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例6篇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文1

一、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现状

目前高校的党政部门都能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将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工作位置,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促使目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逐步得到提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及人格状况等呈现出了复杂的局面。

(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关心。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使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认为教师的本分即提高教学水平,传授给大学生更多的知识。他们对加强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及理论研究不感兴趣,缺乏热情,认为枯燥无味,不注意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了解国情民情,对当前国家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判断,仅从表面现象就得出片面的认识。他们把这种对社会的不当认识带到课堂中,无疑会对大学生得到思想人格道德品质带来消极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缓慢,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淡漠无论是对高校师德教育培养还是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轻视思想政治科研工作,培训方式流于形式,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深入了解。与科技研究项目相比,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物质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很难反映出科研水平的高低。再有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科研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更无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无从着力。即使有一部分研究,但涉足领域也极其狭窄,研究程度不深。尽管一些高校会定期组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但是培训方式简单、机械、浮于形式,不能得到一些青年教师的认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很少深入基层及时准确的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现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或指导措施。如果青年教师的需求及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难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必要性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深远影响,无论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目前由于青年教师掌握了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他们一旦进入教师岗位,就会担负起比较艰巨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既是班级辅导员,又同时担任几门课的教学工作,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效果的优劣。具有较低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极其容易扭曲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大学生的成长。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指导活动正在各级各单位深入开展,高校党政管理部门必须深刻领会其指导思想,从群众路线教育视角指导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通过深入青年教师的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心连心,及时发现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大多高校青年教师处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期,这是对他们成长与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他们大多成为学生主要依赖的对象,不仅有较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既要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科研创新,又有想继续深造的意愿。同时还要面临成家、生子等家庭问题。在这一时期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处于变化、确立的思想发展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与他们面临的困惑与压力交织在一起,使他们极易出现思想盲目、信念动摇及道德失范的现象。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培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道德理论水平,以解决各种问题,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三、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创新思路与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党政管理部门要重新认识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切实将党的群众路线要求运用到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去。必须深入青年教师一线工作,切实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找到适合提升本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新途径、新思路。

(一)成立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的“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工作委员会”,使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群众路线教育视角出发,高校党政管理部门联合相关系部成立“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工作委员会”,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委员会要配备有经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管理者。设立专人深入青年教师工作一线,调查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指导思想,树新风、正衣冠、照镜子。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针对实际问题,商议解决的途径,有针对性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等实践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民主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将他们的教学、科研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委员会可以密切联系其他相关部门,比如人事处、工会等组织,利用人事处的人事管理职能、工会的宣传与指导权利,发挥凝聚力与创造力,有利于从制度上、行政上、管理上等切实找到新的方法与途径,采取积极的有力措施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必要时专业委员会可以联合本地区其他高校,使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成为一种地区性的常规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有了专业的组织,时刻从群众路线教育视角出发,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委出台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章程与文件,要求各级党支部要在群众路线教育指导下明确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将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导作用。基层党支部要积极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努力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党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支部应建立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这样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步,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增强青年教师党组织活力的作用,并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此外,应加强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的研究。基层党支部可为青年教师的科研设立专项课题,将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一同对待,并为他们提供经费、人员等各项条件保障。使他们能够深入涉足思想政治领域,从而起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目的。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基层党建;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26-02

在高校中贯彻与落实群众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推进下,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要,是党的教育事业的要求。本文所探讨的高校基层党建,特指在校党委领导下的党总支与党支部中的党建问题。在此,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突出群众路线的着眼点、着力点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一个粗浅的思考。

一、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着眼点

(一)群众路线在党内工作中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是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的一个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始终遵循人民是否拥护、人民是否赞成、人民是否高兴、人民是否答应的原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文化多元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等新形势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也是对群众路线的全新阐释;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党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等,我党在历史上不断发展和丰富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福祉。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工作中的特殊性

首先,群众路线要体现高校的行业特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对于人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课程设置、教工知识结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人的素质培育和观念养成。

其次,群众路线要抓住高校中“人”的特点。要明确群众路线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教职工、学生都是“群众”的一部分。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各项制度、措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才能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高校中践行群众路线,既保证了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学科、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学习、进步的需求。

第三,群众路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路线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国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要求。为了保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能松懈。在高校中进行我党根本路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是党的作用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得以发挥。高校党组织发挥着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先锋模范的三重作用,担负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传播的职责,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历史使命。只有将党员来自群众,党组织扎根群众,党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出发点,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突出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群众路线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才能使党组织了解广大教职工、学生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而解决他们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依靠他们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如果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失去了群众路线,党建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泉。

