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激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儿童刚刚脱离幼儿园教育的环境,从培养兴趣爱好转入了学习知识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容。小学低年级教学既不同于幼儿园教育,又不同于初中教育,它需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汲取知识营养。为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识字,进而教学生学词。低年级学生学习词汇,必须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在识字教学中,要通过大量插图,让学生对每一个字和词都有着感性认识。同时,还要把识字教学和加强词句的训练结合起来,只有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去,才能反映客观事物,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必须把培养阅读能力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教学中,应使儿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掌握课文内容,从而认识新的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儿童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具体事物就这样相互结合,不断由已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是在说话与写话当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说话和写话是小学低年级作文的特有形式,它符合刚入小学不久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准确,还需进一步训练。特别是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片面的,简单、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说话和写话不仅能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观察、思考、说话、写话,能正确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因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话,首要的都是要使学生有话可说,都需要材料,这个材料就是生活。

二、“激趣”教学在小学低年给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进“激趣”教学手法,让学生在充满兴趣和快乐中接受新的知识。为此,我们说激趣教学模式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且非常积极的意义。

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在幼儿园里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低年级的老师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渡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笔者认为要引用激趣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教育,这无疑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所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激趣教学模式在小学低级年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激趣的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学生才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具体可尝试以下激趣方法。

(一)音乐激趣。大家都知道,音乐具有放松心理、调动情绪,促使大脑思维和记忆力的功效。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些优美的旋律在课前进行播放,借以渲染气氛,创设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在学生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其景,体其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到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语文课。

(二)美术激趣。美术对人有一种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的作用和功能,将符合教学内容的插图画成挂图,上课时悬挂在教室里,指导学生欣赏挂图,以此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培养学生对文字蕴涵的形象、情感、色彩等内在意蕴的的理解和认识。

(三)媒体激趣。发挥电教的优势,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现行小学课本中,一些课文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即使教师课背的很好,教案写的再精彩,课堂设计再科学,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仍然感到茫然。针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随着现代媒体的播发理解课文,认识课文。这样就能缩短学生认识水平与文字内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认识课文。

(四)活动激趣。小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动贪玩,自制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而且这些游戏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有益的活动中学到知识。

(五)故事激趣。众所周知,少年儿童喜欢听故事,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教学中某些内容编成故事,在课常上以故事形式讲解教学内容,这样就增加了教学诱因,能强化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达到巧用“激趣”的效果,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08期

【2】李杰.谈谈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的工作.学周刊.2011年21期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307-01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素养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全面释放学生的潜能,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主体,为此,就需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升学压力导致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在很多地区的小学中依然面临着研究的升学压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评价方式依然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个成绩的结果又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相联系,因此,不断从客观方面还是主观方面看,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语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的特点。

2.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设计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开展

上文中也提出了,现今的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限制,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正常的开展语文素养教育。同时,传统的课程设有从一个方面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一般说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呆板,一成不变。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正常教学内容的开展,这就导致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体系构建

1.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应该引入学生会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应该与语文教学有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变教师的讲授模式

目前,在很多地区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授的内容过于的突出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知识点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过度的强调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会导致语文教学模式缺少亮点,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诉求,注重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培养。

3.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师生互动关系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具体到实际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沟通交流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为根本宗旨,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途径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随时都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其他的语文材料,不要仅限于教材,学生通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考虑到语文课程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字词、阅读理解、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和对语文知识整体的把握性。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每一位学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的确定都应有利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语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其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3.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设置应该立足于现实,面向世界和未来,应该积极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新领域,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相互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多需要的基本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在设置中应该本着开放的原则进行,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对课程做出调整,积极的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途径,要注重细节,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那么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33)

[2]孙钦国.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8)

[3]国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2)

[4]余高松.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语感教学[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分级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转型 课堂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简称高师)英语专业以培养胜任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英语教育师资为目标,肩负着为国家基础英语教育输送合格教师的重任。英语专业大专层次教育作为高师院校英语学历教育和英语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教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对促进高师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学术研究平台,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由于大专教育时间短、职业性强,在英语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面临知识传授和职业培养双重压力,使本来就不充足的时间显得愈发紧迫,在此情况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

