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篮球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篮球教学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课程;篮球模块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教师在篮球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在这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篮球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教学的课时有限制

从总体上看,初中体育课程中的篮球模块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每两个星期才能安排一次体验课程,虽然有时候根据情况进行课时的添加,但是整体的教学质量依旧偏低。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全日制的初级中学学生而言,体育教学大纲中,篮球模块教学的课时设置时间偏少,没能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所以这就对篮球模块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制约。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篮球教学课时有一定的限制,教材的内容也不够全面,究其原因是受到技能传授不足的影响,导致篮球实践活动不足,使得学生很难对篮球运动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把握。教材的内容也不是很精炼,特别是篮球学习中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等基本技能的认知度是有限制的。(三)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不住初中学生的身心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发展,若使用单纯的开展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继而也不能对学生的身心素养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其实反映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明确的把握。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模块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强化动作示范

在初中篮球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体育教学与健康篮球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进行有效练习,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篮球动作进行强化训练,纠正其中不规范的地方,教师要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技巧。在篮球教学工作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便是进行示范。这种方法非常直观,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好处。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以标准的动作为学生进行演示,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篮球这一运动的具体要领以及运动方法。第一,以教师应当采用完整的动作进行示范,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细致地将每一个技术要领示范完全,从而更好地将完整的动作和概念传授给学生。第二,应当在示范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重点动作加强重视。在示范的过程中要对重点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跟着模仿的过程中加强理解。第三,采用对比的方式开展示范教学。教师在进行示范的过程中,可以将正确的动作与学生错误最多的地方一边对比一边讲解,让学生能够对自身错误的习惯性动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有利于对错误进行纠正。

(二)强化篮球实践活动开展游戏比赛教学法

篮球教学模块的开设,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得篮球实践教学活动能被更好地强化,进而能积极借助于游戏活动构建比赛教学模式,使得初中篮球游戏能围绕篮球基本教学任务开设。第一,编排的篮球游戏需要围绕具体的篮球活动进行,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篮球运动的游戏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通过击鼓传球的方式,进行篮球的传递,但是传递方式不是依次传递,而是在节奏中进行随机传递,若球在哪位同学手中没有接住,就算失败,要表演一个节目作为惩罚。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此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传球的技术技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多加训练,反复的接球和扔球训练中,学生能对如何判断球的走势有一定的技巧,继而能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在实践当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对抗比赛。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个人技术水平搭配,要让每个小组中都有技术过硬的学生,也都有技术相对落后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分组,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比赛当中发挥出自身应用的作用,防止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对抗的过程中,学生在篮球技术上的各种缺陷都会展现出来,有些学生的投篮技术不过关、有些学生的突破技术不过关、有些学生的运球能力薄弱,这些问题教师都要一一记录,并在比赛之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第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篮球教学,让多媒体设备与篮球运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深化初中篮球教学体制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束语

篮球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拥有着极为浓厚的群众基础。但现阶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篮球模块教学存在课时限制,教学内容局限性与对初中学生身心把握不足的情况。所以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理念,以强化篮球示范动作。

参考文献:

[1]杨小明,陈华福.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篮球教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7(11):17-18.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动参与;策略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进行,围绕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政策陆续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都体现出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的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推进是实现好政策的重要途径,做好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是教育过程的关键。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之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不够,客观原因之一是在其学习阶段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每件事物发展的背后,决定事物发展性质的是内因,个人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影响着事情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初中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个人对事物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加上他们这个年龄段强烈的好奇心,稍加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美国篮球之所以兴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个人对篮球的喜爱,在他们兴趣的选择阶段,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加上学校的篮球文化,很快让他们对篮球产生了兴趣。初中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比如,老师在篮球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讲篮球的历史,让学生知道篮球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可以讲一些关于篮球的新鲜事物,激发起同学们对篮球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同学近距离的观看学校的篮球比赛,给他们直观的感官体验,最后再给他们看一些扣篮大赛类的视频,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冲击,相信在他们的惊叹中一定有人会对篮球产生兴趣。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具象化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开发与合理利用也非常重要。同时,在丰富教学活动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也要让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让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带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呈现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实践,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能够掌握各自喜爱的体育技能[1]。丰富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继承传统体育项目,还要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更要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优势,在继承与创造中走出一条自己的体育教学之路。例如,健身街舞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街舞的欢快节奏和频繁变换的舞步可以给年轻的中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街舞的简单易学也使初中学生更易上手,既增加了他们的律动感,也增强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健身街舞有利于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

3让学生成为主体

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根本之策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让老师在教学中渐渐淡出主体地位,这样做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学可以有时间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多思考,更好地去为学生服务。学生一旦没有主体意识,就很难有积极性,这样很容易导致参与程度的降低,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只有不断地强调主体意识,不断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与学并不是一对矛盾的观点,教与学是紧密相连与相辅相成的,控制和把握好教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男女个体差异就是尊重和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作用,在跑步练习中,对于男女要求的不同,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教学显得更加的人性化[3]。

