对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策略,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小组讨论 高中地理 教学 应用核心

在我国大力实行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创新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可使我国地理整体水平直线上升。小组讨论法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法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性,能够在与同学讨论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小组讨论法更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一、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表面功夫。

由于利用传统方式学习地理效率低,所以各大学校采用了小组讨论法,但是因为学生和老师对于地理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表面功夫。老师负责开展讨论活动,学生看起来是在激烈的讨论,可是大部分学生都在热火朝天的聊天,将讨论的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有老师经过的时候学生们才会装装样子进行象征性讨论,老师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过问。

2.分组不够科学。

小组讨论法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地理,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但是各个小组的划分非常不科学,往往分组时老师为了省事要么按座位分组,要么让学生自行分组,于是分在一个组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平时关系较好,但是却导致了各个小组的成绩差别严重,学习成绩好的自然而然效率非常快,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讨论起来将会非常困难,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自曝自弃不再讨论最后转化成对地理的厌烦。这样的分组将会导致无法实现分组讨论的基本目标。

3.分工不够明确。

有些小组划分虽然科学,一个小组里有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研究,但是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具有懒惰心理,导致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一般都是由学习好的同学进行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告诉小组其他成员,小组同学进行抄写。这样不仅违反了小组讨论法的初衷并且还会导致小组内抄袭风盛行,使学习地理效果适得其反。

4.讨论时间不够。

由于高中时期课程繁忙,本身能够提供给地理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的时间就很紧张,并且小组讨论时需要讨论的问题非常多,讨论开始之前老师也没让同学准备相关资料,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也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讨论问题的过程就会很艰难,这导致有些小组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有些小组虽然讨论出了结果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导致讨论结论错误或者太过肤浅完全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扩展了一点而已。

二、小组讨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策略

1.科学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法的基础就是要科学的进行分组,科学的进行分组将会使小组讨论法成功了一半。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班级内全部人员总数,保证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太多的话会导致整个小组没有组织性,而人太少的话将会导致讨论过程进展缓慢。并且要任命每组中成绩相对较好并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带领组员共同讨论完成任务。

2.创新讨论问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更像是一个任务,为了“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而不得不做的任务,这种心态将会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只是不得不应付着而已,但是学习地理本应该是一种兴趣,因为兴趣才会去学习,这样得到较好的成绩或者解决难题时才会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作为地理老师,应扮演一个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并发现地理的奇妙从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角色,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努力学习地理,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可将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结论从而发现地理真正的魅力所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整体地理成绩。问题的设计不能过难或太过简单,问题难度系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有征服的热情,从而实现小组讨论目标并全面提高地理成绩。

3.实行奖惩制度。

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虽然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也不能完全使用“放养政策”,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一个引导、纠正、改错、监督的作用,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没有后顾之忧。老师在监督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实行奖惩政策,哪个小组可以又快又好的讨论完成得出结论,论点清晰,论证明确就可以得到奖励,而相对来说最后一名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光是每个组可以进行凭赏,也可以对于每个小组个人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小组内表现好进步快的同学进行奖励,而对于小组内表现最靠后的同学进行惩罚。但是惩罚不宜过重,不然将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结束语:

小组讨论法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小组讨论法在各方面也有缺点,比如学生容易做表面功夫、时间不够等多方面问题,但是只要对于问题认真分析就会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老师负责控制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实行奖惩制度等。只要将小组讨论法利用得当将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子文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误区及对策[J].新校园,2011,11(3):178-179.

[2]周挺.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4.

第八篇: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

摘要:

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学习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一定难度,遇到一些令人棘手的地理问题更是束手无策。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和求知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独立自主地解决学科难题。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地理 课堂 生活化教学

传统地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新课改要求改变填鸭式教学,引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生活化作为一种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被迅速引入课堂教学,并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整体上使学生的地理成绩稳步提升。