三是民主制度的推进促进了高校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包括了民主建设内容。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在高校中推行民主制度,保证了师生的民利,为师生参与学校建设提供了保障。近年来高校关于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民主建设推动了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如党务政务公开、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等,都是群众路线在高校的实施。

二、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着力点

(一)突出实践主体、明确实践客体

在高校中,实践主体主要包括教工和学生两个方面;实践客体,指教工和学生所从事并关注的具体事务。贯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群众路线,具体指的是围绕着教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展开工作。目前高校中教工比较关注的问题,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涉及科研工作、管理工作、个人发展,包括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进修、考核考评等等内容,学生除了学业之外、还关注诸如各类考试、校纪校规的遵守、入党、勤工助学、评优评先、就业等等内容。围绕在提高教工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学生的学习、发展、进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是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关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需要着力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根据不同层次的实践主体制定不同的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学校党委、院系党委(总支)、基层党支部。在高校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根据工作性质和承担的责任,不同的岗位所从事的具体实践也有区别。在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党委的职责是把握方向、制定规划、决策实施等等;院系党委(总支)的职责是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参与讨论和决定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负责院系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同时也作为学校二级机构的核心组织,协调基层教、学、产、研、管等各项工作,解答师生工作、生活、学习、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解决师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党支部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支部是党组织延伸在群众中的臂膀,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要载体,最先感知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在高校党的各级机构中,从校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到院系党总支协调的灵活性,再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性,最终的目的都是将以群众的需要和发展作为提高工作质量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党的各级机构群众路线的工作重心最终也将落在基层党建工作上来。

(三)根据不同群体工作需要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

根据服务的对象和工作性质,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在落实群众路线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观念,完善服务质量,加强创新意识。如教务部门的服务工作,具体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要依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要求,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成材;比如绩点、学分的设置,学历学位的获取条件等;科研机构的服务工作,在科研项目的分配、申报、管理、审批等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财务部门的服务工作,体现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审批程序、报销环节、监管功能等等方面;学生工作,如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就业率,帮扶困难生,教学部门的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主要是一线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机构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一线教师等等,各基层组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服务群众的实践探索。

(四)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出的“四个工程”建设(魅力工程、能力工程、奉献工程、成长工程),结合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在校园中不同的职责,从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入手,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如党支部立足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开展和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的活动,等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尊重学生和民族习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此外,学生支部通过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为党支部共建搭建桥梁,教师还根据发现的地方特色申报了相关学术课题等等。这些都是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有效结合的范例。

三、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针对师生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制定反映师生利益诉求的决策。不同的利益群体会面对诸如就业、房价、职称等不同的具体问题,党组织要时刻关心师生的思想状况,比如就假期见闻进行思想状况调查,组织不同层次的师生座谈会等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意,制定合理决策。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从意见要求的征集到决策的落实,都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二)保证群团组织的参与和合作

在高校中密切党群关系,首先要疏通渠道,保障群众参与途径。除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还要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例如基层工会组织的建设,共青团的建设等等。这些基层的群众组织,代表性强,覆盖领域广泛,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基层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党组织更加直接地了解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同样群众对于党的建设的意见表达也有了更广泛参与的途径。

(三)加强党内监管和党外监督

加强党内监管主要包括上级党组织,党组织之间和内部党员几个层次之间的互相监督,党外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充分发挥群众和党员、党组织的监督作用,是完善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党内监管和党外监督是对于群众路线的保障,同时也体现着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此外,不断完善诸如举报、、干部考评等制度的建设,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四)坚持廉洁教育,完善法制建设

加强科研、财务、招生、就业、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廉洁教育,把好廉洁关,防患于未然。此外,加大违纪行为的处罚,从制度上防止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行为的发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廉洁教育,加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教育。

四、结论

高校的教学和管理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此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对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对于树立正确的教风、学风,都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只有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教师真正以“学高以师、身正为范”的姿态传授给学生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种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态度、一种为人处世的习惯和规则,我们的大学教育才能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目标的需求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以群众需求为来源、以群众利益为归宿,才能保证党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志民.论党的“群众路线”[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学校工会;思想政治;以人为本;工作路径