4注重个性化教学

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老师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往的体育教学类似于大锅饭的样式,不太注重个人的发展,让每个人在已有的体制中去实践,这样,显然的弊端是教学方式单一,没有针对性和突出的地方,没有注重个性化教学,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例如,班级不喜欢参加足球训练的同学,学生是由于自身的协调性,以及足球动作要领的复杂性而不感兴趣,初中体育教师了解其原因后进行调整,可以让学生参加跑步,跑步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这样也能达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增强自身素养,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遵循其兴趣的选择更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5引入评价体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多与学生的互动了,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教学评价对于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评价成为老师调整课堂进度的一个参考,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独角戏的角色,有了更多的教学重点,教学的节奏把控更容易,这样做的结果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思考,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评价体系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老师,在对老师提出看法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问题进行纠正,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建立。例如,体育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体操动作要领的掌握,可以让他们通过展示,老师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后,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6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初中体育教学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学校获得渊博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立足学生,注重学生兴趣的开发,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同时注重个性化教学,引入课堂评价体系。体育教学的改革,让初中体育教学和教学实践相互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获得发展,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毅.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2017(20):16.

[2]王虹鉴.探讨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244-245.

[3]牛永萍.谈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快乐阅读,2013(4):36.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运用分析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为英语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初中英语教师要选择适用于当前教育需求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初中英语教师有效提高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简单的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详细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含义、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一种比较重要、也十分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详细来说,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标地创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地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较为容易、轻松地理解课堂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和教师形成一个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教学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初中英语在未来几年内的持续发展[1]。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手机、电脑等智能软件的应用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语更是无处不在,逐渐成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系统的学习英语、为英语打下坚实基础的一个时期。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在这个阶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一些形象生动的情境,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把抽象的英语知识变得简单、直观,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也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长此以往,可以促进初中英语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教育工作者对初中英语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下的形势所趋,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初中英语教师针对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初中英语教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英语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还可以让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考,让学生有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欲望,可以有效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在初中英语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初中学生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这样单方面的英语教学课堂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对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一定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下,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接收到初中英语教师传递的真正信息,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就会十分的低下。而初中英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学,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基本的学习英语的状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有较高的兴趣,进而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表达。由于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很多环境上的限制,很少有机会真正进行纯英语式的交流,所以学生没有办法在英语运用能力这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锻炼。这个时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创设英语情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理解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来学习课堂内容。初中英语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初中英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这样就可以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导入了有关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英语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同时学习多种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记忆这些英语知识的时候更加简单深刻。初中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代入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最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英语知识、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关于“篮球basketball”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篮球相关的图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在正式开始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些篮球明星的比赛视频[2]。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篮球”这一课时,初中英语教师就可以拿真正的篮球到课堂上来,请学生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喜爱的篮球明星,或者用英语来描述自己喜欢篮球的原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方面英语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其他球类的英语,比如乒乓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等。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面放一些有关于这些球类的图片或者视频文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这些球类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尝试着用英文说出这些球类的名字。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真实环境和良好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篮球的存在。教师播放的视频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知识的无处不在。教师要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用新颖、有趣的课堂内容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英语知识。

(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创新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把初中英语教师当作课堂的主人,不停地给学生灌输课本中的知识,有些初中英语教师甚至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做PPT进行教学的时候,内容都是和课本上面相差无二的,这样仅仅是一页一页把课本讲下来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愈加低下,进而更加反感学习英语。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的效率,可以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出适合初中学生的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到他们才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学生自己的所思所想。初中英语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英语方向上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采用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将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初中英语课堂显得更加有趣、和谐,而不是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暂时脱离英语的课本内容,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的做法反而更加有效地将课本内容高效地传达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不要拘泥于课本内容,带领学生放下课本,给学生创造锻炼英语运用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一个单元词汇的时候,可以结合复习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于这些词汇的小游戏,在课前的几分钟带领学生完成游戏并且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平均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按照顺序在黑板上面默写所要复习的词汇,一位学生写完之后下一位学生立马上去,最后所用时间最少、默写词汇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最后输掉的小组需要接受惩罚,在班级里表演与英语有关的节目,比如唱英文歌曲等。这样趣味性十足的小游戏一改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复习巩固英语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课堂内容,在无意之间还可以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出来。之后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学习AskingtheWay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脱离课本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份地图,请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假设自己所处的位置,想要到达的地方,然后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出来。教师还可以请几位学生出来模拟一下问路的情境,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会一些问路和指路相关的简单浅显的表达方式以及关于方向的单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情景教学可以让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变得灵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认知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切身感知英语内容,完成英语知识体系在脑海中的构建,从而促进学生在个性上面和谐统一的发展[3]。初中英语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创新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初中英语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学生在英语方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4):115.