要。

一、分级教学思想的提出

分级教学是将学生分类分级,根据其具体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以期达到最佳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英语专业大专教育中进行分级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选择。

原因一:大专制英语教育专业内在要求。高师三年制大专英语专业是为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机构,其教学思路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调整都要以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为着眼点。由于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针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大纲,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又是针对普通大学本科,所以2001年重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下简称《中学标准》)便成了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大专教育进行一切教学实践的参照。为适应《中学标准》的变化,教学方法做出一些调整和创新是自然的,分级教学可以有效拉开培养差距,改变培养内容单一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优者更优,平者近优,庸者合格。

原因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高师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它既是知识的教授者,又是具体技能的培训者;既要同其它高校一样进行大量的知识教学工作,同时又要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进行教育职业的技能培训工作。三年制大专任务重,时间短,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传统“齐步走,大锅饭”的培养模式,只会造成整体平庸的局面。在此情况下,适时将学生按知识积累的多寡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以基础知识强化为主或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分级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分级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著名外语教学研究专家罗世平教授认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外语+X”,X为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变量。(罗世平,2000)不少高师院校地处中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不强,在高校招生中处于劣势,大专层次相对录取门槛低,生源质量较差且参差不齐,而大专教育又有着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没有良好的知识积累,以教学工作为职业的师范大专生又如何能更好地提升知识层次,培养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呢?面对一系列劣势,只有通过分级教学方能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这类矛盾,避免不同基础的学生出现“齐步走,谁都走不快”的问题。

1.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现阶段的目标是多学知识,增加知识积累。此阶段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可按照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高要求,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级教学,以适应立体化、个性化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每个教学层次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基础较好的高级班学生要求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通用技能熟练掌握,并适时引导学习本科阶段的课程;基础一般的中级班学生要求对英语语言运用技能良好掌握,重点提高听说译写的能力;基础较差的初级班学生重点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对英语语法、句法、词汇、写作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这也是高师英语专业大专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实现方法可以进行大小班分别教学,在不打破行政班级的前提下,以全年级为单位实行“教时则分,平时不动”的模式,既便于行政管理,又能促进教学质量。教学分级坚持动态管理,学生成绩落伍的要申请参加低一级英语班学习,英语进步显著的学生可申请高一级英语班学习,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在相互竞争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差距,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敢懈怠。

2.在经过一年的分级教学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分级教学便进入第二阶段。因为大专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性,所以知识学习只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部分,第二阶段教育要实现教授知识与职业培训并重,并逐步将教学重心转到以职业培训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目标。对高级班学生,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引导其多读英文书刊报纸甚至文学读物,了解英美文化,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要鼓励其报考国家四、六级考试或者其它外语资格考试,增强学习的动力。中级班仍需以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主,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从理论上学习教师职业的技能标准、道德规范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的要求等,做到人未进,心先进,从心理上适应未来任职的需要。进入第二阶段后,要尽量控制低级班人数,教师要经常进行考核,只要有进步就鼓励其申请更高层次的教学级别。对低级班的教学,除了对英语基础知识抓紧不放外,要重点教授讲课技能和常用教师职业技能,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分级教学模式的成绩已初步显现,不仅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多层次人才的转变,而且可以实施一些特色培养,使基础各异的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平台。

3.第三年是大专教育中最后一年,是学生全面实现职业转变的一年。经过两阶段的分级教学,第三阶段的分级教学似乎是自然的。第三阶段对高级班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职业技能培训外,可以进行一些面向更高层次学习的教学,比如专升本、第二学历等培训,目的是让更多成绩优秀者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中。低级班和中级班在第三阶段要进行结合,主要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培训,让英语专业性与教育职业性完美结合,提高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质量,同时,多增加实践的机会。此阶段的分级教学可以以实习为契机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相互促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为不久的工作全面做好准备。

根据对武汉化工学院进行的考查,推行分级教学后,学生考核成绩不再有明显差异,呈现正态分布,一改以往的“多峰分布”,即高分和低分各自形成一个群体的状况。慢班的李同学说,刚被分到慢班时,很不愉快,后来慢慢发现,慢班的教师把基础知识讲得很扎实,很适合自己目前的状况,半年下来,发现自己进步不小。“分级教学”打破了旧的教学框架,学风也焕然一新。