学校工会工作无止境,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问题.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就对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保持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发挥效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以下以学校工会为例,探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1.关注多层次需求,突出对教职工的主体性尊重

作为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教职工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既包括表层需求,也包括深层需求此外,每名教职工还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采取多种措施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减少各类负面因素对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以人为本,关注教职工的合理需求,是学校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原则学校对教职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总结出了教职工的两大合理需求,即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

学校工会一直都很重视教职工正当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努力为教职工提高福利待遇,并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与此同时,我校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只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化和其他因素,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异化,非但不能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反而会诱导教职工只关心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甚至放弃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背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因此,学校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突出了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及时引导教职工追问和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常以“我们本原人”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思考:我们为什么出发?促使他们主动地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

2.还原三维空间,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

过去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孤立的,其目的是分析和解决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从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出发去反思教职工的思想现状。为此,学校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了三维空间,即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教职工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便全面地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在这三维空间中,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是关键学校坚信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使教职工心悦诚服,就必须审时度势,仔细揣摩他们的心理,使教育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他们思想的共鸣,使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磁场发挥作用。此外,学校还应结合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学校修建了停车场,并种植了遮风挡雨的树木,为教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停车环境;为教职工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并为图书馆添置了大量的礼仪方面的书籍,以提高教师的品位和修养;组织教职工早操课间操或者活动课时到运动场上锻炼身体,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学校通过主动还原教职工的三维空间,从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

3.彰显教育特色性,实现价值引领

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以及将“师德师风”纳人校本培训和教师年度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学校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专门制作教师成长记录册,将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校长会在每学期末写上寄语。教师打开记录册,就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校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通过彰显教育特色性,实现价值引领。

4.强调四个转变,实现学校政工工作转型

4.1  由“虚”向“实”转变

由“虚”向“实”转变的关键是实现虚事实抓,即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具体化.标准化。学校应努力将教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教育教学中来,积极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台铺路。学校可开展了“青年教师素质拉练系列活动”.“教职工才艺展示活动”.“校园读书系列活动”.“教职工基本功大赛”等,这些活动都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氛围。

4.2  由“泛化”向“具体”转变

由“泛化”向“具体”转变即是由漫无目标到有的放矢的转变。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做到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做到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育.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教育.结合廉政建设进行教育等。学校可特别聘请了校内外专家,结合教职工关心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科学而具体的正面教育。

4.3  由“灌输”向“交流”转变

为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工会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校长及各级领导应密切关注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既关注教职工群体价值取向的变化,又强调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取消了各种不必要的会议,用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取而代之;设置校长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经常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多种途经发现和解决问题。学校可因势利导.广开言路,鼓励教职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4  由“公开”向“隐蔽”转变

进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讲求方法。教职工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自尊心强,比较重视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和自律内省,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隐蔽性。隐蔽性是指通过激发教育对象的自省意识,即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教师自发地进行反思,深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主动地省察自己的思想与言行。隐蔽性要求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有“放水养鱼”的耐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要有整体的统筹规划,不能只重视具体操作。学校工会主要通过建设年级组主阵地.调节潜在矛盾.关注特殊群体等途径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文4

往年四月,接受教育局的委派,只身来到了原来很不熟悉的湟里高中,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在到湟里高中报到的第一次见面会上,学校教务处一位老同道说“我们原来一直把*中学作为高考的竞争对手,但一直没有如愿,现在邹校长来了,我们有希看了”,这也很好地反映了教师中求质量进步,求学校发展的愿看是非常迫切的,这给了我开展好学校工作的信心,给了我动力。但我清醒地熟悉到,我在*中学工作了十八年,担任校领导近十二年,学校从非常困难的情况,到质量稳步进步,事业比较兴旺的巨大变化,决不是靠我个人,而是靠良好的团队精神,靠全体教职工潜能的充分发挥;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新的岗位上,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变了,工作策略、工作方法可以变,也必须随着,但团结尊重他人、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不能变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一方面认真对以前自己十多年学校治理工作进行细细的反思总结,另一方面广泛深进教职工中,了解*,把握情况,深进社会,了解意见和要求,以此来规划设计学校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学校内部工作氛围、师生精神风采有了较大转变,教职工人心齐了,工作热情高涨了,上下关系、工作协调更顺了,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进步,今年高考取得了较好成绩,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均有很大进步,教师的校本培训、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明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科竞赛成绩等也都有长足的进步。学校的社会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在多次家长会上,家长的满足度、美誉度一次次进步,在全镇教育行风评议中与会的领导、代表给与了学校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高度的评价。今年高一招生爆满也充分反映了学校发生的可喜变化。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汇报一年来工作中的想法和做法。