1.提高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最佳途径,而且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学习方法及生活经验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上各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置,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杜绝单一传授教学知识的状况。通过生活化教学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领略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此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途径,从不同角度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足课前准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农产品,在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有奖问答活动,让学生讨论某些地区该怎样改善农业发展模式,最后展开师生交流,得出最佳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通过教学总结不难发现,大多教学知识都是学生结合课本及生活经验得出来的,并非教师填鸭式传授,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整个知识框架有更透彻的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2.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及教学观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后日后更好地应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状需求。因此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大气受热过程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明白该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总结出地理原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大气现象分析一些常见的农业现象,例如人们在反季节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对常见的霜冻现象可通过烟雾进行预防、在果园中铺上鹅卵石等技巧,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了原理上的认识。

3.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相关地理知识

当前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已经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而且要改变原先知识的传播模式,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提高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时刻带着疑问。遇到学生自己不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比如创设情境,引导提出相关问题。例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当时的情形,总结时可以多提板块运动、核辐射、海啸等敏感词语,引发学生困惑,并提示大家有无不明之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也不用立即给出答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谈论结束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及经验的欠缺,对提出的问题有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必要引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提示,比如在有几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不知该如何设置实验验证单个因素的影响。教师此时可以提示学生使用单一变量法,即保持其他条件的一致,针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并逐一改变研究因素,最后得出各因素占据的权重找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并将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相同地震对人们造成伤害不同让学生对比其中原因,加深学生的主观认识。通过相关地理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白这些新闻上看到的地理现象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学生能够明白常见地理现象的原理,懂得如何预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消除一些学生杞人忧天的想法。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地理现象得到科学解释,为促进地理为人们作出更多贡献必须让当代高中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通过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及运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必要提升,有助于学生为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教师必须发挥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周崇武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参考文献:

[1]林劲芳.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剖析[J].考试周刊,2015(5):148.

[2]凌艳.试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研究,2014(2):59-64.

第九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

当前,构建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 课堂效率 提高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必须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地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当中体会到身习愉悦。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首先教师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地理知识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熟练运用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课堂的听众,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学生也要积极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消除自己的抵触心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一、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合理

地理教学的计划与结构是否合理、有效,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地理教师备课时,除了要充分准备课堂需要讲解的地理知识外,必须精心地安排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目的,运用高效率的教学安排,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按照学生的需求,去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当中要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为学生创建怎样的教学情境,分析教学当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其难度,研究怎样巩固旧知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精心安排,难度要适宜,尽量安排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温习并掌握课堂教学的地理内容。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确保各环节的科学合理,还要按照课堂上学生实际的反映与接受知识的程度,认真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二、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体系当中,也普遍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是集图像、声音、色彩、视频、立体感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现代教学工具,高中地理知识是非常形象的一门学门,例如:讲解大气环流时,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态演示视频,让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掌握气流运动的有关规律。一部分需要理解的知识,要想学生高效地掌握,必须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则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带来感官体验的同时,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面对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注重培养人才具备创新能力,还要会发现、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对此,高中地下课堂必须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按照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按照学生的性格、实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表达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要以4-6人为基础,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学生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其性格与学习形成互补,再让小组成员自主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会主动地搜索相关资料,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不断总结,在探究当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写成报告,在班级内部为其他小组的学生讲述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与探讨的结论。

四、加强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的抽象性较强,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要想使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教学当中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外,还要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设计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例如: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太阳与地球这二者的位置关系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知识,单纯的讲授则过于抽象,学生根本无法想象这二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也无法理解太阳高度角是怎样的变化方式,教师则要从生活当中找到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高效地解决学生对此难点的困惑。实践当中,笔者通过组织高中生观察影子的方向与长度,观察一天当中太阳位置变化的不同情况,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仰角进行调节,使热水器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效联系到一起,使本来枯燥乏味的地理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地理知识实用性的同时,也是地理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合理,要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加强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习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

作者:陈凤侠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善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2).