三、分级教学的利弊分析

诚如万物皆有利弊,分级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这需要我们科学地分析,有针对性地规避其弊,张扬其利。

(一)分级教学的优点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做不同的处理,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起不至于出现只有优秀学生占主导地位,水平低的学生从头至尾只是旁观者、没机会参与的局面。因此分层次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语言能力。

2.教师上课更有针对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采用混合班制,程度好的学生会吃不饱,而程度差的学生会因为进度快、跟不上而失去学习兴趣。分层次教学不仅激发中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帮助程度差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情绪和消极情绪;高层次的学生可为其他班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3.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进行有高师特色的英语教学改革。高师教育自身的特点是进行高师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双重任务确定了高师教育的特殊身份,也确定了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针对学生短短三年后第一任职的需要,安排以学生为中心的、适合他们各自程度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了理论学习与任职培养的结合。

(二)分级教学的弊端

1.可能会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排课、学分管理等方面。解决办法:排课时,将英语课的上课时间统一协调,同系的英语课安排在几个固定的时间进行。

2.在安排教师时,可能由于师资差别,造成课程安排优劣分化。解决办法:低层次的班级也要考虑安排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使学生没有不公平的感觉。优秀教师在教授高级班课程时,同时也需担任初级班部分课程。

3.低层次学生可能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思想,有违分级教学之初衷。解决办法:对于中级班和初级班的学生来说,允许他们和高级班的学生一起在第二学期参加高级班组织的四、六级考试及其它一些实践活动,鼓励他们修读其他英语选修课,表现优异者可获得奖励学分。在每学期期末,为初级班的学生单独举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可以进入中级班学习。

教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其特点便是灵活多变、与时俱进,本文所论分级教学只是对教育学之广博内容与高师英语专业大专层次教育相结合的一点浅薄尝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缺点和遗漏,这需要我们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升华。期待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法出现在教育界。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3月.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3月.第2期.

[3]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挑战与期望[J].外国语,2003.第三期.

[4]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为本[J].外国语,2003.1:2-6.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4

“‘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是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该课题研究已历时两年。以能为中心就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这四大能力的确定,主要吸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观点。该书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

一、对“能”的概念的认识

课题中的“能”指两个方面,一是潜能,二是能力。

“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能力”一词的认识是逐步清晰的。通过阅读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先生主编的《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关于“能力”的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点:(1)“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概念。(2)“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3)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化的,而是特指的。(4)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5)“能力”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内容是一些“因素”。(6)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就要有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改善“因素”,第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假定的“结构”,但是这种假定结构的构成“因素”却是实存的。

二、对“以能为中心”的理解

1.“以能为中心”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以知识为中心”而提出来的。本课题重在探求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轻能”的现象。我们也认为,教学不能拒绝学科知识的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即在学科教学中,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不能分离。当然,从知识是学不完的这一角度说,培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激活学生的潜能是一种唤醒。激活学生已储存的能力及知识需要不同的策略。如,缩小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距离;拉近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需要共振,即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合拍,教学的节奏要适合学生。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游戏、感性、活动,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词。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人人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合理、高效融合,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教学中不仅要激活学生的潜能,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贮存新的能力、能量。在教学中,要重视激活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不是只激活某类学生或部分学生的潜能。

4.要分清能力、学习能力、学科学习能力之间的属种关系。教育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这四大支柱性能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四大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所有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共性问题。各个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科学习能力。以语文学科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2011年版语文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5.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即能力培养拒绝纸上谈兵。能力培养既包含单一的短期项目,如查字典、认读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笔画与偏旁部首、认识简单的修辞手法等,也包含综合的长期乃至一生的项目,如听、说、读、写这些综合的语文能力。

6.“潜能”与“显能”可以相互转化。一些显现的能力与能量长期不使用将会转化为潜能。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通过复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巩固性练习与运用。

三、关于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上文所述,语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能力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最重要、最普遍的课型,其所承担的任务也是最重最多的。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语言理解与感受能力、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是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标这样表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从这个角度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就是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基。