[2]陆宝珠.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4):13.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4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分别为80.1和79.8,标准差分别为9.43和8.78,对两组身体素质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55,P值为0.163,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分别为83.7和80.9,标准差分别为9.33和9.47,对两组身体素质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83,P值为0.075,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达不到有统计学意义程度,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篮球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实验,篮球选项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罚篮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罚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1.5和1.47,标准差分别为0.7和0.6,对两组罚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0.45,P值为0.64,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罚篮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3.45和2.81,标准差分别为1.01和1.03,对两组罚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2.85,P值为0.004,P﹤0.01,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初中生的罚篮成绩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半场跑篮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5.71和5.73,标准差分别为1.13和1.08,对两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0.78,P值为0.89,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半场跑篮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4.98和5.43,标准差分别为1.32和1.27,对两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86,P值为0.114,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程度,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5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深入,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育课堂的高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产生体育运动兴趣,从而实现体育高效课堂。本文主要对师生关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师生关系僵化的原因,探究了促进融洽师生关系建立的有效策略以及良好师生关系如何促进体育高效课堂。

关键词:

中学体育;高效课堂;师生关系;原因;策略

1、师生关系概念的界定

师生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区分。广义上的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这种说法比较概括,是对师生关系的抽象解释和归纳,是一种宽泛的界定。狭义的师生关系是指的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包括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这种说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片面化的解释和说法。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师生之间的认可,用亲切的语言和亲密的行为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得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可以产生自信,产生乐学的态度。学生亲历了情感体验会产生运动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体育课堂活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逐步形成自由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提高运动能力,感受大心灵的成长和体育学习的快乐。

2、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的原因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导致了师生关系僵化,这里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师生关系僵化的原因。

2.1、教师素质以及对待学生态度

教师方面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教师素质,体育教师的学历是不同的,从事工作时间不同,获得的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以及个人修养等不同导致了他们会和学生建立不同的师生关系。其次,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投入真情,表现出应付的态度,看不惯学生不遵守纪律,对待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态度,往往对于体育好和听话的学生会有一些偏爱,而对于运动能力差,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会存在着格外严格的态度,有时对于这样的学生不问是非,不容解释就乱发脾气,批评学生,使得学生感觉教师脾气暴躁,不好相处,课堂存在着畏惧和叛逆思想。再次,体育教师有时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例如简单的立定跳远,有的学生就是跳不远,这种不理解会导致对待学生不公平,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学生,有时会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教师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和态度就不能耐心教导,细心指导,使得原本不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

2.2、学生态度以及对待教师挑剔

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发展,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时可能是偏激和不成熟的。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膨胀,自尊心与独立人格随之不断增强,不希望别人的管教和约束,否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基于此对体育教师比较挑剔,他们感觉体育教师并没有满足他们理想教师的要求,心理产生厌恶和排斥的心理,对体育教师要求很高,导致了他们不能真心地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很多学生这种思维定势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存在着不满,课堂学习中对于体育学习没有兴趣,进而不愿意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体育课堂运动不主动,学习不积极,运动能力和对于动作的技巧掌握的不牢固。其次,男女生性格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男生往往喜欢运动量大的项目,而女生则喜欢相对静一些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不能依据某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改变。这会让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从而不积极参与。最后,学生也有不理解体育教师的地方,他们会感觉教师总是冤枉自己,而老师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体育教师的批评是针对个别学生,可是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在一个小范围内蔓延、扩展,使得很多学生都对体育教师产生反感和厌恶的心理。这些原因会让学生敏感的神经不断发作,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融洽。

3、促进师生关系融洽的有效策略

3.1、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加强师生的亲密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体育教师要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从体育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上找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具有渊博的体育知识,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项目的讲解时可以侃侃而谈,并且运用很多具体运动员的事例来进行讲解会使学生刮目相看。体育教师在对于动作要领的讲解中可以言简意赅,配合示范演示,用规范的动作和专业的运动术语来吸引学生,令学生佩服地五体投地。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运动能力强会使学生产生佩服的心理,从而爱屋及乌,主动地进行体育运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强,个人修养高会促进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的素质高了也会积极地配合教师,参与到体育课堂上,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和学习,与体育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师生的亲密度。

3.2、课堂融入真情,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融入真情,用教师的真心来感动学生,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和状态,促进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体育教师真心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运动潜能,会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魅力和运动的趣味,从而产生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课堂运动中,成为运动的主体,积极地探究运动技巧和动作要领。学生有了学习热情,体育课堂上改变了教师灌输的学习模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很多学生怕热、怕晒都不愿意进行运动,纷纷请假。其实教师心理很清楚,学生就是没有运动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把学生带到了一个阴凉处,并教育学生,运动要不怕苦,不怕累。学生体会到了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育课堂运动便积极参与了。

3.3、行动体现理解,创建和谐融洽课堂

黄育慈认为,“教师要蹲下来,走到孩子的中间来!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体育教师要想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多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行动中表现出来,用教师的善解人意来搭建良好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感受体育的快乐。例如在学习《篮球》时,教师教授学生“三步投篮”的技巧:“一起、二稳、三高跳”。一起就是抓住球迈出第一步后必须把三步上篮动作做完整;二稳就是要掌握好方向,躲避对方的防守;三高跳就是尽量地跳高,接近篮筐,把球更加准确地投进去。篮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运动项目,但是这样专业的运动技巧和运动动作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很多学生做起来都是手脚笨拙,课堂表现并不是很突出。面对学生这样的表现,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讽刺或者是挖苦,而是要理解,帮助学生找到在运动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进一步指导学生,促进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规范自己的动作,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实现体育高效课堂。