第十篇: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摘要】

高中地理对学生升学产生着重要影响。面临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于高中地理细致知识点杂乱,这就使得原有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革新,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针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探究在新课改的前提上,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升的教学质量,开展新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课改 实施策略

现在高中地理课改的实施,让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教师占据主导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仅是初步发展,所以,现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板书图形教学

高中地理是图形结合理论分析的一门综合课程,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图形讲解,比如说锋面雨、地理位置标注或是热力环流的循环方式。利用这些图形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这种能力十分强调地理老师的作图能力和地理知识的专业能力,需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形状、气流循环等,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来,所以要求地理老师具有开阔的思维,会融合多方面知识进行讲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临时提问能够变通地回答。

(二)学生合作探究性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强调减少老师的理论教学,多增加学生的实践讨论。这种方式目前应用于所有学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会针对特定问题对学生提问,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以此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习惯性地刨根问底,自主找到答案。比如通过划分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新知识。并且新课改的实施,使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向探究性和实践性发展,比如计算题型结合实际倾向于对各种时差、经纬度的计算,还有对GPS定位、交通发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型。这些都促使学生必须加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好地理,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

(三)运用多种科学记忆方法

由于高中地理涵盖了地形、海洋、交通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所以十分复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细致的知识点,比如口诀法、地图记忆、类比法等。根据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对于各国领土面积的记忆,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记住,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是英国的38倍,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他国家的领土面积,便于记忆。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地理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越来越倾向学生占据主导、老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主学习是推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课堂现状就是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质量并不明显,学生也未有长进。比如在讲解地理问题时,教师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但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基本都是在聊天,根本不注重问题内容,或者讨论,也是让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缺乏课堂讨论的普遍学习性。

(二)知识点杂乱,缺乏整理

高中地理在课改后知识点更加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必修一主要以天体和海洋知识为主,二是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三是以陆地有关知识为主,独立学习时会感觉知识点很清晰,很轻松的学习。但是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进度讲解,知识点并非按照同类知识归纳整理,而且地理题型知识需要用多方面地理思维回答,并非专注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一旦相结合学习,学生就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一道题中涵盖了哪些知识点,只能依靠经验作答,不能保证准确性。比如:分析松花江河流成因,不能单单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全部写上,还需要分析经纬度、植被供给、地形地势带来的影响,这就不能仅从经验来说,需要发散思维,想到地理学习中的全部内容。并且课改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能力,但是地理理论与题型相结合后,知识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总结能力低,很难自行总结规律和相同点,所以,课改后的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差

地理老师在讲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深层次的知识点。但是教师虽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是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性差,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而老师又不知学生的基础薄弱环节在哪,352015.11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听完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记不住。这就使得学生上一章基础知识还未掌握,又进入到了下一章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只懂一点却又不会融会贯通,所以教学质量差,学生不理解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在讲解农业时,教师会讲解多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等,对于这些农业的分析,学生容易将各地区主要作物、土壤、科技水平等方面混淆,但是对于这些固定的知识点,教师不会反复讲解,而学生混乱记忆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双方缺乏交流导致教学质量差。

(四)学生参与度低

新课改后,翻转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学生占据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因为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参与程度极低。地理教学本身理论知识浓,对于同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学生占据主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融合应用,所以面对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而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不敢随便回答,当老师得不到回应时,也不会强迫学生一定要对此问题掌握,而是耐心给学生讲解,可是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能有老师进行掌控。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多媒体应用

地理题中有大量的运用图形分析的知识,以往教师通过自身板书作图给学生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效果好,但是板书作图一是耗费课堂时间,二是黑板太小无法满足大型图片。所以,针对此问题,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一是通过网络连接可以随时在网上寻找相关知识点的图形,二是多媒体屏幕大、图形是立体的,可以多方向展示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比如:澳大利亚地理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先看到澳大利亚立体的地形地势情况,标注动态的环流结构,精确的经纬度和季风区的分布,然后再指定某一地点(如墨尔本)分析其矿产分布或是其他资源的发展情况,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搜索找到,方便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也能让学生看到完整的立体图形,更加容易记忆。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多而杂乱,学生自主学习无法保证知识点的总结完整和应用得当,如果出错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即老师总结经验和知识点,学生记住后通过做题来验证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如:问某地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老师可以先总结影响旱涝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当地地势、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再引导其他学生说出人为破坏的影响。如此先总结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到实际题型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

(三)对课堂严格管理,增强互动调动气氛

有些老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成年,有自控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加约束,导致学生课堂纪律涣散,不听讲已是常态,针对此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严格管理,避免让学生出现睡觉、聊天、吃东西的现象,这不仅对课堂不尊重,而且会影响其他听讲的同学。老师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课堂走动演讲的形式,不应该一直站在讲台上,一方面可以掌控后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克制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且走进学生可以更方便互动,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一对一进行指导,可以更直观、更细致。