在识字能力培养上,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学生准确认读和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二是经常运用查字典的方法;三是教给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汉字的方法。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和高年级的任务不同。低年级不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因为课文只是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具体的语境。在高年级,识字教学就不再是重点,识字是为理解课文内容而扫除障碍。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逐步让学生认识浅显的汉字构成规律,尤其是形声字与象形字。

在写字能力培养上,一是要明确各年段的要求:低年级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写法,注意间架结构;中年级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高年级写字要注意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三是坚持长期训练,并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用于随堂练习。此外,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要从低年级起严格训练,不能松懈。因为,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2.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感受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标这样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解与感受能力是阅读文章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1)要训练学生理解词语本义与语境义的能力。语感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查阅字典或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本义,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语境义,包括言中本意与言外之意。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文本,把握语言表达的真实含义。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需要日积月累,且需要学生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

(2)要训练学生把握句段意思与篇章意思的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句段意思的能力,包括把握由句子构成的自然段的意思与由自然段构成的逻辑段意思的能力。一般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在浏览文章后就能从整体上大致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文章主题思想或感情的能力。把握这两个方面的意思,越准确,速度越快,能力越强。

(3)训练学生辨析语言风格及写作技巧等文学鉴赏能力。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是不同的,同一个作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也是有变化的。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辨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这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是怎样写的,即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

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

语言积累不仅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字词、句段与篇章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有的教材围绕形声字安排了字串教学,围绕一定的情境安排了词串教学。目的是用联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字词积累能力,在其他类型文本的教学中应借鉴运用。句段与篇章的积累,主要表现为背诵课文中文质兼美的片段,或者背诵整篇课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方法,但更主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能使学生记得更牢些,也能有效地防止教学走入机械记忆的泥潭。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理应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用恰当、规范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在中高年级要训练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二是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即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词语、句式或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也要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的机会。

4.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虽然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专项的口语交际课时,但仅凭这些课时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学生围绕文本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时空是很大的,这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很好资源与平台。

口语交际包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文明和谐地与他人进行交际的重要基本功。2011年版语文课标对口语交际要求明确,也是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低年级,在听别人讲话的基础上,要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中年级,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高年级,能抓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而这些能力的达成,要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倾听,在当前教学中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

表达,是口语交际的主体性能力。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中年级,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高年级,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末复习 探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老师,我们把期末阶段的总复习都看的很重,每天又是考卷,又是评价,又是后进生的辅导。真是搞的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教师也没有半点喘息的时间。那么,怎样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如何上好复习课?今天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 复习的概念

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

(二)复习的意义有三点

1.复习是一种强化。

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学完之后就能记住和理解的。复习则是一个克服遗忘、强化理解的过程,复习的越及时、越连贯、越系统,学过的知识就巩固得越扎实。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由于受时间和课节的限制较为零散、杂乱,通过复习可以把许多知识系统化。另外,复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这个角度讲,复习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它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2.复习可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没有讲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个环节出现疏漏,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3.我们明确了复习的意义后,知道期末的总复习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所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指导复习工作,将复习落到实处。

二、制定复习计划

如何才能将复习落到实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

(一)系统复习

一天一单元。对本单元课文逐课进行复习。复习期间一天至少两课时,等一课时可进行精读课文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略读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复习。复习要有侧重点,重点课文可多用些时间,非重点课文可少用些时间,可自行调控,把时间安排好。

(二)归类复习

在系统复习之后应留有三到五天的时间进行归类复习,将本册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

三、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复习方法

(一)系统复习

内容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学习园地。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

2.生字词:以《语文教师用书》学习目标中给出的词语为主,可采用课前预习(明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复习这部分内容,老师第二天听写、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不写家庭作业或发小红花进行奖励等等。)上课前五分钟听写本单元的词语,低、中年级由老师批改,高年级可让学生同桌互批下课订正。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

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除让学生会背,老师可出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会写。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留五分钟时间写,一次写的内容不易过多,对填写中错得多的字也要进行集体订正。当然,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各年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级以基础知识为主,四、五、六年级以作文、阅读为主。