4、良好师生关系,促进高效体育课堂

4.1、师生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主动地进行运动和探索,促进学生对于运动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和学生体质的增强。学生在互动中会探究动作的要领,通过师生对话和沟通营造良好体育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高。例如在学习《百米速跑》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于速跑动作技巧和要领的掌握,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学习环节,学生和教师在这里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于速跑动作要领的认识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和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

4.2、多元评价,鼓励表扬赞赏学生

体育课堂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多元的评价,能够从多角度、多视角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陷。评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赞赏性的评价,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主动性。体育教师在评价重要从多视角、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以鼓励的态度为主。教师的鼓励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掌握体育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跑》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800米训练,一位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学生居然第五个完成了跑步,真是令人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地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协调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不能对学生进行统一授课和评价,要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感受到教学内容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从而通过情感和知识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探究中。体育教师看到了学生的差异,课堂教学融入真情,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会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和蔼可亲、公平对待学生,又要严格要求、规范学生,在学生之间树立威信,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范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融洽自然会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和学生对于动作要领和动作技能的掌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动思想,实现体育课堂有效学习。

作者:邓淑芬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姚尚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2]俞杰.基于良好师生互动的高效体育课堂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谭光锋.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与策略[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08.

[4]张娟娟.和谐师生关系寓于“和谐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0.

第二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小学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体育这方面,当代体育竞争不止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它所代表的更是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新的中学对体育教学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革,要求教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知识的严格掌握,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对此,从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出发,写出了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找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

由于我国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户外进行的,所以学生上课活动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这就使得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有好几个班级同时在户外进行教学,如果有其中任意一个班级在上课过程中所发出来的嬉戏声音比较大的时候,那么别的班级的学生就不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指挥或者讲解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老师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比较特殊,户外空间非常大,这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控制比较困难,并且教师对学生所发出的命令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接受教师所下达的指令,最终造成体育课堂教学不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在迅速高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的氛围和积极性也在不断地增强。可是,在目前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由于被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影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比较重视书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这就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所谓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说的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与一定的技能,还应当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运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学习的要求。然而,要想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一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上从对体育没有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上从不会到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进步与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当前的发展以外,还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初中学生的实际不符合

当前,许多初中体育老师一味求新求异,以便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比如,很多的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手段,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却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手段的变换,以至于很多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常常走神,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况,更不用说探讨体育问题了,这不仅达不到改革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受传统制度的影响,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体育方面的知识,很少与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课堂互动。即使有一些互动,互动形式也过于简单。初中体育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输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现阶段,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局限于体育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交流互动。例如,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给学生一味地布置活动任务,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而不是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和探讨。同时,教师也不参与到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而仅仅是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与学生更不会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3.初中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问题缺乏深度

交流内容比较简单,缺乏深度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课堂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也积极地开展交流活动,但是,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却始终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进行体育课堂交流互动的这一环节中,大部分教师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将学生作为交流互动的主角,这就使得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学生在交流互动时,他们的思维会紧紧跟随教师的思维,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就导致他们对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没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探索。

4.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把教师作为中心

在上课之前通过备课的内容与设计好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具体的动作,教师在旁边对其指导。由于体育教学属于技巧性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技巧练习比较注重,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分步骤把技巧教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模仿老师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就这样长时间地反复练习,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以往传统教学没有给学生对体育问题进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够领会体育运动的真谛,在学习中存在茫然的感觉。

四、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改变狭义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出现,目前已经把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全面提高素质作为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并且把这项目标列入了当前体育课堂标准当中。初中体育作为可以挖掘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本能。它的特点在于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的常规,不去依赖书面知识,有创造地对体育知识产生好奇心。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包括许多体育老师,一听到素质和探索以及创造这几个字就感觉非常的神秘,而且一致地认为这几个字与初中体育完全没有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依然习惯用以前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探究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素质,一味地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自然走入接受学习的老套。而是要相信学生,通过营造氛围、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自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设问。这样才能够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初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热情

当前社会,网络之风盛行,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受网络的影响特别大,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地被游戏时间所取代,那么如何才能扭转当前这个局面呢?兴趣是每个人参与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人,他们要想学习好一件事情就必须首先对所要做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体育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地学习。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年龄特征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灵活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对体育充满兴趣,这样他们学习体育的效率就会更高。

3.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生活情境

引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突破点,从与初中学生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与案例出发,如果合理地把体育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从而把体育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当前,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其实仍然存在体育内容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段距离的问题。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以前那种按部就班的方式已经完全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不符合。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合理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整合教学内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把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体育问题合理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体育的应用价值,从而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制造悬念,更新观念

制造悬念、更新观念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体育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知识越来越多,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要做到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首先要做到的是更新以前老旧的观念,摆正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为学生设立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体育新知识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互动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就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由于体育学习需要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和谐、轻松地互动氛围,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互动性,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对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互动性的积极作用,把其放在教学理念的重要位置。利用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只需要加以引导,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萍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开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2015(8).