(四)课堂讨论小组成员提出不同观点

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学习欲望,二是学生缺乏知识理解,三是小组讨论被好同学掌控。所以,要提升小组讨论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小组结构,首先小组人员的设置最好在4~6人之间;其次小组内形成竞争,不论成绩好坏,组内成员不要有一致观点,要有不同观点进行阐述,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才能学会将知识融汇应用;最后每日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学生之所以地理知识掌握不全,就是因为不会设置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实例,所以,每日小组讨论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不仅可以带动全班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增强讨论的趣味性。从大体上讲,高中地理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已然有所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课堂的不稳定性和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可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程掌握,致使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针对课堂的性质随时变换,不要只用经验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学会总结,与其他老师深层探讨,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作者:黄海燕 单位:贺州市钟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谭丽.广西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慕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吕颜海.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刘小燕.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

[6]李亚茹.解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驾驭;有效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对课堂进行有效驾驭,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以及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开展师生角色互换等,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更加高效投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营造浓厚氛围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积极的情感兴趣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如果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的氛围将会十分沉闷枯燥和单调。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千方百计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学得更感兴趣。以《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中,笔者通过播放一些洪灾的场景、救灾的场面这样的资料视频,调动学生对人类抗争自然、战胜自然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结合教学内容造浓教学氛围,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帮助。同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将更多的趣味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二、改革课堂教学流程提高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程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流程进行变革。许多教师习惯于将地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然后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活动流程单一单向,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优化,将单向灌输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了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然后开展师生互动。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方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向学生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什么特点,不同发达程度国家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城市化对乡村耕地、水资源等方面带来了什么影响,对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等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的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大家分小组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并推选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善。大家不仅相互交流,而且辩论辨析,对城市发展的进程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对城市化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不同角度层面的分析,不仅讨论热烈,而且掌握得更加全面深刻,还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运用先进手段打造生动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充满生动的气息,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活泼的氛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信息进行补充,不仅要增加信息量,而且要改变信息演示的方式,将影音展示等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生动演示。一方面运用折线图与图表相结合的演示方式,向学生形象的揭示了近百年来气候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有了初步的印象。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示的一组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画面上两只小北极熊站在浮冰上诚惶诚恐、进退两难,这些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演示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分析。有了生动的课堂演示作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解难度、互动效果、学生兴趣度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能够让地理课堂更加生动。

四、组织专题探究加深学习理解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难点要点需要进行巩固,特别是其中一些难点,还要组织专题探究活动,重点突出加深学生的分析理解效果。例如在《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中,针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一理解难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在班级开展了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压力,环境承载力是什么样的内涵,让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进行对比,并结合具体案例分别进行阐述。学生在这样的整体探究中各自独立思考,结合搜集的案例认真分析教材,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对地理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而言,地理课堂上形成重点难点攻坚突破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地理学习成效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五、互换师生角色增强新颖学习体验

地理教学一定不能枯燥乏味,教师要想方设法为沉闷的课堂注入新鲜的因子,要让学生产生新颖的学习体验,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一些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安排师生角色互换活动。例如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教学中,可以经过事先的精心准备,安排一到两名学生在部分内容教学中,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分析问题,教给学生记忆理解的技巧,对如何学好地理进行现身说法。这样的新颖教学模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另外,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入教学,安排学生分别负责一部分的地理知识复习教学。从如何加深地理概念理解,如何准确把握地理发展规律,如何将地理知识点之间建立横向框架联系,如何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等方面进行引导。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赋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平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综上所述,有效驾驭高中地理课堂,需要充分研究各种因素、不同环节予以改进和优化,从而推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慧君.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2]苗博.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J].才智,2017(22).

[3]尹延雷.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24).