3.略读课文则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对于略读课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进行阅读训练。

(二)归类复习

(以下所列复习内容是六个年级的综合,老师们可根据自己年级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

归类复习分四部分进行: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及综合练习。(重点把握语文学习园地)

1.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句的复习为主。

2.拼音:能运用拼读音节的办法,读拼音写词语或句子;整体认读音节;大小写字母(查字典的方法体现)。重点练习"看拼音写字、写词"。

3.字:理解字义;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号括出的多音字为本册书中应掌握的);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重在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及理解多义字的能力;还包括写字的训练,如根据结构写字,照样子写字等等。

高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策略;措施;素质

关于“如何做好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见解,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和美丽的词藻来表达,在此我就着自己从事12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经历所积累下来的一些见解与认识来浅谈如下:

一、认识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与教材相结合

我认为小学语文学科不单是属于语言与文字的学习与教学,它应该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例如其中不仅是语言与文字的教学,往往还包含着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品德学科的德育认识、音乐学科对语言文字的美化与实物的赞美认识还有美术学科对实物及情与景的绘画表达的能力认识等。在这1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有分别从事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育教学的经历,也就是这样不同的工作阶段所担任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与目标的经历,注定着我努力去学习与了解自己每一个工作阶段所担任的目标所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据语文知识的体系,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构想,同时把全套教科书分低、中、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着重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想,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矗。第二阶段是中年级段,即三、四年级(五年制的三年级)。这一阶段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着重进行段的训练。就阅读来说,要加强对段落的理解;就作文来说,要进行写片段的练习,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第三阶段是五、六年级(五年制四、五年级),即高年级段。这一阶段要着重进行篇的训练。篇的训练是阅读和作文训练的全面展开,不再是单项的或是局部的训练,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全面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1996年我刚中师毕业走上教学岗位,就一直在当时只能步行海拔最高的同练乡如劳完小还有最艰苦的怀宝镇喷沟村希望小学等乡下村完小任教15年,先后担任过小学高、中、低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当时乡村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还是非常艰苦的,学校能够现成提供给我们的唯一是一张黑板和几支粉笔。而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就是周围的大山与梯田,以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所看到的建筑不是土木屋就是茅棚。就当时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面对的教学对象来说,就不可能采用我们单从书面上学到的教学理论或者是从城市学校里观摩学习到的那种学习形式照搬到我们的课堂来,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不是那些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所处的环境与所能接受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别。我们更没城市学校那先进而又方便的电教媒体来教学帮助孩子们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在对自己所任教的每一个小学语文学科工作阶段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同时,既需要不断努力地加强我们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字的表达与文字认识与书写运用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品德学科的德育认识、音乐学科对语言文字的美化与实物的赞美认识还有美术学科对实物及情景的绘画表达的能力认识等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努力成为一个拥有这些终合知识、全面发展的教师,还需尽可能努力尝试充分认识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与教材相结合,因地制宜而因材施教尤为关键。

二、针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阶段而采取相应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毕竟低、中、高年级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与特点,尤其是我们不能够以对中、高年级的要求与眼光来评价与看待低年级的教学。我们应该明确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处于低、中、高年级的哪个阶段来取决于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措施。总而言之就关于“针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阶段而采取相应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措施。”比较贴切的归结如下几点:

1.学会学习

这里的学习既包括对人的研究,也包括对事的学习。老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那么相对来说,这个老师的工作就会做得得心应手些。

2.学会分享

与学生分享知识,并且善于表达知识。同时也应该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文化知识,老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应该“授之与渔”。

3.学会宽容

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这里包含了对人对事的宽容。老师对优等生有偏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能不能分一点给后进生呢?或许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老师在学校里也要注重自身的愉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学生好比尚未着色的布料。投入了不同颜色的染缸中,染出来的布必定是不同的。

4.学会选择

选择学习的对象,合作的对象,处事的方法。我认为老师这个岗位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因此,作为年轻老师,就必须虚心谨慎地向老教师学习,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5.学会合作

老师其实是处在一个巨大集体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其父母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合作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

6.学会创新

我认为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老师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堂。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