[2]刘胜广.浅析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4(13).

第三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这里研究了实现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完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这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教学理念陈旧,课堂模式单一,体育课时被随意压缩等情况依然存在,学生体育学习运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强,运动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体质状况甚至出现下滑现象。这些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要通过创新体育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体育教育的的有效性,为学生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对中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

所谓的体育课堂有效性,指的是体育教学行为具有效果,能够产生效益。如果在体育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学习、练习,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各项体育技能,学生能够成功掌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运动,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可以称之为体育教学是有效的。反之,体育教学是无效的。我们研究体育有效教学需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投入,可看做学习时间的投入,第二,产出,可看做学生学习的结果,第三,体验,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体验过程进行衡量。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有所收获,能够获得积极的体验,这种教学就是有效的。

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1.加强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在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情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管得太死,怕管不住学生,学生太乱,因此,体育课中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的内容进行活动。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做主宰,喜欢不停地讲,抓住课堂时间不放松,每一分钟,教师都安排的有讲解的内容,有训练的内容。这种单向进行知识技能传播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体育教学效果低下。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探究活动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2.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能够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反之,教学目标不科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行为就会出现偏差,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在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中,教师不仅要参考体育教材目标,更要能够结合学生的情况,设置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能够结合学生的不同体育运动基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置要有明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都清楚自己在某节课中需要完成的预定教学目标任务。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运动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体育的有效教学。

3.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其实,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比如,在投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的挥臂动作。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双手拉皮筋进行前伸练习的内容,可以选择同伴间做牵引练习的内容等等,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是要能够尽量选择趣味性强的内容。比如,在体育课中,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在课堂开始阶段,设置一些游戏活动,活跃气氛。这些游戏活动,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学习的兴趣,这种内容选择是很有效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尽量选择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内容吸引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有的教师就围绕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设置的有“抬头看天”“不倒翁”游戏,这种游戏蕴含着动作要领,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动作要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

4.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要实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要重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指导工作。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动态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基础上,为学生分组,开展分组指导,这样,才能提升体育指导的效率。比如,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中,领悟能力很强,教师所有讲解的体育理论知识,他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动作要领。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多关注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情况,要给他们开小灶,为他们提供更高的运动要求,给予他们特殊的培养。而对于能力水平一般学生,教师就需要多给与他们关怀与照顾,能够积极走进他们,发现他们在练习中的问题,能够一对一地对其进行指导、教育,鼓励他们多探索,多发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学习方法,不断的改变学习态度。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体育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目前,虽然教育改革力度较大,中学体育教学也在推行体育教学改革,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的情况。我国学生的体质水平连续多年出现下滑情况,这与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关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体育教育的研究者,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关注课堂的有效性,要能够积极制定有效策略,探究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能够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周根生 卢鹏 单位:修水一中

参考文献:

[1]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

[2]张兴洪.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陈明基.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四篇:中学体育课堂篮球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篮球作为中学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学生喜爱。篮球教学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运动员相互配合,发挥集体战斗力。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正确指导,是篮球教学中的关键。

关键词:

中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中学篮球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多地区都进行了课程改革。其中,对篮球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了重点。众所周知,篮球一直是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要求教学活动不应受到局限,而应该将篮球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之下,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篮球知识,从而促进篮球教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篮球的教学效率。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中学生求知欲强,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据研究,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他们接收新思想的机会就越多。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明白在篮球教学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剩余时间,给学生展示花式运球,并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篮球的兴趣,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的篮球课教学模式经常是老师给学生讲解这个动作应该怎么做,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做看,体验一下。但是这样非常乏味,与中学生的性格不相符。学生学习起来就很被动,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让学生懂得学习和快乐地学习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英国的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区别。街头篮球注重形式上的“玩”,将篮球运动看作是一门艺术,既有随意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篮球文化。而三人篮球则是正规球赛的简单形式,比赛的时间短,规则简单,人数少,注重球员之间的默契配合。通过讲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注重学生个性,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他们按照特定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以达到让学生牢记动作、学会动作的主要目的。但是,体育教师应注意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试着去寻找每一个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关于篮球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有关篮球问题的思索。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问学生:“三步上篮的技巧性在哪里?”学生思考不出来,就会自己去实践,这比纯粹的说教更有效果。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运动天赋。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动作要领,学生告诉教师那些地方还可以改进,从而师生共同进步,达成教学的最终目标。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篮球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注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扬个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转变教学策略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动作迅速,在运球时,他们会采用交叉步的方式,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得分。他们灵活运用自己的运动特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样,学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运动潜能,还提高了自己的篮球水平。