一、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是进步校长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条件。

学校的领导,关键是思想的领导,学校的治理,首先是思想的治理,校长是一校之魂,而要正真成为学校的灵魂,重要的一条是校长必须要用正确的办学思想来同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以明确的工作目标来激励教职工,以清楚的工作思路来指引教职工,以具体细化的工作要求来规范教职工。

湟里高中,有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良的师资队伍,但我也明显地感觉到,学校通过连续二次重点中学的争创以后,学校治理工作也因验收通过而有所松懈,进一步发展的意识不够强,思路不够清,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多年徘徊不前。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校领导班子多次商量,一致以为迫切需要有新的目标和措施来进步凝聚力,鼓励士气,激发斗志,终极我们确定了“塑形象、创品牌、求发展”的学校总体工作目标,(塑形象就是全面塑造学校“队伍形象、治理形象、服务形象、质量形象”,创品牌,就是不断丰富内涵,形成办学特色,全面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求发展,就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来谋求学校事业的发展)。以“实干出实绩、治理出效益”为工作思路,全面起动了以进步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创办特色、提升品位为重点的学校再次创业工作。目标和思路得到了教师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校长固然没有大张旗鼓的举措,更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就靠明确的、求实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学校的凝聚力和校长的号召力明显增强,一年多来,全体教职工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围绕共同的目标,依照同一的工作思路,积极实践,通力合作,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二、强班子建设,形成团队协力,实施团队治理。

班子建设,历来是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快慢的关键因素。我校共有一正三副四位校长,年龄相仿,资历相近,知识、智力、素质、能力,尤其是工作态度和思想觉悟上都很突出。我以为,作为校长,应该是全校的标杆,是班子的镜子,是师生的典范,是凝聚力的启动者、协力的创造者、团结的维护者。校长和副校长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更应是“合作伙伴”关系。在我校班子建设中,我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以学校利益为重,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回宿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带头、带动作用,发挥策划、协调和服务、治理作用,另一方面对每位同道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真心诚意地关心、支持、帮助和依靠他们,十分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工作上我们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工作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重大工作共同决策,同一行动,加强配合和协调。我校陆永放校长分管后勤,不辞辛劳,服务师生、服务教学工作周密、到位,保障有力;臧自安校长分管教学,教学工作的组织、指导、监控有方,尤其在六十周年校庆筹备中勇重担,内外联络,上下协调,周密部署,确保了庆典的圆满成功;狄继东校长分管教师培训和教科研工作,一方面一直兼任两班高三数学教学,同时分管高三年级,另一方面不断钻研教学理论,教师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也稳步推进。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校长班子整体上较好体现了年轻富有朝气,实干富有士气,团结富有锐气。学校行政治理职员除我以外没变一个,成效确十分明显,确实是我校领导班子间的统力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的最好体现。

三、真心诚意地对待和依靠全体教职工,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治理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需要尊重,渴看同等。对教师的治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布满人性化的治理,尤其要能充分体现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要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只有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创设*、*、宽松的学校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聪明的空间,才能终极实现理想的办学目标。

在学校治理中,校长应该尽量多地深进一线、深进课堂、深进到教师中往,了解思想动态,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感受教师的辛劳,吸取创新的思想,增强相互的了解,进步校长的亲和力、凝聚力,做教师的知心人、贴心人。我到湟里高中后的第一个月中,就和每一位校行政职员及学校资深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上进行了谈心交流,一个学期中基本上听了全体教师的课,找他们谈过心,天天工作时间中最多的是用和教师学生在一起,往得最多的是教师办公室和教室。

