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范例6篇

初中化学竞赛

初中化学竞赛范文1

一、注意尖子生的选拔。

要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平常就要注意精心选拔好尖子生。只有把那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实验能力和好奇心的学生选拔出来,才能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如我校学生姜维,她反应敏捷,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路开阔,学习兴趣高,笔下快,我就将她定为竞赛候选人。结果她在这次竞赛中一举获得省级奖。

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开拓学生视野。

常言道:“根深则叶茂”。化学竞赛也一样,学生平时能吸取较多的知识营养,才能在竞赛中得心应手,获取好成绩。因此,我平时就十分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例如,我在进行有关结晶水合物的教学时,启发学生知道如何测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方法;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介绍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在复习置换反应时,介绍铝锅烧水变黑的道理。介绍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参赛也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

对于竞赛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启发式,防止硬性灌输,如我在做铁的生锈实验时,先演示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学生通过动脑,就很容易得出在与水和空气都接触时易生锈的正确答案。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让学生对产生的H2与O2的体积比为2∶1的现象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推断水的化学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享受。

四、因材施教,强化辅导。

在进入竞赛复习阶段,我根据这些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他们的学习内容,以满足竞赛的要求。对课本及参考书中的一些简单题,让他们阅读即可。主要是练习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课本上的题或准备参赛的练习题。并给他们提供多种参考书、杂志、资料,以满足他们各自的知识需求。另外,在化学自习课上,专门抽出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研究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这对提高竞赛成绩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初中化学竞赛范文2

【关键词】 竞赛课 高中化学 优质 新课改

参加优质课竞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青年教师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自2012年我区全面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有幸参加南宁市举行的高中化学优质课两次竞赛,对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优质课有着切身的体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化学优质课的教法有一定的心得。

一、紧扣课标要求,把握教学内容

课标即课程标准,它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标中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把尺子。因此,在明确赛课的具体内容之后,要仔细研读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准确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同时,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的尺度。切忌不能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自己的好恶,对教学内容随意增减,对教学目标随意加深难度。例如,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中,关于“溶液的导电能力以及强弱电解质的定义”的问题,到底该不该作为本次赛课的教学内容?若增加该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因教学容量过大而超时;若删减,则担心课堂容量不够而被扣分。关于“电解质”的问题,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对本章节的表述为“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而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其表述为“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由此可以确定本章节教学内容为:(1)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酸、碱、盐的定义。而对电解质的要求,仅停留在对概念的一般性了解,而对“溶液的导电能力以及强弱电解质的定义”不作具体要求。因此,电解质的拓展内容,在赛课中就不能随意增加。

二、教学语言规范,注意教学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上,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它决定着学生的喜好。课堂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口语表达能力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把知识准确、科学、到位而又不枯燥地传授给学生。化学学科跟其它学科一样,教学内容严谨、逻辑性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在赛课中语言表达的要求就更高,不能出现任何有争议性的语言甚至是错误的语言,更不能出现科学上的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用词上要准确贴切,尤其是特有的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表达应该规范、准确。同时,备课时,最好要写“详案”,反复斟酌、推敲,才能在课堂上表达得更准确和完善。

三、理清教学思路,搭好教学框架

优质赛课,与平时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略有不同。为求比赛公平、公正,一般都在异地进行,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学生,加之教室后排还坐着若干位评委,授课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紧张的情绪,教学思路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不管教学内容多么繁杂,授课前一定要认真理清教学思路,搭建好教学框架,明确本节课主要应完成教学任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是着重讲,哪些只需一般提及,做到“心中有数”。以《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为例,首先要明确本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酸、碱、盐的定义。讲授的顺序为: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再从电离的角度了解酸、碱、盐的定义,最后引出电解质概念。

四、新课引入新颖,激发学生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一场表演。精彩的表演,能引人入胜,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新颖的新课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所谓的新颖,就是要有“亮点”、有“新意”。新课引入方式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1)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或问题作为开始的情境引入法;(2)以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的问题作为开始的问题引入法;(3)以对固有知识的回顾、反思,运用、迁移、拓展和类比等手段引出的温故知新引入法;(4)直接点明主题的开门见山引入法;(5)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的实验探究引入法,等等。新课引入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选择,但不管是哪一种选择,课题引入一定要有亮点,甚至是出奇不意,才能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近几年来,网络非常的发达,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很难让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能适当运用自制的教具开篇,在众多的选手中肯定会脱颖而出,让学生和评委印象深刻。例如,本人参赛课题《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引入,就是根据上节“物质的分类”的内容来制作教具的,课前,秉着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我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纸箱,制成尺寸大小相近的“卡片”,在每张“卡片”双面都贴上白纸,为使得“卡片”更加美观、精致,还用彩色笔给“卡片”描上边框,并在白纸上写上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赛课前,把它们随机分发给学生,引入时,请学生回顾“物质分类”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将“卡片”上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化合物可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这种教具不仅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还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随意改变。在使用时,不仅能复习上节内容,同时,给学生“惊喜”而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五、注意细枝末节,充分做好准备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赛场如战场。上好优质竞赛课,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注意几个细枝末节的问题:(1)赛前,到比赛现场观察上课教室、安装和调试多媒体课件,避免由于电脑配置不同(有条件的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影响动画播放效果。(2)根据黑板的大小,设计合理的板书。(3)准备好实验器材,有分组实验的,要先确定好所上班级学生的总人数。避免因实验器材准备不足,影响教学效果。(4)所用教具的摆放位置要设计好,便于教学中的使用。(5)计划好出行的路线和时间,避免因堵车或不熟悉道路而迟到的现象。(6)对于教师的着装要求,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在比赛场合最好着正装为宜。