3注重因材施教,活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教师在授课时,要遵循安全第一,以学生为重点的原则。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已往教学中出现的沉闷局面,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因为学生对课堂上讲授的篮球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水平也各不相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一组讲授的知识深度不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具体的实行方法为:在篮球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学生进行测验。比如,向学生询问传球、运球、三步上篮等基本内容。根据考试结果,教师就能大概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将学生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进行分组。不同的组讲授不同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进度,还能活化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教学法。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队,让他们进行比赛。通过实际的对抗,让学生自己知道不足在哪里,优点在哪里。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而,将比赛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比赛,学生的篮球水平被巩固和加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课堂中多打比赛,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篮球中的技巧。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活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活化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发现学生的运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巧。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时体验乐趣。同时,中学篮球的教学还要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赵仕明 单位:四川省西充县张澜学校

参考文献

[1]郑乃群.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成才之路,2015,(23):34-37.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6

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建立好自身的形象,更进一步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夯实基础。首先,体育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工作。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在此之前教师就要做好表率工作。体育课大多教学课程是在室外完成的,遇到严寒酷暑,教师必须更加坚定的为学生做好榜样,积极进行训练演示。在传授新的动作之前,体育教师都应该事先做好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教给学生,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积极学习。其次,大力开展师生交流工作。初中的学生正在青春敏感时期,此时的教师需要多加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做到一个全民啊了解,知晓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直接的掌握教学信息。师生之间达成共识,也会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同时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所提升。最后,体育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协助学生一起走过思想方面的障碍。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自然而然拉近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官

时代在发展的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了。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学生可以更大范围的学习到体育知识,室外的知识学习情绪也会得到舒缓,学生的难点解决能力也会有所加强。通过多媒体的协助,课堂的教学内容层面也会扩大。传统的体育知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将原本呆板的体育知识在多媒体的转换之下变得生动,除了讲解书本中的体育知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学生介绍某些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发展的过程,学生也可以进一个层面对其了解。

除此之外介绍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之一,学生会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学习要更加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不仅如此,多媒体的高效利用也会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舒展。由于室外教学的本质原因,许多项目的训练需要耗费大浪的体力,训练的环节也比较单一,运动之后学生都会觉得乏味。在此情况之下,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一个缓和,学生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环节,也不会影响下一节课的进行。体育教学在某些时候也会遇到瓶颈,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动作或者某些快速的动作学生无法牢牢掌握的,体育老师可以播放影像视频,通过慢镜头播放或者动作分解进一步为学生讲解。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方面进行学习,之后自我领悟。区别于以往的体育教学,此种的教学模式也会促使教师以及学生知晓课堂的重点,提升教学效率。

三、创新合理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的体育教学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欠缺。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方式,更高一层地推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体育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分别进行演示。在体育课堂中,如果学生过多,体育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对其他人进行指导,对其他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进行及时改正。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指出其他学生的不足,相互点评,共同进步。普通的体育项目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时候会比较枯燥,例如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乒乓球弹球等动作,遇到这些训练学生的积极性都不会太高。此时体育老师可以将这些训练转换成一种游戏,如将篮球的运球动作与100米跑步结合,学生的斗志被激发。一轮游戏之后学生的乏味感会渐渐消失,训练的目的也达到了。

四、全面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层面

组织某些体育活动是为了对初中的体育教学进行适当延伸,有利于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提升。开展兴趣活动主要结合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本地的传统体育教学。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如果本地区是篮球运动比较发达的区域,同时学生中对篮球有兴趣的人数占大多数,此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展开一些体育篮球竞技,除了普通的篮球球技对决还可以开展篮球知识竞赛。第二个要素就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体育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是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满足。此时此刻,课外活动的展开就显示了其根本作用,弥补了课堂中无法完成的缺憾。男生与女生的兴趣爱好有差别,可能男生更加感兴趣的是篮球,而女生更加喜欢的是排球。

依照不同的需求,体育教师可以开展篮球兴趣小组和排球兴趣小组。专门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得到了自我的满足,除此之外身体的锻炼目的也达到了,一举多得。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整体生理以及心理要求。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治安问题也不容小视,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地传授学生一些自我防卫技能。在学生中开展了自我保护兴趣训练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应对不法伤害,如何在关键时候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防身术、自我急救术、卫生保健常识等方面内容的指导,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结束语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素质,让初中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教育部早早便将体育列入中考考查范围,目的在于提高师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学校长期存在功利性教学思想,所以虽然人们逐步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却错误地展开了应试教育,让学生们不断重复应试体育项目动作技能,导致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当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就恨不得完全脱离体育运动,根本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作用。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不仅再一次强调了体育课程对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还强调了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一、显化体育精神,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体育精神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在有许多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会专门强调运动对优化人们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显化体育精神,突出各个体育项目的优秀品质与体育运动员的可贵精神,丰富初中生的运动感受,激发初中生的积极运动心理。为了保证体育精神的激励作用与启发作用,初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初中生所欠缺的心理品质与运动追求,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的偶像渗透体育精神,强化体育精神的育人效果。田径教学是初中体育学科的重要内容,800米长跑也是中考体育的基本项目。所以,笔者会经常展开800米长跑训练,还会设计一些有利于发展学生毅力的体育游戏。但是,本班大多数学生的心智十分脆弱,每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双腿酸软的身体情况时,便会立即中止长跑训练。然而,“极点”现象经常出现在中长跑田径训练中,其实是学生产生身体惰性的信号,并不代表长跑训练超出了学生的身体负荷强度。因此,笔者便收集了一些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案例,还以马拉松比赛让学生们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周末观看《阿甘正传》这部经典电影,学习阿甘这一电影主人公从不放弃的优秀品质。在笔者的激励与鼓舞下,本班学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干劲,每个人都重燃斗志,努力克服自己的身体反应,消除“极点”现象的负面作用,感受突破自我、实现运动进步所带来的快感与成就感。借助这个案例,笔者着重强调了体育运动所坚守的坚持理念,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这个优良品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品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懂得坚持的意义。