学校教师最关心的并不是福利待遇,而是得到尊重和信任,得到专业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校长应该和全体教师确立同一的一个熟悉:这就是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学校的发展。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教师成功的舞台。要充分调动教师内在的成就动机;要积极鼓励、倡导教师加强学习、研究,不断进步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让教师一展身手,脱颖而出。因此校长应高度重视在学校上下营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提供教师发挥舞台和展现机会,一年中,我们开展的有一定实效的工作有:将学校高级教师、学带骨干教师的彩照、简历、业绩、荣誉集中在一起,制作展板,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示,投进很少,但效果很好,上展板的教师受到鼓励,对其他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也有极大的鼓动作用;对新进教师,加强培训,加强锻炼,学校有系统地在他们中开展“五个一工程”,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一批青年教师很快从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对年纪很轻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也专门通过教代会制订了工作考核和奖励方案,对专业发展水平进步较大者进行重奖,以利加速营造学校名教师队伍,构建学校人才高地,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能力的进步。这些举措,很好地满足了教师的心理需求,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质量的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四、全面将“实干出实绩、治理出效益”的工作思路贯串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学校工作中,校风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治理等,都是非常实在的工作,校长假如仅是喜欢务虚,仅仅是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高深的教学治理理论或是空洞的口号和要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点点地,实实在在地将它们贯串于实际的工作中,才会有良好的办学实效。

在工作中,我们一贯坚持实事求是,想实招,讲实话

,办实事,求实效。校长首先要力戒浮燥,而要沉得下身,力戒表面、形式,而要求真务实。学校各方面治理工作首先要“实”,由于只有管得“实”才有干得“实”。在学校行政会议上,多次对全体同道明确提出了少一点思想家(切忌高谈阔论),多一点实干(管)者;少一点评论员(评点、议论教师),多一点服务员(服务师生、服务教学),少一点监视员,多一点引导员;少一点单干,多一点合作的要求。在后来的行政治理工作中,行政一班人也很好地体现了带头、服务、实干、协作的好现象,治理工作中表面的、形式的现象大为减少,为学校行政的高效运作提供了保证。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群众路线 高校行政管理 三思三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84-01

党的十以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列的终端,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用知识武装学生头脑同时,应把好质量关,注重德育的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同科研授课人员一样,应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更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引导和优质的服务使学生与社会进行无缝对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对自己进行深刻反省,强化作风,落实细节,归纳起来,就是要以“三思三问”为学,承担起党交给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

1 解“三思”强化自身定位立德树人

“三思”指的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根据十以来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思路和方向,来理解何为“三思”。

“我是谁”。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学的词典中把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更加有许多别称,如先生、教授、园丁等,从诸多的理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是个崇高、神圣、受人尊敬的群体。[1]要树立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理念,在社会外界冲击下,不为利益、金钱、地位所诱惑,甘心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崇高境界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做好党和人民交给的重要教育任务,不做损害教育事业和社会利益的事。

“为了谁”。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服务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催化剂。作为教师,必须要真诚的热爱自己的学生,想学生所想,做到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在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既是一种社会感情,也是友谊之情,教师只有把这种情感带到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育人的任务。但热爱学生并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应做到“严中有爱”。

“依靠谁”。在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论述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党的领导和支持是做好教育事业的根本源泉,也是做好教育事业的动力,广大高校教育者在依靠党强有力后盾支持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身业务,努力提高,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开拓进取,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依靠师艺师德完善自我来从事当代教育事业。

“三思”而后行,教师肩上担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一边是学生的现在,另一边是国家的未来,教师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不辱党和人民期盼,用教育报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更加应该给自身进行清晰定位,即服务育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崇师德师道,用自身的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来影响学生。

2 答“三问”改进工作作风脚踏实地

“三问”是对高校行政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向,做好“三问”是一名高校工作者最基础的要求。否有服务学生和其他教师的意识?是否坚持学习理论知识?是否用心用情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高校行政人员在整个教书育人过程中,承担了育人的全部任务,是一个学校的框架和面貌,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执行者,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协调作用。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行政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与时俱进的业务素质等要求。

高校行政人员首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现今高等院校行政岗位设置纷杂,有党务、科研、学生工作、教务、人事、财务、就业、招生和后勤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存在必要性和工作特殊性,分工的细化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无法替代,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爱岗敬业,正确认识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并学习新知识,丰实自身文化素养。作为高校管理部门,要有计划地培训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教育理论、行政管理知识以及公文写作能力等综合水平。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专家授课、典型教育、观摩学习和交流座谈等方式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思想素质过硬的行政管理队伍[2]。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者”意识,整顿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态度。面对教师和学生,要主动询问,耐心处理。严格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一切事务,工作过程要严密谨慎,注重细节,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服务意识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影响,作为高等教育的服务工作者,应坚持严于律己,认真对照党的纪律和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向先进典型看齐,改进工作作风,培养自身高尚追求。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服务对象处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不但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加强自身工作作风,教书的同时更应育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工作思路范文6