总之,上好一节优质竞赛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好竞赛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广秋,汪佳敏.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M]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 黄都.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化学竞赛范文3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赛区,简称决赛。

1、初赛在每年9月中旬举行,笔试3小时,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市自治区分若干考场同时进行;

2、决赛在第二年春节前举办冬令营进行,分理论竞赛4个小时和实验竞赛4到5个小时共两轮。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应在第二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决赛选手为每个省、市、自治区初赛成绩的前5名。

(来源:文章屋网 )

初中化学竞赛范文4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弊端

(1)有的学校的体育竞赛项目少、内容简单,而且还有越来越少、越来越简的倾向,难以达到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无法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以及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现在初中学校体育竞赛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一学年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综合型运动会,并且竞赛的内容多少年来都停留在几个固定的项目上。当今学校体育竞赛项目多选择为田径、广播操、排球、拔河、毽球等。另外,少数学校开运动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并且由于受时间、安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运动会上只有径赛项目和跳高、跳远等为数不多的田赛项目,参赛学生少,场面冷清,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远没有排运动会入场式方队高。这样的运动会,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很难达到《课标》对学校体育竞赛的要求。

(2)初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内容上安排不合理,违背了体育普及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体育竞赛竞技性过强,难以达到健身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校所组织的体育竞赛应该是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绝大多数学校举办的竞赛从内容到形式没有跳出竞技体育的范围,跑、跳、投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很难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不少项目成了个别平时参加训练的尖子运动员的表演赛。所以,学生参赛的热情不高,不少学生只是到了运动会前一段时间,为了班级的荣誉,临阵磨枪。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很少,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场面空旷而冷清。这样的运动会怎么能达到广泛健身的目的呢?学校体育工作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学校举办竞赛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方法。因此,学校对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上,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迎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体育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智力。

(3)初中学校体育竞赛模式过于死板、落后,与体育教学的改革不配套。学校体育竞赛与教学内容改革不配套,给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带来不良的影响。另外,学校体育竞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没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现在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只有十多岁,还是孩子,虽然表现欲强,但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在当前学校体育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上,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提高。

二、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

(1)学校体育竞赛应迎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应根据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精力充沛、女生不好动等特点,确定竞赛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挑战运动极限的体能类项目,有展示运动技巧的灵巧类项目,有体现默契配合的集体项目,有对抗性项目和非对抗性项目等。可以是正规比赛,也可以是趣味性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男生喜欢的体育竞赛项目有:三对三半场篮球赛、定点投篮比赛、五对五足球比赛、篮球运球比赛、自垫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女生喜欢的项目有:自编健美操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定点投篮比赛、体操技巧性比赛、排球垫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毽球比赛等。这些小型多样化的比赛,由于趣味性强,易组织,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学校体育竞赛应降低竞赛难度,使得更多人能参与其中。现在初中学生期待的体育竞赛是难度相对较低,有趣味性,并且多设一些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让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参与其中,体会体育的激情与魅力;培养体育兴趣,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丰富课余生活。十几岁的孩子对成功获胜有着强烈的渴望,喜欢自我表现,同时对比赛不好又有恐惧心理,加之学生的运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完全用规则要求来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观赏性也差,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要求高、怕“跌架子”而望而却步。所以,学校体育竞赛应适当降低比赛的难度和要求,例如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降低篮圈的高度、降低排球的网高、排球允许四次过网等措施进行比赛。通过这些降低难度和要求的比赛,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学生的心里产生愉。这能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加努力展示自我,并进一步树立自尊和自信,从而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3)学校体育竞赛在时间安排及组织上应贴近学生,认真制定好学校的竞赛总计划和各年级的分计划。要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外活动课、体育课的测试课、各年级开设的第二课堂等阵地,精心组织、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同时,学校体育经费在投入使用上,切不可热竞技项目,冷群体项目,参加省、市比赛固然重要,需要一定的经费,但作为学校的群体活动,也应投入适当的经费,添置器材、修理场地、发放奖品;同时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宣传、协调工作,使各项比赛得以顺利地进行。