二、借助学生运动行为,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心理

初中生一直都被认为是最令人头疼的学生群体。相比较小学生,初中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更加鲜明,不再是乖乖接受教师教导的孩子,而是渴望自己当家作主,希望教师可以认真倾听与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相比较高中生,初中生还不够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未定性,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与侵蚀,导致初中生很容易走上歪路,也让教师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再加上客观的社会环境,多数初中生都存在娇气、自私、虚荣、骄傲等不良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在体育运动中有所体现。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借助初中生的运动行为深究学生的不良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如在篮球教学中,笔者会经常组织篮球对抗赛来训练本班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希望学生可以在竞技比赛中感受竞技运动的激情与振奋。但是,本班学生存在自私自利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比赛失败,则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自己的队员,一直抨击与批评同组队员,导致篮球小组内部的关系十分不和谐;如果学生比赛成功,则会过分炫耀本队的实力,根本不考虑其他同学落寞的不良情绪。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及时渗透了合作心理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希望学生可以坚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培养学生的担当与责任感。为此,笔者专门录制了学生比赛视频,详细记录了本班每一个参赛人员在篮球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希望学生可以自主反思。通过视频,学生发现自己与同组队员的配合度不高是造成比赛失利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是独立战斗,完全违背了篮球运动的团队精神。借此,笔者客观批评了学生的负面心理,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将错误推给其他同学。不仅如此,笔者还详细分析了每一个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要发挥的作用,要求学生以集体、团队为主,不要只想着表现自己,否则必将导致比赛失败。另外,学生不能过分看重比赛胜负,重点在于享受竞技比赛的氛围与精神。在本轮心理健康教育下,本班学生都明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品质问题,也下定决心及时改正,不断优化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与运动表现。

三、坚持因材施教,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针对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当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展开的精神辅导活动,必须要对学生有一定的精神刺激才能产生教育效果。但是,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十分复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存在同样的心理问题,且有着同一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并不一定有着相同的问题成因。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全面、细致观察每一个初中生,坚持因材施教,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保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班有几个学生每次都在体育运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但是有时候却过于逞强,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且不能接受失败与挫折。面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认真向他们分析了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科学参与运动练习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可以稳扎稳打,不要操之过急。但是,这些学生一开始并不听劝,反而会在课后休息时间加大训练强度,生怕自己落后于人。直到后来,这些学生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运动损伤,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运动能力。于是,笔者再次强调了科学锻炼的重要性。但是,为了避免打击学生自信,使其一蹶不振,笔者也认真分析了每一个学生的运动优势。比如,如果学生耐力较好,笔者会突出他们在长跑训练中的积极表现,让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的可取之处;如果学生跳跃能力较少,那么笔者便会在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中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促使学生重燃运动热情,等等。这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运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避免学生损伤个人身体,还能保护学生的积极运动心理,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思想,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起来,借助体育运动的教育作用优化初中生的人格发展,完善初中生的品德素养,为初中生实现人生梦想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郭祖祺.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坚韧人格的关系及启示研究[D].南昌大学,2018.

[2]刘苗苗.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7.

初中篮球教学范文8

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教学渗透,充分借助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最大程度上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进行探讨。

1.营造德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人文内容,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够借助这些人文形象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从而荡涤学生的心灵和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对教材中的人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浓郁的德育氛围当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根基。例如,教师在讲解《邓稼先》一课时,可以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挖掘,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崇高情怀,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同时也是一个内容生动的人物传记,作者用大量的语言对邓稼先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描写,呈现了一个具有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形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分别找出描写奥本海默、邓稼先两个人物形象、品质和性格的句子,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当学生具有一定思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共同分析两个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对对应语句的分析能够发现奥本海默虽然具有卓绝的才华,但是却往往忽略他人感受;邓稼先为人不卑不亢、待人忠诚,并受人尊敬和爱戴。在二者人物形象的对比过程中,能够突出邓稼先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和下文中描写邓稼先立志回报祖国的伟大信念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德育氛围中受到德育教育。