总结近几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可以用这几句话来概括,即抓住一条主线,做到两个三结合,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个策略,实现五个一,反思六个问题。

一、抓住一条主线:以校本研修活动为主线

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教师个体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实践证明,校本研修这种形式,对于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弥补当前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有多方面的现实价值。因此我校从校长到具体运作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院校组织的培训、教研活动及自身的学历进修外,每学年都把校本研修活动列入学校计划,精心安排,认真实施。我校每学年举行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平均40次以上,同时组织去外地考察学习培训的有60人次以上。2006—2008两学年学校用于外出培训的经费约21万元,请北师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的经费约8万元。

二、做到两个“三结合”:教学、教研和培训结合,通识培训、分层培训和人本培训结合

教师成长道路有常规道路和超常规道路两种。常规道路指的是传统的拜师傅、结对子,这需要教师付出十分辛苦的劳动,加上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条成长道路漫长,而且只是简单的观察模仿,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模子。而超常规道路则要求教师广泛学习理论,再进行大胆而小心谨慎的实验,最后探索出规律。我校是一所新学校,老教师少,新教师多,走常规道路存在老教师少的问题。而且学校起点高,可利用资源丰富。另外根据我校的目标——争取在五年内成为名校,如走常规道路教师成长的时间太长,满足不了我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超常规道路是适合我校教师成长的道路之一。实践证明,我校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

学校充分利用北师大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通识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听课、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四年来,邀请教育部官员、北师大教授、英美学者、魏书生局长、省市教育专家达八十多人。

学校还根据各类教师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导师制”培训:对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教师,采取导师带教的培养方式;“名师工程”培训:对骨干教师,学校启动了名师培训工程,2005年引进教育部“以学术能力为本的名师培训”项目,选送25人,学习怎样读书写综述、开展教育研究、撰写学术论文,逐步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目前我校已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教师1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13名;“量体”培训:学校有部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属各学科领军人才,为了使他们度过高原期,稳步向专家型教师迈进,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学校聘请大学教授或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定向培训,目前有三位高级教师和北师大教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

三、突出“三个重点”: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研究”培训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主要抓政治学习制度,采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定期总结反思的方式方法。2003年建校伊始就确定了加强对教师进行教育法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的工作思路。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师行为规范》,从仪表、语言、风范、思想、信念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每位教职工在师德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实践活动,如德育教育论坛,“我喜欢的职业操守语”的撰写、推荐和评选等,引导教师在业务上求深求精。每年都对班主任、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推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将师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采取学生问卷、考评组评审、领导小组认定等办法,使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学校建立校园网,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中和教师自律意识的提高上,收效极为明显。

在“教学能力”培训中,主要抓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课堂教学创新比赛等活动。我校每年12月份举行一届的“新课程杯”课堂教学创新比赛都把教学技能列为一个评价项目;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或比赛,内容包括硬笔书法、普通话能力、常用简笔画、课件制作、试卷制作等。如2007年举行教师硬笔字比赛、简笔画比赛,2008年举行硬笔字、简笔画作业评比,2009年举行粉笔字考核。对在校内比赛成绩优异者我们优先推荐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比赛,并免于参加下一轮相应的基本功培训,这样通过比赛、考核使教师对教学基本功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在“教学研究”培训中主要抓读书自修、推行“一组一题”、“带题进课堂”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案例、教育随笔及论文撰写辅导等活动。为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力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争做学习型教师,每年寒暑假校长向全体教师赠书,布置阅读并撰写心得体会或研究论文,开学之初进行评选。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教科研能力的过程。我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倡“带题进课堂”,科研、教研、教学一体化。建校以来我校先后承担了部级、市级、区级近30个课题。这些科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也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四、落实四个策略:管理从“严”,形式从“细”,问题做“精”,结果必“思”

一是管理从“严”。我们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严格操作。我们制定了《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和《校本培训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各种培训活动中加强过程的监控,每次活动都有点名签到和活动记录,影响比较大的活动还要在校园网上消息。我们还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内设5个文件夹,记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成果,学年末进行评价和交流。

二是形式从“细”。在培训中我们注意从细微入手,细致操作,细心组织。如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我们要审查导师的资格,召开拜师会,制定《新教师成长手册》,规定了师徒交流的次数和主题,相互听课的节数,各种计划、总结及公开课等要导师签字等等,都有详细规定,期末和学年结束时一项项验收。对教师的“两笔一画”基本功培训,我们已形成制度,每年都进行培训和考核,至今已编辑了两本“硬笔字、简笔画练习丛书”,并表彰了一批培训积极分子。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