[4]吴越.浅析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才智,2017(22).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7

一、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识图教学概况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更重视学习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有:气候、环境、大气、地球运动、景观等多种类型及多种复杂程度的知识点,运用识图教学法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一目了然,增强知识点直观性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教师在展开识图教学时,通常会自制幻灯片,其中插入大量相关知识点的图片或直接使用挂图、道具等方式辅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甚至有些地理教师发挥自我创造力,自行设计一些教学模具以达到更高的辅助要求。识图教学法相比一味按照课本展开教学的方式更加直观,同时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对地理知识的难点、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加之文字的说明,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总之,以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为目标,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另外,目前高中地理识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及教师的注意。首先,在教学中挂图的知识含量极为有限,教师应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不能仅仅使用挂图教学;其次,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学挂图及模具达不到学科要求。学校应提高教学模具的数量与质量,尽量满足教学需求;再次,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在识图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不够专业。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加强对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地理课堂识图教学活动设计

1、看图记图练习

学会看图记图是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对地图基础知识的记忆力,一般教师会采用: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识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尺、认真读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读图结果、得出结论的教学顺序。例如:讲解大气的热力作用一课时,可以利用图1,同时配合课本的文字,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热力环流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增强记忆。

2、模仿填图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模仿填图的课程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力,同时起到提高学生地理技能的作用。在填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考究细节,严格要求地理位置、文字规格等细节的准确性。模仿填图练习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增加该课程的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展开绘图训练。例如:讲述我国山川与河流的分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我国的国土轮廓,在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图上画出山脉、河流等内容。二要提出活动课中需要学生展开模仿填图学习的要求。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收集地理方面的素材,以此为基础,绘制所在地区的交通图、人口金字塔等。在地理教学中坚持识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考试解图练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运用识图教学法,提高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养成读图习惯,能积极主动的运用地图,从地图、图表中找出相关地理问题,分析地理现象,以此扩大地理知识面,提高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如何完善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1、培养学生识图兴趣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模式为主,因此,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不应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识图教学法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教育要求。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交替使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适当加入漫画、视频等高科技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地理图像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使用地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地图对地理知识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识图

教师对学生学业的作用是传授及引导,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在学习中的心得,积极总结学习地理图像的经验,将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进行归纳、分类、总结,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识图方法,完成识图任务,促进学生对地理图像的掌握与运用。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合理的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识图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良好的氛围内完成识图。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识图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识图兴趣,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对读图、识图能力的掌握,完成地理学科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地理的识图教学法不仅有益于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更能成为学生日后生活中的帮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高中地理教学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掌握学习技能的能力为目标,重视地理识图的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张再雄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六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转变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课本,学生聆听记忆。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缺少主观能动性,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会死记硬背,缺少学习兴趣。虽然不同的教师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都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未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大力转变教学方法,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角色转换学习、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借助小组间的竞争,起到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加以提升,有利于其未来职业发展。

二、改进课堂教学理念,加大新兴信息技术投入

新课标理念提出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过去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地理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单纯凭借口述讲授知识,使得教学往往呈现“平面化”的特点。单调、模糊,使学生不能直观、具体地感受地理物象及地理物象对于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乐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设备进入了课堂,信息技术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我们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学部分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以及FLASH软件,生动形象地将自然地理的变化展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地理的种种现象。

三、尊重学生客观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生活背景、课外积累、自身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不同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不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应该直面这些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全体学生往往使用一样的教学方法,希望全体学生达到心目中的目标,获得一样的学习成绩。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要求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建立弹性的教学体系。允许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身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成绩,对学生而言,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树立对于地理学习的自信心,使得地理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不管怎样,新课改的要求使得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改革,为高中地理课堂增添活力。但是,新的理念也为高中地理的教学增添了许多变数,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研究、实践,不断对新课改的理念进行解读,才能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适合实际教学情况的、符合高中地理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每一名高中地理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任务。

作者:王文祥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地图教学

一、地理课堂地图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以地图的形式来呈现的,因此,地图教学是重点。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

二、加强地理课堂的读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初中粗放式的地理学习方式,再加上中考不考,导致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缺乏了地理学习的意识,所以,无论是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从生活中处理地理实际问题的技能来看,都非常薄弱。为了更好地完成高考的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突破口,在地理课堂上既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又要完成技能的传授,而读图训练就是其中最好的方式。