初中化学竞赛范文5

【关键词】小组化合作与竞赛 激励机制 效果

一、开展小组合作和竞赛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班级学生数多,课堂教学上很多存在“教师讲授,学生听说”的灌输式模式,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说”的机会,往往有相当多的学生被忽视,特别是中下生得到锻炼和重视的机会不多,学生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形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

二、小组合作和竞赛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或活动小组,共同开展活动和竞赛,它将学生的个人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小组成员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2. 有利于创造真实、生动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运用,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不断地实现自我纠正和提高。教师通过创造“人为”的语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动的语境中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比赛,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局面,让课堂气氛趋向活跃。

三、小组合作和竞赛学习的具体实施

1. 科学编排座位,合理组建小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性格、成绩等因素,按照好、中、差进行搭配,以4~6人一个小组,指定一名比较积极的同学当小组长,小组长可以轮流竞选,以便开展和组织小组间的课堂学习竞赛。

2. 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机制

当小组建立起来以后,教师要使小组的职能运转起来,还有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学习小组和组员都有均等的机会追求进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心理需求。一是建立鞭策“快马”的激励机制。每个班总有十几个学习比较自觉,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角色,比如小组长。这些同学要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去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营造浓浓的学习气氛。二是适当鼓励后进的团体竞赛积分激励机制。在学习竞赛中组织完成任务质量好的组长加1分,中等生加2分,后进生加3分,完成不好的酌情扣分。完成任务比较容易的组长,不光自己要完成任务,还要和中等生一起去帮助后进生,这样本组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形成大家都去帮助中下生的良好气氛,后进生也会因此感动而更加努力了,这样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开展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学习竞赛活动。

学习小组的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后,教师就要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小组化,还要使课外活动也小组化,努力促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促成主动学习的风气。

(1)课堂教学活动小组化和竞赛化

课堂教学活动小组化,就是要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完成大部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小组活动占有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最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评价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表现和效果。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任务型驱动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小组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开展多种竞赛项目,比如对话表演竞赛、拼写单词竞赛、听力竞赛、造句竞赛,翻译竞赛,笔头练习竞赛,游戏竞赛、阅读理解竞赛、作文竞赛等等。

(2)课外学习活动小组化

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内的延伸和补充,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外学习中得到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养成。在农村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在缺乏家长辅导和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建立以村庄为单位的若干学习小组,指定一名优生当组长,组织竞赛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得分,汇总到课堂小组得分当中,课外学习竞赛的项目可以是:课前预习竞赛、课后作业竞赛、背诵单词、课文竞赛,阅读竞赛,编对话竞赛等等,教师可以适当提前帮助组长布置好竞赛题目。

四、开展小组合作和竞赛取得的初步效果

1. 合作和竞赛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化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评价激励机制更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心理需求的途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成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主动奉献精神

初中化学竞赛范文6

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一是提高认识。我省把组织好、开展好竞赛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要求,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与全省其他大赛一并重视、一并落实、一并表彰,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围绕竞赛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二是建立制度。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结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江苏省复赛活动,于2009年开始组织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与我省的创新大赛、技能大赛一样,形成年赛制度。三是组织落实。省教育厅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为主任的竞赛组委会,各市教育局职社处处长为组委会成员,下设秘书处,并以下发参赛通知,对竞赛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成立了竞赛领导小组,建立校内协调机制,明确专人负责。

制定方案,规范有序

省级复赛组委会依据“文明风采”竞赛的实质内容、主要特点及其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竞赛活动方案,指导活动开展全过程。首先,按通知要求使用现代化手段认真做好参赛作品的分类、登记工作,给每一件作品编号,并登陆相应数据库,为评选后期的数据统计做好基础工作。第二,组建来自全省高职院校、教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任评委的评审组。组织专家分类制定了评审标准。第三,作品分类评审,分初评、复评两个环节。初评环节把作品初分5等,淘汰不合格作品。进入复评环节,并对等次有争议的作品采取小组复议的方式,力争评审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评审工作在江苏省教科院集中进行,相对封闭的评审场所保障了评审工作的有序和保密。第四,评审结束后,获奖名单在江苏职教网和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网上公示5天后正式公布。同时根据参与的数量、质量和学校德育成效,评出学校级组织奖30名。十年来我省参赛学校和学生逐年增多,参赛作品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全国共有2856所学校、117.5万名学生、102.2万份作品参加初赛,近5000份作品进入全国决赛。当中我省选送了300份作品(选手)参加决赛,共有297份作品(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19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61个,优秀奖184个。一、二、三等奖获奖数均为全国第一。江苏省复赛组委会获得2013年竞赛优秀组织贡献奖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十年成就奖。

重在参与,以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