三是问题做“精”。校本培训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做到精确提炼,精心设计,精细实践。如针对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的写法容易混淆的问题,我们请本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开了讲座,还结合五周年校庆出版《探索》文集,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文稿分开目录编辑,以便让教师参考对照,在每届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把评比“教学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等。

四是结果必“思”。我们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引导在新课程践行中坚持多方面反思,如“研究活动中的反思、参观学习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等。特别强调课后的反思,对教师备课本中的“教学后记”,我们提出五点实施建议:1.思想上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2.内容上一事一议,一得一记;3.写法上有感则长,无感则短;4.时间上记录及时,一课后随想随记,每个教案后必写;5.学校定期检查审阅。每学期检查、展示、交流教案,现在教师都养成自觉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实践能力,生成教育智慧,使反思教学成为教师的专业行为。

五、实现“五个一”

“五个一”就是打造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形成一批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培训项目,开发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辟一条通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校本培训之路。

1.打造一批学科领军人才。我们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各层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及教学技能比赛,促进骨干教师迅速成长,目前我校共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1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13名,区级骨干15人,合计占教师总人数的35%。他们已在我校的历届高考、中考和小学毕业会考,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形成一批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培训项目。我们充分利用北师大的教育资源,经过几年探索,在教师赴京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的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教师参与面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3.开发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为了满足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我校加大投入,在校园网上搭建五个资源平台。一是数字图书馆,目前已有1.1万册电子图书,最近通过发动教师选书,很快会增加到3.5万册。教师既可以在校园网内使用,也可在校外使用,还可以下载图书(即图书借阅),甚至可以在上面写书评、导读等。二是报纸期刊资源库,其中期刊库包含了1994年至今的1286种与教育相关期刊、杂志全文数据,报纸库包含了2000年至今210种与教育相关报纸全文数据,总数据量达2、5T,并且数据进行分类索引,检索使用非常方便。三是“国之源”资源库,它是一个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库,内含1—9年级各学科教学资源,其中有图片、动画、视频、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指导、课堂练习、测试题等。四是清华同方“动画课堂”多媒体教学工具包,内含2300多个动画,其中初中1500多个,小学800多个,这些动画覆盖了中小学主要知识,满足日常课堂教学需要。五是视频点播系统资源库,内有本校及外来的教学课件,教师可随时学习和取用。

4.建成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借鉴外校成功的经验,我校先后建立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案》、《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其中涉及校本研修的制度就有11个。这些制度保证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5.开辟一条通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校本培训之路。就读我校的学生家长,具有时代的特征。他们一部分是失地而成为城市居民的当地农民,一部分是购买商品房的业主。他们高度关注学校教育,但又不会正确引导孩子。所以我们把校本培训延伸到了家庭。中学部、小学部分别成立家委会,定期举行家委会和家长会,邀请家教专家给教师和家长作培训;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家委会成员举行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设立教学开放周,请家长进班听课并座谈;在校园网上搭建“德育网站”,内设“家校互动”、“教子有方”等栏目,刊登校园新闻和家教文章等。《厦门日报》08年12月19日在报道改革开放30年城市巨变时,以“校门口的那排布鞋”为题写了我校为改变当地家长的一些陋习,学校特意买来布鞋放在校门口,请穿拖鞋来的家长换了鞋再进校的做法,这就是用实际培训来提高家长文明素质,通过教育家长来实现家长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践证明,校本培训实现了家校教育的互连、互通、互促。

六、还需要探讨的六个问题

一是要不仅仅把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活动来运作,更要把它上升为一种课程来设置和开发,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它涉及到课程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在每次主题培训前,对教师进行需求的调查,征求意见,但这又很花时间和精力。

三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已经满负荷的情况下,既要开展集体性的培训活动,又不过分增加教师的负担,使教师能从心里认同培训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也需要组织者深思的问题。

四是在教师培训中,教师往往重视校外的教育资源,轻视校内的教育培训资源,所以,挖掘、培育和壮大本校的培训资源,发挥它的亲和力和教育力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五是教师年年培训、各种培训繁多,但我们组织者有没有反思过这样一些问题:每场的培训,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老师们是怎样看待这场培训的?培训后,教师的哪些能力得到提高,哪些能力没有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