1.学生要学会阅读地图

(1)要看图名即图表标题,图名能够反映整幅地图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这是读图的前提。通过图名的阅读能让学生在看图之前对这幅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方便知识的链接。(2)看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图例一般分布在图形的两侧,通过不同类型的图示符号来反映地图的具体内容。(3)看图表内容。这也是读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看图时要仔细详尽,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在图形中所看的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2.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运用“四动”规律训练读图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读图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动”的过程,而这个“动”体现在,几者之间的结合,即动眼、动脑、动手和动口。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1)让学生“勤用地图”,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习中遇到的地名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山河湖海都要在地图中一一找到,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2)让学生养成“无意读图”习惯。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如,课间几分钟、饭后几分钟、睡前几分钟翻看地图。

4.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绘制简图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教学地图精心设计方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编绘相关简图,加强记忆。学生经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所绘图中知识的理解,把图示印象深深地烙在脑中。

5.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相信学生,注重图文解说训练

对所用地理地图进行解说,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必修二“城市化”这节内容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解说,比较1985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发展变化。学生不难看出,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等级的提升等。

三、抓住学校课改机遇,创新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地图的热情

地理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地理课堂上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目的给学生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例如,在讲到“中国降水的南北差异”时,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房屋屋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善于观察,仔细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最后再转化成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对直观、生动、形象的图形分析,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学习目的。

2.借助高效课堂模式,开展小组竞赛,充实地理课堂

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学生分组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显得至关重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3.运用乡土资料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地理知识又服务于生活。新的课改提出: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学生一般对自己生活的家乡比较熟悉,也愿意了解相关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这一节内容时,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我们家乡有没有很好的案例。课堂上,让他们分小组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小组通过多媒体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遗址、隋唐运河历史博物馆、临涣浍河码头以及淮北新火车站等地方的图片,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我们家乡发展的历程,知道了古代随着隋唐运河的兴衰,柳孜码头附近地区的演变,也明白了,我们淮北市准备在2014年11月动工的高速铁路的含义。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读图训练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郭磊 单位: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设计活动

一、巧设活动话题,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借助话题类活动设计能更好地使学生进入即将学习的内容。在设计话题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话题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还要注重与地理教学的衔接,从而做到以“导”激趣,以“导”营造学习氛围,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情绪。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课时,教师结合当前中国经常出现的“雾霾”问题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就此问题交流讨论,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北京雾霾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雾霾天气带给人们的危害。紧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柴静的《穹顶之下》内容片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雾霾”。视频播放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认知进行大胆交流:什么是雾霾?雾霾的形成要素有哪些?雾霾会导致什么危害?教师设计的问题与“雾霾”紧密相关,学生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纷纷与其他学生交流起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话题,从而带动学生的讨论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二、设计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改提倡以学为主,这与过去侧重的以“教”为主完全不同。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必须注意活动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持续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1.设计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为了响应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要具有探究价值,并保证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融入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探究活动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和时下的热点进行综合设计的,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深化对交通运输布局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设计的探究任务如下:(1)请探究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2)2014年底,让人满心期待的贵广高铁开通。请你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探究贵广高铁对贵州的商业等领域发展的影响。聚焦四个小时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以上探究任务的设计符合高中生水平,又联系了时下热点,使学生的地理潜能得到极大发挥。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积极投入:有学生说“贵广高铁促进贵州城市综合体建设”;有学生说“贵州将借此机会大力招商引资”;有学生说“贵广高铁盘活贵州旅游资源”……这样的探究灵活、开放,紧密结合本课知识,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

2.设计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符合时下新课改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改理念,设计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合作动态,适时调控地理课堂,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地区为例”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如下:(1)有人说:由于湿地水分蒸发,往往会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能起到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请问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说出理由。(2)湿地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相当重要,就如同肾对于人体一样重要。但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湿地资源正不断地减少。请你结合地理知识,在小组范围内讨论我们的“肾”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每个小组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出答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需要倾听别人的想法与意见,需要记录并且辩论成员提出的观点,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等。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调控、引导,并且渗透合作技能,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设计趣味活动,构建精彩课堂