2.创设德育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语言讲解模式,如果一味采用平铺直叙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开展语文教学,不但会影响到学生进入到文章营造情感情境的效果,也无法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影响到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当中文章内涵和情境的呈现,用文章的深刻内涵和引人深思的内容将学生带入到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当中,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深化认识。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教师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发现作者对斑羚飞渡的情景进行了细致刻画和描写,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仅仅让学生对这些语句或者段落进行反复阅读和理解,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内容,也不会快速地让学生进入到文字营造的德育情境当中,进而阻碍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斑羚飞渡的直观情境用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真实地看到那些被摔得粉身碎骨的老斑羚以及成功飞渡的年轻斑羚的真实画面,让学生真正为这悲惨而壮观的场面所感染和震撼,从而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的德育情境。

3.组织德育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单单依靠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和情境,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德育素质。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日常教学需要以及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内容为学生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并将课外实践变成德育活动的阵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层次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自身的德育素质进行锻炼。例如,《我的母亲》《背影》等都是赞颂伟大的父爱和母爱的经典文章,也是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学习完这些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以致敬父母为主题的演讲,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与父母之间的感人亲情,从而培养学生尊敬和爱戴父母的品质,进一步强化学生报答和感恩父母的决心,让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得到亲情教育。再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春》后,教师可以组织绘画比赛活动,让学生将朱自清笔下的春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描绘,让学生真实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大地的春意盎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鼓励学生勇于进取和追求未来。

作者:郜艳

第二篇:初中体育课堂德育渗透

摘要: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初中体育;道德品质;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还很不成熟,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运动技术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对初中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堂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体育课堂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言行中渗透德育

初中体育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体育教师更是重中之重,他们借助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他们是教学的重要实施者。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首先自身的素质要得到提高,自身必须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有着比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谈吐文明,潇洒大方,要以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影响学生。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出表率,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2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初中生进行接力跑时,我会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将普通的接力棒换成两个篮球,也就是站在跑道一端的学生要抱着两个篮球跑到同伴面前,将篮球传递给同伴,在传递篮球过程中篮球不能掉落,然后接过篮球的学生继续抱着两个篮球跑向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初中生的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初中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初中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初中生的集体精神。

3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

在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不符,使初中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也无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后进生不闻不问,使初中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新课标,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我会及时观察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跳高课上,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和任务,在内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跳高训练,因此体育课的跳高训练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进行及时的分析,学生跳高失败的原因与身体素质和体能有关,但是与学生的内心思想也有联系。所以我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给学生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和防护措施,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示范动作。当学生跳高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当学生跳高成功时表扬他们继续努力,发挥潜力学习更多的跳高动作。

4教学组织中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课堂中的教学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有目的地加强教学组织,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的效果。组织越严密,方法越得当,学生在课中所受的教育就越深刻。例如,通过上课检查服装、器材及做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队列练习,教育学生向解放军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通过对体育器材的发放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调理性和爱护公物的习惯;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器材,可以及时地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我经常会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的战绩去教育初中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国争光,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养成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5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初中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会及时有效的表露出学生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机会,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评价的方式和力度,积极改善初中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初中生则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训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式。而又的初中生则表现出漠不关心和缺乏兴趣,不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训练。这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道德素养,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作者:张超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叶秀环.初中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让课堂流光溢彩[J].新课程学习:中,2015(1):18-19

[2]倪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18):71-71

[3]肖长万.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J].文理导航旬刊,2015(4):82-82

第三篇:初中学生德育方法艺术性探究

摘要:

初中阶段是建立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切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在德育方法的选择上,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概念,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采用新颖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是非以及逻辑思考的能力。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初中;德育方法;艺术性;情感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一定的社会特性,在教学的方法选择上也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在多个方面开展,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事物有相应的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德育方法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提高德育方法的艺术性,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理智思考的能力和情感。采用灵活的德育方法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将对提高初中学生德育方法的艺术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2提高初中学生德育方法的艺术性方式探析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初中学生的与方法的艺术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事物有相应的判断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受到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和转变。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更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2.1有效沟通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现阶段的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与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会使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由于学生处于叛逆的阶段,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抵触的心理,所以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在了解彼此,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也应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及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现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有效的沟通是提高德育方法艺术性的前提,而沟通也应该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现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

2.2日常生活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应该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事件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加直观的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达到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结合。以日常生活为德育教育的入手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情况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德育环境也十分重要。在教学中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予以相应及时的帮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3鼓励式教学时德育教育的途径: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里比较脆弱细腻,同时更渴望别人的认同。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鼓励式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来建立起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在德育教育中应该了解学生对问题认知的变化,结合学生的变化和成长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德育教育应该有一定明确的德育方向,针对德育方向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应该明确教育的重点,在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德育目标,每个目标和目的之间互相联系,从而全面的带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神。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乐观的看待问题,理智的处理问题,从而在素质和能力上都有全面的提升。德育教育是进行素质知识教育的前提,有良好的德育认知才能更好的在当下社会生存下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拓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3结语

德育教育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思想认知构建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针对初中学生的现阶段心理状况和认知,完善德育方法的构建和艺术性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德育观,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有着直接的影响。德育教育也应该与素质教育进行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者:魏小琼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新新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学周刊》.2016年8期.

[2]袁金状,刘晶.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教师》.2015年15期.