1.设计抢答活动,调动学习热情

与小学生、初中生一样,高中生也不喜欢中规中矩的课堂学习,他们喜欢新鲜事物的融入。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地理抢答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消化和吸收地理知识。在设计地理抢答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利用多媒体以及语言描述呈现抢答题目。题目出示完后,每一个小组举牌抢答,回答正确的加10分,回答错误的减10分,抢答题目出示完后,哪一个小组得分最高就为获胜小组。这样的抢答活动广受高中生欢迎,学生积极融入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抢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地理能力、合作能力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自主取名(营造抢答氛围,调动团体意识)。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如下抢答题目:下列主要是由地质地貌景观构成的与其他存在显著差异的是()A.桂林山水B.长江三角洲C.山麓冲积扇D.河漫滩平原。教师设计的抢答题目比较灵活,且配有景观灯图片,各组学生结合地理认知进行抢答。教师要求在出示和念完题目后,各组才能举牌进行抢答。抢答活动模拟电视节目上的各种抢答活动,再加上教师擅长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抢答活动课堂其乐融融,学生的抢答热情极为高涨,抢答课堂趣味多多,精彩纷呈。

2.设计手绘活动,提高地图判读能力

地图判读能力是高中地理需传授给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学习地图的能力与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为了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地图,教师可以融入竞赛元素,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与竞争性的地图手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强化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地图手绘活动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一国家,利用手绘的方式制作地图。地图内容要包括所选国家的主要城市、天气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气候等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由于这样的地图手绘活动需要一点时间和精力,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有的小组选择手绘中国地图,有的小组选择手绘美国地图,有的小组选择手绘澳大利亚地图,有的小组选择手绘英国地图。各个小组手绘的风格不一,运用的色彩也丰富多彩,地图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各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气候、河流等。最后,教师在班级内成立“评委”小组,选出最佳手绘地图,并颁发一定的奖品,以激励学生。这样的活动开放、灵活,对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极为有利。

四、结语

总之,将高中地理学习与活动设计结合起来对于推动课堂变革,构建精彩课堂大有裨益。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地理学习需要,优化活动设计,以活动引领学生发展,以活动引领课堂走向精彩。

作者:夏德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创设情境

一、从学生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利用知识迁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巧妙地把生活中的知识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手段呈现出来。这样教师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简化了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高中地理很多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只是学生平时不注意罢了。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家里都会把空调装在房子的上边,而把暖气装在房子的下边,这是为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告诉我答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探究意识也获得了极大的激发。等教学结束,学生对问题的来龙去脉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是空调在吹冷空气时周围的空气密度大,进而会做下沉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所以要把空调安在房子的上方,暖气安在下方。又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笔者让学生以学校周边的环境为调查对象,让学生从大气、土壤、水体、植被等方面,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和环境污染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较好。

二、开展课堂活动,构建实践探究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设计的高中地理教材,更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几乎在每一章节后,都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课堂的延伸,也为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平台。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激发和提升。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定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根据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创设了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的实践探究问题。为了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教师要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开发商伐林部、政府相关部门、原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给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分析砍伐森林的利弊与影响,并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反思自身角色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最后针对自己的反思拟定一个合理的开发方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又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强化教学的重难点。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教学过程也更加简化,同时也能构建体验式的高中地理课堂,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意义”的内容时,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利用版画还是挂图、模型等,由于课堂缺少立体感,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但是在多媒体教具的辅助下,就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如通过FLASH,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意义,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情境的创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地研究学情、教情,最大限度地整合相关因素,有选择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周洪祥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应新课改的要求,许多学校都开始按照新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法,从这些学校实行新课改以后的教学成绩来看,新课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有所帮助的。当前的地理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推行的教学方法并存的局面,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很多学校地理授课的主要方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多大改变,传授方式单一,另外不正确的引导方式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教学方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不够,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尽快转变教学方法,促进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不可能太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新课程标准下无法对地理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学校依然可以借鉴在其他学科当中应用成功的教学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和PBL模式,这三种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教授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其最终目的都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简单地说,案例教学法就是把理论知识与经典案例结合在一起教授知识,注重增强知识的实用性;翻转课堂是师生互换角色,互相答疑解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PBL模式则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运用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调整

(1)坚持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赋予学生提问的权利,对学生负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言,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运用多种模式,尤其注重翻转课堂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增进师生友谊,消除沟通障碍。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激发其学习热情,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人类记忆对声音、影像敏感度高的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与知识层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3)走出课堂,运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不主张僵化、机械记忆基本概念,而是要教师寻求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室外教学,主张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发现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将理论付诸实际,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材。

4.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正确引导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锻炼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作者:史满军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开展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大部分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教授课本内容占主导,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经常被动服从式学习,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并没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可能导致学生成为只会念书不懂生活的“书呆子”。明明学到手的知识反而成了鸡肋,没办法学以致用。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只起到反作用。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一些学生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改革下生活化教学就是针对这一现象的良药。可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难以落实到位。造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当前地理课堂内容呆板无趣,多数学生都将地理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开展;二是教师授课缺乏创新,一味的照本宣科的课堂严重偏离现实生活,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经纬度”时,大部分教师无法让学生结合现实学习,致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却很难真正理解。这样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终将被生活化教学课堂取代。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极其需要生活化教学这样的新生力量去改变现状,因此落实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迫在眉睫。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

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教授“黄河”的时候,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黄河大合唱”。如果教师自己发挥“歌唱家风范”唱出激情,就更能吸引住同学们的目光,并且激发学习热情。再者,教师也可以根据以往知识和生活常识设置场景模式,比如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样教学既烘托了学习氛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素养,陶冶了情操。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参与了课堂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及理解。

(二)深化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地理本身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地理资源。地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新课改后,地理教科书中出现了大量举例说明和形象插图,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现阶段国家对生活化教学课堂的重视。传统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一味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举例来说,在学习中国的交通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假设每组组团去中国的不同地方旅行,通过中国交通图,设定尽可能多的路线和旅行方式,衍生出根据当地气候,旅行箱中应该带些什么等一系列探讨话题,先进行组内讨论,再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如此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相关问题。

(三)社会实践———把课程融入到生活中

教学源自生活,生活决定教学。现阶段来说,学生仅是在教室里学习,无法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不但全面掌握新教材,而且要将教学工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带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大力倡导并实行“返璞归真式”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并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已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事实上,生活中既简单又常见的东西经常还会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吸收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经常会感到太抽象而难理解,学起来非常困难,书本上只有几张抽象的图片和定义,但是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没有实践得来的知识具体化。教师把课堂带到社会实践中去,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陶瓷碗和杯子,就是因泥土高温加热后而形成的变质岩。从自身生活当中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更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地理是有深远意义的。

三、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范文8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有效性

微课程也就是微型课程,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

一、利用微课程进行课前预习

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单纯地依靠课上时间无法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因为地理课程学时占比较低,在这种情况,教师要想解决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做好预习工作。同时,现在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散乱,这些多数都是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先学后教”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先学”也就是增加一个课前预习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微课进行引导学习,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梳理教材的知识点,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会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微课程设计上,教师有两个选择,也就是微课视频和PPT。微课视频就是制作FLASH动画、视频,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制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视频中将地理课本上的知识展示出来。比如,在学习“水循环”这部分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水循环的动画,并将整个水循环的过程展示出来,并在视频上对相关知识点包括概念、类型等进行一一说明,也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在课前使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利用微课程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

在高中地理课程当中有一些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只是简单地识记基础知识点的内容,没有更加深层次地掌握和应用,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程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化。比如,在学习“锋面系统”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难在如何掌握“锋面系统”的形成,以及各种“锋”的特点。如冷锋、暖锋的区分,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冷锋、暖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由于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而这些又是具体的自然现象,学生很难掌握这两种天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制作这两类天气现象的动画视频,并各自说明两种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对比两种气象现象的区别,这样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验证,从而对冷锋、暖锋两种天气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微课模拟或再现某些场景

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因此地理课程研究的都是一些空间、时间等多项内容,很多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理现象,学生在生活当中是观察不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单纯地进行说明就会比较枯燥乏味,这样学生既不容易学习知识,也影响到他们学习的专注度。而微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它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见不到的场景再现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具象化。比如,在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很难进行说明的,单纯地使用文字进行说明有很明显的不足,而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地球自转与公转相关的科教片,这些完全可以作为微课资源来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乐意收集这方面的素材来进行说明,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动态化、形象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尤其是“从南北极观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晨昏线”“地球公转方向及其周期”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微课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优势明显。总之,微课程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其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设计、开发、教学和评价等,这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实效性上起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柳青,吕惠进.微课与高中地理课堂的耦合研究[J].地理教学,2015(1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